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隻是慣性的把它當作昆汀·塔倫蒂諾又一部曆史修正主義題材的作品,是前兩部電影《解救的薑戈》和《無恥混蛋》創造風格的延續。再看第二遍的時候才理解昆汀想要表達的比簡單的修正曆史要多很多。《八惡人》要比《薑戈》更加直接的麵對美國社會一直存在的種族問題,把它放在一個更加久遠的時間段來展現就是為了告訴觀眾,21世紀的美國依然存在著種族問題,而且並不比19世紀好多少。其實“以古諷今”一直也是電影藝術的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意義。隻不過昆汀在這裏比普通的“以古諷今”要多拐了一道彎。我覺得拐得還比較藝術。
在電影裏三次提到了亞伯拉罕·林肯的信。這封信是林肯在南北戰爭時期寫給他的筆友(pen pal)沃爾潤的個人信件。沃爾潤當時是北軍的黑人兵團少校。南北戰爭結束後,沃爾潤改行當了一個賞金獵人。而這封林肯的信,沃爾潤一直隨身攜帶。隨著他在獵人圈裏越混名頭越大,這封林肯來信也成為了傳奇。很多人遇到沃爾潤之後都想要讀一下這封傳奇的信,而每一次讀完之後都會感覺被深深地打動,從而對沃爾潤另眼相看。當然也有人會懷疑這封信的真實性,畢竟美國總統給一個黑人寫個人信件這太難以置信了。最後在大家被風雪和宿命困在米尼驛站的時候,沃爾潤才承認這封信是偽造的。而且他給出了為什麽要偽造這樣一封信的理由。沃爾潤說這封信是他在白人世界討生活的附身符。盡管在南北戰爭之後黑奴製被廢除了,但是社會上到種族歧視卻沒有改變。或者說就是在奴隸製被廢除之後美國社會才真正開始了種族歧視(在這之前奴役黑人是受法律保護的)。林肯在當時代特別是在他被刺殺之後已經化身為全美國的聖人。如果林肯在信中所表達出來與黑人平等相處的關係是真實的,那麽讀到這封信的白人和那些相信這封信的白人會毫不猶豫接受這種態度,跟隨這樣的態度,從而逐漸消除對黑人的敵意。電影裏的台詞是這樣的:“The only time black folks are safe is when white folks are disarmed,”這是沃爾潤偽造這封信的本意。可惜在他承認造假之後,卻沒有得到其他人的諒解,大家都覺得自己受騙了,覺得更加不可信任黑人。而所有的人都忘記了當初在讀到這封信時候的感動與為什麽會感動。再往深一步去看,不知道那些看電影的觀眾當中是不是有人在當初讀信的時候被感動,而在沃爾潤說出事實之後會感到背叛?
在電影的最後,沃爾潤與白人警長並肩作戰筋疲力盡之後,當初質疑林肯來信的警長曼尼克斯讓沃爾潤再一次拿出那封信,從頭到尾認真讀了一遍,然後兩個人笑著把信扔掉了。昆汀在這部電影裏講的東西太妙了。黑人的權益是需要自己一刀一槍爭取來的,不是白人恩賜的,哪怕這個白人是林肯這樣的聖人。鮑勃·馬力在redemption song裏也唱過:”emancipate yourself from mental slavery, none but ourselves can free our minds” 沒有誰可以真正的拯救你,隻有自己才可以解放自己。法律保護不了你,社會正義更加保護不了你,隻有你自己拚出一條血路,去贏得尊重。對於種族仇恨是這樣的,對於其他的事情也是這樣的。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寬恕。
這封信還有另外一點有趣的地方值得思考。為什麽那些讀到林肯來信的人會被感動?那是因為他們隱約知道什麽是正義的,但是不會主動邁出這一步去執行正義。對於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借光正義”要來的更簡單更安全。例如人們讀到林肯的信,承認這封信所表達的正義,也表示了自己的感動,這樣就輕而易舉的“借光正義”,讓我自己也變得“正義”(we are standing behind Lincoln, and we identify this letter, so we are good people)。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借光正義”是不可靠的,隻是社會風氣的慣性延續。一旦這種慣性的誘因發生改變,這些“借光正義者”就自然的發生分裂。就像是知道林肯來信是造假之後,人們更加仇視黑人,而沒人再去考慮信上的話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正義了。
昆汀在電影裏加的這一封信讓觀眾也自我審視一下,反省一下,有沒有過曾經“尾隨正義”或是“借光正義”?其實這樣的行為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更加的明顯,每一次簽名,每一次遊行,每一次口號,點讚,砸車,代表,都會有林肯來信的影子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