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民濟德

微信公眾號
guanminjide
個人資料
正文

你在國家博物館錯過的文物(7)

(2020-12-31 10:56:19) 下一個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如此擲地有聲的是馮道,就是那個曆仕五朝、八姓、十一帝的馮道,他筆下這個虎狼叢生的時代,就是五代十國(907-960)。那是個黑暗混亂的時代,是中國曆史的分水嶺。那是一個舊時代的終結,也是新時代的開始。中國曆史上恐龍一樣橫行數百年的門閥世家最終瓦解,人口重心轉向南方,南方經濟發展最終超過北方,自此再無逆轉。夾在唐宋中間的五代文物,不值得國博單獨開個展廳,放在隋唐五代時期展廳裏。

先看一個不起眼的物件,這個象玩具一樣的小瓷人,是中國文物上的一個唯一。

陸羽瓷像,五代十國 ,傳河北省唐縣出土

瓷像戴高冠,手持長卷,交腿趺坐。據孫機先生考證,這個瓷像和茶具伴出,應該是茶神陸羽的像,手裏那的書就是《茶經》。唐代後期,陸羽常被當作茶神供奉。買茶具的商家,茶具買的多,就會送一尊陸羽像做贈品。而賣茶的商家,會把瓷質陸羽像供在茶灶上,生意好了,用茶供著。那生意不好了,怎麽辦?用開水燙。

這個形象應該不是陸羽寫真,因為陸羽長的比較醜“貌陋”,據說陸羽是個棄嬰,有口吃,打小在廟裏長大,後來從廟裏逃出來,為了謀生,演過脫口秀,編過劇本。好不容易被供其來了,還要被開水燙,陸羽說我容易麽。

供奉陸羽瓷像的風俗從唐到宋,持續了有五百年,宋人就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事學春茶”。到了元朝蒙古人來了,這個風俗才不流行。此間各處無數茶肆裏的成千上萬陸羽像曾是天下最為普通不過的物件,如今出土,能夠確認的,隻此一件。 文物就是這樣,無論當初如何普及,到頭來依舊湮滅不稱,麵對遺存後人百思不得其解。

旁邊和這個瓷像一起出土的是成套的白瓷茶具,陪葬用的模型,有煮茶用的風爐,茶、研碾茶末的茶臼、點茶用的茶瓶以及盛茶渣的渣鬥。這套茶具不僅有煎茶用的風爐和茶鍑,還有晚唐時興起的點茶用的湯瓶。煎茶和點茶具同時存在,說明五代是這兩種飲茶法的交替時期。

注意這個湯瓶,也叫執壺,不光是茶具,更多的時候是酒具。唐五代時的執壺的特征就是短流(壺嘴短),而宋以後就逐漸成了今天茶壺的樣子,長流(壺嘴長)。執壺是影視劇裏最常見的道具,唐宋執壺明顯的區別,給我們這種文物小白提供了一個很好裝13的機會。

《長安十二時辰》裏對唐代執壺的還原(造型和和上麵湯瓶還有上一期隋唐文物裏長沙窯貼花瓷壺相近)

妖貓傳,上麵擺的執壺都是典型的宋代造型

鎏金銅觀音造像 五代十國 吳越  1958年浙江省金華市萬佛塔塔基出土

觀音頭頂花冠,冠前正中為化佛,頭微低,右腿抬起,左腿自然垂落。身後圓形背光,外緣上、左、右各飾一火焰。這件鎏金銅觀音造像是可以拆卸,分為底座、銅觀音像、背環等6部分。造型優美自然,華麗尊貴。

水月觀音是一種本土化的觀音樣式。和傳統的佛教造像不一樣,水月觀音沒有相應的造像儀軌,其稱謂也不見於一般的佛教典籍。作為中國本土化的水月觀音造像,開始的形象並不隻是女性,水月觀音曾用來稱讚人物儀容清秀俊逸。孫光憲的《北夢瑣言》中就說“蔣凝侍郎亦有人物,每到朝士家,人為祥瑞,號:‘水月觀音’。”

現藏法國吉美博物館的五代水月觀音早期形象,就是男性,頭戴高化佛冠,麵部有髭須。

敦煌藏經洞水月觀音像五代 帛畫 法國吉美美術館藏

鎏金銅觀音造像1957年於金華萬佛塔出土後,被移交到國家博物館。2010 年10月從北京運回金華暫時展出,火車上,工作人員與國寶寸步不離。

2014年萬佛塔重建,金華方麵非常希望鎏金銅觀音造像還鄉,永久留在金華,最後作了很多工作,2016年國家文物局同意複製造像,在金華長期展出。

彩繪浮雕武士石刻 五代十國 後梁  1994年河北曲陽王處直墓出土 

這件彩繪武士像是在長方形漢白玉上高浮雕而成。武士立於牛形鹿角怪獸之上,頭頂鳳鳥含珠(棲鳳踏牛式)應是佛教護法神的天王形象。一般漢白玉石雕不上色,這裏少見的進行了彩繪,紅色居多,並在頭盔、護心鏡等重點部位上了金粉,有很強的立體感和視覺衝擊,是五代石雕的最高水平。

這名武士體態雄健豐滿,延續了唐代雕塑的風韻,還沒有後來宋代中常見的纖瘦,是一件承上啟下的藝術作品。

王處直是五代河北地區的藩鎮之一。後來他的養子王都發動兵變,王處直被軟禁,憂憤而死。為了堵人口舌,王都為王處直進行厚葬。1994年5月,王處直墓中鑲嵌在甬道和前室四壁的10塊浮雕被盜走。2000年這件被盜的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出現在美國的文物拍賣會上,後經中國政府多方交涉,2001年5月,美國海關總署將其歸還中國。同時紐約收藏家安思遠先生(Mr. 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將一件肩臥青龍的武士石雕(盤龍踏鹿式),捐獻給中國,這對彩繪武士石刻終歸團聚國博。

“都省銅坊”青銅鏡  五代十國 南唐  1957年安徽省合肥市薑妹婆墓出土

此鏡背為素地,上鑄“都省銅坊匠人房宗”及“官”字款。都省即尚書都省,是尚書省的官署。“官”字款說明了這是官營作坊的產品。銅坊則應是尚書都省所控製的官營製銅手工業作坊。產品上鑄生產者的姓名,是為了明確責任。

五代十國彼此攻伐,銅作為戰略資源,十分緊俏,當時的各處都實行了嚴厲的“銅禁”,甚至出現匿銅不輸,‘五斤以上其罪死 ’,在不斷禁止民間製作甚至使用銅器的同時,鼓勵‘以瓦代銅’,大大刺激了陶瓷生產,推動了陶瓷極盛於宋。

唐代銅鏡製作精美,和唐代的銅鏡比,“都省銅坊”青銅鏡就可以說簡陋了。都省銅坊鏡用料少,既輕又薄,沒有花紋裝飾。都省二字,真是什麽都省了。

孔雀藍釉三係陶瓶  五代十國 後唐 1965年福建省福州市郊劉華墓出土

 

瓶斂口,矮頸,廣腹,小底,狀如橄欖。肩頸部置3耳,上腹壁貼飾3組半圓弧條紋,下腹部有一圈粗繩紋貼塑。胎質粗疏,呈橙紅色,通體施孔雀藍釉,厚而晶瑩。這種藍綠釉以銅離子著色,不含鉛,高溫燒成,不同於中國傳統的低溫鉛釉。陶瓶的造型和裝飾工藝都帶有明顯異國風格,在中國罕見,但在西亞的伊朗和伊拉克等國出土較多,應是9世紀前後古代波斯的製品。注意這個陶瓶肩頸部的耳(環形係),實際上係孔是不通的,無實用價值,隻是裝飾,叫“盲係”,在波斯陶瓶中常見。

墓主劉華是南漢南平王劉的次女,嫁給了閩王王審知的次子閩惠宗王延均為妻。閩國統治下的福州、泉州同南亞、西亞等地區都有貿易往來。劉華墓出土的孔雀藍釉陶瓶,很可能是通過當時的海外貿易渠道輸入福州的。

鎏金青銅銜門鋪首 五代十國 前蜀  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出土

獸麵銜環,通體鎏金。底盤為龍首,上有角,怒目圓睜,露齒銜環,神態極為威猛。環為圓形,作兩魚吞珠的形象。

鋪首是中國古代建築物門上的構件,用來啟閉門扉或叩門。王建是前蜀皇帝,他墓門上的這件鎏金銅鋪首,裝飾富麗而繁複,顯示了較高的工藝水平。王建墓史稱永陵,是我國目前所知的唯一修建於地表之上的帝王陵墓。永陵曾被誤傳為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的“撫琴台”,直到1942年,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此發掘防空洞,發現了排列整齊的磚砌牆體。由馮漢驥主持,當時四川博物院籌備處負責具體發掘工作,是中國第一座被科學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

錢繆鐵券(複製品) 唐             

國家一級文物,呈覆瓦形,正麵嵌有金子詔書333字。這是唐昭宗賜給當時還是唐鎮海和鎮東兩鎮節度使錢繆的。後來錢繆成了吳王,這件文物雖然是標的唐,放在五代裏介紹更合適。

鐵券在西漢時就已經出現,所謂的免死金牌,而這件鐵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實物。文物收藏講究流傳有序,而這件文物的經曆可以稱的上這四個字。北宋滅吳後,一直由錢繆的後人保存。元滅宋時錢氏後人在逃亡途中,鐵券掉進河裏丟失,到1331年奇跡般的被漁民撈出來,很多金字脫落,被錢氏後人贖回。太平天國時,錢氏子孫將其藏在水井中,有傳說鐵券銘文上的金可以給小孩治病,又挖了一些,前後這麽折騰,金字愈來愈少,如今隻剩下一百八十餘個。1951年,長樂錢氏後裔將鐵券獻給政府。

當初那些富貴人家,為了來生,為了子孫,堆金砌玉,九象鐵券上刻的“延祚子孫”,“長襲寵榮,克保富貴”,而如今一件件成了博物館裏的文物。馮道要是知道了,一定又會說,“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吧。

更多文博故事 關注公眾號 觀民濟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姍姍d來遲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讚!
何仙姑 回複 悄悄話 +1 新年快樂!

Swedenbo 發表評論於 2021-01-01 00:24:24
讚!美好的文物配置美文帶來新年第一天的享受。
Swedenbo 回複 悄悄話 讚!美好的文物配置美文帶來新年第一天的享受。
wenxueOp 回複 悄悄話 讚!請繼續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好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