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是朋友小陳第一個在未名的菜版上提出Winter Sown的嚐試,她在16年初也進行了些實驗,後來的結果不盡人意,據她說可能是土壤太肥,小苗雖然出了,但是過兩天就燒死了;我覺得肥力可能是一個因素,更有可能是由於瓶子直接放在大太陽下無遮蔭,在太陽直射下,瓶內溫度太高,太嬌嫩的小苗被曬死了,今年春天她在迎接小寶寶的誕生,我就接棒把這個實驗接著做下去。
Winter Sown,或者我們簡稱為WS好了,很想找個很好的翻譯,直譯是“冬天播種”,但是又感覺不夠貼切,那就囉嗦一點好了,就是一種在晚冬早春戶外播種育苗的方法,它隻需要兩個要素,一個簡單的小溫室,另外一個就是大自然。
先說說為什麽會有這樣一種育苗的方式呢,以我所在的美國東北部為例,這裏是被我家太後稱之為“一年有半年是冬天的地方”,所以能供蔬菜生長的時間非常短,比如大路貨的蕃茄吧,雖然品種已經多得來有選擇恐懼症的人已經病發了(比如我家領導),最短的生長期也需要四個多月,如果我在無霜期時也開始從種子開始種蕃茄(我們這裏是五月中到五月底),那麽蕃茄還掛著青果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進入秋天了,為了延長生長季節,這裏勤勞的農民們都被迫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育苗,室內的育苗包括催苗和幼苗期兩個時期,經曆過的農民朋友們都可以理解這中間的痛苦,不了解的朋友們需要知道一個新的概念叫“煉苗”,室內溫度恒定,光照不足(有生長燈的約莫可以將究),小苗要麽長成脖子以下全是腿的豆苗菜,要麽就是柔弱不堪,直接送到室外菜地裏,就算沒有落到那些虎視眈眈的野生動物的嘴裏,也會自己犧牲在第一縷溫柔的陽光下,所以為了讓小苗們長成“矮大緊”,最好的就是放在陽光下生長,所以每天的功課變成了關注天氣,白天氣溫還合適就送到室外,晚上搬回保護,搬進搬出,不甚其煩,要是更有腰肌勞損的舊疾就更是隻能打破牙齒隻能往肚裏吞。
室內育苗的痛苦不隻是這一點,另外重要的一點是育苗的時期,哪裏苗需要在移栽前六周開始育苗,哪些苗期長需要提前甚至兩個月,雖然這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什麽都能查到,但是如果我想種三十幾種蔬菜,二十種花卉,加起來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於是WS這個理念和實踐,就是為了解決以上兩個傳統早春育苗的方法。
WS這個理念並不新穎,是一個叫Trudi Davidoff的阿姨在1998年首次嚐試的,那一年Trudi阿姨就跟今天的我站在同樣的興奮和困惑的境地裏,我終於有條件可以種花種菜了,所以興奮地到處買種子要種子交換種子,手裏的種子沒有上百種也有七八十種了,那我開始困惑,我怎麽育苗呢,當然讀前人的經驗教訓必不可少,但是除了翻海量的網絡信息有沒有一種簡單的方式呢?Trudi阿姨嚐試的初衷就是讓種子自己去決定什麽時候發芽,而我隻提供簡單的材料進行保護。於是她準備了每家都常見的牛奶壺,下麵鑿幾個通水孔,裝上育苗土,把種子放進土裏,澆足水,標記好種子的品種,數量和日期,再直接把壺扔進瑟瑟冬天裏,你需要做的就是忘記這件事情,任乃東西南北雪。而種子們會自己感覺春天的味道,春菜們可能二三月就會萌發,而蕃茄辣椒茄子這樣的夏菜可能要等到四月五月。種子們(現在叫小苗們)一萌發就在室外環境下,接受陽光的洗禮,那些發不了芽的或者長不大會被凍死的就算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最後能夠長大的也就是夠強壯夠有競爭力的小苗。有人又會問了,這樣跟直播(直接播在地裏)有什麽區別呢?你想想牛奶壺在這裏起什麽作用,就是一個天然的小溫室嘛,小溫室裏防風升溫保濕,於是這種自帶的豪宅也就為菜菜花花們贏得了比直播多一點的時間,更不要提,小溫室也保護了小苗不被地裏嗷嗷待哺的蟲子們和饑腸轆轆的小動物們吃掉。
看到這裏,是不是已經有點上道了,Trudi Davidoff自己有一個網站,現在也有一個公用的facebook群,上麵有上萬個已經開始或者正在開始實踐的小夥伴們,於是,還用說嘛,開始留著牛奶瓶大水瓶,或者學我一樣逼著領導去本鎮回收站收瓶子去。
圖片取自網絡,下一次再放我自己版權所有的圖片, 來源是http://www.agardenforthehouse.com/2012/11/winter-sowing-101-6/img_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