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以賽亞書概論:第五課,三子演義(36-39)

(2017-03-11 03:25:39) 下一個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歡迎大家來到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2015年11月1日的聖餐主日。我們今天進入以賽亞書36-39章,教會傳統稱之為以賽亞書中的“曆史篇章”,事實上是指這段聖經所用文體是散文體,而非像其他部分所使用的詩歌體。了解這段曆史應該平行閱讀列王紀下18-20和曆代誌下32章。請注意三段敘事的側重點不同。以賽亞書36-39可以交叉結構如下:第一、36-37講猶大國和亞述帝國的衝突;第二、39章與36-37前後呼應,告訴我們猶大國和巴比倫帝國的初步接觸。第三、中間部分,即38章,講猶大王希西家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證道主題是:三子演義,即亞述、猶大、巴比倫這三國演義,實際上是三子演義,亞述是長子、猶大是次子、而巴比倫是幼子。我會在“引言”部分展開這個主題。

以賽亞書36-39章中有兩個奇妙的神跡,需要提上來和大家討論。第一、以賽亞書37:36,“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列王紀下19:35)。第二、以賽亞書38:8,“就是叫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十度。於是前進的日影,果然在日晷上往後退了十度”(列王紀下20:11)。
關於後麵這個問題,我推薦大家參考大衛鮑森的解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ygWTs3CC8。關於第一個問題,請大家查找有關Sennacherib Prism或Sennacherib's Hexagonal Prism的一些參考資料(Taylor Prism,the British Museum;the Oriental Institute Prism,the Oriental Institute of Chicago;the Jerusalem Prism)。 雖然亞述大軍的大規模死亡的真正原因還是隱秘的,但考古資料一直支持這個事實:所向披靡的亞述人的的確確未能進入耶路撒冷。希羅多德可能是引述埃及方麵的消息,稱當夜發生了鼠疫(參以賽亞書37:33);而約瑟夫不約而同地指出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據說不久前耶路撒冷城下挖掘出無數亞述士兵的頭骨……無論如何,願那擊殺亞述大軍、讓日晷後退十度、又讓我們儆醒巴比倫大使的神,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引言:長子、次子與幼子

以賽亞書36-39中的三位主角,即亞述、猶大和巴比倫,應該追溯他們的曆史淵源。首先是亞述。主前8世紀前後,亞述是中東不可一世的帝國,讓列國人聞之色變,或者同仇敵愾。亞述首都尼尼微又名“血腥獅穴”。這些圖片結合相關經文,我們可以總結出亞述的五種“民族精神”。第一、軍事擄掠。屠城與強遷——可以說亞述人是第一位血腥暴力拆遷的發明者。亞述人搶錢和擄人以及邪教崇拜,民數記24:22最早預言了亞述這個本性。上文提到的文物記載:“因為猶大王希西家,不服於我的軛,朕派大軍攻打,靠著軍力和我們勇力,連取屬他46個堅防的城邑...擄去200,156人,老嫩男女連同馬匹、驢驅、駱駝牛羊,數目無可估計;我又把希西家困於他的京城耶路撒冷之內,有如籠中鳥”。第二、石頭機弦。第三、破城戰車。第四、剝皮和肢解。第五、木棍或十架。這些圖片顯示;大兒子在他兄弟身上所發泄的是怎樣陰間般的殘忍(圖略)。

亞述式的暴虐和殘忍證明他們根本有病,亞述病隻能從嫉妒如陰間般殘忍這個角度出發加以認識,否則,我們無法理解這種無緣無故、毫無道理的罪惡 。以賽亞書20:4,“照樣,亞述王也必擄去埃及人,掠去古實人,無論老少,都露身赤腳,現出下體,使埃及蒙羞”;以賽亞書52:4,“主耶和華如此說,起先我的百姓下到埃及,在那裏寄居,又有亞述人無故欺壓他們”。他們不僅殘忍,而以受害者的羞辱為樂 ,“現出下體”這門技術據說後來被中國人學去了。而且他們“無故欺壓”人,很多時候找不到他們這樣殘忍和下流的理由。了解亞述的背景,我們才能更深切地認識約拿書中約拿對亞述人的態度和上帝對罪人的憐憫。 而在新約聖經中,耶穌這句話真是讓所有自以為義的人汗顏無地和惱羞成怒:“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馬太福音12:41;路加福音11:30-32)

現在的問題是,亞述的魔鬼性從何而來。亞述是舊約聖經經常出現的名字,主前722年他滅亡了北國以色列。除了列王紀和曆代誌以外,先知以賽亞、耶利米和以西結、何西阿、約拿、彌迦、那鴻、西番雅、撒迦利亞都論到亞述。其中那鴻書是專門論亞述的。以賽亞書中,除了36-38章,亞述也出現在以下經文中:7:17-20,8:4-7 ,10:5,10:12,10:16-32,11:11-16,14:25,19:23-25,20:1-6,23:13,27:13,30:31,31:8;52:4。????????,Asshur or Assyria,動詞??????的意思是前行或祝福(創世記30:12-13)。換句話說,亞述是走在前麵的先鋒,亞述必須考第一,必須總是蒙福的。首先是亞述的地理位置。創世記2:14,“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亞述位於聖經地理的中心地帶。其次是亞述的文化傳承,創世記10:11,“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亞述是寧錄帝國的一部分。第三、亞述的種族淵源。創世記10:22,“閃的兒子是以攔,亞述,亞法撒,路德,亞蘭”。曆代誌上1:17告訴我們,閃至少有9個兒子。在創世記10:22這個家譜中,我們看見上帝揀選了中間的亞法撒,而把兩個大兒子和兩個小兒子都繞開了;實際上以攔和亞述的本性基本上是一樣的好戰和殘暴(創世記14:1-9;以賽亞書21:2-6;耶利米書49:34-39;以西結書32:24-25;使徒行傳2:9)。因此,我們可以將以攔和亞述合並為長子,而亞法撒代表次子:“亞法撒生沙拉,沙拉生希伯”(創世記10:24)。

亞述對亞法撒後裔猶太人的征伐,與該隱和亞伯、以實瑪利與以撒、以掃和雅各之爭類似;亞述和亞法撒之爭也是長子和次子之爭。長子被棄根本原因是律法主義或肉身上的驕傲,這個永遠對次子怨氣衝天、嫉妒成性的“宿命”,逼迫長子通過殘害選民來發泄不滿。這種現象用新約聖經上的話說,就是屬血氣的要逼迫那屬靈的,從來如此,大抵如是(哥林多前書15:45-49)。在新約聖經中,耶穌的兩個比喻都是針對這種長子原罪的:法利賽人與稅吏在殿裏禱告;大兒子比小兒子更加失喪。

問題是不僅長子驕傲,最小的兒子也會驕傲,這是因為父母溺愛和偏袒造成的惡果。但小兒子和大兒子的驕傲在結果上略有不同。大兒子的驕傲總是導致氣急敗壞的“狠”;小兒子的驕傲則表現為如泣如訴的“怨”。而巴比倫的祖宗“含”以及“便雅憫”都是最小的兒子。巴比倫在這裏可以代表小兒子現象。這是巴比倫的曆史淵源:創世記9:24,“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創世記10:10,“他(含的孫子寧錄——作者注)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小兒子的理想總是,有一天像大哥一樣,甚至像父親一樣。巴比倫本來是在亞述的奴役之下,後來取代亞述當成了大哥。大兒子和小兒子對中間的“老二”的出類拔萃是最不能容忍的。因為他們都很驕傲,讓他們總是覺得上帝偏心,因此必須起來殘害在他們看來奪去了本來屬於他們的福分的“老二”。中國人用“二”罵人可能代表了這種血脈深處的嫉恨。

但自高和自嬌及其導致的殘忍和怨恨,都為神所厭棄。高低(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這個翻轉的真理,貫穿聖經始終。這就是神的道理。神並非不講理,隻是不以長子和幼子的理為理(以賽亞書 2:12;馬太福音 23:12;路加福音14:11;路加福音 18:14)。但是,屬血氣的人不能明白這個真理,所以哥林多後書 10:3-6值得我們重新閱讀:“3 因為我們雖然在血氣中行事,卻不憑著血氣爭戰。4 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麵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5 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6 並且我已經預備好了,等你們十分順服的時候,要責罰那一切不順服的人”。把自己放在中間、中道或總是在神麵前自卑的人,是神所喜悅的人(羅馬書12:3)。什麽時候你覺得你總是比別人做人好,更有生命,更應該得到上帝的垂青,好得連上帝都不好意思不高舉你使用你去吃人,你什麽時候就會被上帝像拆毀亞述和巴比倫一樣被拆毀;亞述變成廢墟,巴比倫墜落陰間。

加爾文主義者的歪理邪說是建立在對羅馬書9:18的斷章取義的基礎之上:“這樣看來,他願意憐憫誰就憐憫誰,願意誰剛硬就使誰剛硬”。他們好像完全看不見“這樣看來”這四個字,把上帝改造成蠻不講理、為所欲為、想怎樣就怎樣的神;而他們自己總是上帝要憐憫就憐憫的對象,而不同意他們的就是上帝要不憐憫就不憐憫的對象。然而聖經這些話語到底在講論什麽呢?出埃及記33:19,“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麵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這節經文清清楚楚地告訴我們,上帝要向自驕自傲的埃及顯明一個新的真理: “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這個唯獨恩典的真理就是上帝的真理,這個真理要粉碎“長長幼幼”的“肉身的道理”。正因為如此,羅馬書9章這段經文就是要用神的理粉碎人的理:“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羅馬書9:8)。這節經文是羅馬書9:18的前提;應該將羅馬書9:8-33作為一個整體來讀。神是講理的神,隻是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理,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加爾文主義者斷章取義地把窯匠參謀成一個暴君。但是神在這裏是講理的。第一、神不是憑任性而揀選,而是憑“應許”而揀選。這個應許是有道理的,這是神的道理。第二、窯匠的工作同樣不是憑任性,而是憑設計和藍圖(曆代誌上 4:23等)。窯匠,?????, 這個字最早指上帝造人和動物,這個創造之工乃是按神的形象和樣式以及旨意進行的創造(創世記2:7-8,19)。上帝按神的形象工作,而不是按人的形象工作。基督本是神的像。第三、這個應許的真理在羅馬書這段經文中就是“因信稱義”而不是因律法和行為得救的真理(羅馬書9:31-33)。恰恰是針對律法主義者和所有在生命或道德上向神向人自高的長子和幼子,聖經才駁斥他們說:“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當然,我們這裏講的不是“出身論”,而是“心態論”。聖經棄絕的不是長子身份,而是長子心態。主耶穌是長子,但祂謙卑到馬槽和十字架上。感謝神,借著亞述-猶大-巴比倫這三子演義或三國演義,讓我們看見神怎樣棄絕了老大和老三,而將憐憫加給了老二。我們因此可以把目光聚焦在中間那部分信息上,看希西家或猶大和上帝的關係。這個可憐、有罪、有病的人,這個卑微、軟弱、垂死的民族、君王和個人,這個仍然進入聖殿祈求憐憫而沒有無神論或在別處想辦法尋求幫助的罪魁,竟然蒙了拯救。這就是福音,這就是我們所傳、所信、所得的真理。

一、猶大與亞述(36-37)

1、西拿基立兵臨城下(36:1-2)

1 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2 亞述王從拉吉差遣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裏去。他就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

以賽亞書36-37章讓我們欣賞到什麽叫驕傲和狂妄,亞述王西拿基立和他的走卒拉伯沙基,是世上一切不可一世的狂人的傑出代表。你如果不把他們“祖宗十八代”翻出來,根本不可能理解這些東西憑什麽這麽牛。此時,聯軍已經攻破天津(拉吉),威脅北京(耶路撒冷),兵臨城下。

西拿基立(辛那赫裏布),??????????,Sin multiplied brothers,Sin是月神的名字。這個名字顯示他應該是一位狂熱的異教徒。西拿基立主前705-681年作王,薩爾貢二世(Sargon II)之子。在他領導下,亞述帝國進入了顛峰時期或瘋癲時期。當然,這也是滅亡的前期。拉伯沙基聽起來像“傻了吧唧”,??????????的基本含義是“豪飲者”。大約是猛將張飛和舌戰孔明的合體。20年前,他們剛剛毀滅了以色列;而“昨天”,他們又把猶大第二大城市拉吉(???????,Lachish;參考Siege of Lachish)傾倒在血泊和白骨之中。他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可以勢如破竹,橫掃千軍入卷席。猶大已經苟延殘喘,偏安一隅,成了囊中之物。“你們教會不會存在幾天了”。也許西拿基立稍微忌憚埃及和猶大聯盟,因此這位屠夫頗有心機,先差遣拉伯沙基向猶大喊話,要求猶大無條件投降。

這些地獄之子卻仿佛從天而降,臨到猶大、耶路撒冷、神的教會和神的仆人。希西家王 (?????,神加力量‎)是位“即使不空前也絕後的好王”,但也是個罪人。希西家王十四年,應該是主前701年。 “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這些地名我們熟悉,他們曾是猶大君王亞哈斯向亞述求助的路線(以賽亞書7:3)。這個教訓如此生動和深刻——你所求助的人,將會成為毀滅你的人。

2、拉伯沙基兩次喊話(36:3-22)

3 於是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並書記舍伯那,和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出來見拉伯沙基。4 拉伯沙基對他們說,你們去告訴希西家說,亞述大王如此說,你所倚靠的有什麽可仗賴的呢?5 你說,有打仗的計謀和能力。我看不過是虛話,你到底倚靠誰,才背叛我呢? 6 看哪,你所倚靠的埃及,是那壓傷的葦杖,人若靠這杖,就必刺透他的手。埃及王法老向一切倚靠他的人,也是這樣。7 你若對我說,我們倚靠耶和華我們的神。希西家豈不是將神的丘壇,和祭壇廢去,且對猶大和耶路撒冷的人說,你們當在這壇前敬拜嗎? 8 現在你把當頭給我主亞述王,我給你二千匹馬,看你這一麵騎馬的人夠不夠。9 若不然,怎能打敗我主臣仆中最小的軍長呢?你竟倚靠埃及的戰車馬兵嗎?10 現在我上來攻擊毀滅這地,豈沒有耶和華的意思嗎?耶和華吩咐我說,你上去攻擊毀滅這地吧。

11 以利亞敬,舍伯那,約亞,對拉伯沙基說,求你用亞蘭言語和仆人說話,因為我們懂得,不要用猶大言語和我們說話達到城上百姓的耳中。12 拉伯沙基說,我主差遣我來,豈是單對你和你的主說這些話嗎?不也是對這些坐在城上,要與你們一同吃自己糞喝自己尿的人說嗎?

13 於是拉伯沙基站著,用猶大言語,大聲喊著說,你們當聽亞述大王的話。 14 王如此說,你們不要被希西家欺哄了,因他不能拯救你們。15 也不要聽希西家使你們倚靠耶和華說,耶和華必要拯救我們,這城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 16 不要聽希西家的話,因亞述王如此說,你們要與我和好,出來投降我,各人就可以吃自己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的果子,喝自己井裏的水。17 等我來領你們到一個地方,與你們本地一樣,就是有五穀和新酒之地,有糧食和葡萄園之地。18 你們要謹防,恐怕希西家勸導你們說,耶和華必拯救我們。列國的神有哪一個救他本國脫離亞述王的手呢?19 哈馬和亞珥拔的神在哪裏呢?西法瓦音的神在哪裏呢?他們曾救撒瑪利亞脫離我的手嗎? 20 這些國的神,有誰曾救自己的國脫離我的手呢?難道耶和華能救耶路撒冷脫離我的手嗎?

21 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因為王曾吩咐說,不要回答他。 22 當下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都撕裂衣服,來到希西家那裏,將拉伯沙基的話告訴了他。

“傻了吧唧”的重要講話活靈活現。第一篇重要講話可以看成是一個平行結構,分別從政治和宗教兩個方向進攻、傻了吧唧一點都不傻,具有撒旦差役的精明與凶狠,針針見血。首先,亞述帝國外交部發言人“傻了吧唧”攻擊猶大和埃及的結盟。 “背叛”一說是指希西家和埃及結盟,脫離了對亞述的臣服,並反對亞述,因此亞述大王很不高興。西拿基立對埃及法老的認識倒也深刻,這是一種淫者見淫的洞見。其次,“傻了吧唧”揭開希西家的傷口:希西家的神即使在希西家改革之後仍然不願幫助希西家。這個控告對神的仆人來說是很致命的:你無論怎樣努力,神已經離開你了。然後他再談猶大軍事能力的不堪一擊。第8節的英譯:Now therefore give pledges, I pray thee, to my master the king of Assyria, and I will give thee two thousand horses, if thou be able on thy part to set riders upon them。最後,傻了吧唧宣告,上帝不僅離開了希西家,而且很有可能和亞述人站在一起——這場進攻是替天行道。控告者總願意代表聖靈,這種邪教習性從來如此;聖靈催逼我來攻擊你。11-12節讓我們看見猶大代表團的懦弱,和拉伯沙基怎樣變本加厲。哀求魔鬼的兒子是沒有用的,隻能讓人家“牧師”越戰越勇。

屎尿俱下之後,拉伯沙基開始第二篇重要喊話。這篇講話首先攻擊希西家,離間希西家和猶大人之間的關係。攻擊牧者從來是拆毀教會的有效手段。這裏大約三次強調:不要聽希西家的話。顯而易見,亞述人恨死希西家了,對希西家的攻擊周而複始,黔驢技窮。但是恰恰是在拉伯沙基的控告中,我們發現希西家還真是一個好王,是為福音不顧性命的。他要猶大人依靠耶和華的拯救。其次、拉伯沙基美化亞述王西拿基立。攻擊一個人往往是為了諂媚另外一個人,或者為了攻擊這個人而恭維另外一個人,這門技術後來又被中國人學去了。拉伯沙基在模仿摩西律法中對上帝的見證,來神化西拿基立。最後,拉伯沙基直接攻擊希西家和猶太人信奉的神,並通過嘲笑他們所征服的所有國家的神,將上帝貶低為諸神之一。而亞述大王在諸神之上。麵對這位戈培爾和隆美爾,猶大百姓以及希西家的靜默不言是很有智慧的,對話毫無意義。同時,這節經文也顯示,猶大的君民是一體的,百姓完全順服希西家的吩咐。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僅如此,“撕裂衣服”的舉動顯示猶大的精神領袖麵對政治危局,願意在上帝麵前謙卑自己。這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3、希西家進了神的殿(37:1-7)

1 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2 使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祭司中的長老,都披上麻布,去見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3 對他說,希西家如此說,今日是急難,責罰,淩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4 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你的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故此求你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 5 希西家王的臣仆,就去見以賽亞,6 以賽亞對他們說,要這樣對你們的主人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仆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7 我必驚動(原文作使靈進入)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裏倒在刀下。

理解以賽亞書37:1希西家上殿認罪的反應,需要打開列王紀下18:13-17,“13 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14 猶大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15 希西家就把耶和華殿裏和王宮府庫裏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16 那時,猶大王希西家將耶和華殿門上的金子,和他自己包在柱上的金子,都刮下來,給了亞述王。17 亞述王從拉吉差遣他珥探,拉伯撒利,和拉伯沙基率領大軍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裏去。他們上到耶路撒冷,就站在上池的水溝旁,在漂布地的大路上”。我們從這裏看見希西家的軟弱和人的罪。但亞述人的暴行將希西家逼回了耶和華的聖殿。

麵對亞述,麵對西拿基立和拉伯沙基,神的兒女首先應該有兩個反應。第一、靜默不言,不能用屎尿對待屎尿。第二、撕裂衣服,唯獨向神認罪自卑。但僅僅這兩步還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第三步:“希西家王聽見,就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首先,希西家不僅“撕裂衣服”,而且“披上麻布”;希西家不僅認罪,而且認罪當死。在仇敵的攻擊之下,猶大領袖之間、君民之間沒有用民族主義互相定罪。這一點實在令人感動。教會出現問題,會眾說:這都是牧者的罪造成的;牧者說,這惡會眾,我要忍耐你們到幾時呢?就這樣,亞述大王不戰而勝。但感謝主,這不是希西家領導下的猶大。其次,在如此危機之下,希西家沒有放棄聖殿,沒有離棄耶和華,沒有中斷“教會生活”。最後這一點至關重要。

親愛的弟兄姐妹,緊要關頭你到底用什麽樣的行動來見證你的信仰呢?當主耶穌說:你在人前不認我,我在天父麵前必不認你的時候,你用什麽樣的“客觀的事實”來為自己的信仰作見證呢?隻有進入聖殿或堅持聚會。不僅如此,主在聖殿中,主在教會中。沒有誰說教會是唯一可以以馬內利的,但教會是首先以馬內利的。如果上帝無所不在,希西家上殿幹什麽呢?有人說舊約的聖殿是預表基督的身體的,希西家進入聖殿就等於我們進入基督裏。你斷的不錯,隻是你瞎了一隻眼——教會才是基督的身體(哥林多前書12:27;以弗所書4:12;歌羅西書1:24)。不僅隻有在那裏才有上帝的聖禮和聖道,神借著施恩之具臨到我們;而且,隻有在那裏弟兄姐妹(希勒家的兒子家宰以利亞敬,和書記舍伯那,並亞薩的兒子史官約亞,以及先知以賽亞)、天家才是真實的。

何為“聖靈的內住”呢?新約聖經所有“聖靈內住”的經文,指向的都是一個複數的群體(約翰福音14:16-17;羅馬書8:9,8:11;哥林多前書3:16,6:19;提摩太後書1:14;雅各書4:5;彼得前書4:14)。一方麵,“住”的間接賓語都是“你們”、“我們”,而不是“你”或“我”;另一方麵,“住”的直接賓語也隻是“你們”或“我們”,所有這些經文中根本就沒有“心”。?ν ?μ?ν(in you),?ν ?μ?ν(in us),?φ? ?μ?ς (upon us)。對不起,這裏沒有“心學”的“心”(καρδ?α)。?ν ?μ?ν可以是“在你們裏麵”,可以(同時)是“在你們中間”。這個情況非常類似路加福音17:21的節翻譯:“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裏。看哪,在那裏。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心裏或作中間)”。根據原文,“在你們心裏”,真正的意思可能不是in you,而是among you。

我這樣說不是否定聖靈不會感動和蘇醒我們的內心;而是強調,降臨節的聖靈降臨就是降臨在眾聖徒中間,就是為了誕生教會(使徒行傳2:2-3)。第一、“風”所代表的聖靈首先是“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屋子”就是希西家的“殿”,在原文中這是一個字。第二、“聖靈的火”在“他們各人頭上”也指在“他們”中間,在這個群體中間。第三、每個“聖靈充滿”的人就在這個“屋子”裏向“會眾”講“新方言”——新方言就是基督的福音。聖靈充滿的人不是離開教會或裝神弄鬼,聖靈充滿的人就是傳講和領受聖道。聖靈永遠是真理的聖靈,讓“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這個“我們”就是以馬內利中的“我們”,以馬內利是神與“我們”同在,不是神與“我”同在。這個“我們”當然包括“我”,但“我”永遠是“我們”中的“我”。

不僅如此,佛教徒們完全沒有辦法正視希伯來書10:25,“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實際上當時希伯來書作者所麵對的教會現狀,和希西家的處境極其類似:仇敵逼迫,生死關頭。堅持聚會與否就是性命攸關:“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而且,在屠刀下停止聚會,就是在“踐踏神的兒子”,因為聚會中,複活的基督借著聖禮和聖道真實臨在,祂的身體和血賜給我們。如果僅僅對希伯來書這些經文作道德主義和律法主義的理解,在邏輯上你就完全不能明白“不可停止聚會”這個前提放在那裏有什麽關聯:“將那使他成聖之約的血當作平常,又褻慢施恩的聖靈”。極端的“無形教會”論,就是以“無形教會”取代“有形教會”的那種異教神學,和極端的“聖靈內住”論一樣,都是魔鬼的發明,隻是製造一些騙子和異教徒,最終拆毀信徒在地上向神向人最有利的見證,就是教會;並且會毀掉我們首先的以馬內利。

如果聖靈內住得教會無形,不僅貫穿舊約的聖殿毫無意義,貫穿新約的教會毫無意義;而且,先知的話語也毫無意義,上帝藉著先知“安慰安慰我的百姓”也毫無意義。先知在家裏內住呢,百姓在家裏內住呢。但“以賽亞對他們說”,對所有慕安德烈這些矯情著的中國教會們說。但這從外麵臨到我們的真理和安慰,如不是藉著教會和聚會,是如何可能的呢?神自己設立先知和使徒為什麽呢?因為神要借著這些“教會”中的“聖職”對我們那飄忽不定又充滿困頓的“心”說:“耶和華如此說,你聽見亞述王的仆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主啊,我們謝謝你。

4、亞述人第三次講話(37:8-13)

8 拉伯沙基回去,正遇見亞述王攻打立拿。原來他早聽見亞述王拔營離開拉吉。9 亞述王聽見人論古實王特哈加說,他出來要與你爭戰。亞述王一聽見,就打發使者去見希西家,吩咐他們說。10你們對猶大王希西家如此說,不要聽你所倚靠的神欺哄你,說,耶路撒冷必不交在亞述王的手中。11 你總聽說亞述諸王向列國所行的,乃是盡行滅絕,難道你還能得救嗎?12 我列祖所毀滅的,就是歌散,哈蘭,利色,和屬提拉撒的伊甸人。這些國的神,何曾拯救這些國呢?13 哈馬的王,亞珥拔的王,西法瓦音城的王,希拿和以瓦的王,都在哪裏呢?

立拿在耶路撒冷的南方,可能位於埃及和巴勒斯坦中間。立拿之戰可能是針對埃及的,這時候古實人又來參戰。西拿基立畢竟不是神,慌亂中唯恐猶大起來南北夾擊。於是再度差遣使者去見希西家。這位使者應該不是拉伯沙基。這次專門針對希西家,因為希西家的信仰是勝敗的關鍵。而且這次喊話完全是威脅的口吻,圖窮匕見。考古學家挖掘出來一段亞述人的拉麥詩篇,如出一轍:"Their men, young and old, I took as prisoners. Of some I cut off the feet and hands; of others I cut off the noses, ears, and lips; of the young men's ears I made a heap; of the old men's heads I built a minaret."

5、希西家上了神的殿(37:14-20)

14 希西家從使者手裏接過書信來,看完了,就上耶和華的殿,將書信在耶和華麵前展開。15 希西家向耶和華禱告說,16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神阿,你,惟有你,是天下萬國的神。你曾創造天地。 17耶和華阿,求你側耳而聽。耶和華阿,求你睜眼而看。要聽西拿基立的一切話,他是打發使者來辱罵永生神的。18耶和華阿,亞述諸王果然使列國,和列國之地變為荒涼。19 將列國的神像都扔在火裏,因為它本不是神,乃是人手所造的,是木頭,石頭的,所以滅絕它。 20 耶和華我們的神阿,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有你是耶和華。

21 亞摩斯的兒子以賽亞,就打發人去見希西家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你既然求我攻擊亞述王西拿基立,22 所以耶和華論他這樣說,錫安的處女藐視你,嗤笑你,耶路撒冷的女子向你搖頭。 23 你辱罵誰?褻瀆誰?揚起聲來,高舉眼目攻擊誰呢?乃是攻擊以色列的聖者。24 你借你的臣仆辱罵主,說,我率領許多戰車上山頂,到利巴嫩極深之處,我要砍伐其中高大的香柏樹,和佳美的鬆樹,我必上極高之處,進入肥田的樹林。 25我已經挖井喝水,我必用腳掌踏幹埃及的一切河。 26耶和華說,你豈沒有聽見我早先所作的古時所立的嗎?現在借你使堅固城荒廢,變為亂堆。27 所以其中的居民力量甚小,驚惶羞愧。他們像野草,像青菜,如房頂上的草,又如田間未長成的禾稼。28 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29 因你向我發烈怒,又因你狂傲的話達到我耳中,我就要用鉤子鉤上你的鼻子,把嚼環放在你口裏,使你從原路轉回去。

30 以色列人哪,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31 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紮根,向上結果。 32 必有餘剩的民,從耶路撒冷而出,必有逃脫的人,從錫安山而來。萬軍之耶和華的熱心必成就這事。33 所以耶和華論亞述王如此說,他必不得來到這城,也不在這裏射箭,不得拿盾牌到城前,也不築壘攻城。34 他從那條路來,必從那條路回去,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35 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仆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

麵對這越來越嚴厲的威脅,希西家沒有覺得聖靈內住在他裏麵或他們家,希西家第二次上了神的殿!因為希西家深信神自己所應許的,祂要在那裏和祂的子民相會。希西家的禱告就是在教會中的公開認信。而神借著先知再一次將話語傳給希西家。先知的信息或“證道講章”包括兩個方麵:審判亞述(他們在辱罵主,攻擊以色列的聖者);拯救猶大。或者說,一方麵是律法,一方麵是福音。而福音的根基乃是神的愛和聖約:“35 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仆人大衛的緣故,必保護拯救這城”。希西家兩次進殿,西拿基立兵敗身亡。麵對任何危險和仇敵,你要堅持聚會,看耶和華為你退敵。這就是信仰的智慧。

6、西拿基立兵敗身亡(37:36-38)

36 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37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38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裏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作王。

上帝是上帝,於是神跡發生了。上帝不僅擊退了西拿基立和他的大軍,而且擊敗了他們背後的假神。這裏麵有一個對比:希西家進了神的殿,而西拿基立進了尼斯洛廟;當然,這已經是20年以後的事了。????????,the great eagle;這位亞述假神長著鷹一樣的頭;或者他的宗教圖騰就是鷹。不過Midrash解釋說,尼斯洛的意思是木板,而且是挪亞方舟上的木板,而西拿基立將之當偶像崇拜。這是否也意味著,亞述對挪亞方舟及其後的家譜記憶猶新呢:亞述是在亞法撒之上的。“鷹”也可能是挪亞放飛的烏鴉或鴿子——它是“第一”位登陸的動物。然後亞述發生一場宮廷內亂,不可一世的西拿基立被兩個兒子所殺。罪的工價就是死。不過這兩個逆子所逃亡的地方令人浮想聯翩:亞拉臘地(???????,the curse reversed: precipitation of curse)乃是挪亞方舟停靠的地區。這是否暗示我們,這對卡拉瑪卓夫兄弟殺死乃父出於神的旨意,而神為他們提供了一座逃城?或者他們要到那裏尋找更大的木板,卷土重來,取而代之?

二、耶和華的殿(38)

1、希西家的病危(38:1-8)

1 那時希西家病得要死,亞摩斯的兒子先知以賽亞去見他,對他說,耶和華如此說,你當留遺命與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2 希西家就轉臉朝牆,禱告耶和華說,3 耶和華阿,求你記念我在你麵前怎樣存完全的心,按誠實行事,又作你眼中所看為善的。希西家就痛哭了。4 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賽亞說, 5 你去告訴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加增你十五年的壽數。6 並且我要救你和這城脫離亞述王的手,也要保護這城。 7 我耶和華必成就我所說的,我先給你一個兆頭。8 就是叫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十度。於是前進的日影,果然在日晷上往後退了十度。

現在我們轉向猶大王希西家和上帝的關係,這個關係也可以和西拿基立與尼斯洛的關係形成對比。原文說“在那些日子裏”(?????????? ?????),又根據38:6,因此希西家是在和亞述的衝突期間患病的。根據列王紀下20:4-5,此時此刻,希西家應該一直在聖殿中,因為主在聖殿中。“4 以賽亞出來,還沒有到中院(院或作城),耶和華的話就臨到他,說, 5 你回去告訴我民的君希西家說,耶和華你祖大衛的神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患病這個字?????含義很豐富:to be or become weak, be or become sick, be or become diseased, be or become grieved, be or become sorry;創世記48:1翻譯為患病,出埃及記32:11翻譯為懇求,而士師記16:7翻譯為軟弱。希西家應該是因為大兵壓境而憂愁欲死。

神醫治的目的是:“到第三日,你必上到耶和華的殿”。聖殿是以馬內利的目標。以賽亞這位先知的直言令人印象深刻;但這句話也許是雙關的:這樣一味的憂愁恐懼,甚至為罪憂傷不能自拔,隻有死路一條。無論是恐懼還是自責,希西家快愁死了。這個道理可以參考哥林多後書2: 5-7,“5若有叫人憂愁的,他不但叫我憂愁,也是叫你們眾人有幾分憂愁,我說幾分,恐怕說得太重。6 這樣的人,受了眾人的責罰,也就夠了。 7 倒不如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希西家的禱告是在聖殿中的禱告” 。以及哥林多後書7:10,“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牆”這個字????首先指香壇的四角(the side of the altar,出埃及記30:3,37:26;利未記1:15,5:9),因此希西家可能是在聖殿中麵向香壇禱告。這是至關重要的。在危急中,定睛自己的罪和仇敵的勢力,以及與仇敵死磕,都是找死;唯有在聖殿中仰望耶和華的救恩,才是永生。

先知以賽亞對希西家的態度似乎是冷漠和聽之任之的,列王紀下20:4-5告訴我們他“用狠心說了誠實話”之後馬上就棄人而去。上帝立刻攔阻了他:“還沒有到中院(院或作城),耶和華的話就臨到他”,讓他回去向希西家傳“福音”。神的話語至少讓我們可以更多認識我們的神:祂是在聖殿中的神,祂是信守聖約的神,祂是聽禱告的神,祂是生命的主,祂是選民救主和得勝的神;最後,祂是宇宙的主宰和道成肉身的神——神用我們看得見的外在形式(兆頭)來顯明祂的存在和救恩。另外請注意這裏的15年和上文的14年的對比——希西家尚有一半多1年的時間作猶大王。這更顯出神的對罪人的憐憫——我們任何一點點的悔改和信心,神就會傾福給我們(瑪拉基書3:10)。

2、希西家的頌歌(38:9-20)

9 猶大王希西家患病,已經痊愈,就作詩說,10 我說,正在我中年(或作晌午)之日,必進入陰間的門。我餘剩的年歲不得享受。11我說,我必不得見耶和華,就是在活人之地不見耶和華。我與世上的居民不再見麵。 12 我的住處被遷去離開我,好像牧人的帳棚一樣。我將性命卷起,像織布的卷布一樣。耶和華必將我從機頭剪斷,從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結。13 我使自己安靜直到天亮。他像獅子折斷我一切的骨頭,從早到晚,他要使我完結。

14 我像燕子呢喃。像白鶴鳴叫。又像鴿子哀鳴。我因仰觀,眼睛困倦。耶和華阿,我受欺壓。求你為我作保。 15 我可說什麽呢?他應許我的,也給我成就了。我因心裏的苦楚,在一生的年日,必悄悄而行。16 主阿,人得存活,乃在乎此。我靈存活,也全在此。所以求你使我痊愈,仍然存活。

17 看哪,我受大苦,本為使我得平安,你因愛我的靈魂,(或作生命)便救我脫離敗壞的坑。因為你將我一切的罪,扔在你的背後。18 原來陰間不能稱謝你,死亡不能頌揚你,下坑的人不能盼望你的誠實。19 隻有活人,活人必稱謝你,像我今日稱謝你一樣。為父的,必使兒女知道你的誠實。20 耶和華肯救我,所以我們要一生一世,在耶和華殿中用絲弦的樂器,唱我的詩歌。

“希西家頌歌”沒有成為基督教會的聖詩,實在是一大遺憾。這是一首感情充沛、文辭美好、真理純正的讚美詩。真盼望中國教會有能力將這首詩變成我們的“聖詠”。這首詩可以這樣分成三部分。第一、死亡(10-13)。希西家正視他中年這場“絕症”,正視死亡這個罪的工價;而他自己對此無能為力。第二、中保(14-16)。?????在38:6已經出現過一次,這也是一種對比。希西家唯有靠神的“中保”和應許才得存活。這個中保及其應許,等於基督和祂的道。律法定罪的死人隻有靠一位代替他去死的人,而且死而複活的人,才可能不用去死,並且一同複活。而重生的人,靈魂蘇醒的人,認識到一個真理,就是人應該“在痛苦中溫柔地前行”。??????這個動詞指“慢行”;詩篇42:4用這個動詞指將眾人帶到神的聖殿中。???即“瑪拉苦水”,這是十字架的道路——餘生不斷經曆苦水變甜的神跡。基督徒生命的意義就在於這種帶著苦味的漸漸更新;而小組和教會也一定是在“苦味”中成長的。你必須學會忍耐瑪拉的苦水,然後才能經曆以琳的甘甜;並先要以苦為甜。第三、複活(17-20)。首先是赦罪或罪得赦免;其次是,重生的人是感恩和認識真理(誠實,thy truth)的人;最後,重生的人開始教會的生活,直到永生。

3、一塊無花果餅(38:21-22)

21 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貼在瘡上,王必痊愈。22 希西家問說,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什麽兆頭呢?

根據列王紀下 20:7-11,我們就知道這兩節“莫名其妙”的經文是一個倒敘和交叉結構的一部分:列王紀下 20:7-11, “7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人就取了來,貼在瘡上,王便痊愈了。 8 希西家問以賽亞說,耶和華必醫治我,到第三日,我能上耶和華的殿,有什麽兆頭呢?9 以賽亞說,耶和華必成就他所說的。這是他給你的兆頭,你要日影向前進十度呢?是要往後退十度呢?10 希西家回答說,日影向前進十度容易,我要日影往後退十度。11 先知以賽亞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使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關於無花果餅,可參照如下信息:撒母耳記上25:18、30:12、曆代誌上12:40;以及創世記3:7。這是以色列人的日用飲食,也是因赦罪和祝福以及拯救歡樂之時的公共飲食。“瘡”這個字???????的原意可能指燃燒、熱病或“上火”。也許這裏的含義是:“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幹”(箴言17:22)。這在真理上完全正確——即使在患難中也大大喜樂,這是聖靈的醫治和祝福,這是真正醫治的神跡(哥林多後書7:4,8:2;帖撒羅尼迦後書1:4;羅馬書12:12;腓立比書4:4;彼得前書1:6)。我們靠聖靈裏的喜樂得勝。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以賽亞書38章這三部分內容,落腳點都在聖殿,這是聖殿中的希西家,這是在聖殿中的神。這是教會對世界的勝利。

三、猶大與巴比倫(39)

1、巴比倫的使者(39:1-2)

1 那時巴比倫王巴拉但的兒子米羅達巴拉但,聽見希西家病而痊愈,就送書信和禮物給他。2 希西家喜歡見使者,就把自己寶庫的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他武庫的一切軍器,並所有的財寶都給他們看。他家中和全國之內,希西家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

最後我們來認識一下小兒子含的後裔巴比倫。當時巴比倫是小國,在亞述帝國主義的壓迫下,和猶大國是患難兄弟,也算是“第三世界的友軍”。因此,這是一次“友好的外交訪問”,“雙方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坦率地交換了意見”。但是,巴比倫和猶大的信仰完全不同,這從巴比倫王和王子的名字上就看得清清楚楚。巴拉但,??????????,Bel (is his) lord,即“彼勒是主”,彼勒是巴比倫的主要偶像Marduk,或泛指巴比倫的各種假神(耶利米書50:2,51:44)。米羅達巴拉但,????????????????????,Marduk has given a son,大意是“彼勒賜下一子”。這兩個名字顯示出,這是一個清清楚楚的敵基督的使者。我們跟他信的根本不是一位神。

這場“雙方親切友好的談話”的第一教訓是:“14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麽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麽相通呢? 15 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麽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麽相幹呢? 16 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麽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17 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18 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哥林多後書6:14-18)。這裏的彼列(Βελ?αλ,???????????,申命記13:12,,15:9;士師記19:22)應該和彼勒是一個神,代指魔鬼。

第二教訓應該是馬太福音7:6,“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我不太清楚希西家好了傷疤忘了疼,起來“嘚瑟”是什麽原因;可能是舊病複活,就是對世界的苟合與依靠(列王紀下18:13-16)。希西家也算掏心掏肺了,也許猶大這個小國,這個長期以來幾乎沒有朋友的可憐人,突然受寵若驚了。這裏也可以這樣引申;傳福音適可而止,不然好心很快就成了驢肝肺;或者你跟魔鬼的兒子分享的一切個人隱私和教會內情,都會成為那惡者反過來攻擊你和你們教會的理由。如果那人不僅是魔鬼的兒子,更是魔鬼的女兒,你和你家的下場就會更糟。血一樣的教訓,曆曆在目。

2、耶和華的使者(39:3-7)

3 於是先知以賽亞來見希西家王,問他說,這些人說什麽?他們從哪裏來見你?希西家說,他們從遠方的巴比倫來見我。4 以賽亞說,他們在你家裏看見了什麽?希西家說,凡我家中所有的,他們都看見了,我財寶中沒有一樣不給他們看的。5 以賽亞對希西家說,你要聽萬軍之耶和華的話。 6 日子必到,凡你家裏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7 並且從你本身所生的眾子,其中必有被擄去,在巴比倫王宮裏當太監的。 8 希西家對以賽亞說,你所說耶和華的話甚好,因為在我的年日中,必有太平和穩固的景況。

神愛希西家,差遣先知來責備和提醒。耶和華的使者和巴比倫的使者形成一種對比——先知以賽亞要把神最好的財富分給希西家,可惜希西家不能領受。以賽亞的第一句話等於讓希西家反省對方到底是什麽人,是從哪裏來的。應該根據這些人那北朝鮮播音員的腔調就能認出他們是魔鬼的子孫;而通過他們所來自的巴比倫,就該反省巴別事件。魔鬼的兒子就是主張肉身成道、用泥土作磚登天自義的族類,為此一定是吃人之妖。但希西家隻看表麵現象,仿佛巴比倫使者是不遠萬裏、遠渡重洋來幫助他的天使,甚至是崇拜他的粉絲。然後以賽亞提醒希西家,你所“分享”給魔鬼之女撒旦差役的,乃是你的一切和至寶。希西家的第二次對答顯示他根本沒有任何反省,仍然硬著頸項。他不願意認錯,更不願意認罪。因此,以賽亞第三次開口告訴他悲慘的結局:希西家的財寶和後裔都將被擄到巴比倫。如此嚴重的審判仍然包含著上帝憐憫的警告,即此時此刻希西家仍然有認罪悔改的機會。但是,希西家第三次的回答,顯示他已經失去了悔改的能力,隻想得過且過。這是一幅“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的嘴臉,他選擇的就是“斷子絕孫的發展道路”。穩定壓倒一切,顯示希西家貪愛世界。當上帝的兒女將世界看得比上帝還重要的時候,被世界和世界的王擄掠就命定了。

應用:教會被擄於巴比倫

如果說從那以後,猶大和教會被擄於巴比倫或巴比倫之囚的命運已經定了,而且一直延續迄今——正如路德所宣告的——那麽,我們今天需要在更廣闊的範圍內思想兩個問題。第一、希西家所代表的選民和教會到底犯了什麽罪;或者說,基督教的衰敗的根源到底是什麽。這是以賽亞書這段經文應該給我們的教訓。第二、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盡早離棄希西家的罪,並從巴比倫順利回歸。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深刻地啟示在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中,那裏清清楚楚告訴我們攔阻在那裏,而返回教會的運動怎樣靠主得勝。

教會被擄於巴比倫,這場悲劇的實質就是信仰的世俗化。當教會把一切最好的財富與世界分享的時候,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基督教社會。從拜占庭到梵蒂岡,從歐洲到北美,從西方到東方,從聖靈內住到平信徒宣教,從教會到世界……這場共享表麵上興起了基督教,那時候“希西家喜歡見使者”;但最終的結果,是教會失去了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所有財富、恩賜或特征,反而成了世界和異教的一部分。我們是要走進世界直到地極傳福音,作見證;但是,前提是,自始至終,我們應該永遠是我們。這最底線的要求就是,教會仍然是教會,教會是不能成為福音的代價的。正相反,教會才是福音的目的和結果。如果猶大和耶路撒冷都不複存在了,福音進入巴比倫毫無意義。今天的所謂普世價值,就是因為擄掠或吸收了“列祖積蓄到如今”的一切真理而混合出來的世俗中學;而今天的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就是希西家“本身所生的眾子”,他們正在巴比倫王宮或世界之王那裏當太監。

但是感謝神,回歸早已開始,隻是遠未完成,這場重返教會的運動從以斯拉尼希米時代啟程,一直艱難險阻地直到今天。而在這條道路上最大的攔阻還不是以斯帖和末底改所麵對的試探,也不僅僅是猶大和便雅憫敵人的嘲笑、控告、攔阻和敗壞(以斯拉記4-5;尼希米記4),而是教會內部的“太監”的拆毀。一方麵,他們娶了外邦女子(以斯拉記9-10;尼希米記6);另一方麵,他們以食為天(尼希米記5)。這些深陷與世界中的“太監”已經浸淫了埃及和巴比倫一切的學問和迷信,他們實際上是佛教徒和異教徒。他們以聖靈內住、無形教會和神無所不在的名義,比外邦人更堅決的反對返回聖殿、返回教會的行動。於是淫亂和群婚以及世俗化,於今為烈。但是,親愛的弟兄姐妹,不要怕他們;那怎樣和祭司以斯拉們同在的神,也必怎樣與我們同在。

我們今天一起來祈求這樣的一個日子:“以斯拉禱告,認罪,哭泣,俯伏在神殿前的時候,有以色列中的男女孩童聚集到以斯拉那裏,成了大會,眾民無不痛哭”(以斯拉記10:1)。那一天大雨傾盆(以斯拉記10:13);那一天猶太人集體休妻,並“與一切閑雜人絕交”;那一天,“七月初一日,祭司以斯拉將律法書,帶到聽了能明白的男女會眾麵前”(尼希米記8:2);那一天,“我潔淨他們,使他們離絕一切外邦人,派定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使他們各盡其職”(尼希米記13:30)。阿門。

任不寐,2015年11月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