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難舍難分:最後的見證與最後的呼告(12:1-50)

(2017-03-11 04:08:12)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首先讓我們感謝讚美主,帶領我們在這個主日進入祂的聖洗禮和聖餐禮。“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穀,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詩篇23:4);“在我敵人麵前,你為我擺設筵席”(詩篇23:5)。這個周五,我們經曆了拉撒路的複活,也再一次經曆了基督裏的解放,就是祂的恩典和真理。一方麵,我們的主吩咐所有壓在我們身上的石頭滾開了,於是我們在那個深夜,麵對我們的仇敵,就是魔鬼的兒子,無論是北京的文賊還是台灣的教痞,無論是劉家的豬還是趙家的狗,無論是改革宗的邪教徒還是靈恩派的小市民;我們這一夜親切地問候了他們:滾!另一方麵,神吩咐教會解開了我們身上所有的裹屍布和圍巾,吩咐我們起來行走;從此好牧人這樣帶領我們不斷走向新生活和新自由。從那一夜開始,我們也開始這樣親切地問候自己:“神的兒子說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6),“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他們為義了”(羅馬書8:33),阿門!但是,親愛的弟兄姐妹,為了我們的解放,我們的主要上十字架。因此,今天,我們進入了約翰福音第12章——我們的主開始正式地踏上了十字架的道路,並藉著祂的死而複活為我們建立解放的神聖根基。求主帶領我們跟隨祂,不僅與祂同死,更與祂一同複活。

約翰福音12章可以包括兩部分:第一、事件,重點信息是耶穌是誰(1-19)。這裏有兩個特別的事件來證明耶穌是誰,都是麵向十字架的見證:一方麵,耶穌是女人的後裔(香膏抹腳,1-11);另一方麵,耶穌是天國的君王(榮入聖城,12-19)。第二、聖道,重點信息是耶穌何為(20-50)。這裏有兩場布道:一方麵是麵對希臘人,這是最後的呼召(20-36);另一方麵是麵對猶太人,這是最後的呼召(37-50)。如果說約翰福音13-17章是耶穌給教會的最後遺言,那麽約翰福音12:20-50就是耶穌給世界的最後遺言。這世界包括兩部分:外邦人(希臘人,20-36)和猶太人(37-50)。神愛世人,愛到最後一分鍾,再轉向十字架。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隻講第一部分經文(1-11);所有學員和有誌於約翰福音學習的,請到不寐之夜查看相關的講章。

不過需要強調一些重點。關於榮入聖城有兩個問題。第一、耶穌騎驢進京一方麵是為了應驗舊約的相關預言,證明耶穌是基督;另一方麵讓我們知道祂與騎馬的盜賊不同,惟獨祂是和平之君。(連接士師記中那些騎驢的子孫)。第二、榮入聖城這個概念不應該支持所謂棕櫚節日;毋寧說這一幕預備這些很快翻臉的人民將成為釘死耶穌的凶手——呼喊和散那的人就是呼喊釘死祂的人,就是耶穌要拯救的罪人。關於耶穌給希臘人和外邦人的最後遺言有三部分是完全平行或一致的。第一、榮耀(23,28;41,43)。第二、審判(31;47-48)。不過兩場審判的信息重點不同。對希臘人宣告要審判世界的王,對猶太人重複宣告耶穌來不是為了審判世界,而是為了拯救世界。外邦人是侍奉魔鬼的,要拆毀他們一切偶像和丘壇。猶太人像神一樣審判別人的蛇性積習難改,因此耶穌第三次責備和拯救他們。第三、光與暗(35-36;46),就是最後一次呼喊希臘人和猶太人信從耶穌這光,離開黑暗。耶穌對希臘人談到:“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32),與耶穌在約翰福音3:14-15向猶太人宣告的一樣。人都到齊了,逾越節筵席開始了;從伯大尼直到提比哩亞海,橫掃千軍入主席。阿門。

一、女人的後裔(1-11)

四福音都記載了“香膏抹主”事件,而且都放在一場筵席的背景之下。其中馬太福音26:6-13和馬可福音14:3-9都強調了兩個重要的事實:第一、事件發生在伯大尼長大麻瘋的西門家裏;第二、耶穌吩咐:“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麽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其中馬太福音強調對馬利亞的舉動門徒都不高興;而馬可福音強調“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另外馬可福音有如下信息,1、香膏是真哪噠香膏,且打破玉瓶;2、“要向他們行善”。而路加福音7:36-49沒有明確說事件發生的地點。Pfitzner等人顯然都講錯了,這件事不是發生在迦百農,應該是發生在拿因城以遠、甚至在猶太周邊地區,完全可能就是伯大尼(路加福音7:11,17;8:1)。路加福音且突出了如下信息:1、西門是法利賽人。2、那女人是個罪人。3、她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濕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發擦幹,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4、耶穌對法利賽人講論赦罪、愛與信。5、耶穌是有赦罪權柄的基督:耶穌是靠著自己的死赦免人的罪。另外,馬太和馬可記載的都是膏抹頭,而路加和約翰都記載的卻是膏抹腳。這並不矛盾,因為兩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補的。

約翰福音12:1-11的特點是:1、香膏事件的背景是拉撒路的複活與殺害耶穌的惡謀。2、馬太馬可將事件放在榮入聖城之後,而約翰置前。3、明確那女人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4、拒絕猶大的反應並揭示猶大的本質。路加福音章7中的那個女人極有可能就是伯大尼的馬利亞。甚至不排除她同時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路加福音8:2)。另外注意抹大拉這個概念在舊約中的使用:????????,tower(創世記11:4,9;35:21;士師記8:9;列王記下9:17;曆代誌下32:5;尼希米記12:39;詩篇48:12,61:3;箴言18:10;雅歌4:4;5:13;7:4;8:10;以賽亞書5:2;30:25;彌迦書4:8;撒迦利亞書14:10等)。????????未必是指向地名,更可能表明身份。????????在舊約中總是指向與世界之塔或陰間之門對立的聖殿以及教會。這也讓我們能夠理解兩個難題:第一、耶穌為什麽將學習馬利亞上升到普世教會應該學習的高度,因為馬利亞成了教會的燈塔。第二、一直坐在耶穌腳前的伯大尼的馬利亞,在耶穌受難和複活現場不應該突然缺席。約翰福音12:1-11可以交叉結構。拉撒路複活和筵席構成事件背景(1-2;9-11);而事件本身記在3-8節中——這段經文則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3與7-8呼應指向耶穌;4-6聚焦猶大)。

1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裏複活之處。2有人在那裏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

3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發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4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5說,這香膏為什麽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6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7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8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隻是你們不常有我。

9有許多猶太人知道耶穌在那裏,就來了,不但是為耶穌的緣故,也是要看他從死裏所複活的拉撒路。10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11因有好些猶太人,為拉撒路的緣故,回去信了耶穌。

1、筵席(1-2,9-11)

時間:“逾越節前六日”,這是耶穌上十字架之前的星期六。時間慢下來了,十字架倒計時開始。約翰福音記載了三次逾越節;但逾越節這個詞重複出現了3X3=9次(約翰福音2:13; 2:23;6:4;11:55;12:1;13:1;18:28,39;19:14)。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因此這裏再一次印證施洗約翰的預言: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而在第一個逾越節之前發生的事件是:“摩西,亞倫在法老麵前行了這一切奇事,耶和華使法老的心剛硬,不容以色列人出離他的地”(出埃及記11:10);這一幕與伯大尼上的衝突可以平行。另外,更具體的時間是晚餐:δε?πνον主要是正式的筵席,特別是晚餐。這是“在黃昏的時候”(出埃及記12:6)。這也是一天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年開始的春季。

地點在伯大尼。這裏首尾呼應地兩次強調那裏是耶穌讓拉撒路死裏複活之處。而筵席等於將拉撒路的死裏複活與耶穌自己的死裏複活連接起來。下文提到“安葬”,也是為了突出這種聯係。不過更具體的地點是伯大尼筵席中的餐桌:“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συναν?κειμαι,sit at meat with;to recline together, feast together。第9節有一個表示地點的字與此呼應:?κε?,There。一方麵,“耶穌來到伯大尼”(1);另一方麵,“耶穌在那裏”(9)。一方麵,是耶穌主動進入(?λθεν)伯大尼這場筵席;上帝在事件中掌權。?λθον也交叉呼應出現在第9節,很多猶太人進入筵席。另一方麵,上帝真實臨在於伯大尼的晚餐,祂藉著祂的身體和血與我們同在。

人物主要是七類:第一、複活的見證人,包括伯大尼那一家三口以及耶穌的門徒。第二、許多聽聞複活信息而前來聚集的猶太人,其中大部分是看客,或追找神跡的人。第三、其中有好些人回去信了耶穌。第四、見證人中特別強調的是香膏抹主的馬利亞。第五、主人(2,有人):應該是法利賽人、長大麻風病的西門——大麻風病與吃人自義的罪密切相關。第六、要殺耶穌和拉撒路的祭司長們;他們是當代的法老。第七、門徒中特別強調的是賣主的猶大。當然還有第八,就是耶穌。可以這樣說,全世界的人都來了,各種人都到齊了,開始吃喝耶穌了。這場筵席實際上也是光明與黑暗兩個陣營的對立;是生命樹與知道善惡樹的對比。9-11如果進一步交叉結構,中心信息是“但祭司長商議連拉撒路也要殺了”——流血是釋罪唯一的道路。

2、耶穌(3,7-8)

(1)香膏

筵席中心是逾越節的羔羊,是主耶穌基督。不過所有人入席之後,燈光先照耀了馬利亞:ο?ν,現在。這裏沒有告訴我們她從哪裏拿來的香膏;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用奉獻購置的,因此才引起猶大的憤怒。不能排除這種可能。λ?τρα,不到一斤;a pound, a weight of 12 ounces (340克)。可以對比約翰福音19:39,“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裏去見耶穌的,帶著沒藥,和沉香,約有一百斤前來”。香膏(μ?ρον)一詞在新約中出現了14次,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啟示錄18:13——香膏是巴比倫所代表的商業世界重要的商品。而這裏特別說明,這是“真哪噠香膏”:ν?ρδου πιστικ?ς,faithful nard;特別值得信賴的哪噠香膏,所以說“極其貴重”。ν?ρδος,???????,產於印度的一種貴重香料。耶穌也是萬民的救主——印度出產的香膏用來膏抹基督。東方人入席,也與下文希利尼人的到來形成交叉呼應關係。而在舊約聖經中,主要出現在雅歌中,用於表達愛情(雅歌1:12;4:13-14)。極貴重的:πολ?τιμο,very valuable, of great price,這個字在馬太福音13:45-46是這樣使用的:“45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46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膏抹這個動詞(?λε?φω)在新約聖經中也出現9次,主要用在基督身上;而“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不僅表明耶穌獻上馨香之祭(以弗所書5:2;腓立比書4:18;創世記8:21;出埃及記29:41等);也指向教會因侍奉主而有的基督的香氣(哥林多後書2:14,16;腓立比書4:18;創世記6:14;出埃及記31:11等)。包括印度人在內,世人總是把香膏和尊重或者愛情都獻給人了,馬利亞扭轉的這個普世價值,將一切尊貴、權柄和榮耀都歸給了基督。馬利亞將最貴重的獻上了,意味著人生有限,隻能將有限的生命獻給最重要的事業。耶穌之死,決定著人類真正的福祉。這是福音的中心。

(2)腳跟

約翰福音特別強調馬利亞“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發去擦”。我個人願意相信,這個細節是別有深意的。但解釋其中的含義並不難,因為耶穌自己已經解釋給我們了:“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此接下來我們隻是靠著聖經建立“抹腳”與“安葬”之間的聯係。首先,整卷聖經貫穿了一種“腳的神學”。在創世記3:15所謂的“第一福音”中,首先有腳傷的信息:“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女人的後裔指向基督,腳傷指向祂被釘十字架。而蛇的後裔就是猶大,約翰福音隨後會告訴我們這個事實。正因為如此,馬利亞膏抹耶穌的腳,乃是宣告耶穌就是女人的後裔,同時預告了耶穌之死。其次,在約翰福音中,從施洗約翰關於鞋帶的比喻,經過12章伯大尼的抹腳和13章耶穌為門徒洗腳,一直到複活節那天,耶穌向門徒顯示自己的腳傷。基督的門徒也追隨基督,我們也將帶著腳傷進入國度。但受傷也是潔淨的功課。這一點可以參考出埃及記3:5,“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約書亞記5:15,“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但是最終,我們會勝過傷腳的那惡者,於是聖經從始至終有腳凳的異象:複活的基督將使仇敵魔鬼及其仆從作祂的腳凳。那些傷害我們腳的人,甚至假裝親人和弟兄、就是“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過我飯的”,就是那些就近用腳踢我、踐踏我的人(詩篇41:9;約翰福音13:18),將被我踐踏在腳下。

(3)頭發

馬利亞是個罪人,這一點路加福音7:37強調的極為清楚。馬利亞的出現實際上解釋了耶穌的死因——祂為罪人而死。與教會流俗關於馬利亞的美好形象的錯愛不同,聖經記載的馬利亞是個罪人。雖然馬利亞安心在耶穌腳前聽道,但馬利亞不是什麽信心偉人,隻是一個蒙恩的罪人。而聖經用她來代表我們每一個人,以及基督的教會。馬利亞越是信道愛主,越是因為“他許多的罪都赦免了。因為他的愛多。但那赦免少的,他的愛就少”(路加福音7:47)。這女人有多大的罪呢?“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路加福音8:2)。無論這兩個馬利亞是否是一個人,那七個邪靈不同程度地為所有罪人共享。而在約翰福音中,見證馬利亞是蒙恩罪人的經文,就是“又用自己頭發去擦”。這一幕首先顯明了馬利亞的認罪和降卑。這一點可以參考詩篇40:12,“因有無數的禍患圍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這罪孽比我的頭發還多。我就心寒膽戰”(另參哥林多前書11:5,15)。其次,這一幕顯明世界的邪惡,罪人對罪人的孤立、攻擊、踐踏和審判。詩篇69:4,“無故恨我的,比我頭發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馬利亞埋頭在耶穌的腳前,是逃避追殺,投靠避難之所。再次,她是神所愛的人,神所庇護的人(雅歌4:1;6:5)。神愛她到這個地步,連她的頭發都被數過了;而無論她遭遇什麽,連一根頭發都不至於損壞(列王記上1:52;路加福音12:7;使徒行傳27:34)。最後,這個舉動連同獻上香膏,一起顯示了馬利亞對主的愛,或者是無以表達的感恩之情,或者是對耶穌之死痛徹肺腑的悲傷。

(4)基督

耶穌責備並攔阻了猶大對馬利亞的攻擊。一方麵,耶穌借此將馬利亞行動的神學本質揭示出來:我就是那位女人的後裔,就是基督;而且我即將赴死。另一方麵,我們也當看見,當教會被道德控告的時候,我們的主會起來為我們辯護。這個控告主要是道德控告,所謂撒旦也裝作光明的天使:“這香膏為什麽不賣三十兩銀子周濟窮人呢?”這個控告欺世盜名,自我感動,但卻是謊言。首先耶穌說:“由她吧”。?φ?ημι,to bid going away or depart;forgive;吩咐人離開某人(馬太福音4:11)。這個動詞也相當於吩咐石頭滾開。主完全洞明教會任何的侍奉心誌,這一點足以讓我們大得安慰。存留:τηρ?ω,to attend to carefully, take care of。主指明馬利亞的愛心和信心。最後,耶穌責備猶大的假冒偽善:“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隻是你們不常有我”。常:π?ντοτε,always;重複兩次。一方麵,你若真關愛窮人,到處都是機會,但你不是真關心他們;另一方麵,你的心裏常常沒有基督和真理,即使關心窮人也是為了犯罪。耶穌的話語也讓我們看見為窮人謀福利的各種意識形態和宗教哲學,多出於盜賊的目的。與此相關,耶穌的教導讓教會與慈善機構和社會福音相區別。值得強調的是,耶穌三次為馬利亞辯護,第一次是麵對馬大;第二次是麵對西門,第三次是麵對猶大。換言之,馬大(行為主義或生命神學)、西門(律法主義)和猶大(強吻基督賣主謀利卻自以為神),代表攪擾教會的三種主要勢力或思潮。但是,基督會起來為教會辯護,保守教會到底。這一點正如馬太福音16:18所宣告的:“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另參馬太福音28:18-20)。耶穌進一步解釋馬利亞指向教會。正因為如此,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才宣告:“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麽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

3、猶大(4-6)

現在我們來重點認識猶大所代表的這個世界的“義”。第一,猶大是賣耶穌的猶大。有古卷稱他也叫Σ?μωνος,西門;約翰福音13:26隻說猶大是“西門的兒子”。他可能是法利賽人長大麻風病的西門的親族。猶大背後是魔鬼,起初就是殺人的。這首先讓我們認清了人的本質。越是高調社會正義和屬靈生命的人,越可能是靠賣主換取錢名的人。“三十兩銀子”正是猶大賣主的工價。第二,越是要利用屬靈的名義謀取私利的人,越是強烈具有論斷人、特別是論斷別人生命的偏好。不僅如此,猶大論斷的是馬利亞。作為耶穌的門徒,他真正的仇敵應該不是馬利亞,而是殺害耶穌的法利賽人、祭司長和那些猶太人;或他們所代表的罪。但是,猶大在各種危機中都是精明地沉默不言的,唯有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時候,見錢嘴開;他現在起來說話了,他開始起來維護真理和公義了。這種機會主義的道德秀已經說明,他無論怎樣高調都是在撒謊。這就是魔鬼的謊言,起初就是說謊的。第三,符類福音讓我們看見,此時此刻,門徒基本上都站在猶大一邊;再加上法利賽人西門,馬利亞所代表的教會神學是絕對孤立的。借此我們看見人間正義的普遍醜惡:“隨眾行惡,在爭訟的事上隨眾偏行,作見證屈枉正直”(出埃及記23:2)。就是形成多數暴力,隻向弱者下嘴;卻在強權麵前屁滾尿流(約翰福音11:8,16)。不僅如此,猶大一定用律法吃人,引用聖經論斷人。所謂救濟窮人,至少可以引用申命記15:11等經文。魔鬼總是引用聖經控告和試探。第四、聖靈清清楚楚解釋了社會公義或社會福音的本質:“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不僅僅是猶大的本質,猶大也代表普世價值。一方麵,瑪門是他們的上帝:對金錢事件而非基督事件極度敏感——任何花費都是他的損失,失望,憤怒。另一方麵,極度偽善:通過社會關懷等行為稱義;但實質卻沽名釣譽,巧妙斂財。“賊”(κλ?πτης)是沒有基督的愛心的本質,生命神學的本質:指向一種極其狡猾的謀利行動(創世記3:1),並且一味為利“偷竊,殺害,毀壞”(約翰福音10:10)。生命神學和社會福音一定伴隨對鄰舍的論斷,必有熱病、大麻風病。名利之徒一定通過吃人自義,吃人自肥。他的行為表現主要不是行善,而是論斷別人的不善。善舉很少,並與論斷極度正相關。一份善舉,十二分的論斷。最後,隻有論斷,論斷就是善舉。這就是公共知識分子和異教領袖的生存方式。不僅如此,猶大的社會關切,終極目的出於魔鬼:第一、將社會取代教會——基督徒應該去造福世界,在世界裏用善行榮耀自己(當然可以冒充榮耀主名)。第二、讓教會和社會矚目看人的善行,而不再矚目看基督的死而複活。這也可能是魔鬼在十字架前或耶穌榮入聖城之前最後一次攔阻:既然不能阻止耶穌上十字架,那麽就用最具有迷惑人心的“善行”來轉移人類的視線,讓耶穌徒然死了。事實上,如果人離開基督也可以行善並行為稱義,耶穌之死就多此一舉。猶大的話語與樂園裏蛇的話語一樣:人靠自己可以知道善惡,並靠自己定義的善惡取消神存在的意義,特別是,基督事件的意義。什麽是真正的愛:福音還是救濟。什麽人有真愛:法利賽人還是蒙恩的罪人,猶大、西門還是馬利亞。教會在十字路口,但耶穌吩咐普天下的教會去記念馬利亞。

二、天國的君王(12-19)

12第二天,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13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14耶穌得了一個驢駒,就騎上。如經上所記的說,15錫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

16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

17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複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跡,就去迎接他。19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

1、棕樹枝

耶穌從伯大尼啟程,進入耶路撒冷。這是曆史上非常重要的時刻。“第二天”應該是“主日”,一周之後耶穌死裏複活。事實上,約翰福音首尾各有一個七天。至少在約翰福音12-20章中,約翰8次談這個相關的時間概念(約翰福音12:1,12;13:1;19:14,31,42;20:1,19)。這是新創造的聖周,並進入複活的新一周。

“榮入聖城”這個概念應該是誤讀了耶穌進入聖城的真正含義。這個“榮”不僅“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43),而且不明白這一幕所具有的諷刺意味:呼喊“和散那”的這些人民群眾基本上就是一周之後叫囂“釘死祂”的那些人。當然,聖靈使用這些人正如使用該亞法一樣,以“神聖幽默”的方式,藉著他們的呼喊應驗舊約的相關預言,宣告耶穌是基督。但這與耶穌“榮入聖城”無關,乃是宣告耶穌進入聖城受死。而且16節所說的“榮耀”,與教會所說的“榮入聖城”的“榮耀”針鋒相對,是指著耶穌死而複活說的。但“錫安的女子”所理解的榮耀乃是世俗解放者的榮耀。這實際上是兩種基督論的對立。遺憾的是,教會“榮入聖城”所指向的基督論,恰恰站在猶太人和世界一邊了:“世人都隨從他去了”。但事實上,十字架上的耶穌不過是“孤家寡人”。符類福音都記載了耶穌進入聖城的事件(馬太福音21:1-9;馬可福音11:1-10;路加福音19:28-38)。約翰福音像馬太福音一樣,強調耶穌進入聖城應驗了舊約的預言,並強調門徒事後的印證——證明耶穌是基督。

不過隻有約翰提到了“棕樹枝”。在舊約聖經中,棕樹總是指向安息、歡樂和公義之地(出埃及記15:27;利未記23:40;民數記33:9;士師記4:5);並且特別指向聖殿(列王記上6:29, 32,35;7:36;曆代誌下3:5;尼希米記8:15;以西結書40:16,22,26,31,34,37;41:18-20,25-26);這應該與耶穌以身體為殿平行。另外,棕樹也指向彌賽亞的降臨(詩篇92:12;雅歌7:7-8;約珥書1:12;啟示錄7:9)。

2、和散那

約翰福音這裏引用了兩段舊約經文,都是舊約清楚的彌賽亞經文。“和散那”(?σανν?,?????? and ???,I (we) pray, now, please)出於詩篇118篇,這是住棚節的讚美詩;請注意其中有門、光等比喻:“18耶和華雖嚴嚴地懲治我,卻未曾將我交於死亡。19給我敞開義門。我要進去稱謝耶和華。20這是耶和華的門。義人要進去。……25耶和華阿,求你拯救。耶和華阿,求你使我們亨通。26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27耶和華是神。他光照了我們。理當用繩索把祭牲拴住,牽到壇角那裏”。不僅如此,詩篇118將耶路撒冷的眾人放在敵基督的權勢之下:“6有耶和華幫助我。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麽樣呢?7在那幫助我的人中,有耶和華幫助我,所以我要看見那恨我的人遭報。8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9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王子。10萬民圍繞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11他們環繞我,圍困我。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12他們如同蜂子圍繞我,好像燒荊棘的火,必被熄滅。我靠耶和華的名,必剿滅他們”。因此,耶路撒冷人高呼和散那也表明了猶太人對羅馬帝國的抗議。當然,神有自己的目的——耶穌要勝過世界的王。這裏特別重要的信息是“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1:49;18:33,39;19:3,19,21),此不贅言。

3、小驢駒

驢駒(?ν?ριον)典出撒迦利亞書9:“6……我必除滅非利士人的驕傲。7我必除去他口中帶血之肉,和牙齒內可憎之物。他必作為餘剩的人歸與我們的神,必在猶大像族長,以革倫人必如耶布斯人。8我必在我家的四圍安營,使敵軍不得任意往來。暴虐的人也不再經過,因為我親眼看顧我的家。9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10我必除滅以法蓮的戰車,和耶路撒冷的戰馬。爭戰的弓也必除滅。他必向列國講和平。他的權柄必從這海管到那海,從大河管到地極。11錫安哪,我因與你立約的血,將你中間被擄而囚的人,從無水的坑中釋放出來。12你們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轉回保障。我今日說明,我必加倍賜福給你們”。這段經文至少顯示這些真理:第一、耶穌來要除去列國的暴虐和驕傲(撒迦利亞書9:1-6),就是用普世和平取代世界戰爭;請注意驢駒和騎馬之間的對比(另參出埃及記15:1,21;約伯記39:18;詩篇76:6;以賽亞書21:7;30:16;耶利米書6:23;50:42;51:21;以西結書26:10;阿摩司書2:15;哈該書2:22;撒迦利亞書10:5;12:4;啟示錄19:18)。第二、新王來了,要與子民用血立約(撒迦利亞書9:11;馬太福音26:28),釋放罪人,祝福信徒。馬可福音11:2特別說到,這匹驢駒“是從來沒有人騎過的”。耶穌要來作一件新事。

需要說明的是隻有約翰福音12:14使用了?ν?ριον(a little ass)這個概念,而其他福音書以及約翰福音12:15用的則是π?λος,a colt, the young of a horse;a young creature。

舊約聖經最早的驢馬對比在創世記49:13-18,“13西布倫必住在海口,必成為停船的海口。他的境界必延到西頓。14以薩迦是個強壯的驢,臥在羊圈之中。15他以安靜為佳,以肥地為美,便低肩背重,成為服苦的仆人。16但必判斷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17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墜落於後。18耶和華阿,我向來等候你的救恩”。以薩迦位於加利利和撒瑪利亞交界處。從西布倫(加利利)到以薩迦,正是耶穌傳道的路線。而“強壯”(??????)這個陽性名詞原意是骨頭(約伯記40:18;詩篇17:22;箴言25:15);請特別注意這個字在列王記下9:12-13中的使用:“12他們說,這是假話,你據實地告訴我們。回答說,他如此如此對我說。他說,耶和華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王。13他們就急忙各將自己的衣服鋪在上層(??????)台階,使耶戶坐在其上。他們吹角,說,耶戶作王了”。驢駒這個概念(?????)出現了8次。創世記32:13-15讓我們知道它是一種獻禮(雅各交給以掃為自己贖罪之禮,以掃的後人就是希律)。創世記49:11則將之指向彌賽亞。另外,士師記10:4;12:14,分別講士師睚珥三十個兒子騎著三十匹驢駒;士師押頓四十個兒子三十個孫子騎著七十匹驢駒;這應該預備教會是靠和平治理的;但自以為聰明的人不以為然(約伯記11:12)。最後,驢駒指向福音進入地極(以賽亞書30:6,24)。

4、全世界

這是萬人空巷的時刻,這場狂歡仍然是以複活的神跡為中心的:“17當耶穌呼喚拉撒路叫他從死複活出墳墓的時候,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18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跡,就去迎接他”。但是,眾人的追隨更激起了法利賽人的嫉恨:“19法利賽人彼此說,看哪,你們是徒勞無益,世人都隨從他去了”。徒勞無益:ο?κ ?φελε?τε ο?δ?ν,ye prevail nothing;這個句子表達一種極端的反諷和絕望。這一幕應驗了詩篇2篇的預言。不過法利賽人也是在說預言;如今,全世界(? κ?σμος)果然跟祂去了。隻是他們不明白,在這之前,全世界也要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如果沒有聖靈的感動,全世界反而會跟隨法利賽人。事實上,他們的的確確認為,他們的父本是世界的王,全世界都應該是他們的,而任何居民都是他們的人質和產業。嫉恨如陰間般殘忍,罪已經戀慕了他們,不能製服:“47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聚集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跡,我們怎麽辦呢?48若這樣由著他,人人都要信他。羅馬人也要來奪我們的地土,和我們的百姓”(約翰福音11:47-48)。這是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即將全麵爆發。

三、希臘人不信(20-36)

耶穌是世界的救主,祂擺設筵席,是要召聚普天下的人來赴席。羔羊的筵席不能缺少東方人,也不能缺少西方人。於是有東方的博士和印度的香膏,而如今,西方的希利尼人也來了。而如果將這段經文交叉結構,我們可以看見一個空間上的前後呼應:希臘與天上,這是兩個不同的空間,這是世界和天國的對立。

1、人到齊了(20-28)

20那時,上來過節禮拜的人中,有幾個希利尼人。21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求他說,先生,我們願意見耶穌。22腓力去告訴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訴耶穌。

23耶穌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25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26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27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什麽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28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

(1)希利尼人(20-22)

希臘人(?λλην?ς;約翰福音7:35;?λλ?ς,unstable: the miry one)首先是來赴宴的:προσκυν?σωσιν ?ν τ? ?ορτ?,worship at the feast。他們可能是先歸正猶太教的希臘人,或者流散到希臘的猶太人。希臘人在舊約中主要是雅完人,他們是雅弗的後裔(創世記10:2,4;曆代誌上1:5,7)。以賽亞書66:19預言了這些人的回歸:“我要顯神跡(或作記號)在他們中間,逃脫的我要差到列國去,就是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和土巴,雅完,並素來沒有聽見我名聲,沒有看見我榮耀遼遠的海島。他們必將我的榮耀傳揚在列國中”。另外可以參考撒迦利亞書9:13,“我拿猶大作上弦的弓,我拿以法蓮為張弓的箭。錫安哪,我要激發你的眾子,攻擊希臘(原文作雅完)的眾子,使你如勇士的刀”。值得一提的是,撒迦利亞書與約翰福音一樣,都將騎驢事件與希臘人放在一起。希臘人的第一個特點是商人,而且是奸商,任何事物,包括人都可以變成商品,用於交易(以西結書27:13,19;約珥書3:6);其次,他們也是霸權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但以理書8:21);再次,希臘文明的背後有魔鬼的權勢(但以理書10:20)。希臘人的到來,首先顯示,希臘文明,西方文明,外邦文明(羅馬書1:16等),走到了盡頭。希臘人需要基督。?ρωτ?ω,Imperfect,一直在尋找和祈求。希臘哲學為這種饑渴作證,而一知半解的律法知識,更讓他們求神若渴。期間七十士譯本應該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他們不知道自己要的彌賽亞是誰。他們仍然在求地上的神跡,卻對天國的真理一無所知。在他們開始了解彌賽亞的真相的時候,他們將加入吃人的筵席。這裏的兩位執事是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和安得烈,這一點可以參考約翰福音1:40-42,特別是約翰福音6:5-8——腓力和安得烈正是那場五千人筵席的同工。

(2)一粒麥子(23-26)

耶穌實在知道希臘人要什麽,他們要一位榮耀的基督,而不是受難的基督。不僅如此,耶穌還知道,當希臘人也棄絕耶穌所啟示的的基督之後,“耶穌的死期就真的到了”:宗教世界(猶太人)、政治世界(羅馬人)和文化世界(希臘人)共同一致地處決耶穌,我們的主在世界上已經沒有立錐之地。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祂的時候也到了,因為留在這個世界上已經無所作為。但是盡管主預知這一切,為了讓父神的旨意成就,也為了將真理宣告給希臘人,祂仍然向這些來自西土大唐的取經和尚宣告了基督的真理。首先,主看見希臘人就看見了曆史的終結: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約翰福音2:4;7:30;8:20)。因為全世界的人都到齊了,全世界都要棄絕祂了,所以筵席可以開始了。注意馬太福音22:2-6:“2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3就打發仆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4王又打發別的仆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席。5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到自己田裏去。一個作買賣去。6其餘的拿住仆人,淩辱他們,把他們殺了”。在這個比喻中,“到自己田裏去”的那位可以指向東方人;“作買賣”的可以指向希利尼人;而“其餘的”則指向猶太人。無論如何,希臘人的到來,標誌著“開席”時間到了。而“人子”的背景是以西結書,再一次強調祂的代罪之工(約翰福音1:51)。

希臘人是追求榮耀的,他們追求的隻是世人的榮耀,就是今天加爾文主義引導的榮耀神學的榮耀;也是言必稱希臘的知識分子所迷戀的榮耀。這也是主對希臘人的榮耀哲學的審判:“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麵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神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神看為可憎惡的”(路加福音16:15)。希臘人的榮耀哲學,將與基督的榮耀神學發生衝突,這是世界的榮耀與天國的榮耀之間的衝突。那麽到底基督是誰,到底什麽是天國的榮耀?答案就是耶穌的死而複活。耶穌這裏用麥粒之死及其複活來解釋基督的榮耀。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35-37也使用過麥粒的比喻;而聖餐中的餅當然也與麥子有關。第25節進一步說服這些希臘人以及門徒:人不願意主耶穌上十字架,人自己不願意走這條路,他們不要十字架上的上帝,他們要希律宮廷中的君王(馬太福音10:39;16:25;馬可福音8:35;路加福音9:24;17:33)。希臘人尋找耶穌,門徒欣然引薦,不能僅僅將門徒的舉動視為信心和熱心,他們也可能希望靠希臘人的力量最後努力一次,阻止耶穌受難,說服耶穌作王。因為這個商業民族願意跟隨基督,無非出於兩個目的:第一、盼望利用基督謀取錢財上的祝福;第二、盼望利用基督成為政治或道德上的人上人。他們絕對不會選擇“舍命”和“服事”的道路。他們的目的是世界,但基督的目的是永生。耶穌則最後一次說服世人,要走永生的路,乃父神唯一悅納的路(馬太福音19:16-30)。

(3)神的聲音(27-28)

希臘人算什麽,不過是人。希臘人如果更驕傲,隻能見證他們更愚蠢。所以沒有一個人明白耶穌的話,沒有一個人理解耶穌的話。天地蒼涼,萬籟俱寂。我們的主再一次陷入“憂愁”:絕對的悲哀,必須的行動。耶穌所在的人間的確並非人間,並非自己的家鄉。祂來了,在自己的家鄉孤獨一人。祂愛世人,必須行動;但是,隻有上十字架一條拯救之路。令我們感動不已的是,就在全世界都不讚同耶穌的時候,就在猶太人和自己的門徒指著“人家希臘文明”而加倍否定我們信仰的時候,耶穌卻沒有向全世界投誠,改弦更張。相反,耶穌繼續要走祂的榮耀之路:“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28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壯哉,主基督,美哉,主耶穌!然而,這世界還不是地獄,魔鬼雖然掌權,但它不能隔斷天上和耶穌的聯係。全世界都鴉雀無聲的時候,“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這一個聲音讓整個世界都失去了重量,這一聲肯定和安慰足以讓耶穌的門徒視萬事如糞土,更平安地繼續前麵的道路。如果說希利尼人的到來,代表橫向關係中世人向十字架的聚集;那麽從天上下來的聲音則表明縱向關係中,聖父與聖子的同在。這是特別關鍵時刻的同在。首先在聖誕故事中,這個真理可以參考路加福音2:13-14,“13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14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有古卷作喜悅歸與人)”。其次在聖洗禮中。最後就是在十字架之前。“榮耀”在這段經文中共重複4次,主要指向複活事件,先是拉撒路的複活,然後是耶穌的複活。所以天上的聲音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第一個榮耀指向約翰福音1-11章直到太初;第二個榮耀指向約翰福音12-21章;直到今天和永遠。

2、黑暗與光(29-36)

西方文明他媽,世界智慧之父,希臘文明,希臘文明人的智商和情商,人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人家荷馬史詩戲劇政治民主和科學,不如一粒麥子,不足以理解一粒麥子的比喻。希臘思想代表人類思想的頂峰,那個頂峰就是不認識並不承認基督。保羅教訓希臘人,何等的懇切:“18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19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20智慧人在哪裏?文士在哪裏?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裏?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21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22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慧。23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24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25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哥林多前書1:18-25)。這一點我想對唐老牧師以及其學舌者“愛心誠實”一次:讓你的希臘哲學見蛇去吧,正如讓小誰的老子見龍去吧,我們隻傳已經為我們釘了十字架的基督。耶穌所傳的基督希臘人惱羞成怒,他們要加入殺害耶穌的陣營,那一天,雅典和耶路撒冷在希律和彼拉多之前就成了朋友。四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誕生的日子,就是上帝羔羊流血的日子。

29站在旁邊的眾人聽見,就說,打雷了。還有人說,有天使對他說話。30耶穌說,這聲音不是為我,是為你們來的。31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

32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33耶穌這話原是指著自己將要怎樣死說的。34眾人回答說,我們聽見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你怎麽說,人子必須被舉起來呢?這人子是誰呢?

35耶穌對他們說,光在你們中間,還有不多的時候,應當趁著有光行走,免得黑暗臨到你們。那在黑暗裏行走的,不知道往何處去。36你們應當趁著有光,信從這光,使你們成為光明之子。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

(1)兩個王(29-31)

雷鳴般的寂寞。希臘人不明白耶穌的話。或者將上帝的話等同於自然界的雷聲;希臘人精於“自然哲學”。或者,他們寧可敬拜諸神和天使,也不會接納基督。耶穌再一次向他們宣道,但這一次直指希臘人和這世界背後的那位王,就是魔鬼。基督第一次來不是要審判世人,乃是要審判那惡者。這一點與所有人對彌賽亞的期待也是對立的,因為他們都盼望上帝的兒子站在自己一邊,去征服和消滅自己的敵人。這一幕可以參考約書亞記5:13-15,“13約書亞靠近耶利哥的時候,舉目觀看,不料,有一個人手裏有拔出來的刀,對麵站立。約書亞到他那裏,問他說,你是幫助我們呢?是幫助我們敵人呢?14他回答說,不是的,我來是要作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約書亞就俯伏在地下拜,說,我主有什麽話吩咐仆人。15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對約書亞說,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的。約書亞就照著行了”。希臘人應該洗腳了,那是約翰福音13章的內容。總而言之,基督的仇敵是魔鬼及其兒子們,而不是任何罪人;但基督反要將救恩臨到普天下的人。不僅如此,耶穌的話語也在告訴希臘人,他們一直在魔鬼的權勢之下,應該盡早“移民”。約翰福音3次談到世界的王(約翰福音14:30;16:11)。這場勝利在路加福音10:18是這樣表述的:“耶穌對他們說,我曾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現在這世界受審判”,耶穌在這裏談論審判,但審判的對象不是人,而是世界的王,或“空中掌權者”(以弗所書2:2;6:12)。

每一個時代,都麵臨著這場移民,這是大事因此要通過雷聲來宣告,好教導世人作出正確的選擇。關於“為你們”,可以參考約翰福音11:42。關於這雷聲,可以參考詩篇29:1-3,“(大衛的詩。)神的眾子阿,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歸給耶和華。2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以聖潔的妝飾(的或作為)敬拜耶和華。3耶和華的聲音發在水上。榮耀的神打雷,耶和華打雷在大水之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雷擊希臘文明了。撒母耳記上7:9-11,“9撒母耳就把一隻吃奶的羊羔獻與耶和華作全牲的燔祭,為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10撒母耳正獻燔祭的時候,非利士人前來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當日,耶和華大發雷聲,驚亂非利士人,他們就敗在以色列人麵前。11以色列人從米斯巴出來,追趕非利士人,擊殺他們,直到伯甲的下邊”。這雷聲一方麵指向耶和華的榮耀,一方麵指向對非利士人的勝利。而非利士人與希臘人有文化上的密切聯係,並可指向世界的王。

(2)你是誰(32-34)

與世界之王形成對比的是,耶穌要走十字路的道理,並藉著死裏複活勝過世界的王,同時呼召所有子民歸向基督。約翰福音3次談到“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約翰福音3:14;8:28);充分證明,耶穌是獨一無二的君王。這是兩個王的區別:世界之王釘人為王;耶穌基督被釘為王。釘十字架而死。這是世界上最屈辱的死。這個基督論與猶太人的傳統和希臘人的觀念都是對立的——基督不僅死,而且是最慘烈地死。“願意見耶穌”的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基督;而且他們也根本不認識耶穌是誰。不僅如此,這些眾人引用聖經駁斥耶穌的話:“律法上有話說,基督是永存的”;他們不要死難的基督,更不相信耶穌是基督。他們引用的聖經至少包括撒母耳記下7:13;詩篇89:36;110:1-4;以賽亞書9:6-7;以西結書37:25;但以理書7:13-14等。這些引經反過來激勵我們重新思想舊約:“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複活”(約翰福音20:9)。無論如何,希臘人棄絕了十字架上的上帝。

(3)兩條路(35-36)

耶穌多次教導猶太人分別光暗,今天再一次教導希臘人(約翰福音8:12;9:4;11:9-10)。耶穌幾乎沒有直接回答眾人提出的問題,轉去強調信心的問題;不過這裏更強調時間的緊迫性。?τι μικρ?ν χρ?νον,Yet a little while。時間已經不多了,不可能無休無止的論證和辯論。這個時間的緊迫性,至少意味著,你們脫離參與殺害耶穌的惡謀和惡行的時間不多了。如果不在黑暗降臨之前認信基督,人在黑暗中“不知道往何處去”。換言之,黑暗中的任何選擇隻是朝向另外一種黑暗。那麽此時此刻的選擇是什麽呢?就是“信從這光”;就是“信”,πιστε?ω。不是靠行為,而是靠信心,罪人就成為光明之子。關於光明之子,除了約翰福音1:12,還可以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5:5,“你們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晝之子,我們不是屬黑夜的,也不是屬幽暗的”;以弗所書5:8,“從前你們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裏麵是光明的,行事為人就當像光明的子女”;路加福音16:8,“主人就誇獎這不義的管家作事聰明。因為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較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所謂光明之子,就是警醒、遠離罪和錢財的人。是懶惰、犯罪和貪婪阻止人信基督;因此“眾人”是被世界弄瞎了眼睛,讓他們既不懂舊約,更不能認耶穌基督和祂釘十字架。與29-32中的兩位王形成呼應關係,35-36藉此為世人指出光明和黑暗兩條道路。講完這番話之後,耶穌在公眾麵前正式“隱退”了。κρ?πτω(隱藏)這個字也用在馬太福音5:14,“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現在看來真理是平衡的,一方麵,“不能隱藏”;另一方麵,時間到了,光就會隱藏。這世界有一個結局。

四、猶太人不信(37-50)

耶穌現在麵對的眾人,是希臘人和猶太人聯合起來的眾人。耶穌麵對全世界的人,特別是猶太人的不信,要作一次最後的福音陳述。耶穌的最後勸勉幾乎沒有任何新鮮的內容了,但是親愛的弟兄姐妹,你是否看見了上帝在這種連人都乏味的重複中,那種恒久忍耐的大愛,那種麵對大洪水前的人類、麵對所多瑪蛾摩拉的憂傷與後悔?你是否看見了上帝要拯救世人特別是這樣的世人,唯有基督十字架一條絕路?

1、返回聖經(37-43)

37他雖然在他們麵前行了許多神跡,他們還是不信他。

38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阿,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39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40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41以賽亞因為看見他的榮耀,就指著他說這話。

42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他的。隻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43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

這裏插播的是聖靈的聲音,是聖靈藉著使徒約翰發表的評論。這段經文已經開始宣告末世審判的信息了。約翰福音12:37-43引用以賽亞書的兩段經文,闡述這個“隱藏”的真理。這段經文在交叉結構中,37與42-43呼應,前者強調他們的不信;後者解釋他們不信的重要原因是政治恐懼和貪愛世界,特別是:“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神的榮耀”(另參約翰福音5:40-44)。請注意41節與43中“榮耀”的對比。這一點可以參考哥林多後書4:3-4,“ 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4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另參約翰福音9章)。但是盡管如此,仍然有人信主,雖然這隻是信仰的萌芽。就是在眾人拒絕耶穌的前提之下,中間38-41才引用以賽亞書闡述神的意思。首先這裏引證的是以賽亞書53:1;那是著名基督受難詩篇。其次,這裏引證的是以賽亞書6:9-10,這段經文也重複出現在約翰福音9:39,馬可福音4:12等處。舊約相關的見證就是使法老的心剛硬,然而是法老自己的心先剛硬,但神願意萬人得救(羅馬書9:17-18;11:7,25;哥林多後書3:14;路加福音13:34;提摩太前書2:4)。人要對自己的不信負責。聖靈這番話宣告神的審判是公義的,人無可推諉。但這樣的預言仍然包含著福音的愛心:世人應該回頭,回到聖經中去,並信聖經啟示的基督。

2、光與黑暗(44-50)

44耶穌大聲說,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45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46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裏。47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48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49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惟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麽,講什麽。50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

我們先看第一部分內容。耶穌第一次來為了拯救:光與暗(44-47)。關於光與暗這個主題,到這裏也是一次總結(約翰福音8:12;9:4;11:9-10;12:36)。在這裏,耶穌再一次勸勉猶太人離開“像神一樣知道善惡”的蛇血,轉去信那不審判世界卻拯救世界的基督。一方麵,耶穌在這裏再一次強調祂第一次來不是為了審判(約翰福音3:17;8:15;12:47);另一方麵,耶穌第二次來為了審判:生與死(48-50)。而分別光暗的重要工作就是“信”。重點在信:πιστε?ω這個動詞在這4節經文中重複出現了5次。信的對象是道。如果說約翰福音12:37-43指向舊約,那麽約翰福音12:44-50則指向新約。請注意段經文中的重點在道:我的話(μουτ?ν ?ημ?των,47)、我的話(τ? ??ματ? μου,48)、我所講的道(? λ?γος ?ν ?λ?λησα,48)、我所講的(γ? ?ξ ?μαυτο? ο?κ ?λ?λησα,49)、命令(?ντολ?,49)、我所說的(μοι ?ντολ?ν,49)、叫我說什麽(τ? ε?πω,49)、講什麽(τ? λαλ?σω,49)、命令(?ντολ?,50)、我所講的話(λαλ? ?γ?,50)、對我所說的(ε?ρηκ?ν μοι)、我所說的(λαλ?)。這些同義詞重複出現了12次。然後耶穌這裏強調了最後審判的信息(另參約翰福音5:22,27,30;9:39)。另外,道的核心涉及父子關係——耶穌是神的兒子。

這番講論是耶穌最後一次公開傳道了,是祂最後一次在聖殿或城市公開呼告。約翰福音剩餘的部分,耶穌的講論主要是針對門徒的,或者是在受審之時回應。因此,這段經文是總結性的,強調了兩個特別重要的真理。其中44-47重點強調“信”;而48-50重點強調“道”——兩者合起來就是“信道”。這是耶穌給世界的最後遺言,與約翰福音17章給教會的最後禱告形成對照。特別應該令我們感動的是:“耶穌大聲說”與“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產生一種張力。為什麽隱藏了耶穌又出來說話呢?可能是為了暫緩眾人激烈的敵對情緒,躲避一場可能發生的殺害,因為十字架的時間還沒有到。更可能是因為祂愛世人。這幾乎是一種難舍難分的愛,祂不忍心丟下這些人在黑暗中,祂不願意離別就這樣匆匆而至。不僅如此,祂要愛的人,祂不忍心離棄的人卻是厭棄祂、頂撞他、千方百計要殺害祂的人。這是一種怎樣的悖謬呢?這是從未有過的愛情悲劇,從未有過的神聖之愛。這是所有希臘悲劇和中國文學以及印度詩歌根本不能企及的高峰。除了約翰福音12:36-44這兩句經文,再沒有任何文字能詮釋上帝之愛了。我們可以在這個張力中看見神那不離不棄的愛。但無論如何,時間就要到了。大洪水要來了,隻是這場滅絕今天沒有襲擊這些垃圾一樣的芸芸眾生,卻要徹底毀滅那個33歲的拿撒勒人;而所有祂要保護的人,一同成為洪水猛獸的一部分。那麽,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在哪裏呢?歌聲漸起:“我妹子,我新婦,你的愛情何其美。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你膏油的香氣勝過一切香品”(雅歌4:10);“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雅歌8:7)。阿門!

任不寐,2016年8月7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