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盡處

邊走邊記,雁過留痕,葉落無聲
正文

四天三夜, 暴走溫哥華 二

(2017-12-04 10:51:53) 下一個

十月十六日,十一點到達溫哥華,走路,因為是路盲,方向盲,時不時地走錯路,然後錯了就錯了,也不回頭,再繼續走,所以,預計40分鍾的路程,實際在穀歌地圖的指引下磕磕絆絆地走了幾個小時。中間經過大統華(鬼知道為什麽會走到這裏),在大統華吃米飯和涼拌海蜇麻辣蝦,一杯珍珠奶茶。話說,大統華的幾個服務人員,很疲憊,不愛搭理人的樣子,為什麽?也許是時辰不對,天時不正...吃完飯在隔壁的小店買了一把傘,五塊錢加稅,然後繼續走,大概下午2點左右,才走到位於Robson Broughton交界的Barclay旅館, 付了三個晚上的費用加一些稅費,每個晚上59元,這個位置,我還是很滿意的。

傳說中的暴雨並沒有看到,隻是淅淅瀝瀝,一切都是水洗過,孤身一人在街道走,如同沉默的魚在水中遊,景物顏色清明,線條清晰,相比多倫多的硬朗粗獷,這裏似乎溫柔而多情。雨水過濾了市井之聲,不是車馬喧囂,卻也不是寂靜無聲的荒涼,真是恰到好處的人聲物語。街頭隨處有小景,有流動的水,各樣的造景,有花壇,有花攤子好久沒有在這樣的季節在露天看到隨意售賣的鮮花了觸動想念,那不是在多倫多的日子鮮花和青菜,在故鄉,似乎一年四季相伴,隨意而親切,不在貿裏麵,也不在超市,隻在街頭巷尾。有些當時不經意的小情節,突然之間,恍然回首,竟是再也不見。。。

旅店可能太老了?外觀正在整修。房間較小,但簡單清潔,一個人足夠。缺點麽,淩晨窗外的垃圾車好吵。

 

安頓就緒,歇息一會,也才三點多,幹什麽好呢,我又出去繼續走路了。向另一個方向,是斯坦利公園。公園大樹參天,據說保留了不少原生林木。很適合漫步騎車。

公園對岸是溫哥華天際線?遊輪風帆矗立。

不時有水上飛機起落。

斯坦利公園原來的主人是本地土著FIRST NATION, 這是紀念他們的圖騰柱。

經過溫哥華水族館,票價四十五刀,沒進去。

左邊是現代化都市建築,右麵是森林,走在右麵人行道甚至覺得鳥語蛙聲一片嘈雜,壓過了對麵的車流聲。

回程經過一個社區圖書館,進去小坐,出來看到的壁畫。真是適合溫哥華的天氣。

這個是ENGLISH BAY的塑像?主題是“笑”,天哪,別笑了行嗎?

 

燈初上,抬頭看到,竟然每個窗口都有盆景。溫哥華人生活得真是認真細致啊。我想起一個城市,廈門,鼓浪嶼,似乎有這種精神,認真細致地小資著。

現在回來多倫多了,隨著冬天來臨我加倍地想念溫哥華。溫哥華,那麽多的街頭小景,那麽多的水,各種形態,噴泉瀑布流水小池,都讓我懷念,那些水,到了多倫多,就都要結冰了,都要變成雪了。有時候,喜愛哪個城市並不跟時間成正比麽。總有些城市,你一見就愛上了

其實,我想念的不是溫哥華,想念的,還是故鄉,溫哥華,你是華人在加拿大的故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