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共產主義理論的兩個問題

(2025-10-18 10:15:16) 下一個

共產主義理論的兩個問題

上篇文章中介紹的王同學是我的鄰居,他是“根紅苗正”的高幹子弟,黨齡很長,精通共產主義理論,曾在中共黨校教授過共產主義課程。說來似乎奇怪,正因為如此,他反而成為一名批判共產主義理論的人士。他對我講述了共產主義理論的兩個問題,聽起來頗有道理,征得王同學同意,我將其原意轉述於此,供大家評論。

(1) 階級鬥爭
階級鬥爭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該原理認為,人類的社會有階級之分,富有者和貧窮者屬於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兩個階級間的鬥爭是你死我活,不可調和的。馬克思的重要口號是:“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動員貧窮者進行階級鬥爭,從精神和肉體上消滅富有者。認為如此即能由貧窮者建立起沒有貧富差別的平等社會。然而,當今世界除少數國家之外,絕大多數國家和宗教都不承認階級鬥爭理論,而是崇尚天賦人權,人人平等。認為無論是富有者還是貧窮者,人的尊嚴及其享有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人類不可避免存在富有和貧窮之分,但不可以高低貴賤之分。人類應該在一人一票的公平社會裏,通過合作機製,逐步消除貧富差別,推動社會進步。

一百多年的社會實踐之後,我們環顧全球,有哪一個國家是通過階級鬥爭取得的進步?我們看到的是,甚至曾經推行階級鬥爭的少數國家,也悄然放下了階級鬥爭的旗幟,實現了國家的團結與和諧。這說明了什麽?在21世紀一零年代的今天,試問,如果有人還在提倡“一個階級消滅另一個階級”的階級鬥爭原理,這樣合適嗎?

(2) 暴力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另一基本原理就是暴力革命,在國際共運曆史上,首先實踐暴力革命理論的人是列寧,而首先反對暴力的人是恩格斯和伯恩斯坦。

暴力革命者認為貧富不均是剝削階級掌握政權造成的,而剝削階級絕不可能白白送出政權,因此被剝削者一定要使用暴力奪取剝削階級的政權,為此,雙方都必須付出鮮血和生命代價。

反對暴力的人認為,暴力革命可以推翻一個不平等社會,但是在流血的基礎上不可能建立一個平等社會,而隻能造成更大的社會不平等。暴力革命摧毀國家經濟、犧牲人民生命,沒有任何正麵意義。社會變革應該采用全民民主的方式,采用和平漸進的方式,才能促進社會進步。

縱觀一百多年各個國家的曆史事實,暴力革命究竟為人民帶來了什麽好處?實在乏善可陳。北歐各國通過和平道路取得社會主義建設成功且不必說,即使是曾經發生暴力革命的國家,例如前蘇聯、中國、越南等,也總結曆史教訓,各自用新思維改革、改革開放、革新開放等方法,證明了非暴力的成就,成功地推進了經濟發展,為國家和人民造就了福祉。在21世紀一零年代的今天,試問,如果有人還在提倡“槍杆子裏出政權”的暴力革命原理,這樣合適嗎?

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乃是共產主義理論的兩大支柱,也是至今共產主義革命在世界各國倍受冷遇的主要的原因。如果用曆史發展的眼光實事求是地看問題,那麽王同學的這一番批判,正確與否?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張又普初稿於2014年6月14日)

網友反饋:
階級鬥爭就是暴力革命,不是兩個問題,而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公有製,共產黨宣言裏就是消滅私有製。

本文附有1份插圖,還有簡體字和正體字兩種版本,如果想要圖文並茂的pdf版,請電郵"wahaha_us@yahoo.com"。

資料鏈接:
列寧:https://baike.baidu.com/item/列寧/30258
恩格斯:https://baike.baidu.com/item/弗裏德裏希•恩格斯/9939551?fromtitle=恩格斯&fromid=159912
伯恩斯坦:https://baike.baidu.com/item/愛德華•伯恩斯坦/312697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西岸-影 回複 悄悄話 這些都不是共產主義的硬傷,其他主義也有類似的概念。
因為人是動物,永遠有動物本能,因此類似鬥爭,暴力是與生俱來的,無法避免,隻受限於當時的局勢和需求。
共產主義的硬傷是關於科學,馬克思把自己的共產主義理論稱作科學共產主義,目的是可以形成辯證邏輯,從而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和階段。
但馬克思時代還沒有現代心理學,他不知道其實他的理論並不科學,那麽整個科學共產主義的概念就不存在,這是馬克思共產主義理論的硬傷。
上個時期前期發展的現代心理學的一個最重要發現就是人類的貪婪是無限的。
這裏的貪婪一詞並不是貶義,而是指人類的任何不滿足帶來的需求。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科學發展,正是因為人類的貪婪,不滿足已有的科技水平,才有了新的科技發展 ,而且很明顯這個過程沒止境,除非地球上人滅絕了。
科學共產主義理論裏,當物質極大發達的時候,人們可以各取所需,私有製也就毫無意義,也就會走到終極目標。
但這個理論有兩個前提是隱含的,第一,什麽叫物質極大豐富?赫魯曉夫的土豆燒牛肉典故的由來給了借鑒,烏克蘭老家的人能隨時吃上土豆燒牛肉,與莫斯科人可以得到汽車是一個概念,都是對當地人的物質極大豐富。
第二是怎麽定義“滿足”?你可以獲得生活中的一切可能就覺得滿足了,但我的滿足是去火星看看,這就需要社會給我提供相應的條件。
事實上人類是永遠不可能滿足的,因為永遠有新的需求出現。
因此科學共產主義的前提都不存在。遺憾的是馬克思時代這些概念還不存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