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風塵仆仆地趕路,以為風景在遠方。可當我回到北京,慢下來、靜下來,才發現最動人的風景,其實就在每日的柴米油鹽裏。
自從疫情後期開始回國起,我每年都會在北京和浙江兩地小住。當然,回國最重要的是看望和陪伴老媽,但這段時光對我來說,也像是一場場“慢旅行”。在這些日子裏,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人間煙火”。
在北京,我住在普通的居民小區。它有小超市、小飯館、小理發店,還有整天穿梭在樓道裏的快遞小哥。有時早晨,我會去小餐館買早餐,一進門,空氣裏彌漫著豆漿油條的香味。小區裏有人遛狗、有人聊天,那種有人氣的熱鬧,讓我第一次覺得,生活本身就是最溫暖的風景。
我喜歡這種“接地氣”的日子。每天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多樣,也讓我更包容。也許,旅行的意義從來不隻是“走多遠”,隻是學會用更柔軟的眼光去看人和看事。
今年回國,我趕上了“雙十一”。這是一個充滿現代煙火氣的節日。每天早晨,我在電梯間出入,總能看到快遞小哥蹲在寬闊的樓道裏,身邊堆滿了包裹。那一幕讓我心生感慨:這節日的熱鬧,真是從地麵一直蔓延到每一層樓。
我也不自覺地加入了這股浪潮。淘寶和微信直播間成了新的“集市”,我開始喜歡幾乎每天拆包裹的儀式感 —— 一件件小東西,從廚房用具到生活小物,簡單又實用。它們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樂趣,讓我重新感受到生活的小驚喜。
有人說,這樣的生活太平凡。但我覺得,真正的詩意就在平凡裏。那些讓人覺得不起眼的小事,才是生活最溫柔的光。
比如打水,我放棄了動動手指就送水上門的服務,特意買了兩個五升的小桶,提去小區的自動售水機。聽著機器“嘀”的提示音,看著清水灌滿桶,我從這“自我麻煩”的過程中,找回了一種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實在感。
以前我習慣了網上超市的便捷;現在,我有時會去離家不遠的小店買水果蔬菜。跟攤主簡單地聊上幾句,這些看似瑣碎的交流,卻讓我覺得自己真正“活”進了生活裏。
最讓我滿足的,是每隔幾天的出門散步。我在淘寶上買了個十來塊錢的小包包,能裝一瓶水、手機和鑰匙,輕巧又方便。我斜挎著它,走上五公裏,看街景從熱鬧到安靜;聽風吹過樹葉,落葉飄灑,像一場輕柔的小雨;抬頭望天,是一片澄澈的藍。這,就是屬於我的“旅行”。
有人說,退休了就該安穩地過日子。但我想,真正會生活的人,是在“過日子”裏找到旅行的感覺。旅行不是要去多遠,也不是住多貴的酒店、吃多豐盛的大餐,而是能不能重新感知世界。哪怕隻是走到樓下的小店,跟人聊幾句,或者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那也是在和生活重新相遇。
現在,我不再急著去看名山大川。我更喜歡在家門口走走,去公園、去小店。當陽光灑進陽台的那一刻,我會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旅行 —— 在日常裏看見世界,在生活裏遇見自己。
人間煙火,就是這樣:不耀眼,卻溫暖;不遙遠,卻真實。隻要你還在積極熱情地生活著,你就在路上。
說到底,人怎麽才算真活明白了?大概就是,終於學會了在柴米油鹽中仰望星空,在回家的小路上尋找詩意。這是一個從“活著”到“生活”的蛻變。心定了,風景就無處不在了。這慢吞吞、熱騰騰的日子,就像一鍋慢燉的湯,燉的是人間煙火,熬的卻是自己的心境。最後會發現,我不再尋找風景,因為我已經活成了風景本身。
幾天前,去了北京的金融街,沿途拍的風景
家附近


位於金融街的中國人民銀行


快遞小哥在分揀包裹

全部照片均為原創
秋景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