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總免不了與醫院打交道。而我,作為一個在美國和中國都有就醫經曆的人,對兩國的醫療體係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體驗。這不僅僅是一段關於治療疾病的旅程,更是一段關於文化,資源和人性的探索。
我昨天去看了皮膚科醫生,回想起來,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這家醫院看皮膚科了。第一次是去年,因為想看看臉上和手臂上長的痦子;而這次,則是因為皮膚出現了過敏的症狀。
這家醫院離我住的地方不遠,車程大約隻需10分鍾。它是一家縣級醫院,按照現在的專業術語來說,是屬於三級乙等醫院,簡稱三乙醫院,並不是最高級別的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
我這個皮膚炎症大概是去年回美國後慢慢出現的,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在美國的時候,我沒有預約醫生,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我知道預約看這種專科醫生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所以就想著回國後再去看醫生。
記得多年前在美國時,我因為臉上和手臂上長的痦子感覺有些奇怪,就想去看醫生。我的家庭醫生給我推薦了一家診所的醫生,於是我就打電話去預約。接電話的女士首先問我是否是第一次看這個醫生,我回答說是。接著,她又問了一個讓我感到有些驚訝的問題:“是不是癌症?”我說我不知道,所以才想去看醫生的。她聽後平靜地告訴我,最早的預約時間是6個月以後。我無可奈何地回應道:“好吧。”
後來我等了整整6個月,可不巧的是,預約的那天我有事無法前往,隻好重新預約,結果又是約了6個月以後。再後來,就是經過了幾個月的等待後,我收到了一紙通知,告知我這個醫生的診所已經搬家,需要另約他人。
去年我在浙江時,想起了臉上和手臂上的痦子,於是便前往了這家離家不遠的三乙醫院。這家醫院位於縣城,沒有像北京三甲醫院那樣設立國際部這種單獨機構,也就是說國際部不接受醫保和公費醫療,所有費用都需要自費。由於收費高,那裏的就醫條件相對優越,有專人引導看病,環境也十分舒適。然而,正因為費用高,前來就醫的人非常少。再說了國際部給我的感覺是富人的專屬之地,這就包括國內外的富人和那些在WXC上退休存款有5個米以的人。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不願意去購買更好的醫療資源,所以隻能忍受一些不愉快的就醫體驗,比如人多,有些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佳等帶來的負能量。
我昨天預約的是專家門診,在前一天晚上就通過網上掛號係統成功掛上了號,並且是第二位就診的病人。醫生早晨7:30就開始接診了。當我在這個時間點走進醫院大廳時,發現已經人來人往,頗為熱鬧。我乘坐電梯到達四樓皮膚科的等候廳,發現裏麵已經坐滿了人。按照護士的指引,我坐在了走廊就診室外麵的長椅上等待,而那裏也已經坐了不少人。皮膚科分為專家號和普通號,我掛的專家號的掛號費是28元。
在五月份,我的皮膚過敏病情在北京變得較為嚴重,於是選擇前往離家較近的一家三乙醫院就診。就診前一天,我預約了副主任醫師的號。到達醫院時,發現沒幾個看病的病人,然而,接診的女醫生態度略顯草率,僅僅用了大約五分鍾的時間便為我開了藥,隨後就讓我離開了。這次看病花了100多元,掛號費50元,藥費30多元,打車費30多元
回家後,我遵循醫囑,使用購買的藥物細心塗抹患處,病情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好轉,但當我抵達浙江後,病情卻出現了反複。於是我決定再次前往這家醫院就診。這次的就診體驗與上次截然不同,總共耗費了大約40分鍾的時間。其中等待時間約為10多分鍾,而醫生實際為我看病的時間則長達30分鍾左右。這位醫生在診療過程中表現得非常仔細,他刮取了一些皮下組織,並在顯微鏡下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診斷,因此整個就診過程花費了較長的時間。至於費用方麵,這次就診我支付了28元的掛號費,86元的診斷費,以及31.87元的藥費,總共花費了145.87元。
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我都深刻地感受到了醫療資源的有限性。在國內,盡管就醫速度相對較快,但服務質量和醫療資源的分配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在美國,盡管醫療體係相對完善,但高昂的費用和複雜的流程卻讓許多人望而卻步,還有就是許多專科醫生約診難的問題。這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是否能夠在現有的醫療體係下,找到一種更為公平,高效的方式來分配醫療資源,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當然我也明白,醫療體係的改革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們從政策,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麵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討。而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就醫者,隻能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裏,看到更多的改變和進步。
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兩國醫療文化中的不同。在中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往往比較緊密,有些醫生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活習慣,能給予患者較為全麵和細致的關懷。而在美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則相對平等和務實,他們更注重患者的隱私和自主權,給予患者更多的選擇和決策的空間。
這種文化的差異也讓我更加珍惜在兩國就醫的經曆,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醫療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過程,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和關懷傳遞的過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我都遇到了那些用心傾聽,用愛關懷的醫生。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人文關懷,為我點亮了前行的道路。這段跨越國界的醫療之旅,讓我更加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醫療資源的珍貴。
今年暑假回家自家老姐在社區醫院看牙,根管治療才花了人民幣600+,除去醫保自費才100+,價格太太太美好了,而且人還不多,無需預約不需要等候,我爸媽做的假牙也在社區醫院做的,有醫保,自負額也不多,給我羨慕得!因為隊友的牙齒花錢花時間太多太多,有時遇到出差還要各種調整預約時間來配合煩人得很。我經常調侃他你掙錢都交給了牙醫。:):)
估計有的網友沒有需要看皮膚科醫生,所以難以相信我們的經曆吧。
真是又快又好,國內醫生臨床經驗豐富。在美國說不定還要化驗一下。
康康周末快樂!
一般來說,中國就診效率更高,甚至可以看醫生,開化驗單,B超,CT,然後拿著單子去做相應檢查甚至一天內都搞定。美國根據保險不同和就診醫院診所不同,可能需要先看primary physician,約專科醫生,開特殊檢查比如超聲,CT,MRI,檢查做完了沒準還要等讀片醫生讀片,需要更多時間。加麻大就更慘一點,搞你幾個月下來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美國的優點是就診環境好,醫生一般慈眉善目和藹可親。中國人太多,醫院亂糟糟。問題是中國哪人不多呢?醫院爆滿,餐館爆滿,旅遊點爆滿,高鐵爆滿。。。
1. “皮膚問題大多不是生命攸關問題,醫生相對輕鬆少值班收入高”:
我認為:雖然皮膚問題通常不是生命攸關的問題,但這並不意味著皮膚科醫生的工作就輕鬆或收入就高。醫生的工作負擔和收入可能因地區,醫院類型(比如公立醫院或私立醫院),醫生的專業經驗等多種因素而異。因此,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皮膚科醫生就相對輕鬆且收入高。
2. “這就是為什麽許多醫學院畢業生爭搶皮膚科專科的原因”:
我認為:醫學院畢業生選擇專科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比如,個人興趣,職業前景,工作壓力,收入潛力等等。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爭搶皮膚科專科的原因歸結為工作輕鬆和收入高。
3. “而且許多皮膚科治療,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很大”:
我認為:這一點會因地區和醫療體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某些地區,皮膚科治療可能確實需要患者自付較大比例的費用,但這並不能代表所有地區都是這樣。此外,即使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大,也不能作為評價醫療體係優劣的唯一標準。
4. “所以醫生獲取病人更下功夫,有病人上門,肯定得努力加快速度治療”:
我認為: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和工作效率不應該僅僅取決於個人掏腰包的比例。醫生的職業操守要求他們對待所有病人都應該盡心盡力,無論病人是自費還是通過醫療保險支付。因此,將醫生獲取病人和加快治療速度的原因歸結為個人掏腰包的比例大是不恰當的。
----------------------------------------------------------------------------
我逐條駁斥你以上的言論
------------------------------------------------------------------------------
我認為,這一說法嚴重忽略了患者選擇的多樣性。實際上,很多患者在考慮治療地點時,也會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比如病情,治療費用,個人偏好等等。
醫療費是保險公司的事情,平時總有醫保,無論大病小病從來不考慮費用問題。
不懂醫的人,比較中美醫療差距,說客氣一點,就是盲目人摸象
中國的醫療體係是不可信的,絕大部分醫生是不合格的,通過關係混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