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姐妹,新年好。上個主日是聖餐主日,也是2015年第一個主日,也是我特別感動的一個主日。那一天蒙特利爾下了入冬以來、也是我入加以來最大的一場冰雨;地上冰封千裏,天空大雨傾盆。英文堂會和巴基斯坦教會像這座城市一些教會一樣,都被迫取消了主日崇拜。但我們教會不僅正常崇拜,而且更加溫馨。我們教會的弟兄姐妹住址和教堂的平均距離是最遠的,但上個主日前來聚會的包括才兩個月大的嬰孩兒,還有84歲高齡、大病初愈的老人。2014年以來,弟兄更加和睦同居,姐妹更加彼此相愛。不寐何德何能,這事出於神,為了神。感謝神。
今天是2015年使徒行傳係列課程第一課,我們到了著名的“耶路撒冷大會”現場。第一次傳道之旅的得勝,必然遭遇很多問題。一路上我們看見了外部的攔阻和逼迫,現在則是內部的紛爭和攪擾。教會總是在內外交逼中不斷擺脫糾纏而繼續前進的。這場教會會議在教會曆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方麵,這次大會標誌著基督教從猶太教中正式脫離,與過去徹底告別;另一方麵,這次大會也確立了教會解決內部爭端的一些基本原則。第一、內部原則——教會爭端教會內部解決,不要告到世界上去(哥林多前書6:1-11)。第二、秩序原則:教會會議討論問題“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哥林多前書14:29-40) 。第三、簡單原則——放下一切世俗輜重,建造簡單教會。第四、愛的原則——教會不是異端裁判所,從使徒時代開始,沒有在真理爭辯中定義和審判異端的惡俗。教會可以定道理為異端,但不能論斷人是異端——人在更新中,且隻有神可以審判他的生命。基督徒的爭辯,應該將“主義”或“教義”與人分開;把生命交給神,我們來討論真理。今天的證道經文較長,但仍然可以放入交叉結構中:從安提阿到耶路撒冷呼應從耶路撒冷到安提阿(1-5;22-35);中間是耶路撒冷會議程序或實況(6-21)。
各位弟兄姐妹,到2015年,係列課程已經到了第三年,也就是最後一年。至少有兩個原因催逼我們快馬加鞭,全麵提速。第一、我們已經熟悉了使徒行傳的閱讀和注釋方法,並且基本認識了使徒行傳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用詞;第二,CSMP的事工任重道遠,要求我完成使徒行傳的解經工作之後,預備相關的舊約課程。也請大家為我的身體和眼睛禱告,更為我心靈的眼睛禱告,使我在心思意念和身體力行方麵堪以重任;“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哥林多前書 9:23)。阿門。
1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不能得救。2 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分爭辯論。
1-5節經文也存在一個完美的交叉結構:圍繞“外邦人歸主”的福音,引發教會風暴(5);使徒起來爭辯並互相支持(2,4);攻擊主要來自律法主義者(1,5)。初代教會最大的紛爭是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或者那些仍然遵行猶太教律法又信基督的人,與外邦信徒之間的衝突。不僅如此,福音是從猶太人開始的,因此猶太基督徒麵臨著“大兒子”的試探,他們認為他更有資格成為外邦基督徒的屬靈前輩。安提阿教會作為“應許之地”以外第一間教會,一直也是風波的中心。我個人同意這個釋經傳統,就是這段經文的內容和加拉太書第二章所講論的乃是一件事,因此需要對照閱讀。有一些人是猶太下來(κατ?ρχομαι),他們的確也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下來的。加拉太書2:12說他們是從雅各那裏來的,那麽至少主要成員來自耶路撒冷。他們挑起紛爭的主要項目不是福音真理,而是律法問題,肉身問題,即割禮問題。不僅如此,?δ?δασκον(教訓)在這裏是imperfect;這場攪擾是持續不斷進行的,這場風波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假弟兄將這個肉身“那麽大點兒事兒”上升到是否能得救的絕對高度和屬靈高度,於是,催逼“保羅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分爭辯論”。在教會生活中,拆毀教會和敗壞福音的主要威脅,是魔鬼將極小的事變成極大的事,並因此引發你死我活的爭鬥。
這裏有三個概念需要強調,為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教會爭辯的特征。ο?ν,therefor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不是保羅和巴拿巴有雄辯症,不是路德願意惹事兒;是他們把你逼到牆角了,你必須被動起來為主爭戰。στ?σεως κα? συζητ?σεως,dissension and disputation,分爭與辯論。στ?σις在福音書中甚至譯為“作亂”(馬可福音15:7;路加福音23:19,25);這意味著教會的真理紛爭也是非常殘酷的。συζ?τησις隻在使徒行傳中出現三次(使徒行傳15:7;28:29),主要指雙方用話語和理性進行辯論——無論如何,教會爭辯仍然是話語中心,而不是拳頭中心——沒有誰有權利像加爾文那樣用國家政權和火刑或異端裁判所來消滅對手。事實上耶路撒冷大會也確立了這樣的原則——沒有異端審判,沒有異端分子被審判和懲罰;隻有真理宣告和真理上的合一。ο?κ ?λ?γης,no small,絕非小的爭辯,而是大大的爭辯。這場大大的爭論至少告訴我們兩個事實。第一、爭辯問題。真理爭辯在教會是正常現象,甚至是傳道人的責任;不是你要不要清高,而是涉及救恩真理和基督徒的自由的時候,你必須起來爭辯(加拉太書2:4-5)。牧職不是用來修煉的,牧職是要上十字架的。第二、權力問題。教會領袖之間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政治上必須順從的關係(加拉太書2:6)。
這場衝突的本質就是律法主義和因信稱義,或割禮與恩典之間的衝突。保羅在加拉太書2:11-21相對詳細地敘述了這場衝突的實況以及所涉及的基要真理。我們從那裏看見律法主義在初代教會中的強勢地位,即使彼得和巴拿巴也曾望風披靡。在這場衝突中,保羅宣告:“19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神活著。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麵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舍己。21 我不廢掉神的恩。義若是借著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加拉太書2:19-21)。神顯然允許這場風暴發生,要借著保羅的口,向全世界宣講唯獨基督、唯獨恩典、唯獨信心的福音真理;並在實體和程序兩方麵確立教會原則,帶領教會從真理的根基上繼續前進,縱深到世界腹地。
2b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3於是教會送他們起行,他們經過腓尼基,撒瑪利亞,隨處傳說外邦人歸主的事,叫眾弟兄都甚歡喜。4 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和使徒並長老,都接待他們,他們就述說神同他們所行的一切事。 5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
在大大的爭辯中,教會陷入分裂的危機。在這種危機中至少存在三大試探,但感謝主,教會都勝過了。第一是群眾運動。教會的真理爭辯不是一場群毆運動。所以,“2b眾門徒就定規,叫保羅,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為所辯論的,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安提阿教會差遣了保羅等幾位代表,是這些有職分、有恩賜的人去闡述他們的觀點。參考加拉太書2:1,“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第二是分門結黨。分裂的根源是驕狂和任性。保羅完全可以無視耶路撒冷的使徒,但他仍然為主願意“上京”與眾使徒協調。如果教會是聖靈的教會,感動保羅的靈也感動彼得和雅各。雖然牧者權力平等,但仍然需要彼此尊重,協商,追求合一。第三是政治。總有人在教會紛爭中向外邦人告狀,甚至祈求世俗權柄卷入、主導教會的真理爭端。羅馬教會的敗壞,恰恰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但安提阿教會的紛爭並沒有訴諸安提阿執政當局和安提阿人民群眾,甚至每位平信徒,而是在教會內部,並由牧者大會解決。
不過“眾門徒就定規”這句經文可以有別的解讀。?ταξαν ?ναβα?νειν,They ordered…… should go up;他們決定……應該上去。這個“他們”在和合本中翻譯成眾門徒,但從上下文連接來看,也可以指保羅巴拿巴與之辯論的對象,即從猶太來的律法主義者。若如此,不是保羅他們自己願意上去,而是他們願意順服這些“乖僻之人”(彼得前書2:18)。動詞τ?σσω的基本含義是to put in order, to station;to appoint, ordain, order等,常指擁有權柄的人對別人的指令(馬太福音28:16;路加福音7:8;使徒行傳13:48,22:10;28:23;羅馬書13:1;哥林多前書16:15)。因此很有可能,這些大兒子看不能說服安提阿教會,就以勢壓人,“命令”他們到耶路撒冷接受訓斥。當然,最後是教會打發他們出去——安提阿教會是一間成熟的教會。不僅如此,保羅在假弟兄的強迫中,也能看見神的旨意。加拉太書2:2說,“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裏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顯然,神也使用假弟兄的逼迫,為堅固保羅和眾教會。
正因為如此,保羅一行從安提阿到耶路撒冷一路傳道,特別是向眾教會和基督徒傳講外邦人歸主的好消息。“叫眾弟兄都甚歡喜”,?πο?ουν χαρ?ν μεγ?λην π?σιν το?ς ?δελφο?ς,這句話今天可以這樣翻譯:他們給所有的弟兄帶來了極大的喜樂。不過不要忘記,他們所經過的腓尼基和撒瑪利亞,是別的使徒,特別是主耶穌自己曾經播種之地。然後他們到了耶路撒冷,更蒙眾使徒和教會領袖的接待。在“保羅使團”抵達耶路撒冷之前,他們“隨處”所傳的事應該早已到了耶路撒冷。?ποδ?χομαι指樂意接納,如同接納神的使者或貴賓(路加福音8:48;使徒行傳2:41,18:27,24:3,28:30)。然而,紛爭不會停止,風暴也同時進入耶路撒冷教會:“5惟有幾個信徒是法利賽教門的人,起來說,必須給外邦人行割禮,吩咐他們遵守摩西的律法。”誠如主警告的,教會裏有法利賽人,有法利賽的酵(馬可福音8:15;路加福音12:1)。安提阿教會和耶路撒冷教會,所有的教會,都麵臨同樣的律法主義的困擾。然而讓我們感謝主,聖經仍然沒有記載這些“異端”的名字——耶路撒冷教會仍然不是異端裁判所!
6 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7 辯論已經多了,彼得就起來,說,諸位弟兄,你們知道神早已在你們中間揀選了我,叫外邦人從我口中得聽福音之道,而且相信。8知道人心的神,也為他們作了見證。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 9又借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並不分他們我們。 10現在為什麽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11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
基督教曆史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開幕了。參加會議的有“使徒和長老”(ο? ?π?στολοι κα? ο? πρεσβ?τεροι),他們是耶路撒冷教會全部的領袖,當然與會者還有從安提阿教會來的“代表團”。這是一場牧者大會——若不懂真理,參加這樣的聚會是沒有意義的,隻能更加彼此敗壞。“聚會”(Συν?χθησ?ν)一詞在這裏用作被動語態,我相信這是聖靈的工作。Συν?χθησ?ν這個字也出現在哥林多前書5:4中,並統領著那封書信餘下部分關於“聚會”的討論。耶路撒冷會議的目的就是解決這場紛爭。?δε?ν περ? το? λ?γου το?του,to consider of this matter。ε?δω的基本含義是看見、知道,查明真相。不過這場紛爭與某個人的醜聞無關;教會會議要查明的真相不是個人的生命狀況,而是攸關真理的爭辯。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雙方的辯論,而且這個辯論是非常充分的:“辯論已經多了”(συζ?τησις,15:2)。這不是一場主日崇拜,而是一次教會會議。每個人都有闡述自己觀點的機會,但我願意相信,整個過程是規規矩矩按次序進行的。“自由辯論”過程結束之後,大會進入第二個程序,就是“主題發言”。這裏有三位“講員”,首先是彼得,然後是保羅和巴拿巴,最後是雅各——雅各的發言是總結性的,他應該是也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主教”或牧長。雅各和彼得對保羅都是很熟悉的(加拉太書1:18-19)。
第一個起來發言的是使徒彼得。當彼得在眾目睽睽之中站起來的過程裏,每一個人都可能屏住呼吸,包括保羅本人。沒有人會忘記加拉太教會發生的那場激烈的衝突:保羅在安提阿對他“公開羞辱”或當麵抵擋(加拉太書2:11)。今天教會遍布著小心眼的邪教徒,對這些人來說,耶路撒冷大會是公報私仇的良機。真正的基督徒隻順服真理,完全不在意人間的榮辱升黜;而彼得這種“新順服”是一貫的(彼得後書3:15)。彼得沒有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報複保羅,相反,他完全站在保羅一邊。彼得的發言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彼得和保羅從同一位神那裏領受的同一樣的使命,就是帶領外邦人,他指著自己的見證來為保羅的事工作證。我在這裏隻強調兩個問題。,第一、彼得稱呼與會者是?νδρες ?δελφο?,直譯就是“各位人和眾弟兄”;先生們,弟兄們。?ν?ρ也在提醒大家不過都是亞當,因此沒有在辯論中自以為神,極端得不能自持。而?δελφ?ς提醒大家應該本著弟兄之愛來討論和解決紛爭。第二、人得救是神的工作,所有人隻能順服。一方麵,上帝揀選使徒傳福音給所有人,包括外邦人。另一方麵,上帝賜給人聖靈,不分猶太人和外邦人;聖靈帶領人聽道信道,因信稱義:“又借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彼得也在這裏強調了“在神麵前人人平等”是什麽意思:κα? ο?δ?ν δι?κρινεν μεταξ? ?μ?ν τε κα? α?τ?ν τ? π?στει καθαρ?σας τ?ς καρδ?ας α?τ?ν,And put no difference between us and them, purifying their hearts by faith; 我們和他們之間沒有區別,心靈都因信得以潔淨。
第二部分,“10現在為什麽試探神,要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不能負的軛,放在門徒的頸項上呢?11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這是我們所信的”。這兩節經文可以視為今天證道的核心信息:放下重軛,唯獨恩典。這也是建立“簡單教會”的基本綱領。
一方麵,彼得指出律法主義的進攻在試探神,因此要遠離律法主義的重擔。另一方麵重申罪人因恩得救、因信稱義的常識——基督徒信仰的常識總是在紛爭和風波中被棄絕和遺忘,在吃人的時候卻忘記了我們所信的到底是誰,是什麽,以及自己是怎樣得救的。於是教會紛爭常常不得不返回基督道理的開端,回到重生的起點。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信主得救都不是憑著律法,乃是憑著恩典;因此,教會必須放下一切輜重或軛,輕裝前進。這也是在主麵前存著誠實的心——如果我們自己也不能行全律法,更沒有資格將這個自己也背不動的重擔勉強別人。惟願霾國邪教也能從這裏得以醫治,因為他們的痼疾就在這種不誠實:一邊對別人屬靈高調,一邊自己所行的其實和別人一樣。惟願教會從彼得開始就存著這樣誠實的心:你自己不能負的軛,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是教會必須要擺脫的第一重擔,即律法主義。律法主義的罪惡還不在他們宣講律法,主張非行全律法不能得救;而在於他們自己也不能行全律法,卻用律法去控告和剝奪別人的救恩,又在這種吃人的行動中自以為神;更在於,他們在神在人麵前控告弟兄,忘記了所有人都是罪人,你和他一樣,都因恩得救。控告的實質是在試探人,更在試探神。律法主義的控告表麵上是尊重神的權能,實際上是在試探神的全知——好像神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知道被告的真實狀況,不知道控告者包藏禍心。因此,彼得說他們是在“試探神”,這種試探背後站著魔鬼(πειρ?ζω,馬太福音4:1,3;16:1;19:3;22:18,35)。
關於軛,ζυγ?ς,出現在馬太福音11:28-30,我們因此就更清楚我們救主基督的意思,怎樣與律法主義者的意思不同:“28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29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30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耶穌要釋放我們,但律法主義者隻是想讓我們重新作奴仆,用軛轄製我們,在我們的身上報仇取利,或者榮耀他們自己(加拉太書5:1)。讓我們永遠記得“這是我們所信的”:“我們得救,乃是因主耶穌的恩,和他們一樣”。
12眾人都默默無聲,聽巴拿巴和保羅,述說神借他們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跡奇事。
感謝主,彼得的講論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σ?γησεν δ? π?ν τ? πλ?θος ,Then all the multitude kept silence。——我願意相信他們在思想我們到底所信的是什麽,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祖宗都不是律法上完人,而我們憑什麽要用律法要求外邦人。凡知道羞恥的人此時此刻都應該閉嘴。不過真的很遺憾,無恥是霾人的通行證和墓誌銘。正如在約翰福音第八章中,當耶穌說誰沒有罪誰就可以拿石頭打她的時候,唯有霾人會頂風做惡;同樣,在耶路撒冷大會現場,彼得話音剛落,必有霾人變本加厲起來硬駁,而且此起彼伏。願那讓人知恥和嚴嚴責備克裏特惡獸的靈,也嚴厲責備霾國的惡獸。安靜使人願意將話語權交給巴拿巴和保羅,快快地聽,慢慢地說。彼得為安提阿代表團爭取了第二個主題發言的機會。所有人對巴拿巴和保羅的傾聽是耐心的,?κο?ω在這裏用作imperfect。沒有人冒充聖靈和屬靈來打斷他們。我們在這裏也看見保羅的謙卑——巴拿巴在保羅的前麵,巴拿巴先發言。第一次傳道之旅保羅是當然的領袖,甚至在安提阿風暴中,在來去耶城的路上,保羅仍然奮勇在先(使徒行傳15:2,15:22)。但是保羅沒有將耶路撒冷大會變成他個人出風頭的“福音大會”,反而讓巴拿巴位列己先(使徒行傳15:25-26)。當然,巴拿巴和保羅不是在講自己,而是在講神借著他們在外邦人中的救恩大工。?ξηγ?ομαι指誠實的複述(路加福音24:35),以及將奧秘的事闡發出來(約翰福音1:18)。所以巴拿巴和保羅的發言具有啟示性:指向神,宣講神的作為,引出神的旨意(使徒行傳10:8,15:14,21:19)。不是我們要這樣做,而是神要這樣做(約翰福音3:2)。最後這句話也回到大會的主題:外邦人歸主問題。這是一個從始至終沒有跑題的嚴謹、高效的大會。中國人是世界上最不會開會的民族,開會文明可從教會開始。
13 他們住了聲,雅各就說,諸位弟兄,請聽我的話。 14方才西門述說神當初怎樣眷顧外邦人,從他們中間選取百姓歸於自己的名下 15眾先知的話,也與這意思相合。16正如經上所寫的,此後我要回來,重新修造大衛倒塌的帳幕,把那破壞的,重新修造建立起來。17叫餘剩的人,就是凡稱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尋求主。 18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19所以據我的意見,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 20隻要寫信,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汙穢和奸淫,並勒死的牲畜,和血。 21因為從古以來,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每逢安息日,在會堂裏誦讀。
保羅和巴拿巴的 發言剛結束,若這事發生在霾國,一定又是一片聒噪;沒有機會聒噪的就會回去寫公開信,或者上網耍流氓。然而“他們住了聲”,眾人仍然保持靜默。於是大會到了第三位主題發言的時間,這次是雅各發言。這位雅各應該是耶穌的弟弟(加拉太書1:19),《雅各書》的作者。約翰的弟弟使徒雅各已經被殺了。按著人性說,耶穌的弟弟雅各在初代教會中的地位當然舉足輕重。如果說彼得講道的重點是唯獨恩典,那麽雅各講道的重點就是唯獨聖經。?πεκρ?θη ??κωβος λ?γων,James answered, saying;雅各回應(他們)說。在這裏我們看見彼得、 巴拿巴、保羅和雅各真是同感一靈。雅各對會眾的稱呼和彼得也是一樣的:?νδρες ?δελφο?。雅各的發言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引用舊約聖經支持彼得的見證(14-18)——神的意思。第二部分則是根據實際情況,在聖經基本原則之下,對安提阿教會以及外邦教會,提出一些特別的要求——我的意思。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內容。
雅各的發言對教會紛爭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拿聖經來!這也正是路德與天主教爭戰之時回歸的原則。什麽我認為、他說,她說,道德或道理,文化和傳承,普世價值或民族習慣,都是糞土。關鍵是聖經怎麽說。所以雅各提醒大家,返回“眾先知的話”,“正如經上所寫的”。這個唯獨聖經的原則不僅讓所有反對字句的人閉嘴,也為所有紛爭最終達成合一,提供了唯一的可能性和神聖基礎。既然聖經這樣清楚,你就可以閉嘴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雅各這裏引用的是阿摩司書9:11-12,“11 到那日,我必建立大衛倒塌的帳幕,堵住其中的破口,把那破壞的建立起來,重新修造,像古時一樣。12使以色列人得以東所餘剩的,和所有稱為我名下的國。此乃行這事的耶和華說的”。顯然,雅各不是一字不差地在背誦阿摩司書,而是在引證其中的基本真理。我們一方麵感慨使徒對聖經的熟知;另一方麵也再一次看見,舊約乃是新約的影子。不僅如此,雅各也清楚地說:“18這話是從創世以來,顯明這事的主說的。”這是雅各的聖經神學——先知的話就是神的話,聖經就是神的話語。為什麽要唯獨聖經,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第二部分內容則提出了外邦教會的特別政策,這其目的在於在寬容基礎上重建和實現教會的合一。遺憾的是,這段經文常常遭受誤解,成了新律法主義卷土重來的借口和實踐。實際上,在使徒行傳15:18“主說的”和“我的意見”(κρ?νω,)之間,有一個張力;但恰恰是借著這個張力,為教會紛爭確立了兩個基本原則。第一,一切真理問題要唯獨聖經;第二,聖經不是很明確的枝節問題,應該順服教會領袖的權柄。換言之,接下來的“意見”是雅各等使徒對教會當下問題的處理方案。到底聖經何處是神的意思,何處是“保羅們”自己的意思,也是清清楚楚的。“所以據我的意見”,與“請聽我的話”也是互相呼應的——這是雅各自己的觀點(雅各書2:5;參考哥林多前書7:12)。不過“我的意思”必須和“神的意思”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教會的意思不能違背神的意思;隻能是神的意思的具體落實和部分引用——如關於偶像崇拜和奸淫的禁令。當然,雅各作為教會第一領袖,他的“個人意見”就是教會的決議,是有權威的。按原文,遠離汙穢(?λ?σγημα)指向四種行為:偶像、奸淫、勒死牲畜和血(使徒行傳21:25)。這四項禁令是雅各自己有意挑選出來的,κρ?νω (意見)的基本含義也恰恰是choose或挑選、分別出來之意。
總體上說,這四項活動與異教寺廟的活動有關;同時也指向日常生活:人與靈界的關係、男女關係、人與動物的關係,以及教會內部,特別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處理這四大問題的基本原則是聖潔與愛。我們先討論一下那個普遍的問題,即基督徒吃血的問題。為這個問題困擾的弟兄姐妹,首先需要思考這節經文,這是關鍵:“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哥林多前書11:25)——如果說血代表生命,舊約“禁血令”的神學目的在唯獨基督:禁止神的兒女與任何生命相交,隻能與基督的生命相交。
我的觀點簡要如下。第一、福音。創世記9:4原文直翻如下:你不要吃在生命血中的肉;舊約是新約的影,這生命血指向基督——流人子血的必被審判(利未記17:10-14;申命記12:15-16,23-27;15:23;約翰福音5:39,;希伯來書9:11-10:29)。不能繞開基督和祂的血來解釋舊約的律法和血;在基督之外,忌血並不能使人稱義和聖潔。第二、科學。沒有一種肉完全沒有血的成分,所以在基督裏,凡物都是潔淨的(路加福音11:40-41;羅馬書14:14;提多書1:15)。第三、聖餐。外邦宗教的血祭與教會的聖餐中耶穌的寶血是衝突的,必須嚴格分別,堅決製止這種汙穢進入教會(哥林多前書8:1-13,10:14-33)。第四、教會。因猶太人按舊約字句遵守不吃血的誡命,又因有血祭的傳統,異教更有這類傳統,為避免初代教會中猶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的衝突,所以雅各等使徒提出這樣權宜之計——以不跌倒別人為食物禁忌之底線(羅馬書14:20;哥林多前書8:1-13,10:14-33)——這不是出於律法,而是為了福音的大使命,並出於愛和彼此尊重。使徒行傳15:21的用意,在解釋雅各為什麽提出這個調和性的方案——你沒有必要非得當著猶太人(the Jewish Christians)和剛剛從回教歸來的人麵吃豬肉,這也是常識。
雅各的原則和彼得的原則是一致的:“不可難為那歸服神的外邦人”——παρενοχλ?ω,使陷入麻煩和重擔中。不過雅各的個人意見中也包含部分聖經本身的要求,就是“禁戒偶像和奸淫”,這一點是沒有國界和時代界限的,因為這有新約其他經文的支持(哥林多前書8:1-13,10:14-33;哥林多前書6:15,帖撒羅尼迦前書4:3)。反對偶像崇拜是十誡的基本要求,而外邦世界偶像橫行。在這個世界裏,基督徒不得不與外邦人“一同吃飯”,分辨祭偶像的物和自己的良心,就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這裏的奸淫可能主要也指向異教的廟妓文化以及亂倫和違法婚姻;同時在希臘羅馬世界,淫亂成了“普世價值”。所以基督徒更要與之分別。勒死的牲畜也首先是一種外邦祭祀行動,它們的主要問題是血尚未流出;以色列人禁止這類食物(利未記17:10-14;申命記12:15-16,23-27;15:23)。而15:21主要是補充解釋與“血”有關的猶太戒律——不能在這方麵冒犯猶太人,何況當時基督徒聚會多在猶太會堂。路德教會並不主張不吃血,但絕對不鼓勵你在食物上跌倒別人。而在教會傳統中,一直有教會嚴格遵行雅各的教導;但也有外邦基督徒在吃血的問題上采取寬鬆的態度,並以不跌到別人為底線。而這些妥協,恰恰是對神的意思的具體實踐:救恩優先(約翰福音1:16-17),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3:34;羅馬書14:13)。
22那時,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從他們中間揀選人,差他們和保羅,巴拿巴,同往安提阿去。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23於是寫信交付他們。內中說,使徒和作長老的弟兄們,問安提阿,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的安。24我們聽說有幾個人,從我們這裏出去,用言語攪擾你們,惑亂你們的心。(有古卷在此有你們必須受割禮守摩西的律法)。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 25所以我們同心定意,揀選幾個人,差他們同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往你們那裏去。26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 27 我們就差了猶大和西拉,他們也要親口訴說這些事。28 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 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奸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願你們平安。
耶路撒冷大會旨在重建教會的和平,並為保羅一行第二次傳道之旅預備條件。使徒行傳15:22-35告訴我們教會怎樣平息因真理問題而引起的風暴,以及保羅第二次傳道之旅是如何啟程的。教會重建和平的方式主要是兩個方麵。第一是教會行動,包括差遣使者和交付書信(22-29);第二是牧者行動,堅持教會聚會和聖經教導(30-35)。從肯定方麵說,教會重建隻能通過回歸聖經真理的方式,用上帝的話語和主的道去創造和更新。從否定的方麵說,教會重建禁止援用政治手段、暴力手段和人情世故、孫子兵法。用話語取代拳頭和陰謀,當然會有失敗的危險——就是有人不願意順服真理;在這種情況下,教會隻能任憑他們。真理不能勉強任何人,勉強任何人的真理都不是真理。但是,“我的羊認得我的聲音”,隻有靠話語,才能找到真正的羊群,才能建立真正的合一與和平。這是教會的方法,這是教會的“和平建國大綱”。
我們也可以說耶路撒冷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和勝利的大會。“使徒和長老並全教會,定意(δοκ?ω,to be of opinion)……”這個句子證明,耶路撒冷教會已經恢複了合一和平靜,並且意見一致。這次重建是在決不妥協的聖經真理和可以妥協的傳統之上完成的——對猶太人在禁止吃血的教條上教會還是有所妥協,更為尊重他們。在交叉結構中,我們看見安提阿代表團從耶路撒冷勝利返回安提阿。不過正如安提阿教會差遣代表團出使耶路撒冷一樣,現在耶路撒冷教會也差遣使者出使安提阿教會。這裏特別提到兩位弟兄的名字:“所揀選的,就是稱呼巴撒巴的猶大,和西拉,這兩個人在弟兄中是作首領的”。巴撒巴(Βαρσαβ?ς,son of Sabas,意誌之子)是否是使徒行傳1:23中的那位漏選的使徒或他的弟兄,未有定論。而西拉將成為保羅下麵傳道之旅的重要同工——神也使用這場風波為保羅添加了更好的同工。Σιλ?ς的意思是woody,林木茂密的。這是精心安排的,猶大是猶太人,西拉是外邦人,羅馬公民——紛爭的雙方都有代表,公平才有說服力。
顯然,在安提阿教會中,假弟兄的攪擾和影響仍在,僅僅靠保羅巴拿巴等回去和解釋是不足以平息風浪的。麵對教會中的酵,教會必須小心翼翼、同心合意地共同對付。所以一方麵耶路撒冷教會差遣重要的使者與保羅他們同行,另一方麵,又讓他們攜帶親筆信給安提阿教會的眾弟兄。這封信顯然不僅僅是給安提阿教會的,同時送達“敘利亞,基利家外邦眾弟兄”。這場風暴席卷了整個教會。諸位可以在地圖上重新找到安提阿、敘利亞和基利家這些地方——它們基本上位於地中海東北岸,在福音從耶路撒冷向西亞和歐洲擴展的橋梁地帶。這封“使徒書信”常常被人忽略和誤解,但它才是新約聖經所有使徒書信的先聲。這封信首先清楚地否定了攪擾眾教會的那些大兒子、律法主義者或攪屎棍。在這方麵,教會是立場堅定的。不過我們也看見教會的成熟與愛——仍然沒有點出這些人的名字,也是盼望他們能夠悔改。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持律法主義觀點的人很多,也不可能一一點名。不僅如此,這封使徒書信也確立或重申了這樣的原則:若非教會差遣,沒有人有權利到眾教會中傳道或代表教會發表意見;更不用說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了。“其實我們並沒有吩咐他們”,我們也可以因此警告那些動不動給眾教會群發郵件的平信徒,你們應該知恥並且悔改。
其次,這封使徒書信傳遞了三個方麵的正麵信息。第一、耶路撒冷教會已經合一,同心定意(?μοθυμαδ?ν,使徒行傳1:14等)。第二、完全肯定保羅和巴拿巴第一次傳道之旅的工作:“我們所親愛的巴拿巴,和保羅”,“這二人是為我主耶穌基督的名不顧性命的”——παραδ?δωμι,把生命全部交出來給神因此被人出賣、審判、監禁、殺害、嘲笑、折磨和淩辱(馬太福音4:12;5:25;10:4,17,19,21;17:22;20:18-19;24:9-10;26:2,16,21,23,24,25;26:45,46,48;27:2,3,4,18,26;但以理書3:28)。從人性來說,這是很重要的安慰:愛傳道人,珍惜他們,支持他們,肯定他們——在他們遭遇毀謗的時候進一步愛、珍惜、支持和肯定。教會最令人絕望的是,你在前麵拚命,教會不僅不接納,而且有石頭和和刀子從背後玉樹臨風,機變百出;而一旦風暴來臨,從教會出來的匕首和投槍更加邪惡和暴戾。這是主所經曆過的:“巡撫原知道,他們是因為嫉妒才把他解了來”(馬太福音27:18)。這裏的“解”字就與“不顧性命”是一個字。這是傳道人不顧性命的主要原因。第三、將“雅各計劃”像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一樣通知眾教會,旨在重建教會的和平,複興福音的事工。
關於第三點,我們從這封使徒書信裏麵也能找到一些關於“吃血”問題的進一步解釋。首先,“因為聖靈和我們,定意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惟有幾件事是不可少的, 29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奸淫”。從邏輯上看,“聖靈和我們”的並列已經顯示出,這裏羅列的四項條例或外邦教會基督徒守則,有的出於聖靈,有的出於我們。其中有部分內容應該隻是雅各的自由裁量和審時度勢,正如前文所說的:“據我的意見”。而在交叉結構中,“我們”的意見對應的應該是“禁戒祭偶像的物(主要指肉),和血,並勒死的牲畜”;而“奸淫”乃是聖靈從始至終禁止的。不過“禁戒祭偶像的物”比較複雜,禁止偶像崇拜是聖靈的意思,但怎樣處理外邦人祭祀偶像的財物,似乎有一定的討論空間。但一般來說,教會建議信徒一概遠離。其次,這裏特別強調“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顯然,這些條例首先針對的是“你們自己”,這個你們自己主要應該是指猶太基督徒和現有的基督徒,而不是指未來進入教會所有的基督徒。所以這節經文顯示出,禁止吃血這類條例在應用上是有曆史局限性的。
30他們既奉了差遣,就下安提阿去,聚集眾人,交付書信。31眾人念了,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 32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33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地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裏去。(有古卷在此有 34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裏。) 35 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耶路撒冷教會的使者完全是順服了他們的使命,他們的到來,特別是借著使徒書信(?πιστολ?,the epistle),給安提阿教會恢複了和平、安慰和喜樂。首先我們看見的是教會堅持聚會的真理——教會隻能在聚會中真正重建(30-31)。教會聚會的主要目的,就在“聚集眾人,交付書信”——在教會中宣讀使徒書信的做法,路德教會和傳統教會一起,也繼承下來了。對今天的教會來說,聚會的目的就是宣讀和講解聖經——使徒書信是聖經的重要內容。我們也可以仔細研究使徒行傳15:31, ?ναγν?ντες δ? ?χ?ρησαν ?π? τ? παρακλ?σει,Which when they had read, they rejoiced for the consolation。一方麵,聽道或讀信本身帶來大喜樂;另一方麵,使徒書信上的主要內容是“安慰的話”,因聖靈的安慰而喜樂。這個安慰並不是說好聽的,討人的喜悅;而是信中肯定了保羅巴拿巴和安提阿教會的聖工。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保羅被否定,安提阿教會長期以來所教導和所侍奉的,都成了泡影。
不僅如此,教會在真理上繼續接受建造——通過回歸聖經恢複和堅固教會的合一(32-35)。一方麵是猶大和西拉的教導;這裏的先知(προφ?της)凡指教導聖言並擁有一定職分的人。另一方麵,是保羅和巴拿巴“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我們從這裏看見教會重建和成長隻有一條道路,就是真理的建造,不是經營人情世故和分門結黨,而是進一步回歸聖經。
感謝主,一場風暴平息了,當然,這不是最後一場風暴,教會總是在風暴中前進和成長。換句話說,魔鬼總試圖借著風暴摧毀教會,特別是,將教會消滅在萌芽狀態,而魔鬼的使者總是律法主義者。但神的意思卻是好的——每一次風暴的洗禮,教會都變得更加成熟。教會的成熟也特別表現在保羅、巴拿巴和西拉身上。安提阿刮起來的風暴以及保羅第一次傳道之旅所遭遇的九死一生,都沒有讓西拉望而卻步,他反而留下來。西拉執意留下來,出於自己的“意見”(δοκ?ω);但他最後成為保羅的正規同工,還是需要教會正式的呼召和差遣(使徒行傳15:40)。διατρ?βω在這裏用在imperfect——被攻擊和審判的保羅和巴拿巴又回到起點,如同返回三八線。我們在使徒行傳12:19中認識διατρ?βω,這個字指“在兩難中堅持”或居住在某種產難一樣的處境或時間中(利未記14:8;耶利米書42:7)。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這種風波之後堅持的艱難困苦。你被提起來示眾一番,然後你要回去繼續工作;一場毫無道理的硝煙散盡,傳道人在放棄和堅持中隻能選擇堅持。這裏有兩個並列的動詞分詞告訴我們,傳道人的真理教導包括兩個基本方麵的工作:διδ?σκοντες κα? ε?αγγελιζ?μενοι,teaching and preaching(the word of the Lord)。教導和傳講的對象當然是神的道;但教導強調的是對人的教訓和歸正;而傳講是指宣告好消息。在某種意義上,這兩方麵的工作分別對應著律法和福音。
什麽是教會?teaching and preaching就是教會的基本工作,教會因此與社會區別出來。當然,這兩方麵的工作主要是聖道;教會還有另外一個工作,就是聖禮。所以馬太福音28:19-20又加上baptizing,洗禮也可以是所有聖禮的“提喻”。Teching and Preaching and Baptizing構成教會和牧者的天職。但是,教會、福音和牧者的這三大天職,每天在人間自己生產著仇敵,這三項使命幾乎都是對人類“自殺性的攻擊”。我今天不討論撒旦,它永遠是基督和福音的仇敵。我今天隻談人性,耶穌說世界恨你們,這個“世界充滿恨”的原因,主要是對teaching,preaching和baptinzing的報複。在“恨我”這種普世價值裏麵,中國的族性更為人性添光加彩。中國人,不僅是外邦人,更是“基督徒”,以更為獨特的方式拆毀teaching、preaching和baptizing。首先我們要知道,teaching與preaching都是言而非行;而Baptizing隻是一種“外在形式”;並且三種聖工都要麵對大眾和社會。福音的三大特質,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死地,而且一定授人以柄。
第一、用行為主義報複teaching。霾國人民是知行的高調種族,盡管知行合一的道德標準從來是針對別人,而不是針對自己的。於是他們常常用行為主義和“活出來”報複、控告傳道人,為此帶領反教會的激進分子離開教會,回歸異教修行的道理。同時,他們更利用知行合一控告傳道人,為此不惜否定因信稱義的基本真理。而任何傳道人都是蒙恩的罪人,任何人的行為在律法麵前都不可能是完全的,所以這種控告在任何時候都是有效的,任何流氓都可以在傳道人身上演上帝和天使。不僅如此,霾國邪教總是認為不說比說更屬靈,個人靈修比公開宣道更謙卑。但牧者的使命就是說話並且是公開說話,於是牧者總是不屬靈,不謙卑。長期以來,從敬虔主義到霾國教會一直有一種惡俗:在“靜靜的馬利亞”和“滔滔不絕的保羅”之間虛構一種對立,目的是用馬利亞否定保羅,或論證“我雖然無知但一定比你有知的人更有生命”;話少的我一定比話多的你更屬靈。於是個人見證總比主日證道更容易在教會內外贏得庸眾,因為霾國大部分人都是東方異教的奴仆。無論修煉還是操練,肉身總是願意在“大音希聲”的騙術中成道演神。不過這裏有兩個基本常識需要一再強調。第一、傳道人的天職或重擔就是傳道,你讓他笑而不答裝神弄鬼拈花望天,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第二、傳道人自己顯在人前是不得已的。摩西是舊約中最好的例子,第一次他拒絕神就教訓他(出埃及記3:11);第二次拒絕神就發怒(出埃及記4:14);第三次在客棧滯留神要殺他(出埃及記4:24)。在新約中,保羅一語道破牧者的難處:“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哥林多前書9:16)。
報複Teaching 也出於人性。Teaching就是教訓人,而且是用神的話語教訓人,這個“訓斥”的過程從開始就為牧者埋下了禍根——話語權力會更會招致權力意誌的絞殺,教訓更容易招來殺身之禍——不斷積累著一種仇恨,被教導者的反抗隻是在尋找一種機會,一次新聞或醜聞,聽道成仇的人一定揭竿而起,而且星火燎原。而殺牧的主要方式,就是用你曾經是罪人或悔改得不夠徹底的罪名,緊緊抓捕和編造你的軟弱和問題,聯合起來控告你和你所傳講的道。殺牧更出於嫉妒,而嫉妒總是陰間般的殘忍。而那些把禾場變成市場的人,遭遇陰間般的殘忍,也算罰當其罪。無論如何,摩西知道在埃及在曠野會遭遇什麽,他怕的有理。
第二、用實用主義報複Preaching。Preaching就是宣告好消息。而大部分霾國人進入教會就是為了“占便宜”而進來的:功利主義、成功神學、神跡奇事,天人合一,不花錢就吃魚,不吃藥就治病,等等“漢語神學”,就是為了滿足“災民理性”應運而生。但是,牧者對好消息的宣告,如果不敢於堅持真理,一味迎合世界和人心,將會逐漸激起貪愛世界之人因失望而產生的憤怒。一方麵,他們與不信的人攀比:信這麽久也沒有不當得利;人家不信的比我過得更好。另一方麵,與屬靈表演藝術家攀比:我的生命一點兒也沒有改變,根本沒有你說的那樣神我一體;或者預期的果效:人家都說我改變了,都驚為天人。霾國基督徒包括他們的教會領袖,多數不知教會何為。這世界上恐怕再也沒有中國人民更實用主義了——如果最後信仰不能當飯吃,傳道人就會被他們當成飯吃。吃人的族類如今腦滿腸肥地提高了中餐的境界:吃掉牧者,吃什麽補什麽——將神的仆人吃掉了,神仆即唐僧,吃了更加有生命,更加神氣活現,氣定神閑……其實這個好消息到底是什麽呢?“天使進去,對她說,蒙大恩的女子,我問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路加福音1:28);“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2:10-11)。福音帶人進入與神的關係中,在教會中學習與神和好。
第三用本質主義報複baptizing。他們樂意將聖禮定罪為法利賽人的儀式,同時株連到聖職,以及教會聚會本身。邪教語錄俯拾皆是:關鍵是你裏麵如何如何如何……聖經說你裏麵隻有汙穢和愚蠢,黑暗和驕傲;而上帝就是要借著外在的道和祂所設立的形式與我們同在,將救恩和更新賜給我們。但所有牧者都在形式中侍奉神和人,因此,都可以隨時被中國本質主義打倒在地。這方麵我們已經多有討論,此不贅言。
這三方麵對傳道的報複,一直構成傳道人的冬天。這是2015年的冬天;2015年的冬天,有很多狼。我正目睹一位傳道人被打倒在冰天雪地上。邪教徒不學加上有術;狼奔路司得,蠅聚安提阿。2015年的冬天,我很悲傷。我很悲傷。我的悲傷部分寫在了《為……辯護》一文中;部分放飛在不寐之夜,那裏有萬千天使。我隻是祈禱,他還能重新站起來。我知道,對保羅和巴拿巴而言,重返安提阿比重返路司得需要更大的信心。重返路司得,你要麵對的是外邦人的逼迫,但還有主內的同在和安慰。但重返安提阿,那是傳道人真正的傷心之地。但這世界上任何人遭遇冬天都可以折羽而歸,惟牧者無路U turn。你隻能在亂石堆中起來,繼續前行。你隻能等候下一次傷口。我知道神也使用冬天,卸去一切粉飾,拆毀諸多偏離。但我不敢在“神的美意原是如此”上慷人之慨。摩西從來不是屬靈表演藝術家。他也不留戀在埃及的時候怎樣不花錢就吃魚,以及那裏的黃瓜,西瓜,韭菜,蔥,蒜(民數記11:5)。他有時候可能隻是有些怨言:主,我隻要人一樣有的基本人權、自由和家庭。但顯然,這一切正一點點被他們人類和神的百姓奪去和侵犯。
霾國教會對他們傳道人的侵略和踩踏,其暴虐和偽善登峰造極。除了西風美雨,你更要在made in china的三種劣質至極的風刀霜劍中反複“重生”:更多的返回路司得,更多的返回安提阿……於是新的一年開始了。這一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逼近聖誕的故事。耶路撒冷合城不安,伯利恒浸泡在淚水之中。我在耶路撒冷到安提阿的路邊,或者在伯利恒到埃及的流亡之路上,更是在從埃及到加利利海的路上,夜不能寐。我打開電腦夜以繼日地工作,同時等候一位弟兄從深淵中上來。2015年1月7日那一天深夜,我看見一隻從兩座積貨城成功逃出來的小狗,向我跑來;有落日的餘暉在它身上,遠遠望去,如約帕的異象。在曠野和客西馬尼園,有小動物和天使與耶穌同在,加添心力(馬可福音1:13;路加福音22:43)。小動物和天使顯出人間的絕對荒寒和牧者的永夜淒涼,也顯出神的同在。這是兩座相依為命的小房子,“房子在海邊上”(使徒行傳10:6)。路司得的石頭和安提阿的口水,以及2015年的冬天和孤獨,呂高尼和霾國的狼群,曾是我們的榮耀,並將更是我們的榮耀。“你為此被召”(提摩太前書6:12),阿門。
任不寐,2015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