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六十四課:直到地極(27:1-28:31)

(2017-03-10 20:53:06)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27-28章。首先讓我們感謝神,從2013年8月到2015年3月對我們這個係列學習的保守和祝福。穿越那大而可畏的曠野,我們每一天都在埋葬老我;而所有新造的人,進入了今天複活節的筵席。更求神加倍保守我們這“最後一課”,讓我們更加遠離不義,更加熱愛真理;願2015年的春天,是有生以來最美麗的春天。今天的證道經文可以結構如下:一、海上(27:1-38):從凱撒利亞到馬耳他;二、孤島(27:39-28:10):擱淺馬耳他島上;三、羅馬(28:11-31):在世界心髒傳講基督。這三部分內容可以依次代表這樣三種屬靈經曆:在海上經曆神(神的揀選、話語、沉默與聖禮);在島上經曆蛇(殺人者、殺牧者與致病者);在陸上經曆人(基督徒、猶太人和所有人)。這是一個層層遞進的平行結構,對神的經曆,是我們進一步經曆蛇和人的先驗根基——我們靠神的同在繼往開來。

保羅從凱撒利亞直到羅馬的這段行程,是在大海之上和人海之中的航行。而使徒行傳最後兩章,濃縮了整卷聖經中的“海洋日記”。起初是海上的創造: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挪亞方舟穿越大洪水。中間是水上的救贖:耶穌在水麵上行走,帶領我們“渡到海的那邊去”(馬可福音4:35;路加福音8:22);耶穌也宣告:若不藉著水和聖靈生的,沒有人能進入神的國,而彼得說:“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借著耶穌基督複活也拯救你們”(彼得前書3:21)。最後是新天新地,“海也不再有了”(啟示錄21:1)。聖靈一方麵讓我們矚目平靜風和海的基督(馬太福音8:26),水麵上行走的耶穌(馬太福音14:25);另一方麵讓我們跟隨耶穌的腳蹤,漂洋過海,尋找所有被洪水衝散的人。“1 唉!古實河外翅膀刷刷響聲之地,2 差遣使者在水麵上,坐蒲草船過海。先知說,你們快行的使者,要到高大光滑的民那裏去。自從開國以來那民極其可畏,是分地界踐踏人的,他們的地有江河分開……7b他們必將禮物奉給萬軍之耶和華,就是奉到錫安山,耶和華安置他名的地方”(以賽亞書18:1-2,7b)。耶穌一直藉著教會在水上和地上作救恩的工作。請在地圖上標出下麵的站點:凱撒利亞、西頓、居比路、基利家和旁非利亞對麵的海、呂家的每拉、革尼土、革哩底(克裏特)、撒摩尼、佳澳、拉西亞、非尼基、高大、賽耳底沙灘、馬耳他、敘拉古、利基翁、部丟利、亞比烏市、三館、羅馬。

耶穌經過我們所住的地方,又把我們裝上船,一同漂洋過海。這是怎樣一種孤筏重洋呢?當代中國的學生可能都熟悉一種海上的英姿,那就是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歡樂。在這叫喊聲裏──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裏,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海燕患有熱病和痢疾,在海子和他的閱讀中,海洋的高傲、憤怒和喊叫是一種人類通病。但保羅的生命則是信、望、愛;這是一種全新的水手的生活,這是一種我們正在學習的新生活。海燕沒有目的地,隻是在海上作秀和漂泊;但我們承擔一種使命,這個使命祝福了我們的生命,也讓我們成為別人的祝福。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阿門!

一、海上(27:1-38):從凱撒利亞到馬耳他

1、神的揀選:啟程(1-8)

1 非斯都既然定規了,叫我們坐船往義大利去,便將保羅,和別的囚犯,交給禦營裏的一個百夫長,名叫猶流。2 有一隻亞大米田的船,要沿著亞西亞一帶地方的海邊走,我們就上了那船開行,有馬其頓的帖撒羅尼迦人,亞裏達古,和我們同去。 3 第二天,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準他往朋友那裏去,受他們的照應。 4 從那裏又開船,因為風不順,就貼著居比路背風岸行去。5過了基利家旁非利亞前麵的海,就到了呂家的每拉。6在那裏百夫長遇見一隻亞力山大的船,要往義大利去,便叫我們上了那船。7 一連多日,船行得慢,僅僅來到革尼土的對麵。因為被風攔阻,就貼著革哩底背風岸,從撒摩尼對麵行過。8 我們沿岸行走,僅僅來到一個地方,名叫佳澳。離那裏不遠,有拉西亞城。

在我們的一生裏,有時候莫名其妙地“上了賊船”,如同被動出生到這個世界上,開始一場“別人的航行”,仿佛“生活在別處”。不過基督徒並非如此,保羅從凱撒利亞到羅馬,承擔著一種使命——這次航行是神的揀選和計劃,我們的生命或航程是祂的創造和重新創造。因此,在所有船客和水手中,保羅的心境是獨一無二的:他知道自己從哪裏來,要去哪裏,而誰與他同行。但是在表麵上,非斯都或世界的掌權者“決定”了你的人生軌跡或航行路線。而實際上,上帝利用非斯都把你送上了船,開始遠行。κρ?νω在這裏是被動語態,“我們被決定坐船往義大利去”。

使徒行傳27:1-2也告訴我們船上是哪些人。第一、保羅和他的同工;“我們”中至少有路加醫生,以及貼撒羅尼迦人亞裏達古(?ρ?σταρχος,the best ruler;使徒行傳19:29,20:4;歌羅西書4:10;腓利門書1:24)。他們代表教會。基督徒的天路不是孤獨之旅。第二、別的囚犯(δεσμ?της,27:1,42)。他們代表人類或罪人。百夫長猶流(?ο?λιος,soft-haired)隻是囚犯中的頭目而已;他的那些士兵也隻是看守囚犯的囚犯。禦營,σπε?ρης Σεβαστ?ς,大約相當於中文的禦林軍、禁衛軍之類;是皇帝奧古斯都名下的(使徒行傳25:25)。“禦營”也代表一種榮譽——這艘船的控製者們是一群有理由驕傲和自信的人,自以為有權力管製別人的人。這些是“高傲的海燕”。或者說,罪人分成兩部分:被捆綁而特別自卑的人;捆綁別人而趾高氣揚的人。在人生和人間這艘船上,教會和這兩類罪人一同駛向未來。基督徒的天路不是清高之旅。沒有清高,隻有同行。也許“罪魁”並不願意和“囚犯”同行,但神用掌權者的手和猶太暴民的腳捆綁了你,你沒有選擇。與海燕同行不會很愉快,你必須忍耐,因為他一會兒叫喊著,一會兒憤怒,一會兒高傲,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或興風作浪,一會兒劍一般地把你當成烏雲,攻擊而來……教會是恒久忍耐。第三、有神同行。船上還有一位隱藏的上帝,複活的基督。正因為有主同行,即使“基督教的仇敵”也會成為使徒的朋友:“3第二天,到了西頓。猶流寬待保羅,準他往朋友那裏去,受他們的照應”。在你的行程中,會不斷遇到朋友和幫助。基督徒的航行,是充滿恩典之路,這場航行的名字也叫以馬內利。

這段經文有一個平行結構:上船(1-3),逆風(4-5);換船(6),逆風(7-8)。從西頓離開敘利亞,這艘船為了避風,“就貼著居比路背風岸行去”。“因為風不順”,δι? τ? το?ς ?ν?μους ε?ναι ?ναντ?ους,because the winds were contrary;實際上就是頂風。當時是盛行西風。形容詞?ναντ?ος的意思就是相反的,逆的;聖靈正是用這個字來描述耶穌在海上行走那一夜的風(馬太福音14:24;馬可福音6:48)。船一開始就遭遇困境;為造就我們,為帶領我們認罪悔改,為讓我們仰望救恩,人生從一開始就是逆水行船。但真是很遺憾,我們在童年和青年時代的困局中,迷失了太多的日子。我們遭遇人生風浪的自然選擇,不是投靠基督,而是投靠大陸,投靠附近的碼頭和港口。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找到這條航行路線:“過了基利家旁非利亞前麵的海,就到了呂家的每拉。”Μ?ρα,myrrh,沒藥,聖經中常常提到的一種香料(創世記37:25,雅歌3:6;馬太福音2:11等)。聖尼古拉(?γιος Νικ?λαος,約270-343年)曾是這裏的主教。每拉是小亞細亞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從埃及到羅馬的重要商業樞紐。值得一提的,啟程中經曆的西頓和每拉都是商業中心。在這裏保羅他們換了一艘船,從埃及的亞曆山大開往意大利,應該是一艘運送穀物的大船(使徒行傳27:38)。我們也當看見,為了確保保羅抵達羅馬,上帝從埃及調遣了這艘船。在我們的生命中,你會遭遇一些“換船事件”;神的目的是藉著“新船”把你送往祂要你去的地方。

從每拉啟程,仍然是逆風行船。在你的人生裏,你以為借著換船進入一種新生活;但不是,你隻是換一種方式逆行,甚至是逆天而行。因此,“7一連多日,船行得慢,僅僅來到革尼土的對麵。因為被風攔阻,就貼著革哩底背風岸,從撒摩尼對麵行過。8我們沿岸行走,僅僅來到一個地方,名叫佳澳。離那裏不遠,有拉西亞城”。保羅他們經過革尼土(Κν?δος,nettled,蕁麻)最後到了希臘或愛琴海最大的島嶼克裏特島(革哩底)。Κρ?τη,fleshy,意思的是“肉身的”。 “克裏特文明”(米諾斯文明)實際上是希臘文明或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基本信仰就是肉身或人本主義。在提多書1: 12-13中,保羅對這裏的居民有一個著名的評價:“12有革哩底人中的一個本地先知說,革哩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13這個見證是真的。所以你要嚴嚴地責備他們,使他們在真道上純全無疵”。克裏特島東端有一個叫撒摩尼的海角,Σαλμ?νη,clothed;大意是穿衣服的——撒摩尼可能是克裏特肉體的葉子或遮蓋。保羅他們沒有上島,而是“沿岸行走”。這裏副詞μ?λις再度出現,中譯“僅僅”;但更準確的意思是“艱難地”,“經過選擇和掙紮地”(使徒行傳14:18,27:7,27:8,27:16;羅馬書5:7;彼得前書4:18)。“人生真的很不容易”,每一站都是同樣的艱難。

圍著“肉身”繞行,他們到達一個地方,名叫佳澳。Καλο? λιμ?νες,美麗的港口,美好的避難所,是他們的避風港。在肉身的邊緣,罪人努力尋找一個“世外桃源”。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港灣的地理位置,路加描述說:“離那裏不遠,有拉西亞城”。Λασα?α,shaggy;應該是指植物茂密的。這個世外桃源,這個瓦爾登湖,實際上離人類文明很近,離城市中心不遠。印度和西藏以及狄奧根尼的木桶並沒有真的遠離紅塵,它們隻是人類罪惡的延伸,是罪人關於出世的幼稚想象和自欺欺人。值得注意的是,路加記錄的幾個地方,似乎都和植物有關——他們仿佛在穿越叢林;這個行船的環境如同“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無論如何,當第二次或第N次遭遇逆風的打擊的時候,心靈的宗教之旅會選擇或經過佳澳。我們都來自佳澳,那一夜,你們都是佳澳人。但願那是最後一夜。

2、神的話語:警告(9-13)

9 走的日子多了,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行船又危險,保羅就勸眾人說,10眾位,我看這次行船,不但貨物和船要受傷損,大遭破壞,連我們的性命也難保。11但百夫長信從掌船的和船主,不信從保羅所說的。 12 且因在這海口過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說,不如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過冬。非尼基是革哩底的一個海口,一麵朝東北,一麵朝東南。13這時微微起了南風,他們以為得意,就起了錨,貼近革哩底行去。

佳澳之後的日子更加絕望。這是“禁食”的日子,這是苦待己身的異教生活,但我們的生命進入了更危險的境地。根本沒有指望,我們需要神。於是佳澳之後,我們與神相遇;佳澳之後,有聖道臨到我們。不僅如此,對基督徒來說,因為前麵有更大的風浪,神在風浪之前臨到我們,裝備我們,好讓我們支取真理和力量,去麵對即將到來的“海難”:魔鬼、死亡和罪人。

因此這裏記載了一場保羅的“證道”。因為逆風的緣故,盡管“走的日子多了”,他們仍然在克裏特島海域逡巡,在肉體和禁欲之間長期繞圈子。這一幕也讓人想起以色列人怎樣在曠野兜圈子。“行船又危險”,因為,“已經過了禁食的節期”,到了冬天,人到中年和暮年;人生到了絕地或末路。“禁食的節期”大約是初冬(猶太曆的7月或Tisri月相當於公曆的9月底10月初;參見利未記16:29),地中海上的航行進入了危險期(這段時間應該剛剛過了10月5日)。翻作“危險”的字是?πισφαλ?ς,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即將傾覆”(參考哥林多後書11:26)。換言之,保羅這篇講論是在“鐵達尼克號”即將沉沒之前進行的。παραιν?ω(勸勉)用的是imperfect,保羅一直不斷地在勸勉船上的眾人。保羅的勸勉主要內容就是關於冰海沉船的警告:“眾位,我看這次行船,不但貨物和船要受傷損,大遭破壞,連我們的性命也難保”。保羅預言這艘船一定會遭遇海難,而財產和人的生命都會遭遇危險。πλ?ος,a voyage,行船,這次航行(使徒行傳21:7,27:9-10)。傷損,?βρεως κα? πολλ?ς ζημ?ας 。第一是?βρις,傷害,特別是出於驕傲、暴力和試探的傷害(使徒行傳27:21;哥林多後書12:10)。這個字更強調的是內在的傷害。第二是πολλ?ς ζημ?ας,很多損壞,特別指外麵的損害(腓立比書3:7-8)。這是一場遍體鱗傷、身心交瘁、注定滅亡的黑暗之旅。

傳道人的嘴常常是一張烏鴉嘴,但保羅說的是真的。保羅這番話出於聖靈的感動,也出於他個人的經驗和觀察。但是,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真話:“11但百夫長信從掌船的和船主,不信從保羅所說的”。罪人抵擋和棄絕神的話語,大致有四個原因,第一、神的話是紮心的。正如起初亞當和夏娃不願意記住上帝這個警告:你們吃的日子必定死。人更願意接受魔鬼之音:不一定死。但這是主的聲音:“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百夫長是船上的最高長官,但領袖都喜歡聽“造就人的話”。第二、人的急功近利。百夫長信從(πε?θω,被說服)船長(κυβερν?της)和船主(να?κληρος),而船長和船主急於行船的目的,就是為了錢財。這是商業目的和政治目的之間的聯合:運輸公司要賺錢,連長要交差。由於被世界弄瞎了眼睛,因此,沒有人傾聽傳道人所傳講的罪、死亡和複活的信息。對船上的人來說,死亡是別人的事和遙遠的事。他們看重的是眼前的摸得著的利益。第三、人的驕傲、自信和不信。“12 且因在這海口過冬不便,船上的人,就多半說,不如開船離開這地方,或者能到非尼基過冬。非尼基是革哩底的一個海口(λιμ?ν,港口),一麵朝東北,一麵朝東南。” 這是一群高傲的海燕,他們相信自己可以穿越冬天的大海;怒吼著,嚎叫著……而且多半人都這樣自信。ε? πως,假如盡一切所能;δ?ναμαι,they might;他們可以,他們能。Φο?νιξ,palm tree,棕樹;這是他們的目標,他們的西天極樂世界(港口的朝向說明了這一點)。他們鎖定的目標或經濟增長目標一定要達到。人完全不顧為此可能代價慘重,船毀人亡。第四、無法勝過試探。他們被眼前的一點點甜頭所蒙蔽,被暫時的順境所迷惑和誘導:“13這時微微起了南風,他們以為得意,就起了錨,貼近革哩底行去”。κρατ?ω,得意;原意是擁有權柄、掌握能力。南風隻是一場試探(路加福音12:55)。他們根據這短暫的順境得出一個危險的結論:他們可以體貼肉體而一直掌控和領導這個不斷上升和向前的進程。

3、神的沉默:狂風(14-20)

14 不多幾時,狂風從島上撲下來,那風名叫友拉革羅。15船被風抓住,敵不住風,我們就任風刮去。16 貼著一個小島的背風岸奔行,那島名叫高大,在那裏僅僅收住了小船。17 既然把小船拉上來,就用纜索捆綁船底。又恐怕在賽耳底沙灘上擱了淺,就落下篷來,任船飄去。18 我們被風浪逼得甚急,第二天眾人就把貨物拋在海裏。19 到第三天,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 20 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

很快,暴風來了。“不多幾時”,不顧常識的冒險主義不會持續多長時間,衰退和災難很快降臨。“狂風從島上撲下來”,這是一個很精彩的翻譯。動詞β?λλω的基本含義是把重物扔下來(馬太福音3:10,4:6,4:18等)。如同起初,“天起了涼風”(創世記3:8);或“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路加福音8:23)。形容詞τυφωνικ?ς用來描寫風(?νεμος,馬太福音7:25等),中譯為“狂”;英譯為tempestuous,激烈的,暴風雨式的。這風有一個名字,似乎是為了讓船上的人永遠銘記。比如這場風叫日本侵華、或大躍進、或第二次世界大戰等等;無論如何,這是一場因為體貼肉體而遭遇的災變。友拉革羅,ε?ρακ?λων,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東風惡浪”。這是一個很有反諷意義的概念:船應該是從東方奮力向西劃行的;災難正是沿著這個方向,加倍地臨到了。這一幕讓人想起以色列人在曠野瘋狂捕食乘東風而來的鵪鶉一樣,最後他們中很多人死於對鵪鶉的饕餮。那時候的友拉革羅叫基博羅哈他瓦。罪人往往斃命於他們狂熱追逐的項目或人,仿佛霾國董事會最終可能葬身於房地產一樣。追殺金錢的人被金錢埋葬,追逐女人的人被女人傾覆,追逐權力的人被權力審判,追逐舞台的人被觀眾踐踏。你引發了一場潮流,最後這場潮流會將你淹沒。而當災難或危機到來之後,人就完全失去了控製局勢的能力,成了隨波逐流、混吃等死的一葉飄萍;往昔的不可一世和自信一掃而光,這是哀哭切齒的日子。“15船被風抓住,敵不住風,我們就任風刮去。”動詞συναρπ?ζω,即被強大的力量抓住——他們原以為有能力控製局勢,現在這種能力被狂風徹底奪去了。路加福音8:29用這個動詞描寫人被鬼抓住的可怕情景——人已經中了魔了,失去理性,更遠離信仰,徹底抓狂。μ? δυναμ?νου,不能,自以為“我們能”的人,現在徹底看清了他們的狀況:不能。“敵不住風”;?ντοφθαλμ?ω,抵擋。人根本阻擋不了這場風暴。最後的結局是“就任風刮去”。?πιδ?ντες ?φερ?μεθα,把自己或船交出來由它驅使。風暴中的海燕不再喊叫,但是也不呼求上帝。海燕現在呆若木雞。

這時候也許人會質問,當我們身處風暴和險境,上帝在哪裏?福音書說,這時候耶穌在船上,祂睡著了。“23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他。24海裏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25門徒來叫醒了他,說,主阿,救我們,我們喪命啦。26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麽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 27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馬太福音8:23-27)。這段經文我們講過,“耶穌睡著了”,這是我們對神的一種必要的經曆,其中的功課包括管教和信心。

耶穌不會一直沉睡。感謝上帝,當人類麵對風暴決定投降之際,上帝在大海上升起一個小島,那裏成了這群人的救命稻草。“16 貼著一個小島的背風岸奔行,那島名叫高大,在那裏僅僅收住了小船”。動詞?ποτρ?χω即奔行,用以描寫這些災民慌不擇路的緊急狀態。這個小島的名字也值得他們銘記;正如以色列人應該銘記約旦河裏麵的石頭。Κα?δα,中譯是音譯,高大;原文的意思應該是lame,殘疾。這種遭遇可能類似雅各的跛足或腳傷——你要經曆一場創傷或災難,然後才可能從那裏重新啟程。在“高大”的經曆一點兒也不高大,“在那裏僅僅收住了小船”;這個句子的本意是:經過艱苦卓絕的勞苦工作,或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價,才劃船到達那裏。μ?λις ?σχ?σαμεν περικρατε?ς γεν?σθαι τ?ς σκ?φης,we had much work to come by the boat。他們終於上了島,“17 既然把小船拉上來,就用纜索捆綁船底。又恐怕在賽耳底沙灘上擱了淺,就落下篷來,任船飄去”。

他們從災難中學到了謙卑和舍己的功課。第一天他們開始嚴肅生活,更加仔細地泊船。這裏出現第三個名字,這是他們獲救的沙灘的名字:賽耳底沙灘,Σ?ρτις,基本含義是“拖拉”,特別指從災難和死地拉上來,以及從海中收起漁網(約翰福音21:8)。第二天他們繼續學習放棄和悔改的功課:“18 我們被風浪逼得甚急,第二天眾人就把貨物拋在海裏”。這也是一個拋下過去和偶像(錢財)的過程。而第三天的功課則是丟棄文化:“19 到第三天,他們又親手把船上的器具拋棄了”。 “器具”也可以代表生存的方法、文化習慣;他們拋棄的不僅僅是世界,也包括世界的原則。最後,麵對死亡,接受對自己的完全絕望——從此才會知道基督是救主:“20 太陽和星辰多日不顯露,又有狂風大浪催逼,我們得救的指望就都絕了”。他們現在進入死蔭的幽穀,在黑暗的冬天的孤島中,失去了一切得救的指望。高大島上的三天,如同約拿在魚腹中的三天。

4、神的臨在:聖禮(21-38)

21眾人多日沒有吃什麽,保羅就出來站在他們中間說,眾位,你們本該聽我的話,不離開革哩底,免得遭這樣的傷損破壞。22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你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船。 23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說,24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麵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25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26隻是我們必要撞在一個島上。

27 到了第十四天夜間,船在亞底亞海,飄來飄去,約到半夜,水手以為漸近旱地,28就探深淺,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淺,探得有九丈。 29恐怕撞在石頭上,就從船尾拋下四個錨,盼望天亮。30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裏,假作要從船頭拋錨的樣子。31 保羅對百夫長和兵丁說,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們必不能得救。 32於是兵丁砍斷小船的繩子,由它飄去。

33天漸亮的時候保羅勸眾人都吃飯,說,你們懸望忍餓不吃什麽,已經十四天了。34所以我勸你們吃飯,這是關乎你們救命的事。因為你們各人連一根頭發,也不至於損壞。35保羅說了這話,就拿著餅,在眾人麵前祝謝了神,掰開吃。36於是他們都放下心,也就吃了。37我們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個人 38他們吃飽了,就把船上的麥子,拋在海裏,為要叫船輕一點。

高大餘生,實際上在回應以賽亞書33:22-24,“22因為耶和華是審判我們的,耶和華是給我們設律法的,耶和華是我們的王。他必拯救我們。23你的繩索鬆開不能栽穩桅杆,也不能揚起篷來,那時許多擄來的物被分了。瘸腿的把掠物奪去了。24城內居民必不說,我病了。其中居住的百姓,罪孽都赦免了”。在絕地,救主加倍顯現,或者借著教會與罪人同在。神的臨在主要表現為借著聖道和聖禮的臨在。這段經文可以視為交叉結構,其中21-26講聖道;33-38講聖禮;中間部分是神要拯救的小信的罪人。21a與33a也存在首尾呼應的關係。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部分經文。

失去了得救希望的人也失去了吃飯的興趣;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災難逼迫他們進入一種禁食狀態,開始認罪悔改。“21眾人多日沒有吃什麽,保羅就出來站在他們中間說”;這個時候,人需要的不是肚腹的滿足,而是上帝話語的安慰。保羅首先責備他們起初的不信,但考慮他們的絕望,“律法”部分講得不多,也不重。但這個認罪的提醒仍然是必要的:“眾位,你們本該聽我的話,不離開革哩底,免得遭這樣的傷損破壞”。緊接著,保羅開始宣告福音:第一、我們不會喪失性命,反而會得救:“22現在我還勸你們放心。你們的性命,一個也不失喪,惟獨失喪這船”。人不能總是沉浸在悔恨之中,所以“現在”(τ? ν?ν)很重要。ε?θυμ?ω,放心,靈魂中的喜樂(雅各書5:13)。第二、這個好消息的根據是神和神的啟示:“23因我所屬所事奉的神,他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說,24保羅,不要害怕,你必定站在該撒麵前。並且與你同船的人,神都賜給你了”。神就是這樣一直與保羅和教會同在。而這場苦難的目的,是神借著保羅將同船的人歸入基督,並讓他們一起進入羅馬,作基督的見證。值得強調的是,動詞λατρε?ω(事奉)也出現在約拿書1:9(LXX),“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參考羅馬書1:9)。第三、所有人都因信得救:“25所以眾位可以放心,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πιστε?ω,我信!第四、天路或得救之路還要繼續經曆一些苦難:“26隻是我們必要撞在一個島上”。在重生的路上,還要經曆一些劇烈的撞擊,如同窯匠塑造瓦器。

但是,人不都有信心;而人的信心不是一開始就是健壯和成熟的。所以我們接下來看到這些半信半疑的人類。首先,靠著神的話語,藉著保羅講道所得的安慰,船繼續前行。“27 到了第十四天夜間,船在亞底亞海,飄來飄去,約到半夜,水手以為漸近旱地,28就探深淺,探得有十二丈,稍往前行,又探深淺,探得有九丈。 29恐怕撞在石頭上,就從船尾拋下四個錨,盼望天亮。”大約走了兩周,從高大進入深海,即亞底亞海。?δρ?ας今譯亞得裏亞海,基本含義是寸草不生(without wood)。這是希臘和意大利之間的海域。這段航行絕對是信心之旅,因為整個大海無邊無際,幾乎看不見一個島嶼,也看不見地平線。耶和華神實在是配得讚美的,祂在最關鍵的地方救贖和安慰罪人,加添給他們足夠的力量,讓他們可以渡過大而可畏的曠野。在這14天裏,耶穌在船上同樣睡著了。這是需要信徒靠著已經領受的真理成長的季節。神不出手,也因為祂知道,你已經開始靠岸。到深夜的時候,船從茫茫大海中出來,開始接近馬耳他島。此時此刻,船上的人並不知道,他們已經完成了最艱難和危險的旅程,開始接近陸地和目的地。

但是,往往就是在這個時候,基督徒開始失去起初的愛心和信心。於是危機再度出現:“30水手想要逃出船去,把小船放在海裏,假作要從船頭拋錨的樣子”。να?της,水手、船員。他們想棄船逃走,他們不想在士兵的看管下繼續承擔運送這些囚犯的任務了;而陸地給了他們足夠的棄絕別人各奔前程的試探。而且他們玩了一個欺世盜名的花招:假裝要穩定這艘船,實際上是想從船頭開溜。προφ?σει ?ς,under colour as though(馬太福音23:14;馬可福音12:40;路加福音20:47;約翰福音15:22;腓立比書1:8;帖撒羅尼迦前書2:5)。危機之後,人群和教會出現分裂。對整船的人來說,水手跑了,他們注定被扔在海上或孤島上。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一間教會的核心同工跑了,而且以非常偽善的姿勢逃走了,教會麵臨危機。但神不會任憑祂的教會沉陷,這時候牧者的責任就非常重要。“31 保羅對百夫長和兵丁說,這些人若不等在船上,你們必不能得救。 32於是兵丁砍斷小船的繩子,由它飄去”。這樣一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根據自己的計謀脫離這艘船。所有人都在船上,等候上帝的拯救。神的救恩對象是整個教會,而不是某些清高自私的人。而進入救恩的道路就是“等在船上”,“砍斷繩子”。船上的功課還沒有完成;“會眾”的信心需要繼續建造。

現在聖靈借著聖禮將我們帶向基督。“33天漸亮的時候保羅勸眾人都吃飯,說,你們懸望忍餓不吃什麽,已經十四天了”。這節經文告訴我們這可能是一個主日(從禁食日“7月10日”即安息日算起)。動詞παρακαλ?ω不僅僅是“勸”的意思,而是聚集、召聚大家並對大家宣講之意;當然,這個宣講的目的是為了安慰人。這個動詞的用法是imperfect。這次保羅用來勸慰眾人的是μεταλαβε?ν τροφ?ς,to take food;吃飯。τροφ?ς指一般的飲食(馬太福音6:25;約翰福音4:8等)。προσδοκ?ω,懸望,等候、盼望(馬太福音11:3等)。“34所以我勸你們吃飯,這是關乎你們救命的事。因為你們各人連一根頭發,也不至於損壞”。救命的事,σωτηρ?α,salvation;救恩,關於救恩的知識(路加福音1:69,1:77;詩篇67:2等)。把吃飯提高到救恩真理的高度,顯示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早飯”。關於“頭發”的隱喻,也是經典的,主要指從死亡中得到拯救(撒母耳記上14:45;撒母耳記下14:11;列王記上1:52;馬太福音10:29)。死亡與得救的真理,彰顯在聖餐中。“35保羅說了這話,就拿著餅,在眾人麵前祝謝了神,掰開吃”。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是一場正式的主日聖餐禮,不僅因為保羅這些經典的聖餐禮的動作(路加福音22:19,24:30);也因為目前船上至少有三位基督徒,這是他們主日崇拜的時間。不過,這場早餐同時也包括一般的“愛筵”——對那些尚未信主的人來說,他們進入的隻是普通的早餐。“36於是他們都放下心,也就吃了”。

保羅和同工們的平安見證,特別是“聖餐”中的基督徒的見證,鼓舞全船的人恢複了平安。這個基督徒的小組很像鐵達尼克號上的那個樂隊。最後,路加醫生告訴我們上帝借著保羅他們將恩典臨到的人數:“37我們在船上的,共有二百七十六個人”。保羅此時此刻可能有這樣的感動:他現在看見了神差遣他這次航海的美意:不僅僅是抵達羅馬,也是為了向這些人傳福音——罪犯和看守可能因此都成了主內弟兄。 這真是一網大魚(約翰福音21:11),每個人都很重要(使徒行傳19:7),每個人在神的眼裏都看為寶貴。不僅如此,這些新人需要進一步更新,要繼續經曆死而複活的功課:“38他們吃飽了,就把船上的麥子,拋在海裏,為要叫船輕一點”。先前沒有舍棄的輜重,現在進一步被拋在“紅海”那邊。因為他們信心增長了,相信神的應許一定成就。

二、孤島(27:39-28:10):擱淺馬耳他島上

1、殺人者(39-44)

39 到了天亮,他們不認識那地方,但見一個海灣,有岸可登,就商議能把船攏進去不能。40於是砍斷纜索,棄錨在海裏,同時也鬆開舵繩,拉起頭篷,順著風向岸行去。41但遇著兩水夾流的地方,就把船擱了淺。船頭膠住不動,船尾被浪的猛力衝壞。42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殺了,恐怕有鳧水脫逃的。43 但百夫長要救保羅,不準他們任意而行,就吩咐會鳧水的,跳下水先上岸。44 其餘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東西上岸。這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新的一天開始了。如果說昨夜是“耶和華的夜”(出埃及記12:42),而這個黎明,則是複活節的黎明;新以色列人要下海走幹地。這段經文也存在一個交叉結構——上帝有搖籃將剛剛出生的嬰孩兒分別用“海灣”和“木板”(床)抬進幹地。這個黎明有一座空墳墓——得救的人要勝過死亡。

“到了天亮,他們不認識那地方”,  ?τε δ? ?μ?ρα ?γ?νετο τ?ν γ?ν ο?κ ?πεγ?νωσκον,And when it was day, they knew not the land。這個句子也可以這樣翻譯:就是到了這一天,他們漸漸認識到他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動詞?πιγιν?σκω用作imperfect——他們不斷地意識到這是一片他們並不知道的陸地(馬太福音11:27)。一個剛剛從洗禮池上來的人,會有這種經曆:你感到有些茫然,你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但上帝會精心為新人預備一個登陸的地方,你像嬰孩一樣被放入靜謐的搖籃。“但見一個海灣,有岸可登,就商議能把船攏進去不能。40於是砍斷纜索,棄錨在海裏,同時也鬆開舵繩,拉起頭篷,順著風向岸行去。”我們看見“耶和華的山上”有兩種預備:海灣(α?γιαλ?ς,beach;馬太福音13:2,13:48;約翰福音21:4)和順風(πν?ω,breath,wind;約翰福音3:8)。值得強調的是,相關經文告訴我們,耶穌不僅在海上行走或與我們同行,耶穌也在岸上接待我們;“順風”的“風”字也常指聖靈——順風有這樣的隱喻:順著聖靈而生(加拉太書6:8)。另外,原文中對這個海灣(St. Paul’s Bay)有更具體的描寫:κ?λπον 常指懷抱(路加福音16:22;約翰福音1:18;約翰福音13:23)。276個浪子,從死亡之海出來,投向基督的懷抱,又如小雞在老雞的翅膀下麵。

但是,這個諾曼底登陸或紅海工程對新人的行動也有要求:“就商議能把船攏進去不能。於是砍斷纜索,棄錨在海裏,同時也鬆開舵繩,拉起頭篷,順著風向岸行去”。這意味著與過去和異教徹底告別。按原文的順序,第一個動詞是商議(βουλε?ω),人裏麵有這樣的“受洗”或前進的感動;第二個動詞是啟錨(περιαιρ?ω,動詞分詞),啟動,從現狀出發;第三個動詞是離開(??ω),離開擱淺的地方退入海中;第四個動詞是鬆開方向舵(?ν?ημι名動詞分詞),把方向交給神;第五個動詞是拉起主帆(?πα?ρω,動詞分詞),把船交給“聖靈”;第六個動詞是向岸行去(κατ?χω,Imperfect)。

登陸不會完全一帆風順的,洗禮池前後充滿了屬靈的爭戰:法老要追趕逃往自由的奴隸,龍要殺害和吞吃婦人和剛剛出生的嬰孩。這次被激動起來消滅新人的該隱不是水手,而是兵丁。首先,新舊世界、老我和新人之間的衝突,導致擱淺:“41但遇著兩水夾流(διθ?λασσο)的地方,就把船擱了淺。船頭膠住不動,船尾被浪的猛力衝壞。”一方麵,這是兩種勢力撞擊的地方,一時間你不知道何去何從。“船擱了淺”,?πικ?λλω,這個動詞的意思是轉圈。聖經的道理和“我以為”以及傳統會發生激烈的衝突,你可能因此而停滯不前。另一方麵,前有攔阻——“船頭膠住不動”,?ρε?σασα ?μεινεν ?σ?λευτος,stuck fast, and remained unmoveable。基督教信仰對你是紮心了,迷茫的,不懂的,畏懼的;後有追兵,?λ?ετο ?π? τ?ς β?ας τ?ν κυμ?των,was broken with the violence of the waves。動詞λ?ω(鬆動,宣告不法,控告)在這用imperfect;沒完沒了地用你的過去或在身後攻擊你。後麵的風浪、罪人和自己的罪更加猛烈地攻擊你,讓你無法棄舊從新。其次,魔鬼會激動一些人起來將你消滅在萌芽狀態,這些被激動起來的人往往是大兒子,或者自認為“我總是拿單、別人總是大衛”的那些大兒子們。這裏由“兵丁”代表,他們是船上的有槍階級,看守,或“牧者”。“42兵丁的意思,要把囚犯殺了,恐怕有鳧水脫逃的”。兵丁集體商議(βουλ?),他們合謀形成一種敵基督反福音和踐踏救恩的勢力。這些兵丁不相信別的罪人已經被神救贖了,他們仍然把囚犯當成囚犯,把罪魁看成罪魁。他們就是耶和華要責備的魔鬼的兒子。“耶和華向撒但說,撒但哪,耶和華責備你,就是揀選耶路撒冷的耶和華責備你。這不是從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嗎?”(撒迦利亞3:2)。

耶和華在這裏揀選的人,或藉之責備撒旦、保守嬰孩兒的使者是百夫長,他成了保羅的同工或幫助:“43 但百夫長要救保羅,不準他們任意而行,就吩咐會鳧水的,跳下水先上岸。44 其餘的人,可以用板子,或船上的零碎東西上岸。這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兵丁的意思是殺害所有罪犯;但魔鬼的意思包括趁機除掉罪犯中的保羅。他們如果成功,不僅剛剛蒙恩得救的最後被消滅;神要藉著保羅將福音傳入羅馬和歐洲腹地的計劃也被敗壞。但上帝掌權;而且危機之後,上帝根據每個蒙恩罪人的不同情況,“各從其類”地帶領他們從方舟出來,進入“新天新地”。一方麵,會遊泳的或信心大的,自己遊到岸上;另一方麵,信心軟弱的,靠著“板子或船”相繼登陸(原文沒有碎片,隻說船)。這是一幅令人感動的畫麵,如同挪亞方舟停靠亞拉臘山上:“18 於是挪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出來了。19一切走獸,昆蟲,飛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各從其類,也都出了方舟”(創世記8:18-19)。“這樣眾人都得了救上了岸”。

2、殺牧者(1-6)

1 我們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島名叫馬耳他。2 土人看待我們,有非常的情分,因為當時下雨,天氣又冷,就生火,接待我們眾人。3 那時保羅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條毒蛇,因為熱了出來,咬住他的手。4 土人看見那毒蛇,懸在他手上,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凶手,雖然從海裏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 5 保羅竟把那毒蛇,甩在火裏,並沒有受傷。6 土人想他必要腫起來,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時,見他無害,就轉念說,他是個神。

眾人得救之後,開始認識他們登陸的這個地方。原文中沒有“我們”,而是“他們”,διασωθ?ντες τ?τε,when they were escaped,當他們得救之後。動詞?πιγιν?σκω(知道)在這裏不再是imperfect,而是Second Aorist;他們現在已經知道“那島名叫馬耳他(Melita,Malta)”。Μελ?τη,意思是honey(一說“避風港”);他們到了流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馬耳他島現在是馬耳他共和國,位於意大利西西裏島和非洲之間。在羅馬帝國時代,馬耳他因地中海的貿易而商業繁榮。馬耳他島本身約245平方公裏。當地人對“我們”的接待是非常熱情的:“2 土人看待我們,有非常的情分”。土人,β?ρβαρος,也譯為化外人(羅馬書1:14,哥林多前書14:11;歌羅西書3:11)。常指不說希臘語的人;馬耳他人是腓尼基人的後裔,說馬耳他語。但這些土人並不野蠻,反而“看待我們有非常的情分”。παρε?χον ο? τ?ν τυχο?σαν φιλανθρωπ?αν ?μ?ν,shewed us no little kindness,向我們展示了非同尋常的善意,這樣的接納完全是恩典,是本來不配得的,是超過所求所想的。動詞παρε?χον在這裏是imperfect,一直很善待我們。φιλανθρωπ?α,love of mankind, benevolence,人的愛,恩慈(提多書3:4)。實際上是基督借著土人在接待所有的人。路加這樣見證的理由(γ?ρ)是:“因為當時下雨,天氣又冷,就生火,接待我們眾人”。這一幕很像馬耳他島上的第一個複活節或感恩節:“他們上了岸,就看見那裏有炭火,上麵有魚,又有餅”(約翰福音21:9)。

但是,那惡者不會甘心失敗。而當你以為已經到了樂園的時候,蛇就會趁虛而入(創世記3:1;啟示錄12:9)。魔鬼的使者在海岸的阻擊戰失敗了,在島嶼中央,它自己親自出馬,並且直接攻擊“教會領袖”——使徒保羅;並通過敗壞和殺害牧者,摧毀整個教會或新生的眾人。“3 那時保羅拾起一捆柴,放在火上,有一條毒蛇,因為熱了出來,咬住他的手。” 這裏翻作毒蛇的名詞是?χιδνα,英譯a viper, offspring of vipers,毒蛇,毒蛇的種類;希臘人也常用這個字描寫狡猾而邪惡之人。施洗約翰就是用這個再次來咒詛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馬太福音3:7;路加福音3:7);耶穌也有這個詞來責備這些猶太人(馬太福音12:34,23:33)。這條毒蛇是在保羅為眾人挑旺大火的時候“趁熱”(θ?ρμη,詩篇19:6,傳道書4:11)跳出來的——在教會興旺的時候,你信心火熱的時候,你們彼此相愛的時候;蛇會因為嫉妒或陰間般的殘忍而突然發動攻擊。教會不冷也不熱的時候,毒蛇很安靜,因為它攻擊你毫無意義。毒蛇攻擊的部位是保羅的手,不僅要殺害保羅,也為了熄滅這堆篝火:否定基督的救恩和安慰,拆毀教會的誕生和複興。動詞καθ?πτω的意思是緊緊叮住,死死咬住——不置你死地絕不鬆口,而且要越咬越緊。毒蛇對那些外邦人或假基督徒或野蠻人來說,會認為它是神的使者,保羅被上帝管教或棄絕了。他們會把這條毒蛇看成是先知拿單,看成是“華人教會傑出的代表”,看成是“人家牧師”。

所以,“4 土人看見那毒蛇,懸在他手上,就彼此說,這人必是個凶手,雖然從海裏救上來,天理還不容他活著”。沒有風波的時候,這些土人或化外人還是很熱情的,還是世界充滿愛的;但是一旦風波來了,一旦魔鬼發動攻擊,土人馬上就會被風波搖動。基督徒應該從這些牆頭草式的土人身上學習堅固的功課(路加福音6:48;哥林多前書15:58;以弗所書4:14;帖撒羅尼迦前書3:3;希伯來書10:23)。不僅如此,土人的轉向又表現得非常自信,π?ντως,毫無疑問,一定如此。天理,δ?κη,傳統、正義、報應(使徒行傳25:15;提摩太後書1:9;猶大書1:7)。假基督徒實際是並不真的相信特殊啟示,即十字架的救恩真理;他們真正相信的不過是傳統對天理的傳承。天理實際上就是人本主義的道德倫理,是食人族之母。這些土人如今構成了“霾國邪教”的基本群眾或網絡流氓,他們的欺哄和形成的輿論力量,足以幫助毒蛇徹底消滅保羅。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這裏路加用另外一個字來描寫毒蛇,θηρ?ον,應該翻譯成野獸或畜生(提多書1:12);而啟示錄多次用這個字指魔鬼的化身或撒旦的同工(啟示錄11:7,13:1-4,13:11-12,13:14-15,13:17-18,14:9,14:11,15:2,16:2,16:10,16:13,17:3,17:7-8,17:11-13,17:16-17,19:19-20,20:4,20:10)。因此,馬耳他島上毒蛇的神學隱喻是顯而易見的。

然而,複活的基督曾經賜給使徒們這樣的應許:“17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18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麽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馬可福音16:17-18)。主耶穌在這裏的預言和祝福,幾乎每一個細節都應驗在馬耳他島上了:保羅勝過魔鬼或蛇,保羅可以和馬耳他居民進行語言交流;毒蛇被消滅而保羅卻沒有受害;緊接著就是使徒在馬耳他島上對病人的醫治。“5 保羅竟把那毒蛇(θηρ?ον),甩在火裏,並沒有受傷”。教會的火熱會消滅毒蛇的攻擊,毒蛇會自己葬身他本來要利用的火海。這個見證“感動”或更新了土人:“6 土人想他必要腫起來,或是忽然仆倒死了。看了多時,見他無害,就轉念(μεταβ?λλω,改變心意)說,他是個神”。當然,他們先陷入偶像迷信;這就是土人的可憐狀況,對人評價總是在兩個極端之間跳躍:保羅如果不是上帝咒詛的對象,就是上帝的化身。這些“慕道友”需要進一步真理的教導。神跡本身並不能把人變成基督徒——信道是從聽道來的。

3、致病者(7-10)

7 離那地方不遠,有田產是島長部百流的。他接納我們,盡情款待三日。 8 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9 從此,島上其餘的病人,也來得了醫治。10他們又多方的尊敬我們。到了開船的時候,也把我們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請注意保羅渡海、登上孤島和半島的經曆,與耶穌一行渡海之後在格拉森趕鬼之間的平行關係(馬可福音5:1-2;路加福音8:22-56)。蛇利用人的罪或病奴役罪人,奪去神的形象。聖經中的病人和罪人基本上是一個含義,而“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埃及記15:26)。

這裏麵有個字需要先提出來解釋。第一就是8節中的“治好”:??ομαι(Aorist,active),這個動詞不僅指醫學上的醫治,也指神學上的赦罪,並將救恩臨到罪人(馬太福音13:15,路加福音4:18,9:2希伯來書12:13;雅各書5:16;彼得前書2:24)。第二是9節中的“病人”中的“病”,?σθ?νεια,這個字的本意就是肉身或靈魂上的軟弱(馬太福音8:17;羅馬書6:19,8:26;哥林多前書2:3,15:43;哥林多後書11:30,12:5,12:9-10,13:4;加拉太書4:13;希伯來書4:15,5:2,7:28,11:34),這種軟弱常與鬼附有關(路加福音13:11-12),並且可能與生俱來(約翰福音5:5),與死關聯(約翰福音11:4)。第三,9節中的“醫治”,這是另外一個動詞,θεραπε?ω,在這裏用作imperfect,passive。如果說??ομαι更強調的是稱義和赦罪(神的主動醫治);那麽θεραπε?ω更強調成聖,“漸漸康複”,罪人靠教會生活被動更新。θεραπε?ω主要有兩個含義,第一就是醫學上的醫治(馬太福音10:8等);第二則是service;就是我們常說的主日崇拜(Divince Service)中基督在教會中的Service。

神差遣保羅一行進入馬耳他島,也是為了將救恩臨到這裏的罪人或病人。這裏特別提到馬耳他島的代表人物,即“島長部百流”:“7 離那地方不遠,有田產是島長部百流的。他接納我們,盡情款待三日。” χωρ?ον,田產,地方(馬太福音26:36等)。所謂島長,τ? πρ?τ? τ?ς ν?σου,the chief man of the island。他的名字叫Π?πλιος,這個拉丁名字的意思是popular,著名的,受愛戴的。他應該是羅馬帝國在島上的最高官員。這裏有兩個動詞來說明他的善意:接納(?ναδ?χομαι,希伯來書11:7),特別強調是靠著信心接納;款待(ξεν?ζω,使徒行傳10:6等,希伯來書13:2),特別指好客,提供食宿。副詞φιλοφρ?νως中譯“盡情”,基本含義是充滿愛心和友善地。但正如希伯來書13:2所說的,“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祝福也臨到了部百流的家,因為“領導”的父親首先就是一位病人:“8 當時,部百流的父親,患熱病和痢疾躺著。保羅進去,為他禱告,按手在他身上,治好了他。”這位老人禍不單行,同時患有熱病(πυρετ?ς,馬太福音8:15;約翰福音4:52)和痢疾(δυσεντερ?α)。

注意,實施醫治的不是路加醫生,而是保羅——因此這裏的醫治神跡一定有神學意義。第一、熱病可以對應對罪的狂熱(怒火,恨,愛生氣,嫉妒,報複,狹窄),而痢疾總是出於不潔並且傳染,而且到處排泄髒汙,不發泄不能其憤(糞)。罪人或病人的形象與神的形象是針鋒相對的:出於真理的仁義和出於真理的聖潔(以弗所書4:24);?ν δικαιοσ?ν? κα? ?σι?τητι τ?ς ?ληθε?ας,in righteousness and holiness of truth,出於真理的愛和出於真理的敬虔。第二、熱病和痢疾都具有失控或不能自製的特點,患者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一種罪,但卻不能停止;最多將自己的熱病和隨地便溺美化成為了神、正義,嫉惡如仇,或者為了大愛。每一段時間不寐之夜就會“接待”這樣的患者:同時患有熱病和痢疾。他沒有辦法不上來罵人,一方麵由於狹窄而內火催逼;另一方麵大小便失禁,排泄出來的都是汙穢。第三、這個部落“德高望重”的老人患有痢疾和熱病,這意味著人類的文明史,基本上就是罪人“上火”之後製造的各樣“糞土”的筵席。事實上這片博大精深的土地下麵,掩埋著該隱因為火冒三丈之後所殺害的弟兄的屍體;同時,該隱像所有痢疾患者一樣,“流離飄蕩在地上”——該隱排泄出來的文明成果就是以諾城和該隱的後代。該隱就是該隱家族的“精神之父”,那個患有熱病和痢疾的先祖。“這病得治”。

醫治的神跡從島上第一家庭臨到全島居民,福音就這樣傳開了。“9 從此,島上其餘的病人,也來得了醫治。”曆史學家也告訴我們,馬耳他島很早就福音化了,而有天主教的傳統稱馬耳他的第一任主教就是部百流。蒙恩的馬耳他人開始成為保羅他們的祝福,成了新的福音基地:“10他們又多方的尊敬我們。到了開船的時候,也把我們所需用的送到船上。” πολλα?ς τιμα?ς ?τ?μησαν ?μ?ς,honoured us with many honours。翻譯成“尊重”的有兩個字,一個是名詞(τιμ?,價值;馬太福音27:6等),一個是動詞(τιμ?ω,馬太福音15:4,15:8;約翰福音12:26等)。墮落的人順從撒旦的叛逆,每個罪人都是叛逆之人並以此為榮(約翰福音4:44)。背叛上帝,也背叛上帝所創造的秩序。但是,他們現在悔改了,成了謙卑順服的新人。根本有病的人,愛生氣的病人,到處排泄垃圾的病人,開始學會了“尊敬”。而且學會了愛。這些靠著火熱以占有和吞食為信仰的罪人,如今成了付出和給予的新人;從索取的罪人,變成了奉獻的人。他們擁有的不再是田產,而是基督。我們從下文知道,保羅一行在馬耳他島上度過了三個月,這個冬天是這座島嶼“最後的冬天”;是罪人最後的冬天。從此,他們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三、羅馬(28:11-31):在世界心髒傳講基督

1、眾弟兄(11-16)

11 過了三個月,我們上了亞力山太的船,往前行。這船以丟斯雙子為記,是在那海島過了冬。12到了敘拉古,我們停泊三日。13 又從那裏繞行,來到利基翁。過了一天,起了南風,第二天就來到部丟利。14 在那裏遇見弟兄們,請我們與他們同住了七天。這樣我們來到羅馬。15 那裏的弟兄們,一聽見我們的信息,就出來到亞比烏市,和三館地方迎接我們。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神,放心壯膽。16 進了羅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長把眾囚犯交給禦營的統領惟有)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

最後我們看保羅怎樣經曆人,或者基督徒或教會怎樣靠著基督正確地麵對“人際關係”。使徒行傳28:11-31可以代表基督徒人際關係的三個方麵或“在人間”的三重境界:第一、弟兄。彼此相愛,經曆弟兄或家人之愛(11-16)。第二、仇敵,即猶太人所代表的“像神一樣知道善惡”的罪人(17-29);但神吩咐教會要愛仇敵。最後,人類——基督徒要在基督裏愛每一個人,同時因為盡心盡力盡性愛主你的神,在人間當如入無人之境(30-31)。在某種程度上,基督徒這三重境界可以類比王國維的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首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因為有家人彼此相愛,才敢於“望盡天涯路”;向仇敵傳福音,為伊消得人憔悴;基督徒在任何處境中都不求舞台和世人的榮耀,永在燈火闌珊之處。

這世界有兩種弟兄之愛,我們要學習分別。“11 過了三個月,我們上了亞力山太的船,往前行。這船以丟斯雙子為記,是在那海島過了冬”。保羅一行在馬耳他島上度過了蒙福的冬天三月,這是冬天裏的春天,冬天裏的愛情。蒙愛才能去愛;“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然後他們從馬耳他出發,被聖靈帶領繼續前行。動詞?ν?γω(帶領)在這裏是被動語態(馬太福音4:1等)。他們應該是上了另外一艘從亞曆山大來的商船——馬耳他是地中海的商埠。這艘船是有標記的(παρ?σημος);所謂“丟斯雙子”,Δι?σκουροι,即Castor and Pollux,這對雙胞胎是宙斯偽裝成天鵝勾引斯巴達國王Tyndareus的太太Leda所生(Castor出於Tyndareus;特洛伊的海倫就是他們同母異父的妹妹),他們被一些海員視為保護神。Castor 和Pollux也是一對強奸犯,受害人是Leucippides(daughters of the white horse),即Phoebe 和Hilaeira。罪人的弟兄之愛在於合夥犯罪,如桃園結義;這與基督裏的弟兄之愛是不同的:真理與聖潔。埃及亞曆山大的商船以羅馬神祗為圖騰,可能也有討好之意——罪人的“信仰”是為商業利益服務的。可以將這艘船看成是羅馬領土的延伸,保羅已經從這裏開始進入了邪惡淫亂的世代。

然後他們繼續向羅馬挺近:“12到了敘拉古,我們停泊三日”。第一站到西西裏島的敘拉古,Συρ?κουσαι(a Syrian hearing)是西西裏島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首府;有傳統認為保羅是西西裏教會(the Sicilian Church)的創立者。他們沒有進入島嶼內部,“13 又從那裏繞行,來到利基翁”。??γιον(breach)位於意大利半島的南端,那裏成了耶利哥城上的喇合。有證據顯示基翁人也敬拜“雙子”;而有傳統說保羅在這一帶按立了一位主教。“過了一天,起了南風,第二天就來到部丟利”。船順風而行,一天行程約180英裏到了Ποτ?ολοι(sulphurous springs)。

逼近首都羅馬,保羅開始經曆弟兄們的熱烈歡迎:“14 在那裏遇見弟兄們,請我們與他們同住了七天。這樣我們來到羅馬”。這裏提到了基督徒在三個地方歡迎和接待保羅:部丟利、亞比烏市和三館。這一幕多少可以類比耶穌的“榮入聖城”。在部丟利“遇見弟兄們”,ε?ρ?ντες ?δελφο?ς,we found brethren,我們找到了弟兄們。?δελφο?ς前麵沒有冠詞,彼此不認識。但這不影響主內相愛。經過蒼茫大海的長期苦旅,我們能理解家人團聚這種喜樂。這就是基督徒的福分:因基督的緣故,哪裏都是家;哪裏都有家人。這個“弟兄們”顯然和“雙子”形成了強烈對比。他們不是私生子、海盜和強奸犯,而是新造的人,可以互為肢體。動詞παρακαλ?ω(請)用被動語態:我們被弟兄們強烈要求或邀請,因此大得安慰(馬太福音2:18等)。每一個傳道人需要從基督徒來的安慰。這種團聚整整持續了七天,以確保其中一天一定是“主日聚會”。“來到羅馬”翻作“走向羅馬”更合適。在羅馬的基督徒聞訊出來迎接。“15 那裏的弟兄們,一聽見我們的信息,就出來到亞比烏市,和三館地方迎接我們”。這個?δελφο?前麵有冠詞,他們可能和保羅一行相熟。表示“迎接”的名詞是?π?ντησις,這個字的用法可參考馬太福音25:1和馬太福音25:6以及帖撒羅尼迦後書3:17。無論如何,這是國度裏的歡宴,這是基督裏的團契。

亞比烏市,?ππ?ου Φ?ρου,直譯應該是亞比烏論壇。Appius Claudius Caecus(c. 340 BC – 273 BC)是羅馬演說家和獨裁者。他修建了保羅一行正在經過的大道;而他最著名的演講是針對希臘人的:羅馬決不投降;其中有這樣的名言:“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締造者”(quisque faber suae fortunae)。亞比烏市離羅馬約60公裏,你可以想象兩個國度開始撞擊。三館,Τρι?ν Ταβερν?ν,直譯就是“三間客棧”,離亞比烏市約16公裏。很可能是羅馬的基督徒在亞比烏市迎接保羅他們,然後接到“三間客棧”(出埃及記4:24),暫時安息:在我的仇敵麵前,為我擺設筵席。

神藉著這些主內團契給了保羅很大的祝福,讓他可以更勇敢地進軍羅馬——世界的心髒。我們因此也看見教會對傳道人和每一位基督徒何等重要。“保羅見了他們,就感謝神,放心壯膽”。一方麵,保羅知道這些接待和家人團聚出於神,因此應該“感謝神”(ε?χαριστ?σας τ? θε?);保羅沒有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是“名牧”,到哪裏都應該鮮花掌聲,萬人空巷,迎來送往。另一方麵,保羅因此充滿了力量,“放心壯膽”。在這裏,“感謝”是動詞分詞(ε?χαριστ?σας),用來修飾主要動詞“放心壯膽”——在感恩之中才能更好地傳道。一個真正的傳道人,若沒有救恩和感恩的經曆,是沒有辦法為基督救主作見證的。?λαβεν θ?ρσος,took courage,獲得勇氣。這就是恩上加恩,力上加力。這種勇氣和信心也是互相鼓舞的——各地的弟兄姐妹一點兒也沒有因為保羅是“政治犯”而疏遠他;而眾教會的信心反過來讓傳道人更加剛強壯膽。就是在這種雄赳赳氣昂昂的狀態下,保羅帶領屬靈的精兵進入羅馬:“16 進了羅馬城,(有古卷在此有百夫長把眾囚犯交給禦營的統領惟有)保羅蒙準,和一個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處”。??μη的意思就是strength,強大,力量。在眾囚犯中,保羅被特別安排,單獨關押。但不是重兵把守,隻有“一個看守他的兵”和他住在一起。保羅在羅馬擁有一定程度的行動自由。不過這一幕很有意思:這是兩個戰士,一個是凱撒的士兵,一個是基督的精兵。他們同處一室,肩負著完全不同的使命。

但無論如何,傳道人或教會在世界裏,在世界心髒中的位置,仍然是監獄。一方麵,這反應了世界之王和罪人對待基督和教會的真實態度:馬槽、十字架和監獄。另一方麵,耶穌和祂的門徒必須進入世界最黑暗的地方,在那裏將祂的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

2、猶太人(17-29)

17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我雖沒有作什麽事幹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裏。 18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19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隻好上告於該撒。並非有什麽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20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麵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鏈子捆鎖。21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裏來,報給我們說,你有什麽不好處。22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23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 24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25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借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26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27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28 所以你們當知道,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有古卷在此有,29 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的就走了)。

然而,到底什麽樣的罪人住在監獄裏呢?誰是最可憐的罪人呢?就是那些自以為義,並控告別人是罪人的罪人。真正住在監獄中的人是猶太人、律法主義者,是釘別人十字架的人,是修建監獄監禁別人的人。耶穌在和猶太人辯論的時候,反複強調過這個道理。“31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 32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33他們回答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仆。你怎麽說,你們必得自由呢?34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35奴仆不能永遠住在家裏,兒子是永遠住在家裏。36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8:31-36);“39耶穌說,我為審判到這世上來,叫不能看見的,可以看見。能看見的,反瞎了眼。40同他在那裏的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難道我們也瞎了眼嗎? 41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若瞎了眼,就沒有罪了。但如今你們說,我們能看見,所以你們的罪還在”(約翰福音9:39-41)。

墮落之後的人是可厭和可怕的;罪人最可怕和可厭之處就是“像神一樣知道善惡”。一方麵,他們總是代表神,聖靈總是他們家養活的;另一方麵,他總是善,你總是惡。這種邪教背後的神學就是猶太律法主義和加爾文的雙重預定論:他總是以色列人,你總是外邦人;他們總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選民;你總是需要他們一次又一次直至永遠地頒發天國許可證的棄民。我之所以“環球季刊”代表的霾國教會整體上淪為邪教,原因之一就是他們總是拿單,你總是大衛。他們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表情,都是猶太人這種表情。這是真正的食人族,為耶穌所厭棄、責備和咒詛(參考路加福音三段相關經文以及馬太福音23章)。而猶太人是地球人的真正代表,魔鬼或世界之王就是借著猶太律法主義、基督教道德主義統治世界,吞吃靈魂,抵擋基督的救恩,敗壞神剛剛救贖的兒女。正因為如此,整卷使徒行傳,使徒一直在被審判中,主要是被猶太人審判。但神吩咐教會要愛仇敵,這種愛不是濫情,不是偽善。在猶太人麵前的愛主要有兩個方麵。第一、恒久忍耐。無論這些自以為義吃人自肥的人有多麽令人討厭,你還是要把福音傳給他們;甚至要先把福音傳給他們。第二、適可而止。無論是主耶穌,還是眾使徒,麵對猶太人褻瀆聖靈的罪,麵對他們的逼迫和剛硬以及根本有病的自以為義,應該跺去腳下的塵土,撕裂身上的衣服,轉身離開。不要與高傲者糾纏,不要對熱病和痢疾患者行義過分,不要與市井匪類沒完沒了。

我們可以把保羅和羅馬猶太人的交鋒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次交鋒,互相介紹(17-22)。“17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保羅在駐地休息了三天,然後開始工作。他仍然是先傳福音給猶太人。保羅召聚的是猶太人的首領,他們更有代表性。而之所以把這些人召聚而來,是因為保羅沒有完全的行動自由,不可以去猶太會堂(當時羅馬至少有7間猶太會堂)。“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說”(λ?γω)的用法是imperfect。?νδρες ?δελφο?,Men and brethren,先生們,弟兄們。這些猶太人中有基督徒,也有不信的猶太人。然後保羅介紹自己為什麽到這裏來。主要是兩方麵的原因,表麵的原因是:“我雖沒有作什麽事幹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裏。 18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19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隻好上告於該撒。並非有什麽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第二個是屬靈的原因是:“20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麵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鏈子捆鎖”。換言之,保羅到羅馬,是出於基督的差遣;而這位基督 就是全世界的以色列人自古以來盼望的那位彌賽亞。顯而易見,保羅在告訴這些猶太人,他所傳的基督和他們每一個人有關,是他們指望,是他們的救主。而這指望的中心信息就是複活(使徒行傳23:6;26:6)。

不僅如此,保羅也說明,他是為福音在承受苦難,“被這鏈子捆鎖”。τ?ν ?λυσιν τα?την περ?κειμαι,I am bound with this chain。動詞περ?κειμαι的用法可以參考路加福音17:2;希伯來書5:2,12:1。而鏈子(τ?ν ?λυσιν)在福音書中,本來是專門用來捆綁“神經病”(被鬼附著的人)的(馬可福音5:3-4;路加福音8:29)。使徒們被這樣捆綁,不僅是刑罰,也是羞辱(使徒行傳12:6-7,21:33,26:29)。但使徒將這鎖鏈視為榮耀,保羅自稱是帶著鐐銬的大使(以弗所書6:20)。而保羅的同工“不以我的鎖鏈為恥”(提摩太後書1:16)。這個鎖鏈最後會還給世界之王(啟示錄20:1)。

這是猶太人的第一輪反應:“21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裏來,報給我們說,你有什麽不好處。22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這兩節經文所表達的意思之間存在一種矛盾:羅馬的猶太人一方麵說敘利亞和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沒有毀謗和攻擊保羅;另一方麵又說,保羅所傳的道到處被毀謗。這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奇怪的說法。不過21節的陳述可能至少有兩重暗示。第一、的的確確沒有流言蜚語從耶路撒冷刮倒羅馬,因為在這段時間裏,不可能有人像保羅他們那樣拚命,穿越寒冬,九死一生地橫渡地中海。第二、這些猶太人可能自己已經厭棄這“教門”,因為這一直是一個貶義詞(α?ρεσις,使徒行傳24:5,24:14;哥林多前書11:19;加拉太書5:20;彼得後書2:1);但是,他們佯裝公正,自詡他們不會人雲亦雲——他們要靠自己當麵的所聽所見做出公正的判斷。所以他們極力表示,“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ξιο?μεν δ?,but we think good;換言之,我們有能力知道善惡。當然,我不否認其中有人確實願聞其詳。

現在我們來討論保羅和猶太人在羅馬的第二輪交鋒(23-29)。第一次相當於“約戰”:“23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這是整整一天的講道(?κτ?θημι,imperfect)。講道的方式是引用聖經;講道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麵(兩個動詞分詞):證明神國(διαμαρτυρ?μενος τ?ν βασιλε?αν το? θεο?)和勸勉他們信耶穌(πε?θων τε α?το?ς τ? περ? το? ?ησο?)。或者說,通過向他們傳講基督來為天國作見證。“從早到晚”,可參考出埃及記18:13-14——如今,上帝是愛,在教會裏呼召以色列人出埃及。使徒行傳18:24很重要,因為這是傳道人麵對的普遍情況:“24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不能用有人聽道不信來歸咎於傳道人;而傳道人也不應該因為有人聽道信道而歸功於自己。這裏的信(?πε?θοντο)和不信(?π?στουν)用的都imperfect。小品詞μ?ν也在於強調,一定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非常正常。然後是聽眾的分裂,正如一同來教會之後,朋友們開始分道揚鑣。“25他們彼此不合”。?σ?μφωνος,意見不一致,觀點不同。很有可能也發生了爭吵。

不過“就散了,未散以先”的翻譯有些問題。?πελ?οντο ε?π?ντος,在保羅說下麵的話的過程中,他們逐漸離開了。“離開”這個動作也是imperfect。因此,29節才補充說:“(有古卷在此有,29 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的就走了)”。這裏的離開用的是?π?ρχομαι(Second Aorist)——等保羅說完,他們就走光了。所謂“議論紛紛”,πολλ?ν ?χοντες ?ν ?αυτο?ς συζ?τησιν,had great disputatiing among themselves;意思是爭論得更加厲害(使徒行傳15:2,7)。那麽保羅說什麽很難聽的話,把他們紮走了呢?保羅沒有講自己的話,他隻是在傳講猶太人宣稱相信的舊約聖經:“聖靈借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26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27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28 所以你們當知道,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保羅這裏引用的是以賽亞書6:9-10。先知這番話是在責備以色列人,是他們自己棄絕了上帝借著基督賜下的救恩;因此,福音將臨到外邦人。我們也可以這樣引申:律法主義者因為自以為義,就會失去救恩;而救恩反而會臨到在神麵前謙卑自己,歸信基督的人。這裏絕非說神故意不想以色列人知道救恩;顯而易見,救恩臨到了(耶穌就釘死和複活在他們麵前;保羅此時此刻就在他們麵前),但是他們主動拒絕——這裏的動詞除了“蒙”以外,都是主動語態。猶太人主動棄絕基督和祂的福音。實際上,路加福音18:9-14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3、所有人(30-31)

30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31 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這場預備多日的長篇傳道或布道會,看起來很失敗——把人都講跑了,而且都跑光了。那麽,保羅還傳不傳呢?繼續傳。到這個地步,傳道人、基督徒和教會就進入了“無人之境”的自由狀態:一方麵自由地麵對所有人;另一方麵,將所有人僅僅看成是人,而不是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理解傳道人的自由。這兩節經文也是一個平行結構:傳道人,所有人;傳道人,沒有人。

第一、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自由傳道。“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一方麵,在任何地方,不要把那裏的世界當成故鄉,不要為“地盤”和“屬世的產業”而建立教會。一些教會隆重慶祝建堂的周年紀念,如果過度自我表揚,也是不合真理的。另一方麵,無論在任何地方,你不要覺得自己是陌生人;相反,你要把任何異國他鄉變成講道台。這就是保羅的寄居心態,人間或羅馬根本就不是我的目的地,但仍然是“天父世界”。而我若不貪愛世界,世界無論用什麽辦法,都不能攔阻我在這個地方的福音使命。兩年隻是保羅傳道生涯的一個片段,一個切割出來的標本——傳道人當如此效法保羅,所有的時間,都是傳道的時間。

第二、向任何人自由傳道。“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無論這些猶太人反應如何,無論更多的聽眾反應如何,你都要堅持傳道。傳道人在人間就這樣進入無人之境。這可以分成兩個方麵。首先,麵對當代的人。無論他們褒貶,你都要視為極小的事(哥林多前書4:3)。無論得與失:無論得時不得時,務要傳道(提摩太後書4:2)。無論攻擊你的人大與小:大罪人還是小流氓(市井匪類),你都要堅持傳道。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一些蒼蠅的無聊攻擊,你若在乎,也會形成攪擾。因此教會要學習麵對任何毀謗的平常心。其次,麵向未來的人。使徒行傳到此就嘎然而止了。沒有人知道保羅和彼得以及這些使徒的終局。聖靈根本不屑告訴人類這些神的仆人那一天誕辰,而最後去了哪裏。甚至也沒有告訴我們聖經每卷書作者的詳細情況。這裏麵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真理。一方麵,神要人僅僅記住基督的救恩,凡與救恩無關的信息都是可有可無或不重要的。另一方麵,人的新聞不僅不重要,而且隻能敗壞人;最敗壞人的就是人對人論斷或評價,罪人對罪人的書評、傳記和蜚短流長。所以神所愛的人,祂不會將他們交給人。有時候為了見證基督的緣故,你可以被交給人、被人殺害。但很多時候,神會親自收拾摩西的屍體。不給敵人留下一粒糧食,不屑交給後人去評說。“拜祖先”和“照汗青”是霾國人最愚蠢的兩項發明;因為他們竟然認為以前的罪人的看法,和後人的評價,是符合真理和公義的,是特別重要的。但這不是基督的智慧。上帝怎樣在申命記34:5-6中收回了摩西,也怎樣在使徒行傳28:30-31中收回了保羅——人類的好奇心被徹底切斷,保羅像以利亞一樣在旋風中突然消失了。我在這裏切切地祈求神,這也能夠是我在人間的最後終局;我走了,讓世人伸手抓住我的東西越少越好。最大的福分是寂寞身後事,不留一絲痕跡。我也求神更憐憫我,就是在我餘生,就是從今天開始,讓世人完全忘記我,這個一點兒也不值得評論的罪魁。

第三、唯獨聖經或傳道自由的限度。傳道人的自由有一個限度,就是你所傳的,必須是道:“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這裏的兩個動詞分詞與23節中的兩個動詞分詞基本上是平行的。κηρ?σσων τ?ν βασιλε?αν το? θεο? κα? διδ?σκων τ? περ? το? κυρ?ου ?ησο? Χριστο?,Preaching the kingdom of God, and teaching those things which concern the Lord Jesus Christ。首先是κηρ?σσων,英譯preaching;中譯傳道。其次是διδ?σκων,英譯,teaching;中譯教導。傳福音的中心就是藉著基督啟示神的國。παρρησ?α,放膽;英譯為“言論自由”:freedom in speaking;和言論公開:unreservedness in speech(馬可福音8:32;約翰福音7:4,7:13等)。這個言論自由也意味著,隻要我傳的是耶穌基督的真理,我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從人而來的論斷、謾罵、毀謗、控告、逼迫和殺害。

第四、視若無人的傳道自由。傳道人雖然接待所有的人,向所有的人傳天國的福音;同時應該靠著信心,把所有人的反應視若無物。副詞?κωλ?τως中譯沒有人攔阻,這個副詞強調的不僅僅是,或主要不是一種現實狀態,而是傳道人的內在心態——保羅好像不懼怕、不在乎任何攔阻那樣在傳道。傳道自由乃是出於這樣的信心——我們深信上帝為傳道人拆毀了一切攪擾和攔阻;而上帝故意留下的攔阻和攪擾,僅僅是為了造就我的生命,或者,為了我更有榮耀地傳講基督(馬太福音10:28-33)。而且保羅相信,神在天上為祂的仆人預備了一座城,他應該奮力向前,跑完當跑的路:“13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14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複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複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他麵前。15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16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17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13-18)。保羅在世界心髒自由傳道,自由地見證基督,在遍地宣告自由;他自己也活在越來越自由之中。鎖鏈和自由,就這樣成為我們的十字架的天路。

親愛的弟兄姐妹,歡迎你們來到自由世界。感謝神,“三年使徒行傳係列課程”完成了,而且是“沒有人攔阻地”完成了。此時此刻,我們充滿了感恩,充滿了力量和更大的自由。願那充滿我的信心、盼望和愛也加倍充滿你們。這三年之久我們所曉得的真理,那讓我們不斷得以自由的真理,將我們每一個人,都重造成全新的海燕,如同挪亞方舟上放飛的鴿群:“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耶穌基督是世上的光,在謙卑地與我們一同飛翔。祂帶領著我們,一會兒展翅上騰,一會兒如羊進入狼群。祂呼喊我們每一個人名字──就在新郎和新娘的愛情裏,世界聽見了福音。在基督教會的讚美聲裏──充滿著對基督複臨的渴望!在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今天的聚會中,願我們見證著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和聖靈的感動……”今天,神也這樣差遣我們;因為我們既然獲得了從上麵的而來的力量,就當從這裏開始,從現在開始,直到地極和永遠作基督的見證。這是主的話語:“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8-20)。親愛的弟兄姐妹,冬天已往,春天來了。讓我們更加愛主,更加彼此相愛,更加因為基督而愛天父世界;與祂同去,一路同行。阿門!

任不寐,2015年3月29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