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回陶鈞

選一處可以自由粘貼文字的地方終老
個人資料
正文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_20

(2020-07-06 22:37:07) 下一個

2.1.5 戰爭的玄妙

 

戰爭有什麽玄妙嗎?當然有啦,我們中國古代的戰爭都是玄妙的。凡是中國史書上有記載的大家耳熟能詳的戰爭絕大多數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往往是打仗到了關鍵時刻,一股妖風吹斷了帥旗,於是剛剛站上風的一方大敗而去;或者是主蟀正吃著飯,突然心髒一跳,便知有人偷營;再或者燒了糧草、斷了水源、借了東風、淹了七軍。反正我是沒看過正正經經有始有終記載分析戰爭細節的記錄。赤壁之戰算是好的了,但是演繹的東西還是很多。在中國古代打仗,計謀永遠是最重要的,雙方的士兵的兵種與數量往往就是一筆帶過,更多是作為一種反差的陪襯。當然我從小是聽評書長大的,沒讀過古代真正的兵書陣法。據說《孫子兵法》還是很講究布陣攻防的,但是不知怎麽傳到後來就變成《三十六計》了。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有很好的實戰技巧的論述,但是這些書很少有戰例分析。

 

又亂講了很多沒有用的話,還是回到讀書筆記和滑鐵盧戰役。雨果在這一節裏寫道:每次戰爭總有風雲的變化。天意莫測,每個史學家都隨心所欲把那些混亂的情形描寫幾筆。戰場上有天意嗎?如果天意是指意料之外的狀況,那麽答案肯定是。而一個出色的戰場統帥需要做到的就是減少戰爭中可能出現的天意,並盡可能地做好準備。從這個角度來講,滑鐵盧戰役對於威靈頓來說並沒有什麽天意,一切都是按照預料的來進行,而對於拿破侖來說,確實是滿滿的天意。天降大雨是天意;派往格魯希元帥的傳令兵會迷路是天意;一個小小的隻能容下1000個士兵的烏古孟竟然消耗掉了雙方近兩萬的人當然更是天意了。

 

有些地方的海綿吸水性的強弱不同,因而吸收水量的快慢也不一樣。為將者無可奈何,隻得在某些地方多填一些士兵下去。雨果這裏講的那些吸水性很強的地方就是烏古孟。也是滑鐵盧戰役開始的地方。烏古孟在滑鐵盧的西南方,本來並不是戰役的重點所在。拿破侖在618日上午對烏古孟首先發動攻擊,他的本意是想要吸引威靈頓的兵力。拿破侖認為烏古孟隻是彈丸之地,在法軍的攻擊下很快會被突破。而威靈頓為了確保英軍在戰敗的時候能夠順利撤退到海邊,一定會調動兵力反攻烏古孟。當威靈頓的大軍開始為爭奪烏古孟增兵的時候,拿破侖就可以一舉攻破蒙桑讓,從而進軍布魯塞爾。這是拿破侖的戰略,可惜戰事的進展並不如他所願。固守烏古孟的聯軍士氣高昂,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利用有利地形,不斷的擊退法軍的進攻。於是拿破侖和威靈頓都不斷的補充兵力。從18日上午10點半一直到滑鐵盧戰役結束,烏古孟一直牢牢的把握在聯軍手中。這就絕對不是什麽天意,而是戰場的指揮失誤和統帥的判斷失誤。

 

2.1.6 下午四點

 

雨果對18日下午4點鍾之前戰場的描述是準確的。烏古孟還在膠著,在聖拉埃戰場法軍逐漸取得了優勢,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不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下午1點鍾左右,拿破侖看到了普魯士軍隊正在從東麵在向主戰場挺進。於是他讓蘇爾特元帥傳令,命令格魯希立即向主戰場靠攏,並阻止普軍的挺進。可惜這個傳令兵莫名其妙的迷路了,等到格魯希收到這個命令的時候,已經晚上8點了。

 

在蒙桑讓戰場,英荷聯軍占據了有利的地勢,有效的阻擊了法軍的攻勢。無奈從步兵到騎兵,法軍整體的作戰能力都要高於英荷聯軍。到了下午3點鍾左右,英荷聯軍已經陷入了苦苦支撐的境地。威靈頓公爵站在蒙桑讓的一株榆樹下,表麵冷峻鎮定,內心焦急的盼望普軍的增援。戰爭到了這樣的關頭,已經不需要什麽指揮了,隻有犧牲到最後了。

 

“Boys, 難道有人想開小差不成?替古老的英格蘭想想吧!威靈頓能夠喊出這樣的話,可見英格蘭待自己的子民不薄,因此國難之際可以有底氣號召她的人民為她獻身。記得小時候看的電影裏,連長指導員也會喊:為了新中國,衝啊!他們的底氣在哪裏呢?

 

下午4點鍾,雨果說是拿破侖首先看到了英軍開始退卻,於是高喊:退卻開始!有資料說看到英軍開始退卻並命令發動總攻的是內伊元帥。內伊錯誤的認為英軍開始退卻,其實英軍隻不過是向後方運送傷員。此時英軍的騎兵遭受了重創,但是她的步兵依然保持著相當的戰鬥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