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感謝主,經過三年寒暑的跋涉,我們到了提摩太後書最後一章,也是CSMP聖經課程的最後一課。如果按牧是教會誕生的標誌,那麽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從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正好建堂三年。這也是十二使徒在耶穌身邊的三年。這三年歲月中,實際上我們靠主為我們的教會理想豎立了七根柱石:使徒行傳、利未記、以賽亞書、箴言、約翰福音、羅馬書和提摩太書。我個人盼望新學期從2017年秋天的盛筵啟程,而新的曆程將穿越雅歌、創世記、約伯記、何西阿書、馬可福音、彼得書信和啟示錄。求主賜給我們力量可以繼續所向披靡。
提摩太後書第4章作為“最後一課”在以下兩個基本方麵都是恰到好處的。一方麵,這是使徒保羅對教會的最後告別或簡要托付;讓使徒時代以後的教會知道怎樣在世界上過得勝的生活。其次,這是保羅從此世向天國簽署的移民文件,讓普世教會知道怎樣穿越死亡,進入永生。前者是對人類的勝利,後者是對死亡的勝利。我們可以將提摩太後書4章交叉結構如下:一、提摩太(1-5);二、保羅(6-8);三、提摩太(9-13);四、保羅(14-18);五、提摩太(19-22)。這個網格狀的結構交叉出現這樣的信息:你們(提摩太)應該怎樣繼續為主而活;我(保羅)怎樣為主而死。這是教會的辭舊迎新。這一章特別顯明了基督徒的生死觀念:“7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8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馬書14:7-8)。其中第一部分是教導提摩太藉著“務要傳道”勝過末世的人類。第二部分是保羅宣告他要穿越死亡進入基督裏的榮耀。第三部分中,保羅吩咐提摩太緊急行動起來,和他一起應對教會麵臨的各種危機,實際上是在排兵布陣以便勝過危機。第四部分呼應第二部分,聚焦保羅在世界裏遭遇的逼迫,更是讓教會在大逼迫中仰望主的同在和永遠的拯救。第五部分,保羅祝福和呼召提摩太和使徒身後的教會,麵向末世緊急動員。願這份祝福和問安同時臨到我們:“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阿門。
1我在神麵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麵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
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
3因為時候要到,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耳朵發癢,就隨從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師-傅。4並且掩耳不聽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語。
5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
如果第1節是序言,2-5形成交叉結構:2與5在“傳道”這個核心概念上前後呼應,3-4則聚焦末世的福音對象或人類。實際上1節同時與22節首尾呼應,讓我們看見神從始至終在曆史中存在並且掌權,“起初神”(創世記1:1),然後在“神說”(傳道)中創造天地。這個說法還可以參考提摩太前書5:21,以及提摩太後書2:14;我們已經說明,這些說法與教會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思想這一節經文的獨特信息。第一、保羅在這裏所要傳講的信息是從神而來的,是在神麵前說的。這是神的話語,這是真理。囑咐,διαμαρτ?ρομαι,原意是莊嚴地見證。這個動詞大約相當於舊約先知常說的“耶和華的默示臨到我”。第二、“神”與“基督耶穌”的並置(το? θεο? κα? το? κυρ?ου ?ησο?),讓我們進一步看見耶穌基督就是神,“我與父原為一”。第三、保羅是在末世論的語境之下教導提摩太麵對生死得勝有餘。首先耶穌基督是“審判活人死人的”主;其次,耶穌基督要再度顯現,將我們帶入完全的國度。一方麵,生死問題、或罪與義的問題,是耶穌基督帶領我們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另一方麵,顯現(?πιφ?νεια)和國度指向基督的勝利:道成肉身以及神與我們同在——祂顯現徹底廢棄了死亡的權勢,祂的國度解釋了何為永生。值得強調的是,耶穌基督進入世界(顯現),從始至終,都是圍繞國度在傳講福音(馬太福音4:17;使徒行傳1:3)。
神藉著傳道人的傳道開辟新天新地,帶領我們進入未來。換言之,複活的耶穌基督,在祂複臨之前,藉著教會傳道拯救世人進入祂的國度。但是黑暗不接受光,世人抵擋福音。因此,傳道是一場艱苦卓絕的事業。首先請注意2與5首尾呼應的概念:“傳道”與“傳道” 、“無論”與“凡事”、“專心”與“謹慎”、“忍耐”與“忍受”,等等。可以這樣說,這是兩種堅持。第2節強調的是“無論何時”都要堅持;第5節強調的是“無論何事”都要堅持。而3-4節則讓我們看見,在末世傳道會更加艱難,世人將加倍起來棄絕教會,莫名其妙地厭惡基督徒和傳道人。
第一、何為傳道(2)。這裏有5個動詞,分別定義傳道的態度和方法。首先是傳道的兩種基本態度:務要傳道與總要專心。κ?ρυξον τ?ν λ?γον,Preach the word;你要傳道!這句話首先表明上帝要藉著傳道實施救恩;其次也規範了傳道人和教會的正經事業——神所托付的不是政治經濟神跡奇事,唯有傳道。因為唯有道是靈,是生命。換言之,在傳道麵前,其他一切人類事務都是糞土。但這種侍奉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也不是與人的回應彼此互動;而是不顧一切堅持到底。?π?στηθι ε?κα?ρως ?κα?ρως,be instant in season, out of season。這句話直譯應該是:你要站在那裏(“總要專心”),無論在時機中,還是不在時機中。其次是傳道的三種基本方式:責備人(?λ?γχω,to convict, refute, confute,to find fault with, correct;馬太福音18:15等),警戒人(?πιτιμ?ω,to show honour to,rebuke;馬太福音8:26,16:22等),勸勉人(παρακαλ?ω,to call to one's side, call for, summon;exhorting and comforting and encouraging)。“責備”在於告訴對方錯在哪裏,“警戒”在於教導對方什麽是對的。但是無論哪一種工作,傳道人基本上是在“找死”。“用百般的忍耐和各樣的教訓”這個介詞短語,是用來修飾上述三個動詞的。?ν π?σ? μακροθυμ?? κα? διδαχ?,with all longsuffering and doctrine。隻能恒久忍耐,但必須用真理去責備、警戒和勸勉。
第二、聽道之人(3-4)。人與聖經的關係不斷退化,到末世或近代現代後現代每況愈下。時候要到了,現在就是了。在現代社會,傳道人和教會還能堅持嗎?現在我們來參觀一下現代的人類。這段信息可以與提摩太後書3:1-9平行。不過這裏更強調的是現代人類麵對聖道的態度或反應。首先,人必厭煩純正的道理。τ?ς ?γιαινο?σης διδασκαλ?ας ο?κ ?ν?ξονται,they will not endure sound doctrine。當人不再持守並且厭惡純正的教義,末世就到了。動詞?ν?χω的基本含義是to hold up,to hold one's self erect and firm,to sustain, to bear, to endure(馬太福音17:17等)。到了近代社會以後,世人不再忍受聖經清清楚楚的字句了,他們要“改革”;基本方向就是用人本主義取代神本主義,而這一切毒藥在東方已經預備好了。那麽怎樣改革呢?他們不是返回聖經,而是根據自己的情欲或所謂啟蒙理想,為自己堆積很多教師:?λλ? κατ? τ?ς ?πιθυμ?ας τ?ς ?δ?ας ?αυτο?ς ?πισωρε?σουσιν διδασκ?λους,but after their own lusts shall they heap to themselves teachers。動詞?πισωρε?ω基本含義是堆積,以至於成為重擔。學校教育隻是人類重擔的一個見證而已。想象一下各個宗派令人望而生畏、堆積如山的神學教義就行了;而加爾文主義的積貨倉自詡喜馬拉雅,而靈恩運動各種靈修小冊子浩如煙海。末世的人類不再講聖經,多數教會引用聖經隻言片語將自己的宗派神學堆積如山;主流社會追趕各自的大眾明星,或文化偶像,或政治偶像。但末世人類愛聽這些:κνηθ?μενοι τ?ν ?κο?ν,having itching ears。這個動詞分詞短語應該是用來修飾那些“師-傅”們的。他們講道靠的不是聖道本身的力量和魅力,而是靠自己的身體語言、情感鋪張以及說討人喜歡的話。由於有了這些假師-傅,人類“掩耳不聽真道(?λ?θεια),偏向荒渺的言語”。而且情況越來越糟,最後聖經信息越來越少,隻剩下“荒渺的言語”。離開真理,轉向故事;離開聖道,轉向人言;離開傳道,轉向演講(μ?θος;提摩太前書1:4,4:7;提摩太後書4:4;提多書1:14;彼得後書1:16)。神跡見證、政治經濟分析,宗教處方,大抵如是。隨著基督教的世俗化,假先知粉墨登場。
第三、傳道殉道(5)。在這樣的人類中間建立教會和傳道,意味著我們要進入一場殉道。這裏有四個並列的動詞詞組,分別強調末世傳道人的基本操守。聖靈囑咐我們首先要“凡事謹慎”。σ? δ? ν?φε ?ν π?σιν,But watch thou in all things。在一切事上小心謹慎。不要惹事,不要魯莽。動詞ν?φω在新約中出現了6次,主要指在暗夜中保持清醒,小心自己,小心人類,小心魔鬼(帖撒羅尼迦前書5:6,5:8;彼得前書1:13,4:7,5:8)。其次“忍受苦難”。有些逼迫和苦難是無法回避的,因此隻能忍受。κακοπαθ?ω已經出現在提摩太後書2:3和2:9中。再次,在謹慎和受難中繼續“作傳道的工夫”。?ργον πο?ησον ε?αγγελιστο?,do the work of an evangelist。這一點也可以參考彼得前書3:15,“隻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最後,“盡你的職分”。?ν διακον?αν σου πληροφ?ρησον,make full proof of thy ministry。一方麵,你要堅守你的職分;另一方麵,要堅持到底,直到安息主懷。διακον?α的用法可以參考提摩太前書1:12以及提摩太後書4:11。教會守土有責,牧者首當其衝。
6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7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保羅對提摩太的教導不是唱高調,他自己正是這樣生活的;而現在,他要為主殉道了。我們可以將這三節經文分別指向保羅一生的三個階段:現在(6)、過去(7)和未來(8)。相關信息還可以參考腓立比書1:21-25,“21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22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麽。23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24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25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
連詞γ?ρ常翻作for,解釋原因。保羅為什麽如此懇切地囑咐提摩太務要傳道呢?因為他要離開了,他盼望提摩太繼續他未盡的事業。?δη,now, already。現在。實際上這節經文有三個表示時間的詞。καιρ?ς,a measure of time,the right time;時間,合適的時候。?φ?στημι,時間到了(提摩太後書4:2)。也許諸位已經注意到了,上帝的仆人幾乎都知道他們離去的時間,仿佛聖靈特別恩待他們,讓他們可以從容不迫地向教會交代後事,滿懷平安地渡到那邊去。
不僅如此,保羅對自己的“死”有兩個獨特的定義,這是外邦人不可能擁有的神跡。第一是“被澆奠”。σπ?νδομαι,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Indicative。動詞σπ?νδω在新約中出現2次。腓立比書2:15-18,“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16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17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18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獻給神的祭酒,常與慘烈的流血犧牲有關:to pour out as a drink offering, make a libation;in the NT to be offered as a libation;fig. used of one whose blood is poured out in a violent death for the cause of God。一方麵,保羅將自己的死視為神對他的使用或他的獻祭;另一方麵,這個概念展示了喜樂無比的感恩之情。第二、我的離開。τ?ς ?μ?ς ?ναλ?σε?ς,my departure。如果說被澆奠強調保羅犧牲的被動性(獻祭),那麽“我離開”則強調保羅獻祭的主動性。如果前者強調保羅與神的關係;那麽後者強調保羅與世界的關係。名詞?ν?λυσις的基本含義是從捆綁中釋放,或者拔錨遠航。死亡是基督徒離開世界,開始遠行;是離開外國,返回故鄉。動詞?ναλ?ω的用法可以參考路加福音12:36以及腓立比書1:23。選民曆程就是不斷在澆奠離中離開的過程。
保羅怎樣回顧自己的一生呢?“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這節經文可以分述為3個方麵,這三個方麵與提摩太後書2:4-6中的三個異象一一對應;而這裏的三個動詞都是現在完成時,用以強調“此生無憾”。第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τ?ν ?γ?να τ?ν καλ?ν ?γ?νισμαι,I have fought a good fight。保羅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保羅這樣教導提摩太:提摩太前書1:18,“我兒提摩太阿,我照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將這命令交托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提摩太前書6:12,“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麵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隻有將軍才配教導士兵。願我們的一生能這樣回顧:我為主打過美好的仗。而不是這樣悲慘和可憐的一生:我為名為利為情為欲為人爭戰了一生。第二、“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τ?ν δρ?μον τετ?λεκα,I have finished course。這是體育場上的告別。保羅完成了神交托的使命。名詞δρ?μος的基本含義是a course,in the NT figuratively, the course of life or of office(使徒行傳13:25,20:24)。這也意味著,你的任務沒有完成,神不會允許你離開。第三、“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τ?ν π?στιν τετ?ρηκα,I have kept the faith。我已經保全了我們的信仰,我一生為信仰而活。動詞τηρ?ω的基本含義是to attend to carefully, take care of(馬太福音19:17,23:3,27:36,27:54,28:4,28:30等)。值得強調的是,保羅對自己一生的三場回顧,足以否定“一次永遠”那個虛談:你隻要堅持到底才能最終得救。
這是幸福的告別,因為充滿偉大的盼望,因為有光輝燦爛的前程,因為自由信實美好的未來:“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保羅在這裏強調了兩種美好的未來。第一是自己的未來,第二是所有基督徒或教會的未來。這個未來根基於對耶穌複臨的信心上。而末世論的祝福首先表現在“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τ?ς δικαιοσ?νης στ?φανος,a crown of righteousness。冠冕指從神而來的獎賞,這份獎賞包含著皇室的榮耀。在新約聖經中,冠冕首先是荊棘的冠冕,然後是指向天國的榮耀,得勝的榮耀(馬太福音27:29等;另參哥林多前書9:25;腓立比書4:1;帖撒羅尼迦前書2:19;雅各書1:12;彼得前書5:4;啟示錄2:10,3:11,4:4,4:10,12:1,14:14)。如果不經曆上述三種人生,冠冕與我們無關。公義(δικαιοσ?νη)也可以解釋為稱義。這是完全的義,神與人完全的和好,或神說你是好樣的。因為主是義的(δ?καιος),因為祂回來要按祂的義進行最後的審判。
最後我們看保羅對基督徒的定義:“凡愛慕他顯現的人”,το?ς ?γαπηκ?σιν τ?ν ?πιφ?νειαν α?το?,that love his appearing。這裏的動詞愛(?γαπ?ω)也是完成時,這份愛情與提摩太後書3:2的兩種“愛情”形成對比,更與下文“貪愛世界”的愛形成對比。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聖靈教導我們愛慕基督的顯現,因為我們不明白也不盼望基督的顯現。這裏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此時此刻沒有為真理受苦,因此你沒有理由盼望祂。那些正在殉道中的人,那些一直被人類辱罵、踐踏、棄絕和殺害的仆人,必然會生活在愛慕基督顯現的神聖愛情之中。這是海枯石爛天長地久的愛情,這是教會成為羔羊婚筵上的新婦的前提。
9你要趕緊的到我這裏來。10因為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革勒士往加拉太去。提多往撻馬太去。
11獨有路加在我這裏。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傳道或作服事我)。12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
13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
一個對未來有著美好信靠的牧者,絕不等於他因此可以放棄“現實關懷”。保羅要在離開之前安排好教會的事物,這事主要交托給了提摩太、馬可、路加以及推基古等年輕人。事實上在政治高壓之下,此時教會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保羅必須在回家之前完成排兵布陣的應對工作。這段經文可以分成上述三個部分,其中9-10讓我們看見教會的危機;11-12讓我們看見保羅的應對;13節總是對提摩太具體的囑托,或者說教導提摩太等新一代傳道人靠什麽迎戰危局。
教會真正的危機是在外部逼迫之下教會內部的分崩離析,特別是核心同工的狼奔豕突。而與此同時,保羅殉道的日子也迫在眉睫。就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保羅要求提摩太“你要趕緊的到我這裏來”。教會進入緊急狀態。首先表明緊急狀態的動詞是σπουδ?ζω,to hasten, make haste;to exert one's self, endeavour, give diligence;這個字也出現在提摩太後書2:15(竭力)和4:21。其次是副詞ταχ?ως,quickly, shortly。保羅的意思是你要不顧一切立即到我這裏來。那麽以弗所的事工怎麽辦呢?12節就是答案了:“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保羅的安排是有條不紊的。然後保羅在這裏提到了三位教會同工在危機中的表現:他們在保羅臨終前也是最需要安排後事的時候,離開了保羅。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貪愛世界和政治恐懼。這也是魔鬼的計劃:讓從使徒到牧者的傳承過程徹底斷裂。這不是新事,主耶穌上十字架的時候,門徒基本上逃散了。
首先是“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Δημ?ς,Demas,governor of the people。大意是人民領袖。他本是保羅的同工:“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和底馬問你們安”(歌羅西書4:14)。歌羅西書也應該寫於羅馬監獄中,這意味著起初底馬還在保羅身邊。腓利門書1:23-24進一步引證了這個事實:“23為基督耶穌與我同坐監的以巴弗問你安。24與我同工的馬可,亞裏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當保羅剛剛成為政治犯的時候,底馬已經開始心旌搖蕩。保羅在這裏用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動詞表述他遠望底馬背影內心的無限蒼涼,顯出底馬出走事件的性質:?γκαταλε?πω,abandon, desert,拋棄、棄絕;把別人放在絕境中揚長而去;你和教會死活關我什麽事呢,把人留在十字架上(參考馬太福音27:46,使徒行傳2:27,哥林多後書4:9等)。底馬的確是人民領袖,他棄絕保羅成了“竟都離棄我”的榜樣(提摩太後書4:16)。這就是教會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保羅對他的理解是:“貪愛現今的世界”:?γαπ?σας τ?ν ν?ν α??να,having loved this present world。底馬一直深愛著現今這個世代。這是底馬的信仰;因為這樣的信仰他不可能與耶穌同死。不僅如此,如果他在羅馬沒有實現他的成功神學,就會轉向帖撒羅尼迦:從一座大城轉向另外一座大城,從一間教會流竄到另一間教會。偽基督徒進入教會的目的永遠是我從教會得到什麽,而不是向一間“有問題的教會”貢獻什麽。諸位可以自己在地圖上追蹤這條狂奔路線,可以與約拿西竄的路線“媲美”。值得強調的是,帖撒羅尼迦中猶太會堂的勢力非常強大,因此不排除這種可能,底馬投靠猶太會堂尋求庇護(使徒行傳17:1,17:11,17:13)。另外,描述底馬前往帖撒羅尼迦的動詞是πορε?ω,這個動詞是被動語態,表明是那份“愛”帶領浪子底馬遠走他鄉。這是一場私奔。
第二位是“革勒士往加拉太去”。革勒士逃得更遠,從歐洲奔向亞洲。Κρ?σκης,Crescens,growing;這個名字的含義是成長、增長。新約聖經隻提到他這一次。但這裏的句式是排比性的,因此省略了上文的相關動詞。我們借此可以知道,革勒士和下文的提多的離開和底馬的離開具有同樣的性質。另外有傳統說革勒士也是主耶穌的七十位門徒之一。因此我們或許可以看見,老一代傳道人也開始衰敗。教會的確需要更新換代。
第三位是“提多往撻馬太去”。Τ?τος,Titus,nurse。提多是希臘人,這位提多就是提多書中的提多。撻馬太,Δαλματ?α,Dalmatia,a priestly robe;今譯達爾馬提亞,位置在意大利半島隔著亞得裏亞海的對岸;是以利哩古的一部分(羅馬書15:19)。提多遠遁的地方不是很遠,這讓我們想起那夜的彼得和約翰。無論如何,提多的離開與底馬離開的理由應該是一致的。但我們在這裏恰恰看見了牧會的複雜性。即使有的牧者和基督徒偶然軟弱,但神仍然沒有棄絕他們。正所謂將殘的燈火和壓傷的蘆葦。你可以因為一時軟弱棄絕神,但神仍然沒有棄絕你。相反,我們的天父仍然在尋找你,堅固你,使用你。這是亞當的故事,這是約拿的故事,這是彼得的故事,這是馬可的故事,這也是浪子回家的故事。
三位同工的出走,實際上保羅團隊幾乎潰不成軍了。但是,聖靈總是絕地反擊,反敗為勝。保羅在這裏組織了4位同工,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或耶和華的軍隊。這是兩代人的交替,讓我們想起曠野中的兩代人。除了提摩太,還有三位耶穌基督的精兵。
首先,保羅在羅馬的同工並非風卷殘雲,還有一位同工不離不棄,這就是路加醫生。“獨有路加在我這裏”。Λουκ?ς,Luke or Lucus,light-giving。保羅是這樣稱呼路加的:“所親愛的醫生路加”(歌羅西書4:14)。這位醫生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在任何處境下一直與保羅同在。這就是神同在的見證。實際上路加是最有“資本”離開保羅的,因為他的職業保證他在生活上根本不需要保羅,他在保羅身邊在任何意義上都隻是服事和奉獻。當然,保羅給他最大的祝福就是真理和生命。沒有保羅,不可能有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特別令人感動的是,這位路加在自己撰寫的兩卷書中從來沒有提說過自己的名字;在整卷新約中,隻有保羅提過路加3次(歌羅西書4:14;提摩太後書4:11;腓利門書1:24)。謙卑是精兵的前提。所有自以為是、驕傲狂妄和貪愛世界的人,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同工。讓我們為路加醫生感謝讚美神。
第二位是馬可:“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傳道或作服事我)”。Μ?ρκος,Mark,a defense。這是他的拉丁名字,他的猶太名字是約翰。馬可的故事同樣令人感動。我們當記得馬可的三個故事。首先在馬可福音14:50-52,“50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51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52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他曾經是個膽小鬼。其次在使徒行傳12:11-13,“11彼得醒悟過來,說,我現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和猶太百姓一切所盼望的。12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裏有好些人聚集禱告。13彼得敲外門,有一個使女,名叫羅大出來探聽”。馬可是大戶人家的孩子,母親是敬虔的婦人。再次,使徒行傳15:36-40,“36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37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38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39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40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馬可曾經公開失敗過,也可能因此成為教會醜聞。但這節經文一方麵讓我們看見保羅的胸懷和寬容;另一方麵讓我們看見馬可的成長(另參歌羅西書4:10,腓利門書1:24)。值得強調的是,有益的這個形容詞ε?χρηστος已經出現在提摩太後書2:21中。馬可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參考彼得前書5:13)。我們看見,在保羅臨終組織的“敢死隊”中,有兩位是福音書的作者。讓我們為馬可感謝讚美神。
第三位是推基古:“我已經打發推基古往以弗所去”。保羅差遣推基古應該是為了接替提摩太的工作,好讓提摩太到羅馬來參加“獄中大會”。Τυχικ?ς,Tychicus ,fateful。這個名字在新約中出現了5次(馬可出現8次),也是保羅一位重要的同工。他是亞細亞人(使徒行傳20:4)。保羅這樣介紹他:“今有所親愛忠心事奉主的兄弟推基古”(以弗所書6:21),“有我親愛的兄弟推基古要將我一切的事都告訴你們。他是忠心的執事,和我一同作主的仆人”(歌羅西書4:7)。推基古常常是保羅的使者(提多書3:12),他很有可能是保羅同一代的信徒。無論如何,在危難之時仍然沒有離棄保羅,反而順服保羅的差遣站在破口之中,讓我們為推基古感謝讚美神。
保羅重建了教會團隊,現在的問題是,這些年青一代人靠什麽帶領教會反敗為勝。在那個血雨腥風的世代,教會怎樣存在和發展,更麵臨著政治的巨大試探。感謝主,提摩太後書4:13令人震撼不已,那幾乎是一種舉重若輕的幽默,但意義深遠。保羅沒有吩咐提摩太嘯聚普天下的基督徒來羅馬劫獄、示威或發動革命,更沒有吩咐提摩太懷揣利刃,征集賄銀到羅馬以圖將來,或者“上網”征集簽名要求釋放保羅,與仇敵公開辯論。相反,他隻是囑咐提摩太作兩件事:衣服和聖經。這兩件事務就是基督徒或教會的全副武裝。
第一、衣服。“我在特羅亞留於加布的那件外衣,你來的時候可以帶來”。φαιλ?νης,翻作外衣的這個字在新約中隻出現這一次,基本含義是a travelling cloke, us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stormy weather。加布(Κ?ρπος,Carpus,fruit)應該是特羅亞的一位基督徒(參考使徒行傳16:8,16:11,20:5-6;哥林多後書2:12)。保羅在特羅亞有非常重要的事工,保羅曾在那裏主持主日崇拜和教導同工。這個吩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理解。首先,保羅舉重若輕。他在監獄中,他即將殉道,但是仍然在繼續平靜地生活、簡單生活,正常生活。我們借此看見,死亡在基督徒身上真的沒有權柄。人得勝在乎平靜安穩。其次,在獄中的保羅生活艱難,因為羅馬教會的人“竟都離棄我”,沒有人來探監,沒有人給保羅提供必要的衣服。而冬天將至,保羅需要保暖的衣物(21)。當然,這個要求也讓我們看見傳道人生活的清寒。再次,這件衣服可能是一種牧袍,保羅想要披掛整齊迎接最後的戰役(出埃及記28:3,29:21;那鴻書2:3)。當然,披上衣服也可能有屬靈的隱喻,指向基督的義袍。基督徒隻要穿上赦罪稱義的恩典,就可以勝過任何仇敵的攻擊(創世記3:21,9:23;撒迦利亞3:1-10;羅馬書13:14;加拉太書3:27;哥林多後書5:2-4;以弗所書4:24;歌羅西書3:10;啟示錄3:18)。
第二、聖經。“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如果說衣服是防禦敵人的鎧甲,那麽書卷則是征服天下的寶劍。保羅時代的書卷(βιβλ?ον)主要是用埃及的莎草紙製成的,但是這種紙張容易破碎,因此更堅實的書卷是羊皮紙的(μεμβρ?να)。我們借此看見保羅怎樣指揮教會依靠聖經與世界要打一場持久之戰。而他至死仍然在和信徒圍繞聖經堅持聚會。保羅在以弗所書第6章中已經談到了“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以弗所書6:10-13);並將基督徒的精裝最後定格在真理、福音、信心上,因為“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以弗所書6:14-17)。稱義和聖經,簡單生活和基督真理,就是教會的全副武裝。而這也正是主耶穌基督在地上的全副武裝。他隻有一套衣服,他唯一的武器就是神的道(馬太福音27:28-35)。最簡單的生活,最有力的真理,讓我們為神所賜的這全副武裝感謝讚美神。
14銅匠亞力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15你也要防備他。因為他極力敵擋了我們的話。16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
17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18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凶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戎裝上馬,進入戰場。人間即戰場。在安排好一切之後,保羅以身作則教導提摩太他可能麵臨的爭戰。保羅所遭遇的一切,提摩太也會經曆:一方麵是被人類殘害(14-16),另一方麵是靠主得勝(17-18)。這兩方麵構成年青一代傳道人的生活,也構成教會曆史的兩個基本方麵。
教會或傳道人經曆的人類苦難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外邦人的苦害(14-15),另一方麵則是教會內部的棄絕(16)。我們先看第一方麵。
保羅在這裏特別提到銅匠亞力山大。?λ?ξανδρος,Alexander,man defender。這個人可以作為仇恨基督教殘害傳道人的外邦人的代表。他應該就是以弗所的那位亞力山大,是典型的猶太人,而且是猶太人的領袖(使徒行傳19:33)。銅匠這個身份可能表明他曾對希律聖殿十分火熱,或者就是製造銅鐵利器或銀錢的商人(創世記4:22)。律法主義加上貪愛錢財,或嫉妒加上貪婪,足以激動亞力山大起來成為使徒的仇敵。而且他對保羅的殘害和敵擋數年如一日,可能已經到了“見你一次罵你一次”的極端程度。這一點我們回顧一下提摩太前書1:20就一目了然:“19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20其中有許米乃和亞力山大。我已經把他們交給撒但,使他們受責罰,就不再謗瀆了”。還有一種可能,正是因為保羅在提摩太前書1:19-20公開責備了亞力山大,這個宗教流氓或文字商人從此嫉善如仇。但由於他是猶太教徒,他對保羅的報複一定以律法主義的名義高調出場,代表道德或普世價值指控保羅是罪魁;這可能是保羅在提摩太前書重申救恩真理的基本背景(提摩太前書1:12-17)。?νδε?κνυμι,to point out,to manifest, display, put forth。這個動詞表明,亞力山大不斷指控保羅的罪錯(提摩太前書1:16),他藉著揭露保羅來大大傷害保羅。亞力山大對保羅可能采取的逼迫手段應該是向眾教會控告他的過去,甚至能將他交給猶太公會、羅馬當局以及人民審判。
亞力山大繼續在以弗所攪擾教會,所以保羅特別囑咐提摩太在那裏要防備他;特別是當提摩太離開以弗所以後,更應該囑咐教會防備這頭惡狼。而保羅不在以弗所了,亞力山大毀謗的對象就轉向保羅的教導,而攻擊使徒的教導足以搖動教會的真理根基。這是保羅一再囑咐提摩太堅守真道、務要傳道的基本原因之一。值得強調的是,保羅自己並沒有報複亞力山大,也沒有陷入和亞力山大的撕逼。相反,保羅說“主必照他所行的報應他”。有主真好,讓我們可以靠主向任何凶惡且無聊的仇敵得以自由。遭遇亞力山大並不奇怪,甚至是必然的;但“蠢貨”會跟亞力山大糾纏到底。保羅實在有神的智慧。他在這裏提及這個惡人,不是為了報複亞力山大,而是為了教導提摩太。感謝主,讓所有的亞力山大在我裏麵都一無所有。但是亞力山大有禍了,神一定會按著他的行為報應他。所以,這一節經文仍然包含了聖靈對亞力山大的“喚醒服務”或憐憫。
另一方麵這是來自教會的棄絕。首先請注意提摩太後書4:16與提摩太後書1:15的平行:提摩太後書1:15,“凡在亞西亞的人都離棄我,這是你知道的。其中有腓吉路和黑摩其尼”;提摩太後書4:16,“我初次申訴,沒有人前來幫助,竟都離棄我。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保羅這裏所說的人首先是亞西亞的人,一方麵是猶太人,外邦人;另一方麵更是教會中的人。其次,提摩太後書4:16可能指羅馬人,羅馬的外邦人,特別是羅馬眾教會中的人,包括上文所列的同工。如果我們回想羅馬書16章中羅馬眾教會的名單,對比今日羅馬教會對保羅的離棄,實在令人痛苦萬端。“沒有人前來幫助”,ο?δε?ς μοι συμπαρεγ?νετο,no man stood with me,沒有一個人跟我站在一起,沒有一個進前來。“竟都離棄我”,?λλ? π?ντες με ?γκατ?λιπον,but all forsook me。這兩個句子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真的,特別是涉及政治審判或道德吐槽,眾叛親離是人間戲劇。但是保羅對教會中軟弱的人是這樣祈禱的:“但願這罪不歸與他們”。μ? α?το?ς λογισθε?η,直譯就是他們不要被歸罪。這讓我們想起主在十字架上的禱告:父啊,赦免他們,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政治恐懼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軟弱。但是,那些已經被理解、不斷需要被理解的人民群眾同工朋友,有誰能理解保羅的痛苦,有誰開始悔改了呢?
保羅在絕對黑暗中的剛強不僅出於愛,也出於信:他相信主的同在。患難中的信仰包括兩個方麵。第一、主必然保守我們完成使命:“17惟有主站在我旁邊,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動詞παρ?στημι與ο?δε?ς μοι συμπαρεγ?νετο形成鮮明對比。全人類都不和我站在一起,但天地的主跟我們站在一起,這就足夠了。主跟我站在一起是什麽意思呢?是帶領我神跡奇事、橫掃千軍如卷席,敢教日月換新天嗎?不是,主的幫助在兩個方麵。首先,“加給我力量,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叫外邦人都聽見”。無論處境怎樣艱難,傳道的事工卻不會被攔阻。這是真正的神跡。換言之,你隻要是按真道傳真道,神必保守你的“成功”。其次,“我也從獅子口裏被救出來”。我個人更願意將獅子想象為魔鬼(彼得前書5:8,希伯來書11:33)。在政治逼迫之下,魔鬼恰恰要藉著我們放棄教會、轉向政治抵抗而將我們吞吃殆盡。但這是主的樣式:“11於是魔鬼離了耶穌,有天使來伺候他。12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17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11-17)。
第二、主必藉著複活帶領我們勝過死亡,進入永生:“18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凶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救”(??ομαι)在這裏使用的是將來時態,指向保羅殉道之時的拯救(他立即也主同在),也指末世完全的複活。“諸般的凶惡”,παντ?ς ?ργου πονηρο?,all evil work;各種邪惡的工作。這一方麵指針對保羅的各種惡行,也可以指保羅自己麵對的各種凶惡的試探。我想後者更為險惡,所以主禱文才會那樣禱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或作脫離惡者)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有古卷無因為至阿們等字)”(馬太福音6:13)。牧者麵臨的危險不是世界和罪人,不是逼迫和死亡,而是麵對逼迫和死亡用魔鬼悅納的方式作出反應。這不是我們自己能勝過的試探,除非我們真的相信“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或者相信“也必救我進他的天國”。如果我們存著天國的盼望,羅馬的黑獄和斷頭台不過是一場隆重的送別酒會。祂的天國(τ?ν βασιλε?αν α?το? τ?ν ?πουρ?νιον),天壤之別。親愛的保羅弟兄,為你幹杯,為你送行。
19問百基拉,亞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安。
20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特羅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21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裏來。
有友布羅,布田,利奴,革老底亞,和眾弟兄,都問你安。
22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因為即將進入天國,這份榮耀、感恩、喜樂和平安,賦予了使徒在殉道前祝福別人的權柄和生命,也賦予了他對身後教會的責任。我們可以將19-21交叉結構如上,首先19與21b首尾呼應,保羅用平安或愛祝福神的教會。翻作問安的動詞?σπ?ζομαι在羅馬書16章我們已經詳細討論過,這個動詞主要強調彼此的親近。其中19節問安的對象是以弗所教會的弟兄姐妹,我們已經認識這些家人了:“百基拉,亞居拉,和阿尼色弗一家的人”。21b是跟隨保羅一同問安的人,他們是羅馬眾教會的弟兄姐妹:“友布羅(Ε?βουλος,prudent),布田(Πο?δης,modest),利奴(Λ?νος,a net),革老底亞(Κλαυδ?α,lame),和眾弟兄”。很遺憾,羅馬書16章中羅馬教會的弟兄姐妹,沒有一個人在這份名單上,我盼望“眾弟兄”中有他們其中的一些人。但無論如何,教會也在大浪淘沙,疾風勁草。友布羅的意思是聰明,布田的意思是誠實;利奴是使徒時代之後羅馬的第一任主教,而革老底亞是一位勇敢的姐妹。人看為愚拙的,神看為寶貴。與保羅一同受難的人有福了。
中間20-21a重點是囑咐提摩太盡快到羅馬。保羅在這裏先提到了兩位同工。第一是“以拉都在哥林多住下了”。?ραστος,Erastus,beloved。以拉都出現在羅馬書16:24中。這一點可以參考使徒行傳19:22,“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第二是“特羅非摩病了,我就留他在米利都”。Τρ?φιμος,Trophimus,nutritious。這個名字在使徒行傳中出現2次,使徒行傳20:4,“同他到亞西亞去的,有庇哩亞人畢羅斯的兒子所巴特,帖撒羅尼迦人亞裏達古,和西公都,還有特庇人該猶,並提摩太,又有亞西亞人推基古,和特羅非摩”;使徒行傳21:29,“這話是因他們曾看見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同保羅在城裏,以為保羅帶他進了殿”。這兩個人是保羅的同工,也是提摩太的同工;其中特羅非摩還是以弗所人。保羅在這裏提及這兩個人應該是強調,他們不可能像以往一樣跟隨提摩太同行了。以拉都的境況可能與底馬相類;而特羅非摩臥病在米利都。當然,提摩太後書4:20與提摩太前書5:23再一次帶領我們靠著教牧書信遠離“醫治神跡”那種極端宗派。在這種情況之下,提摩太不要再優柔寡斷,隻能剛強壯膽,自己上路了。魔鬼和世界常常奪去我們最可依賴的同工,常常是你最依賴誰,那惡者就打擊誰;用人的心靈或身體的軟弱實施有效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你怎樣堅持你的信仰和使命呢?當所有人都倒下了,你要像男人一樣站起來。
最後保羅說:“你要趕緊在冬天以前到我這裏來”。這場“獄中大會”關切教會的未來。我不知道“冬天”(χειμ?ν)一詞是否雙關(馬太福音16:3,24:20;約翰福音10:22;使徒行傳27:20)。山雨欲來風滿樓,嚴寒正在逼近教會。但這個概念顯示的不是恐懼,而是對教會使命支配下的緊迫感,以及充滿信心的預備和迎戰。最危險的時候,提摩太你要知難而進,慷慨以行。
“22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這是教牧書信的結語。也是使徒對提摩太和普世教會的傳承的遺產:聖靈與恩惠。聖靈是我們最大的產業,借此我們成為有靈的活人,並因此出死入生。聖靈就是真理(約翰一書5:6-7)。當然,這裏強調的是“你的靈”(το? πνε?ματ?ς σου),而不是聖靈,但兩者是密切關聯的。值得強調的是,靈魂的事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必須將心靈交給主,免得被魔鬼和世界奪去(提摩太後書1:5)。而這一切都是基督的恩典(? χ?ρις)。恩惠這個概念與提摩太後書1:2首尾呼應。我們活在恩典中,見證和傳揚基督的恩典。沒有蒙恩的人隻是死人和魔鬼的差役,隻有恩典中的生命才是屬靈的生命,並且住在屬天的平安喜樂之中。2017年,我們加倍蒙恩,我們加倍見證恩典。親愛的弟兄姐妹,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按牧3年,CSMP前後7卷書我們暫時完成了,寫到這裏,我自己回頭望去都覺得不可思議,望而生畏。我幾乎想不清楚我們是怎樣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嘔心瀝血、節節勝利而來。答案隻有一個:主與我們的靈同在,恩惠常與我們同在。哈利路亞。
2017年對教會和社會都是關鍵時刻。在學習提摩太書信之前,我曾經向大家推薦了電影《暴君焚城錄》(Quo Vadis,1951),因為那部電影從某個角度描述了提摩太書信、特別是保羅殉道的基本曆史背景。但令人驚奇的是,提摩太後書根本沒有一句談論過那場慘絕人寰的政治大逼迫,甚至保羅沒有一句提到他對羅馬黑獄的任何印象。顯然,一方麵,他是懷著感恩和喜樂的心領受這一切的,以為自己配為基督之名受辱。另一方麵,他沒有閑工夫從事政治批判,因為竭盡全力在臨別之前建立教會,才是基督交托給他真正的使命;而唯有教會才關切人類真正的福祉,自由、安全與永生。新年伊始,有人推介在某些“朋友圈”中熱鬧著的“夏張之爭”,他們希望我“指點一二”。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提摩太。答案都在教牧書信和提摩太後書中了。
首先我謝謝張弟兄對真理和事實的堅持,其次我認為“夏張之爭”比台灣教痞和北京文痞的馭糞而行層次要高——無論怎樣言辭爭辯,基本上還屬於“真理爭辯”的範疇。最後我提醒諸位警惕兩種“普世邪教”:不要教會的自由主義(公共知識分子),以政治為目的的基督教(政治基督徒)。關於“公共知識分子”,或民國知識分子、胡適蔡元培們,我在十多年前《大學精神批判》(大學精神檔案導言)以及《三年文革和三百年文革》等文論中已經論及,此不贅言。公知是永遠的儒釋道:白左與修齊治平,希臘與內聖外王,人本儀式侍奉著權力、榮譽、錢財和自我四大偶像。可以將這種人本主義邪教統稱為巴力崇拜,而迦南文化的首惡在將兒女經火獻給摩洛——一代一代政治憤青飛蛾撲火於王者政治,或者有冕之王,或者無冕之王。剝離基督教的自由事業對人性、曆史和常識都是完全無知的。沒有主日教會就不可能有公民社會,因為任何一個無神論的公共人物都會演神吃人,成為魔鬼的差役。教會真正的社會功能是將每一個罪人重造成認自己罪而非定罪別人的新人,從此使限製政府(憲製)與限製個人(公民自治)成為必要和可能。沒有教會的人必然妖精,政治史就是權力暴政和人民暴政以及出世宗教秀之間的新聞-聯播。總而言之,2017年尤其顯示了數千年未有變局的愚昧,特別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愚妄:依賴道德、製度和經濟的政治設計和政治理想都是霾人之夢。唯有信仰,並且唯有基督教信仰,可以為政治文明奠定基礎:一方麵使權力製衡和輿論監督成為必要(沒有義人),另一方麵又可以限製人對人的限製(你是那人)。
政治文化人和政治基督徒正像羅得的兩個女兒;他們以為自己逃出來了,但洞穴更是世界。
關於“政治基督徒”,建議那位張弟兄重讀福音書,特別是使徒的監獄書信和臨終書信,包括《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約翰一二三書》和《啟示錄》(勞改營書信),以及《彼得書信》和《雅各書》、《猶大書》等。顯而易見,在夏張辯論中,夏已經落敗,粉絲不能扭轉連連告退的局勢。但這不是基督徒的榮耀,毋寧說是傳道人的失敗。外邦人和公知的自負、無知和血氣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就是依靠德性和知性上的自義縱橫迦南的。但因此他們正是福音的對象,而你的仇敵不是夏教授,而是控製他靈魂的空中權勢。換言之,張弟兄在為言辭爭辯,目的主要不是傳道,而在得勝。傳道人被“人身攻擊”乃是我們應得的“天命”,你比夏教授更懂聖經是你的本分;但私憤不能傳道。不僅如此,張弟兄最大的試探是,將政治自由變成了福音目標,但沒有任何聖經上的文字見證使徒有改革羅馬政治體製的任何誌趣。基督徒進入外邦圈子,不是參與或教導自由,而是分享基督和救贖。傳道有兩個原則:不以福音為恥;不會沒完沒了。另外,以政治為目的的基督教隻有一個結局,或者教皇製,或者日內瓦,或任何具有末世論色彩的世俗極權主義運動。實際上因為口含天憲,魔鬼會用萬國的榮華將基督教扭曲為超級極權主義運動。“政治基督徒”比任何宗教徒更不可避免地上升為政教合一的暴君。總而言之,人類的希望在於人間出現這樣的“小群”:真誠、全然委身信仰,而對政治等世俗事務毫無興趣。這意味著承續傳統的聖職人員的出現,以及聖禮型教會的普遍發展。
但真正的教會根本不在乎什麽社會功能,我們隻是傳道。而我們在世界上,在任何圈子麵前,隻有這樣的武裝:一件外衣,一本聖經。你不要效仿他們人類攜帶的匕首投槍,燈籠,火把,兵器,用來釘人十字架。如果基督徒將外邦人駁斥得體無完膚,你就要小心磨石沉海的悲劇。顯出愚昧人的愚昧是必要的,但連篇累牘顯出基督教的狹窄。你隻傳講聖經、基督、複活與審判。這是聖經對一切“蠢貨”的教導:“14你要使眾人回想這些事,在主麵前囑咐他們,不可為言語爭辯。這是沒有益處的,隻能敗壞聽見的人。15你當竭力,在神麵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16但要遠避世俗的虛談。因為這等人必進到更不敬虔的地步”(提摩太後書2:14-16;另參提摩太前書1:3-11;提摩太後書4:5等)。“政治基督徒”要休息,要知道耶和華是你的神。願主與你的靈同在,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願2017年神的國加倍降臨。阿門。
任不寐,2017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