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能否懂得自己,是影響一生的。
郝思嘉不識白瑞德,隻因不懂自己的好;
米切爾懂自己的好,任風吹,坐看浮雲飄。
0
這個有著迷人綠眼睛的美女,是費雯麗飾演的郝思嘉;
這個有著堅毅眼神的美女,是米切爾( Margaret Mitchel), 郝思嘉的創造者。
曹雪芹一生寫了本“紅樓夢”,
米切爾一生有一部巨著:“飄”:講盡了美國南方紅土地上的愛情和戰爭。
1
16歲的郝思嘉是美國南方莊園主的女兒,
她是鄉裏最美的女孩。
鄰居家的男孩都來拜訪她,仰慕她。
其中有來自十二橡樹莊園的艾希禮。
郝思嘉的父親不喜歡艾希禮,因為艾希禮對他來講太奇怪了。
艾希禮和他的家族喜歡音樂,繪畫,書本。
郝思嘉聽不懂。
但那又有什麽關係呢?
在那個午後,他向思嘉走來,
那雙朦朧的灰眼睛流露著微笑,
他的金黃色頭發在陽光下閃爍,
他溫和地說:“思嘉,你都長大了。”
這似乎是個魔咒,讓思嘉無可救藥地瞬間愛上了希禮。
但是希禮卻娶了自己的同類:梅來妮。
思嘉賭氣嫁給了梅來妮的哥哥查爾斯,稀裏糊塗生了個娃。
戰爭很快爆發,她的第一任先生戰死。
思嘉在她向希禮表白被拒的羞辱時刻,被白瑞德目睹。
白瑞德是個名譽不佳被自己家族驅逐的世家子弟。
他高大英俊,機警狡邪。他能看穿思嘉的點滴小心思。
他愛思嘉懂思嘉。
他不隻愛她的綠眼睛。
他愛她的旺盛生命力,愛她的勇敢堅毅務實,
甚至愛她的自私冷酷。
因為懂她對男人的無情,他把對她的深情藏在玩笑打趣裏。
但是一次次,是白瑞德給思嘉送貼心的枕。
在戰火連天的時刻,是白瑞德來護思嘉出城。
最後他們結婚,白瑞德娶得了他的愛,
但思嘉嫁的還是他的錢。
婚後的思嘉還是心心惦記著艾希禮。
直到她的執念磨光了瑞德對她的愛,
她才突然醒悟最愛她做懂她的是瑞德,
可惜已經晚了!
思嘉對瑞德,從一開始就是有偏見的。
他被思嘉認為不是”上等人”。
有趣的是,他們互相嘲諷,互相逗趣,又那麽默契。
隻是,思嘉總是關注著希禮,她向往的像她母親一樣的貴族世界。
她對瑞德的排斥,實際上也是對自己的排斥。
就像瑞德對她說的:“我們是一樣的人呀”。
可惜思嘉不懂自己的好,自然也不懂瑞德的好。
據說生活裏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奇,
稀奇的是遇見懂得。
郝思嘉是幸運的,
希禮瑞德,她愛的兩個男人都懂她。
當她被懂得的時候,她卻不懂他們的懂,
因為她不懂自己的好。
她隻對自己的美貌自信,看不到自己的內心,
而心與心的連接,依靠的是懂得自己和對方。
2
米切爾在她的青春歲月裏,
跟思嘉一樣,是亞特蘭大最出風頭的待嫁女生。
在大小宴會裏,她被年輕紳士們圍繞仰慕著,
當地的小報曾報道她自如地周旋於5個仰慕者中間,
而且這些男士們都是品行正直的優秀紳士。
Berrie kinnnard upshaw比米切爾小幾個月,
高大英俊,風度翩翩,很得女子歡心。
米切爾不可抑製地愛上了他。
她忽略了他不斷從學校退學的曆史,
忽略了他以走私為生,
忽略了自己家庭的反對,一門心思地嫁給了他。
可惜婚後幾個月,丈夫就漏出了真實麵目。
他酗酒,酒後發脾氣家暴。
試想這是多大的落差呀:
婚前是眾星拱月的公主,婚後被丈夫拳腳相向。
家暴對人的傷害不止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美國心理學家Dr. Daniel Coleman 認為:
施暴者欠缺對對方的基本同情心,
他們施暴時總是理直氣壯地認為他們有理由這麽做,
他們通常指責對方導致了這樣的行為。
所以在很多丈夫對妻子施暴的家庭,
妻子接受丈夫的控訴,認為真是自己的錯,
會很努力地去改變自己去避免觸怒施暴者,
結果卻讓自己落入越來越卑微的地位。
在1920 年代的 美國,女人難得是獨立的。
美國南方的文化一直認為女人是弱者。
丈夫對妻子家暴幾乎是有毀滅性的作用的。
米切爾的處境堪憂。
堅強務實如思嘉,
在沒有愛的頭兩次婚姻裏也是忍受著直到被動結束。
但米切爾沒有被壓垮,
她沒有失去對自己的信念,
她沒有去卑微地乞求丈夫手下開恩,
她提出了離婚。
離婚的過程是複雜的。
她的為期兩年的第一次婚姻,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離婚上了。
不過她又是幸運的,
遇到不對的人,
隻花了兩年就走出來了。
這得得益於她母親的教導。
她的媽媽是當地的民權領袖,
她的母親給她的臨終遺言是:
‘過好你自己的生活,然後用雙手全心去給予。’
過好自己生活的基礎之一是能懂自己的好,愛護自己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是一種能力,
在一個家暴的婚姻裏,結束它是最有效的保護自己的方式。
反觀思嘉,花了12年才走出對希禮的執念。
直到最後,她才明白希禮對她,哪有愛呀。
青春歲月裏,誰沒有過迷戀一個人的經曆?
愛過班裏最美的女生,隻為她美。
愛過班裏的學霸,就為了他學習好。
再長大一點,可能還是會遇上讓你傷心的人。
張愛玲經過胡蘭成,
似乎後半生都枯萎了。
蕭紅遇到蕭軍,遇到家暴也不放手。
生活裏的一個坎而已,
對一個人來說隻是像樹輪上一道深色的輪而已,
對另一個人卻如跌入深淵。
這裏麵最大的區別是:她懂不懂自己的好。
懂自己的好,重心就在自己身上,
摔一下,還爬得起。
堅強能幹如思嘉,
她的生活重心都在希禮身上。
思嘉母親和嬤嬤對她的管教,已給了她一個潛意識認同的價值觀:
那優雅的,高貴的,像希禮一樣的,才是真正好的。
而她來自愛爾蘭血統的熱情務實勇氣,
她自己始終沒有欣賞。
反之米切爾,生活的重心始終在自己身上,
她懂自己的好。
3
隻有懂自己的好,才能找到真正的愛。
米切爾在離婚後不到一年,就與 marsh先生結婚了。
這是個她的忠實仰慕者。
他還是她第一次婚禮的伴郎。
像瑞德與思嘉,
marsh一直愛慕米切爾,即使是她在婚姻裏的時候。
他不隻愛米切爾的美貌,也愛米切爾的才華。
他理解米切爾對文學的愛好。
他支持米切爾婚後做專欄記者,作家。
米切爾在本地報紙報道了很多堅強獨立的女性故事,
遭到了保守派的質疑。
marsh站在米切爾身後支持她。
米切爾幾年後因腳傷停止工作,全職在家。
他理解妻子讀書的愛好,
天天從圖書館給妻子借書。
有一天他對妻子說:你看了這麽多書,為什麽不自己寫一本呢?
這就是飄的開始。
米切爾在家寫寫改改,花了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這本書。
marsh是第一讀者,編輯,
給了米切爾所有的支持。
這份溫暖的愛,照亮了米切爾的一生。
看她中年時的照片,即使發福了,麵色是平和滿足的.
有多少人遺憾思嘉與瑞德最後分開呢?
如果思嘉早點懂得自己認得瑞德,
他們倆是多麽相似匹配的一對。
在南北戰爭以後重建的時代裏,
這一對該是怎樣如魚得水,
可惜,我們沒法看到以後了。
4
人要怎樣懂自己的好呢?
我們對自己最初的認識,都是來自家庭的。
郝思嘉是美國南部陶樂莊園的女兒。
她的父親是個精明而俗氣的愛爾蘭移民,在一個賭局裏贏來了喬治亞州的一片土地。
她的母親來自於法蘭西血統的海濱貴族,經曆一場失敗的初戀後,剩下了一個空殼。
郝思嘉從小活力過人:
她愛爬樹,騎馬,像棵生機勃勃的野花。
她的隨身嬤嬤時時訓導她做溫室裏嬌柔的蘭花。
她母親是淑女的榜樣,永遠優雅而忙碌。
父親熱情,對她寵溺,但他的粗疏時而讓女兒羞愧。
思嘉出場時16歲,
發髻端莊,長裙保守,小手安靜。
但是她那雙任性會跳舞的綠眼睛,才是她自己的。
她那時發現了自己的好:隻要忽閃忽閃她的綠眼睛,
每個男人都會為她迷醉!
在男人的追求裏,思嘉肯定了她的美貌和魅力。
可惜她對自己的認識,隻停留在這一步了。
米切爾1900年出身於亞特蘭大的一個富裕家庭。
祖父是成功的木材商;父親是律師和當地教育部領導。
外祖父是成功的地產商,母親受過良好教育,是當地民權運動的領袖。
米切爾小時候也是充滿活力:愛騎馬爬樹跟兩個哥哥玩。
她3歲的時候裙子著火,人未受傷,但受了驚嚇。
於是從4歲到14歲,她媽都給她穿男孩簡練輕便的衣服。
她不以為意,自稱“吉米”。
她從沒有為自己的身份糾結過。
在那時還以女性嬌柔為美的南方,她的有愛爾蘭血統的外婆和母親都是異類。
這上兩代的女人都熱情堅定獨立能幹。
米切爾根本不用假裝是溫室的蘭花。
她有家庭的愛圍繞,有書本的陪伴。
不同於郝思嘉,米切爾一生愛書如命。
她還有一大堆的七大姑八大姨。
每周日下午就是她父母帶她走親戚的日子。
她的外婆和幾個姨外婆都又一肚子當年南北戰爭的故事。
米切爾最愛的時光,就是聽這些南方舊事。
在她青少年的時候,她就自己寫故事。
愛情和榮耀是她故事永遠的主題。
哪怕沒有發表,她母親還是把她的手稿細心地收藏在精致的盒子裏。
有著這一個自由豐富的童年,給米切爾的一生奠定了溫暖的基調。
一個有愛被肯定的童年,是一個人懂自己的基礎。
5.
人一輩子的成長是懂自己好的過程。
不是所有人都幸運地有一個被理解接納的家庭。
一生是很長的。
成長的環境打下了基礎,
當我們成年時,我們是帶著成長的痕跡的。
但往後,結局卻不同。
有人一輩子活在家庭的陰影裏,如張愛玲。
也有人最終像蝴蝶一樣破繭而出,如黛安娜王妃。
兩者的區別在於: 她是固守的還是變化的。
思嘉的母親,教導她的是怎樣做個貴族,怎樣嫁個貴族。
思嘉其實是很擰巴的。
她潛意識維護母親的教導,
但是她又隨性做事,所以想起母親,她總有羞愧感。
她有敏銳的頭腦,可以心算數字一點不差,
她務實有變通能力,
是她保護了戰亂中的陶樂莊園。
但她從沒有真正脫離母親的世界觀。
她對瑞德,也一直是拿著她母親的視角來論斷他。
思嘉直到最後,才拋開成見看到瑞德的好。
也許也是到最後,她會看到自己的好。
思嘉若活到年老,就是米切爾奶奶的年紀。
米切爾跟思嘉一樣,是個富家女。
但跟思嘉不同的是:
她一直有世界在變化的意識。
而她一定要有在這個變動的世界裏生存的法寶,
那就是她的教育和寫作。
她也有她的諸多不順:
母親早逝致使她沒完成大學學曆,
哥哥不支持女孩受高等教育;
嫁人遇到家暴;
做記者報道遭保守派質疑;
因腳傷中斷記者生涯;
寫一篇小說花了十年的時間。
誰說生活是簡單的呢?
米切爾因為是用變化的眼光看世界的,
所以她能坦然接受一生的風雨。
她懂自己的好,所以她不需要從他人那裏渴求認同或渴求愛。
相反,她有滿滿的愛去給予。
她看到世界在變化,而她的觀念也隨世界變化。
她愛南北戰爭的曆史,
她支持爭取婦女平等投票權的抗爭,
在二次大戰期間,她用她優美的文筆給年輕的戰士們寫信,帶去安慰和鼓勵。
她在1949年死於車禍,年僅48歲。
她的一生,是懂自己的好,活得精彩的一生。
懂得自己,才能滋養自己,才能有愛給出,才能擁有真正的靈魂伴侶;
不懂自己,就不會滋養自己;就很容易掉進像思嘉一樣的執念。
“ Scarlett O'Hara was not beautiful, but men seldom realized it when caught by her charm as the Tarleton twins were..."
郝思嘉的家庭就不懂自己,慶幸郝思嘉最後找到了自己,雖然失去了女兒和丈夫,但她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