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沒有如果,但是有蘋果。
9月21日早上,英國人裏德(Reid)一口氣吃了四十個蘋果,然後,死了。
死個英國人倒沒什麽,可是時候,地點簡直不能太糟。這天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地點是熱河,一個星期前,乾隆八十大壽的時候,裏德所在的馬戛爾尼使團剛見了乾隆。這時候使團死了人,馬戛爾尼頭疼,都怪裏德蘋果吃的太多,自己給撐死,還連累大家。裏德的死讓清朝的官員有了疑心,洋人是不是帶了瘟疫,馬戛爾尼聽到傳言,說連皇帝都開始擔心。使團一行匆匆回到北京。
10月1日,乾隆去了使團駐地,看了看英國人進獻的各式禮品,儀器。使團的工程師和數學家丁威迪(Dinwiddie)偷偷通過鏡子反光觀察乾隆,發現乾隆見了這些稀奇的東西,卻沒什麽表情,說不過是兒戲。此後乾隆再沒來過。很快,10月6日,使團突然接到旨意,要求迅速離京。使團原本計劃呆到來年春天,乾隆的旨意讓大家措手不及,送給乾隆的禮物要裝箱,精細的儀器,比如天體儀被拆開,亂塞一氣,而回國的禮物還要打包,一片雞飛狗跳。10月7日,馬戛爾尼使團離開北京回家。使團的人說,離開北京的時候,亂的像一群要飯的。
最傷心的是丁威迪。丁威迪給乾隆的重頭戲-熱氣球,已經準備的差不多,在北京上空,英國人操控的巨大的熱氣球,冉冉上升,直出天際,對於號稱天子的大清皇帝是如何震撼,想想就激動。要是晚幾年,英國人沒準會叫上法國人,法國人剛發明了降落傘,1797年10月22日,加納林乘熱氣球升到1000米,縱身一跳,安全降落,完成了人類曆史上首次從飛行器上的跳傘。一個升,一個跳,就算大清再笨,也能看出來洋人的厲害,也許英王信上的條件就有的談了,都怪裏德,沒事吃那麽多蘋果幹嘛。
補充一下,裏德吃的蘋果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蘋果,個頭小,應該是沙果一類的。現代的蘋果是16世紀英國率先培育成大果型品種,1871年歐洲蘋果引入煙台,至今膠東半島還是我國蘋果的主要產區。
很多人說如果馬戛爾尼給乾隆磕個頭,也許會改變曆史。都是把偶然事件無限發大,還不如說裏德不吃蘋果,也會改變曆史。
先不說馬戛爾尼磕沒磕頭,一說是馬戛爾尼磕頭了,還有說法是乾隆其實並不十分在乎馬戛爾尼磕沒磕頭,乾隆本人對西洋事物不排斥,他曾和法國傳教士蔣友仁談過牛頓,還讓蔣友仁講解空氣的性質,讓蔣友仁把進獻的驗氣筒拆解,詢問活塞和閥門的作用,親自將驗氣筒重命名為活氣筒。乾隆十分喜歡活氣筒,對於用氣壓水銀柱演示的空氣彈性和膨脹的試驗樂此不彼,還組織後宮的嬪妃學習觀看試驗。
磕頭的關鍵在於天朝的朝貢體係和乾隆時期英國要求中國開放市場,主權對等,視中國為殖民地的潛在野心是不可調和的。
英國惦記中國不是一天兩天了,如果隻是一個磕頭的事情,能擋住利益至上的英國人?
1792年馬戛爾尼出發前,英國人諷刺馬戛爾尼,畫上英國人伏地磕頭
咱們把中英過去幾百年裏的事捋一下,
1492年英國人就派了探險隊識途通過中亞到中國,未果。
1579年英王伊麗莎白派出了商人兼使者,帶了信給大明皇帝。先後折騰了三次,1579, 1581和1583年,因為葡萄牙人要壟斷對大明的貿易,在印度把人給扣下了,其中一個人越獄,穿過印度,跑到緬甸,馬來西亞,1591年才回到倫敦。
1596年英王伊麗莎白再次派人去中國,不過半道在海上就消失了。
1610年和1613年,英國商人到了中國,還帶了英王詹姆斯一世的信,據說是沒人敢翻譯。
1637年8月,英國船長威得爾(Weddell),帶了查理一世的信,繞開葡萄牙人,試圖通過廣州同大明直接貿易,沒人搭理,一氣之下,炮轟虎門,還奪了一個炮台。大明不示弱,威得爾統共沒幾條船,討不到便宜,談判後離開了,信也沒交。有人說威得爾是最早登上中國大陸的英國人。這次炮擊虎門,算是為以後英國和大清的關係從娘胎裏打下了基調。
1787年喬治三世正式派加茨卡特(Cathcart)出使中國,這個意義上講,加茨卡特是第一位英國派往中國的官方使節。不過1788年加茨卡特還沒到中國,就在印度尼西亞海上死了。
這樣九九八十一難,1793年馬戛爾尼最終來到中國,英國人肯定是不會為一個磕頭的事情放棄中國。
1814年英國又派出了阿美士德,出發前阿美士德得到了關於磕頭的指示,指示給了阿美士德一定的操作空間,磕頭可以自己做主。阿美士德比較猶疑,征詢了副使小斯當東的意見,小斯當東當初見過乾隆,因為會兩句中文,被乾隆賞了荷包。小斯當東意見非常堅決,就是哪怕磕了頭,也沒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有損英王尊嚴。阿美士德沒打算磕頭,也沒見著嘉慶。
如果英國人通融點,磕個頭,中英關係依舊不會所突破或著改善?後來的荷蘭人給出了答案。1795年1月,荷蘭鐵俊甫(Titsingh)使團進京,見到了乾隆,比英國人懂事,三叩九拜,乾隆高興,帶荷蘭人到圓明園玩了一個多月。盡管荷蘭人又磕頭,又說好話,結果也就比英國人多吃了幾頓好吃的,此外沒有任何結果。小斯當東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