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路德小要理問答第四課:洗禮(馬太福音28:18-20)

(2017-03-11 04:38:16) 下一個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我們今天從聖道(十誡、信經、主禱文)轉向聖禮(洗禮、赦罪和聖餐)。聖禮至少包括如下特征。第一、神本與恩典。聖禮是神所設立的,是奉主的名,包含神的命令,是神的工作。聖禮是恩典,是福音。這意味著無論人的情況如何,聖禮都是有效的。不信者領受聖禮隻是自取其罪,但不等於聖禮是無效的。聖禮總是涉及三位一體(特別是洗禮)和基督中心(洗禮、聖餐和赦罪)兩個基本教義。聖禮首先是上帝的拯救行動,而非基督徒主動的順服行為。聖禮不是人的“善工”(semi-Pelagian)。第二、應許與信心。聖禮都包含著神的應許,聖靈藉著人的信心領受這應許。聖禮所見證的中心事件是基督的死而複活及其賜下的應許:赦罪與稱義。路德一個寶貴的貢獻是:這是持續的赦罪和持續的稱義。因此我們理解的洗禮同時是daily baptism;我們時時刻刻需要主的身體和血。這個持續洗禮不是再洗禮,但與嬰孩洗禮的道理密切相關。第三、聖靈與教會。聖禮總是聖靈在教會中的工作,主要是藉著聖職實施的。第四、聖道與記號。聖禮是神的話語和外在的物質形式的結合,帶領人經曆基督裏的重生。因此聖禮常常被定義為“看得見的道”。外在標記包括水、酒、餅。我注意到路德對是否將赦罪列為聖禮一直在未定之間,原因是赦罪非常重要,與洗禮密切相關;但是赦罪禮沒有外在的物質形式的參與。我們今天先學習聖洗禮。

導論:異教之風

外在標記讓我們想起該隱的記號(創世記4:15-16)。有史以來各種靈恩主義,無論是茨溫利加爾文還是各種諾斯替主義者,以及現代靈恩運動,對物質標記“怎能行這樣的大事”感到不解,甚至反感。他們認為傳統教會對物質和肉體過於重視,而且滑向神秘主義;一方麵,他們宣稱聖禮隻是可有可無的外在形式;另一方麵,他們高調說,人有信心就可以得救,因此不需要基督設立的洗禮。他們甚至公然而普遍低違背聖經,教導說,洗禮與得救無關。他們不能明白為什麽全能超越的上帝會使用物質形式來彰顯祂的救恩。正如他們無法理解上帝怎樣用無形的話語創造了有形的世界,基督為什麽道成肉身;他們也不能理解這些神跡:“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馬可福音7:33);“耶穌拉著瞎子的手,領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問他說,你看見什麽了”(馬可福音8:23);“耶穌說了這話,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約翰福音9:6)。這些“高等批判”自以為他們比上帝更高等,認為上帝借助於如此不堪的物質形式讓他們這些高等人感到難堪。

路德一再強調這個真理:“當然不僅是水,而是上帝的話語在水裏與水聯合,連同這份信靠上帝在水中的話語的信心,作成這事”。不僅如此,路德進一步論述說,聖道以物質標記的方式臨到,至少出於三個原因。第一、物質標記表明聖禮及其指向的重生是發生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裏的曆史現實事件。第二、完全是因為上帝憐憫我們信心的軟弱,知道我們仍靠感官支撐著我們信心,所以不是祂需要,而是我們需要這些外在標記的幫助。這一點也正如以色列人過約旦河,要搬走12塊石頭一樣,好讓他們對恩典常常念念不忘。聖禮淪為加爾文主義者所謂的代表說或紀念說:代表說等於控告神是說謊的;紀念說把神本主義的聖禮彎曲為人本主義的行動。這個問題我們在聖餐論中會進一步討論。第三、教會借助於外在形式向世人見證基督的救恩,而且主內弟兄姐妹同作見證。人需要“看見的”的教會行動,而聖禮如同“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鬥底下,是放在燈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馬太福音5:14-16)。

路德繼續說:“即使洗禮完全是外表行為,她仍然包含了上帝的道和命令,並藉其得以設立、證實,和確認洗禮。因為上帝所設立和命令的,不可能是一件毫無益處之事,即使它看起來比一根稻草的價值還低,但它必定是一件最為寶貴的事……奉上帝的名受洗,並不是受人的洗,而是受上帝親自施行的洗。所以,雖然洗禮是藉由人的手施行,但是它確實仍然是上帝自己的作為。從這個事實來看,每個人應該容易判斷,洗禮要比任何人或聖徒所施行的工作更為崇高。因為人所作的工作哪一樣會比上帝的工作更偉大呢?……當那些所謂的‘新派人物’嘲弄洗禮,並將上帝的道與設立排除在洗禮之外時,他們的作為全然是魔鬼的邪惡與褻瀆……我們那些自詡明智的‘新靈’朋友們宣稱:惟獨信心才能拯救人,而行為與外表事物則是虛空……但是這些瞎眼的領袖不願明白這事:信心必要有其相信的東西,亦即信心能僅僅抓牢的(提摩太後書1:13;提多書1:9〕,也是信心之所以被堅持與憑借的依據(哥林多前書2:5)。

我完全讚同路德這個觀點:“沒有聖禮就沒有基督徒”;“因為我們是藉著這聖禮進入基督教會的”;“教會之外沒有救恩,因為教會之外沒有聖道和聖禮”。對聖禮的漠視直接導致教會的潰敗。這些具有泛神論特征的靈性神學,常常引用以弗所書1:23與4:10中“充滿萬有”這個概念,來論證基督的無所不在,以及他們自己的特權式、隨機式的同在。然而這些瞎眼的人看不見這兩段經文都在強調“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不僅如此,和合本這個“充滿萬有”翻譯顯然是有問題的——如果基督充滿萬有,再充滿教會就毫無意義。路德教會一直在抵抗這場反聖禮反教會運動,主要論據是兩個。第一、聖禮是神自己設立的,包含著上帝自己的命令;“所以,我們不該疑惑洗禮是神聖的,因為這不是人所捏造或發明的。洗禮不是屬人的戲法,而是上帝新奇設立的”。第二、是道與自然的物質形式的聯合才成為聖禮(奧古斯丁,另參以弗所書5:26;以賽亞書55:10-11)。

如果複活的基督不是藉著教會中的聖禮臨在,教會就隻是課堂,甚至的確可有可無。從這個意義上說,反聖禮文化是教會衰敗的罪魁禍首。我也是從這個意義上理解這種觀點:加爾文是所有現代邪教之父。自從加爾文主義者將聖禮視為外在形式、將聖靈與聖道聖禮平行起來那一天開始,基督教就進入了該隱之後大洪水之前的“人文主義”世代。而中國教會貢獻了兩種東方的惡俗,就是道德主義和本質主義。前者是儒學,強調個人的聖化和道德表演以及屬靈驕傲。這些聖人情結從根本上拒斥聖禮中認罪、赦罪和稱義及其連續的必要性;也厭棄聖職人員在道德上對他們施禮的合法性。後者是佛學,認為“我內心相信就可以了,為什麽要這外在的形式呢”。路德教會一直拚命阻擊這種風潮,卻被撒旦一會的人嘲諷為“分裂教會”。《大要理問答》這樣說:“而我們為洗禮抗爭和奮鬥,主要是因為現今的世界充滿了如此多的宗派,他們爭辯說洗禮是一種外表行為,而一切的外表行為是不具任何益處的”。聖禮型教會任重道遠。

正論:聖經根基

因此所謂“我信基督但不受洗”這個觀點,若非無知就是謊言。信的對象就是神的道,神的道包括“信而受洗”清清楚楚、多次多方的教導。我們不以這福音為恥。“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哥林多前書1:25)。我們是路德神學的傳承者。在我們開始學習洗禮真理之前,我們應該重溫路德在風雷激蕩的宗教改革年代,怎樣前有教皇、後有茨溫利加爾文、內有敬虔主義和激進主義的那種孤獨奮戰、臨危不懼和誓死忠心。但我們不是任何聖徒的崇拜者,因此我們今天的聖禮學習不會亦步亦趨按小要理問答和大要理問答的結構進行。我們都知道小要理問答將洗禮的教導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洗禮是什麽(馬太福音28:19);第二部分、洗禮賜予什麽益處(馬可福音16:16)、第三部分、水怎能行這樣的大事(提多書3:5-8);第四部分、用水這樣施洗表明什麽(羅馬書6:4)。另外可以參考路德大要理問答第四部分、施馬加登信條第三部分第五條;奧斯堡信條第九條。但我們還是堅持繼續回歸聖經本身。也隻有聖經才是我們勝過異教之風的根基;而聖經本身比任何人的教義都更為周全,也更有力量。我們先回到舊約中洗禮的預表,而這些預表都有新約非常清楚的解釋。

一、洗禮的預表

1、創造

洗禮的第一個真理就是新生,或者新的創造。罪人都渴望一個全新的開始。這一點正如洗禮程序所宣告的:“我們在成孕和出生之時都是有罪的,並且仆伏在魔鬼的權勢之下;一直等到基督來,祂宣告我們是屬於祂自己的。若不從罪、死亡和永遠的咒詛中被拯救出來,我們將永遠失喪”(LSB)。沒有洗禮就沒有重新的開始,罪人就不可能返回起初。“但是大有憐憫和恩典的父神,已經差遣了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普天下的人舍身贖罪,叫一切信祂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然而這是如何可能的呢?希伯來書1:1-3,“1神既在古時借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2就在這末世,借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借著他創造諸世界。3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希伯來書的作者將洗禮與創世連接起來。洗禮的基本見證就是聖靈運行的水麵上,而這恰恰是創造之工:“1起初神創造天地。2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3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世記1:1-3)。洗禮首先將光送到黑暗之中(約翰福音1:5;馬太福音4:16;路加福音1:78-79)。

光照隻是新生命的開始,新人要一生都住在光中,行走天路。基督徒並不是光本身,而是要住在光明中。於是洗禮與創世相關的第二個預表則是穿衣,或者披戴基督。哥林多後書5:17,“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另參加拉太書6:15)。何謂“在基督裏”?加拉太書3:27,“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在創世記中,披戴基督是這樣預表的:創世記3章,“7他們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體,便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為自己編作裙子。……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而這洗禮的真理,從創世記一直持續更新到啟示錄(啟示錄3:18,7:14,22:14)。而眾先知在中間都為穿衣事件作證(以賽亞書22:21,52:1,61:10;撒迦利亞書3:4-5)。這是使徒的見證:“23又要將你們的心誌改換一新。24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3-24)。這新人不是一天長成的:“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歌羅西書3:10)。上帝用真理使我們成聖!LSB洗禮程序中的燭光與白衣的禮儀由此而來:洗禮首先就是重見光明返回起初,其次是穿衣走在人間,走向未來。

2、審判

洗禮的第二個真理是接受神的審判,或者說,認罪悔改。但這個悔改並不意味著你從此是聖徒,而是從此擁有了悔改的心誌,從此開始在教會中受聖約的約束,漸漸更新。這個真理特別藉著大洪水和方舟事件預表出來。大洪水代表上帝用水對罪人的審判;方舟代表神的拯救,或神藉著教會拯救罪人。住在方舟中的人並非什麽聖賢,不過就是挪亞、他的兒子和他們的女人們。挪亞在大洪水之後醉酒與獻祭,一方麵顯明了新人仍然在肉體上的軟弱,另一方麵顯示教會生活的絕對必要,以及教會生活的本質,就是持續領受基督的獻祭。而這個洗禮的真理,水與聖靈的工作,是藉著彼得前書3:18-21啟示給我們的:“18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受苦有古卷作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麵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複活了。19他借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20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借著水得救的不多,隻有八個人。21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借著耶穌基督複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隻求在神麵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指著大洪水(創世記6-9)將洗禮不僅顯示為聖靈和水的工作,也顯示為是一場“良心事件”。洗禮乃是一場新約,或者心約。

3、立約

洗禮不是表明施洗者(神)和受洗者(人)的等同,而是建立一種聖約或婚約,從此住在以上帝為締約一方的聖約之中。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出於上帝主動訂立的,肉體與聖靈的契約。在這個約定中,肉體願意靠著施恩之具不斷臣服聖靈的帶領。這是洗禮的第三個真理:洗禮確立新約,正如主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所說的:“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20)。立約的洗禮在舊約中的預表就是割禮,而歌羅西書2:11-15正是這樣教導我們的:“11你們在他裏麵,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欲的割禮。12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複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裏複活神的功用。13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或作我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14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15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這裏清楚地將割禮與洗禮連接起來;而要了解割禮,需要重返創世記17:1-27。我們從那裏至少可以看見兩方麵的重要信息。第一、割禮所立的約是有“標的”的,指向基督和祂的國度。第二、割禮的對象是8個月大的男嬰,這個禮儀根本沒有考慮嬰孩本身在理性上的成熟程度,反而特別清楚而充分地啟示我們:聖禮首先是上帝單方麵的恩典和禮物。割禮因此可以為嬰孩洗禮作證。

4、救贖

洗禮的第四個真理乃在救贖,而且是從水和聖靈而生的那種救贖。這個救贖事件在舊約中的預表主要在兩個方麵。第一是以色列人出埃及進入應許之地迦南:第一代以色列人是出埃及過紅海(出埃及記14-15),第二代以色列人則是從曠野過約旦河(約書亞記1-5)。兩代人都要受洗,每個人都要經曆洗禮。第二是被擄掠的猶太人從巴比倫出發歸回應許之地,穿越迦巴魯河,幼發拉底河和約旦河(以西結書1:1-3,36:22-30;以斯拉記-尼希米記)。這條路線也是亞伯拉罕進入迦南的路線。哥林多前書10:1-4讓我們思想洗禮這方麵的真理:“1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2都在雲裏海裏受洗歸了摩西。3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4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盤石。那盤石就是基督”。總而言之,洗禮就是藉著水和聖靈,離開埃及和巴比倫,遷到神愛子的國裏。猶太人和基督徒一生或整個曆史就是這兩場洗禮。在埃及我們是奴隸,在巴比倫我們是寄居者。洗禮啟動了一場回家之旅。但是,洗禮也更是一場戰爭。在第一場洗禮中,法老追到紅海,要消滅我們,並且企圖將我們消滅在洗禮池邊。這意味著洗禮前後必然發生世界對你前所未有的戰爭,教會必須對此預備。在第二場洗禮中,你麵對的主要是已經在耶路撒冷的大兒子們的堵截、嫉妒和敗壞——教會及其律法主義傳統,會成為你洗禮和重生的控告者、攔阻者。這一點可以參考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魔鬼、世界不會輕易放過我們,“他們教會”不會接納我們,隻有紮根在“盤石基督”上麵,你才能在洗禮戰爭中得勝。

5、教會

洗禮的第五個真理,則與教會密切相關——洗禮之後進入教會,成為神的祭司。這一真理,特別是藉著舊約中會幕、聖殿前的洗滌盆或銅盆預表的;而在那裏洗禮的人主要是祭司。這一切充分預表了聖職人員和基督徒從洗禮開始教會聖會的重要性。了解這些啟示,應該打開希伯來書10:19-29,“19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20是借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21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2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麵前。23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24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5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26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27惟有戰懼等候審判和那燒滅眾敵人的烈火。28人幹犯摩西的律法,憑兩三個見證人,尚且不得憐恤而死。29何況人踐踏神的兒子,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你們想,他要受的刑罰該怎樣加重呢”(另參希伯來書9:10-15)。根據這些真理,我們要反省單單以所謂“個人重生”為目標的那個內地會洗禮傳統。建立教會才是洗禮的最終目的(使徒行傳1:5)。

二、耶穌的洗禮

四福音書都記載了耶穌在約旦河的洗禮(馬太福音3:13-17,馬可福音1:9-11,路加福音3:21-23;約翰福音1:29-34)。耶穌的洗禮至少有五個方麵的意義。第一、藉著耶穌的洗禮,聖經將上帝啟示為三位一體的上帝。這也意味著,洗禮乃是三位一體上帝在人身上的工作。第二、祂的洗禮顯示愛子對父神旨意的順服,對律法的成全,對我們罪人的認同或祂的降卑——耶穌降到“地位不如祂”的施洗約翰之下,降到世界最深的水約旦河中——至卑才能被升為至高。這是對“蛇說”最徹底的顛覆。洗禮是對魔鬼的勝利。第三、上帝要藉著耶穌的洗禮開啟新的創造,降臨天國。所以馬可福音和約翰福音都將福音的開頭放在耶穌的洗禮上,耶穌的洗禮是天開了,神與人開始和好,天國降臨。而路加福音在耶穌洗禮之後“插播”了耶穌的家譜,上溯到亞當——耶穌的洗禮是人類曆史新的開端。第四、耶穌30歲洗禮(路加福音3:23),這是祭司侍奉的合法年齡。耶穌洗禮成為我們的大祭司,直到最後將自己獻上為贖罪祭。約翰福音特別提到在耶穌洗禮中,施洗約翰見證耶穌是神的羔羊,祂要獻上為我們贖罪。第五、耶穌的洗禮也是率先垂範地為我們設立了聖洗禮。這一點正如LSB所宣告的:“而藉著你的愛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約旦河的洗禮,你設立這聖禮,將眾水分別為聖,成為救恩的江河,大水滔滔,洗淨一切的罪”。不僅如此,根據四福音書記載的耶穌洗禮,我們看見洗禮與以下兩個事件相聯係:第一、洗禮之後是曠野試探,是蜜月(與神的蜜月,我喜悅你),也是挑戰(魔鬼的攻擊)。第二、洗禮之後是呼召門徒,建立教會並且傳道。另外,四福音書都特別藉著施洗約翰強調耶穌要用聖靈和火給我們施洗:馬太福音3:11(聖靈與火)、馬可福音1:8(聖靈)、路加福音3:16(聖靈與火)、約翰福音1:33(聖靈)。

三、洗禮的設立

基督親自設立了洗禮,最清楚的經文就是馬太福音28:18-20,“18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根據這段經文,我們至少應該注意如下幾個事實。

第一、耶穌正式設立洗禮,是在祂複活之後升天之前。複活的基督擁有靈性的身體,因此必能在洗禮中與我們同在。這個真理也同樣適用於聖餐禮的“真實臨在說”(哥林多前書15:44-53,馬可福音16:14-20,路加福音24:15,31,36;約翰福音20:19)。如果耶穌不是真實臨在,洗禮就毫無意義,隻是人的禮儀和宗教表演。

不僅如此,耶穌將洗禮正式設立在祂複活之後,也可以讓我們解釋十字架上那個強盜的得救(路加福音23:39-43)。很多改革宗和靈恩派的人士指著那個強盜的得救宣稱洗禮無關緊要;這些無知的人看不見耶穌設立的洗禮是在祂複活之後。但是,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認為那個強盜同樣是信而受洗而得救之人。首先,耶穌兩次將自己的十字架視為一場洗禮(馬可福音10:36-39;路加福音12:50)。而約翰福音進一步告訴我們水在哪裏:“34惟有一個兵拿槍紮他的肋旁,隨即有血和水流出來。35看見這事的那人就作見證,他的見證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說的是真的,叫你們也可以信”(約翰福音19:34-35)。不僅如此,在約翰福音的交叉結構中,正數第3章中“水和聖靈”的啟示,與倒數第3章(第19章)中“血與水”的見證,形成完整的呼應關係(另參約翰一書5:4-8;希伯來書6:1-3)。

第二、洗禮是奉三位一體上帝的名,是三位一體上帝的工作。當然,父神和聖靈的拯救工作都是指向基督這個中心的。因此新約聖經有這樣的記載,就是也可以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受洗。改革宗的三位一體論與路德宗的三位一體論在這方麵側重點不同,我們的三位一體論總是和基督中心論密切聯係在一起的。而馬太福音這段經文不僅是三位一體的,更是基督中心論的。一方麵, 這個洗禮是基督設立的,是基督在教導洗禮。另一方麵,洗禮是圍繞四個“我”展開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第三、洗禮和教導在原文中是並行的兩個動詞分詞(baptizing and teaching),都是用來修飾“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的。這是成為基督徒的兩個必要條件:洗禮和教導。這也意味著洗禮和教導是同時進行的,甚至洗禮之後才有更深入更充分的教導。這節經文徹底否定了中國教會流行的“洗禮考試”等弊端。洗禮不是天路的畢業典禮,而是天路的入學儀式。所有願意洗禮的人我們都給他們施洗,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願我們永遠記得這句話:“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哥林多前書12:3)。人沒有資格考核聖靈的工作。但是,我們從來不會忘記強調,洗禮池上來,你要進入教會,繼續接受真理的教導。

第四、“萬民”這個概念需要特別強調。路德教會用這個概念不僅指向猶太人和外邦人,所有人;也用這個概念指向嬰孩兒。隻有特別瘋狂的神學,才宣稱孩子不是人,因此與洗禮所彰顯的救恩無關無份,甚至也不需要聖靈和基督真理的教導。然而主耶穌在這裏強調的不僅僅是“萬民”,還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洗禮乃是上帝要在所有生命身上彰顯祂單方麵的權柄和恩典,洗禮根本不是人與神的合作,也不是人的信心與上帝恩典的合作。洗禮是一起權力事件,是出於耶穌基督的權柄。而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馬可福音16:16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這裏的“信”與“洗”不僅僅是前後關係,同時(!)也是並列關係。當然,洗禮所成就的救恩,並非與得救之人的信心無關,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四、洗禮的意義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不會設立無關緊要的聖禮。那些將洗禮理解為無關緊要外在形式的神學,實際上是在誣告上帝是說謊的,而且暗示上帝很無聊。然而事實絕非如此,洗禮至關重要,有關得救或基督徒的出死入生,以及天國基業。

1、得救

洗禮拯救我們。“15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萬民原文作凡受造的)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馬可福音16:15-16)。洗禮與拯救密切相關,洗禮是得救的必要條件。這是使徒彼得清清楚楚的教導:“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借著耶穌基督複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隻求在神麵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得前書3:21)。彼得特別強調洗禮與“耶穌基督複活”的關係,乃是因為得救與稱義密切相關:“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複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馬書4:25)。提多書3:4-7也這樣說:“4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5他便救了我們,並不是因我們自己所行的義,乃是照他的憐憫,借著重生的洗,和聖靈的更新。6聖靈就是神借著耶穌基督我們救主,厚厚澆灌在我們身上的。7好叫我們因他的恩得稱為義,可以憑著盼望承受永生”(另參哥林多前書15:29-30)。

2、更新

洗禮之後,雖然我們仍在肉身,但已經稱義,開始(!)得救。與此相關,必須永遠銘記:得救是一個過程。因此得救與重生相關,就是受洗者在洗禮中死而複活,並且持續更新。羅馬書6:3-5,“3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4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裏複活一樣。5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複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路德特別強調“每日洗禮”,與此相關。

3、教會

洗禮洗出教會。以弗所書5:25-27,“25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26要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27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玷汙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洗禮是進入神國的開始。約翰福音3:3-6,“3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4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5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6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神的國可以指向從教會到新耶路撒冷的整個過程。這段經文同樣將孩子也納入天國的居民,因為孩子也是罪人,任何人非潔淨都不能進神的國(希伯來12:14)。而洗禮就在於潔淨人的罪。這一點正如哥林多前書6:11所說,“你們中間也有人從前是這樣。但如今你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借著我們神的靈,已經洗淨,成聖稱義了”。神國的一個基本見證就是教會裏麵的合一與相愛(哥林多前書12:13,加拉太書3:26-29,以弗所書4:1-6,約翰一書1:7-9)。

五、洗禮的實踐

五旬節那場聖靈降臨,開始了教會洗禮的曆史。這個曆史是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的曆史(使徒行傳1:8)。我們可以藉著使徒行傳8次洗禮的記載,進一步認識教會洗禮的神聖傳承。

1、耶路撒冷

使徒行傳2:38-42,“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39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40彼得還用許多話作見證,勸勉他們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41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

我們很難說這是教會的第一場洗禮,但是,耶路撒冷這場洗禮確立了一些基本的原則。首先,洗禮與悔改重生、赦罪相關。第二、洗禮與領受聖靈相關。不過這節經文也告訴我們,領受聖靈是在洗禮及其以後發生的事件。第三、洗禮涉及上帝和以色列人的聖約,而這聖約的對象明確包括了基督徒的兒女或孩子們。第四、洗禮與使徒的教導密切相關。第五、洗禮是作門徒的前提,受洗者從此開始教會生活。

2、撒瑪利亞

使徒行傳8:5-17,“5腓利下撒瑪利亞城去,宣講基督。6眾人聽見了,又看見腓利所行的神跡,就同心合意地聽從他的話。7因為有許多人被汙鬼附著,那些鬼大聲呼叫,從他們身上出來。還有許多癱瘓的,瘸腿的,都得了醫治。8在那城裏,就大有歡喜。9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裏行邪術,妄自尊大,使撒瑪利亞的百姓驚奇。10無論大小,都聽從他,說,這人就是那稱為神的大能者。11他們聽從他,因他久用邪術,使他們驚奇。12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13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和大異能,就甚驚奇。14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裏去。15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16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隻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17於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

我們知道靈恩派以及再洗禮派願意指著這段經文論證他們的“靈洗”和“第N次洗禮”;然而從這段經文本身看,沒有任何“重洗”的信息。第一、洗禮隻有一次。第二、按手賜下聖靈根本沒有稱為洗禮或聖靈的洗禮。因此從始至終隻有一次洗禮。之所以有按手賜下聖靈這個“補充儀式”,僅僅是因為那些雖然奉主的名受洗的人,但在真理上一直是混合的信仰者:他們同時相信西門的神跡和腓利的教導。撒瑪利亞這個事件恰恰證明,洗禮所應許的得救和成聖是一個過程,受洗者也需要繼續接受真理的教導。彼得和約翰的工作,應該相當於路德教會的堅信禮,指向受洗者在真理上的長進以及正式教會生活的開始。

3、曠野

使徒行傳8:26-39,“26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27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即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幹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28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29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30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裏,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31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32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33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作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34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35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36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洗有什麽妨礙呢?(有古卷在此有37腓利說,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說,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38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裏去,腓利就給他施洗。39從水裏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地走路”。

這個事件我們能領受如下信息。第一、施洗者是神所差遣的。第二、受洗總是與真理教導密切相關,而教導聖經,特別是以基督事件為中心教導聖經。洗禮的教導不是用成功神學勾引人入教。第三、可以隨時隨地施洗。第四、接受洗禮唯一的條件是:“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

4、大馬色

使徒行傳9:17-18,22:16,“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18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22:16 現在你為什麽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

這是使徒保羅的受洗。我們從中可以被這些真理感動和祝福。第一、恩典的洗。這場洗禮無論施洗者還是受洗者都是被動的。亞拿尼亞不願意給保羅施洗;而保羅是被神打翻在地才接受洗禮的。這兩方麵的事實都表明,洗禮是神的工作,而不是我們自己的“決誌”。換言之,洗禮完全是上帝的恩典。第二、罪魁的洗。保羅犯有非常嚴重的罪,殺人並且逼迫基督的教會。但接受耶穌的洗禮,即使是罪魁,他的罪也被洗淨了,被赦免了;受洗者就這樣逃離了魔鬼的控告。保羅受洗讓我們遠離魔鬼式的驕傲,也從魔鬼控告之下的絕境中得以解放。保羅的洗禮責備人的驕傲,也勸阻人的過度自卑(“自表謙卑”)。第三、使徒的洗,保羅是被神重用的使徒。隻有受洗者才可能被神使用和差遣。主願意使用真正經曆赦罪恩典的人去建造祂的教會,好在萬人麵前作祂的見證(提摩太前書1:15-16)。

5、該撒利亞

使徒行傳10:44-48,“44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45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46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神為大。47於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48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

該撒利亞(使徒行傳10:1,24)這場洗禮的對象是外邦人,“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使徒行傳10:1”,當時受洗的人還有“他的親屬密友”(使徒行傳10:24)。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個人的洗禮重生不是某一個人的工作,可能是很多傳道人的工作。在彼得進入該撒利亞之前,至少有兩位門徒應該已經在那裏傳道了:使徒行傳8:40,“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另參使徒行傳21:8,16);使徒行傳9:30,“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所以我們看見,上帝要拯救一個人是何等的未雨綢繆,無微不至,不離不棄。其次,該撒利亞是大希律王獻給羅馬皇帝該撒亞古士都的新城,是羅馬帝國在猶太行省的政治中心。上帝可以在任何壁壘森嚴和叛逆之城進行施洗的聖工。再次,該撒利亞這場洗禮表明,聖靈也可以在洗禮之前降臨在即將受洗的人身上。這讓我們對聖靈的工作方式,特別是聖靈的自由和主權保持敬畏和尊重(約翰福音3:8)。但是無論如何,聖靈總是藉著聖道在人身上工作,並按自己的時間與洗禮連接。

6、腓立比

使徒行傳16:13-15,“13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14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她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15她和她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或作你們若以為我是忠心事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腓立比是歐洲第一座城池,“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使徒行傳16:12)。聖靈從那裏開始了對整個歐洲大陸以及希臘文明的征服。因此這場洗禮也可以說是歐洲第一次受浸,與後來的“羅斯受洗”交相輝映。值得一提的是,在福音書中,該撒利亞和腓立比兩個名字是連在一起的(馬太福音16:13;馬可福音8:27),彼得在那裏認信耶穌是基督;而耶穌在那裏指著彼得的認信宣告祂要建立教會。腓立比這場洗禮至少有如下特點。第一、受洗者是一位女性。換言之,歐洲第一個受洗者是一位女人,而且是一位成功的女商人。這對崇拜女神的希臘-羅馬文化而言具有顛覆和歸正的深遠意義。第二、呂底亞的受洗同樣與聽道聯係在一起。第三、呂底亞是一家受洗。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將孩子排除在領洗者之內。第四、一個受洗的人,對傳道人和教會充滿了侍奉的愛心和熱心。第五、呂底亞是在故鄉推雅推喇城之外的腓立比受洗。我們不知道我們會在何時何地得救重生,但任何地方神都掌權。

腓立比在保羅傳道生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盡管保羅開始從未想到自己要去腓立比(使徒行傳16:9)。一方麵,“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腓立比書4:15);另一方麵,“我們從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這是你們知道的。然而還是靠我們的神放開膽量,在大爭戰中把神的福音傳給你們”(帖撒羅尼迦前書2:2)。保羅在腓立比經曆了教會的愛,也經曆了世界的恨。保羅自己在腓立比經曆了另外一種洗禮。

使徒行傳16:31-34,“31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32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33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34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裏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首先,禁卒是世界上最敗壞的惡人之一,而且他是使徒的仇敵。他們的洗禮表明,傳道人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是否給人施洗。另一方麵,當一個人逼迫和殘害教會的時候,也許正是上帝把他抓來,讓教會向他們傳福音和施洗的時候。這一點是很多“政治基督徒”不能領受的。他們麵對警察暴力充滿了怨言,卻忘記是神召他們來的。就在兩下都不明白的時候,神已經預備了一場聖洗禮。其次,禁卒一家受洗表明,洗禮可以隨時、即時進行。沒有任何繁瑣的禮儀和真理上更充分的預備,他們接受就領洗了。再次,禁卒也是一家受浸。這是腓立比兩場洗禮的共同特征。最後,禁卒一家和埃提阿伯太監的經曆洗禮之後有一個共同的生命見證:喜樂,歡歡喜喜。

7、哥林多

使徒行傳18:7-11,“7於是離開那裏,到了一個人的家中,這人名叫提多猶士都,是敬拜神的,他的家靠近會堂。8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還有許多哥林多人聽了,就相信受洗。9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隻管講,不要閉口。10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11保羅在那裏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

哥林多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也是最淫亂的城市之一。首先,哥林多這場洗禮覆蓋的不僅是“許多哥林多人”,而且應該還包括“管會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以及哥林多人司提反(哥林多前書16:15,17;Stephanas;不是使徒行傳6-7章中的Stephen)。這裏再一次提到“全家”這個概念,這已經是使徒行傳第三次關於“全家洗禮”的見證了。

其次,保羅在哥林多傳道施洗,像在以弗所一樣遭遇了大逼迫。洗禮對傳道人而言常常是另外一場產難。這是很多領洗者不能明白的。保羅後來在哥林多書信這樣談到哥林多的事工和洗禮。首先是哥林多前書1:13-17,“13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14我感謝神,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15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16我也給司提反家施過洗。此外給別人施洗沒有,我卻記不清。17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保羅這樣講當然不是否認施洗的重要性,而是強調洗禮是奉主的名,而非他自己的名。施洗者是誰根本不重要。另外一次在哥林多前書4:9-15,保羅向哥林多人講述了自己在他們洗禮中的產難:“9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10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裏倒是聰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藐視。11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饑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12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13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汙穢,萬物中的渣滓。14我寫這話,不是叫你們羞愧,乃是警戒你們,好像我所親愛的兒女一樣。15你們學基督的,師傅雖有一萬,為父的卻是不多,因我在基督耶穌裏用福音生了你們”。

你越是給別人洗禮,來自世界和教會中的嫉妒越像陰間般殘忍,魔鬼就越是激動它的差役起來控告和攻擊你。甚至受洗者也可能對施洗者懷有一種微妙的敵意。這是一種基本人性或人的罪性:你是誰,你憑什麽?感謝主藉著保羅的見證,祝福祂的教會:一方麵,讓我們知道一場洗禮對傳道人會發生什麽;另一方麵,在任何艱難困苦或產難中,教會都會守候一代又一代新生命的降生。從任何方麵來說洗禮都是一場產難,但那是充滿屬天喜樂的產難(路加福音15:10)。

8、以弗所

使徒行傳19:1-7,“1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裏遇見幾個門徒。2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3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什麽洗呢?他們說,是約翰的洗。4保羅說,約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就是耶穌。5他們聽見這話,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6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或作又講道)。7一共約有十二個人”。

以弗所雖然在亞洲,卻是希臘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城市。以弗所這場洗禮與撒瑪利亞那場洗禮似乎有一個類似的地方,但細讀非常不同。撒瑪利亞人是經曆過一次洗禮並隻有一次洗禮;而以弗所人起初隻是信了,並且隻是接受了約翰的洗禮。因此,他們隻有一次接受耶穌的洗禮。換言之,仍然是一次洗禮。不過在這方麵兩者是一致的:受洗者在真理上需要持續的更新。這場按手也與教會建立有關,以弗所教會應該就是從此建立起來的,保羅在以弗所傳道“兩年之久”(使徒行傳19:10)。從那以後,才有了以弗所教會,有了長老或牧者(使徒行傳20:17)。使徒行傳20:28應該是進一步解釋使徒行傳19:6,“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或作救贖的)”。

餘論:嬰孩洗禮

放棄和反對嬰孩洗禮,是教會在這個世代人本主義化,以及重演希律屠嬰的暴行之一。奧斯堡信條第九條重申了路德教會關於洗禮、特別是嬰孩洗禮的基本立場:“有關洗禮,我們教會教導:洗禮為得救之必須(馬可福音16:16);上帝藉著洗禮將祂的恩典賜給人(提多書3:4-7)。我們教會又教導:小孩也必須受洗(2:38-39),因為藉著洗禮,就將他們自己獻給上帝,得蒙悅納,進入上帝的恩典中。我們教會棄絕重洗派,因為他們拒絕嬰孩受洗,並且說嬰孩無需受洗亦可得救”。在《奧斯堡信條辯護論》第九條中,墨蘭頓進一步為嬰孩洗禮辯護;並稱重洗派是“邪惡與叛逆的強盜宗派”;“既邪惡又極端狂熱”。浸信會就是從中產生的,而今天反對嬰孩洗禮這種邪惡和極端竟然成了教會的主流和正統。聖經從未在洗禮中論及施洗之水量的多少、施浸的具體方式,更沒有論述過受洗者的年齡。不是從門進來的就是賊。

我們今天可以簡要總結一下路德和路德教會為嬰孩(those who cannot answer for themselves)洗禮所進行的辯護,他們雖然孤獨,卻稱得上是真正為“救救孩子”而戰的聖徒。

1、恩典論

洗禮是神主動賜下的恩典和聖靈,如同禮物,當然應該分給孩子。聖靈和真理根本不可能是孩子自己頭腦中產生的,而是從外而內澆灌下來的。這是路德教義的典型論證:“我們認為,我們不是非常關切想要知道這受洗之人是否相信,因為洗禮並不會因為不信而變為無效,相反的,一切都是依靠上帝的道與命令。這一點或許有些難以令人接受,但是這個論點完全建立在我先前曾提到的:洗禮就是水與上帝的道彼此的連結(以弗所書5:26)。也就是說,當聖道與水連結時,即便沒有信心,洗禮仍舊有效。因為我的信心並不能產生洗禮,而隻能接受它。所以,即使是不正當的領受或使用它,也不能使洗禮成為無效的。如上所述,洗禮不在於我們的信心,而在於上帝的道。……這就好比那些不配領受主晚餐的人一樣,即使他們不相信,但是他們所領受的仍是真實有效的聖禮﹝哥林多前書11:27﹞。……即便嬰孩不相信(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他們的洗禮也仍然有效。……然而他們的想法是既傲慢又拙劣,才會把像這樣的觀念和結論集結在一起:「凡無真信心存在的地方,那裏就不會有真洗禮。」這樣就好像我斷定說:「若是我不相信,那麽基督就毫無意義了。」或是「若是我不順服,那麽我的父母和政府也就毫不重要了。」……有句話說:「妄用不會毀壞本質,反倒是證實它的存在。」這就好比娼妓在罪惡與羞辱中佩戴金飾,這金子不會因人的身份而有所變化,它仍然是金子”。

2、原罪論

孩子也是罪人。至少是原罪所浸染的。而聖經明明,人若不重生不能進神的國;人非聖潔不能見神的麵。主耶穌又說:在天國裏的正是小孩子這樣的人。因此,孩子也必須經過洗禮的潔淨才能進神的國。

3、信心論

邪教徒對信仰的真理完全無知,實際上他們把信仰和理性完全混同。他們認為孩子沒有信心,實際上他們在說孩子沒有理性或成年人那種“成熟的理性”。然而信心和理性完全是兩個概念;甚至理性是抵抗信心的主要堡壘。我們的理性既不能接受創造,也不能接受救贖:理性麵對創世記和聖誕故事以及複活完全崩潰。但聖經又明明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麵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希伯來書11:6)。聖經又明明說:“3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4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馬太福音18:3-4);“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馬太福音19:14)。因此結論隻能有一個:孩子有信心,這是路德教會從始至終堅定的教義。這不僅僅是邏輯推演的結果,而是有非常堅實的聖經根據。除了割禮、施洗約翰(路加福音1:44)和上述“全家受洗”、“萬民”等見證以外,請注意提摩太前書3:14-15,“14你應當遵守所學和確信的;你知道是跟誰學的,15並且知道自己從小就明白聖經,這聖經能夠使你有智慧,可以因信基督耶穌得著救恩”。在原文中,“從小”這個概念可以指向胎兒、嬰孩和任何年齡段的小孩子。同樣的概念也出現在路加福音17:1-2,“1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2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裏,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裏的一個絆倒了”。這小子或小小孩兒的信心也是一個奧秘,馬太福音18:10-11,“11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裏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麵。(有古卷在此有11人子來為要拯救失喪的人)”。這“小子”是完全可以“信我”的:馬太福音18:6,“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沉在深海裏。”重申,原文中“小子”這個概念指向嬰孩和小孩子。

4、教會論

但是孩子的信心確實可能處於某種萌芽狀態,正因為如此,主張嬰孩洗禮的神學家無一不強調,在孩子洗禮之後,教會、父母和教父教母要堅持對孩子持續的教導和帶領;特別是,要堅持將孩子帶到教會中。請注意教會和父母在孩子心上的重要作用:哥林多前書7:14,“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丈夫原文作弟兄)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Christian children belong to the body of Christ through their birth to believing parents, because of the grace that is promised。父母的信心對孩子的信心有著超驗的影響。與此同時,信心和成長是一個過程,這本是聖經啟示的常識。“我們也必須知道洗禮表明些甚麽……就是要治死老亞當,之後並要使新人複活(羅馬書6:4-6)。這兩件事都必須在我們這一生的生命中不斷的進行。所以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無非就是每日生活在洗禮中,一旦開始了,就會永遠繼續下去。因為唯有必須不間斷的生活在洗禮中,我們才能持續不斷地清除屬於老亞當的一切,如此,屬於新人的一切才能顯現出來。……這才是洗禮在基督徒當中的正確使用方法……我們的洗禮永遠存在。即使我們背棄洗禮和犯罪,但我們仍然隨時都能回到洗禮中,好使我們能再次的製伏老我”。信心是動態的,是神賜的,不是出於自己。不是信心產生洗禮,而是洗禮和每天的洗禮經曆產生和增強我們的信心。加爾文支持嬰孩洗禮,但否認孩子有信心,理性主義就是從那裏開始入侵的。不僅如此,反對嬰孩洗禮的人有一個非常無恥的狂妄:他們根據人文主義的邏輯,生硬地為孩子確立一個洗禮的年齡:8歲、12歲或16歲等等。這種決斷既無聖經根據也無事實根據。隻有騙子才敢這樣宣稱:這個孩子是8歲而不是7歲零11個月有了信心!

5、曆史論

從使徒時代到教父時代,從初代教會到中世紀,嬰孩洗禮一直存在。隻有豬油蒙了心的人,才會突然跳起來,將洗及其所賜下的救恩從孩子那裏奪走。

最後我們必須麵對中國家長那個中國式的謊言:尊重孩子,要等孩子長大自己決定他們的信仰。這些狂妄、無知而愚蠢的家長忘記了一個基本的事實:他們在任何事情上都為嬰孩兒做主,惟獨在他們自己(基督徒父母)也認為是上好福分的問題上,褫奪和阻擋了孩子的救恩。不僅如此,他們將不斷看見,世界的試探如此強大,隨著孩子在世界裏的“成長”,他們的靈魂已經被世界的王奪去。將來父母即使想把孩子歸回教會,已經力不從心。魔鬼就這樣從加爾文開始到今天殺害著我們的孩子。但末世的悲劇是:伯利恒屠嬰現場的父親們繼續缺席,就連孩子們的母親也不再哭泣。這些父母首先需要一場真正的洗禮。正如經上所記:“37眾人聽見這話,覺得紮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38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39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並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阿門。

任不寐,2016年4月23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