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竟
近日,於公四微信群及朋友圈中欣見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主席、同窗燕飛(燕大俠)原創詩作《同窗四美辭》朗誦會盛況。此次原創詩頌會活動由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與加拿大朗誦藝術團聯袂主辦,著名詩篇《同窗四美辭》由專業朗誦家王先明、王秀琴,賈鵬和我的同窗燕大俠聯袂演繹。同窗的我親曆詩中“四美”與詩人共讀之韶華,願以見證者視角解讀這闋鐫刻青春的文化密碼。
1982年金秋,來自中南五省的34位學子匯聚長沙,組建了以男生為主的“準和尚班”——公四班。這“四美”如明珠綴於冠冕,成為全班“眾星捧月”的焦點。四美乃中原南陽趙冬梅、九頭鳥之鄉餘水蓉、壯鄉三姐傳承人徐萍和陸毅也。在《同窗四美辭》中,燕大俠以“梅蓉萍毅”四字意象,暗喻她們如寒梅傲雪、芙蓉出水、萍蹤俠影、毅魄長存,更以“徜徉書海苦作舟,尋路書山勤為徑”凝練工科學子攀登之誌。那些湘江泛舟、嶽麓踏青、韶山尋根的青春剪影,同窗共讀整四載,促膝並肩兩無猜。
青春放歌凃家衝,風華正茂金盆嶺;徜徉書海苦作舟,尋路書山勤為徑。也曾植樹湘江畔,也曾漫遊嶽麓山。地質實習衡山井崗山,一路高歌唱韶山。首創深圳路勘第一路,長憶梅沙浪鹽田。常德大橋踏積雪,同鍋同碗同房睡。光陰荏苒學已成,轉瞬畢業說再見!這些點點滴滴,終在《同窗四美辭》中化作"四年一夢拓芳蕪"的集體記憶。
燕大俠的《同窗四美辭》文辭華美意境悠長,算是當代古體詩之中的優秀名篇,引來文壇讚歎之聲。其中知名作家曾萬紫的評論《一曲新詞同窗情,天涯何處不相思》較有影響。燕大俠這首七言古詩描繪了我們四年同窗之誼,聚合離散之酸甜苦辣,堪稱校友聚會之文萃精華。
燕飛讀書時原名閆飛,16歲考取長沙交通學院(現長沙理工大學)土木係路橋專業,與我同窗公四班。燕飛在大學期間,當選文學社社長和學生武術協會會長。崇文而好武,他的“燕大俠”之名由此而來。我當時作為文學社的編輯,受燕飛影響,也曾在學院報刊發表幾篇豆腐塊文字。從楓林文學社、武術協會創始人的風華少年到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掌門,燕大俠以《同窗四美辭》完成了一次文化尋根。當"桑海滄田賦古詩"遇見"繾綣不忘至何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四位女同學的倩影,更是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原鄉——那裏有嶽麓山的晨讀、湘江畔的誓言,以及永遠鮮活的八十年代。
沐浴嶽麓書院文脈,34位同窗以三湘靈氣鑄就"交通強國"之路,可以用“俊采星馳耀長理”讚譽,每一位同窗都有一部可圈可點的奮鬥史:既有公路學界翹楚,如長沙理工大學博導、碩導,東南大學雙師型教授;也有享受國務院津貼業界專家,橋梁大師;有援藏同學,曾任央企中交城投老總;也有廣西路橋全產業鏈最長的北部灣投資集團原老總;有建造僅次於三峽電站的白鶴灘電站總指揮;還有有特區城投老總;有投筆從戎,比翼雙飛的伉儷。多位同學專業行政雙肩挑,鞠躬盡瘁國之梁。業界中堅,社會名流。公四才俊,燦若星河。更有一位完全跨界,畢業後即從事編輯出版和文學創作,華麗轉身成為知名作家,跨界大咖和跨國文壇領軍人物,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主席燕大俠。
正如畢業三十周年情係瀟湘,牽手南國在南疆相聚《守望》主題所書,我們的同學:三十年滄海桑田,魯班天佑大獎輝耀八桂;商賈富甲錦繡三湘四水,仕途輝煌映江城,三尺講壇寫春秋。這群"用鋼筋混凝土寫詩"的學子,終以“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回應時代召喚。
2016年,是我們畢業三十周年。公四班情緣瀟湘,牽手南疆,曾聚會於南寧。旅居海外多年的燕飛同學,跨越千山萬水如約而至。晚會上燕飛朗誦《將進酒》,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須盡歡。燕飛,永遠的彷徨少年。同窗相聚,歡樂一堂。拋繡球節目,燕飛有幸從美麗女同學手中搶到繡球。靈感迸發,巧妙地把公四四美名字嵌入古詩,創作了後來廣為傳頌的長篇敘事詩《同窗四美辭》。
燕大俠在《同窗四美辭》中發出"何日美人再入夢,共攬巫山十二峰"的喟歎,表麵是工科男對青春愛慕的詩意投射,深層卻暗喻一代人對理想主義的朝聖。情如兄妹,怎敢求愛?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隻有慧光同學,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與同窗喜結良緣。這種"發乎情而止乎禮"的表達,恰似沈從文筆下"美麗總令人憂愁"的審美距離,讓同窗兄妹情誼升華為文化鄉愁。
牽手南國晚會,東道主特意安排拋繡球遊戲。幾位搶到繡球的同窗大聲說我遲來的愛。詩人在“四美辭”化作“與君相嬉拋繡球,與君交杯共把盞!”來彌補當年的遺憾。共攬巫山十二峰,其實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審美對話。
“四美”出了校門,終為他人婦,個個益夫旺子。有的如今已子孫滿堂,過上含飴弄孫的逍遙日子。東大教授遠赴美麗國帶外孫。軍人之後上海交大博士。三姐傳人唱支山歌敬親人。
2026年是我們惜別四十周年。同窗再相約,回到母校母親懷抱。別哭,四美,因為有我把你守。有一天我們走不動,另外一個時空再相守。翹望著這一天的到來,看看同窗四美青春依舊的風采。
燕飛20歲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京城,在交通部人民交通出版社做編輯工作。那可是很多學子都羨慕的工作啊。可是,幾年後燕飛不滿足帝都生活,居然棄京城而奔熱島,去趕赴十萬人才下海南的浪潮。闖海經曆豐富了他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誌,也成就了他的文學事業。燕大俠24歲離京至海南,曆任《海南特區報》副刊編輯,《海南青年報》總編輯助理,海口市文聯《椰城》文學雜誌副主編,執行主編。在《中國作家》《人民文學》《天涯》等文學雜誌陸續發表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逾百萬字。
理工男燕大俠秉性浪漫且擅寫女性。當年讓他一炮而紅的,就是為報紙寫的連載《100個女人在海南》。還有後來發表在《十月》1994年第6期的長篇作品《海南無夢》,曾被《解放日報》、《重慶日報》《湛江晚報》等幾十家報刊連載轉載。後來,燕飛又創作出《海南驚夢》和《海南尋夢》。三部長篇由中國社會出版社重磅推出,謂之海南夢幻三部曲,一時暢銷全國,擺滿各大書店,並被國家圖書館和各地圖書館收藏,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風靡一時。曾獲省市文學獎和部委獎,成為那個時期中國海南建省大開發時期的標誌性文學作品。
燕飛憑借《海南無夢》等三部曲暢銷全國而飲譽文壇。之後他的長篇小說《劫:一個女人的光榮與恥辱》在廣州出版社出版後,也曾被《羊城晚報》所連載。紀實文學《光榮與罪惡》,散文集《燕飛夢語》等文學作品也深受好評。世紀之初,在功成名就之際,燕飛不知足,飛離熱島,遠渡海外,移居加拿大,又開始了新的選擇。遊曆半生,甘苦自知,燕飛忘不了文學。他遊走於加拿大各文化社團,穿梭於加拿大各種文化節,隔山岔五往返於加拿大和中國。因其文學成就影響力,燕飛被推選為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主席,可謂名至實歸。
2025年3月,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換屆,燕飛再次當選,蟬聯加中作協主席。
加拿大中文作家協會是注冊於加拿大聯邦的文學組織機構,英語名稱為:Chinese Writers Society of Canada (CWSC), 其宗旨是團結加拿大用中文寫作的作家。燕飛經常參加和組織文化活動,應邀舉行線上線下文學主題講座。有一場講座他探討了諾貝爾文學獎與中文作家的關係,重點介紹了當代文壇中文作家領軍人物王蒙以及其他與諾獎關係密切的中文作家如沈從文、韓少功、莫言、殘雪、餘華。此外,燕飛還在幾年前於海口舉行了《文學與遠方:從海南到北美》的主題分享會,展示了他從海南到北美的文學旅程。他多年來遊曆世界,足跡遍布多個國家或地區,秉承“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的人生目標。
附錄:燕飛《同窗四美辭》
燕飛(燕大俠)
中南瀟湘四美人,蕙質蘭心仙子魂;
貌若明星更清麗,才比教授勝三分。
三湘同窗有經年,一世情誼總掛牽;
可憐一滴湘江水,化作芳淵報湧泉。
驛路臘梅不爭春,出水芙蓉有知音。
一曲萍聚歡樂多,毅然抉擇情難禁。
四年一夢拓芳蕪,難忘初始狀態殊;
校園風光無限好,文君不愛病相如。
青春放歌凃家衝,風華正茂金盆嶺;
徜徉書海苦作舟,尋路書山勤為徑。
也曾植樹湘江畔,也曾漫遊嶽麓山。
韶山衡山井崗山,轉瞬畢業說再見!
彈指一揮三十年,歲月匆匆快如電。
相約南疆再聚首,五州四海來相見!
相擁情真意更切,握手笑語有歡顏。
與君相嬉拋繡球,與君交杯共把盞!
竹排放歌大王灘,攜手同遊名仕園。
邊城月色籠詩意,蔗林晨光映笑臉!
梅花三弄曲意深,芙蓉向臉兩邊分;
斜陽探戈毅然立,總賴青山生碧雲!
南越山水曲徑通,匆匆三日意未窮。
何日美人再入夢,共攬巫山十二峰!
桑海滄田賦古詩,繾綣不忘至何時?
縱使離分萬裏去,天涯依然寄相思!
作者簡介:羅 竟,教授,路橋專家。廣西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法人代表。畢業於長沙交通學院(現長沙理工大學)土木係公四班。專任公路與橋梁專業教授,民建會員。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開創說唱專業課。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6項,主筆地方標準3部,團體標準1部。曾獲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二、三等獎,自治區人民政府社科二等獎、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兩次。獲6項知識產權。公開出版學術專著4部。在中文核心期刊等專業刊物公開發表論文近40餘篇。愛好文學,偶有詩文散發於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