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我們來到了約翰福音第7章。我們已經經曆了逾越節所代表的聖洗禮(1-5)和聖餐禮(6)的真理,然後我們將從逾越節進入住棚節。如果說在約翰福音第6章中我們跟隨主過了紅海,那麽到了約翰福音第7章,我們就到了曠野,進入住棚節。這大約是今天感恩節的日子。但是根據約翰福音第7章,一方麵神的兒子在住棚節呼喊我們回家;另一方麵猶太人在這個日子裏加快了謀殺耶穌的計劃——神要藉著耶穌的獻祭帶領我們回家。
住棚節指向教會生活(7)。住棚節的記事從約翰福音7:1一直到10:21。而教會生活的中心在講道,聽道和信道;而道的中心在基督的教訓、祂的來去(祂是誰)、以及祂的聖靈(成聖或新生命)。但是,人不都有信心,一方麵耶穌的弟兄不信和棄絕;另一方麵猶太人因祂起了紛爭,其中猶太領袖開始謀劃和實施捕殺耶穌的計劃。根據上述信息,約翰福音第7章可以這樣交叉結構。首先是耶穌弟兄的不信(1-10)與猶太領袖的不信(44-52)形成首尾呼應;涉及的地點從加利利到加利利。其次是耶路撒冷眾人因耶穌起了紛爭,兩次提到的紛爭有遞進的關係(11-13,40-43)。住棚節的耶穌無家可歸、無國可投、無民可依;祂要給我們一個天家。祂怎樣帶我們回家呢?中間是耶穌在聖殿中的“三場講道”(14-39),依次是聖道(14-24);聖子(25-36);聖靈(37-39)。而14-39中的三部分之間也形成交叉結構,首尾呼應的概念包括“榮耀”(18,39),聖道(聖經、教訓、15-17)與聖靈(39),以及安息日(22-23)與“最大之日”(37)、“到了節期”(14)與“節期的末日”(37)之間的呼應。中間是聖子,祂來是為了帶領我們去,帶領我們回到天家。
無論如何,時間近了,一步一步逼向十字架:這裏四次提到猶太人要殺耶穌(1,19,20,25);四次提到猶太人要捉拿耶穌(30,32,44,45)——他們要以司法手段抓捕、公審和殺害耶穌。這大約是過了半年的時間,從逾越節到住棚節,從春天到秋天。先知如此歌哭:“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耶利米書8:20);“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原文作民女。七節同)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耶利米書9:1)。阿門。
一、耶穌弟兄不信(1-10)
1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2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3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裏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4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5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6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7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8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
9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10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耶穌進入世界,賜下救恩,見證真理,為此進入絕境:門徒不信(6:66)、弟兄不信(7:5)、領袖不信(7:48)。這也意味著教會中的不信、家庭中的不信和國家中的不信。整個世界都不信(約翰福音1:5;1:10-11;以賽亞書53:1)。但耶穌用複活重生了神的子民,仍然有信的:門徒中畢竟有彼得(6:68),領袖中畢竟有尼哥底母(7:50),而耶穌的弟兄中,後來至少出了猶大和雅各兩位門徒和殉道者(以賽亞書53:11-12a;約翰福音1:12-13)。我們相信:“神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馬太福音3:9b)。
1、殺機與住棚節(1-2)
1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
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
2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這兩節經文也可以交叉結構。首先談到兩個地方,一是加利利,二是猶太(1a)。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卻孤獨一人,無家可歸:北方加利利人不接待祂,南方猶太人想要殺祂。與之呼應的是第2節,重點講時間:“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這個概念首先是呼應約翰福音1:14a:“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其次,進一步強調耶穌在世界上無家可歸的絕境。因為住棚節本是安居之節,但耶穌無家可歸。這個主題延伸到約翰福音8:1,“於是各人都回家去了。耶穌卻往橄欖山去。”當然,住棚節這個概念也成為鋪墊:耶穌在節期中進入耶路撒冷傳道;而祂在住棚節期間傳道中的一個重要信息也與家有關:“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裏去”(約翰福音7:33)。祂來找我們,我們要跟祂一起回家。
基督的家不在地上,而在天上。這大大安慰了所有在地上無家可歸的基督徒(希伯來書11:36;哥林多後書5:1-4)。住棚節是猶太人非常重要的節期(利未記23:33-43;申命記16:13,16;31:10;撒迦利亞書14:16,18,19;以斯拉記3:4;曆代誌下8:13;約翰福音7:2),又名收藏節(出埃及記23:16;34:22)、“那節期”(列王紀上8:2,65;12:32;曆代誌下5:3;7:8;約翰福音7:10,11,14,37)、“耶和華的節期”(利未記23:39;士師記21:19)、“七月節”(以西結書45:25;尼希米記8:14)、“聖會”(民數記29:12)。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耶穌可能誕生在住棚節。值得強調的是,洗禮和聖餐的目的是建造一個家,在那家裏有神的同在。而這個邏輯最早預言在創世記1-3章中了。耶穌進入我們中間,是要“喊我們回家吃飯”。表麵上祂無家可歸,而實際上,祂一方麵要顯明這地上並非我們的家;另一方麵,祂要為我們打開回家的大門。與此同時,既然住棚節的基本主題也是收割莊稼,那麽這個收割的信息已經預告在約翰福音4:31-38中了。
而中間一句話進一步讓我們看見:整個國家不僅不接待祂,而且正在謀殺祂。但是,恰恰是藉著死,耶穌用自己的身體為我們開辟了回家的路:“19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20是借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21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22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麵前”(希伯來書10:19-22)。“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這是使徒的見證:“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哥林多前書15:36)。
2、耶穌和祂弟兄(3-8)
3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裏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4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5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
6耶穌就對他們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你們的時候常是方便的。7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8你們上去過節吧。我現在不上去過這節。因為我的時候還沒有滿。
在這種處境中,一般來說,家庭就成了最後的避難所和安慰之所。但是,耶穌無家。這段聖經拆毀了耶穌在地上的家,也等於拆毀了人關於家最後的幻想。魔鬼對抗天國有三座堡壘:曠野、國家和家庭。這三大居所分別是騙子、流氓和無賴的避難所。當靈修隱士(內在生活)或肉身成道的謊言被拆毀(參考耶穌在曠野勝過魔鬼的試探),當愛國主義的遮羞布和自由主義的春藥被移民和熱病光天化日,魔鬼就隻剩下最後一個挽留罪人在世界上的陷阱了:家。春節和家庭於是成為霾國人彼此欺騙最後的道德小廟,而教會假冒偽善地將耶穌基督神學弄髒成婚姻家庭神學。但是,聖經不斷拆毀了我們對這個世界最後的安頓和自欺欺人。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的首先就是本地、本族和本家;而耶穌來了,最殘忍逼迫祂的就是祂的弟兄。這個見證是真的。家庭本位神學和婚姻中心主義從未給人帶來任何屬靈的祝福,留下的隻有深深的傷害和永遠的絕望。在創世記結束的時候,約瑟看著他那些小市民加凶手的弟兄們,淚如雨下。創世記50:17就這樣成了約翰福音7:3-8的預言。
自己的兄弟在自己身上的好為人師和公開羞辱,這一切都是要有的。然而主耶穌早就預言了這一悲劇:“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35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36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37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38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10:34-38)。主甚至這樣宣告:“當複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馬太福音22:30)。雖然聖經對婚姻家庭一直存著極為消極的看法,但是救恩仍臨到家庭。除了我們已經知道的耶穌兩次稱呼祂母親馬利亞為“婦人”,我們還可以參考馬太福音12:46-50,“46耶穌還對眾人說話的時候,不料,他母親和他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他說話。47有人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與你說話。48他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49就伸手指著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50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若不在基督和教會裏,親情基本上與日俱減。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弟兄早期還是跟隨過耶穌的(約翰福音2:12),悲劇恰恰就在這個地方——當耶穌如日中天、好像充滿政治前途的時候,祂的弟兄也跟隨祂;但是當主流社會要殺害耶穌的時候,他們就日漸厭棄祂。我突然想起“我的叔叔於勒”:“從此我就永遠沒有再見過我父親的兄弟了”;“後來大家都不再說話。在我們麵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裏鑽出來”……
約翰福音7:3-8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3-5,講耶穌弟兄對耶穌的驅趕和不信。這個驅趕首先出於恐懼(7:1b)。人的自私和政治恐懼是敗壞血肉親情的主要原因。當然,更根本的原因是他們不信耶穌是神。也許其中還有“道德”的理由:耶穌的出身,以及祂傳道引起越演越烈的人身攻擊,都會成為整個家庭的困擾。他們願意眼不見心不煩。這些弟兄驅趕耶穌的理由卻是假冒偽善的;他們不說自己害怕和不信,反而作出為耶穌事業著想的姿態;提到“門徒”也等於在耶穌傷口上撒鹽(約翰福音6:66)。人的的確確是罪人,是黑暗之子,撒旦之民;家人同樣如此。第二部分6-8是耶穌的回應。首先,耶穌說弟兄的棄絕和驅逐等於將耶穌提前交付死地(6)。方便,?τοιμος,prepare ready;已經準備好了(獻祭耶穌;馬太福音22:4,8)。他們要提前吃人或提前開飯了。其次,耶穌指明祂弟兄的反應完全出於對人的恐懼;但這種恐懼是不公義的,因為耶穌並沒有做錯什麽,罪人因為愛罪恨耶穌(7)。最後,耶穌表明祂不會順從人的意思,隻會順從神的計劃(8;另參約翰福音2:4;7:6;7:30;8:20;12:23;12:27;13:1; 17:1)。
3、暗中赴住棚節(9-10)
9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10但他弟兄上去以後,他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這兩節經文雖然簡單,但是讓我們深刻看見耶穌怎樣麵對人,麵對人言和仇敵。一方麵,耶穌不在乎弟兄的攻擊和棄絕;另一方麵,耶穌不在乎猶太人的殺害。祂隻按神的旨意行動——那惡者在祂裏麵一無所有。首先,基督勝過熱病,沒有因為弟兄的刺激而憤然出走,或者絕望出走,或者向家人證明祂的勇敢以便衣錦還鄉。耶穌不會順從兩個馬利亞以及彼得的意思;同時也不會對弟兄的敵意作出血氣的反應。換言之,不要把人的意思和人的意見看得過於當看的。正因為如此,“9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人太容易被人的話所動,特別是惡言和阿諛,都會讓人激動得落入人的牢獄。耶穌不僅不為所動,反而將真理告訴他們。因為神就是愛。不過到了節期,耶穌還是上去過節。一方麵是順從律法,另一方麵更是為了上去傳道。但祂這次耶路撒冷之行與祂的弟兄的動議和刺激無關,是按自己的意思上去的。耶穌作什麽不是為了給人看。
其次,耶穌怎樣麵對這個仇恨祂的世界。“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ο? φανερ?ς ?λλ? ?ς ?ν κρυπτ?,not openly, but as in secret。形容詞κρυπτ?ς的基本含義是hidden, concealed, secret。耶穌秘密進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成功出現在聖殿中,可以成功地向眾人講道。這樣既可以暫時躲避要殺祂的猶太人,也可以避免一些追隨者的糾纏。節期間公開講道,祂顯然要麵對更大的危險;但這不是主的事,是猶太人的事。當然,耶穌也是努力避免與猶太人正麵衝突,免得他們陷入更大的罪中。上帝的兒子在人間為拯救世人,像“賊”一樣偷偷摸摸進入首善之區,這種大愛令人感慨萬端,更應該讓所有罪人或耶路撒冷居民及其領袖們無地自容。這是主的教導:“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10:16)。一切屈辱和隱藏,都是為了一場講道;而隻有聖道而非政治,才能拯救罪人。更深刻地說,我們的天父實在愛我們,於是一切都成了糞土,不顧一切,一心要帶領我們回家。耶穌不是恐懼世人,而是愛世人。真正的愛無論在時間還是事件上,都知道真正的輕重緩急。
2016年,我們更能理解主為何“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因為“他也上去過節”,為了一場盛會,為了那個係列講道。為了拯救罪人卻將自己降卑成罪人的樣式,主耶穌率先垂範,門徒亦步亦趨。這是使徒保羅的見證:“9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10我們為基督的緣故算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裏倒是聰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藐視。11直到如今,我們還是又饑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打,又沒有一定的住處。12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13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直到如今,人還把我們看作世界上的汙穢,萬物中的渣滓”(哥林多前書4:9-13)。然而,即使他們仍然將我們看為罪犯,我們仍然傳道。
二、猶太人起紛爭(11-13)
11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他在那裏。12眾人為他紛紛議論。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13隻是沒有人明明地講論他,因為怕猶太人。
如果將這段經文交叉結構,我們就知道猶太人尋找耶穌的目的是要殺祂。住棚節期間有兩個安息日,他們卻在安息日殺人。另外請注意兩場紛爭之間的關聯(40-43)。
然後我們看第一場紛爭:“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不然,他是迷惑眾人的”。這兩方麵都會成為聖殿證道的攔阻。但是即使說祂是“好人”(?γαθ?ς,good)的人,也不承認耶穌是神。這一點讓我們想起耶穌和一個猶太官長的對話:“18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作什麽事,才可以承受永生。19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麽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路加福音18:18-19)。稱讚耶穌的人應當也包括那些要神跡、強逼耶穌作王的人。不僅如此,“紛紛議論”(γογγυσμ?ς,a murmur)這個字總體上是負麵的,逼似以色列人在曠野向摩西發的一切怨言。“迷惑眾人的”,意思就是騙子,騙人的:πλαν? τ?ν ?χλον,deceiveth the people。騙子總是用“騙子”來誣告別人,但隨後我們就能看見這些騙子怎樣撒謊騙人。
這次攻擊靈界背景大約如是:“29他們喊著說,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什麽相幹。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30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吃食”(馬太福音8:29-30)。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即使否定和攻擊耶穌的人,也不敢“明明地講論他”。我們是中國人,路人以目源遠流長,推陳出新。我們知道為什麽:當局禁止敏感人物成為輿情的對象,無論褒貶好惡,要將祂徹底清除出所有人的記憶。政治恐怖出於政治自己的恐怖,不僅僅是人民恐怖,更是權力恐怖。由於罪和合法性的絕對缺失,他們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對基督的恐懼和仇恨登峰造極、無以複加,無可奈何。耶穌誕生的時候,希律王如此不安和恐懼,導致了伯利恒屠嬰暴行。這是詩人的預言:“1外邦為什麽爭鬧,萬民為什麽謀算虛妄的事。2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詩篇2:1-2)。
人對耶穌和真理的認識有兩大局限。第一、我認為。這一幕也顯示蛇的成功:罪人像神一樣知道善惡。人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認識耶穌的,沒有人根據聖經和啟示來認信基督。這種人本主義很難支持人繼續認信基督,並順服啟示真理。一方麵,“我認為”不斷和聖經衝突;另一方麵,他們可能根據我認為和我討厭製造假基督。第二、我害怕。人對耶穌的認識常常受限於對猶太人的恐懼,這一點實在很有現實意義:對真理的熱情,對耶穌的“愛”,一旦遇到政治恐懼,就隻能轉入地下,甚至偃旗息鼓了。罪人不願意為信仰給自己惹麻煩,換句話說,他們還沒有信仰,或者信仰剛剛開始。我想聖經記載這事,不是讓我們嘲笑耶路撒冷這些“鼠輩”和膽小鬼;而是讓我們從中誠實地看見我們自己的軟弱,“我就是那人”。然後,我們當仰望那仍然體諒我們軟弱,繼續施恩給我們的神。正因為不配(希伯來書11:38),恩典才完全是恩典。
三、住棚節的證道(14-39)
現在我們來看耶穌聖殿中的公開講道。耶穌的講道總是公開的,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僅與各種密宗區別,也讓控告祂的人沒有辦法“耍流氓”。我為此感謝互聯網。“19大祭司就以耶穌的門徒和他的教訓盤問他。20耶穌回答說,我從來是明明地對世人說話。我常在會堂和殿裏,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人。我在暗地裏,並沒有說什麽。21你為什麽問我呢?可以問那聽見的人,我對他們說的是什麽。我所說的,他們都知道”(約翰福音18:19-21)。在殿中講道也可以與教會的真理聯係起來——在住棚節期,耶穌並沒有破壞聖會、嚴肅會的律法。約翰福音7:14-39實際上記載了耶穌住棚節期間在耶路撒冷聖殿的三次講道,三場講道都有強烈的反響。
1、第一場講道:我的教訓(14-24)
14到了節期,耶穌上殿裏去教訓人。15猶太人就希奇說,這個人沒有學過,怎麽明白書呢?
16耶穌說,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來者的。17人若立誌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18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裏沒有不義。19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嗎?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什麽想要殺我呢?
20眾人回答說,你是被鬼附著了。誰想要殺你。
21耶穌說,我作了一件事,你們都以為希奇。22摩西傳割禮給你們,(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乃是從祖先起的)因此你們也在安息日給人行割禮。23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嗎?24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
主耶穌的三場公開證道的時間在住棚節,地點在聖殿。這段經文平行結構如上:藉著猶太人的兩次發問,耶穌分別闡述了祂的教訓或聖經(14-19),以及安息日(21-24)兩個問題;耶穌同時回給猶太人兩個問題。
猶太人的第一個問題顯示了他們的狂妄,以及爭辯中誅心的習性——他們不關切你說什麽,而是關切你是誰。但我們關切的重點應在“教訓”(14)和“書”(γρ?μματα,letters;15)——耶穌在耶路撒冷隻是傳講聖經,聖經怎麽說祂就怎麽傳;而聖經啟示的“教訓”(16)是父神的的旨意(17)。而且耶穌真正明白聖經。在14-17中,“教訓”這個概念重複了3次(διδ?σκω,διδαχ?,διδαχ?)。而耶穌強調,祂的教訓就是神的教訓;或者說,祂隻傳講神的話(“書”)。將自己的意思(θ?λω)順服神的意思(θ?λημα),或順服聖經,行道在先,是分辨一個傳道者是否傳講神的話,以及認識神的旨意的唯一道路。有兩種傳道者:“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順服太難,因此信出於神。17-18節實際上包含一個交叉結構;18節以交叉的方式分別解釋這兩個原則的根源:“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在他心裏沒有不義”。歸根結底,你是求自己的榮耀還是上帝的榮耀。無道的傳道人不真不義。最後,主兩次談到摩西所傳的“律法”(ν?μος),等於解釋“書”的主要內容;同時宣告猶太人從不行律法。不守律法是不接受耶穌及其教訓來自父神的根本原因;愛罪是不接受基督的根本原因。
猶太人的第二個問題(約翰福音7:20)讓我們看見“眾人”的邪惡:對耶穌的咒詛,以及他們公然撒謊:一方麵汙蔑耶穌是“被鬼附著了”(Δαιμ?νιον ?χεις,Thou hast a devil);魔鬼具有先下嘴為強的狡猾(約翰福音8:48,52;10:20;另參馬可福音3:22;創世記3:1)。魔鬼兒子們定罪人的特點還包括:隻定罪不論證,既沒有事實也沒有真理。換言之,具有沒有辦法證偽的“能力”。另一方麵,他們公然否認他們要殺耶穌的事實;魔鬼從起初就是殺人的,起初就是說謊的——他們一邊狠毒地謾罵你,一邊宣稱自己不是要害你。我們熟悉他們教會這種吃人的藝術:我們吃你不是要害你,而是為神驅鬼,乖僻的我們乖僻他……
請注意耶穌在這裏同樣給猶太人兩個問題。第一、耶穌揭示了猶太人內心的一個惡謀:“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為什麽想要殺我呢?”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類似“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約翰福音8:7)。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認識這個問題。第一、正因為你們不守律法,所以你們要殺我。猶太人自己違背了摩西“不可殺人”的律法和安息日的律法。第二、一個罪犯有什麽資格殺害別人呢?第三、基督進入世界被交給罪人,被殺,乃是神的計劃。第四、人殺神的真正動機到底是什麽,甚至人恨人的真正原因是什麽,這個質問應該臨到每一個人。你說出來的殺害的理由,不是真正的理由,不是全部的理由。從來沒有什麽替天行道,隻有為己行道:嫉妒、報複、貪婪、不義……願主的質問光照這世界上每一個正在吞吃人的熱土。
第二、“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你們就向我生氣嗎?”罪人殺人或生氣,隻有兩個原因:自己是罪犯,別人行得好。在21-24中,耶穌進一步論證,猶太眾人為什麽不守律法,卻以律法的名義要殺耶穌。耶穌對他們的審判是圍繞第五章安息日那個問題展開的。耶穌先講亞伯拉罕接受割禮之約在摩西律法之前;然後講猶太人沒有辦法麵對這個悖論:在安息日實施割禮算不算違背安息日律法;這個難題人在基督之外是無解的。但是,猶太人在這種矛盾之中,卻毫不猶豫地控告耶穌在安息日行醫治的神跡,這種偽善和彎曲又進一步違背了關於公平斷定是非的摩西律法(利未記19:15;申命記16:18-19;以賽亞書11:1-5)。而他們的“生氣”(χολ?ω,to be atrabilious,to be mad,to be angry, enraged),則將耶穌和他們的關係,歸回到亞伯和該隱的關係中。χολ?ω的字根是χολ?,可以參考馬太福音27:34;使徒行傳8:23。而耶穌這句話,幾乎等於在呼喚這些該隱的後繼者:“6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什麽發怒呢?你為什麽變了臉色呢?7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製伏它”(創世記4:6-7)。這是約翰一書3:12對第二個問題的解釋:“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為什麽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
從這裏我們也看見,耶穌來不是要定人的罪,但對高舉律法定人罪的猶太精英和人民,從未縱容。但是,耶穌對這些要殺他的猶太人的回應,仍然是充滿忍耐和愛心的。祂仍然盼望他們悔改。
2、第二場講道:我的來去(25-36)
25耶路撒冷人中有的說,這不是他們想要殺的人嗎?26你看他還明明地講道,他們也不向他說什麽。難道官長真知道這是基督嗎?27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裏來。隻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裏來。
28那時耶穌在殿裏教訓人,大聲說,你們也知道我,也知道我從哪裏來。我來並不是由於自己,但那差我來的是真的。你們不認識他。29我卻認識他。因為我是從他來的,他也是差了我來。
30他們就想要捉拿耶穌。隻是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31但眾人中間有好些信他的,說,基督來的時候,他所行的神跡,豈能比這人所行的更多嗎?32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
33於是耶穌說,我還有不多的時候和你們同在,以後就回到差我來的那裏去。34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
35猶太人就彼此對問說,這人要往哪裏去,叫我們找不著呢?難道他要往散住希利尼中的猶太人那裏去教訓希利尼人嗎?36他說,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我所在的地方,你們不能到。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約翰福音7:25-36同樣可以交叉結構。其中25-27與30-32以及35-36平行,講猶太人的三次反應;首先是不信,然後是有信的,有要殺祂的,最後是嘲笑。28-29與33-34平行,是耶穌的講道。耶穌的講論第一部分強調我從哪裏來;第二部分強調我往哪裏去。而這兩個問題,涵蓋了耶穌在地上的基本事工。一方麵,耶穌從神而來;另一方麵,耶穌要返回神。
我們先看第一回合的爭辯(25-29)。首先,耶路撒冷人民見證了耶穌在恐怖中講道的勇毅。但人民常比領袖更邪惡和愚昧(25-27)。耶穌這場講道是一場特別“失敗”的講道:似乎耶路撒冷很多人不相信祂,甚至聽道成仇。他們慫恿當局殺人:為什麽不盡快將耶穌繩之以法?“你看他還明明地講道”。人民可能隻是盼望恢複往日罪中的安寧(馬太福音2:2)。為此,他們不惜彎曲聖經彰顯自己的愚昧:“27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裏來。隻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裏來。”這個見證是假的,實際上舊約聖經多次多方告訴我們耶穌是從哪裏來的。耶穌的回答等於揭穿了他們的謊言:實際上他們知道耶穌是從哪裏來的,隻是撒謊。這是問題的根本——你沒有辦法叫醒裝睡的人。所有敵基督和不信的人,隻要他們聽見主的話語,看見主的工作,他們完全沒有辦法否認這個事實:這人這事隻能出於神。但是,是罪和驕傲阻擋他們接受這個事實。正因為如此,耶穌說褻瀆聖靈的永不得赦免。總之,耶穌再一次宣告祂來自神。
第二場論辯更為關鍵(33-36):耶穌從父那裏出來,要返回父。這個宣告也等於在呼喚所有的人跟祂返回父神或者回家。這是真正的住棚節。而且時間不多了。但是,猶太人不理解,並且嘲笑。他們不僅嘲笑耶穌,也趁機論斷一下τ?ν διασπορ?ν(the dispersed)。不過他們的嘲笑最終竟然成為事實:當猶太人拒絕基督和福音的時候,救恩就臨到了希利尼人和外邦人。這一幕讓人想起祁克果那個著名的寓言。不僅如此,35-36這段經文,也在強調耶穌第二個問題更為重要,與住棚節的主題相關。實際上,“你們要找我,卻找不著”這個概念,在30-36中重複了3次,在於強調:耶穌的死而複活和升天。而在這三次重複中,中間這句話是核心:“這人要往哪裏去”?人啊,你往哪裏去?這是“標準答案”:“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3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哪裏”(約翰福音14:2-3)。
中間30-32聚焦猶太人的不同反應。而30-32本身還可以進一步交叉結構:30與32都是在強調猶太人要捉拿耶穌;而中間的31節則有人信耶穌。30節中。“捉拿”還隻是一個構想,沒有人下手;“因為他的時候還沒有到”(約翰福音2:4;7:6;8:20)。捉拿,πι?ζω,to lay hold of,to take, capture of fishes;to apprehend of a man, in order to imprison him。這個字在約翰福音中出現了9次,7次指捉拿耶穌(約翰福音7:30,32,34,44;8:20;10:39; 11:57);2次指打魚(21:3,10)。他們不是一般的謀殺耶穌,而是要以國家暴力和司法手段正式逮捕、拘押、審判、處死耶穌。“吃貨”的最高境界是“妖精”——用司法正義的名義剪除對手。但是,最終這捉拿別人審判別人吃人肉身的野獸,將被擒拿(啟示錄19:20)。不過我們不能對“眾人中間有好些信他的”(31)評價過高,因為他們主要是神跡追求者。他們很快會在各各他拋棄耶穌;盡管神跡的見證仍然是重要的。
3、第三場講道:靈與榮耀(37-39)
37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38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39耶穌這話是指著信他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
我們也可以這樣來分析這三場講道,這三場講道可以依次對應三大主題:祂是誰(從父神而來);祂來作什麽(死而複活);人應該怎樣麽辦(作信我的人)。第三場講道顯然發生在另外一天:“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這應該是住棚節的最後一天。這是住棚節期間最後一次證道了:“耶穌站著高聲說”,考慮上文猶太人要捉拿和殺害祂的背景,這是一種殉道的姿態;主要不顧一切呼喊兒女回家,並且喊他們回家“吃飯”。按猶太人的傳統,住棚節最後一天有特別的獻祭儀式:“七日內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第八日當守聖會,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這是嚴肅會,什麽勞碌的工都不可作”(利未記23:36)。
學者們都提到住棚節期間,耶路撒冷有一些“噴泉”之類的臨時建築,但是,到節期的末日,這些設施已經不再工作,甚至開始停水了。耶穌應該是在這種背景之下高聲向眾人呼喊的:“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38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顯而易見,“渴”與“喝”這些概念可以上溯到第4章中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講道;但是,內容顯然更為深化——喝了活水之後,新人或教會“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換言之,約翰福音7章中“活水的江河”是約翰福音1-6章所有水和聖靈主題的一次總結。不過有一個難題是,耶穌這裏說的“就如經上所說”具體指哪段舊約經文,曆來爭論不休。一個廣為接受的選項是撒迦利亞書14:8-21,因為猶太人在住棚節期間常常會讀到這段經文。另外的選項還包括以賽亞書12:3;44:3;49:10;58:11;以西結書36:25-27;約珥書3:18;阿摩司書9:11-15;撒迦利亞書13:1,尼希米記9:15-20等等。
不過關於38節這句話到底是什麽意思,39節有清楚的解釋:受洗接受聖靈,時間在耶穌死而複活之後(榮耀)。因此對應舊約的經文應該至少包括這四個信息:腹中、水、靈和死。很難找到同時滿足這些概念的具體經文。所以很有可能,主在這裏是綜合了所有舊約相關的信息。其中κοιλ?α(腹中)這個概念需要檢討,它可以指腹部或肚腹,也可以指母腹(馬太福音12:40;路加福音1:15;約翰福音3:4;使徒行傳3:2;羅馬書16:18;加拉太書1:15等)。就母腹這個概念而言,這句話指向一場重生或新生。另外,“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或者可以這樣翻譯:“那時他們還沒有領受聖靈”——若非見證耶穌複活,門徒不可能腹中流出活水的江河來。
關於舊約經文,我個人有一個領受供大家參考。這段經文或者也可以與創世記2:5-14平行:開始“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而在“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之後,“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需要強調的是,聖靈降臨不僅重生個人,也建立教會,重建國度和樂園。這是五旬節的故事。在聖經中,活水、聖靈降臨常常與聖殿或教會相關(以西結書47:1-9;啟示錄22:1-5)。聖靈這個主題在約翰福音14-17章會充分展開,並應驗在約翰福音20:22-23,“22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23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赦罪指向聖靈裏的重生,泥土成為活人。
四、猶太人起紛爭(40-43)
40眾人聽見這話,有的說,這真是那先知。
41有的說,這是基督。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42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恒出來的嗎?
43於是眾人因著耶穌起了分爭。
與11-13平行,耶穌住棚節的講道進一步激化了猶太人的“分爭”(σχ?σμα,a rent;a division, dissension;馬太福音9:16)。這類分爭就愈演愈烈(約翰福音9:16;10:19)。這次分爭主要不再是根據“我認為”或“神跡”;而是因為“聽見這話”。同樣是聽道,人的理解仍然五花八門。信道一定是從聽道來的,但是聽道不一定信道。“常常學習,終久不能明白真道”(提摩太後書3:7)。這段經文如果交叉結構如上,可以分別看見三個核心概念:先知、基督(重複3次)和耶穌(救主)。這場紛爭的焦點是:耶穌到底是誰。顯而易見,這場紛爭已經公開化了,猶太人的禁令不再有效,耶穌成了耶路撒冷輿論的中心。當然,這將刺激猶太人盡快推行殺害耶穌的計劃。
因主的話語而起的分爭將猶太社會劃分為兩大陣營。首先是“先知論”;聖經根據是摩西的預言。其次基督論,聖經根據是先知的預言。但基督論內部也一分為二,有支持者,有反對者。反對者的根據是:“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恒出來的嗎?”他們特別提到大衛,這個思路引起的後果是複雜的,一方麵,追根溯源到大衛符合聖經的啟示;另一方麵,如今他們僅僅將彌賽亞等同於政治上的大衛王,就會導致最後棄絕彌賽亞的悲劇。實際上曆史正是按這個邏輯發展的。
我們現在來看看反對者的聖經根據。實際上圍繞耶穌出生地而質疑耶穌是基督,這個觀點在這段經文中以訛傳訛地重複了3次;而這三次又都是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27然而我們知道這個人從哪裏來。隻是基督來的時候,沒有人知道他從哪裏來”;“41b但也有的說,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42經上豈不是說,基督是大衛的後裔,從大衛本鄉伯利恒出來的嗎?”“ 52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另參彌迦書5:2)。實際上這些“惟獨聖經”的人並不真懂聖經,這一點像極了今天的加爾文主義者;也讓我們反省我們在聖經真理上的虧欠。路加福音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耶穌恰恰出生在伯利恒,正如舊約所預言的。因此必然有人故意遮蓋了耶穌出生在伯利恒這個事實,並就此誤導了猶太公眾。人的曆史學常常就是一種政治謊言。
加利利這個名字在約翰福音第7章出現了5次,起到了結構的作用(1,9,41,52)。約翰福音依托路加福音的聖誕記事,未必是為了諷刺猶太人的無知;更可能是為了強調這個事實:彌賽亞可以同時出生在伯利恒,又是加利利人,或者偏偏是加利利人。這是對猶太教的切割。而加利利的基督同樣是聖經所預言的,這個問題我們下文會展開討論。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說,耶穌既不是從加利利來的,也不是從伯利恒來的,而是從上麵來的。這是約翰福音1:1首先就奠定的基督論,或真理根基。無論猶太人怎樣紛爭,他們都是在地上爬行,不能明白天上的事。
五、猶太領袖不信(44-52)
44其中有人要捉拿他。隻是無人下手。45差役回到祭司長和法利賽人那裏。他們對差役說,你們為什麽沒有帶他來呢?46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47法利賽人說,你們也受了迷惑嗎?48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49但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
50內中有尼哥底母,就是從前去見耶穌的,對他們說,51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52他們回答說,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
對猶太當局和主流社會而言,必須製止這場動亂。但基督的時間還沒有到。當差役空手歸來並希奇耶穌的教訓的時候,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惱羞成怒了。他們不僅嗬斥這些差役、咒詛百姓,而且攻擊為耶穌說話的尼哥底母。這是一種因為嫉恨而陷入的抓狂狀態,這是因為恐懼而見人就咬的末日瘋狂。“拿來”,?γω,帶領、帶來;也指預備筵席(馬太福音14:6),牽引牲畜(馬太福音21:7)。因此這個動詞比“捉拿”一詞更具有羞辱意味。這段經文可以簡單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利賽人的醜態(44-49);第二部分是尼哥底母的辯護(50-52)。前者記錄了法利賽人與差役的對話,後者是法利賽人和尼哥底母的辯論。我們重點來分析猶太人為殺害耶穌怎樣彎曲聖經。
首先,實體錯誤。這兩節經文是在彎曲聖經:“基督豈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嗎?”“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要證偽這個論斷,隻要參考以賽亞書9:1-2就可以了:“1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2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西布倫就在加利利的腹地,中心大約就是拿撒勒。而且他們在掩蓋聖經並且公然說謊:“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實際上先知約拿就來自加利利。列王記下14:25,“他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正如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借他仆人迦特希弗人亞米太的兒子先知約拿所說的”(另參約拿書1:1)。迦特希弗:?? ???,the winepress of digging,home town of Jonah on the border of Zebulun。約書亞記19:10-13則告訴我們西布倫在哪裏,就在後來的加利利。難怪主耶穌這樣審判他們:“44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欲,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裏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約翰福音8:44)。也難怪主耶穌常常談論“約拿的神跡”(馬太福音12:39-41;16:4;路加福音11:29-32)。另外,先知那鴻也應該出於加利利(耶柔米。伊勒歌斯,?????????;捉拿神?另參Capernaum)。不僅如此,他們在做假見證陷害人:尼哥底母發言,證明這句話是假的:“48官長或是法利賽人,豈有信他的呢?”另外,咒詛百姓違背了摩西律法:“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我是耶和華”(利未記19:18)。而他們要殺人,更是違背摩西律法了。為了一個罪,他們要犯更多的罪。
其次,程序錯誤。這一點正是尼哥底母所指出的:“51不先聽本人的口供,不知道他所作的事,難道我們的律法還定他的罪嗎?”尼哥底母的律法根據應該是申命記19:15-19,“15人無論犯什麽罪,作什麽惡,不可憑一個人的口作見證,總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才可定案。16若有凶惡的見證人起來,見證某人作惡,17這兩個爭訟的人就要站在耶和華麵前,和當時的祭司,並審判官麵前,18審判官要細細地查究,若見證人果然是作假見證的,以假見證陷害弟兄,19你們就要待他如同他想要待的弟兄。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另參民數記35:30);以及申命記17:6-7,“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將那當死的人治死。不可憑一個人的口作見證將他治死。7見證人要先下手,然後眾民也下手將他治死。這樣,就把那惡從你們中間除掉”。不僅如此,使徒行傳25:15-16記著羅馬總督非斯都的話:“15我在耶路撒冷的時候,祭司長和猶太的長老,將他的事稟報了我,求我定他的罪。16我對他們說,無論什麽人,被告還沒有和原告對質,未得機會分訴所告他的事,就先定他的罪,這不是羅馬人的條例”。這些猶太領袖連外邦人都不如。猶太律法和羅馬法律猶太人都違背了:沒有本人的口供,控告者隻想殺人,迫不及待。
應用:差役的見證
顯而易見,這是末世了,令人絕望的現象總是禍不單行。領袖們悔改很難,頭狼悔改很難,法利賽人悔改很難。這令人憂愁。“先知與王說話的時候,王對他說,誰立你作王的謀士呢?你住口吧。為何找打呢?先知就止住了,又說,你行這事,不聽從我的勸戒,我知道神定意要滅你”(曆代誌下25:16)。但是,如今主吩咐全世界的人都要悔改。約翰福音7:46節是其中一個神跡,盡管這個見證出於差役:“差役回答說,從來沒有像他這樣說話的”。這也是每一個基督徒打開聖經,進入教會之後的共同感觸。耶穌和祂的話語太不同了,耶穌這個人和祂講的道理,都是曠世空前的。所以祂是神,是我們的救主:“人若立誌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翰福音7:17)。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麵來領受和應用差役的見證。
第一、真理的力量。信道總是從聽道來的。是耶穌的話語強烈震動和更新了差役,而耶穌的話是與眾不同、空前絕後的,是帶著能力的。祂的話語證明祂是神;祂的話語醫治萬民。不僅如此,耶穌的話語和人類所有的話語都不同,差役們對這一點一定印象深刻。首先,耶穌的話語與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話語不同,這是恩典和真理與律法主義的不同。其次,耶穌的話語一定和差役們的話語不同,他們的話語歸結起來就是民以食為天,服從權力的命令就是警察的天職等等。最後,耶穌的話語與差役們所熟悉的所有人類典籍都不同。我們可以注意在約翰福音7:32與7:45之間耶穌的話語,看看差役們到底聽聞了什麽。首先耶穌談到複活和天家的事(33-34);其次耶穌談到活水的江河和聖靈的降臨(37-39)。這兩方麵的信息對世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天音,但攸關生命存在的基本意義。一方麵,我們實際上擁有另外一個家鄉,一個更美的家鄉;另一方麵,我們實際上可以擁有另外一種生活,更美好的生活。而耶穌基督正在帶領我們進入這兩大福祉。一個貪戀世界的人,一個動物一樣侍奉肚腹的人,一個因為侍奉肚腹而天天害人犯罪的人,突然聽見了天上的聲音。肚腹除了裝滿糞土,竟然還可以流出活水的江河。差役們從來沒有這樣參觀過自己的肚腹,相反,長期以來,他們的生命就是為了飯碗,並因為嫉妒罪而活在罪惡累累之中。這一切黑暗有一個根本的原因:他們不知道還有另外一個國度,另外一種生活。然而,天國和複活恰恰是福音的兩個基本內容(馬太福音4:17)。
第二、教會的愛心。逼迫我們的是慕道友。差役本來是捉拿耶穌的。實際上,在約翰福音7:45-47中,“差役”這個概念重複出現了3次;而他們最早出現在約翰福音7:32,“法利賽人聽見眾人為耶穌這樣紛紛議論,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打發差役去捉拿他”。差役,?πηρ?της,servant,奴仆,罪的奴仆。公職人員,警察。這些“差役”為了生存和職業加入了殺害基督、逼迫教會的國家行動,他們本來對真理毫無興趣。彼拉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他隻是凱撒的差役。一般來說,奴才往往比主子更凶殘,主要不是為真理的緣故,而是為了食餌和賞錢,以及同業競爭(約翰福音18:3;18:12;18:18;18:22;19:6)。差役也相當於腓立比監獄中的獄卒。但是,我們永遠不要把差役當作敵人,每個人都是罪的奴仆,都是基督要拯救的對象。所以當上帝任憑甚至允許差役來捉拿我們的時候,隻是給了他們一個聽福音和得救的機會;同時給了教會、傳道人和基督徒一個傳福音、作見證的機會。實際上全世界的外邦人都是差役,他們都想捉拿基督和祂的門徒,抓住他們的肉身,控告他們的弱點,以便將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好自以為神,報仇雪恨。我們也曾經是差役。但是,今天如果我們真有神的真理和愛,我們就必然能以善勝惡;甚至有人可能在這場危機中得救。教會絕對不要、永遠不要用刀砍掉差役的耳朵,基督徒永遠不要與警察對罵和互扔磚頭。相反,“隻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書3:15)。歡迎你來。
又一個夜晚降臨了,願你們平安;願房上每一隻孤獨的麻雀得見異象:“9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隻管講,不要閉口。10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裏我有許多的百姓”(使徒行傳18:9-10)。親愛的弟兄姐妹,這是一個法利賽人和差役組成的世界;實際上差役正在向我們走來。求神賜給我們每一個人麵對差役的基本心態:我們沒有作錯什麽,正相反,我們正在作正確的事,正在見證真理;而這真理同樣與差役有關,神愛世人。所以最後讓我們用這段經文共勉,願主的恩與我們眾人同在:“1我在神麵前,並在將來審判活人死人的基督耶穌麵前,憑著他的顯現和他的國度囑咐你。2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摩太後書4:1-2)。阿門。
任不寐,2016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