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賽歐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個人資料
康賽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不對稱的宇宙裏,他們各自回望

(2025-10-21 08:06:12) 下一個

回國的這二十來天,除了去看望老媽,不是忙著倒時差,就是在與感冒周旋。幾天前發著燒時,看到楊振寧先生去世的消息。直到今天身體稍有好轉,才覺得該寫點什麽,讓心裏安定下來。

最早聽說楊振寧,還是因為李政道。中學時,有位低我一屆的學弟,據說是李政道先生的研究生,後來去了美國深造。多年後得知他轉行投身華爾街,我沒有評判,隻是感慨:人生的軌跡,總有幾分身不由己。

以前看到的關於楊振寧的新聞,多圍繞著他與翁帆女士的婚姻。我能真正從曆史的角度了解他波瀾壯闊的一生,還是因為這次他的離去。他曾說,此生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是“讓中國人知道,我們的才智並不比其他民族差”。這句話令我深有感觸。我們這個民族曆經百年苦難,在被列強淩辱的歲月裏,民族自尊幾乎散落一地。而楊振寧與李政道在物理學界的成就,正是在那個急需證明自己的年代,為整個民族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李政道於2024年9月離世,享年98歲。他雖未像楊振寧那樣晚年回國定居,卻始終心係故土。他曾說,對國家的關切不取決於人在哪裏。最終,他與夫人秦惠微女士合葬於蘇州,可以說是葉落歸根了。

楊振寧與李政道在科學上並肩,可在人生道路上卻各自走向不同的軌跡。兩位先生皆得高壽,可惜的是他們的原配夫人都先於自己二十多年離世。李政道沒有再娶,他說“惠微永遠在我心裏”。在夫人身體很不好時,他曾說過一句極動人的話:“如果宇宙是不對稱的,為何世界上有你和我。” 楊李二人的偉大發現正是“宇稱不守恒”,而李政道卻用這個物理學定律,表達了最深刻的愛意 —— 你的存在,就是我宇宙的對稱。

李政道對情感的執著,與楊振寧日後關係的破裂,形成了一種微妙的人性映照。楊振寧以理性著稱,晚年在祖國終老;李政道以感性見長,在異鄉懷故,終得葉落歸根。命運的差異之中,隱約可見同一種孤獨。

 

 

楊振寧的求學之路,每一步都符合正統範式下的佼佼者,環環相扣,無懈可擊。他的父親是教授,道路穩妥。而李政道家境經商,戰亂中曾身無分文、流離失所。他甚至沒有高中文憑,以“同等學力”考入東吳大學,堪稱自學成才的奇才。李政道極富創意,“宇稱不守恒”的思想突破由他率先提出,楊振寧則精於嚴密的數學論證,最終為他們的理論提供實驗證據的,是華人女物理學家吳健雄先生。想到她的貢獻在曆史敘述中常被輕描淡寫,我亦感到些許惋惜和不平。

兩位大師先後作古,回看他們關係的破裂,誠如李政道所言,是中華民族的損失。然而這段公案映照出的,也許正是所有人際關係的某種宿命 —— 在時代、個性、命運與名利的拉扯中,即便是最智慧的靈魂、最耀眼的合作,也可能走向沉寂。這不僅是曆史的遺憾,也是一麵人性的鏡子,照見我們生命中,那些走著走著就散了的緣分與必然。

 

 

PS:李政道與秦惠薇的愛情故事頗為感人。讀到他們早年留學美國的經曆,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當年的留學生涯——清貧,卻有光。在那段歲月裏,他們相互扶持,從一間狹小的公寓走向世界的學術舞台。晚年兩人漸行漸遠,長期分居,外界一度傳聞他們離婚,但雙方始終未曾公開說明。李政道仍保持對亡妻的敬意,他曾在采訪中說過:“她在我最艱難的歲月裏,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篇幅有限,暫且寫到此。待日後有閑,再續此緣。

 

 

圖片由AI製作,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4)
評論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借用一句李銳評今上的話,沒想到你對自己的道德要求這麽低。第一,把李政道教授夫人的名字寫錯,指出了也不修改。寧願花時間將“前妻”改為“亡妻”,也不願花時間把人家的名字給改正了。第二,明明沒有任何離婚傳聞,僅用一個“據說”就把自己撇得幹幹淨淨,這與造謠無異。本來不想再予置評的,但事涉李政道教授清白,實在看不下去了。
暖冬cool夏 回複 悄悄話 這篇讀了,那天一忙來不及留言。謝謝你介紹楊的成就和一生,人往往把目光聚焦在他後半生的婚姻一事,而忘了他的貢獻。其實再想想,他很有魄力,能衝破世俗,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在那個年代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祝康康在國內開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在公眾印象中,楊振寧的處世風格較為圓通,而李政道則以直率著稱。由於李政道晚年未在國內長期居住,他在國內的社會聲望相對較低。然而從推動中美學術交流、培養青年科學家等角度看,他對中國科學界的貢獻同樣深遠,甚至在某些領域超越了楊振寧。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再謝您的共鳴和討論。

關於他們的裂痕,其實早在合作初期就有,1951年,他們就一個重要的統計物理題目連續發表了兩篇文章,楊建議一人一篇一作(在現在看來這個合情合理),而李堅持按字母順序,在我看來,這其中未必沒有他自己年輕氣盛想早日成名的小算盤。兩篇文章,合作者各掛一篇一作,皆大歡喜。而且統計物理是楊的領域,李先生在博士期間是搞天體物理的,很明顯是楊帶進這個領域的,一人一個一作非常公平合理。而在李自己的回憶裏,卻對此耿耿於懷,以至於而後有一段時間沒有再和楊合作。後來重新開始合作,應該是楊口頭同意了以後按字母順序。可是宇稱守恒那篇,楊可能後來後悔了,於是頒獎時想占個先,平衡一下,這樣一來李又不高興。

其實他們的問題可以用科學方法解決:當時應該按量子力學線性疊加原理署名:1/sqrt(2)*(楊李+李楊),而頒獎時中間互換座位, 主位各坐一半的時間,哈哈哈!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rankTruce1' 的評論 : 剛才看到前妻也是一驚。綜合找了找,他們一直沒有過離婚的消息,死後還合葬,稱為“亡妻”可能更合適?
-------------------------------------------------------------------------
當然可以,你的提議很好。據說,李政道晚年事務繁忙,經常不在家,而李夫人比較注重家庭生活。或許這就是“分居”傳聞的來源。後來越傳越廣,就被有些人誤認為離婚了。您可以看看我發上來的 ChatGPT 的解釋。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而且從他們對吳女士沒有實際上的支持來看,也就不難理解兩人為何會決裂——他們都比較自我,決裂是早晚的事情。事實上,合作中的事情,多年後很難記得清楚哪個主意是誰提出來的,一旦爭論,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是啊,都覺得自己不能吃虧。看一篇報道說,楊振寧第一個走上諾獎領獎台,是臨時在會前決定的,李政道隻是勉強同意。後來在晚宴上,楊坐了主位,李原本不同意,但楊夫人經過找到李夫人溝通,李才點頭。也許他們之間的嫌隙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多謝您的共鳴。比起李楊二位,吳女士更有涵養,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對這種不公有所傷心。李和楊一生也沒提過跟吳女士分享獎金的事情,實在是有欠君子之風。即便評委會因為人數限製不能頒獎給4個人,他們也應該可以分享獎金嘛,至少表示一下吳女士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和感恩。當年發現胰島素的班廷就是這麽做的,分了一半獎金給他的助手表示感謝。唉。。。
--------------------------------------------------------------------------
我也這麽認為,兩個大男人不如一個女人的胸懷。我去問了ChatGPT, 這是它總結的話:盡管吳健雄在物理學實驗方麵做出了基本且關鍵的貢獻,她卻沒有獲得諾貝爾獎。這個事實在物理學界被視為一個備受討論的“被忽略案例”。

令人欣慰的是,吳先生於1978年獲得了首屆沃爾夫物理學獎(Wolf Prize in Physics),這是物理學界極為重要的獎項之一。(來源ChatGPT)
FrankTruce1 回複 悄悄話 剛才看到前妻也是一驚。綜合找了找,他們一直沒有過離婚的消息,死後還合葬,稱為“亡妻”可能更合適?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而且從他們對吳女士沒有實際上的支持來看,也就不難理解兩人為何會決裂——他們都比較自我,決裂是早晚的事情。事實上,合作中的事情,多年後很難記得清楚哪個主意是誰提出來的,一旦爭論,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多謝您的共鳴。比起李楊二位,吳女士更有涵養,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對這種不公有所傷心。李和楊一生也沒提過跟吳女士分享獎金的事情,實在是有欠君子之風。即便評委會因為人數限製不能頒獎給4個人,他們也應該可以分享獎金嘛,至少表示一下吳女士他們心目中的地位和感恩。當年發現胰島素的班廷就是這麽做的,分了一半獎金給他的助手表示感謝。唉。。。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5-10-21 17:22:40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二位大師都是年少成名,都是年輕氣盛;如果到他們後來的年紀和閱曆,理應各分1/3的諾獎給吳健雄女士,這樣一人2/3,比較公平合理。
-------------------------------------------------------------------------
問好!說的是。我看到一篇文章裏提到此事,並引用了吳先生給友人寫的一封信裏的一段話,這是她唯一一次提及此事,說是感到有些傷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折紙552525' 的評論 : 謝謝你喜歡這兩句話:“人生的軌跡,總有幾分身不由己。” 為了生活放棄本行,對一些人來說,確實是種無奈又心痛的選擇。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hadowLily' 的評論 : 謝謝鼓勵!您提的問題是一個非常有深度的問題,抓住了我的這篇博文的靈魂點。我寫的”不對稱“,既是時代的,也是人心的。時代的不對稱,讓他們的人生走上了不同的路;人心的不對稱,讓他們在彼此理解和選擇中漸行漸遠。其實,就像他們發現的“宇稱不守恒”,世界本來就不是完全對稱的。人生也是這樣——沒有誰能完全對稱地走到一起,我們都隻能在不對稱中,盡力去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
ShadowLily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字溫柔而克製,把理性寫出了情感的光。
想問一句:你筆下的“不對稱”,更多指時代的分歧,還是人心的孤獨?
折紙552525 回複 悄悄話 我很喜歡這句話人生的軌跡,總有幾分身不由己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牧爺' 的評論 : 我可不是百科全書,要是那種人,早就被保護起來當天才去了,哪還在這裏混呢。AI都會出錯,何況人了,人出錯很正常,不出錯才不正常呢。

我也覺得李夫婦感情深厚,但深情不一定要天天膩在一起,當朋友也可以是一種長久而珍貴的相處方式。至於悼亡詩,確實動人,但不必把每一句都浪漫化,每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都不同。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了的土垚' 的評論 : 問好,謝謝認同!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忘了加上:李秦二人合葬於蘇州。也許由於李、楊之爭,網上有許多給二人造謠的文章。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下麵的留言由於字體的問題,沒有把李夫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顯示出來,是竹字頭下麵一個君。李的悼夫人聯是一首藏頭聯。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回複。“若信息有誤差,還請見諒,不必太較真。” 這前半句可以接受,不必較真就不是很好的態度。倘若李家二位公子讀到,或是李先生的學生輩讀到,作何感想?

李夫人的名字叫秦惠?。據維基百科介紹,“1996年11月29日,李政道的夫人秦惠?因患肺癌離開人世。為紀念夫人,1997年李政道及其親友捐贈30萬美元“秦惠莙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簡稱?政基金。?政基金現支持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蘇州大學、蘭州大學與國立清華大學等六所大學的優秀大學生進行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入選並成功結題的學生則命名為?政學者。” 網上還有李政道先生悼亡詩:“竹神蕭蕭問秋風,君影茫茫去何處。” 這是感情淡漠的夫妻能寫出來的嗎?

我剛用另一個GenAI工具查“李政道夫人”,還有亂說姓孫的呢,可不能把責任推給這些工具。
明了的土垚 回複 悄悄話 “也許正是所有人際關係的某種宿命 —— 在時代、個性、命運與名利的拉扯中,即便是最智慧的靈魂、最耀眼的合作,也可能走向沉寂。這不僅是曆史的遺憾,也是一麵人性的鏡子,照見我們生命中,那些走著走著就散了的緣分與必然。”有道理!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我這篇博文隻是個人感想,不是報告文學或學術論文。若信息有誤差,還請見諒,不必太較真。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等博文下了首頁後,我會改成這麽寫:李政道與秦惠薇的愛情故事頗為感人。讀到他們早年留學美國的經曆,不禁讓我想起我們當年的留學生涯——清貧,卻有光。在那段歲月裏,他們相互扶持,從一間狹小的公寓走向世界的學術舞台。晚年兩人漸行漸遠,長期分居,外界一度傳聞他們離婚,但雙方始終未曾公開說明。李政道仍保持對秦惠微的敬意,他曾在采訪中說過:“她在我最艱難的歲月裏,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篇幅有限,暫且寫到此。待日後有閑,再續此緣。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牧爺' 的評論 : 我看到的版本有這麽說的,估計你看到的版本跟我不同。我去ChatGPT查了一下,這是它說的:

一、公開資料確實有分歧

英文媒體與部分傳記資料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部分海外華文媒體(尤其是北美地區)報道說他們“已離婚”,時間大約在 1995年前後。
一些學界熟人也在回憶錄中以“divorced”字樣提及。

但李政道本人從未公開確認
李政道本人 極少談私事,在公開采訪、傳記和講座中從未明確使用“離婚”一詞。
他的官方簡曆和哥倫比亞大學傳記中,也隻是寫到他有“兩個兒子”,並未提及婚姻狀態。

秦惠薇方麵保持沉默
她晚年很少公開露麵,也從未發表過聲明或接受采訪說明婚姻狀況。

二、為何會出現“離婚說”?

原因之一:長期分居
從1980年代起,李政道幾乎常駐紐約,而秦惠薇多在其他城市或國內,兩人公開活動中很少同框。
這種長期分離容易讓外界認為他們“已經分開”。

原因之二:媒體誤傳
早期中文報道中有時用“分居”“離異”“結束婚姻”混用,後來被反複引用,逐漸形成“離婚說”。

三、學術界較謹慎的結論

目前較權威的學術與傳記寫法(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檔案、美國物理學會紀念文稿)多采用模糊表達:

“He and his wife Jeannette Qin had two sons.”
(他與夫人秦惠薇育有兩子。)

沒有提及離婚,因此在嚴格學術角度上,應視為“婚姻狀況未公開、可能長期分居”。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留' 的評論 : 二位大師都是年少成名,都是年輕氣盛;如果到他們後來的年紀和閱曆,理應各分1/3的諾獎給吳健雄女士,這樣一人2/3,比較公平合理。
-------------------------------------------------------------------------
問好!說的是。我看到一篇文章裏提到此事,並引用了吳先生給友人寫的一封信裏的一段話,這是她唯一一次提及此事,說是感到有些傷心。。。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問好!那種花邊新聞才抓眼球呢,為了流量。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問好,所言極是。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去chatGPT查了一下,以下是它的解釋:
一、公開資料確實有分歧

英文媒體與部分傳記資料
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部分海外華文媒體(尤其是北美地區)報道說他們“已離婚”,時間大約在 1995年前後。
一些學界熟人也在回憶錄中以“divorced”字樣提及。

但李政道本人從未公開確認
李政道本人 極少談私事,在公開采訪、傳記和講座中從未明確使用“離婚”一詞。
他的官方簡曆和哥倫比亞大學傳記中,也隻是寫到他有“兩個兒子”,並未提及婚姻狀態。

秦惠薇方麵保持沉默
她晚年很少公開露麵,也從未發表過聲明或接受采訪說明婚姻狀況。

二、為何會出現“離婚說”?

原因之一:長期分居
從1980年代起,李政道幾乎常駐紐約,而秦惠薇多在其他城市或國內,兩人公開活動中很少同框。
這種長期分離容易讓外界認為他們“已經分開”。

原因之二:媒體誤傳
早期中文報道中有時用“分居”“離異”“結束婚姻”混用,後來被反複引用,逐漸形成“離婚說”。

三、學術界較謹慎的結論

目前較權威的學術與傳記寫法(例如哥倫比亞大學檔案、美國物理學會紀念文稿)多采用模糊表達:

“He and his wife Jeannette Qin had two sons.”
(他與夫人秦惠薇育有兩子。)

沒有提及離婚,因此在嚴格學術角度上,應視為“婚姻狀況未公開、可能長期分居”。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謝謝京妞鼓勵,給你上茶!
牧爺 回複 悄悄話 李政道先生去世後被你離婚啦?“前妻”都寫出來了!
阿留 回複 悄悄話 二位大師都是年少成名,都是年輕氣盛;如果到他們後來的年紀和閱曆,理應各分1/3的諾獎給吳健雄女士,這樣一人2/3,比較公平合理。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是,過去都是看楊振寧和翁帆的故事。他跟李政道的爭議也是一陣子後就過去了,但跟翁帆卻是一直在網上有說。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出色的人與出色的人之間,也有裂痕~~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這篇文的標題真好, 文章寫得也很優美。 必須是大大的讚啊。 李政道後來離婚了? 為他們唏噓。 “她在我最艱難的歲月裏,是最重要的支持者。” , 可惜沒有攜手走到最後。 他後來有再婚或女友麽?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沙發上點讚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