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麵食以前沒啥研究,給啥吃啥,象饅頭,麵條,包子,餃子等等都是我比較愛吃的美食。最近立春了,很多人都在做春餅,還是燙麵的,我就比較困惑,燙麵和其它那些麵,比如死麵,發麵有啥區別呢?誰讓咱的個性是喜歡刨根問底,就是那麽一根筋,死要死個明白,吃也要吃個明白哈。
我是拿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勁頭,在網上一陣翻找和鑽研,終於搞明白些了。我這人不吃獨食哈,與跟我以前一樣有著困惑的人分享,咱們一起做個吃要吃個明白的人。
燙麵
是用沸水(約65℃至100℃)和麵,邊加水邊攪拌,待稍涼後揉合成團,再做成各類食品。其原理是利用沸水將麵筋燙軟,及部分的澱粉燙熟膨化,降低了麵團的硬度,所以水溫愈高,沸水量愈多,做出的產品愈軟,吃起來較無勁道,且會有粘牙、粘手、粘工作板的缺點,所以一般燙麵產品並非全部用沸水,要依據所需產品的性質及軟硬度,都酌量摻入部分的冷水在麵裏,來保持韌性。燙麵麵團,多使用中筋麵粉來製作,因為中筋以上的麵粉,所含蛋白質的質和量都較多,可產生足夠的麵筋作為支柱,使麵食軟中帶韌,不會粘膩稀爛。若用低筋麵粉來做,則會因麵筋不夠,而使產品粘爛不爽。一般燙麵的產品,多以煎、烙的方式來製作,常見的有鍋貼、各式的北方麵餅如蔥油餅、餡餅、韭菜盒單餅、燒餅等,另外也有用蒸的如蒸餃等的製作。
1. 燙麵窩窩頭 2. 燙麵雞蛋灌餅 3. 燙麵蒸餃
死麵
一般不用發酵的麵。隻將麵粉與水拌和揉勻即成。因其調製所用冷熱水的不同,又分冷水麵與開水麵。(1)開水麵,又稱燙麵,即用開水和成的麵。性糯勁差,色澤較暗,有甜味,適宜製作燙餛餃、燒麥、鍋貼等。摻水應分幾次進行,麵粉和水的比例,一般為500克麵粉加開水約350毫升,須冷卻後才能製皮。(2)冷水麵:冷水麵就是用自來水調製的麵團,有的加入少許鹽,顏色潔白,麵皮有韌性和彈性,可做各種麵條、水餃、餛飩皮、春卷皮等。冷水麵摻水比例,一般為500克麵粉加水200~250毫升。
戧(qiang 讀第四聲)麵
在發酵了一半的麵中,通過反複揉搓,參進一定數量的白麵,然後再蒸製饅頭,或作其他麵食。
在此,我還貢獻個黃金比例和麵的配方,這是我通過跟電視台請的麵點大師學習時的筆記,我是個很認真聽講的學生,筆記記得全全的,作為給初學者的指南,高手們就閃過吧,不要浪費時間了。一般的情況下:
做饅頭:500克麵粉,250克水,5克酵母
做餅: 500克麵粉,275克水,5克酵母
做麵條: 500克麵粉,200克水
黃金比例和麵配方是北京的麵點大師們從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由於各地氣候不同,比如我這裏比較幹燥,屬於半沙漠氣候,做饅頭等等時水的用量就會多一些兒。黃金比例和麵配方,真的是特別好使,零失敗,初學者們就試試吧。另外,用攝氏30度左右的水發麵,會發得很快。總之,做餅水放的最多,麵要軟些,而做麵條,水放的最少,麵要硬些,這是到哪都不變的規則。和好的麵,最好是實行過三光政策的,就是麵光,手光,盆光,那你和的麵就合格了。
圖片來自網絡
我因為是跟老媽學做的麵食,基本上都是毛估估:)
麵食做多了,基本上不用稱量,憑經驗都不會失手的。
做錯事,死不認錯,叫死麵
說話被嗆,叫嗆麵
我搬一堵牆,置於臉前,叫壁麵(就不說麵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