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書劄記——好兒媳路得

(2020-12-08 23:49:23) 下一個

 

讀書劄記——好兒媳路得

 

    前兩天朋友木亦在朋友圈分享秋景,我說現在看見金黃色就想到小麥、穀子和豐收。我沒說,我還想到了路得。

    或許有人不知道路得,但是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大衛。對!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西方世界美男子巔峰典範的大衛,打敗了巨人歌利亞的大衛,帶領猶太人定都耶路撒冷的大衛,路得是他的曾祖母。

    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時候,有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兒子生活在一個叫伯利恒的地方,那地方在巴勒斯坦的中部,現在還依然沿用這個名字,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聖地,耶穌降生的地方。這家的女主人名叫拿俄米。一家人本來過著殷實的生活,無奈一場饑荒到來他們就一無所有了。男主人的堂兄波阿斯非常富有,可是夫妻倆都好麵子,不願意開口求助,就背井離鄉去了一個叫摩押的地方定居。到了摩押不久,丈夫就去世了。

    丈夫去世後,拿俄米含辛茹苦把兩個兒子養大,還給他們娶了當地的媳婦,其中一個就是路得。本來以為從此可以安度晚年的拿俄米再次遭遇了不幸,她的兩個兒子又相繼離世。痛苦中的拿俄米雖然深愛兩個兒媳,但還是決定離開摩押這塊傷心地,她要回故鄉伯利恒去。拿俄米認為自己沒有權利要求兒媳與自己同行,因為那會讓別人家的女兒遠離故鄉和親人,她打定主意自己走。善良美麗的路得不舍得年老體弱的婆婆一個人長途跋涉,毫不猶豫地與婆婆一起回去。

    當婆媳二人曆盡艱辛到達伯利恒的時候,她們已經身無分文。所幸的是當時正是豐收的季節,按照猶太人先賢摩西製定的法律,收貨時掉在地上的麥粒和麥穗歸沒有土地的人所有,農家不得撿拾,因為那是上帝賜予窮人的,所以路得就靠著在麥田裏撿到的麥粒給婆婆做麵包。

    當時的村落人口並不多,路得這樣年輕漂亮的外鄉女子的到來自然成了本地最大的新聞。那位富有的堂兄波阿斯也聽說了這個消息,出於好奇他也到麥田裏來看路得。他邀請路得和他的農夫一起吃飯,還給了她跟多麵包。而路得隻吃了一點點,她要留著帶給婆婆。波阿斯被路得的美麗和善良打動,他告訴自己的農夫在第二天收割的時候不要太仔細,多留些麥穗在地裏。

    第二天傍晚,當路得整理好撿拾的麥穗準備回家的時候,她發現麥穗太多,她已經拿不動了。路得回到家,興奮地向婆婆講述當天的經曆,還告訴婆婆那個富人的名字是波阿斯。

    婆婆拿俄米聽了更是高興,她馬上打定主意要給路得說親,因為她希望路得能有一個好的歸宿。拿俄米找到了波阿斯,請求他向路得求婚。波阿斯對路得早已一見傾心,一樁美好姻緣就這樣一拍即合了。

    路得和波阿斯結婚後生了兒子俄備,俄備的孫子就是大衛。這家人血脈相傳,到了公元前十八年他們有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女孩,她就是聖母瑪利亞,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千多年前的路得。

    我想,為了雞毛蒜皮就跟婆婆鬧別扭的兒媳婦,看兒媳婦橫豎不順眼的婆婆,有女兒待嫁閨中的媽媽,都可以讀一點路得的故事,說不定會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路得的傳奇故事自然不會為藝術家們所忽視,十九世紀法國巴比鬆派著名畫家米勒 (Jean-François Millet) 和意大利威尼斯畫家海耶茲(Francesco Hayez)都以路得為題材創作了不朽的名作。

    米勒是農夫的兒子,農田裏勞動的場景對他來說毫不陌生,米勒以寫實的手法在《拾麥穗》中還原了路得在田野裏勞作的場景。畫麵中三位婦女正在金色的陽光下彎著腰撿拾麥田裏的麥粒和所剩不多的麥穗。她們的左手緊握著拾到的幾棵麥穗,身體彎成了九十度,右手拾起每一粒麥子,放進用圍裙紮起來的口袋裏。三位婦人都身軀粗壯結實,她們的手指粗糙有力,臉上的皮膚因為太陽的照射而成了古銅色。她們身後高高聳起的麥垛,運送麥子的牛車,遠處身著白衣正在勞動的農夫,還有坐在高頭大馬上的監工都看得清清楚楚。

    古典浪漫畫派的海耶茲對路得的詮釋與米勒截然不同,他把路得描繪成一位性感而美麗的女神。畫麵上的路得楚楚動人,她袒露的前胸豐滿柔潤,細膩光滑的臉上最突出的是一雙黑色的大眼睛,看上去堅韌而憂鬱,也許是在思量是否還有足夠的麥子給婆婆做麵包。她的手指修長纖細,完全不是農婦的手,臂彎裏的麥穗更不是撿到的麥穗,而是用來裝飾路得的花束。海耶茲認為是否寫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仁愛善良的路得畫的盡善盡美。

    從路得到現在,曆史走過了三千年,如今的我們應有盡有,但是路得的精神還在嗎?如果我們失去了路得的精神,那麽我們自己,我們的後人,還能夠得到救贖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噢顏顏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 寫的真好
董蘭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小溪姐姐' 的評論 :

小溪姐姐好!現在的世界大概是因為速度太快的緣故,人們沒有時間靜下來考慮這些,也許再經過一段時間,人們在物質之外感到了空虛的時候會回過頭來思考靈魂的問題。
小溪姐姐 回複 悄悄話 好喜歡蘭丫妹妹這篇路得的佳作,大讚!一直欣賞十九世紀法國巴比鬆派著名畫家米勒 (Jean-Fran?ois Millet) 的《拾麥的婦人》,似乎聞到土地麥子的香氣,感受到陽光的燦爛和收獲的喜悅。。
現在的人和世界物欲橫流,貪得無厭。再不悔改,就要來不及了。。讓我們認真再讀流傳三千年的聖經路得故事,學習路得的精神,也好是走上救贖路的第一步。
董蘭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弄弄好!咱們中國的佛教屬於大乘佛教,沒有小乘佛教那樣注重比較嚴格的儀式。大乘佛教的信徒奉持《金剛經》的比較多,也有很多令人感動開悟的故事。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很好的故事。怎麽與兒媳相處、與人相處是個哲學問題,感謝聖經有指導。東方的佛教要是整理出一部完整的佛經,也會像聖經一樣易於流傳。流派太多了。東方的廟、寺和西方的教堂有很大差別,咱的有點土,怎麽回事呢?去教堂的人們衣著莊重,見上帝的感覺。伊斯蘭也是很尊重進寺祈禱。咱有啥講頭?肯定也有,大眾就是不講究
董蘭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花飛的朋友' 的評論 :

謝謝花兒!
董蘭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玉涵' 的評論 :

謝謝玉涵關注,名字真好聽!
董蘭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謝謝梅華關注,我好久沒來文城裏,想念文友們!
花飛的朋友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分享!
花飛的朋友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分享!
玉涵 回複 悄悄話 早就知道路得地故事。畫還時第一次看到,好美的路得!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感謝主,感謝分享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