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的國人,在北美五六區,能種三季蔬菜(春,夏,秋),但是如果考慮到某些可以越冬種植的作物比如大蒜,是不是可以勉強算是四季呢?大蒜是一年中最後進入菜園的作物,在秋末或者初冬種植,然後在第二年的夏天收獲。若論大蒜的曆史至少也有六七千年了,最初生長於中亞,然後通過商路傳遍全世界,長久以來,在世界各地,大蒜主要是作為調味料,但是也是治療某些疾病的良方。有人愛大蒜頭,有人則愛蒜苗,而我是蒜苔的忠實粉絲。作為一個新農人,第一年種植大蒜,當然是蒜苗要,蒜頭要,蒜苔更要;同時作為一個喜歡在做事前做點功課的新農人(職業病),有必要多了解學習一點關於庭園大蒜種植的知識,在這裏分享如下。
首先學習一些關於大蒜的基本知識:
1) 大蒜頭(head of garlic, 圖左)是由若幹蒜瓣 (clove of garlic,圖右)組成的
2) 大蒜基本可以分為兩種,硬脖子大蒜(hardneck garlic)和軟脖子大蒜(softneck garlic),這裏所謂的“脖子”就是一個大蒜頭的中間是否存在一個硬的小柱子。除了外形長得不一樣,硬脖子大蒜頭一般蒜瓣較少,在4-8個之間,而軟脖子大蒜頭的蒜瓣則相對多一些,最多可以達到幾十個。
注:以上圖片來自彩煙遊士“庭院種菜:種蒜收蒜苔,蒜苔炒臘肉”
3) 所謂的蒜苔,其實是大蒜的“花莖”(scape), 如果不割蒜苔,會膨大,最後收獲美麗的“花”,仔細看看,好像也不像花,像是小尺寸的大蒜(bulbils),我們簡稱小蒜頭好了
再湊近點兒看
有了這些基本知識,我們還能得到關於大蒜種植的基本知識:
1) 我們初冬種植的是蒜瓣,收獲的是蒜頭 (從蒜瓣到蒜頭的過程,需要一定時間的低溫,這個過程也叫春化,如果大蒜是早春種植的話,則形成獨頭蒜的概率要高一些)
2) 主要想收獲蒜苔的農友們,就要選擇硬脖子大蒜,而不是軟脖子大蒜;超市裏賣的大蒜很多都是儲存期更長的軟脖子大蒜,用這樣的大蒜,就算能收獲也是不太可能長出蒜苔的,但是軟脖子大蒜更適合編辮子
3) 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硬脖子大蒜更適合生長於寒冷的北方(軟脖子稍微好一點),越是寒冷的地方比如我們五六區更容易種出質量很好的蒜苔
說罷這麽多大概的知識,如果五六區的農友們需要今年種下大蒜(大約時間一般在十月底到十一月初),這個時候就要準備好大蒜品種了,想吃蒜苔的就需要買到硬脖子大蒜,按照彩煙遊士前輩的經驗,亞洲店買的大蒜,多半是硬脖子大蒜,而美國店買的則兩種都有,重點摸一下中間有沒有硬杆子。而我呢,總是覺得想種好一樣東西就要有好種子,不太會省種子的錢,所以我選擇郵購,今年從Territorial seed 公司買了五個品種 (四種硬脖子品種:Turban早熟型Chinese pink; Rocambole中熟型German Red; Purple Stripe中熟型Metechi and Duganski;一種軟脖子品種:Artichoke中熟型Susanville)。買的專門做種的大蒜價格就會高昂一點,約莫3刀一個大蒜頭。
對品種看著一頭霧水的朋友,我略加一點解釋,硬脖子或者軟脖子大蒜下麵也有很多品種,話說我也沒看出來有啥本質區別,比如軟脖子常見的兩個品種silverskin銀皮蒜和artichoke朝鮮薊蒜,都是超市裏常見的大蒜,一般表皮白色,蒜味很重,它們能保存八個月到一年的時間;而硬脖子大蒜品種很多,被稱為真正有大蒜味的是rocambole胡蒜類,還有porcelain galic,purple stripe garlic紫條蒜:蒜如其名,經常也能在超市裏看見;還有turban種類等等. 這些大蒜的保存時間在4-8個月不等。
大蒜也選好了,天氣也轉涼了,需要開始考慮準備蒜地和大蒜過冬事宜。
1) 首先大蒜是長日照的作物,長日照就是要至少8小時的日照,有些品種甚至需要8-12小時光照最後才能長成好蒜頭或者抽出好蒜苔。我的後院菜園,雖然管理精細,土壤好,撐死了也就6小時光照,另外有一塊半荒蕪的社區菜園,那邊土壤差一點但是陽光好,想了想,土壤是可以改善的,以前去得少,明春可以去得勤一點澆水施肥什麽的,但是陽光就不是想改善就能發送的,所以決定還是全部都種植在社區菜園比較好。
2) 大蒜是短根作物,吸水吸肥的能力較弱,所以土壤要深翻以保持土壤疏鬆,種蒜前也要上足底肥,所謂“窮不種蒜”嘛,就是說種植大蒜就要舍得投入肥料。
3) 切忌連種,連種的限製不僅對大蒜,對大部分的作物都是如此。連種的意思就是連續幾年在同一塊地裏種植同一種作物,連種一是土壤肥力跟不上,二是容易遭受病蟲害,這時輪種就變得非常必要了,當然這已經是第二年或之後才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4) 我在前麵也提到,在我所在的5-6區,大蒜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適時播種很重要,播種過早導致大蒜在冬天前生長過旺影響第二天春天的生長;而播種過晚則導致大蒜生長過弱降低抵禦冬天寒冷的能力,其實最關健的標準是在過冬前(土壤上凍)大蒜隻長出不超過5-6片葉子(美國人的標準是能生根但是苗不出土),不管大蒜出土或者沒出土,上麵最好還是要用mulch蓋上(2-3寸)保護大蒜不會被嚴寒凍死(mulch的選項可以是碎樹葉,草屑等)。
種植指南:
1) 不管是硬脖子還是軟脖子,最好是種植前24小時內才把蒜頭掰開,大的蒜瓣作為種蒜,小的蒜瓣嘛留著自己吃掉(比起大蒜頭的尺寸,單個蒜瓣的尺寸才是決定來年收獲蒜頭的尺寸的重要因素)
2) 種植的時候蒜瓣拱背如果是南北向,葉子會東西向展開,有利於光合作用
3) 蒜瓣深度4 inch,播種後澆一次水,以利生根出苗,澆水後可以覆膜保溫或者上mulch。株距4-8 inch,行距至少8 inch,總之就是行株距越大,量產少但是蒜瓣大,想成為老農民,一定要跟我一起在心裏默念:克服密植
4) 經過一整個冬天的大蒜,會在來年的春天率先發綠,四月初大蒜開始生長的旺季要開始澆水多施肥;五六月開始有蒜苔形成,當蒜苔繞成一到兩個圈的時候,就可以收蒜苔,蒜苔是一道美味可以端上餐桌,但同時割掉蒜苔也是迫使大蒜把自己的營養全部用在大蒜頭上麵(這裏也要提到,某些品種,比如Turban類的硬脖子大蒜,據說不割蒜苔的話,蒜頭會長得更大)
5) 在抽取蒜苔數周後(六月七月),大蒜的葉莖開始由下至上地泛黃幹枯,當幹枯到六到八片葉子的時候就是收獲大蒜的時候了,收獲大蒜前一兩周停止澆水,收獲了大蒜及時削掉大蒜的根須,並涼曬幾天,大蒜就可以夠下半年的使用了,隨吃隨摘,當然這時可以把長得最好最大的大蒜頭留著做同一年初冬的種蒜,這樣永遠不用再買大蒜了有沒有。
已經開始或者像我一樣快要開始的農友們,一定還有一個關於擴種的問題:
超市買的大蒜量多價美,但是品種單一;如果網上購買,品種多但是價格昂貴,比如我買的五個品種,半磅包裝,一個品種才5頭蒜,蒜瓣也就20-40個;怎麽能快速地增加大蒜的數量呢?
種大蒜有三種方法,從蒜瓣(如上麵描述的,簡單容易,一年就長到正常蒜頭尺寸大小;想擴種,隻能自己少吃,多的都用作種蒜,幾年就可達成),種子(一般不推薦,時間長且不說,好品種性狀難保),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從小蒜頭(bulbils)開始,當然這需要一點時間和耐心。
小蒜頭,再複習一下,就是蒜苔成熟的產物,一株大蒜的蒜苔可以產生數百個小蒜頭,為了收獲這樣的小蒜頭,要比一般的時間晚收大蒜,基本要等到小蒜頭自己蹦出來。有些大蒜的小蒜頭太小,甚至如米粒大小,所以可能需要三到五個生長季才能達到正常大小。
下麵的網上找到的圖片,是收獲的小蒜頭和種植第一年,第二年收獲時的對比,看來還至少需要一年才能長到正常尺寸
我等後院小農民一聽頭都大了,聽起來這工作量驚人,為什麽要舍近求遠呢,因為有兩個優點,第一你能更大限度地拓展你的大蒜存量(畢竟一個蒜瓣下去,第二年也就最多能收幾個(硬脖子)或者十幾不超過幾十個(軟脖子)蒜瓣,但是小蒜頭就能一次收幾十幾百個);第二是避免來自於地裏的細菌,畢竟大蒜頭是接觸土地的,而小蒜頭則是接觸空氣的,真正的蒜農,都會在蒜地以外,再種些蒜,留著小蒜頭,以免什麽病菌把大蒜一網打盡,也能最大程度地拓展存量。
當然如果我們對擴充大蒜的數量沒有那麽高的興趣,畢竟也不是天天賣蒜泥白肉的,我們就簡單地從蒜瓣種起,如果方法得當,管理合理,第二年一定就能收獲蒜苗,蒜苔和蒜頭。
也許,我應該去店裏買一些硬脖子的蒜在前院再重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