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日發行的特38《金魚》全套12枚郵票,也是世界上第二個發行金魚郵票的國家。《金魚》郵票表現了翻鰓絨球、黑背龍睛、水泡眼、紅虎頭、珍珠魚、藍龍睛、望天魚、紅帽子、紫帽子、紅頭、花龍睛、紅龍睛12種中國名貴的金魚品種,由新建成的北京郵票廠印製。金魚郵票首次采用四色套印影寫版工藝,以其大氣的設計和豔麗的用色贏得了中外集郵者的一致好評,郵票的成功發行,開創了我國郵票藝術發展的新天地,《金魚》成為我國郵票的經典佳作之一。
(182)4分 翻腮絨球 400萬枚
(183)4分 黑背龍睛 400萬枚
(184)4分 水泡眼 400萬枚
(185)4分 紅虎頭 400萬枚
(186)8分 珍珠魚 800萬枚
(187)8分 藍龍睛 800萬枚
(188)8分 望天魚 800萬枚
(189)8分 紅帽子 800萬枚
(190)8分 紫帽子 800萬枚
(191)8分 紅頭 800萬枚
(192)8分 花龍睛 800萬枚
(193)8分 紅龍睛 800萬枚
1960.6.1。影寫版。P11×11.5。36mm×25.5mm。50(5×10)。
孫傳哲『除(190)外』、劉碩仁(190)。北京郵票廠。
醞釀多年先期試印。金魚是我國培育的觀賞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發行金魚郵票是郵票發行局醞釀已久的事,但是因為印刷條件的限製,遲遲不能列入郵票發行計劃。1958年北京郵票廠開工興建以後,郵票發行局即指定設計雕刻室主任孫傳哲先後兩次繪製10餘幅郵票圖案,並在新廠試印,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多方請教精心設計。1959年,孫傳哲根據試印效果,重新設計郵票圖案。他走訪了養金魚的專家,聆聽養魚經而大開眼界;到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拜訪生物學家童第周,童教授講述了我國金魚的培育、養殖曆史,介紹了我國金魚的種類。童教授還精心挑選了多種名貴金魚,送給孫傳哲。此後設計室成了養魚館,孫傳哲每天如醉如癡地守在金魚前,仔細觀察金魚遊動的體態,一坐就是幾小時,畫了無數張速寫圖。完成初稿後,孫傳哲又持圖再次前往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做了修改。設計完成後又進行試印,郵電部在研究了設計圖和試印效果圖後,原則同意發行這套郵票。
反複試印嚴格要求。1960年初《金魚》郵票交印刷廠印製,當時郵票發行局表示可以先試幾個圖,暫不決定郵票的發行日期。印刷廠選了3個圖進行試印,先研究圖稿,製定工藝,還組織照相、製版、印刷的主要人員到中山公園參觀金魚。他們根據每種金魚的不同特點,打了多次樣,每返工一次,就有所進步。3個圖差不多做了近2個月,從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金魚》郵票的印製工作全麵展開,其中“水泡眼”那枚郵票最難做,水泡的質感及魚尾巴飄逸的真實感都不宜掌握,經過13次打樣才基本符合原稿。
麵對成功總結教訓。四色影寫版套印的《金魚》郵票一炮打響,郵票的印樣受到當時參加北京郵票廠建設的捷克斯洛伐克專家的好評:“這些金魚郵票印刷得非常漂亮”。郵票印刷工作者麵對成績仍然保持頭腦清醒,認識到在郵票圖稿中層次的掌握方麵,以及在修版和印版腐蝕分寸感的掌握方麵,都需要進一步提高。《金魚》郵票發行後受到集郵者的普遍歡迎。
待解之謎。《金魚》全套12枚郵票,為什麽僅有1枚“紫帽子”郵票由劉碩仁設計?
2004年4月2日《中國集郵報》刊出《劉碩仁與『金魚』的緣分》一文,文中說明:“特38《金魚》的設計任務原本是由中國第一代郵票設計家孫傳哲承擔。當他將設計好的圖稿交稿後,就到外地出差去了。但就在郵票即將開印之前,權威的金魚專家指出,發行金魚郵票不能沒有‘紫帽子’,這是頗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缺其不可!可此時孫先生無論如何也趕不回來,郵票印刷又不能推遲等待。急迫之下,最後決定由劉碩仁緊急‘補台’來設計這枚不可缺少的‘紫帽子’”。但是從《中國郵票史》提供的資料看,孫傳哲在設計《金魚》郵票時反複征求過多位權威金魚專家的意見,似乎不應該遺漏“頗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如果確實是遺漏了“紫帽子”,從《金魚》郵票試印的情況看孫傳哲也有時間補畫那枚郵票圖稿。有人認為,由劉碩仁設計了1枚《金魚》郵票仍是一個謎。
(修改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