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基本上是個遠遠落後於時代的人, 手機,IPAD,臉書推特微信。。。我永遠是那個最後使用,不得不使用時才會嚐試的人。我直到去年才猶猶豫豫遲疑不定的開了個博客賬戶,是因為當時正熱播“白鹿原”,而這本書,無論是從文學的角度,還是從故事的角度,或者文學史上的影響和成就來說,就我個人而言, 它比莫言的”蛙“更接近於諾貝爾文學獎。 開通博客後,我就可以借助這個平台把自己對這本書, 這個電視的感覺說出來, 跟別人進行討論,分享我自己的體會, 也去了解別人的觀點。
“白鹿原“電視放完後, 我後來雖然零零碎碎的也寫了一些小短文, 但一看文學城上那些照片精美, 文字優美,視野開闊角度新奇的博客,就覺得自己的那些東西實在鄙陋,不好意思拿出來給別人看,慢慢的我的博客賬戶又束之高閣了。
前一段時間, 老公在油管上放了個紅燒魚的視頻, 放完後深有感觸地說,我們還是要多多使用博客啊, 油管啊這些社交媒體, 這樣才證明我們真的存在過,這樣才能在這個曆史長河,浩渺世界留下我們的一零半點的蹤跡, 這樣一百年之後, 我們的曾孫高孫看到後, 也會讚歎一聲,“這是我爺爺的爺爺親手做的魚”。我苦笑兩聲, 說道, 你的曾孫高孫一看油管,知道這是他們爺爺的爺爺燒的魚,他們未必有興趣打開我的博客,看一看他們奶奶的奶奶每天滿腦子都在想什麽,且不說他們知不知道我這人, 到時候他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路, 長不長得像中國人, 還會不會說中國話, 認不認識中國字都是個疑問號呢。
不過老公的話確實又激起我寫博客的雄心壯誌,不為了我們在世界上留下我們的蹤跡,反正平凡如我肯定既不會有豐功偉業流傳千古, 也不可能禍害人類遺臭萬年,但這個世界有那麽多我們不知道的角落,每個角落裏有那麽多我們從未謀麵,以後也沒機會認識的中國人, 我們可以通過通一個地方, 用同一種文字對同一件事來進行溝通,討論,這本身就是一個多麽神奇的事情。
但真的鼓起鬥誌起來, 才發現寫博客真的是個技術活。首先,它畢竟不是日記, 你可以像流水一樣吧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寫下來,前言不搭後語的也沒關係。 博客的讀者不僅僅是你自己, 還有潛在的無數人, 想寫什麽想說什麽自己心裏就首先得有個衡量標準,太私人的不能寫,太尖銳的最好不要寫, 設計公司或者商業秘密的的不可以寫, 太無聊的寫了也沒人看。。。
其次,對博主來說,點擊量衡量著博客受歡迎的程度, 象我這種剛起步, 沒名沒姓的小博主來說, 點擊量的多少完全取決於是否能上博客首頁。我還沒有固定的朋友圈,更別提什麽影響力, 如果能上首頁, 那點擊量可以上千, 不上首頁, 常常連一百也不滿, 這樣平均下來,一篇文章如果有3000
的點擊量的話, 每天寫一篇, 連續不斷的寫一年也才勉強靠近一百萬點擊。 文學城的那些名博打開就是好幾百萬,上千萬的點擊, 這得要花多少心血, 奮鬥多長時間啊, 這種精神讓我佩服不已!不過,王建林不是號召年輕人給自己訂個一個憶生意的小目標嗎, 我就先給自己訂個1M點擊量的小目標,( 這裏麵也包括我自己在裏麵進進出出,時不時把自己寫的東西拿過來在反芻兩回) 。
人一有欲求真不得了,目標定了之後, 隻要 我一發博客, 後麵一個小時我就在來來回回的折騰,
時不時的描兩眼,博客是不是上首頁了,有沒有人留言, 要不回複等等等, 寫博客的心情不再那麽那麽純粹簡單,變成自己折磨自己,痛並快樂著。。
發博過程中也逐漸了解了論壇和博客的區別。 論壇裏你不用長篇大論,論古說今,
更重要的是跟文友們互動, 交流, 文章可以不用長,文字可以不用精美, 但觀點要鮮明,回複要迅速。。該發哪個論壇你也得思考一下, 太熱的一下就淹沒了,自己的東西找也找不到,太冷的半年也看不見內容有什麽變化。
經驗在慢慢積累過程中, 特別是看到那些能夠引起心靈共鳴的回複, 溫暖的鼓勵, 善意的祝福,覺得茫茫人海中那些你生命中的陌生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成長於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性別年齡, 但他們卻能夠與你共鳴,與你共享體驗,萎靡的時候給你打氣安慰,快樂的時候與你一起笑, 這時候心內總是滿滿的感動,覺得這個世界原來就是這麽美好,生活就該像人間的四月天。
“博客” 我來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未來的時間裏會不斷上下而求索。
等有那麽一天,肚子大了,心更細了,臉皮也就厚了。那點擊量還用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