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感謝主,我們到了協同書係列課程最後一課,協同式。2017年早春這個係列課程的奇妙之處在於,我們一邊經曆協同書一邊學習協同書,印象深刻。我們還是先來讀聖經:
申命記9:4-6,“4耶和華你的神將這些國民從你麵前攆出以後,你心裏不可說,耶和華將我領進來得這地是因我的義。其實,耶和華將他們從你麵前趕出去是因他們的惡。5你進去得他們的地,並不是因你的義,也不是因你心裏正直,乃是因這些國民的惡,耶和華你的神將他們從你麵前趕出去,又因耶和華要堅定他向你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應許的話。6你當知道,耶和華你神將這美地賜你為業,並不是因你的義。你本是硬著頸項的百姓”。感謝神的話語。
1580年的協同式完成了路德教會的基本教義,而這場神學集結同時麵對天主教和改革宗,核心問題仍然是稱義問題。天主教和改革宗是兩種殊途同歸的人本主義,兩方麵至少都背離了申命記9:4-6的基本教導。大致上可以說,奧斯堡文件和協同式主要解決第一個問題;而施馬加登信條和論教皇權與首位主要解決第二個問題。相應的,第一個問題的主要論述方式是廢棄教皇教諭與人的傳統對聖經的加添與強吻;第二個問題的主要論述方式是阻斷羅馬教皇與主教對德國教會和牧師的特權與攪擾。而在應用方麵,第一個問題催逼和幫助我們重新檢討協同書和聖經的關係;第二個問題催逼和幫助我們重新檢討路德教區及其主教與蒙城教會及其牧師以及中國事工的關係。今天我們學習協同書不僅僅是繼續反對教皇製和加爾文主義,也同時反對路德教會裏麵繼續隱藏的教皇分子和加爾文分子。
我們今天的學習仍然分三個部分。曆史背景、基本內容和曆史反思。協同式比較長,因此隻能要求學員自己通讀,而我在這裏隻是選擇幾個特別緊急的問題與大家分享。求神與我們同在,讓傳道人、聽道人和翻譯“義工”以及教區聽眾同感一靈。阿門。
一、背景
1、基本史實
路德1546年2月18日逝世,路德宗隨即陷入內外危機。1546-1580年這35年的時間裏發生了很多事,對這些事件的追溯可以讓我們更清楚協同式和路德宗的來龍去脈。大致而言,協同式的基本背景包括三個方麵:暴政、妥協和抵抗
第一是宗教戰爭及其暴政。路德一走,教皇和皇帝隨即興兵,試圖以武力鎮壓路德改革(施馬加登同盟),恢複天主教對所有改革地區的統一。教宗在1546年7月4日頒布了一項法令:“一直以來,我們都在關切該如何根除這些邪惡道理之毒物,而這些毒物就是異教徒在德國各處所撒下的種子…如今我們所關切的就要實現了,因為聖靈的啟示,我們在基督裏最親愛的兒子,羅馬皇帝查理已經決定要用武力來對抗這些上帝的敵人。而且為了保衛宗教,我們打算用我們自己所有的一切以及羅馬教會所有的財物來促成這個敬虔的誌業。因此,我們勸告所有的基督徒,擺上他們對上帝的禱告以及一切的賙濟來支持這場戰爭,好消滅這邪惡的異端並除去紛爭…對於每一個並所有行這些事的人,我們會給予最完整的恩惠並赦免他們一切的罪孽。(班特著,第219頁)。這場戰爭教皇取得了對改革的暫時勝利,查理皇帝征服了所有屬於路德宗的領地。
第二是宗教合約或妥協。首先是《奧斯堡臨時和約》(Augsburg Interim),實際上是查理在1548年5月15日頒布的一係列的命令。命令首先要求路德教會順服、放棄他們的教義;但也包含部分妥協內容。接下來查理皇帝用暴力落實臨時合約。在戰爭狀態和暴政之下,改革陣營內部出現軟弱、背叛與妥協。其中墨蘭頓願意為了教會和睦的緣故而與羅馬當局妥協。他及其支持者被稱為“墨蘭頓派”。墨蘭頓派推出了一份妥協文件,即《萊比錫臨時和約》(Leipzig Interim),試圖在這份合約中努力保守路德教會的核心信仰,同時在非基要的問題上與羅馬合一。這份文件實際上公開放棄了奧斯堡文件。1552年4月5日,一度投降皇帝的薩克遜公爵莫裏斯倒戈擊敗了皇帝查理五世,於是簽署了帕騷(1552年8月2日)與奧斯堡協議(1555年)。這些協議確立了“教隨國立”的原則。
第三是路德會協同抵抗。戰爭、暴政與合約一方麵使路德宗陷入空前的分裂;另一方麵使堅定者更加堅定。這就是危機對教會的祝福。大致上說,路德教會分化為三派,第一是墨蘭頓代表的妥協派;威登堡大學和萊比錫大學為其據點。第二是激進派或純正路德宗派;這些人包括:Nikolaus von Amsdorf、馬提亞-弗拉秋等,他們基本上盤踞於馬德堡大學與耶拿大學。第三是中間派。領袖人物就是雅各-安德瑞(Jakob Andreae)與馬丁-成尼慈(Martin Chemnitz),他們實際上主持了協同式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路德教會一片混亂的時候,加爾文主義火中取栗,趁亂潛入路德教會,一度占領了威登堡。手段之鄙俗令人發指。也正因為加爾文主義的入侵和攪擾,反對加爾文主義同樣成為協同式的一個重要論題。
2、關鍵概念
我們在這裏簡述協同式開篇處被稱為“總結、規則與標準(Summary, Rule and Norm)的內容。神學問題往往是言辭爭辯而產生的,當然責任不在協同書,而在教皇製的偏執以及加爾文的彎曲,路德教會不得不被動應戰。然而在神學爭辯中,我們所援用的一切概念本身都會是一種試探,這就是為什麽保羅在教牧書信中三番五次告誡我們遠離“言辭爭辯”和“無窮家譜”的原因。任何神學名詞和教義概念都很難完全與啟示真理周延,你隻能部分揭示真相,但同時,你必須堆砌更多概念來論戰,而這些概念存在無窮無盡滑出外延的危險。而且如果你堅稱你建立和捍衛的這些新概念就是聖經的總結,你就會參謀上帝。
像所有教義一樣,路德教會的教義或協同書同樣包含一種概念矛盾或邏輯悖論,盡管你可以將他們周全和圓通,但這個辯護的過程本身可能本來就是不應該有的重擔。請大家先閱讀下麵的陳述(有條件的讀者應該閱讀英文):
“1我們相信、教導並宣認:唯獨先知和使徒所撰寫之新舊約聖經,為評估和判斷所有教導和教師的唯一規則與標準〔提摩太後書3:15-17〕……2 但是,任何古代或是現代教師所撰述的著作,不論他們享有何等的名聲,都絕不能將其視為與聖經同等的,而且還當服從於聖經一切的道理〔哥林多前書14:32〕。任何的著作亦不應以見證之外的方式,或是超過見證的形式被接受認可,因這方式可表明:在使徒時代之後以及在甚麼地方,先知和使徒這純正教誨是如何被保存下來的。……7以此方式,就能維護新舊約聖經和所有其他著作之間的區別了。因此,聖經仍是唯一的判斷、規則,和標準。並應當且必須按照聖經這唯一的試金石,來辨別和判斷一切的教導,看看它們是良善還是邪惡的〔帖撒羅尼迦前書5:21-22〕,是正確還是錯誤的。”(總結、規則與標準)
問題就是這樣誕生的。第一、我們宣告惟獨聖經。第二、我們宣告除了聖經以外任何教義都不能與聖經等同。第三、在任何宗派的教會實踐中,我們宣告鬱金香和協同書與聖經等同,甚至是聖經的終結和總結——實際比聖經更聖經,因為我們用教義定罪弟兄。但是,協同書畢竟要清醒得多。即使根據上述內容以及協同書的精義,我們還是可以更好地解決聖經與教義的關係。當然,協同書本身沒有很好地解釋這個難題,雖然為解釋這個難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而且諸位將看見,我們比我們的控告者更忠實於協同書的精義。
第一、教義和信仰告白是聖經的“見證”(witnesses),而非最後、全麵、最高的“總結”。請注意上述論述中怎樣反複強調了“見證”這個概念。見證的意思是任何個人和任何宗派,隻能從你的位置上起來,用你領受的有限啟示為無限的真理作有限的見證。螢火蟲是光,但不是大光本身。約翰不是那光,乃是為光作見證。正如保羅說的:我們現在知道的有限。聖靈確實要帶領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但是我們一直在進入一切真理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宣告唯有他和他們的宗派徹底完成了這個過程。若真如此,你們就是在宣告:我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求神憐憫你們這些“純正路德宗”的邪教之徒,你們和加爾文主義者一樣應該悔改。雞血神學院不等於真理在握。
第二、協同書以及路德教會的神學家在教導認信牧師必須無條件支持協同書的時候,他們應該是在強調這個道理:無條件協同書主要是護教性的,而非釋經性的。請注意這些概念:“於是早期教會為了對抗這些異端,就製定了信經”(3);“是我們全體共同一致宣告的基督教信仰和信條,特別為要對抗教宗製及其虛妄的禮拜儀式、偶像崇拜、迷信,並對抗其他的異端”(4)。協同式正文引言部分在進一步強調這些概念: “19(3)在過去的三十年內,因為臨時和約及其他理由之故,就在一些屬奧斯堡信條的神學家中產生了眾多的分歧意見。所以,在肯定和與其對立的否定觀點中,完全明確且清楚地說明和宣告我們在每一個爭議中的信仰及所承認的,一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20基督徒在每個緊急狀況中,都能藉由這個宣告來確認自己的觀點……我們盼望能堅定且持續地遵守奧斯堡信條,以對抗已滲入到我們當中的一切敗壞”。也就是說,無條件認信是在“緊急狀態”和“對抗”、“敗壞”這個語境之下闡述的。這個無條件認信是因為麵對羅馬和妥協派,麵對異端和邪教,你如果不選擇協同書,你就是在支持真理的仇敵。正因為如此,協同式的每一條教義都有一個“爭議前提”,是在這個前提之下,路德教會的牧師和會眾,必須無條件支持“肯定說明”,否定協同式所否定的。
在這方麵,我們比任何人立場更堅定。但是,當我們打開聖經解釋和傳講上帝話語的時候,我個人隻是把協同書視為最好的閱讀聖經的方法,但絕不會用聖經來為協同書背書。而當我遇到聖經經文和協同書一些陳述存在張力的時候,我隻會麵對聖經保護基督徒的自由,而不會麵對協同書去迎合任何人,控告任何人。比如啟示錄20章以及千禧年的問題,我完全支持協同書對猶太主義的反對,但如果你說根據協同書啟示錄中的一千年絕對不是一千年,我最多尊重你的任性,但我不會順服你的解釋。而如果你說我的不順服就是違背了路德宗,甚至必須上你們的火刑場,我就會這樣麵對你們這幾個宗教混混和吃教分子以及因為私欲支持你們的人:“你這充滿各樣詭詐奸惡,魔鬼的兒子,眾善的仇敵,你混亂主的正道還不止住嗎”(使徒行傳13:10)。我不知道我以前是否如此清晰、全麵和堅決的解釋了我的立場,隻是我現在告訴你們,這就是我的立場。
最後,我也在這裏公開補充我一個觀點,我隻在比喻的意義上勉強同意這個說法:“大小問答乃「一般信徒的聖經」,因為基督徒對其救贖所必需知道的一切都在這裏麵”(5)我絕對不承認任何人的著作是聖經,我在這裏建議路德教會的牧師和教授們慎言,真正回到協同書的精義上去。如果路德教會自己違背協同書唯獨聖經的教義,是殘酷的反諷。“不順服教皇不得救”是邪教;“不信鬱金香不得救”就是邪教。你們呢?
二、內容
1、基本結構和主要論題
協同式被劃分兩個部分,協同式摘要(The Epitome of the Formula of Concord)和協同式正文(The Solid Declaration of the Formula of Concord)。協同式共12條,每一條基本上都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介紹爭辯主題、陳述正方觀點、反駁反方觀點。這種論述方式的確是對亞裏士多德邏輯學的徹底回歸。我們可以根據協同式的目錄了解該文件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內容:
總結、規則,與標準Summary, Rule and Norm
第一條 論原罪Original Sin
第二條 論自由意誌Free Will
第三條 論信心的義The Righteousness of Faith
第四條 論善行Good Works
第五條 論律法與福音Law and Gospel
第六條 論律法的第三功用Third Use of the Law
第七條 論聖餐The Lord's Supper
第八條 論基督的位格The Person of Christ
第九條 論基督下到地獄Christ's Descent to Hell
第十條 論教會的禮儀Adiaphora
第十一條 論揀選Election
第十二條 論其他宗派和異端Other Sects
第十二條涉及四大異端:Anabaptists、Schwenkfeldians、New Arians和Anti-Trinitarians。這四大異端都與加爾文主義以及現代神學密切相關。有路德教會的學者將協同式的內容指向以下7個基本論題:
1、有關廢棄律法的爭論(1527-56年;第五與第六條)
2、有關基督下到地獄的爭論(1544年;第九條)
3、有關可行可不行之事的爭論(1548-55年;第十條)
4、有關基督的義的爭論(1549-66年;第三條)
5、有關神人合作說的爭論(1555-60年;第二條)
6、有關隱藏的加爾文派之爭論(1560-74年;第七和第八條)
7、有關原罪的爭論(1560-75年;第一條)
一個必須麵對的問題是:協同式12條是否涵蓋了聖經的基要真理?顯然不能如此狂妄。協同式沒有論述創造,也沒有論及洗禮,更沒有論及耶穌複臨和末世審判。從中我們能進一步看見,教義文件隻是針對當下挑戰作出的反應,為此成為真理的見證;但它不可能是聖經的終結和總結。而協同式的精義在反對人本主義,可以說12個論題都與此相關。人本主義是對我們信仰從始至終致命的試探(“你們”,“你們便如神”)。再一次建議大家通過閱讀協同式來查考上述論題;至少學員應該詳細閱讀協同式摘要部分。我們沒有時間詳解每一條教義,因此,我下麵重點與大家討論協同式對加爾文主義的批判。
2、堅決反對加爾文主義
協同式大約三分之一的內容在批判加爾文主義(7、8、11以及12)。而在理性主義和人本主義方麵,教皇製和加爾文是一致的,不僅羅馬的統治模式與日內瓦的神權政體完全一致,而且,在惟獨加爾文和唯獨教皇方麵,兩者大同小異。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協同書的基本內容就是否定各種形式的加爾文主義。這是宗教改革內部最深刻的一次教會決裂。直到今天。實際上今天控告我們的人,本質上是隱藏的加爾文分子或粗劣的路德派,他們的神學邏輯,不過將協同書取代了鬱金香而已。我們主要討論三個問題:聖餐論、基督論和揀選論,這是路德神學與加爾文主義的三大區別,關係重大:聖餐、聖子、聖道。
(1)協同式第七條:聖餐論
協同式第七條“論基督設立之聖餐”(路德會的聖餐教義還可以參考奧斯堡信條第六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第十條、第二十二條;施馬加登信條第三部分第六條;路德小問答第六部分;路德大問答第五部分等;另參路德作《有關基督晚餐的宣認》(路德文集37:214)),主要針對的是茨溫利和加爾文的聖餐論。加爾文表麵上將自己的聖餐理論置於茨溫利和路德之間,但實際上加爾文與茨溫利的聖餐論都屬於“象征說”或這裏所謂的“聖禮派”(the Sacramentarians),了解加爾文本人真正的聖餐觀點,必須讀他的The Consenus Tigurinus(1549)。所以我再一次提醒那些朋友,當你沒完沒了勸勉我和解加爾文的時候,你首先必須知道你說的加爾文是什麽意思。
協同式將茨溫利視為“粗劣的聖禮派”,而將加爾文定義為“狡猾的聖禮派”:“他們乃所有人中最具傷害性的。某種程度上,他們利用我們的話,並且把話說的非常漂亮。他們佯裝自己也相信基督的真正、實質,並活著的身體和寶血是真實的存在於聖餐中。然而,他們卻聲稱,這事要藉由信心,才能在屬靈上產生。儘管如此,在這些華麗的詞藻之下,他們所相信的正是前者的粗糙意見,也就是:在聖餐中除了餅和酒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物質存在於聖餐中並為人親口領受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屬靈」這詞僅隻是基督的靈臨在,或是基督非親臨之身體和祂功勞的能力同在的意思。他們認為,基督的身體除了在高天之上外,不會以任何形式或方式臨在;還說我們應當藉著自己的信心默想來提升自己進入高天,並應在那尋求基督的身體與寶血,而完全不是在聖餐中的餅和酒中來尋求”。路德會也強調信心,但人的信心指向聖餐的功用,而非聖餐的真偽。
協同式第七條基本論題是:“在聖餐中,是否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真身體和真寶血(一)確實和實質地存在,(二)是藉著餅和酒分遞出去,以及(三)得以為所有使用這聖禮的人-不論他們是否配得,是否敬虔,以及是否相信,親口領受呢?是否信者領受這聖餐,為要得著安慰和生命;而不信者領受則得到審判呢?聖禮派的回答為不,我們則為是”。值得強調的是,教皇派和加爾文派以不同的方式強調人本主義的聖餐邏輯,如天主教的“變質說”,加爾文的“信心說”或“靈在說。這是問題的根本。但路德會強調基督設立聖餐的話語是中心。這是“主的晚餐”,是神賜給我們的恩典。聖禮見證何為信仰。在聖餐以及聖禮上“象征”與“真在”之間的區別,攸關上帝和教會本身的“存亡”。象征說不僅將人視為“主”,而且一定帶領基督徒最終遠離“神並不真在那裏”的教會。這場爭論涉及的一個相關問題就是何為“上帝的右邊”。聖禮派表麵上將右邊舉到天邊,但實際上宇宙中不再有上帝的右邊。不過我對路德派論述的上帝的三種存在方式僅存參考。
不僅如此,協同式所論述的聖餐的“兩種領受方式”,我個人持保留意見。這些解釋是有建設性的,但我們仍然不能將這些論述與聖經完全周延。比如協同書的作者明確將約翰福音第六章的信息解釋為“屬靈層麵的領受”或“屬靈的吃喝”;而其他三本符類福音中的聖餐經文以及保羅在哥林多書信中的聖餐教導,則指向“身體的層麵,就是用口或聖禮的方式領受,亦即凡吃喝聖餐中這祝聖的餅和酒,就是用口吃喝並分享基督實質的真身體和真寶血”。我並不反對相關的論述,我反對這種分割。對我而言,四本福音書講論的是一個共同的聖餐真理。換言之,這種區分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可能是有害的(縮小了聖餐的意義)。正如我在教導約翰福音的時候所強調的,第四本福音書正是在教會(以聖道聖禮為中心的教會)背景之下在闡述基督的真理;約翰福音第六章不可能脫離聖餐語境。
(2)協同式第八條:基督論
協同式第八條“論基督的位格”。這個論題與聖餐論密切相關。但我們首先需要明白,基督的位格這條教義所提升上來的所有概念,都是教會對異端被迫做出的護教反應;而聖經本身並沒有任何一段文字以係統神學的方式闡述了這個教義。另外,這條教義要否定的不僅僅是加爾文主義,還有古往今來在基督論上的各種異端。相關教導還可以參考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亞他那修信經;奧斯堡信條第三條;奧斯堡信條辯護論第三條;施馬加登信條第一部分;施馬加登信條第二部分第一條;路德小問答第二部分;路德大問答第二部分等。
協同式第八條第一款首先將目標針對加爾文派:“1屬奧斯堡信條的正統神學家和加爾文派的神學家之間,從有關聖餐的爭議中,產生了歧見。而加爾文派者也使得其他一些神學家對於基督的位格、基督的神人二性,以及祂的屬性產生了混淆。2主要爭論的問題一直就是:因為基督位格的聯合,是否基督的神人二性連同其屬性彼此真的有親密的交流?也就是說,(在事實與真理上)基督的神人二性在祂的位格裏真的是彼此相通嗎?這種相通能達到多大的程度呢?3聖禮派者聲稱,基督裏的神人二性乃在這種情況下在祂的位格中聯合,亦即二者沒有真的相通。這意思就是:(在事實和真理上)這二者彼此不共享任何一方的特性,隻不過在名稱上共享而已。他們直截了當地說:「基督位格上的聯合,隻是使這二性在名稱上共通罷了。」換句話說,亦即上帝被稱為人,人被稱為上帝。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上述之事,即是神性和人性沒有真的相通(就事實和真理而言)。同樣的,人性與神性、神性之權威和屬性之間也沒有甚麼共同之處。但是路德博士與那些和他意見一致的人,則提出相反的教導來對抗聖禮派”。強烈建議大家自己細讀下文,這裏簡而言之,路德教會的觀點是基督神人二性屬性相通(聯合),又各存本性;不可分割,不可混合,不可替換:“7我們相信、教導,並承認:現今,在基督這個不可分割的位格內,有兩個獨特的本性:神性,即從亙古就已存在的;人性,即在適當的時候,被接納至上帝兒子的位格聯合中。在基督位格中的神人二性,彼此既不曾分離,亦不曾彼此混合。而且這二性也不曾彼此互換,在基督的位格中,各自持守其本性和實質直到永遠”。另外,關於“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馬太福音24:36)這個難題,這可以參考協同式正文第八條第26節。
這是聖餐論方麵加爾文主義相關的基督論:“30(11)由於基督人性所具備之特性,使得祂不可能在同一時間裏出現在幾個地方,祂的肉身更不可能是無所不在的……”與此相關,路德會再一次討論“上帝的右邊”是什麽意思:“28……但「上帝的右手」並非意謂著在天上有一固定的位置,就如聖禮派者在沒有任何聖經根據下的主張一樣。所以,它指的不是別的,正是上帝充滿天地之間的全能大能”。
然而這場爭論超越了聖餐論的範疇,路德激烈地抨擊茨溫利的屬性交替理論稱之為“魔鬼的麵具”;改革宗這個理論的本質是分割基督的神人二性,並使之互相替換。路德強調:“因為倘若我相信隻有基督的人性為我受苦,那麼對我而言,他會是一位可憐的救主,事實上,他自己也需要一位救主了。總而言之,魔鬼用這「屬性交替」的企圖簡直是無以形容啊!〔路德文集37:209-10〕”。如果基督二性是分割的,加爾文主義的上帝或者無限可憐(隻有人性),或者殘酷無情(隻有神性)。另一方麵,如果基督二性是混淆的,加爾文主義的人就會起來演神吃人,洪秀全就會成為基督徒的普遍現象,大同小異(威斯敏斯特信條第八章第七條、第一條)。但我認為基督位格論最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強調基督是獨一無二的,隻有祂同時是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因此隻有祂是唯一的中保和救主,教會的元首。一方麵,祂能拯救我們;另一方麵,隻有祂能拯救我們。
我在這裏補充一個觀點——這也不是什麽新觀點——論證基督屬性的任何人的言辭都是有限的,都是勉為其難的。這一點在協同式的作者和我們這些讀者都是真實的,寫作和閱讀這些信息對任何人都是一種痛苦。路德人一邊責備“理性的老巫婆”或“婊子”,一邊與之共舞。汙穢繼續掙紮下去,就必然墮落為加爾文主義者。而且我也向那些骨子裏有偶像崇拜或崇洋餘孽的人說幾句話:根本不存在什麽“人家西人畢竟比我們更了解神學”的事。朋友,“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加拉太書3:3)。何況在後的可能在先。無論如何,過度的上帝論和基督論都是人為重擔,實在應該適可而止。永遠不要忘記這個事實,人一說話(定義上帝)上帝就發笑。朋友們,你知道的太多了。這樣的神學你“知道”得越多就越蠢,毫無道理地驕傲,並且必然建造審判台和絞刑架報複那看見你皇帝新裝的人。我特別反對加爾文主義“論基督先知、祭司與君王的三大職分”的胡說(威斯敏斯特信條第八章第一條),路德會中也有應聲蟲。這個人的發明實際上割裂了基督的神性,但這個人性的基督隻是斷章取義出來的偶像:耶穌也拒絕稱自己是先知(馬太福音11:13,16:14;11:13;路加福音16:16);耶穌不僅是大祭司也是祭物(祭司獻上他者的生命,耶穌獻上自己的生命並且複活);耶穌明明說祂的國不在這世界上。你的定義毫無意義。
麵對加爾文,我完全接受協同式的這些結論。但是,我一生絕不寫“論基督二性”之類的論文——我不知道的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怎樣聯合以及怎樣分別的,我也不關心。
(3)協同式第十一條:揀選論
但是加爾文主義者更瘋狂,他們不僅知道基督的人神二性及其交替,而且知道並比任何人更知道上帝的揀選和預定。我隻能對歐洲人說,你們真的瘋了。魔鬼到底有多愛你們呢。聖經有揀選這個字,但揀選論和預定論隻是人的把戲。我也深知道,如果那惡者特別愛你,就會激動你去學這種神學,而且仰之彌高。CSMP攔阻你就成了你的仇敵嗎?西方公教應該向東方正教學習——東方罕有係統神學和異端審判。
現在我們來看協同書第十一條,“論上帝永遠的預知<預定論>和揀選”。這裏實際上就是在批判加爾文的雙重預定論:“這個粗糙且可怕的道理宣稱:上帝已經注定並預先確定有些人不管怎樣就是要下地獄,而其餘的人祂則已預定和命定他們上天堂。因此,第十一條明確地推翻這個可怕且沒有聖經依據的教導,同時公開揭露其為一極大的謬誤”。不僅如此,協同式第十一條也反對“一次永遠”(“聖徒永蒙保守”)和“限定的救恩”等改革宗教義。
協同書的作者首先對“上帝的預知和祂永遠的預定之間”作出區別。這一點在神學上是重要的,使雙重預定論的邏輯基礎被徹底拆毀:預知不等於預定。上帝預知某人下地獄,不是祂預定這人下地獄。同時預知“並不是造成邪惡或罪過的原因。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導致人們犯罪以及永遠沉淪的原因。人犯罪並進入永罰是出於他們自己:“12(11)不過,「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2:14〕,但是這經文並不意味著上帝不願意每個人都得救。至於有些人未能得救,其原因如下:他們不僅完全不聽上帝的道,還任性固執地鄙視其道,塞住自己的耳朵,且硬著心腸。如此,他們便阻擋聖靈的正當管道,使祂不能在他們心裏運行其工作。抑或是,當他們聽到上帝的道時,他們再一次的輕視並忽略其道。因此,他們未能得救<亦即他們滅亡>乃因他們的罪惡,而非上帝或是祂的揀選所造成的(彼得後書2:1-3;路加福音11:49-52;希伯來書12:25-26)……因此,我們棄絕以下的謬誤:17(1)上帝不願意人人都悔改並相信福音。18(2)當上帝召聚我們到祂那兒去,祂並不渴望一切世人都當到祂那兒去。19(3)上帝不願所有的人都得救,所以選擇一些人判定為有罪的,以致他們無法得救,而這並非出於他們所犯的罪,純粹是出於上帝的計畫、目的,和旨意。20(4)上帝之所以揀選我們,並不單是出於祂的憐憫與基督至聖的功勞,也是因為我們裏麵所擁有的,以至上帝揀選了我們得永生。21(5)這些所有的觀點都是褻瀆、可怕,和錯誤的道理。因為它們剝奪了基督徒在聖福音和領受聖禮中所擁有的一切安慰。因此,上帝的教會不應容許這些道理存在其中”。”。
我認為這是協同書中最為精彩而周全的一段論述。不過我在這裏要補充兩個問題。
第一、這條教義應該更充分地論述“基督裏的揀選”。預定首先不是指向我們的,而是指向基督——預定是在基督裏的預定,“因為以弗所書1章4節寫道:「因為他從創世以前,在基督裏揀選了我們」”。換言之,上帝預定我們聽信基督得救。正因為如此,我們認為協同書這個陳述是值得商榷的:“5(4)預定,或是上帝的永恆揀選,僅隻適用於敬虔者,亦即上帝所愛的兒女身上”。因為聖經是這麽說的:“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經定了,因為他不信神獨生子的名”(約翰福音3:18);“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馬可福音16:16)。揀選和預定全麵的道理隻能是:上帝預定我們信基督得救,也預定人類棄絕基督受審。這段話說的好:“10(9)有關預定的真正判別必須隻能從關於基督的聖福音中獲得,因為這當中清楚地證明:「因為神把眾人都圈在不順服中,為的是要憐憫眾人」〔羅馬書11:32〕;因為祂「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都來悔改」〔彼得後書3:9〕,且都來相信主基督(也請參考以西結書18:23;33:11,18;約翰一書2:2)”。但我不認為揀選是什麽因為“上帝永恆揀選的奧秘〔羅馬書9-11〕”,因為基督就是神的奧秘,在基督裏不再有奧秘(歌羅西書2:2;哥林多前書2:1)。
第二、“揀選是一個安慰人的條款”;“這個教導對於凡是以此方式遵行的人來說,是有益且能撫慰人心的”。這個陳述我不反對,對揀選的確信可以幫助我們抵擋和勝過魔鬼的控告,“我們就能撲滅魔鬼那燃燒的箭〔以弗所書6:16〕”。但這個信心要警惕滑向“一次永遠”。在我看來,揀選的首要意義在於強調上帝的恩典:我們得救最終不是出於我們自己,而是出於神的揀選,因此得救本乎恩,也因著信,並不是出於我們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以弗所書2:8)。這一點我在講解羅馬書第9章的時候反複說明。諸位也可以檢索“揀選”一詞在聖經中的全部語境,核心啟示隻有一個:耶和華揀選你們,並不是因為你們義;而是因為神是愛。所以應該強調這個教導:“15(14)藉由上帝永恆揀選的這個簡要說明,將榮耀完完全全地歸給了上帝。因為祂按著自己旨意之目的救贖我們,是唯獨出於祂純全的憐憫,而不是因為我們有任何的功勞”。
(4)協同書未盡事宜:鬱金香
在粗劣的路德分子用最下流的手段向我們瘋狂進攻的時候,加爾文主義及其同情者試圖用最上流的詭計趁火打劫,其中當然有人完全是因為愚昧和偏執。一邊是教皇派,一邊是加爾文,我們就這樣又一次在經曆協同式。亞捫人和摩押人結成聯軍,他們要求我們包容加爾文主義的弟兄姐妹。
首先這是一個假問題,因為我們從來不敢不包容任何罪人,我們從來都包容改革宗教會裏麵的會眾。盡管“極端加爾文分子就是邪教徒”,這個判斷有太充分的事實作為證據,而所有控告者都脫胎於那個邪教傳統。其次,我們絕不包容加爾文主義;分子和主義是不同的。當你談所謂包容的時候,你要將你的大義名分具體化,不然討論就毫無意義。你說的加爾文主義是什麽意思?你是否明白我說的加爾文主義是什麽意思?我說的加爾文主義就是他們自己和舉世公認的加爾文主義,就是堅持鬱金香教義的加爾文主義。而鬱金香教義5條中有4.5條公然違背聖經,你怎麽包容,我為什麽要包容?協同書更不包容。即使第一條全然敗壞,他們的闡述與協同書也有不同,他們發揮的實際上是馬提亞弗拉秋那個極端主義路線。他們的無條件的揀選是以“神預見了人將發生的信心”為條件的。這實際上仍然是一種人神合作說。聖經說人因信稱義,但申命記第9章連續三次宣告,耶和華揀選你們根本不是因為你們的義(申命記9:4-6;l,另參申命記7:6-9)。而限定的代贖、不可抗拒的恩典以及聖徒永蒙保守完全是魔鬼的謊言。不僅如此,鬱金香是對揀選論的進一步發揮,而其作為核心教義,藉著對聖禮的回避,將現代教會徹底淪為不要聖禮的半塊石頭。教會變成了教室。一間不斷人本主義化的圖書館和用教義定罪的政治刑場。
對不起,我絕對不接受加爾文主義,而且因為他們火燒塞爾維特成癮、在係統神學和教義神學上登峰造極,我避如豬狗——他們一定會反過來咬我們。我跟他們信的不是一位神,我跟他們領受的不是一個靈。不僅如此,隱藏的加爾文分子仍在隱藏,但我從起初就認識他們。正因為我對他們的“避之不及”才讓他們惱羞成怒。加爾文主義除了鬱金香教義讓人一目了然以外,還有他們特別經典的四大教會實踐:第一、將教義絕對化,將教義等同於聖經或高於聖經;第二、用教義控告和審判弟兄,在火刑堆和十字架下自以為神。第三、他們精於拆毀家庭(2013)和教會(2016),如蛇入園。第四、不擇手段。他們不僅彎曲聖經,也踐踏自己剛剛高舉的教義,隻要能致人死地就行。他們不僅附以肉身控告,而且使用肉身的手段。我堅持定義他們是邪教徒。
值得一提的是,不擇手段加害於人、拆毀樂園是加爾文主義者的一個邪教傳統。我將上文提及的“手段之鄙俗,令人發指”之事選一則記在這裏:“1573年……墨蘭頓的女婿卡斯帕爾裴瑟爾(Casper Peucer)寄了一封信給宮廷裏的一名傳道人,而這人也是屬於加爾文派陰謀計畫中的一部分。裴瑟爾在信中慫恿這名傳道人應藉著送給選侯奧古斯都的妻子一本加爾文的祈禱書來影響選侯。然而這封信卻陰錯陽差的寄到了一個屬正統派的信義宗宮廷傳道人的手上,他就把這封信呈遞給選侯看。選侯看後感到非常的憤怒。經過縝密的調查之後,選侯就解散了屬於加爾文派的威登堡教授團,並從馬德堡和耶拿大學邀請屬於純正信義宗派的教授們回來威登堡”。日光下麵沒有新事:如今控告者先將控告信寄給教區中的“私交”或“裙帶”,然後搖動整個教區和神學院。日光下麵有一件新事,因為神說:“倘若耶和華創作一件新事,使地開口,把他們和一切屬他們的都吞下去,叫他們活活地墜落陰間,你們就明白這些人是藐視耶和華了”(民數記16:30);“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背道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你反來複去要到幾時呢?耶和華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護衛男子”(耶利米書31:22)。阿門。
三、曆史
烏爾姆大教堂(Ulmer Münster)是路德宗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161.53米,768級台階)。這一點也有神學象征意義。從我接觸路德神學以來,它一直玉樹臨風,仰之彌高。但是500年來,路德教會的曆史是曲折的,而且內部宗派林立。不僅如此,目前路德教會正在和“西方”一起夕陽西下,我所經曆的每一間路德教會都見證了這個不爭的事實。一方麵是教會老齡化和教條化,一方麵是教區官僚化和政治化。不僅如此,神學院近年來在亞洲召聚的那些神學生缺乏基本的神學教養和靈性敏感,這些人隻是吃教徒,為利吃人的秦國傳統正在將路德教會變成一場醜聞。但願500年紀念是一個全麵反省的日子。朋友們,“生活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路德改革任重道遠。
1、舊大陸
在十六世紀,路德教會從德國傳到了斯堪的納維亞、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丹麥基督徒的呼聲代表了“本地教會”的信仰:“We will stand by the holy Gospel, and do not want such bishops anymore”。丹麥第一本聖經就是在路德聖經的基礎上翻譯的(1550)。瑞典國王Gustav Vasa 1523歸入了路德宗,1593路德宗成為瑞典國教。路德教會在歐洲的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麵是教義正統化(Lutheran orthodoxy)。一般可以將之分成這樣三大階段。
第一、奠基階段。從1517-1580年,最終以協同式終結了Crypto-Calvinists, Philippists, Sacramentarians, Ubiquitarians and Gnesio-Lutherans之間的爭吵,為路德教會的教義提供了統一的基礎。
第二、發展階段(the age of orthodoxy)。這個階段一分為三。1、Early Orthodoxy (1580–1600)。戰爭主要在純正路德宗(Gnesio-Lutherans)和墨蘭頓派(Philippists)之間進行,而後者不過是教皇派和加爾文主義內外夾擊的產物。2、High Orthodoxy (1600–1685)。這段時間路德神學歸回經院哲學,用以抗擊耶穌會和墨蘭頓主義(the syncretistic controversy of 1640-1686)以及the Crypto-Kenotic Controversy of 1619-1627。重要神學家包括Johann Gerhard (1582-1637). Abraham Calovius (1612-1686),以及Martin Chemnitz, Aegidius Hunnius, Leonhard Hutter (1563-1616), Nicolaus Hunnius, Jesper Rasmussen Brochmand, Salomo Glassius, Johann Hülsemann, Johann Conrad Dannhauer, Valerius Herberger, Johannes Andreas Quenstedt, Johann Friedrich König and Johann Wilhelm Baier。3、Late Orthodoxy (1685–1730)。這一階段主要爭戰理性主義和敬虔主義(rationalism and pietism),領軍人物如David Hollatz, Valentin Ernst Lösche等。
第三、複興階段
1806年拿破侖入侵,德國理性主義甚囂塵上,這刺激了路德神學的抗議和複興(Awakening)。當然,這場奮興運動也導致了Romanticism, patriotism, and experience, 但是19世紀30年代的教會傳統(聖禮、教義等)也開始恢複。複興也席卷了斯堪的納維亞。其中兩個重要的運動就是the Old Lutheran與the Neo-Lutheran movement(German Puseyism)。代表人物有Johann Konrad Wilhelm Löhe、Friedrich August Brünn、Johann Gottfried Herder、Ernst Wilhelm Hengstenberg等。不過複興運動不僅僅是對理性主義和敬虔主義的反應,更是對Prussian Union的抗議。The Prussian Union of Churches是Frederick William III of Prussia在1817年借助於一係列的法令強行建立的新教聯盟,特別是要強行實現路德教會與加爾文主義的“合一”。這場國家合一教會的運動一直持續到21世紀。路德教會堅決抗議真理上的苟合和權力對教會的入侵。抗議導致逼迫,新教徒開始出走,尋找宗教自由的新大陸。在某種意義上,這場流亡是世俗權力和加爾文主義共同逼迫的結果,這是LC-MS的血淚史。
2、新大陸
到1840年,就是中國的鴉片戰爭那一年,路德人開始移民美洲和澳洲,這就是北美路德教區(the Lutheran Church - Missouri Synod)和加拿大路德教區(Lutheran Church–Canada,LCC,1988))以及澳洲路德教區(the Lutheran Church of Australia,1966)誕生的曆史背景。所以應該感謝控告和逼迫,這一切一定是“中國路德教區”誕生的共同背景。 Frederick William III死於1840, Frederick William IV繼位後釋放了路德會的牧師,繼續留在普魯士的Old Lutherans在1841年建立了the Evangelical-Lutheran Church in Prussia, 1972聯合更多路德教會成立Independent Evangelical-Lutheran Church (German: Selbständige Evangelisch-Lutherische Kirche, or SELK)。
北美的路德人和路德教會最早出現在17世紀早期,位於今天的Manhattan 、Wilmington和Tinicum島。18世紀早期,從德國Palatinate來的移民在紐約、賓夕法尼亞、特拉華和馬裏蘭建立了德語路德教會;而從Salzburger來的移民將路德信條推進到美國的南方。Heinrich Melchior Mühlenberg(September6,1711-October7,1787)一般被認為是美國路德教會之父,他於1748年在賓夕法尼亞組建了第一間路德教區(the first permanent Lutheran synod in America),並向英語人群傳講路德教義。Mühlenberg也呼召更多路德教會的牧者從歐洲到新大陸。第二間路德教區是1786年成立的The Synod of New York (1786),此後,歐洲各國來的移民在新大陸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小教區。這些不同語係和不同民族的教區顯然是彼此獨立和平等的,根本不存在從屬關係。
一直到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期,各小教區才開始尋求聯合。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ical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形成於1872年,但在1960解體。原因之一就是擁有40萬會員的the Wisconsin Evangelical Lutheran Synod (WELS)“倔強”地退出了,它是北美第三大路德宗派。而擁有250萬會友的The Lutheran Church–Missouri Synod(LC-MS)是北美第二大路德宗派。另外1961年建立的The American Lutheran Church,和1962年成立的the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於1988年聯合成了了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ELCA),現在是北美最大的路德宗派,擁有480萬會友。這三大宗派擁有了95%的北美路德會眾。
在路德教會內部的分分合合的現代曆史中,也插播了路德教會與其他基督教派“合一”的故事,悲喜交加,真偽參半。值得一提的“合一”事件首先是the Evangelical Lutheran's Churchwide Assembly agreed (1997) ,該協議同意與美國the Presbyterian Church、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and the Reformed Church同領聖餐;而且在1999年已經與Episcopal Church和the Moravian Church也就此達成共識。顯而易見,“二弟”和“三弟”對這場妥協行動深惡痛絕,進一步割袍斷義。第二件事是世界信義宗聯會及羅馬天主教於1999年10月31日,在德國奧格斯堡簽署文件確認《關於稱義教義的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n the Doctrine of Justification)。循道宗附議了這份文件。但是,這份文件同樣在“保守路德宗”那裏視若水火。第三件事則是1974所謂聖路易斯神學院"walked off the campus”事件。這實際上是自由派神學對路德會的一次伏擊。這一事件讓我們看見這樣的事實:神學院的專業和傳統,院長教授和學生精英有時候在魔鬼的攻擊下不堪一擊。
所以弟兄們,我們必須放棄對任何權柄的迷信,無論是政治權力還是神學權力。而當任何權勢企圖取消聖經權威、另立中央的時候,我們必須援用不順服的權力。感謝神,路德教會正是這勇氣的見證。國家對教會的控製在納粹時期比普魯士時期更加登峰造極,1933年成立的the German Evangelical Church試圖在納粹領導下建立純種雅利安人的教會。Friedrich Gustav Emil Martin Niemöller (14 January 1892-6 March 1984)帶領路德人奮起抵抗,建立了the Confessing Church並成立了the Confessional Synod,which issued (1934)。一些所謂基督徒知識分子或公共知識分子今年控告路德教會在德國與納粹同流合汙,他們不僅無視鵬霍費爾的存在,也不知道膾炙人口的那句名言正是出於這位路德教會牧師之口。
親愛的弟兄姐妹,CSMP的同學們,LCMS和SELC主教、牧師、教授和先生們,今年是路德改革500年紀念日。我們到底要從見證如雲的教會前輩身上學習什麽,我們到底要從協同書中看見什麽。這是我從協同書和宗教改革或路德改革中領受的神學精義:唯獨聖經、本地教會和誓死忠心。這才是從馬丁-路德到馬丁-尼莫拉的天路曆程。今天,我們仍然生活在同樣的處境之中:教皇主義、加爾文主義、菲利普主義、靈恩運動繼續在禍害我們,而普魯士-納粹的國家暴政繼續在逼迫我們,假弟兄和假先知繼續在瘋狂地控告和殘害我們——有些爭辯完全無關乎任何真理和教義,隻是用謊言控告在遮蓋個人的權欲和嫉妒。這是最壞的世代。當然這是最好的世代。我有幸在這個世代和你們相識。但到底能夠怎樣同行,隻有神知道。這是我們的共同信仰,我祈禱這是我們的共同信仰:“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馬太福音16:18)。阿門!
任不寐,2017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