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CSMP講義第四課:出埃及記,兒子(路加福音9:28-31)

(2017-03-11 02:59:47)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路加福音9:28-31,“28 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耶穌帶著彼得,約翰,雅各,上山去禱告。29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麵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30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兩個人,同耶穌說話。31他們在榮光裏顯現,談論耶穌去世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

感謝神的話語。我們已經知道,路加福音9:31中“去世”這個字就是?ξοδος(出去),即七十士譯本和英文聖經中的“出埃及記”。出埃及是整卷聖經的核心事件,與十字架遙遙相對。一方麵,它是舊約的基礎:上帝借此與以色列人訂立婚約——“我把你們拯救出來,所以我有權力用律法要求你們”。另一方麵,在預表層麵,出埃及未完成的離開世界、脫離罪惡、進入應許之地和聖所的工作,都指向了耶穌基督。新約是上帝兒女出埃及的繼續和最終完成。

不過這卷書最早的名字或希伯來聖經的名字不同。在摩西五經中,此書的名字源自第一節經文的前兩個字:???? ????,翻作中文就是“這些名字”。這個名字首先在曆史上將創世記和出埃及記緊密聯係在一起(創世記47:5-6,27;50:26)。其次,這個名字在神學上凸顯了這卷書的基本意義。“以色列人後裔的名字是”,這些名字,這些人,這是啟示的重點。這本書記錄了一個先知和祭司民族的誕生。希伯來聖經更強調“人”,強調以色列人和上帝的關係,上帝關切這些人的命運,愛他們,並要愛他們到底。出埃及記是父親拯救兒女越獄並進入曠野和會幕的故事。希臘文和英文聖經更強調“事”,強調“出去”這個事實。但這個出去的行動隻是占了整卷書不到一半的內容。與其說這卷書的重點在從哪裏出來,不如說真正的重點在出來之後往哪裏去——會幕是目的地。這一點非常重要。今天基督徒可以借著洗禮與舊世界以及過去分別出來;但是,他們進入的不是教會,而仍然是另外一種世界或自我。

至於中文名字,將“出去”轉向“離開”,甚至翻譯成“去世”,離中心愈來愈遠。一方麵,這個名字具體到“離開埃及”這個地方,這樣進一步限製了離開的屬靈含義。以色列人離開的不僅僅是埃及這個國家,而是埃及所代表的魔鬼、世界、罪和死亡。實際上很多中國基督徒並沒有離開埃及。另一方麵,這場救恩行動不僅僅是離開和去世,更是出去。前者更強調十字架和死亡;而後者更強調複活和升天。福音的目的不僅僅是向罪死,而是向罪死更向神活。我們所信仰的不是一個死亡事件,而是一個複活事件。所以顯然,希伯來文聖經的命名更為精確:兒子們預表上帝的兒子,上帝不僅要救贖祂的兒女,而且要複活祂的兒子,並讓所有的兒女都出去(離開埃及)、上去(上到西奈山)、進去(進入會幕和聖所)。

最後我們說說摩西。他是這卷書的作者,至少有三處經文告訴我們這個事實。一方麵,摩西奉命記錄曆史:出埃及記17:14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另一方麵,摩西奉命記錄上帝的話語:出埃及記24:4,“摩西將耶和華的命令都寫上。清早起來,在山下築一座壇,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出埃及記34:27-28,“27 耶和華吩咐摩西說,你要將這些話寫上,因為我是按這話與你和以色列人立約。28 摩西在耶和華那裏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在舊約聖經中,摩西這個名字出現了770次,其中約1/3出現在出埃及記中。我們需要反複思想約翰福音1:17,“律法本是借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

一、結構

出埃及記有三種結構方法、第一是二分法(Horace D. Hummel),也是絕大多數聖經學者所教導的。第一部分、1-18或1-19:解放奴隸:從埃及到西奈山——福音與洗禮。第二部分、19-40或20-40:創造子民:西奈山:律法與會幕——聖道與聖禮。這一部分內容在摩西五經餘下的三卷書中有進一步的解釋。這個二元結構是敘述+律法或曆史+聖道。一方麵,曆史是祂的故事;另一方麵,曆史的目的是神與人關係的和好。曆史加聖道這個二元結構,實際上貫穿了整卷聖經。一方麵,聖經是曆史記錄,是真實可信的。另一方麵,聖經記述曆史是為了見證基督。

第二是三分法,這個三分法基本上以“空間”為主要標準,強調的是“天路曆程”。這裏介紹一種三分法(R. Reed Lessing;Andrew E. Steinmann):

一、以色列人在埃及(1:1–13:16)

1、逼迫與早期摩西(1:1–2:25)
2、摩西蒙召與受遣(3:1–7:7)
3、埃及的十大災難(7:8–13:16)

二、以色列人在曠野(13:17–18:27)

1、逾越節(13:17–24)
2、過紅海(14:1–15:21)
3、飲與食(15:22–16:34)
4、水與敵(17:1–16)
5、組織化(18:1–27)

三、以色列人在西奈(19:1–40:38)

1、耶和降臨賜下妥拉(19:1–24:18)
2、耶和華教導建會幕(25:1–31:18)
3、以色列叛逆與恢複(32:1–34:35)
4、建會幕耶和華降臨(35:1–40:38)

第三種結構分析是我與大家分享的即你們已經熟悉的那個交叉結構。表麵上好像也是三分,但重點不同。上述三分法在一些具體細節上不夠精致(如二、3,4);而且重點不夠突出。這個結構實際上將世界、曠野和會幕並列了,但顯然埃及不是重點,曠野也不是重點。不僅如此,如果將會幕視為重點,也有問題:上帝藉著會幕要完成的工作是祂住在選民中間。因此,真正的重點在中間西奈山上,上帝與選民同在。這個以馬內利或道成肉身的真理,是核心並且是不變的。在舊約聖經中,上帝藉著會幕和聖殿與以色列人同在;但在新約聖經中,上帝在基督和教會裏與選民同在。所以重點在上帝真實的臨在(Real Presence)。所以我將出埃及記交叉結構如下:

1、1-18:上帝救贖以色列人離開埃及
2、19-24:上帝在西奈與以色列人相會
3、25-40:上帝使用以色列人建造會幕

我會在下麵“概論”部分將這個交叉結構做進一步的分析。這裏僅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前後呼應的證據之一。出埃及記1:1的核心詞是“以色列眾子”;而出埃及記40:38的核心詞是“以色列全家”;這卷書的第一句話強調“以色列眾子”淪陷埃及;而最後一節經文則告訴我們,“以色列全家”在耶和華的帳幕裏。或者說,起初我們在世界裏,現在我們在基督裏。這兩節經文在交叉結構中是先後呼應的,並與創世記的結尾在結構聯係在一起。在創世記中,起初人在樂園,最終人在棺墓。在出埃及記中,人從棺墓出來,起初人在埃及,最終人在會幕。

第二、核心信息的證據。以色列人在西奈山上,如同方舟在亞拉臘山上,這是救贖的高峰(創世記7:19;8:4)。“出來”是所有宗教的目的,但出來去一個上帝預定的地方,並在那裏與神同在與神同行,是基督教的特質。而這個特質,首先啟示在出埃及記3:12,“神說,我必與你同在。你將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我,這就是我打發你去的證據”。於是這山就成了出埃及記的中心,那是神與人約會之地,父子團圓,夫妻婚筵。西奈山在出埃及記中有三個名字。第一是何烈山。何烈山在出埃及記出現三次,依次有幹地或焚燒(出埃及記3:1)、裂開(出埃及記17:6)、燒淨(出埃及記33:6)的含義。而這三處信息也基本上是按交叉結構布局的。何烈山,?????,動詞的基本含義是“幹燥”(創世記8:13)、“棄絕”或毀壞(士師記16:24)、殺死(列王紀下3:23)。按這樣的解釋,何烈山幾乎等於說是馬槽和各各他山以及五旬節(以賽亞書53:2;馬太福音 27:46;28:1;約翰福音19:34;使徒行傳2:3)。

另外兩個名字是西奈山和神的山。??????,thorny,荊棘的,痛苦的。因罪的緣故,我們都是荊棘(創世記3:18),又因基督的緣故,我們又是焚而不毀的荊棘。這是上帝兒子受難的地方,祂頭戴著荊棘的冠冕。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第50天到了西奈的曠野,到了西奈山之後第3天上帝臨在,第7天呼召摩西,交付十誡。然後這個字在中心部分反複出現(出埃及記16:1; 19:1-2;19:11;19:18;19:20)。實際上,西奈山成了上帝的“聖所”(出埃及記19:23;24:16; 31:18;34:2;34:4;34:29;34:32)。因此西奈山也稱為神的山,這個名字也貫穿全書(出埃及記3:1;4:27;18:5;24:13)。舊約聖經也一再提到神的山,強調那裏是神與選民相會的地方(撒母耳記上10:5;列王記上19:8;詩篇68:15;以西結書28:16)。

二、概論

我們現在按這個交叉結構來簡述這卷書。需要強調的是,新約聖經有兩部分重要的經文可以視為出埃及記概論。第一就是“司提反版的出埃及記概論”(使徒行傳7:17-44)。司提反講的非常詳盡。第二是希伯來書11:23-29。不過這兩部分信息的重點都是以摩西為中心的,而作者是有特定的福音目的的。因此,嚴格來說,這兩段信息可以成為出埃及記概論的參考,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出埃及記概論。

(一)出去(1-18)

1、神的兒子們(1)

當時埃及的曆史背景大致是: Hyksos rulers(c.1673–1540)這個異族統治剛剛被推翻,埃及剛剛“解放”、獲得統一和獨立。那時候埃及人民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奴隸製:“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出埃及記1:11)。當時的法老可能是Thutmose III。 “積貨”實際上顯出一切奴役的本質(比東,??????:正義之城;蘭塞,?????????,太陽之子)。同樣是泥土做磚,金字塔和巴別塔“競爭繁榮”。中國人更應該理解為什麽埃及文獻沒有記載以色列人出逃這件大事。近現代史有傳教士的位置嗎?不僅僅是罪人怕丟臉,更因為那惡者的嫉恨和圖謀。無論如何:地是空虛混沌,淵麵黑暗。
在這黑暗的世界,神要為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出埃及記第一句話告訴我們,這卷書要講述在埃及的“以色列的眾子”,或“神的兒子們”(創世記6:2)。神要避免大洪水前那場全局性的敗壞,所以必須將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兒們分開——約瑟娶了埃及女子,摩西離開法老的女兒,這些信息似乎是有意記錄在案的。而新約的相關信息更為清晰:這一切指向基督(馬太福音2:12-15,19-21)。何西阿書連接律法與福音:何西阿書11:1,“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而出埃及記4:22-23進一步強調:“22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23 我對你說過,容我的兒子去,好事奉我。你還是不肯容他去。看哪,我要殺你的長子”。

出埃及記是一場關於“兒子”的戰爭,法老要殺害希伯來人的“兒子”,結果埃及人的長子被殺;但“聖誕”在凱撒和希律鐵蹄下仍然不可阻擋(詩篇2:7;路加福音9:35)。法老要殺害希伯來人的“兒子”,神就興起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嬰孩的降生反過來又成了這些婦人的祝福。出埃及記1:20-21,“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21收生婆因為敬畏神,神便叫她們成立家室”。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施弗拉和普阿的見證相同——我們是因信做亞伯拉罕的後裔,作上帝的兒女。

可以在比東和蘭塞,與施弗拉和普阿之間做一些對比研究。這是兩類“城市”,這是一場蛇的後裔與女人的後裔之間的戰爭。

2、傳道人摩西(2:1-6:27)

上帝要拯救祂的兒女,首先的工作是培養一個傳道人,好去帶領以色列人。有學者稱摩西降生在公元前1526年,而以色列人在公元前1446年逃出埃及(列王記上6:1;士師記11:26;曆代誌上6:33–37)。摩西降生在“人的女兒們”中間:母親、姐姐、法老的女兒,使女們……摩西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從水裏拉出來”。這也是他一生的使命:出民水火(以色列人過紅海,幫助西坡拉姐妹化解井水危機,曠野中為以色列人解決水問題;西奈山燃燒的荊棘,耶和華在火中降於西奈山上……)摩西一生可以分成3個40年。第一個40年在埃及,是埃及王子。那是政治的40年。第二個40年在曠野,逃亡、牧羊、娶妻生子遭遇神。詩篇90篇可能寫於這個階段。第三個40年,摩西成了神的仆人和以色列人的領袖。這三個40年依次是為下一階段的預備。

3、埃及的十災(6:28-12:42)

我們重點說說“法老的心剛硬”這個難題。有人說前7次法老自己剛硬,然後上帝讓剛硬的人剛硬3次。有人說法老先剛硬5次,神隨後剛硬他5次。這些說法還是過於粗糙,甚至是不準確的。有兩個動詞表示剛硬:???與???(兩個字在出埃及記中分別出現15次和10次),而分別擁有“吃人”(抓住別人)和自義(榮耀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需要分別加以解釋。

第一、???的本意是“緊緊抓住”(創世記19:16;出埃及記4:4),作為“剛硬”解釋,這個字第一次出現在出埃及記4:21,“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回到埃及的時候,要留意將我指示你的一切奇事行在法老麵前。但我要使(或作任憑下同)他的心剛硬,他必不容百姓去”。在這裏的用法是Piel,所以翻作“任憑”、“故意”是可以的;至少是對Qal這個動作的一種“任憑”,因為這個用法常常強調是對已經存在的動作的複製和放大。神做出這個預告,不僅是對法老即將出現的剛硬的任憑,也是對法老以前罪惡的報複:自以為神,奴役選民,殺害嬰孩等等。而當這個字第二次出現在出埃及記7:13的時候,法老自己剛硬,而且這個動詞的用法是Qal。出埃及記7:22和出埃及記8:19的用法相同。可以這樣說,法老自己先???3次。然後神才???(Piel)法老1次(出埃及記9:12)。然後法老再一次自己???(出埃及記9:35)。最後神連續3次任憑法老剛硬(出埃及記10:20,27;11:10)。此後上帝已經徹底放棄了法老,任憑他們滅亡,於是又連續3次的任憑剛硬(出埃及記14:4,8,17)。因此,???作為“剛硬”解釋,在出埃及記共出現了12次。神預言任憑1次;法老自己先剛硬3次;神隨後任憑1次(那次出現了死亡事件);法老自己再剛硬1次;神任憑3+3次。

第二、???,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成為重擔”,“使得榮耀”等(創世記13:2;18:20;出埃及記5:9;20:12)。值得強調的是,法老本來的想法是:“你們要把更重的工夫加在這些人身上,叫他們勞碌,不聽虛謊的言語”(出埃及記5:9)。現在,他遭到報應。用作“剛硬”,這個字首先出現在出埃及記8:15,是法老自己剛硬。不僅如此,這個詞在這裏的用法是Hiphil,而這個用法也有“自己給自己帶來重擔”的意思。然後是出埃及記8:32;9:7;9:34。這4次都是法老自己剛硬,他自找麻煩,他要榮耀自己——把榮耀歸給自己是罪人最大的重擔。然後,神才連續4次使法老剛硬,或者將榮耀從法老身上歸給自己(出埃及記10:1;14:4,17,18)。

至於十災,很容易找來聖經和參考資料加以整理。十災主要有四個特點需要強調。第一、越來越嚴重,用以顯明神的忍耐和愛,以及末世論的信息(???,????)。第二、十災背後包含宗教戰爭——每一次災難同時是攻擊埃及的相關神祗(出埃及記12:12;15:11;18:11)。第三、神是選民的神。這世界和它的王要十次攔阻我們歸主,這意味著天路充滿了爭戰、苦難和得勝: “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神”(出埃及記6:7a) 。第四、神是普天下的神,是萬有的上帝(出埃及記9:14-16)。另外,關於十災可以參考詩篇78:42–51;105:28–36。

4、逾越節羔羊(12:43-13:16)

第一部分的經文同樣可以按交叉結構進行分析,而逾越節的羔羊顯然位於交叉的中心。逾越節與除酵節是連在一起的,哥林多前書5:7將兩者同時指向了基督:“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相關的經文還可以參考創世記3: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約翰福音1:29,“次日,約翰看見耶穌來到他那裏,就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負)世人罪孽的”。以色列人討論埃及之後,第一場試探是近路的試探,因此第一場功課是繞道的功課(出埃及記13:17-18):快速離開,卻繞道而行。值得強調的是,他們遠行是為了一場複活:“摩西把約瑟的骸骨一同帶去,因為約瑟曾叫以色列人嚴嚴地起誓,對他們說,神必眷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一同帶上去”(出埃及記13:19)。

5、選民過紅海(14:1-15:21)

繞道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繞開外部的仇敵,也是為了淹死裏麵的老我。這是過紅海所代表的洗禮(哥林多前書10:1-11)。他們過了紅海,正好是離開埃及的第三天,或逾越節後第三天。紅海神跡是非常深刻的:“21摩西向海伸杖,耶和華便用大東風,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開,海就成了幹地。22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幹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牆垣”(出埃及記14:21-22)。這裏的風應該就是耶穌跟尼哥底母所討論的風(約翰福音3:1-17)。洗禮之後有兩場頌歌,摩西之歌(啟示錄15:3)和米利暗之歌——神藉著洗禮的誰,重新創造了男人和女人。

6、曠野的生活(15:22-17:9)

洗禮之後進入曠野。所謂曠野,一方麵是與世界和人類分割,另一方麵,完全投靠上帝的供應才能前行。新人首要解決的就是日用的飲食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常常會成為奴性或發怨言複發的試探。這裏記載的曠野神跡也可以放入交叉結構:前後涉及水危機(瑪拉和以琳,擊打磐石出水),這應該也是預表信徒的漸漸更新。中間要解決食物難題:嗎哪與鵪鶉(民數記中的鵪鶉事件後果不同,那時是在西奈山之後)。這兩件神跡耶穌都應用在自己身上了。約翰福音4:14,耶穌這樣談到“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哥林多前書10:4 進一步解釋說:“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而約翰福音6:30-63,耶穌跟猶太人講嗎哪,宣告祂就是天上降下的糧。耶穌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約翰福音6:63a),可能是指著鵪鶉事件說的。

7、屬靈的爭戰(17:10-18:27)

曠野生活或在奴隸形成耶和華軍隊的過程中,需要麵臨兩方麵嚴重的屬靈爭戰。外麵的敵人就是列國的領袖亞瑪力人。麵對外麵的敵人,得勝的法寶是信心、分工和團結:“9 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10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出埃及記17:9-10)。另一方麵的危機是內部的紛爭和管理的壓力。摩西在嶽父葉忒羅的幫助下,實現了烏合之眾的組織化。

(二)降下(19-24)

1、聖山(19:1-15)

中間這部分信息同樣可以放入交叉結構。逾越節之後第50天,以色列人到了西奈山。從出埃及記19:1一直到民數記10:33,他們一直在西奈山。所以西奈山的的確確是摩西五經的中心;而西奈山的中心信息就是“道成肉身”。首先,耶和華降臨西奈山。其次,耶和華宣告祂呼召以色列人的目的是把他們造就成全世界的祭司:“5 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 6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這些話你要告訴以色列人”(出埃及記19:5-6;參考彼得前書2:9)。值得強調的是,動詞 ???(serve,服事,奴役、奴隸、仆人)在出埃及記中共出現了97次,一方麵指以色列人是法老的奴隸;另一方麵指以色列人成了上帝的仆人——事實上,出埃及記的曆史,就是從世界奴仆到天國仆人的曆史。再次,摩西成了耶和華與以色列之間的“中保”——立約行動開始。最後,再一次強調耶和華降臨在西奈山上,西奈山成了聖山。

2、聖道(20:1-17)

西奈山首先賜下的是摩西十誡、律法或上帝的道。???? ?????? , “Ten Words”,這些基本信息在摩西五經中大致被重申5次(出埃及記34:17-26;申命記5:6-21;27:15-26;利未記19等)。十誡受不同的劃分方法;對板式也有不同的理解。最後第十誡指向內心,引向登山寶訓。而第一誡則可以上溯到創世記26:5,“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神的旨意安定在天。漢謨拉比法典等世俗法律與上帝律法的基本區別可簡述如下。第一、律法首先處理神和人的關係,而法律僅僅或主要處理人際關係。然而人的本質或人的生命不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而是人神關係的總和。第二、律法總歸就是愛,法律的總歸就是恨。第三、律法效力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恒久的。法律常常朝令夕改。律法是普世性:適用於所有人,律法麵前一律平等;法律總是因人而異。第四、耶穌是律法的總結,魔鬼是法律的總結——“法律的精神”歸根結底是蛇的精神。第五、律法是帶著能力的,沒有任何人真的能夠徇私枉法。你可以不遵守法律,但你沒有辦法不承擔違背律法的後果。

3、聖禮(20:18-25)

聖道並行的是聖禮。這裏重點是“壇”。?????????,altar。動詞?????的意思就是屠殺牲畜,為獻祭而殺牲。參考創世記31:54,“(雅各)又在山上獻祭,請眾弟兄來吃飯。他們吃了飯,便在山上住宿”。雅各建壇是為了立約。這個壇就是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摩西建造的壇(創世記8:20;12:7;26:25;35:1;出埃及記17:15)。就是會幕前麵的那個獻祭的壇,是焚燒各種犧牲的地方。壇與身後埃及的以諾城、巴別塔、金字塔和積貨城遙遙相對。它實際上是會幕的起點。這個祭壇預表十字架。

4、聖徒(20:25-23:19)

神借著聖道和聖禮造就聖徒。這段聖經在以下幾個方麵將神的兒女和埃及的奴隸區別出來:自由(21:1-11)、生命(21:12-27)、財產(21:28-22:15)、鄰舍(22:16-23:9)、安息(23:10-19)。

5、聖子(23:20-33)

這段經文借著耶和華的使者,更為清楚地預告了耶穌基督。在交叉結構中,聖子和聖壇或聖禮呼應——祂將成為代罪羔羊。

6、聖約(24:1-11)

同樣與聖道部分呼應,這裏告訴我們,聖道的實質就是聖約,而且是一紙婚約。請注意這些信息的關聯。出埃及記24:6-8,“6 摩西將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灑在壇上,7 又將約書念給百姓聽。他們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我們都必遵行。8 摩西將血灑在百姓身上,說,你看,這是立約的血,是耶和華按這一切話與你們立約的憑據”。馬太福音26:28,“因為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希伯來書9:18-20,“18所以前約也不是不用血立的。19 因為摩西當日照著律法,將各樣誡命傳給眾百姓,就拿朱紅色絨和牛膝草,把牛犢山羊的血和水,灑在書上,又灑在眾百姓身上,說,20 這血就是神與你們立約的憑據。21 他又照樣把血灑在帳幕,和各樣器皿上”。“又吃又喝”的一幕,顯明這是一場婚筵:創世記中的婚禮,變成上帝與以色列人的婚禮,又指向啟示錄中羔羊的婚筵。

7、聖山(24:12-18)

在交叉結構中,信息複歸聖山。這時候多了一個見證人:“摩西和他的幫手約書亞起來,上了神的山”(出埃及記24:13)。

(三)進去(25-40)

1、聖所(25:1-27:21)

出埃及記第三部分信息是會幕。歌羅西書2:17,“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這部分經文也可以簡單三分如下:25-31是建造會幕的指示;35-40是建造會幕的實踐。中間2-34是金牛犢事件。不過我們可以更仔細地將這段信息分成7個方麵,同樣載入交叉結構中。首先就是關於建立會幕設施的指示(出埃及記25:1-28:43)。奉獻最好的材料是前提(出埃及記25:1-7)。出埃及記25:8-9,40,“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9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40 要謹慎作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這裏強調的是,會幕的目的是實現神的同住。而如同方舟一樣,要完全順服上帝的道,按神指示的樣式建造。這裏麵更有信心的功課。會幕的基本設施是。第一、約櫃(??????)是會幕的中心(25:8-22);“我要在那裏與你相會”(25:22a)。會幕的中心是話語(法版),而不是偶像。第二、陳設餅的桌子(25:23-30)。第三、燈台(25:31-40)。第四、帳幕(26:1-30)。第五、幔子——“這幔子要將聖所和至聖所隔開”(26:31-37)。第六、銅壇(27:1-8)。第七、院子(27:9-20)。最後談到燈或光。

2、聖職(28:1-30:36)

從會幕設施轉向會幕中的“神職人員”,就是亞倫和他的後裔。首先是聖袍製作(28:1-43);其次是膏立儀式(29:1-46)。在這段經文結束的地方,神重申聖所乃是祂和子民約會之處(29:42-46)。再次、祭司的工作,主要是在香壇一年一次獻贖罪之禮(30:1-10);收取和管理贖罪銀(30:11-16);洗濯盆(30:17-21);聖膏油(30:22-33)——唯獨膏抹聖職人員;香(30:34-38)。然後神第三次重申:法櫃那裏是祂和子民約會的至聖所(30:36)。

3、聖工(31:1-11)

會幕中需要同工。這裏說的同工是猶大支派的比撒列和但支派的亞何利亞伯。重點是他們都是聖靈充滿的人:“我也以我的靈充滿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聰明,有知識,能作各樣的工”(出埃及記31:3)。請注意使徒行傳6:3,“所以弟兄們,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 

4、聖日(31:12-35:20)

接下來是聖日,本是7天創造的高峰,也是這個交叉結構的中心(出埃及記31:12-18)。但是,正如起初蛇敗壞了第一個安息日一樣,這個聖日被敗壞了,這就是金牛犢事件(32:5-6)。現在,金牛犢取代蛇成為上帝子民的試探。亞倫在這件大罪上的責任和亞當伯仲之間。金牛犢是埃及的神,外邦人的神,印度人的神。這事也是一場新的巴別塔事件。以色列人因此獲得一個新的名稱:硬著頸項的百姓(出埃及記32:9;33:3,5;34:9)。??????,hard, cruel, severe, obstinate。創世記35:16 他們從伯特利起行,離以法他還有一段路程,拉結臨產甚是艱難。摩西在這裏成了以色列人的代禱者和審判者。出埃及記32:28需要記住:“利未的子孫照摩西的話行了。那一天百姓中被殺的約有三千”;還有出埃及記33:6,“以色列人從住何烈山以後,就把身上的妝飾摘得幹淨”。由於罪,天路被耽擱。神重新施恩,聖道、聖禮和奉獻的信息重複,

5、聖工(35:21-39:43)

按神的旨意,以色列人開始建造會幕,直至完成。

6、祭司(40:1-33)

摩西按耶和華的旨意立起帳幕,膏立亞倫和他的兒子。

7、會幕(40:34-38)

“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借著會幕,神住在人中間,與他們同在。

*創造與會幕之間的類比(創世記1章和出埃及記40章;詩篇11:4 )

起初神在神說中創造天地(創世記1:1-3);現在神在神說中創造會幕(出埃及記40:1,17)。基本模式是一樣的,神說有,就這樣成了。
起初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創世記1:2);現在祭司和工匠被聖靈充滿(出埃及記40:12-16;28:3)
起初神在第一天開始創造(創世記1:5);現在,“正月初一日,你要立起帳幕”(出埃及記40:2)
起初神以天地為帳篷(詩篇104:1-4;以賽亞書40:22);現在以色列人為神重造帳幕(出埃及記40:34)。

7天創造

第一天:光與法櫃(出埃及記40:3a)
第二天:天空與幔子(出埃及記40:3b) 
第三天:旱地、植物與桌子、擺設(出埃及記40:4a)
第四天:光體與燈台(出埃及記40:4b)
第五天:魚、鳥與香壇、祭壇、洗濯盆、院帷(出埃及記5-11)——海狗皮,基路伯,獻祭之物
第六天:動物、人與祭司(出埃及記40:12-15)。出埃及記40:16-33隻是重複這些信息,告訴我們事情就這樣成了。請注意這兩節經文之間的平行關係:“天地萬物都造齊了”(創世記2:1);“這樣,摩西就完了工”(出埃及記40:33b)。

第七天、聖日(創世記2:2-3)與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出埃及記40:34-38)

接下來,創世記2:4說:“創造天地的來曆,在耶和華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然後講樂園裏麵的詳情。而出埃及記緊接著就是利未記,告訴我們會幕裏麵的詳情:“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出埃及記40:38b)。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使徒行傳五旬節中,“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使徒行傳2:2);這裏的“屋子”更應該是聖殿或神的帳幕。此時此刻,“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不僅如此,在出埃及的路上,會幕上總是有雲柱與火柱。而這一幕,完全應驗在耶穌升天和聖靈降臨之中了——耶穌升天是踏著雲柱上升;聖靈降臨是踏著火柱降臨。天地之間,主與我們同在。當然,這也預表中間經過了利未記9:23-24,“ 23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24 有火從耶和華麵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23節是雲柱(參考利未記16:2),24節是火柱。  

三、基督

出埃及記中最明顯的基督預表就是摩西。其次是逾越節的羔羊和曠野中的磐石等等。但是同樣,我們可以在這些經典的案例之外看見基督的無所不在。

1、耶和華

以色列眾子的名字,主要為了鋪墊神的名字(出埃及記1:1;40:38)。出埃及記像所有聖經書卷一樣,重點不再以色列人是誰,摩西是誰,而是“我是誰”(馬太福音16:15;馬可福音8:27,29;路加福音9:18,20)。“我的名字”或神的名字才是啟示的中心。“耶和華”是出埃及記啟示的中心,而耶和華就是指向基督的。人們當然可以在出埃及記的這些信息中尋找基督:逾越節的羔羊、曠野的磐石和會幕(約翰福音1:14),像摩西一樣的領袖和代禱者;當然都是預表基督的。“救贖”(???)這個字也首先出現在出埃及記6:6。這個字主要指為家人還債(出埃及記4:22;羅馬書8:29;希伯來書2:11-18,;歌羅西書2:14;加拉太書4:5;提多書2:14)。

但是,更為充分啟示基督的恰恰就是耶和華這個名字,而且貫穿終始。

“法老語錄”代表了對抗上帝旨意的所有意識形態:“法老說,耶和華是誰”(出埃及記5:2)。1400年之後,有一位法老問過同樣的問題,並從那裏開始殺害上帝的兒子:“彼拉多說,真理是什麽呢?” (約翰福音18:38a)又過了1900年,又有法老問:“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沒有聖靈的感動,沒有誰認識耶和華。

摩西並不是出埃及記的主人公。出埃及記的主人公是耶和華——摩西是耶和華的見證。他所傳講的道,就是要告訴埃及人和以色列人,耶和華是神,仿佛在進一步解釋創世記2:5一樣。“14 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 ??? ????)。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 15神又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神,就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裏來。耶和華(????)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紀念,直到萬代”(出埃及記3:14-15)。

神是說話者、創造者、臨在者、永生神。耶和華這個名字表達的至少是這四個方麵的含義。出埃及記6:1-8相應地四次重申“我是耶和華”(??? ????)。這個“我是誰”的主題,在出埃及記33:19a進一步被宣講:“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麵前經過,宣告我的名”。而在出埃及記34:5-7更是到了啟示的高峰:耶和華,耶和華! 

而在整卷書交叉結構的中間部分,我們將更清楚的看見耶和華是誰:“20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麵,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預備的地方去。21 他是奉我名來的,你們要在他麵前謹慎,聽從他的話,不可惹他(惹或作違背),因為他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22 你若實在聽從他的話,照著我一切所說的去行,我就向你的仇敵作仇敵,向你的敵人作敵人。23 我的使者要在你前麵行,領你到亞摩利人,赫人,比利洗人,迦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那裏去,我必將他們剪除。24 你不可跪拜他們的神,不可事奉他,也不可效法他們的行為,卻要把神像盡行拆毀,打碎他們的柱像。25 你們要事奉耶和華你們的神,他必賜福與你的糧與你的水,也必從你們中間除去疾病。26 你境內必沒有墜胎的,不生產的。我要使你滿了你年日的數目”(出埃及記23:20-26)。

這位“耶和華的使者”在出埃及記中更充分地指向了基督(出埃及記3:2-15;32:34)。這是希伯來書作者的見證:“1神既在古時借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2 就在這末世,借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借著他創造諸世界。3 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4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貴,就遠超過天使”(希伯來書1:1-4;參考約翰福音14:9)。神的“名”和“榮耀”,都預表在出埃及記最後一段經文中了(出埃及記40:35-38)。

2、受膏者

名詞彌賽亞或膏抹,首先出現在出埃及記25:6,“點燈的油並作膏油和香的香料”。基督就是受膏者。????????這個字在出埃及記出現了14(5)次——其中出埃及記30:25出現了兩次。而動詞??????最早出現在創世記31:13,“我是伯特利的神。你在那裏用油澆過柱子,向我許過願。現今你起來,離開這地,回你本地去吧”;而在出埃及記中,這個動詞共出現了12次。如果說創世記中上帝的主要工作是創造,那麽出埃及記中上帝的主要工作是救贖。彌賽亞這個新概念出現在出埃及記中是順理成章的。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舊約聖經中的膏油是橄欖油。這一點在出埃及記30:24中說得非常清楚。相關經文還可以參考申命記28:40;士師記9:9,撒迦利亞書4:12-14等。橄欖葉、橄欖樹和橄欖山,在舊約聖經中有著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撒母耳記下15:30;列王記上6:23;詩篇52:8;128:3;耶利米書11:16;何西阿書14:6;撒迦利亞書14:4;出埃及記27:20;創世記8:11)。這個象征意義貫通到新約聖經(馬太福音21:1;24:3;26:30;馬可福音11:1;13:3;14:26;路加福音19:29;19:37;21:37;22:39;約翰福音8:1;使徒行傳1:12;羅馬書11:17;11:24;雅各書3:12;啟示錄11:4)。

耶穌受難之前和升天都在橄欖山。而在受難之前,聖經特別告訴我們,耶穌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χωρ?ον λεγ?μενον Γεθσημαν?,a place called Gethsemane——一個叫客西馬尼的地方。原文中意會不出“園子”的意思。Γεθσημαν?的基本意思是壓榨橄欖油的石頭或壓榨橄欖油的池子。在希伯來文中,這個做應該是由 ????(酒榨,士師記6:11等)和??????(橄欖油,創世記28:18;35:14等)合成的。因此,客西馬尼翻作榨油之地更為準確。不僅如此,古代中東帝國壓榨橄欖油的石磨,主要是由驢來拉動的。這一切恰恰和耶穌在橄欖山上吩咐門徒去找驢的信息完全一致——耶穌要承擔我們的重擔:“耶和華卻定意(或作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或作他獻本身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以賽亞書53:10)。

也可以將埋藏耶穌的墳墓看成是一個壓榨橄欖油的地方,而那巨大的石頭就是壓石。最後它被挪開了。耶穌複活使我們稱義。我們成了青橄欖樹。願我們永遠記得這橄欖樹在聖經中的形象:食用、點燈、潤滑、防腐,更代表和平。願聖靈的鴿子帶領每一篇從橄欖樹上擰下來的葉子,將福音傳遍地極。阿門。

任不寐,2015年6月2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