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dglance

疾惡如仇,柔情似水。重情感,意境,和哲理
個人資料
正文

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絕世之戀 (轉載)

(2006-08-22 13:20:07) 下一個

石評梅和高君宇的絕世之戀 (轉載)

相逢恨晚

“五四”時期,曾有多少受新思潮鼓舞的年青人立誌掙脫舊禮教、舊製度的束縛,去尋找新生活、新信仰,去尋求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高君宇和石評梅就是這樣兩個走出家鄉的山西青年。

還是北大學生時,高君宇就曾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後來跟隨李大釗、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成為職業革命者。在家鄉的時候,高君宇就聽過石評梅的才名,到京後對她發表在報刊上的詩文特別留意,並因此多了一分傾心與讚賞。

石評梅是北京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在新文化運動的熏陶下,嶄露文學才華的石評梅以清新秀麗的詩句傾倒了一大批讀者,畢業後就職於北京師大附中。

他們的認識,始於一次山西同鄉的聚會。那天高君宇在會上講述了“五四”學生運動的意義。會後,石評梅和高君宇一席交談,高君宇對愛國事業的熱忱、石評梅的清麗典雅以及對青年命運的關心,使他們互萌了敬重之心。

但是那時候石評梅正和某報社記者吳天放處在熱戀之中,愛情滋潤下的她就像綠茵地上一隻活潑跳躍的白兔。高君宇雖有心結交,卻終因石評梅心有所屬而強行壓下了滿心愛慕。其後隻用書信往來表達關心。

吳天放是個風流倜儻的才子,他對石評梅隱瞞了有妻有子的已婚身份。當石評梅知道這一事實時,她所有少女的癡心與熱情都早已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吳天放,欲罷不能。但是,吳的妻兒是無辜的,石評梅不忍做給他們帶來痛苦的罪人,終於狠心斷絕了與吳天放的來往。

從此石評梅常籠罩在一種“說不出的悲哀”之中,寫給高君宇的信和詩也由清新活潑轉入哀怨愁城。高君宇在同情鼓勵之餘,常邀石評梅到陶然亭去聽關於工人運動和婦女解放的演講,希望能幫她走出失戀的陰影,勇敢地擔當起掌握自己人生方向的舵手。

相思紅葉

這時石評梅已從女高師畢業,住在被她叫做“梅窠”的北師大附中教員宿舍裏。“梅窠”其實是京郊一座破舊古廟,多年的風雨侵蝕使它更像個荒齋,多虧那一盆傲霜的紅梅點綴著,才多少衝淡了一些荒漠冷寂。

一天夜裏,石評梅正倚在床邊翻著一本傷感詩集,聯想到人生的悲哀和生命的輕忽,心靈籠罩在重重愁緒之中。這時,她收到了一封西山來信。

信很輕、很薄、很脆。拆開來,裏麵隻是一張白紙和從中飄落的一片紅葉。心形的紅葉上題著兩句詩:“滿山秋色關不住,一片紅葉寄相思。”這是高君宇采自西山碧雲寺的一片紅葉,此刻它又帶著他的一腔熱情捧到了石評梅的手中。石評梅平靜的心海就這樣被攪亂了,開始波濤洶湧。

高君宇當初為了和封建家庭的包辦婚姻反抗而落下了咯血的病根,每逢秋寒易發作,今秋他在清幽的西山靜養著。當漫山秋葉紅遍的時候,高君宇對石評梅的思戀情懷也醞釀成熟了。寄出紅葉後,他開始甜蜜而忐忑地期待石評梅的回音。但他等到的是什麽呢?

捧著紅葉的石評梅就仿佛捧著高君宇那顆火熱而赤誠的心。但,初戀受挫後,她就給自己塑了一層“獨身主義”的保護膜,她能承受這片紅葉的摯情嗎?與吳天放分手後,石評梅雖然在理智上做到了狠心絕情,然而在感情上又無法把心收回,而吳的懺悔更使她難以忘情。這種矛盾使她不敢也不忍收下高君宇寄情的紅葉。長痛不如短痛!猶豫再三的石評梅終於狠下心來,提筆在紅葉的背麵寫了一行字:“枯萎的花籃不敢承受這鮮紅的葉兒。”就這樣,紅葉的故事結束了——可紅葉的故事又才剛剛開始:自古以來,多情總被無情惱,誰又能例外呢?

荒齋別情

拒絕紅葉後的石評梅也處在極端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一方麵,她認為“不能使對方幸福比自己得不到幸福更痛苦”,並因此而狠心絕情;另一方麵,又仿佛親見了高君宇的失望和受傷般被歉疚、不安和自責纏繞著。在這樣的風雨淒迷裏,家鄉來信說石評梅的童年好友吟梅因愛情不幸,染病身亡了。這雙重的打擊使病魔乘虛而入,石評梅終於被擊倒了。

自從接到退回的紅葉後,高君宇和石評梅間就仿佛隔了層屏障,雖然高君宇一再表示“我是可移一切的心與力專注於我所企注的事業”,但兩人間還是有了誤解。沒想到石評梅這一病,卻減少了他們久來的隔膜,給高君宇增了許多照顧、接觸石評梅的機會。

病,縮短了兩顆心的距離。然而,病也使石評梅更害怕柔情,更逃避著高君宇那顆她認為“本不該給而偏給了她”的心。病中的石評梅新愁舊恨糾結在一起,使她更覺人世的黯淡和淒涼。高君宇的服侍固然令她感動,但她固執著不願因感激而加深對他的了解。

這一病,石評梅在床上躺了40多天,“梅窠”做病房,更加顯得蕭瑟、荒涼。1924年4月,一個狂風暴雨的夜裏,“梅窠”忽然來了個異裝的不速之客。這是喬裝後的高君宇,他因躲避軍閥的追捕,連夜趕到這披風瀝雨的古廟荒齋,和他眷戀日久的石評梅告別。

長久以來,高君宇一直不明白石評梅為什麽不能接受他赤誠付出的心。是還不能忘情於吳天放?是擔心他必須奔波、流血的事業?是自己沒有擺脫包辦婚姻的束縛、沒有追求石評梅的權利?……這一趟南下,高君宇決定回家解決他自身無愛婚姻的糾葛,歸來後再以自由之身去向石評梅捧出這顆心。

這一別,又不知什麽時候才能相見,高君宇好幾次想和石評梅說點什麽,好讓她再多了解他些,然而每次話到嘴邊都被她冷淡地用別話岔開了。

這夜,兩個人就這樣默默地坐著。一個是低了頭為心愛姑娘的躲避而歎著氣,一個是低了頭為自己的狠心絕情而落淚。隻聽見荒齋外狂風暴雨無休無止地肆虐,直到高君宇離去的那一刻到來,才互道了前途珍重。

冰雪友誼

八月裏,石評梅收到高君宇寄自上海的信。厚厚的一摞紙上高君宇詳細敘說了他解決婚姻問題的經過,字裏行間洋溢著他解除長期桎梏後的歡樂和投身革命事業的激情。

石評梅一麵為高君宇高興,一麵更覺得他的可憐,她知道自己終究沒有勇氣回應高君宇的愛,這不隻因為她早已心灰意冷,因為忌怕世俗人言,還因為高君宇從事的是要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事業。

“以後,南北飄零,生活在奔波之中,他甚至連禮教上應該敬愛的人都沒有了!”石評梅憎恨自己是一個猙獰的鬼靈,一個害人的女狐,悄悄偷走了高君宇的心後,又悄悄溜走了。她終究是對不起他!但,感情難道是可以施舍的嗎?

思慮重重,石評梅這樣決定了他們此後的命運:“我可以做你惟一的知己,做以事業為伴共度此生的同誌。讓我們保持 ‘冰雪友誼’吧,去建築一個富麗輝煌的生命!”

象牙戒指

收到石評梅的信後,高君宇的熱情再一次被當頭澆了一盆冷水:“評梅,你隻會答複人家不需要的答複,隻會與人訂不需要的約束!”

但,縱然心中萬分哀怨,高君宇還是再次包容了石評梅對他的逃避。他在隨後的信中說道:“我是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界一切都屬於你,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為了你死,亦可以為了你生。

“在另一個世界裏,我不屬於你,更不屬於我自己,我隻是曆史使命的走卒。不如意的世界,要靠我們雙手來打倒!”“你的所願,我願赴湯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願,我願赴湯蹈火以阻之。”

石評梅正式決定與高君宇保持“冰雪友誼”的關係後,高君宇遵守著與石評梅的約定,但他的心無時無刻不被一種無處釋放的感情燒灼著。

這天,在廣州的高君宇在平息商團判亂的鬥爭後,上街買了兩枚潔白、清冷的象牙戒指,大的一個自己戴上,小的一個連同幾顆在戰鬥中的紀念物:被子彈打碎的車窗玻璃,一起寄給了石評梅。

“愛戀中的人,常把黃金或鑽石的戒指套在彼此的手上以求兩情不渝,我們也用這潔白堅固的象牙戒指來紀念我們的冰雪友誼吧!或者,我們的生命亦正如這象牙戒指一般,慘白如枯骨?”

可是,石評梅會和當初狠心不接受寄情紅葉般也不接受這枚象牙戒指嗎?她會忍心再令它如紅葉一樣的命運嗎?

纏綿病榻

離京半年多的高君宇回到北京來了,可是這次他卻不能再和石評梅在橋梁垂柳下望月、到北海冰場滑雪、到昆明湖上泛舟。半年的奔波勞碌,高君宇終於支持不住舊病發作被送進“德國醫院”(今北京醫院)。

那天,石評梅第一次來醫院探望高君宇。他第一眼看見的便是她戴在手上的象牙戒指,此時他心中升起的不再是淒涼而是甜蜜:石評梅終於接受了!——後來,這兩枚象牙戒指一直沒有離開他們的手上。

這是一段在溫馨中透著淒涼的病榻故事。石評梅每次探望高君宇,都會帶來一束她心愛的紅梅。有一次,高君宇睡著了,於是石評梅就給他寫了張紙條:“當梅香喚醒你的時候,我曾在你的夢中來過。”但是,石評梅的心卻不是永遠對他無顧慮地打開。那次石評梅給高君宇一勺一勺地喂著橘子汁,沉浸在浪漫綺思中的高君宇無意詢問了一句“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是哪裏?”而石評梅一聲“就是我站著的這地方”,又把高君宇拉回了慘淡的現實。

在病院的這段日子,對石評梅的顧忌和回避,高君宇是體恤而憐憫的。他知道壓在石評梅心上的負擔太重,這裏邊既有吳天放使她傷心的遭遇於前,又有世人的流言以及傳統的束縛,她的自我譴責以及她多年來立誌獨身的素誌,更有對他冒險的革命事業的擔心。但他對石評梅的諒解越多,他心裏的煩悶也就越重。

一麵,高君宇再一次對她表白他的心:“評梅,我是飛入你手中的雪花,在你麵前我沒有我自己。”一麵,他又鼓勵她起來和不如意的生命做鬥爭:“命運是我們手中的泥,我們將它捏成什麽樣子,它就是什麽樣子。”

但,石評梅還是把自己禁錮在“獨身主義”的牢籠裏。少女時的石評梅常設想自己是一出悲劇中的主角,過著一種超然冷豔的生活。她繼續上演著她自己的這幕悲劇,不知何時才能走出。

陶然亭的一幕

這是高君宇病愈後的第一個晴天,石評梅和他相約雪後遊陶然亭。

雪後的陶然亭一片銀白,四周寂靜,天地間仿佛就這一對戀人。石評梅織著毛衣,高君宇給她拿著線團,和她邊走邊聊,心中升起久未有過的愜意。那天的太陽仿佛專為出遊設置的,加倍地放著溫熱,高君宇心中滿是歡樂和力量。他不怕前途多舛,隻求上蒼讓他擁有足夠的健康去幫助石評梅打開心結,去最終贏得她的心。
陶然亭畔葛母墓旁,是一片背依樹林、麵臨蘆蕩湖水的空曠雪地。高君宇給石評梅說起在廣州當孫中山秘書時和各軍閥鬥法的舊事,忽然一陣激動:“評梅,你看北京這塊地方,全被軍閥權貴們糟蹋得烏煙瘴氣、肮髒不堪,隻有陶然亭這塊荒僻地還算幹淨了!評梅,以後,如果我死,你就把我葬在這兒吧!我知道,我是生也孤零、死也孤零……”

本來高興的石評梅,一下子又落入了傷感,不知拿什麽話來安慰高君宇。還是他自己又把她從悲哀中拉了回來:“唉,我病已好,哪能就死呢,你不要常那樣想!”

回去的路上,高君宇輕微咳嗽了兩聲,石評梅的情急於色使他感到了心的平靜、愛的甜蜜。高君宇一時心醉,在雪地上用手杖劃了兩個字:“心珠”。這是石評梅的乳名,他從來都不曾喚過。石評梅回頭看見了,問道:“踏掉嗎?”隨即提足準備去擦,臉上掛著又是嬌羞又是頑皮的笑,高君宇的一顆心不禁更加貼伏地沉浸在愛之淵底了。

地上落了兩片桔瓣,高君宇想起先前的悲哀,在地上挖了個坑把它們埋了,說:“埋葬了我們的悲哀罷!”但,這悲哀,真能如這桔瓣一樣被埋葬嗎?在愛的追求之路上長途跋涉的高君宇,能戰勝病魔的纏繞嗎?

心聲淚痕

病稍愈後的高君宇顧不得醫生“須靜養半年”的勸告,又南下奔波了。歸來後因急性盲腸炎,又被送到了醫院,隻三天工夫就瘦成了一把枯骨。對於高君宇的病,石評梅一直被不祥的預感籠罩著,當她伏在形銷骨立的高君宇床前時,不禁淚如泉湧。

“ 評梅,你的淚什麽時候才能流完呢!”

“君宇,現在我將我這顆心雙手捧在你的麵前,從此後我為了愛而獨身,你也為了愛而獨身。”

“評梅,一顆心的頒賜,不是病和死可以換來的,我也不願用病和死來換你那顆本不願給的心。”

“我知道我是生也孤零、死也孤零。死時候啊,死時候,我隻合獨葬荒丘……”

“評梅,這兒的信件,你拿走罷,省得你再來一次檢收!”

這是高君宇在決定死前,親口和石評梅說的訣別的話。1925年3月5日淩晨兩點,在孤寂無人的時候,高君宇終於掙紮著死在病床上,留下了他未竟的事業,未完成的愛情。那時候,石評梅在夢裏見高君宇來向她告別,驚醒後她煩燥著,急切地想去醫院看高君宇,告訴他她知道懺悔了,不再堅持冰雪友誼,隻要他的病好,她什麽都答應他———但,她此刻的懺悔,高君宇再也聽不見了。

人世間,隻有死是最可怕的,它讓一切都無從挽回。為什麽在生的時候,高君宇的柔情如水卻不能溫暖石評梅的孤心如鐵呢!數年來的冰雪友誼,到最後隻剩了飲恨千古、撫棺痛哭。

從高君宇的遺物中,石評梅找到了當初那片寄情的紅葉,上麵字跡依然,隻是中間已經枯幹了,裂了條縫。捧著這片紅葉,石評梅心如刀割:“上帝允許我的祈求吧!我生前拒絕了他的,我在他死後依然承受他。紅葉縱然能去了又來,但是他呢,是永遠不能再來了!” 高君宇的死,終於讓石評梅獻出了她的心,這不知是他的幸,還是不幸?

並葬荒丘

石評梅把高君宇的墓地選在他曾經親自指給她看的地方:陶然亭畔葛母墓旁的那片空地。和高君宇一起葬入墓穴的,有石評梅的一張小照,以及那枚象征著他們冰雪友誼的象牙戒指。高君宇的白玉墓碑左側,刻著石評梅手書的碑文: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這是君宇生前自題像片的幾句話,死後我替他刊在碑上。”

“君宇!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隻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評梅。”

這碑文,是石評梅從心底發出的深情,它包含了生死不變的愛戀和銘心鏤骨的哀痛。如她在碑文上所寫的,從此後,在陶然亭畔高君宇墓前,經常會有一位憔悴女子在每周末風雨無阻前來祭吊,用她的淚水澆灌高君宇墓前的花草。

高君宇死後,石評梅一顆弱小的被命運撥弄的心,從此後隻為了紀念他生存著。“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1928年9月30日,終年沉寂在悲哀裏的一代才女石評梅,在高君宇死後的第三年,也隨著他來到了另一個世界。根據她的遺願,石評梅被葬在高君宇墓旁,完成了她和高君宇:“生不能成宗室親,死但求為同穴鬼”的心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2ndglance 回複 悄悄話 生死之戀.....
江南玫 回複 悄悄話 感動中。。。。。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