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自強的個人悲傷》講述了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湖北一個貧窮山溝裏長大的農村娃塗自強考上了位於武漢的一所大學。他是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父母期盼著將來能跟他過上好日子,村民們盼他當大官讓全村都"沾點光"。帶著鄉親們和父母湊的學費,他一路徒步,邊走邊打工來到武漢的學校。大學四年,塗自強努力學習,拚命打工,節儉開支,一直沒有回家。臨近畢業之時,感覺找一份好工作的希望十分渺茫,於是下定決心考研究生。正當他拚命苦讀之時,父親因為祖墳被修路破壞,一時氣急攻心,不幸去世。塗自強回家奔喪,錯過了研究生考試。畢業之後,他在武漢四處謀職,艱難度日。是年冬天,家鄉破舊的房屋被大雪壓塌,母親受傷。為了照顧母親,塗自強將母親接到武漢同住,謀生的壓力更大。艱難的生活終於積勞成疾,塗自強被查出肺癌晚期。在安頓好母親之後,他踏上回家的路,默默死去。
有些人的人生悲劇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有些人的人生悲劇是因為自己"作",有些人的人生悲劇是因為惡人相害。而這些全與塗自強無關,他勤奮努力,樂觀善良,積極上進,堅信用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命運。自從他走出山村,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善良的好人和學校老師同學的幫助。然而一切似乎都是徒然,最終仍然以悲劇收場。作者方方十分善於現實生活題材,刻畫社會最底層人物的故事。幾年前看過她的《萬箭穿心》,也是以武漢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堅強女人的苦難生活。方方說,"我要做的是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生命,關注他們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關注他們存在於這個社會的方式,以及他們感受這個世界的方式。"
塗自強的悲劇結局固然令人心酸,但是心酸中透著一股感人的力量。麵對生活的艱難和不幸,塗自強從來沒有抱怨,坦然接受,從容麵對。可貴的是,在這份坦然和從容背後,不是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而是堅強的構劃著自己的美好夢想,為實現夢想努力拚搏。塗自強的一生是那樣的平凡和渺小,甚至他所謂的夢想也不是什麽高大上的理想,隻是想成為這個城市中的一員,能過上體麵的生活。他的到來和離去像一隻螞蟻一樣,沒有被這個世界所關注,他也似乎沒給這個世界留下什麽,悄悄的來,默默的走。塗自強的生活中沒有什麽驚天動地的偉績,隻有樸素純真的感情和一顆善良的心,沒有自卑,也不假裝自尊,在他氣定神閑的努力中,始終有一種令人感動的希望,千千萬萬個塗自強就是一個民族堅韌的性格。
塗自強說,"我從來沒有感覺世界不公平,這就是命運,是我個人的悲傷。" 這真的是個人的悲傷嗎?一個山裏的孩子在艱苦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進入大學校門。進入大學校門之後,當其他同學開始享受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的時候,塗自強需要打兩份工來賺取學費和生活費。離開大學校門走上用工市場則麵臨著更加殘酷的現實。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塗自強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不公平。但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提供某種程度的公平,至少刻苦奮鬥,努力拚搏,遵守規則的人應該有所回報。不應該像塗自強這樣因為缺乏社會關係和家庭背景,一切努力都是徒然。小說中一位大廚說,“其實我覺得國家根本不需要辦大學。窮人的孩子,讀了也是白讀,4年出來,照樣找不到事做。有錢人家的孩子,同樣也是白讀,因為不讀書也能找到好工作。”作者借用這位大廚之口揭示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那就是先天因素遠遠超過後天的努力。教育曾經是寒門學子實現向上層流動的一條窄路,現在這條窄路也要被封閉了。
作者為了減輕小說的壓抑,或許也是為了表達不管命運有多不公平,人與人之間還是充滿了愛,充滿了溫暖,在塗自強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到學校報到的第一天,老師就開始為他尋找勤工儉學的機會。同宿舍家境好的同學並不嫌棄他。在小說的最後塗自強的母親被尼姑庵收留,得到了比較好的安置。痛惜之餘,多少給人些許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