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glance

疾惡如仇,柔情似水。重情感,意境,和哲理
個人資料
正文

全球最大規模產業大戰爆發 勝敗決定未來30年(圖)

(2016-06-18 08:07:30) 下一個

全球最大規模產業大戰爆發 勝敗決定未來30年(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打印本新聞(被閱讀 5659 次)
 
《礦業界》認為,全球經濟大繁榮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問題和矛盾,在經濟大蕭條後已全麵爆發,集中體現在產能過剩與價格下降,導致全球產業戰爭全麵爆發,其實質是,各國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大型跨國公司等利益集團,借助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歐盟委員會等各種平台,通過政治、經濟、政策等手段,保護自己的產能,擠壓別人的產能。

這場產業大戰是各個國家和產業鏈上下遊的一種應激反應,既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產業鏈之爭,也有能源資源供應國與需求國之間的市場價格之爭,背後是大國之間的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的博弈。這場產業大戰將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勝利者將在未來30年占盡全球經濟發展的先機,失敗者將被淘汰出局。

一、20年大繁榮後,產能嚴重過剩,全球產業戰爭全麵爆發

20世紀90年代末期到本世紀前10年,全球經濟高度繁榮,生產力快速發展,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導致需求增長跟不上產能增長,全球產能嚴重過剩。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被虛擬經濟鼓噪起來的需求嚴重萎縮,產能過剩問題逐步顯現,已成為製約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問題,造成部分國家經濟負增長、總統麵臨下台、企業虧損倒閉、工人下崗。
 

雷曼兄弟破產

無論是各國政府主動去產能,還是市場手段去產能,去產能已成定局,關鍵是去誰的產能。而全球產業戰爭的實質就是,各國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大型跨國公司等利益集團,借助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歐盟委員會、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等各種平台,通過政治、經濟、製度政策、技術、金融等手段,保護自己的產能,擠壓別人的產能,讓自己的產業活下去。

這是一場涉及東西方、覆蓋全產業鏈的產業戰爭。這場戰爭是不同利益方適應全球新格局的一種應激反應,是一場混戰,各戰場之間也未必有密切關聯。這是有史以來,所爆發的最大的一場世界產能大戰,其輸贏決定著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企業未來30年的生存問題。

據《礦業界》統計,目前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鋼鐵、鋁、玻璃、水泥、船舶、家電、汽車等產業均嚴重過剩,而且部分產品產能仍在增長。全球能源總體過剩8-14%,鋼鐵過剩18-24%,鐵礦石過剩12-18%,電解鋁過剩15-20%。

全球部分產業產能過剩情況
 

數據來源:《礦業界》數據庫

二、歐洲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背後是涉及東西方核心利益的產業鏈爭奪之戰

從產業鏈的分布來看,西方國家處於產業鏈的頂端,中國位於產業鏈的中端,印度、東盟國家位於產業鏈的低端。中國製造業在趕超西方發達國家,印度、東盟製造業在趕超中國。因此,美國、歐盟認為中國動了他們的奶酪,通過各種途徑要絞殺中國製造。而中國麵臨印度、東盟的競爭,相比於後者,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優勢正逐步喪失。

在這場產業大戰中,西方發達國家首先已經等不及了。歐洲議會5月13日以546:28的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除了歐洲以外,美國、日本也極力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他們認為,一旦中國獲得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產業必將受到中國嚴重衝擊。
 

歐洲議會拒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自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歐美發達國家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以金融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發展乏力,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已經為發達國家的共識。但是,工業革命4.0方興未艾,遠水解決不了近渴,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能源資源、冶金、化工、機械、汽車製造等傳統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好、見效快、就業率高,因此成為解救經濟危機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中國已成為發達國家傳統工業的最大的競爭對手,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生產成本,中國都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因此,西方世界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國際競爭力強,衝擊了他們的產業,導致經濟下滑、工人下崗。他們認為,歐盟若在2016年底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出口商對歐盟的出口將較2011年擴大25%至50%,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還會導致歐洲170萬至350萬人失業。

客觀上講,中國確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家,煤炭、鋼鐵、汽車、家電等產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一。從產業鏈上來看,原材料工業、冶煉加工業、工程機械、家電行業和汽車產業均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歐洲若想強化第二產業的發展,麵臨的最大的對手就是中國。因此,歐洲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實際上是東西方產業大戰的集中爆發。

中國主要工業產品世界地位
 

數據來源:《礦業界》數據庫

三、沒完沒了的鋼鐵反傾銷調查,實際是美國、歐盟、中國、日本等十餘國之間的鋼鐵產能大戰

據《礦業界》數據庫,2014年全球粗鋼產量16.7億噸,主要生產國為中國、日本、美國、印度、韓國、俄羅斯、德國、土耳其。在這些鋼鐵生產大國中,中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土耳其是主要鋼鐵出口國,歐洲、美國是主要的鋼鐵進口國。中國和日本鋼鐵產量大,成本相對較低,國際競爭力強,歐洲和美國從這兩個國家大量進口鋼材。

美國認為,中國在向美國傾銷鋼材,威脅了美國自身鋼鐵產業的發展。歐盟認為,中國大量向歐洲出口鋼材是造成歐洲鋼鐵產業虧損、員工下崗的主要因素。而且將中國鋼鐵出口界定為傾銷,並以此為借口拒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中國鋼鐵工業

據有關消息,5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已初步確認中國和日本鋼材的傾銷幅度,其中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傾銷幅度達266%,從日本進口的冷軋鋼板傾銷幅度為71%。美國商務部還發現,中國出口的各種鋼材獲得了256%的政府補貼,比去年12月時計算出來的227%的政府補貼還要高。

5月13日,歐委會對原產於中國的熱軋卷板發起反補貼調查,此前歐委會已於今年2月13日對同一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今年3月,美國對從巴西、印度、韓國、俄羅斯、英國進口的商品征收了初步關稅。美國將在7月正式宣布除中國日本外的冷壓鋼板進口關稅。

2014年主要國家鋼鐵產量占世界比例(%)
 

數據來源:《礦業界》數據庫

四、涉及50多個國家的石油產能戰爭,是全球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

21世紀前10年,全球石油價格大漲,石油生產能力迅速增強,但是,近兩年石油價格大幅下降,出現了供過於求。但是,各石油生產國不但沒有降低石油產量,卻都在不斷提高產能,加大石油產量,唯恐石油市場被別的國家搶去。在此情況下,爆發了全球石油產能大戰,各國都在增加產量,石油價格持續下降。在此形勢下,石油生產國召開了多哈會議,目的是協調各國以凍結石油產量,遏製石油價格的持續下降,但多哈會議卻已失敗告終。

1、多哈會議遷出石油產能大戰的敵我雙方

首先從伊朗說起,伊朗剛剛解禁石油出口,其產量正在大幅度增加,還能增長3億噸。其石油產量的增長,勢必會將全球石油價格進一步壓低,這是沙特和俄羅斯所不希望看到的。為了限製伊朗石油擴產,沙特與俄羅斯這兩個政治上的敵人,變成了石油戰爭的同夥,圖謀一起套住伊朗,雙方迅速在1月份之前把產量提高到了一個絕對高的水平,然後多哈會議將各國石油產量鎖定在1月份水平。但是,伊朗卻不同意,結果多哈會議以失敗告終。
 

多哈會議

其實,多哈會議背後是石油產能大戰的雙方。一方是俄羅斯、沙特、科威特、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安哥拉等石油生產國,這些國家希望凍結產量,提高石油價格。一方是伊朗、歐洲、美國、中國、日本、印度等國家,都希望石油產量繼續增加,伊朗增加產量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歐美、中國、日本希望通過增加產量進一步降低石油進口價格。雙方加在一起,這場戰爭涉及50多個國家的利益。

2、石油產能大戰背後是大國地緣政治的博弈

表麵上看,多哈會議是涉及俄羅斯、伊朗、沙特等產油國之間的會議,實際上,它涉及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經濟與能源安全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地緣政治格局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始終以俄羅斯為最大的敵人,處處與俄羅斯作對。在冷戰末期,美國就曾操縱石油價格下跌瓦解蘇聯經濟。當然,蘇聯解體主要是內部原因導致,但來自外部的顛覆也是重要因素,其中就原油價格是促使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下的俄羅斯經濟來源主要靠出口油氣和軍火武器。石油價格的大幅下降帶動了天然氣價格的大幅下降,而油氣資源出口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搞到60%以上,石油價格長期低迷是俄羅斯經濟所無法承受的。一旦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政治也將瓦解,普京的執政地位就將受到極大的威脅。當前形勢下,石油價格是俄羅斯最大的弱點。因此,從地緣政治格局來看,美國、歐洲、日本等國也希望借石油之手,給與俄羅斯致命一擊。

3、石油產能大戰若無法妥善解決,將損害大部分國家利益,美國將大大受益

石油價格的持續下降,必將使得石油供應國經濟出現危機,直到部分國家扛不住了,經濟出現崩潰,國家出現動亂。照此發展下去,中東的戰亂和恐怖主義會進一步加劇。中東亂局加劇,不利於全球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中東亂局加劇對美國是最為有利的。中東亂了,全球石油產量必將大規模下降,歐洲、中國、日本等石油進口國石油供應麵臨極大的威脅。石油價格會大幅度攀升,美國頁岩油和頁岩氣會大規模向歐洲、中國、日本、印度出口。如此,美國不但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還可以掌控這些國家的能源安全命脈。

全球石油戰爭的走向到底向哪個方向發展,考驗著大國智慧,也決定於大國之間的博弈程度。在這場石油戰爭中,美國、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都會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礦業界》希望,任何一方都不要致對方於死地,一旦全球石油工業遭受重創,石油價格會再一次攀升至100美元以上的水平。《礦業界》認為,石油價格適當保持在70美元左右的水平,對大家都會有利。

五、鐵礦石產能大戰,澳大利亞鐵礦巨頭絞殺中國鐵礦產業

近年來,伴隨中國鐵礦石需求的下降,全球鐵礦石市場從供不應求轉變為供大於求,已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曆經數十年的全球鐵礦石“價格”爭奪戰已經轉變為“市場份額”爭奪戰。這場戰爭的參戰國家可分為三派:進攻派——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與力拓,防守派——中國、南非等鐵礦開發成本較高的鐵礦供應商,中間派——巴西淡水河穀等鐵礦商。
 

澳大利亞鐵礦

以必和必拓和力拓為首的進攻派是全球鐵礦石市場爭奪戰的發起者,也是罪魁禍首,他們實力最強。中國有近50%的鐵礦石進口來自於這一派。他們掌握著全球規模最大、成本最低、運距最短的鐵礦山,這“三最”讓他們占盡全球最大的金屬礦——鐵礦石市場的先機,將全球鐵礦石市場玩弄於股掌之間,屢試不爽!澳大利亞兩拓的戰術是:其一,逆勢擴產,壓低鐵礦石價格,絞殺全球高成本鐵礦,擴大在全球的鐵礦石市場份額;其二,低價擴產,在價格下降的形勢下,保住年度財務目標,保障盈利。

以中國為首的防守派的戰術是:中國鐵礦商主要隸屬於鋼鐵廠,數量眾多,烏合之眾,沒有統一目標。中國鐵礦石平均成本在80美元/噸以上,與國外鐵礦相比,幾乎沒有競爭力可言。目前,一方麵大半鐵礦山入不敷出,瀕臨倒閉,另一方麵,鋼鐵價格極低,全行業虧損,工人麵臨下崗,壓力巨大。

以巴西淡水河穀為首的中間派,雖然鐵礦規模大、成本低,但距中國路途遙遠,競爭力不如澳大利亞兩拓。巴西淡水河穀占有中國近20%的市場份額,在兩拓逆勢擴產、價格大幅下跌形勢下,他們的戰術是:首先,擴大產能,在價格下行形勢下,保障年度財務目標;其次,鞏固自身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其三,觀望事態發展,伺機搶占國際市場份額。

目前,鐵礦石市場的這場戰爭已曆經3年,全球鐵礦石產能已經增長了4億噸以上,價格從100多美元跌至40美元/噸以下,甚至是逼近30美元/噸。兩拓不會出現大規模虧損,因為他們除了擁有全球成本最低的鐵礦以外,還有煤炭、石油、天然氣、銅、鋁、鎳。最為重要的是,兩拓的背後股東,都是華爾街的大財團,他們背靠大樹,糧草供給充足,所以他們扛得住。中國多數鐵礦山瀕臨倒閉,而巴西淡水河穀首次出現虧損,頹勢已現,戰爭局勢越來越對澳大利亞有利,這場“戰爭”已經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中國鐵礦石進口依純度已經從幾年前的70%上升到了近90%,必和必拓、力拓等鐵礦石巨頭最終將贏得這場戰役。

六、家電、汽車等產業大戰,西方發達國家與中國的產業大戰

中國家電企業是最早在國際上樹立其競爭優勢的產業。隨著美、日、歐等傳統家電主產地的逐步衰退,中國家電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強大,製造業的中心向中國轉移,有些國家和企業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妒忌和恐慌,不斷向中國發起傾銷調查。

截止到2014年底,外國對我國家電產品發起反傾銷指控已超過35起。累計涉案金額估計超過55億美元。其中,2013年美對我國發起的彩電反傾銷案,涉案金額為10億美元。對我國家電產品反傾銷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歐盟和美國。

2016年3月,美國家電製造商惠而浦向美國商務部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申請,要求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大型洗衣機及其零部件發起反傾銷調查。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量激增,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也在遭遇反傾銷調查,包括輪胎、緊固件、油箱等。輪胎一直是國外反傾銷的“常客”,2015 年,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又提出針對中國客卡車輪胎進行“雙反”調查。而繼輪胎深陷反傾銷囹圄後,汽車玻璃成為又一個接受調查的對象。

七、全球產業大戰的發展趨勢

這場產業大戰是各個國家和產業鏈上下遊的一種應激反應,背後是大國之間的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利益的博弈。這場產業大戰將重塑全球經濟格局,勝利者將在未來30年占盡全球經濟發展的先機,失敗者將被淘汰出局。

1、未來10年,在傳統製造業領域,中國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短期內,西方發達國家不會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將繼續遭受西方發達國家的反傾銷等貿易戰。但是,相比於西方發達國家,中國在傳統製造業領域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是任何人所無法改變。西方國家隻能在高端製造業中發揮優勢,不可能在鋼鐵、電解鋁、家電、船舶等傳統製造業領域戰勝中國。

但是,印度、東盟等發展中國家經濟正在崛起,其傳統製造業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步逼近中國。中國必須盡快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大幅度轉型、升級傳統製造業,盡量走到產業鏈的高端。否則,10年之後,新興發展中國家將替代中國傳統製造業地位。

2、中國最終將贏得鋼鐵產業大戰,但大量出口時代將結束

上文已述,中國在傳統製造業方麵,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生產技術、規模效益、成本優勢都已經達到世界領先,西方國家無法取代中國的地位。

但是,歐洲國家會通過各種手段,抵製中國鋼鐵大規模出口至歐洲,以扶持自身鋼鐵產業發展,逐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印度、東盟等國家也會迅速發展自身鋼鐵工業,這些國家鋼鐵工業的競爭力會不斷增強,最終會超越中國。因此,中國鋼鐵大量出口的局麵將逐步改變,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3、美國最終將贏得這場石油戰爭,不利於中國等石油進口國

全球石油產能大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石油價格會持續下降,俄羅斯經濟在全球石油價格下降過程中將遭受重創,政局也會受到一定影響,這是美國人最想看到的。中東國家將因為收入下降而出現政局不穩、恐怖主義頻發。一旦中東出現亂局,全球石油供應能力將大大下降,而且短期內將難以恢複。石油價格的下降也會使委內瑞拉等反美的國家政局出現問題。

若主要石油生產國政治、經濟出現問題,石油產業將遭受重創,石油供應能力將大幅下降,歐洲、中國、日本等石油進口國石油供應麵臨極大的威脅。石油價格會大幅度攀升,美國頁岩油和頁岩氣會大規模向歐洲、中國、日本、印度出口。如此,美國不但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還可以掌控這些國家的能源安全命脈。

4、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和力拓將贏得鐵礦石大戰,中國敗局已定

目前,鐵礦石市場的這場戰爭已曆經3年,全球鐵礦石產能已經增長了4億噸以上,價格從100多美元跌至40美元/噸以下,甚至是逼近30美元/噸。兩拓的背後股東都是華爾街的大財團,他們背靠大樹,糧草供給充足,所以他們扛得住。中國多數鐵礦山瀕臨倒閉,戰爭局勢越來越對澳大利亞有利,這場“戰爭”已經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中國鐵礦石進口依純度已經從幾年前的70%上升到了近90%,必和必拓、力拓等鐵礦石巨頭最終將贏得這場戰役,中國敗局已定。未來,全球鐵礦石市場壟斷的局麵會進一步加劇,鐵礦石價格會繼續攀升,中國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