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初做筆記的時候,是順著譯著的每一個章節的順序來寫的,就好像是寫在每一頁書邊兒的標注。盡可能記下讀書時的一些體會,一些疑問。體會多的時候寫的就多一些,反之就會一筆帶過。現在讀起來會顯得東一句西一句的雜亂......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
(第一部,第一卷)
這一章節裏提到的一些關於天主教的名詞和稱呼:教宗,主教,紅衣主教,本區主教,神父,本堂神父等等,我都沒有什麽概念,借此機會我在穀歌上搜索了一下,也給自己增長一些天主教的知識,也能更好了理解這本書。
教宗就是教皇,天底下隻有一位。他是基督在人世間的代表。“主教是由天主製定繼承宗徒位者,藉賜於他們的聖神被立為教會中的牧人,使之成為教義的導師、神聖敬禮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務者。受委托照顧一個教區之主教,稱為教區主教;其餘稱為領銜主教。 教區主教在委托給自己的教區內,擁有一切為盡牧職所需的,直接的正職權,但依法或由教宗法令所保留於教會最高權力,或其它權力的案件除外。“(維基百科)一個天主教區會有不同的教堂,每個教堂就會有自己的本堂神父,修女,會長(由教友當中選出)和其他的管理人員。
本書中的卞福汝主教就是就是法國南部下阿爾卑斯省的省會迪涅教區的主教。
紅衣主教也稱作“樞機主教”,是由教宗直接任命的,並輔助教宗管理天主教事物的高級神職人員。關於天主教在中國的名稱,百度有一段敘述:“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穌會將基督信仰傳入中國,經當朝禮部尚書之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會士討論,取儒家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稱其信仰之獨一神靈為“天主”,故稱。”(百度)
如果單獨把第一卷的內容出一部書,我覺得也是應該是一部出色的作品。這一節裏敘述的卞福汝主教的為人處事,字字句句都很打動我。在雨果的敘述中,卞福汝主教是一個聖人,充滿真正的智慧,具有高於凡人的境界。而這種境界與智慧並不是那種高不可攀的玄虛,好像神話故事裏的人物那樣具有神奇的本事能夠預測吉凶能夠規避執著。並不是那樣的,卞福汝主教的境界是可以普通人通過思考之後可以達到的一種境界,是自己在有所經曆之後對人生的一種重新感悟,悲天憫人,先天下之憂而憂,懂得什麽是真正的得與失,或是簡單的贈予。有多少人能夠體察到贈予和失去之間的區別呢?卞福汝主教又是一個普通的人,他擔任教職,他需要有人配合他的工作。他會麵對不同的人,那些依賴他的窮人,那些需要他安慰的罪人,那些信任他願意施舍給他的富人,那些質疑他的行為的貴人,依從他照顧他的妹妹和仆人,還有他不願意麵對卻又必須麵對的G先生。
在空下來之後,他還需要麵對生命中的空靈,他同自己交談,平複自己的內心。把同自己內心的交談當作一種修行吧。他會遙望浩瀚的星河,總有那麽一顆閃亮,或是許多許多閃亮的星星照耀著他,雖然遠隔時空,但在黑夜中,他仰向天空的臉都罩著聖潔的光芒。
重讀一遍這一章節,對於卞福汝主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反而更加迷惑了。他的身份是天主教教徒,是迪涅的主教,是神職人員。但他的所作所為又不同於其他的教徒。他更像是遊離於教會之外的懷著虔誠之心的信徒。一個悲天憫人的信徒。他不想改變任何事情,也不要說服別人,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處事方式。
1.1.1 米裏哀先生
這個時候卞福汝主教還是叫做米裏哀先生。他是一個來自貴族家庭的貴二代,曾經被計劃要繼承父親法院參議的職位,可惜法國九三革命爆發了,米裏哀先生被迫流亡到了意大利。在其流亡期間發生了什麽樣的事情,雨果隻是賣了一個關子,沒做具體交代。米裏哀先生在從意大利回國之後呢就已經是教士了。其實有多少人都是和米裏哀先生一樣,在生活的磨難中漂流,在絕望痛苦的時候抓住教會拋出來的纜繩,閉著眼睛走入了信仰的世界,信仰從無到有,逐漸在心裏變成一種習慣與約束。我不是信徒,但是在早年接觸過一些基督徒,聽過他們的一些分享,講述自己改變信仰的曆程。有些人講是遭遇到危險,在關鍵時候遇難呈祥;有些人是患了疾病,在極端的懷疑沮喪中改變了信仰,結果在有了信仰之後,身體健康了;有些人是在宗教團體當中找到了安慰與認可。不管是怎樣的理由,米裏哀先生在流亡期間改變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了一個教徒。在後麵章節的敘述中,我看到雨果對米裏哀先生的刻畫,他是一個天主教徒,虔誠的信仰天主,也有著自己的判斷與思考。
關於米裏哀先生如何成為迪涅的主教,也是一件很有深意的事情。當時的米裏哀先生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本堂神父,機緣巧合讓他在拿破侖加冕之前在巴黎與皇帝陛下碰了麵,不僅如此,米裏哀先生還在眾多的覲見的人群中有機緣與皇帝陛下有過簡短的對話。當時拿破侖發現在覲見的人群中的米裏哀先生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於是就問他到底是誰?米裏哀的回答不卑不亢富有禪機:“您瞧一個漢子,我瞧一個天子,彼此都還上算。”我不知道雨果的原意是怎樣,但從翻譯的文字來講,語意並不是很清楚。如果套入中國古代大臣覲見皇帝的禮儀,這樣的回答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當然也不會有哪一個大臣敢直視皇帝。我還是琢磨不出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不過這卻給拿破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皇帝陛下親自詢問了當時的紅衣主教關於米裏哀先生的事情,這一次的問話直接導致了米裏哀先生得到了迪涅主教的位置。
這一節裏還有一段文字用來描述米裏哀先生的妹妹巴狄斯丁的容貌。在雨果的筆下,巴狄斯丁就是天使的象征。天使是沒有性別的,天使的容貌也隻有慈善之美聖潔之美來形容,安靜,清瘦,發著微光的一小撮物質。這就是雨果眼中的天使。
1.1.2 米裏哀先生改稱卞福汝主教
卞福汝主教在到達迪涅後的第三天就訪問了醫院。然後他主動要求把自己的主教院與醫院的房子交換。這一章節開始用了一大段的文字來描述主教院的華麗與曆史。而醫院的簡陋程度是通過主教與醫院院長的對話來體現的。“我數過,我注意到的,我感覺到的,我所見到的,我所想到的。”最後主教和院長說:這裏明顯有錯誤......,這是您的房子,把我的住處還給我。”
我一直想知道為什麽天主教堂會修得那樣的豪華氣派,基督堂會顯得簡單幹淨一些。其實不僅僅是天主教,很多其他的宗教也有這樣的事情,有些的廟宇莊嚴雄偉,而有些的就寒酸落魄。在豪華氣派的殿堂裏的信徒就會比簡陋破舊的廟宇裏的信徒要多很多,而且信徒的穿戴打扮也要講究很多。教堂廟宇到底是用來幹什麽的呢?究竟是為了誰來服務的呢?它是為了服侍誰,代表誰?需要傳遞什麽樣的訊息?卞福汝主教的做法已經詮釋出了正確的答案。心中的廟宇與世間的廟宇到底哪一個需要更華麗些?
主教的年金一共是一萬五千法郎。這筆錢是什麽概念呢?巴狄斯丁小姐每年的年金是五百法郎,已經夠她自己的生活費用。這麽講的話,一萬五千法郎是一筆豐厚的年金了。卞福汝主教對於年金的處理分配也是他心中的廟宇的體現。仔細看一下他對年金的分配:留給自己和保姆的生活費一千法郎,不到總數的百分之十;分給教會的部分津貼一共是兩千一百五十法郎;分給囚犯的撫慰津貼和改善監獄條件的用費一千九百法郎;教師津貼兩千法郎;其餘的七千六百五十法郎留給了窮人。不僅如此,主教後來又申請了每年三千法郎的車馬費,又全部分配給了病人,慈幼會,和孤兒院。
主教心中明白世間財富的分配上是有錯誤,就像是他認為在他所居住的主教院和醫院的房間分配上有錯誤一樣。少數的人反而掌握了多數的資源。他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糾正這個錯誤。但是他沒有想過退還他不需要的年金和房產給教會。相反他會盡力去和教會爭取更多的資源,來貼補他認為更加需要的人群。他看到了教會的腐敗和無為,但是他也沒有試著去勸說教會加以改變。他的這種做法是我需要考慮的地方。當無法推翻一種製度的時候,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加以調整。另外一種方式的“窮則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