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主日證道兩篇:在苦難中複活(彼得前書1-2)

(2017-05-08 15:52:04) 下一個

主日證道:新世界的移民(彼得前書1:17-25)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彼得前書1:17-25:

17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

   18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19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汙的羔羊之血。

      20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

          21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裏複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22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從心裏有古卷作從清潔的心)。

  23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借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24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幹,花必凋謝。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感謝神的話語。我們仍在複活節期,而“死而複活”這個核心真理繼續是新生命的根基。彼得前書1:17-25可以交叉結構如上,其中21節為核心經文,基本信息就是我們對複活的信仰。17與24-25前後呼應,我們信靠聖父和聖道度過寄居的此生,這是“寄居”與“永存”之間的對照。18-19與23前後呼應:我們靠聖子的寶血和聖道開始得贖、重生;請注意“能壞”這個概念的結構性作用。基督和祂的道是我們得贖和重生的根據。20與22前後呼應,分別強調神在基督裏先愛了我們,而我們應當彼此相愛。

願從基督和祂話語中而來的愛,充滿我們和神的教會。阿門。

一、父神、敬畏與寄居(17)

17你們既稱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為審判人的主為父,就當存敬畏的心,度你們在世寄居的日子。

在大患難你們盼望和呼求(?πικαλ?ω,創世紀4:26)誰呢?罪人呼求權力和人民主持公義。罪人淪入政治和爭戰,歸根結底是兩個原因:不信上帝及其審判,以及貪愛世界。這種戰鬥著或爭競著的人生,是因為罪人以魔鬼為父,它起初就是殺人和說謊的。複活就是從認賊作父到認神作父的轉變。不僅如此,天父將在基督裏審判萬人。既然有最後審判,當下的逼迫也會被審判,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在上帝的注視之下。一方麵,天父是不偏待任何人的:?προσωπολ?μπτως,without respect of persons, impartial。人對人的審判絕對偏待人。另一方麵,祂要審判或論斷(κρ?νω)每一種工作和行為。人對人的審判總是斷章取義。神不僅審判仇敵,也要根據我們的行為論功行賞。而對天父上帝及其審判的信仰,從根本上改變了(?ναστρ?φω)我們在世上的生存狀態或存在方式、生活方式:放棄對別人的審判,關切自己怎樣站在審判台前。

我們和神的關係決定了我們和世界的關係。這裏主要有兩個方麵的教導:第一、我們和神的關係是敬畏;第二,我們和世界的關係是寄居。敬畏,φ?βος,基本含義就是恐懼。這不是大無畏的人生;這是因為敬畏上帝而有底線和節製的人生。一方麵,你不要像神一樣審判人;另一方麵,你不要追逐偶像如同崇拜神。而這兩方麵的放縱都是神學上的淫亂。因為這個字也常常用來指妻子對丈夫的尊重和順服——教會是有丈夫的新婦,而為所欲為乃是淫婦的本色。羅馬是巴比倫大淫婦,原因在此(彼得前書5:13)。請注意這個概念在彼得前書3:1-6中的用法:“1你們作妻子的,要順服自己的丈夫。這樣,若有不信從道理的丈夫,他們雖然不聽道,也可以因妻子的品行被感化過來。2這正是因看見你們有貞潔的品行,和敬畏的心。3你們不要以外麵的辮頭發,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4隻要以裏麵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麵前是極寶貴的。5因為古時仰賴神的聖潔婦人,正是以此為妝飾,順服自己的丈夫。6就如撒拉聽從亞伯拉罕,稱他為主。你們若行善,不因恐嚇而害怕,便是撒拉的女兒了”。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看見:基督徒因為隻敬畏上帝,就不再恐懼任何人及其逼迫:人算什麽;而對人的勝利可以確保我們在神麵前的聖潔。

寄居,παροικ?α,a sojourning。這個詞另外出現在使徒行傳13:17,“這以色列民的神,揀選了我們的祖宗,當民寄居埃及的時候,抬舉他們,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我們要離開埃及,天路首先是出埃及。一方麵,這個世界對我而言將要過去;另一方麵,對這個世界而言,我將要進入天國。這是保羅的見證:“但我斷不以別的誇口,隻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拉太書6:14)。與此相關,這個世界不再是我們的祖國、家鄉和最終的家人。這是主的話語:“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馬太福音12:50)。我們對任何地上之國的愛因此都要有一個限度,世人追逐的一切不配讓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更沒有理由成為我們的偶像。“中國人”的失喪是敬畏和寄居這兩方麵完全的失喪:沒有底線。

二、羔羊、祖宗與金銀(18-19)

18知道你們得贖,脫去你們祖宗所傳流虛妄的行為,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19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汙的羔羊之血。

與呼告平行的概念是知道(ε?δω,知道,看見)。呼求指向危機中人的本能和情感,而“知道”則指向世人的理性和選擇。人最早墮落於知道樹,於是眼睛明亮了卻成了瞎眼的。人是怎樣瞎眼的呢?“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哥林多後書4:4);“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翰福音9:41)。瞎眼的罪人就是不見基督及其救贖,就是被世界偶像蒙蔽的人。他們看不見基督,更不關心“得贖”的真理。在他們的文化中,從來沒有救贖的觀念,更無代罪羔羊的信仰。進一步說,世界是用兩種方式弄瞎人眼的。或者說,世界的王是用祖宗和金銀將我們變成了不要基督和救贖的奴隸。換言之,祖先崇拜與財富崇拜,這兩大偶像捆綁我們以世界為祖國,並最終進入永死。實際上這正是世界和中國兩個致命的信仰。

而這兩大偶像有兩個共同的特點。其一是“能壞的”,必朽壞的: φθαρτ?ς,corruptible, perishing(羅馬書1:23等)。其二是“虛妄的”:μ?ταιος,devoid of force, truth, success, result,useless, of no purpose;常指假神的狂妄與虛空(使徒行傳14:15等)。名詞?ναστροφ?指生活方式和傳統模式或妻子的品行(加拉太書1:13,以弗所書4:22;彼得前書3:1-2等)。聖經對財富偶像的拆毀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但對祖宗的否定需要我們曆久彌新。形容詞πατροπαρ?δοτος的基本含義是handed down from one's father's or ancestors,從父輩傳承下來的。祖宗是罪人,而對罪人的崇拜罪上加罪。無神論傳統或異教傳統就是瞎眼領路之人(馬太福音15:14;23:16,23:24)。

首先,聖經讓我們看見,我們的祖宗都是偶像崇拜者,而我們崇拜祖宗又成為雙重的偶像崇拜者。這是一個極端迷信的國度(約書亞記24:2)。其次,迷信導致罪惡累累:“31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32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吧”(馬太福音23:31-32);“可見你們祖宗所作的事,你們又證明又喜歡。因為他們殺了先知,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路加福音11:48);“那一個先知,不是你們祖宗逼迫呢?他們也把預先傳說那義者要來的人殺了。如今你們又把那義者賣了,殺了”(使徒行傳7:52)。最後,祖宗就是棄絕真理的單目人:“25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借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26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27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使徒行傳28:25-27)。不僅如此,祖宗以是為非,卻自以為是發明了很多所謂博大精深的假學問,構成所謂文明的根基或曆史的傳承。然而文化或無窮的家譜不過一派人本主義的謊言,本質就駱駝蠓蟲之辯。希臘如此,中印更加如此。曆史傳統與經濟至上,民族主義或消費主義,構成秦國夢的兩翼,同時更是靈魂的兩條鎖鏈。

人靠自己是不可能從這兩座積貨城中解放出來的(出埃及記1:11),除非藉著逾越節的羔羊以色列人才能出埃及。新生活基於羔羊的獻祭。沒有基督人類不可能脫離種族主義和以食為天。這裏先談到基督的寶血,然後將舊約所有羔羊的獻祭指向基督十字架上的獻祭:亞當夏娃的羊皮;亞伯獻上的羔羊;代替以撒的羔羊;逾越節的羔羊;以及聖壇、會幕、聖殿中獻祭的羔羊……民族主義和瑪門崇拜引起的一切戰爭和犧牲,都歸結在十字架上了。而我們從中被救。λυτρ?ω,to release on receipt of ransom;to redeem, liberate by payment of ransom;要贖買而得自由。實際上民族主義和瑪門崇拜都是一種商業交易,隻有基督的寶血的“買賣”才能終止並更新罪惡的人類貿易(路加福音24:21;提多書2:14)。“寶血”的“寶” τ?μιος,實際上是指重價,as of great price, precious。上帝隻有付出最高的代價才能將我們這些價格戰爭中的癡迷者毒癮犯解救交換出來,如同用蜂蜜替換我們牙齒中間的人肉。

三、基督、創世與末世(20)

20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

20節實際上是一個定語從句,用來解釋上文的基督是誰。小品詞μ?ν(truly, certainly, surely, indeed)在意義上與上文的“虛妄”、“能壞”有對照的意味:隻有基督是真的。這節經文先強調耶穌是完全的神:“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預先知道”(προγιν?σκω)與18節中的“知道”形成對比關係:神比人知道,隻有神知道——神比人知道基督及其救贖計劃;而人對基督及其救贖完全無知。當然,這個預先知道也在於強調,神先愛了我們,先在基督裏愛了我們。其次,這節經文強調耶穌是完全的人,或祂的道成肉身:“卻在這末世,才為你們顯現”。這個末世的顯現(φανερ?ω)可以指向童女懷孕、耶穌傳道、死而複活升天,以及複臨。耶穌已經顯現給你們,這叫這個世界無可推諉。神與人同為基督真實的見證。隻有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才能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保,祂的贖買行動才可能是有效的。另外,“為你們顯現”這個介詞短語δι? ?μ?ς,也可以理解為藉著你們向世人顯現:藉著教會將基督的救贖傳遍世界。祂愛你們,也藉著你們愛了萬人。

四、複活、信仰與盼望(21)

21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裏複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耶穌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保:δι? α?το?,by him。你們是因祂而信神的人。這也意味著,沒有基督就不可能有真正關於上帝的信仰(約翰福音1:18);但有了基督而仍然不信神,就麵臨公義的審判(約翰福音3:18)。但是我們憑什麽要相信藉著耶穌而啟示出來的神呢?隻有一個答案:耶穌的死而複活,以大能顯明祂是神的兒子。21節繼續修飾基督是誰:祂進入世界並且死而複活,是為了讓我們信神。這節經文實際上強調了耶穌四個方麵的工作:受死、複活、升天(榮耀)和再來(盼望)。因此如果說20節強調耶穌是誰,那麽21節則強調耶穌做了什麽和還將作什麽。另外請注意“信”這個概念在這節經文中出現了2次(πιστε?ω,π?στις);而“信與望”(τ?ν π?στιν κα? ?λπ?δα)又構成了一個並列詞組——我們是有信仰的人,我們信靠和盼望神。信神首先就意味著這種更新:從依靠祖宗和金銀,轉向依靠上帝。這裏有兩個平行的介詞結構:ε?ς θε?ν,進入神,在於神。救贖在於出離世界,但進入神的國度。這是我們的信仰與佛教信仰的不同——離開祖宗和金銀不是進入自然、內心或政治,而是進入神的國。那麽神的國在哪裏呢?或者我們怎樣成為神國的見證呢?

五、真理、聖潔與相愛(22)

22你們既因順從真理,潔淨了自己的心,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就當從心裏彼此切實相愛(從心裏有古卷作從清潔的心)。

在屬靈或神學的意義上,神的國就是“你們”,就是教會,就是這愛的團契。約翰一書4:12,“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麵,愛他的心在我們裏麵得以完全了”;哥林多前書3:17,“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因為神的殿是聖的,這殿就是你們”;約翰福音13:35,“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基督徒不再是為祖宗的遺傳和金銀的試探而彼此相恨的舊人,而是因為基督而彼此相愛的新人。20-21節也讓我們知道,神先愛了我們。我們愛,是因為神先在基督裏愛了我們,並且愛我們到底。而22節重點是教會裏麵的彼此相愛。請注意這裏有4組概念都重複兩2次:“心”與“心裏”、“潔淨”與“清潔”、“愛”與“相愛”、“沒有虛假”與“切實”。

1、新心

我們的改變不是社會地位的改變,而是靈魂的改變。第一個“心”原文就是“靈魂”(ψυχ?)。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有靈是藉著上帝吹氣實現的(創世紀2:7;約翰福音20:22)。原文中有真理(?λ?θεια)和聖靈(πνε?μα)的並列;而聖靈與上文的聖父和聖子又形成呼應關係。是真理的聖靈賜給我們新的靈魂,使我們成為新造的人。而真理這個概念,將在下文聖道、福音中被進一步加以強調。值得強調的是,枯骨複蘇,或我們終於有了靈魂,不再是食物采集者或青銅英雄,不再是行屍走肉,那這是什麽意思呢?這至少可以參考約翰福音20: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首先,罪與義成為生命關切的中心;其次,與其他罪人的關係從棄絕和審判,轉向饒恕和任憑。

2、清心

和人保持真理的關係或真理的距離,你就是神麵前潔淨的人。人真的很髒,唯有憐憫和節製,才能守潔。換言之,怎樣麵對別人的罪或其他罪人,見證著你是否是幹淨的。像神一樣審判別人,或者完全無視別人在最終沉陷,自以為自己比別人聖潔的清高出世,在神眼中不過是兩種豬玀而已(利未記11:7-8;以賽亞書65:4-5,66:3,17;馬太福音7:6,8:30;路加福音15:15;彼得後書2:22)。你們看見別人的罪就搖頭自義,說明你們心髒。那麽心髒從何處開始潔淨的呢??γν?ζω在句子中作為動詞分詞,指聖洗禮或生命中的潔淨(約翰福音11:55)。與此相關的,形容詞καθαρ?ς翻作清潔,是指已經洗淨的心靈,已經離開了不潔之物。這個形容詞的含義應該參考利未記中潔淨與不潔之條例。“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馬太福音5:8;另參馬太福音23:26)。

3、愛心

聖潔之心最重要的見證就是愛,神的愛是愛罪人的愛(約翰福音5:42;羅馬書5:8)。然而人是怎樣麵對罪人的呢?用審判和棄絕釘罪人的十字架。若非聖靈的澆灌,每個人都如此(羅馬書5:5;路加福音9:55)。這裏用兩個愛字。第一個是弟兄之愛:φιλαδελφ?α,love of brothers or sisters, brotherly love。弟兄之愛的前提是我們擁有一位共同的天父(羅馬書12:10,帖撒羅尼迦前書4:9;希伯來書13:1;彼得後書1:7)。其次,弟兄之愛意味著承認我們血肉相同,誰比誰有生命多少呢?第二個愛是?γαπ?ω。這個愛在新約聖經中首先指向愛仇敵的愛(馬太福音5:43-46);而罪人彼此相恨的根源是愛錢財超過愛上帝(馬太福音6:24)。中國文化或異教文化甚至可以仿佛擁有弟兄之愛,但不可能有愛仇敵的愛。

4、誠心

但是,“耶和華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創世紀3:1)。蛇“愛”了夏娃和亞當,卻將他們陷入罪惡之中。用愛的名義害人,是魔鬼的兒子一貫的伎倆,這一點是教會醜聞的主要線索:踐踏和審判弟兄,卻偽飾為愛神、愛真理、愛教會和愛人如己。正因為如此,這裏強調是真愛,不是假愛。這裏先強調無偽之愛:?νυπ?κριτος,unfeigned, undisguised。這個合成詞強調:如果不愛,就不要假裝愛;如果明明是恨和報複,就不要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羅馬書12:9;哥林多後書6:6;提摩太前書1:5;提摩太後書1:5;雅各書3:17)。其次是切實之愛:?κτεν?ς,earnestly, fervently, intensely;這個字本意是伸出手來(馬太福音8:3等)——愛就應該行動,伸手提供幫助。行義的才是義人(約翰一書3:7)。

六、重生、種子與聖道(23)

23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借著神活潑常存的道。

我們裏麵沒有神的愛,更不可能有愛的聖潔。那怎麽辦呢?主這樣為教會禱告:求天父用真理使我們成聖。因此23-25反複強調聖道為新生命的根基。這裏先強調我們是重生的人,然後讓我們知道我們到底是怎樣重生的:信道是從聽道來的。也可以這樣說,23節強調聽道,而25節強調傳道。其中23節強調聖道是生命的種子;而24節用聖道對比血氣如草如花。你們若願意可以稱之為“植物神學”

新曆史從哪裏開始的呢?重生,?ναγενν?ω,to produce again, be born again, born anew(彼得前書1:3)。這個動詞在這裏仍然是被動語態。受洗不是個人的主動決誌,而是聽道之後的被動反應。重生永遠是被生,一直是被生。原因就是我們重生在於神的道。重生源於一場撒種行動(創世紀1:11等)。不是祖宗的遺傳,不是經濟的崛起。實際上靠著兩種偶像偽造的新生活仍然是舊生活。這一點看“海外華人”就一目了然。他們根本沒有實現精神的移民。傳統和錢財都是能壞(φθαρτ?ς,18)的種子,出於敗壞,造就敗壞。但隻有聖道是不能敗壞的(?φθαρτος),而且賜給人新生命。聖經讓我們看見幸福在哪裏。不過種子(σπορ?)這個比喻也讓我們看見,新生命的成長是有一個過程的。

與偶像相對,神的道並隻有神的道(λ?γου θεο?)是活的(ζ?ω),並且存到永遠(μ?νοντος ε?ς τ?ν α??να)。偶像或所有精神偶像都是死的,並且敗壞人;但神的道賜給人生命,直到永生。這也意味著,你們進入教會聽道實際上在接受上好的福分,這正是馬利亞比馬大更蒙主悅納的原因(路加福音10:42)。人啊,你們在世界上到底要什麽?

七、福音、血氣與美榮

24因為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他的美榮,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幹,花必凋謝。25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就是這道。

最後這兩節經文繼續聚焦神的道,但角度不同。這裏對比血氣之人和上帝之道。這裏有兩個比喻。首先,所有人的生命就像草。“凡有血氣的”可以包括兩個方麵,我們所崇拜和跟隨的罪人,以及我們自己或老我。π?σα σ?ρξ,all flesh。χ?ρτος也常常指牲畜所吃的草,或者被焚燒之物(馬太福音6:30等)。彼此消費的罪人最終被動物消費,這是所有罪人的終局。沒有任何一個偉人例外。其次,所有人的榮耀(π?σα δ?ξα ?νθρ?που)就像花。這裏不僅強調“所有的”(π?σα)榮耀,也強調“人的”或“出於人的”(?νθρ?που)榮耀。這裏的“花”專指上文“草的花”,?νθος χ?ρτου,the flower of grass。血氣開花。這裏的比喻不僅在於強調福音比偶像重要,也在解釋人們不能彼此相愛、弟兄互相控告的真相或秘密:他們爭戰完全出於血氣卻冒稱出於聖靈,他們追趕人的榮耀因此彼此踐踏,彼此淫亂。這個道理可以參考雅各書1:9-11,1:19-21,4:1-5,4:11-15,5:1-20。

這當然不是對草與花的判決:草必枯幹,花必凋謝。而是說,凡出於肉體的都必枯幹,凡事出於人的榮耀都必凋謝。這個結局是不可避免的,一切世夢都注定是南柯一夢。但是,如此虛空的人生並不是要帶領我們進入葬花吟,而是讓我們仰望永存的真理。隻有真理之樹常青。於是聖靈最後勸勉我們,離開血氣和人的榮耀,去住在主的話語之中:聽道,傳道。值得強調的是,23節神的道(λ?γου θεο?)轉為主的話(??μα κυρ?ου)。如果一定要作出區別,就是聖靈進一步讓我們知道神的道就是基督的話語。常存和永存是一個句子:μ?νει ε?ς τ?ν α??να。重點在於,既然我們靠主已經知道是非善惡,那麽,我們就應該將我們的生命放在永恒的真理上。το?το δ? ?στιν τ? ??μα τ? ε?αγγελισθ?ν ε?ς ?μ?ς,And this is the word which by the gospel is preached unto you。一方麵,我們正在聽的就是神的道;另一方麵,我們不僅要一直聽道,而且應該傳道。這是教會的使命,這是我們屬天的榮耀。

彼得前書1:17-25實際上有三個主動詞或核心動詞,可以指向複活或新生活的三個基本方麵。第一是17節中的?ναστρ?φω,中譯度過,但基本含義是回轉,重新生活,定居在一個新的地方(馬太福音17:22,約翰福音2:15,使徒行傳5:22,15:16;提摩太前書3:15;希伯來書13:18等)。17中的?ναστρ?φω(以及παροικ?α)與25節中的μ?νω實際上首尾呼應:從寄居到定居。這實際上是在勸勉我們應該移民,從埃及到聖道之中。或者說,從崇拜別神的生活轉向信仰上帝的新生活。這涉及神與人關係的建立。第二是22節中的?γαπ?ω,愛或相愛。這涉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改變。第三這是25中的μ?νω(長存)。這涉及以真理或聖道為目標的內在生活,我們靠著主的道漸漸更新。也可以說這涉及新人與老我的關係,或者教會生活。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這就是複活信仰建立的新生活:我信上帝,我愛你們,我在教會;直到永遠。願那用真道已經生了我們的神,將這生命的道藉著我們和祂的教會,祝福萬人。阿門。

任不寐,2017年4月30日

 

主日證道:在苦難中複活(彼得前書2:19-25)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彼得前書2:19-25

19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

20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麽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隻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4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感謝神的話語。我們今天來講講苦難。宗教的共同課題是苦難,但基督教的答案與眾不同。彼得前書2:19-25可以這樣分成4個部分:一、為神受苦(19)、二、人的苦難(20-21);三、神的苦難(22-24);四、靠神受苦。人生最大的試探是苦難的試探。而以罪麵對苦難乃是魔鬼作王的第一兵法:它先製造苦難,然後帶領我們以罪治罪,最終它在交戰雙方之上安設座位。世界之王就是用苦難把人類變成了人妖、太監和潑婦。然而神的意思正相反,祂要藉著苦難將我們建造成祂的兒女,大丈夫;將教會建造成基督的新婦。

願為我們受苦的神,用祂對苦難的勝利大大祝福我們。阿門。

一、為神受苦

19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

1、為什麽

每當苦難降臨,我們第一個反應總是:這是什麽意思?這是為什麽?然後憤怒和絕望充滿了我們;然後魔鬼藉著本能的抵抗將我們變成龍的傳人或鬼的兒子。但聖靈首先更新了苦難的定義,或者直接宣告了基督徒麵對苦難決然相反的態度:喜樂。το?το χ?ρις ,his is thankworthy;這是榮耀,這是喜樂,這是恩典。χ?ρις 的基本含義就是grace;而這個字常常指神所喜愛的,神所施恩的。神喜愛而且祝福那些經過苦難或正在為義受苦的人。路加福音前兩章正是這樣使用這個詞的:路加福音1:30,“天使對她說,馬利亞不要怕。你在神麵前已經蒙恩了”;路加福音2:40,“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加福音2:52,“耶穌的智慧和身量,(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神沒有唱高調,因為祂的兒子就是在這樣的恩典中長大的;祂是我們的主。

2、怎麽辦

那麽我們怎樣麵對苦難呢?換言之,我們靠什麽對付苦難。一種是靠人的方法;另一種就是靠從神而來的良心。δι? συνε?δησιν θεο?,for conscience toward God。不過這個詞組應該這樣解釋:藉著麵對神的良心。良心(συνε?δησις)的基本含義是在苦難麵前是非善惡之間的抉擇;這良心不是人本主義的選擇,而是神本主義的信靠。這裏對良心有全新的定義:第一與神相關,良心不再是道德事件而是信仰見證;第二是與苦相關。?ποφ?ρω,量力而行堅持負重,拒絕罪而等候主的拯救(哥林多前書10:13,提摩太後書3:11)。而且是忍耐任何一種(τις)苦楚。λ?πας,基本含義就是痛苦、憂愁(路加福音22:45,約翰福音16:6,16:20-22等)。然後有一個動詞分詞短語修飾忍受苦楚:π?σχων ?δ?κως,suffering wrongfully。基督徒麵對的不是一般的苦難,而是“冤屈”。罪人就是我們的一場冤案,信仰已經意味著冤案開始;惟有良心可以在人間。

二、受苦的人

20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麽可誇的呢?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1、為罪受苦

20a你們若因犯罪受責打,能忍耐,有什麽可誇的呢?

正確認識苦難才能正確麵對並勝過苦難。人類的第一苦難是為罪受苦。這至少顯明了兩個事實。第一,一定有神在,所以罪必被懲罰、管教和報複。第二、人都受苦,因為人都是神麵前的罪人。佛教也講人生的苦難,但這個貌似深刻的看見實際上隻是一個深刻的謊言。因為如果不將罪和苦連接起來,苦難就會造成一種人類自義:無辜受苦,因此神不存在,或神是不公義的;靠自己或賄賂假神勝過苦難,於是更自以為神。於是異教之人不需要認罪悔改,更不需要基督的救贖。但是聖靈斷然否定了異教自誇或謠言:κλ?ος,rumour, report;glory, praise。彼得讓我們看見,罪人受苦常常是因為“犯罪受責打”(?μαρτ?νοντες κα? κολαφιζ?μενοι ?πομενε?τε),並且“能忍耐”或硬著頸項不悔改(?πομενε?τε)。動詞責打κολαφ?ζω主要指暴力和災變(馬太福音26:27),這可以解釋“我們的曆史”和“我們的人生”;也可以解釋耶穌為什麽為人類經曆十字架的苦難。

2、為善受苦

20b但你們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

第二種苦難則是“因行善受苦”並且“能忍耐”。這是神所喜愛的(το?το χ?ρις παρ? θε?),這個句子是重複或加強19節的概念:為善受苦是可喜愛的,而且是神所喜愛的。人可能不喜愛,甚至厭惡和藐視;但神喜愛。而神的喜愛就壓倒了任何人的不喜愛。“行善”(?γαθοποι?ω)更應該指神認為善的行為。這一點可以與蛇的試探(像神一樣知道善惡)形成對比。在路加福音第6章,耶穌3次使用了這個概念:“9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33你們若善待那善待你們的人,有什麽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是這樣行”;“35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神看為善的,超越律法主義,是救人,不是害人;超越報恩,而是善待仇敵;“善有神報”。在人生必苦、白白受苦的語境下,感謝神賜給我們受苦的正確理由,並且用天上的賞賜重重迎接著我們。

3、為主受苦

21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第三種苦難或最大的榮耀是為主受苦。首先,彼得說這是我們的召命:ε?ς το?το γ?ρ ?κλ?θητε,你們被呼召進入這苦難。一方麵,這苦難不是偶然的,而是出於神的安排和呼喚。另一方麵,既然神呼喚我們進入苦難,必有超驗的美意。另外,呼召這個概念也意味著你可以選擇,神不勉強人。其次,我們的神不是單單讓信徒為祂受苦的假神,祂自己先上了十字架,並且複活。祂先受苦並且為我們受苦,我們的神是獨一真神。既然“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那麽我們為主受苦,為別人的受苦,為別的罪人受苦,也是應當的。隻是我們所受的苦沒有救贖意義,隻有見證意義。最後,不是我們自己在受苦,而是我們在效法基督的榜樣,並且祂與我們同在。腳蹤(?χνος)這個概念應該追溯到創世紀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基督和基督徒都帶著腳傷被神高舉在樂園裏。

三、受苦的神

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隻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24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1、無罪受苦

22他並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

隻有聖經啟示的神是在人間完全受苦的神,因此也可以說,隻有祂才是獨一的真神。這位受苦之神有三個特征,第一,隻有祂完全是無辜受難,無罪受苦(22)。22節可以說從兩個方麵人我們認識耶穌的獨一無二。一方麵,在所有的宗教領袖中,隻有耶穌是無罪的,其他任何“教主”都是一個罪人,都僅僅是人。?μαρτ?αν ο?κ ?πο?ησεν。隻有耶穌敢這樣宣告:“你們中間誰能指證我有罪呢?我既然將真理告訴你們,為什麽不信我呢”(約翰福音8:46)。另一方麵,在話語上,耶穌從無謊言。δ?λος,詭詐,狡猾,為害人而設計(馬太福音26:4,約翰福音1:47等)。動詞ε?ρ?σκω(發現)是被動語態:人試圖在耶穌的話語中找到控告祂犯罪的把柄(路加福音6:7,20:20,20:26;約翰福音8:6)。耶穌和祂的道,或行與言,證明耶穌是基督。在這兩方麵神的兒子與魔鬼之子形成對比,後者從起初就是殺人和說謊的。

2、以義受苦

23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隻將自己交托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第二、隻有祂以義對苦,而非以罪迎戰(23)。受苦的上帝一方麵顯明了人間的真相,另一方麵啟示了上帝是誰。沒有任何一個人在無辜受難的時候像耶穌那樣反應。23與22也可以交叉結構,這裏先談耶穌的話語見證,然後談耶穌的行為見證或信仰見證。罵(λοιδορ?ω),辱罵、咆哮、沒完沒了地潑髒水(約翰福音9:28;使徒行傳23:4;哥林多前書4:12)。還口(?ντιλοιδορ?ω)即針對辱罵,以罵對罵。其中λοιδορ?ω在這裏是present;而?ντιλοιδορ?ω是imperfect;受害(π?σχω)與“威嚇的話”(?πειλ?ω)與之平行。?πειλ?ω的基本含義是威脅、恐嚇(使徒行傳4:17)。威嚇主要出於憤怒和恐懼。但耶穌沒有恐懼也沒有怨恨。因為一方麵,上帝必審判(κρ?νω,Present)、而且完全公義地(δικα?ως)審判和殘害我們的人;另一方麵,我們為主受苦之後會被高舉到神的榮耀裏,因為神是公義的。革命,還是交托(παραδ?δωμι,Imperfect),這是個問題。基督徒沒有理由政治,但有充足的理由在苦難中完全交托上帝。

3、救贖之苦

24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第三、隻有祂的受苦就是對罪人的救贖意義(24)。彼得在這裏也是引用以賽亞書那段著名的經文。唯有基督的受苦對人類和我具有救贖意義。首尾呼應的還有木頭與鞭傷(μ?λωψ,a bruise, wale, wound that trickles with blood)。彼得和保羅都將十字架說成是木頭,這讓我們回想伊甸園的那棵無花果樹,更回想摩西律法中咒詛人的十字架,以及埃及和波斯的木架(創世記40:19;申命記21:22-23;以斯帖記2:23;使徒行傳5:30,10:39,13:29;加拉太書3:13;另參馬太福音26:47,55;路加福音23:31;使徒行傳16:24;哥林多前書3:12;啟示錄2:7,18:12,22:2,22:14)。當擔(?ναφ?ρω)本身也有肩負和放上祭壇、在壇上獻祭之意。醫治(??ομαι)已經完成,罪已經赦免(Aorist)。中間一句話讓我們細想稱義之後基督徒的成聖生活,或我們在基督裏的重生與複活。特別是在苦難中,我們仍要在罪上死,在義上活。

四、靠主更新

25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

1、從前的我們

理解25節的意思,首先要回到語境之中。彼得前書2:1-2,“1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2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才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彼得前書2:16-17,“16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借著自由遮蓋惡毒(或作陰毒),總要作神的仆人。17務要尊敬眾人。親愛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這是我們從前的樣子,或所謂迷路的羊:以惡報惡投身人際關係和世俗政治,或用世俗的方式進入教會,控告弟兄。?ν用作imperfect,顯示我們一直是這樣的迷途羔羊;若非被基督找到,這種以罪為義的生活是不可能改變的。?ς πρ?βατα πλαν?μενα,如羊走迷。動詞πλαν?ω是被動語態,顯示我們的生命被自己的罪、魔鬼和世界所捆綁和牽引(以賽亞書53:6)。特別是遇到任何患難,我們一定不能以義麵對。因此我們需要基督。

2、現在的我們

新生活顯然就是教會生活。首先,我們都被帶回來了,被悔改。?πιστρ?φω是被動語態,意思是to cause to return, to bring back。我們已經被找回來,我們已經回到家中了。其次,我們進入監督的牧養之下。?π? τ?ν ποιμ?να;名詞ποιμ?ν的意思就是牧人:祂牧養我們,將我們分別為聖,為我們受死複活(馬太福音9:36,25:32,26:31;約翰福音Jhn 10:2,11-16;希伯來書13:20)。當然,基督也是藉著牧師牧養教會(以弗所書4:11)。最後,基督是我們靈魂的監督。一方麵,祂是我們的主教(?π?σκοπον,使徒行傳20:28;腓立比書1:1;提摩太前書3:2;提多書1:7)。另一方麵,他真正更新和保護的是我們的靈魂和生命(ψυχ?ν)。我們的信仰與成功神學無關,隻關乎生命的見證——特別是,靠著基督和祂的教會,在苦難中持定永生。我們可以失去一切,但我們將與基督同在榮耀裏。阿門。

任不寐,2017年5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