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個潑猴!(轉載)

(2018-09-10 00:21:25) 下一個

  轉自:中小學校長之家的博客

 

   
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個潑猴!
行為有所約束,心中有規則和敬畏,無論什麽時候,都是教育的基礎。
 
年少時看西遊記,每次悟空做事一出格,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就特別擔心,因為那也意味著,唐僧馬上就要念緊箍咒了。
 
孫悟空本事大過天,卻逃不出師傅的一個緊箍咒。 
 
他對緊箍咒又怕又恨,卻也無可奈何。 
 
而對唐僧來說,緊箍咒卻是教育悟空的重要武器,沒有緊箍咒,悟空便無所畏懼、難以管教。 
 
即使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孫悟空當年大鬧天空的脾氣也並沒有消減多少,所以當唐僧把他從五指山下救出來並踏上取經之路時,悟空一言不合就跑到東海龍王那裏去喝茶了。
 
取經?悟空根本無所謂。 
 
後來,觀音菩薩送來了緊箍咒,從此悟空對手無寸鐵的師傅有了敬畏之心。 
 
麵對讓人頭痛欲裂的緊箍咒,悟空不敢再胡來,方才一路保護著師傅,經曆九九八十一難,成功取回真經,最終修成正果。 
 
可見,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而約束,是成功的前提。 
 
試想,如果沒有緊箍咒,孫悟空能順利走完取經之路嗎? 
 
答案毋庸置疑,不能。 
 
那麽他的人生,又會變得怎樣呢? 
 
繼續回到花果山,與群猴嬉戲水簾洞,或與牛魔王等妖魔鬼怪稱兄道弟,吃吃喝喝。 
 
又或者再次大鬧天宮,殺得十萬天兵天將望風而逃,最後再次被如來壓在五指山下,一壓又是五百年…… 
 
毫無疑問,沒有緊箍咒的約束與束縛,悟空的人生一定會碌碌無為+闖禍不斷,是緊箍咒幫助孫悟空的人生走上了正途。
 
那個看似束縛他約束他的東西,其實指引著他走上正確的路並堅持了下去。 
 
把西遊記的劇本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像是這小小的悟空,想要讓他們成人、成才,緊箍咒必不可少。而這個緊箍咒,就是父母的管教、懲戒、約束與引導。 
 
一位朋友說,他的父母從小要求他練字,每日臨帖,不求成名家,不求顯達,隻求修身養性,隻求心靜。如今將近而立之年,練字的習慣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朋友年紀不大卻看起來沉穩,不能說與長期練字沒有關係。 
 
還有一位朋友,高中的時候文言文不好,為了攻克文言文,父母硬是讓他看了三遍古文版的《三國演義》,後來成功考入211大學。 
 
其實沒有人天生就愛學習,更沒有人天生就願意受約束。 
 
如果父母不對孩子嚴加管教,而是放任自流,那麽就很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 
 
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有“緊箍咒”的約束與指引,孩子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宋代林逋的《省心錄》裏有這麽一句話:“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意思是,善於教育孩子的父親,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因為這是他們將來成就事業的基礎。
 
為人父母,我們不僅要給孩子戴上“緊箍咒”,還要趁早給他們戴上。 
 
18歲之前,是孩子各方麵成長最關鍵的時期,這個時候,家長必須告訴他們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是對的,什麽是不對的,給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一旦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不對的,打破了這個規則,那麽就必須要受到懲罰。 
 
唯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規則與約束下養成健全的人格,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小的悟空。 
 
父母的管教與懲戒、引導與約束,就是那個神奇的“緊箍咒”。 
 
能夠讓人成才的條件不是無法無天,而是有所約束。或許,這就是父母教育的意義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