個人資料
正文

音樂與生命

(2025-07-26 08:55:25) 下一個

音樂與生命

音樂可以挽救生命嗎?答曰Yes。

我在芝加哥認識幾位原籍東北的台灣人,王長鎖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好朋友,他給我講述過許多東北的故事,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曆。為文字記敘的方便,以下采用第一人稱,即文中的“我”,指的是王長鎖先生。

我上小學二年級時,父母親給我買了一把二胡,令我學習音樂和樂器。我不是音樂天才,也不太喜歡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為鼓勵我自覺學習,我母親就給我講了一段她的親身經曆。

1945年我母親在長春上大學,同學和老師多為日本人。音樂老師名叫鈴木,是一位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音樂造詣極高,待人善良和藹,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那年夏天,日本敗局已定,號稱日本最強陸軍的關東軍,已變成了空殼子,主力部隊早都被調往太平洋戰場,而且被美軍消滅光了。那一年,鈴木老師被強征入伍,派往黑龍江北部與即將入侵的蘇軍作戰。一個國家,如果到了連五十多歲的大學音樂老師都要入伍作戰,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嗎?鈴木老師動身前含淚與大家告別:此一去恐無生還的可能了!

8月9日,蘇軍進攻東北,如入無人之境,轉瞬間旋風般占領了整個東北,關東軍全軍覆沒,俘虜們被送到西伯利亞當苦力,後來他們大都被凍死在冰天雪地之中。然而使大家非常意外的是,1945年年底,鈴木老師竟然隻身一人活著回到長春,又和大家見麵了。大家再次聚會時,他給學生們講述了他的遭遇。

麵對強悍的蘇軍,從來沒有碰過槍的日本老幼新兵們根本就不堪一擊,槍聲一響,軍隊就潰敗了,大家四散逃生。鈴木先生獨自一人開始了艱難的千裏跋涉,要徒步走回長春去。一路上蘇軍布滿了崗哨,盤問所有過往行人,一旦發現日本軍人,格殺勿論。鈴木先生生長在長春,中國話好得足可以假亂真,他偽裝中國人,連混數關,到了離長春不遠的地方,終於有一關未能闖過,被蘇軍士兵抓獲。眼看就要和一群日本俘虜一同被殺,在這生死一線的時候,他突然停下身來,麵對著蘇聯士兵,用流利的俄語演唱了一首俄羅斯民謠,悠揚悅耳的歌聲回蕩在空中,震撼了在場的蘇聯士兵。在士兵們的要求下,他又一首接一首地唱了起來,深邃、動情的俄羅斯旋律終於俘獲了蘇聯士兵們那冷酷的心,聽得他們感慨萬分、淚流滿麵。他們說到,我們還沒成年時就被送往戰場,槍林彈雨,九死一生。對我們來說,家鄉已經成了遙遠的夢境。謝謝你的歌聲,讓我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讓我們見到了親愛的母親,讓我們回到了幸福的童年。今日聞君民謠語,如聽仙樂耳暫明,我們不能殺你,你走吧......。

1987年,王長鎖先生攜年邁的母親一起來到東京,他們在日本的《朝日新聞》上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不到一個星期,母親大學時代的同學們就都找到了。時隔40年再次歡聚一堂,大家又回憶起當年的音樂老師。在聚會上得知,1946年,鈴木老師攜帶家人,離開了生於斯長於斯的長春市,一起返回到他頗感陌生的日本。開始時還和大家有聯係,後來幾經變遷,就不知去向了,如果他還健在的話,今天(1987年)應該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了。
(張又普初稿於2013年11月03日)

本文附有2份插圖,還有簡體字和正體字兩種版本,如果想要圖文並茂的pdf版,請電郵"wahaha_us@yahoo.com"。

網友反饋:
反饋1:很同情故事主人公的悲慘命運,也相信音樂的力量!隻覺得淵有頭債有主,鈴木先生與所有在那場戰爭中遭遇不幸的人們,都應該是納粹德國與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和軸心國惡行的犧牲品!願這世界不再有戰爭!咒咀所有侵略戰爭與喜歡用戰爭手段解決國與國之間政治經濟爭端和問題的集團和個人!

反饋2:這才是最能代表文學城的好博文,語言平實卻發人深思。日本占領下的滿洲國,真的是有些神秘,因為政治原因,它被抹去得一幹二淨,可是那些滿洲悲歌,卻依舊在曆史中回蕩著。

反饋3:感人至深好文,音樂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超越了國界,語言,時空,撫慰人心靈的創傷,喚起人對善良美好的向往。

反饋4:希望音樂響起的時候,也可以停止戰爭。

國內鏈接:http://www.hedao.vip/hedao/vip_doc/10700659.html
資料鏈接:
朝日新聞:https://www.asahi.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elfie 回複 悄悄話 I can't feel much sympathy towards the Japanese colonists at that time. Not much because they were the ones who answered the calls of taking over other people's land. They came to China to be the colonists.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