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賽歐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個人資料
康賽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年後的開悟: 讓心更逍遙自在

(2025-08-30 14:20:11) 下一個
 
有人問我,開悟是什麽?我當時心想,這也正好,最近自己也有些小感受,就隨便分享一下吧。

這段時間我在整理自己的 403B 賬戶,把錢轉進了 Rollover IRA,又要幫老媽打理國內投資,手裏突然多出一筆現金,需要重新做資產配置。美股、A股、港股市場同時琢磨,既要布局,又得慢慢建倉,說實話挺折騰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心態比賬戶數字更重要 —— 那種在紛擾中仍能保持冷靜的感覺,也許就是某種小小的開悟吧。

這種心態讓我想到古裝劇裏打仗的場景:大軍壓境、兩軍對壘,鼓聲和呐喊震天,可我方主帥依然麵不改色,揮手調兵。之所以穩得住,靠的正是對自己戰略的信心。投資也一樣,雖然不至於“生死一線”,但畢竟是真金白銀。我就是自己賬戶的統帥,心穩不穩,直接決定我能否打贏這場仗。
 
 
 
 
 
 
很多人覺得“開悟”很神秘,好像離生活很遠。但我慢慢體會到,它其實就是一種心境的轉變。就像有一天你突然醒過來,發現天還是那片天,柴米油鹽還是那堆事,可心境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我第一次聽說“開悟”,是在一本講禪宗的小冊子裏。有個僧人問趙州禪師:“什麽是道?”趙州說:“平常心是道。” 當時我有點懵,覺得怎麽可能這麽簡單?後來才慢慢明白,這句話挺厲害的 —— 開悟不是要跑去深山老林,也不是要搞點神奇的體驗,而是回到最普通的日子,看到事物原本的樣子。
 
我覺得開悟的第一個表現,是對“我”的看法變了。平時我們老是想著:我是某人的孩子、某人的同事、某種性格的人,好像“我”是個固定的東西。可仔細看,其實“我”隻是一些念頭和記憶臨時拚起來的,就像流水,一直在變。現代心理學叫“自我解構”,說白了就是別老把自己看得那麽固定,那麽沉重。
 
第二個,是心境更安然。開悟不是沒煩惱,是讓煩惱綁不住你。就像你做了個噩夢,醒來後夢還在腦子裏,但你已經知道那不是真的。生活裏我也見過這樣的人,他們遇到很大的變故,還是能笑得出來。他們是有感受的,卻能坦然麵對。無常就是常態,反而因此會多了一份輕鬆:看一朵花、一片葉,都覺得挺好。
 
第三個,是行為上會更自然。真正開悟的人,不會擺架子,更不會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他們照樣做飯、種花、打理生活,不過少了焦慮和算計。幫別人也是隨手的事,不是為了表現,也不是因為“應該”。那種自然,讓人覺得特別舒服。
 
開悟離我們不遠,它常常藏在小事裏。比如被批評時,不急著辯解,先笑笑;工作很忙的時候,能提醒自己這隻是暫時;甚至想到死亡,也沒那麽怕了,因為生死本來就是個過程。
 
前陣子還碰到一件小事。有個人主動說要把我寫的一首詩譜成曲,還打算唱出來。我沒太當回事,就隨口答應了,因為以前我們合作過。後來TA發消息說弄好了,讓我去看看。結果點開一看,啥都沒有。我去問了下,TA才說:“抱歉,有人不讓我理你,就把它給刪了。”我聽完就笑笑,也沒多問是誰。要是以前,可能還會琢磨琢磨。現在覺得,生命太短,不值得為這種小事耗心思。隻做想做的事,隻交想交的人。
 
再說回投資。這次中美市場的布局,讓我發現,最大的收獲不是賬戶漲了多少,是心態更穩了,打開了格局。哪怕市場風浪大,心裏也能安定下來,不會輕易慌亂。
 
當然,開悟也不是終點。有禪師說過,“悟後起修”。就算你明白了一些道理,舊習氣還是會回來的,就像湖水再清,也得常常打理。開悟隻是看見真相,能不能在日常生活裏活出來,才是真正的功夫。
 
所以到頭來,我覺得開悟不是變成別人,而是更自在地做自己。它不在遠方,不在書裏,就在我們的一呼一吸、一舉一動裏。也許當你真的放下一些執著,就會發現:其實自己一直都在路上。
 
 
 
 
 
 
 
 
 
 
 
 
 
圖片由AI製作,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多倫多橄欖樹' 的評論 : 謝謝小樹鼓勵!
康賽歐 回複 悄悄話 給曉青上茶!人們往往以你是否對他們有用來衡量價值,也會衡量傷害你的代價高低來決定行動。因此,我們必須讓自己強大,提升獨立性和判斷力。

曉青說得也很對:投資理財需要花費腦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在股市裏,每年虧損的人遠多於賺錢的人,這提醒我們,不僅要看清市場,還要看清人性。
多倫多橄欖樹 回複 悄悄話 你寫得特別對,這是成功個性。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這人咋這樣,別人不讓理就不理:-)小孩心態。
投資真是花腦筋,不懂是不行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