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四十五課:政治罪惡(12:1-5)

(2017-03-10 20:39:05)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2:1-5:

1 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

2 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3 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

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

4 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裏,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

5 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

感謝神 的話語。今天我們的證道主題是“政治罪惡”。一方麵,我們正視政治的罪惡:當局開始殺人了,當局開始抓人了。教會不是瞎子,我們看見弟兄姐妹在遭受苦害,看見牧者被殺和被監禁。另一方麵,我們所說的政治罪惡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希律在百般苦害教會;另一方麵,世界之王借著苦害不斷將信仰試探為政治,借此改造和消滅基督的教會。聖經是誠實的,沒有用“信主得好處”勾引人入教;相反,希律的屠刀和監獄清清楚楚地出現在教會曆史的開端。另一方麵,聖經是有能力的,教導我們怎樣借著禱告勝過政治的罪惡,即“希律的酵”。

這段經文雖然很短,但涉及兩個真理難題。第一、雅各被殺,彼得被抓,上帝在哪裏?這涉及我們怎樣麵對政治苦難。第二、上帝怎麽可以偏待人,解救彼得出監卻任憑雅各受害?或者,為什麽神傾聽了你的弟兄的禱告並祝福他,而偏偏對你更為艱難的苦境卻置若罔聞呢?這涉及我們怎樣麵對自己的重擔。

今天的證道經文可以放在上述交叉結構中,首尾呼應的是“教會”:首先談到“受苦害的教會”;最後談到“禱告中的教會”——教會麵對苦難的基本姿勢就是聚會禱告。而2-3a與4呼應,分別談到雅各和彼得兩位使徒的命運。雅各和彼得也代表基督徒兩種極端的苦難:死亡和監獄。死亡剝奪的是人最寶貴的生命;監獄剝奪的是人最寶貴的自由。世界之王相信,這足以將教會消滅在萌芽狀態了。然而我們將會看見,在“天父世界”,為基督喪掉生命的將會獲得永遠的生命;為基督失去自由的才活在屬天的自由之中。最中間的部分是3b,“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這一點是我的特別領受——正如以色列人剛剛出埃及之時吃的是無酵餅,快速逃離了法老的權勢;今天,新以色列人要這樣逃離“希律的酵”(馬可福音8:15)。願主耶穌基督的生命和自由,願神所賜的勝過世界的信心,與我們同在,與祂的教會同在。阿門!

一、受苦的教會(1

1 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

1、時間

教會和基督徒在特別的時間遭遇特別的苦難。“那時”這個中譯遠遠不能反映原文對這個“倒黴時間”的特別強調。Κατ? ?κε?νον δ? τ?ν καιρ?ν,about that time , at that time, during that time。其中καιρ?ς專指特定的時段,度量好的時段,關鍵的時段,有特別意義和特別事件發生的時段。相當於“重要的曆史時期”(羅馬書9:9;創世記18:10);而魔鬼對這個時間極其敏感(馬太福音8:29)。這個時間大約是主後44年的時間;按漢曆,是甲辰年(龍年),東漢建武二十年——“廣平忠侯吳漢病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知識,惟願陛下慎無赦而已”。這個時間之所以如此被強調,乃是要我們進一步認識這場苦難的屬靈背景。根據上文,“那時”主要有兩件大事。

第一、福音興旺。福音傳向外邦,而且耶路撒冷大會開會同意並支持這個大使命。外邦人開始得生命了。當罪人悔改得生命,當教會成長福音興旺,氣急敗壞的撒旦就開始殺人了,屠刀首先指向傳道人或牧者。而此時,民心可用——猶太人普遍對外邦人歸主以及猶太人和外邦人交通感到憤怒,這是順應民心、實施律法主義的良機。第二、信徒相愛。在安提阿教會的幫助下,魔鬼圍剿教會後方的陰謀徹底失敗。一場饑荒沒有消滅福音基地和教會後方,反而讓教會更加彼此相愛。這份愛情讓人嫉妒得發瘋。為了完成阻擋福音的戰略,世界的王要親自出馬,將耶路撒冷教會消滅在搖籃狀態。很多時候,當第一場攻擊沒有如願,攻擊者總是變本加厲,這也是所有血氣之戰的基本定律。

這兩方麵的信息也提醒基督徒,當你取得一場勝利的時候,當教會滿有愛的見證,千萬不要忘記嫉恨如陰間般殘忍,往往就是這個時候,仇敵以更加殘忍和狡猾的方式臨到了。你好了,你們相愛了,你就得罪了全世界;而世界的王及其仆役,裂地而來,大兵壓境。因為他們對你的興旺極其敏感。所以傳道人說:“殺戮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傳道 3:3-5)這是我們的見證:我們蒙福的時間,無論建堂還是複興,永遠是魔鬼的敏感時間,總是世界向我們發起進攻的時間。而我們應該靠主敏感(馬太福音11:25),常常預備,常常警醒。感謝神,借著這節經文祝福普世教會和祂的兒女,學習按真理麵對未來無數次的敏感時間,好為主打美好的仗。而神不僅進入時間,更讓每一個兒女在時間之內,特別是在敏感時間中經曆祂。

2、希律

這次下手殘害教會的人是希律王。?ρ?δης的基本含義就是heroic,英雄的。這個英雄家族或希律家族就是一個殺人犯家族。聖經說魔鬼起初就是殺人的,而殺人顯示了罪人對罪人那種極端的仇恨。這個家族擁有以東人的血統,至少在以掃文化的氛圍中長大。驕傲與自卑,嫉妒與冷血,我們已經認識了以東人。聖經提到四位希律王。大希律就屠殺嬰孩(他屠殺猶太人、妻子及其兩個兒子、);大希律之子希律安提帕殺害先知(施洗約翰)並審判耶穌;大希律之孫、安替帕之侄希律亞基帕(他父親被爺爺處死),他就是本文提到的那位希律,殺害雅各,監禁彼得;希律亞基帕的兒子希律亞基帕二世,使徒行傳  25 和 26章中,他成了保羅的審判者。教會就誕生和發展在這樣的世界裏,生活在這樣的掌權者之下。我們可以想象本文主角希律亞基帕的人生經驗。他是兩場刻骨銘心災難的見證人:爺爺殺害了父親,叔叔搶了叔叔的女人——他從這一切血汙中習得的生存智慧隻能是暴力革命和暴力鎮壓;自由就是為所欲為。亞基帕的教育是在羅馬完成的,精於政治鑽營。他的意識形態與神的誡命針鋒相對。總之可以殺人而且應該殺人;唯一不同的是,怎樣殺人,為什麽殺人,這涉及“政治智慧”,也涉及屬靈爭戰。

3、人手

苦害教會是針對基督的,“下手”這個猶太人的概念特別清楚地闡明了希律暴政的本質。?π?βαλεν …τ?ς χε?ρας,直譯:stretched forth the hands。猶太人常用“下手”這個動作來指人有計劃、有預謀地實施殺人。我們學習過創世記1:1中第一個詞組,???????????;按古希伯來文,這個詞組可以解讀為:上帝的兒子進入世界交付罪人“之手”被殺於十字架。這個字母?,就是人的手。舊約有這樣的預表:“埃及人的手”(出埃及記3:8等)、“報血仇人的手”(民數記35:25)、“亞摩利人的手”(約書亞記7:7)、“米甸人的手”(士師記8:22)、“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手”(士師記10:7)、“敵人的手”(撒母耳記上4:3)、“各國之人的手”(撒母耳記上10:18)、“人的手”(撒母耳記下24:14)、摩押人的手(列王記下3:10)、“亞蘭人的手”(列王記下13:5)、“路上埋伏之人的手”(以斯拉記8:31)、“惡人的手”(詩篇36:11)、“外邦人的手”(詩篇106:41)、“獵戶的手”和“捕鳥人的手”(箴言6:5)、“迦勒底人的手”(耶利米書22:25)……這一切應驗在基督身上:“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裏”(路加福音20:19;馬太福音17:22;馬可福音9:31;路加福音9:44),“他既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借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使徒行傳2:23)。也應驗在基督的門徒身上(路加福音21:12)。

因此,希律逼迫教會的屬靈本質至少有兩個方麵:希律的手就是人的手或罪人的手;這是教會敵人的手,這是敵基督的手,這是釘死基督的手——殘害教會乃是因為它們恨基督。基督徒應該持守兩條底線,一方麵絕不要做希律的手;另一方麵,當像大衛一樣祈求:“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裏,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裏”(撒母耳記下24:14;曆代誌上21:13)。整卷聖經第一次提到人手(???),是在創世記3:22,“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而創世記4:11告訴我們人手的惡果:“地開了口,從你手裏接受你兄弟的血。現在你必從這地受咒詛”。罪人這雙罪惡的雙手,總是以神的名義,伸手、動手、下手奪去別人的生命。

希律之手行動的基本方式是“苦害”,司提反用這個詞描述過埃及人怎樣對待以色列人(使徒行傳7:6,7:19)。κακ?ω,這個動詞的含義比較豐富,至少可以和下列含義相關:oppress(壓迫)、afflict(折磨)、harm(傷害)、 maltreat(虐待)、 embitter(使之受苦,經曆苦難並生產苦毒)……首先,這是對人的傷害,一方麵是肉體的傷害,另一方麵是精神的傷害。這顯然既包括拳頭的暴力,也包括名譽的誹謗。其次,這些苦害構成一種試探。一方麵,一定讓你感到痛苦。希律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他們離開公會,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使徒行傳5:41;參考彼得前書3:13)。這會讓他更加惱羞成怒。

另一方麵,撒旦借著苦害要帶來的終極果效是:你產生怨恨和苦毒,或者起來像希律一樣進行報複,或者走向徹底絕望而避世出家。無論彼可取而代之矣,還是自是不歸歸便得,這都是魔鬼在遠東借著“災變”贏得的全麵勝利和曆史勝利。迄今為止,在中國它還沒有失敗的記錄。苦害隻有產生苦害,它才能複製自身;撒旦隻有生出撒旦,才能後繼有人,傳宗接代。但如果一旦苦害產生禱告,這黑暗的權勢就完了。當希律的手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他切切盼望耶穌呼召世人將革命進行到底,革命尚未成功,同仁更需努力,以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而一旦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這惡者就被廢了——魔鬼對人的統治或千秋帝國,瞬間土崩瓦解。也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耶穌被稱為世界的光:“9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0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11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2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神的兒女。 13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約翰福音1:9-13)。

4、教會

苦害的對象是教會。希律屠刀指向軟弱可欺的教會(?κκλησ?α)。教會不反抗,而剛剛建立的教會尤其不能反抗。專向弱者下手,這是十足懦夫之作,直追該隱的傳承。希律不會向羅馬開槍,因為他完全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在趨利避害,恃強淩弱方麵,罪人或流氓絕對精明強幹。如果一個所謂“真牧師”總是精於揭發教會的罪,卻對掌權者的罪三緘其口,你就活見鬼了,遇見希律亞基帕了。不僅如此,希律也是世人的代表,他們因為恨基督的緣故,“無緣無故”恨基督的教會。我們也常聽見這種普世價值或普遍而狡猾的仇恨:我愛耶穌,但我討厭教會,特別是牧者。希律精神在這世界永放光芒。罪人不會說我恨凱撒,但他們總會說:我討厭雅各和彼得……

5、牧者

另一方麵,苦害教會首先是苦害“教會中幾個人”,即殺害和監禁教會領袖。τινας τ?ν ?π? τ?ς ?κκλησ?ας,certain of the church,不是“教會中幾個人”,而是“教會中特定的某些人”。根據後文我們知道,希律重點對付的是雅各和彼得這樣的使徒——牧者首先受害。雅各和彼得都是耶路撒冷教會的“中流砥柱”,是耶穌的使徒;並且都是加利利人。希律殘害使徒,不僅是為了懲罰“首犯”,殺雞儆猴;也是為了鼓勵少數,爭取大多數。更是為了迎合猶太人,討好人民。如果有人總是熱衷於釘別人十字架並且主要是為了示眾,不管個人報複還是吃人自義,他就是希律亞基帕的傳人——這人在家族曆史中,多少經曆過爺爺屠戮父親的悲劇。我懷疑希律用刀插進雅各身體的時候,他恍惚看見了他爺爺應聲倒地。教會領袖總是麵對不同形式的苦害,不同形式的雅各被殺、彼得被囚,和公開羞辱。

正是根據這樣的見證,我們或許也可以這樣理解保羅反對女人作教會領袖的苦衷:避免姐妹麵對屠刀、監獄和家庭內戰以及公開受辱。我是小信的人嗎?麵對使徒行傳12:1-5,我願意看好我的女兒,不要他們上講道台。我更不願意欺哄神,讓我的女兒做一個從來不會遇到逼迫和十字架的假牧者。當我在這個世界不斷遭遇流氓之手公開羞辱的時候,我更為保羅的領受感謝神。基督是真正的男人,是所有大丈夫的樣式;祂讓女人遠離刑場。掛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穌,不是馬利亞;倒釘在十字架上的是彼得,不是彼得的妻子。如果你是誠實的,如果也相信神是誠實的(使徒行傳所記載的教會曆史就是我們教會存在的真相),你就沒有第三條道路。所有所謂決誌全職侍奉神的人,你首先要預備接受希律下手苦害;你首先預備的不是在人前誇誇其談的教導員形象,而是作殉道者。

二、被殺的雅各(2-3a

2 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3 a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

1、刀殺

希律苦害教會殺害牧者,有兩個有代表性的事實和案例。一是殺害雅各,二是監禁彼得。我們先看看雅各之死。使徒行傳12:2是一個交叉結構:?νε?λεν δ? ??κωβον τ?ν ?δελφ?ν ?ω?ννου μαχα?ρ?;直譯:And he killed James the brother of John with the sword。殺害……用刀(劍),前後呼應。當然不可能是希律王親自下手,而是他讓人用刀殺害了雅各。在新約聖經中,?ναιρ?ω(殺)這個字最早出現在馬太福音2:16,“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恒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希律之殺有兩個特征。第一、針對搖籃中的教會。其實此時教會也大約兩歲。兩位希律殺嬰的目的就是消滅基督和祂的教會。第二、這是一種國家行動,是執政當局的合法行刑。這個字在福音書中另外隻出現在路加福音22:2和23:32,分別指殺害基督,以及像罪犯一樣殺害(處死)。換言之,這是一場合法殺害,這是一種國家暴行,正是一場政治謀殺。雅各不是被土匪殺害的,而是被掌權者以光明正大合法的名義殺害的。像他的主一樣,極為屈辱地死去,形同罪犯。不僅無人同情,而且普遭厭棄。鐵案如山,不能反正。不會有任何一種主流聲音,會起來為雅各辯護,多數沉默,更有人幸災樂禍。也許正因為如此,使徒行傳有18次之多用了這個字,大部分顯示第一代基督徒險惡的生存處境。基督徒可以被殺,但基督徒不能殺人。

雅各之死不是安樂死,不是任何文明的死刑——而是用刀。μ?χαιρα的基本含義應該是軍刀或戰劍,因為這個名詞的字根μ?χη本是爭戰或戰鬥之意(哥林多後書7:5;提摩太後書2:23;提多書3:9;雅各書4:1)。μ?χαιρα戰鬥的武器,也常指用來宰殺動物的屠刀,以此顯示世人墮落的程度:“4 那時候有偉人在地上,後來神的兒子們和人的女子們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5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11世界在神麵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12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創世記6:4-5;11-12)。罪人不僅互相用刀,而且向先知舉刀,如同殺害動物。猶太人憎惡這種死亡的方式,但這是施洗約翰的命運。你也可以將刀聯想為武器、軍隊、槍杆子……罪人不僅互相畜生一樣地兵戎相見,而且將矛頭指向傳和平福音的基督和教會。在福音書中,這個字首先指向抵擋基督的屬靈爭戰。馬太福音10: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耶穌並非說祂有意製造戰爭,而是說,麵對福音,世界之王會以刀兵相見。刀兵雅各,完全應驗了基督的預言;而且這場刀兵首先是針對耶穌的(馬太福音26:47;26:55)。彼得曾經落入刀兵的試探(馬太福音26:51),而耶穌明確禁止門徒使用刀兵(馬太福音26:52)。但希律不是耶穌的門徒。世界之王麵對教會如臨大敵,撒旦的軍隊與基督的精兵處於戰爭狀態。用刀也顯示世界之王的無能,沒有真理,隻能用刀。刀是靈魂殘疾之人的手。不僅如此,刀殺雅各也顯示出這場刑罰的粗暴和殘忍。

無辜受難、合法屠殺、戮如畜類,這是先知之死和使徒之死的三個基本特征。我們現在來聚焦雅各。雅各是誰?

2、雅各

雅各被殺不是偶然的,他是希律王精心選擇的替罪羊。希律知道自己逼迫教會的理由是不充分的,特別是用刀兵對付手無寸鐵的和平使者。因此必須藉著殺害雅各來激起教會的暴動,不僅為殺害雅各找到事後的鎮壓證據,並此後可以出師有名地剿滅整個教會。希律在動手殺害雅各之前,一定是差遣秘密警察對教會和教會領袖詳加考查的——必須選擇正確的受害者。雅各當選未必是因為他在教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當然,這個重要性也是要考慮的;但是,希律必須考慮他殺害雅各是否可以為自己撈取最大的政治利益。希律必須選擇最容易激怒的人,這人的基本特點應該是成本較低、虛榮驕傲和脾氣暴躁並且後繼有人。這就是雅各。

首先,雅各和約翰隻是加利利的漁夫,苦害他們不會有太大的政治風險。馬太福音4:21告訴我們他的出身:“從那裏往前走,又看見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他兄弟約翰,同他們的父親西庇太在船上補網。耶穌就招呼他們”。希律下手之前對此一清二楚。如果西庇太的兩個兒子是核武器的製造者,或者是凱撒的重臣,他不會采取行動。 其次,雅各和約翰至少一度是“社會福音派”,他們一度憧憬著怎樣跟隨耶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成為國家副主席或人大委員長、國務院總理(馬可福音10:35-41 等)。持社會福音理想的人,更容易麵對政治逼迫選擇政治抵抗以至於暴力革命。其次,雅各和約翰都是火爆脾氣的人,耶穌給他們命名為雷子(馬可福音3:17)。他們也確實曾經要相仿以利亞,引下天火燒滅撒瑪利亞的村莊(路加福音9:54)。

挑撥教會中的雷子,是魔鬼消滅教會的經典戰略。你敏感,它就利用你的敏感,你律法主義,它就利用你的律法主義,你虛榮,它就利用你的虛榮……蛇比田野裏一切受造物都狡猾,於是它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方,找到了正確的人——正在臭美中的夏娃,第一家庭或第一間教會就這樣破裂墮落了。各位弟兄姐妹,溫州有很多雷子,地老天荒、驕傲虛榮加上社會福音,對希律來說,那是一個“正確的地方”。各位弟兄姐妹,我們的裏麵有很多雷子,魔鬼看得比我們自己更精準,哪裏最是可能被引爆,炸毀我們自己的新生命,拆毀教會。但聖經指著雅各讓我們學習屬靈的功課。七個希臘字概述了雅各之死,雷子雅各不再是魔鬼隨時可以利用和淩辱的工具,使徒雅各山一樣沉默而去。雅各沒有獄中書簡,雅各沒有刑場演說,雅各沒有造反革命——如果神不允許,雅各懶得和世界說一句話,表演自我。這是一個真正在基督裏得以自由的人。

雅各還有一個特點,也當被希律看重,那就是他還有一位比他更為有名的兄弟。從任何意義上,這位大大有名的兄弟一定應該起來為哥哥報仇,何況約翰也曾經是雷子。死人成了希律的手段,可以用來試探活人,就是約翰和教會。往者已矣,來者可追。路加這樣介紹雅各原因之一也是外邦教會都熟悉使徒約翰;教會名人更可能被“普世價值”所捆綁。雅各之死一定是對約翰的試煉,而約翰又常常是彼得的同工,是耶穌所愛的那位使徒。即使外人旁觀雅各的受難,約翰也一定應該揭竿而起;即使耶穌不救援別人,也該幫助約翰……如果希律成功了,新約中使徒約翰及其相關著述都不見了,基督教會也不再是聖經啟示的教會。事實上我們都是約翰,今天雅各的屍體就放在我們麵前,你還信雅各約翰所信的神嗎?你要往哪裏去?

3、動機

人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稱為醜類——利用別人的苦難和死亡,幸災樂禍發泄怨毒(猶太人),審時度勢謀取利益(希律王)。這樣的國王,這樣的人民,一同組成釘死基督的人類。雅各之死首先是一場家庭悲劇或滅頂之災,他有哥哥,有父親和母親;但這種苦難對這些野獸毫無意義。首先是猶太人的大喜樂。正如施洗約翰的頭顱成了希律安替帕宮廷宴會的裝飾,如今,雅各的頭顱讓猶太通國歡慶。這種歡慶反過來也證實,耶穌複活升天以來,福音興旺一直讓猶太人鬱悶不已。也許他們每天都很生氣,一直等到使徒雅各橫屍耶路撒冷。司提反的血案顯然沒有攔阻他們。形容詞?ρεστ?ς的基本含義是pleasing, agreeable——他們像神一樣感到滿意(約翰福音8:29;約翰一書3:22)。這是一種終極喜樂,沒有進一步反省,不需要進一步反省。他們隻需在雅各的屍體上跳舞。雅各死了,他們非常開心。我們的鄰居倒黴了,我們很高興;我們的仇人被害了,我們普天同慶。如果不是聖靈提醒我們,我們完全不會靈魂醒悟,看見我們和猶太人一樣,在上帝麵前何等的惡心,怎樣的醜態百出。各位,在人類曆史中,在我們的現實生活裏,你們是否數算過,我們的pleasing,和agreeable,有多少比例是因為我們的鄰居、特別是我們討厭的人遭遇了苦難?這是披麻蒙灰的日子。

其次,最醜莫過希律王。“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又去捉拿彼得”。又去捉拿,προσ?θετο συλλαβε?ν,he proceeded further to take。προσ?θετο的意思是“再加上”(馬太福音6:27,33等)。希律已經害人成癮了,變本加厲,不能自製。這個“又”也說明,殺害雅各並沒有阻嚇教會,基督徒繼續聚會,所以希律的“魔爪”轉向彼得。συλλαβε?ν常指聯手抓捕人入獄(馬太福音26:55)。很可能,這場抓捕行動是虛張聲勢的,不僅羞辱彼得和家人,也為演給猶太人看。必須大張旗鼓,公示無產階級裝正。所以可能“有許多人,帶著刀棒”(馬太福音26:47),“拿著燈籠,火把,兵器”(約翰福音18:3)。希律逼迫使徒不是因為他們錯了或犯罪了,也不是因為他認為他們錯了或犯罪了,或真的對猶太律法大發熱心;而是因為“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這完全是政治上的考慮,與公義無關。希律王隻是想討好猶太人,獲得政治支持和政治穩定。希律所代表的罪性是:完全沒有律法和是非,隻求利益,為此可以做任何傷天害理的事。

三、除酵的日子(3b

3b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

為了真正地討好猶太人,希律必須將彼得變成一個政治項目,使監禁彼得具有戲劇效果。一方麵,讓彼得真的被苦害;另一方麵,讓猶太人真的解氣。於是希律精心選擇了一個抓捕彼得的“好日子”。“今天是個好日子”,因為那一天上帝的仆人遭遇了苦難。這個日子是什麽呢?“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係動詞?ν用imperfect,特意顯示這事發生在節日期間。這就是逾越節的日子。而逾越節在猶太人的文化中,相當於中國的春節,而且更擁有宗教氣氛。這是所有猶太人舉家團聚的日子。由此我們看見人何等邪惡,他們殘害別人擁有魔鬼一樣的殘忍。和雅各一樣,彼得也是有家室的人,他有妻子兒女(路加福音4:38)。將信仰製造成家庭悲劇,這是世界之王鎮壓教會常用的手段,並因此也可以跌倒信心軟弱的家人,讓全家得救成為泡影。他們常常不會逼迫單身漢,但成家立業的人總是成為逼迫的首選;並且在重要節日之時刻意製造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耶穌談到了基督徒的仇敵有可能是自己家裏的人——你的親人可能因為你所遭遇的逼迫,而歸咎於你,結果基督徒的家庭因為內戰成了魔鬼的筵席(馬太福音10:36)。這是主自己經曆過的。“1這事以後,耶穌在加利利遊行,不願在猶太遊行。因為猶太人想要殺他。2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3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裏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4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5因為連他的弟兄說這話,是因為不信他”(約翰福音7:1-5)。魔鬼更精於通過敗壞和利用你最近的人敗壞你。麵對陰間般的殘忍,保羅談到傳道人若真的有恩賜和召命,不如獨身。遺憾的是天主教誇大了保羅的意思。

四、被囚的彼得(4

4 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裏,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

1、監禁

“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裏,交付四班兵丁看守”,這三個動作(拿、收、交付)的主語在邏輯上都是希律(盡管動手的不是他本人),這顯示希律本人高度重視彼得的案子,而且親自指揮。一方麵這說明當時教會已經非常興旺了,驚動了“中央”,讓希律如臨大敵;另一方麵則說明,希律要借著“禦駕親征”和“親筆批示”向猶太人示好。約翰福音特別喜歡使用πι?ζω(拿住)這個動詞(約翰福音7:30,32,44;8:20;10:39;11:57;21:3,21:10),而在符類福音中,根本找不到這個動詞。πι?ζω在使徒行傳出現兩次(使徒行傳3:7),另外出現在哥林多後書11:32和啟示錄19:20。一般來說(除使徒行傳3:7),這個動作有侮辱性,像捆綁動物一樣捆綁人。彼得對希律來說,不再是人,而隻是一個商業項目。動詞收監用的是τ?θημι,馬太福音書中這個動詞的主語常常是神。這個字也可以指準備刀俎上的魚肉——希律要把彼得放在監獄(φυλακ?)這座冰箱裏,然後像神一樣精心製作、烹調成一盤好菜,好在逾越節之後傾情奉獻給猶太人。動詞παραδ?δωμι,基本含義是交到別人手裏。希律需要更多的人在“苦害教會”的罪中有份。

世界裏有一種人被稱為獄卒或看守,他們的職責是看人。我們想象一下,一個人以看守別人為己任,這是一種何等可憐的生命。實際上獄卒形象地代表了“看人神學”的巔峰。這裏說“交付四班兵丁看守,每班四個人”,τ?σσαρσιν τετραδ?οις,four quaternions。這是羅馬人的傳統,一夜分四更,每更3個小時。實際上看守彼得有16個人,希律果真如臨大敵。夜晚是人安息的帳幕,但看人的獄卒要在所有人都安息的時候起來廢寢忘食。我們當記得約翰福音8章中那些文士和法利賽人,他們應該是夜晚蹲牆根之後才一大清早,才將捉奸在床的婦人帶來審判的。月黑風高之時,有一種人類不睡覺,負責窺探和看守別人。獄卒是政治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麽獄卒的快樂是什麽呢?羞辱犯人,並在犯人身上取利。他們不配被人尊重,因此更加不尊重人。這些士兵不僅負責看管,一定負責淩辱;而且要不斷向掌權者打小報告,甚至虛構彼得的罪狀。這是16個小希律,我深深地知道他們對彼得意味著什麽。他們和希律是互相利用的關係,現在,彼得成了他們的項目。不過獄卒或看守的下場都非常悲慘,使徒行傳12:19談到他們的死亡,“希律找他,找不著,就審問看守的人,吩咐把他們拉去殺了”。獄卒為神所憎惡,他們實際上是希律的狗。申命記23:18,“娼妓所得的錢,或孌童(原文作狗)所得的價,你不可帶入耶和華你神的殿還願,因為這兩樣都是耶和華你神所憎惡的”。所以我們也以此來理解“中國第一獄卒”的可悲結局。

2、目的

希律的目的不是司法的,盡管他已經將彼得“繩之以法”。他的目的是政治的,這裏緊接著談論了希律的政治權謀:“意思要在逾越節後,把他提出來,當著百姓辦他”。首先,公審彼得要等到逾越節之後,這可能是為了尊重猶太人的傳統,因為這期間猶太人不會圍觀政治案件。殺害耶穌是特例。當然,希律也恐懼在逾越節期間,公審會激起無法控製的民變。其次,希律精心預備了一場公審,用來羞辱彼得和基督,並討好猶太人。這是上帝出手解救彼得,讓希律陰謀破產的背景。?ναγαγε?ν α?τ?ν τ? λα?,to bring him forth to the people,把他帶到人民群眾的麵前。

這場示眾也有更深的目的,就是借著公開審判和羞辱教會的領袖,奪去更多人的信心,攔阻更多的人進入教會。死亡沒有嚇到教會,希律們選擇監獄。也許他認為,即使很多人不在乎死亡,但也害怕失去自由;即使很多人不在乎監獄,也害怕在眾人麵前被公開折辱。

聖經沒有告訴我們此時此刻彼得是如何想的,他像雅各一樣,也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靜默無言。在這一係列法西斯暴行中,像他們的主被帶到宰殺之地,任人宰割,在屠刀之下就是這樣的無聲。不過我們知道,這絕對不是彼得第一次為福音入獄,實際上,彼得已經是監獄的常客了。聖經記載了彼得三次否認主,三次被主用話語堅固,三次被主用異象堅固;以及,三次被捕入監(使徒行傳4:1-22;5:17-42)。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監獄苦難一次比一次險惡。第一次被囚一天,懲罰僅僅是“恐嚇一番”;第二次也是監禁一天,然後“把他們打了”;第三次則監禁多日,彼得麵臨公開受辱甚至被殺的磨難。不僅如此,彼得前兩次入監都有約翰同在;但第三次,他隻能一個人麵對黑獄了。而且前兩次是猶太人迫害他;如今,是希律王親自處置。也正因為如此,神加倍與彼得同在,這是我們下個主日證道要進一步分享的。

五、禱告的教會(5

5 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

1、教會

在交叉結構中,請大家注意“教會受苦害”和“教會禱告神”之間的呼應關係。苦害具體為對雅各的殺害和對彼得的監禁,以及即將到來的公開羞辱。首先,聖經從未否認教會會為基督受苦,為福音遭難。其次,使徒行傳12:5b非常簡單和堅決地告訴世界,麵對苦害教會的基本姿態:“教會卻為他切切地禱告神”。προσευχ? δ? ?ν ?κτεν?ς γινομ?νη ?π? τ?ς ?κκλησ?ας πρ?ς τ?ν θε?ν ?π?ρ α?το?,but prayer was made without ceasing of the church unto God for him。這個句子本身也是一個交叉結構:禱告-切切-教會-向神-為他;也可以這樣解讀:禱告-信心-教會-信神-愛人。請注意這裏的核心名詞是教會(?κκλησ?α),而不是任何個人。這是一個整體,這是基督的新娘。當雅各被害,當彼得被囚,希律、猶太人和全世界的人,目光盯著教會。我們完全可以想見,必有希律的密探在這些日子裏密切注視教會的行動。而希律王的真正目的,是借著苦害毀滅教會。而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此時都在耶路撒冷的教會中。凡有血氣的都當屏住呼吸,看耶和華借著教會,要在世界上做一件新事。這新事的第一個方麵,就是在死亡、監獄和屈辱麵前,教會仍然存在,繼續聚會。在苦害中堅持聚會才是教會應有的見證。所以神說,“不可停止聚會”。耶路撒冷教會的堅持,實在讓我們羞愧難當——在如此和平的環境中,我們竟然不能堅持聚會;而一旦堅持了,好像我們對上帝和他的仆人盡了很大的人情。主啊,求你憐憫我們。

2、禱告

世界的王不能阻擋基督徒聚會,但有可能利用基督徒的聚會,使主日崇拜變成一場政治動員。然而,我們又看見了第二件新事——苦難中教會在禱告。麵對苦害有兩種經典的異教方式:革命和出走。事實上出走也是一種政治,一種反政治的政治,一種消極主義的政治秀。一個“基督徒”越是談政治而色變,在希律屠刀和監獄下鼓噪順服掌權者,越顯明這人“非常政治”。但基督徒要走第三條道路:以禱告麵對苦害。一方麵,禱告是正視苦難,苦難就是苦難。你不能說彼得的苦難無足輕重,甚至冷血地視若無睹。但另一方麵,正視苦難不是讓我們變成政治基督徒,而是讓我們在禱告中成為真正的基督徒,讓彼得成為真正的牧者。這節經文第一個字是禱告(προσευχ?),這裏用的是名詞。聖靈仿佛要力排眾議地將禱告指示給不知所從的教會,讓教會麵對一切危機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跪下來禱告。這實際上在第一時間從教會除去了罪。也願我們從這裏學到這樣一個功課:無論遇到什麽樣的“埃及難題”(“埃及”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兩難”),在你憑著血氣憤然而起之前,神給我們的第一個命令或祝福是:禱告!προσευχ? δ?,but pray;這個“但書”是從神來的,是對我們的攔阻和帶領,當如日間雲柱,夜間火柱。

3、信心

禱告出於信心。雅各書 5:15說:“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我們靠什麽勝過希律和政治的試探呢?唯有信心。“4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5 勝過世界的是誰呢?不是那信耶穌是神兒子的嗎? ”(約翰一書5:4-5)。這裏有一個形容詞來形容禱告的信心,就是“切切地”。?κτεν?ς在新約聖經中隻出現過兩次,另外一次在彼得前書4:8,“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這個字的翻譯可能有些難處,它主要指竭盡全力,也指誠心實意;特別是,一同禱告(參考約珥書1:14;約拿書3:8)。所以首先,這個字告訴我們,基督徒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禱告之中,根本不可能有政治熱情。其次,耶路撒冷教會弟兄姐妹真的信神,真的相信神在掌權,這是他們不需要祈求希律,也不需要自己起來扮演上帝。最後,這個字告訴我們,這個信心是共通的信心,是同感一靈。若非如此,苦害一定導致教會的分裂。實際上“切切地禱告”就是教會聚會的正式禱告。因此後代教會也用這個詞在主日崇拜中,指有執事帶領的教會禱告。教會沒有被嚇破膽,反而在苦害中更加靠近主。此外,係動詞?ν與上文的?ν呼應,也是imperfect——希律持續不斷地監禁彼得,教會持續不斷地聚會禱告。你不能星期一禱告,星期二就揭竿而起了。真正的信心必須堅持到底,真正的基督徒必須用將禱告進行到底,取代將革命進行到底。

4、信神

而禱告的對象是πρ?ς τ?ν θε?ν,向神禱告。不是向希律禱告,不是向人民祈求,而是祈求神。首先我們要明白,監獄的目的是奪去人的自由,更是阻隔人和人之間的交通。然而高牆隻能對平麵的關係構成障礙,卻對縱向的交通完全無能為力。世界可以監禁使徒,但世界不能監禁上帝,借著禱告,教會在苦難中與上帝連接,勝過死亡和監獄。我們也可以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理解監獄,它可以代表世界對傳道人形成的圍追堵截和孤立政策。約翰在拔摩島,那是一座孤島。但孤獨對神的仆人不會形成自閉症。因為借著禱告神,所有人際壁壘都形同虛設。革命者長期監禁會失語,但基督徒不會。因為越是孤立無助。他就更有時間和上帝傾訴。人神對話的權力沒有任何人可以奪去。不僅如此,很多時候傳道人更能夠也應該享受這種孤獨:人際對話彼此敗壞,隔絕是在保護我們的生命。耶穌常常退到曠野,就是因為他知道人心。有一節經文諸位可以自己去思量:“人都是說謊的”(詩篇116:11)。和人傾訴的結果可想而知。其次,這個向神的姿態掀開了人類曆史上嶄新的一頁:移交主權——不以上帝的名義對付人類;而讓上帝在這苦害中掌權。苦害中禱告的教會生動地表明,人類終於開始讓上帝成為上帝,而且願意完全相信祂的公義、救贖和愛。所有向罪人傾訴,與罪人組織起來,不如起來禱告上帝。因為隻有上帝是上帝。

5、愛人

為他禱告,為彼得禱告。這是苦難中相愛的見證。?π?ρ α?το?,for him。介詞?π?ρ有多重含義:in behalf of, for the sake of,over……為了他的益處,替他,等等。這是真理之愛。麵對彼得的苦境,教會不能袖手旁觀,要為彼得禱告。但這種相愛不是迎合彼得的罪性或肉體,不是討好彼得,而是按真理為彼得禱告,為彼得能夠在這苦難中得到最大的益處,避免最大的跌倒。首先我們不否認這個顯而易見的理由:教會為彼得禱告,是祈求神解救彼得出獄,脫離希律和猶太人的手。然而,事情比這深刻得多。這是一場爭奪彼得的戰爭——如果彼得否認主,或者選擇政治對抗,我們的信仰都會遭受重大損失。教會必須靠禱告堅固彼得。因此,這個禱告不僅指向彼得的出獄,更是求神堅固彼得的信心。這一點,我們可以在下麵應用的部分中進一步討論。

應用:出發的日子

現在讓我們回到起初的兩個問題上來。第一、我們怎樣麵對教會所遭遇的政治罪惡。第二、我們怎樣麵對自己比別人更艱難的境遇。感謝神,這是教會出發或起行的日子,已經解決或必須解決的兩個難題。如果不能解決,教會就不可能有未來,基督徒也不可能有未來。我們先看第一個問題。

1、告別政治——遠離自義

我把“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放在交叉結構的中心,主要是根據兩節經文。首先是出埃及記 12:39,“他們用埃及帶出來的生麵烤成無酵餅。這生麵原沒有發起,因為他們被催逼離開埃及,不能耽延,也沒有為自己預備什麽食物”。教會是一場在基督裏的新出埃及(路加福音9:31),出埃及的大使命是到曠野裏敬拜神。但是什麽可能攔阻這個大使命呢?就是用其他使命替代和弱化這個使命,那個最可能替代教會使命的就是政治使命——回頭與法老及其追兵糾纏。然而神吩咐我們要快快地、不顧一切地從埃及出來。這是一種大智慧:為主要目標將一切攪擾視為糞土。可憐人一生與糞土爭戰,最後你的“大變樣”隻能是“大便樣”。

其次是馬可福音8:15:“ 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馬可福音8:15)。唯有馬可福音記載了這句話:“希律的酵”。馬可福音是彼得福音,我想當彼得目睹雅各被希律屠殺,而自己被希律監禁,他當時在監獄裏,或出獄之後的某一天,突然可能想到了主的教導。當時沒有門徒明白耶穌是什麽意思,但現在彼得一定明白了。教會有兩大致命的試探: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或律法主義和政治罪惡。法利賽人用律法吃人,希律及其抵抗者,用政治吃人。政治吃人不僅是政治罪惡苦害了你,而是把你也變成政治的一部分;從而使基督徒根本不能從埃及出來進入曠野。你跑來跑去,還是在圍繞金字塔或中南海繞圈子。到此,魔鬼在教會設立了座位(創世記3:5,22;啟示錄2:13)。然而,借著禱告神,我們就得勝有餘了。我們需要一點時間來重新思想政治的罪惡本質。

首先,世界的試探。魔鬼是試探者,而且魔鬼用政治的榮耀試探我們。今天我們所讀的福音經文,深刻地告訴我們何為魔鬼的試探(馬太福音4:1-11)。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耶穌勝過魔鬼試探之後,馬太福音4:  12說,“耶穌聽見約翰下了監,就退到加利利去”。如果耶穌沒有真的勝過魔鬼的試探,那麽,耶穌下山之後,就會用神跡奇事解救施洗約翰,帶領以色列人進行政治革命;或者,耶穌從此成為帶領世人出世的佛陀。然而,耶穌“退到加利利去”了,首先是“退”(不是革命),然後是“到加利利”,不是山林寺廟——祂在那裏繼續傳道。

其次,苦害是試探者。魔鬼用逼上梁山的方式將信仰轉變為政治。如果不禱告,如果沒有禱告,教會在苦害中一定落入政治的試探——人起來以神的名義自己伸冤並為別人伸冤(申命記10:17-18)。政治有兩大致命缺陷。第一、一些罪人在經過諸多政治悲劇之後,仍然認為他們有能力在人間重建公義與和平,但結果隻是以公義與和平的方式在複製希律的罪惡或此前的政治悲劇。第二、政治基督徒不僅自以為神,以人為神;而且他們實際上也相信政治爭奪的那些項目,的的確確比神國的事更重要——諸如權力、結構、製度、進步、平反、人的榮耀。加爾文主義和清教徒運動狡猾地將這種人本主義熱情,定義為“在地上榮耀上帝”。這個榮耀神學隻是榮耀了人自己,同時巧妙地勸說複活的基督繼續坐在上帝的右邊,讓改革宗覆蓋的區域成為教會特區。這是新教皇的虛君戰略。我們今天的舊約經文特別形象地告訴我們何為政治的試探,而神的兒女應該怎樣麵對政治的試探(列王紀下 18:28-36)。當時的希律叫拉伯沙基(你也可以稱之為“傻了吧唧”)。當時亞述大軍兵臨城下,而拉伯沙基的宣戰讓人忍無可忍。但“百姓靜默不言,並不回答一句”(列王紀下 18:36);然後希西家“撕裂衣服,披上麻布,進了耶和華的殿”(列王紀下19:1)。

最後,國王是試探者。魔鬼常常借著希律或掌權者施加的苦害對教會對人形成致命的試探。如果掌權者就是凶手、罪犯和流氓——“英雄家族”是典型的代表——它就會形成試探。一方麵,由於政治的示範效應,人因為嫉妒而模仿掌權者犯罪。如果國王為一己私利公開殺人和搶劫,人民就會用自己的辦法殺人和搶劫。但另一方麵,更重要更深刻的國王試探,是它讓教會將希律的罪惡放在百姓的罪惡之上,因此使基督徒成為革命者,進一步使基督徒借著政治成為假基督。事實上,別人的罪會成為一種試探。這種試探不僅產生模仿,更產生自義,因此別人的罪成為罪人嗜血的對象,我們需要靠著別人罪起來審判,因罪成義。而借著這樣的試探,魔鬼就徹底廢棄了前三條誡命:政治基督徒自以為神,政治行動和道德審判總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政治基督徒不再堅持主日聚會,他們的禾場是官場和公共領域——政治基督徒每一天的生命中心不是神的話語,而是新聞熱點或政治事件,希律這個惡棍取代十字架上的基督,他一言一行都成了注意力中心。希律的酵就這樣發作了。

2、告別童年——遠離自憐

很多人可能不會陷入政治的試探,倒不是他們有多明白真理,而是因為他們膽怯和精明,知道怎樣在希律暴政下冷血自保,偽裝清高與敏感人物劃清界限。然而教會出發要解決的第二個更普遍的難題是,我們總是感受不到上帝和祂的臨在,感受不到祂的憐憫和大能。這種情況特別形象地體現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總覺得自己是雅各,而自己身邊的彼得比我們更有禱告的美好見證。然而,這不是真的。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雅各和彼得生命狀況的不同。雅各在生命上比彼得更為剛強,更為成熟。神甚至在雅各的母親身上用複活的見證武裝了她,讓雅各在希律麵前沒有後顧之憂,完全剛強壯膽。雅各無言,不是因為他偉大,而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要去哪裏,並因為這樣的真理,他靠屬天的平安勝過了死亡。首先,雅各是耶穌很多醫治和複活神跡的見證人(馬可福音1:29,5:37;路加福音8:51);其次,雅各是耶穌登山顯榮的見證人(馬太福音17:1);再次,雅各的母親是耶穌複活的見證人(馬太福音27:56);最後,雅各是耶穌升天的見證人(使徒行傳1:13)——雅各這一切的見證賜給了他麵對死亡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是從耶穌的教導來的。耶穌明確地告訴過他們:“16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21 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 22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28 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 ……38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39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0:16,21-22,28,38-39)。耶穌更直接告訴過雅各本人他未來的命運:“38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麽。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 39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馬可福音10:38-39)。這是雅各看見的真理:第一、人都是要死的,為基督或真理而死,是最有意義的;這是雅各之死與希律之死的區別,人類隻有這兩種死亡。雅各揀選了上好的福分。第二、因基督複活的緣故,死亡不是終局,為基督而死可以永生並進入天國。

而彼得是人性的代表,人的弱點在他身上總是彰顯無遺:性情,看人,自以為是。耶穌隻是三次堅固了彼得,天主教將這視為彼得的舉足輕重,但我們同時應該看見主對這個孩子不敢掉以輕心,隻能百般嗬護。彼得的妻子和嶽母都沒有跟到十字架下麵,彼得自己則三次否認主,多次信口開河,常常體諒人的意思,不體諒神的意思。彼得比雅各需要更長的“生長期”。所以我不認為上帝偏待彼得或雅各,而是因為神可能看見了彼得比雅各更為軟弱。初代教會有曆史記載,彼得曾經逃離羅馬,要避免和會友同遭患難。是主自己攔阻了彼得,這是一個可以參考的見證。雅各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吃奶。但彼得需要。這一點正如哥林多前書10:12-13所說的,“12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13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彼得和雅各的不同遭遇也非常深刻地讓我們重新思想聖經啟示的上帝,那麽任憑雅各被殺卻搭救彼得出監的上帝,從始至終掌權。祂從未任憑雅各被殺,而是像接待司提反一樣,在天上站起來歡迎雅各回家。因為在神的眼中,雅各到了回家的時候了。而彼得不同,正如你我,我們還有沒有完成的使命,我們的生命還需要繼續更新。所以神要繼續幫助我們,讓我們經曆基督和祂所賜予的更新成長。我們必須丟棄偶像,就是隻相信解救彼得的上帝,卻棄絕任憑雅各的上帝。你信神嗎?啟蒙功課是:接受這位聖經啟示的上帝:第一、常給苦頭少給甜頭的上帝;第二、解救彼得卻坐視雅各的上帝。但恰恰是這位上帝,不是偶像,乃是我們的父。實際上今天的經文是兩場越獄:彼得將被解救出獄;而雅各已經脫離了塵世的監獄。

最後,你也可以這樣來思想神的作為。你是一位父親,你有兩個孩子,一個強壯年長,一個弱小年幼。兩個孩子跌倒在你麵前,你扶那一個呢?把小的扶起來,讓大的自己起來。而如果你一直撒潑打滾禁食禱告求神扶你起來,卻看不見神動手。孩子,神已經聽了你禱告,他吩咐你這個幼稚症患者:拿起你的褥子,起來行走。你要嫉妒彼得嗎,如同嫉妒你的小妹妹,那個流著鼻涕的小東西?孩子,你已經長大了,你不能自己起來嗎?不僅如此,如果教會拚了命地為雅各求生禱告,那麽請問“你們基督徒”,你們所謂的永生,你們相信的複活,是真的嗎?你可以軟弱,你可以不追求在死亡麵前的這種見證:“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1:23)。但是,你為什麽要炫耀你的魂飛魄散、鬼哭狼嚎和猩猩相惜,以至於作假見證試探神又陷害人,卻炫耀自己比別人更體諒人的意思、更滿有靈恩呢?你在這樣抱怨嗎:憑什麽我在教會和家庭中比別人背負更重的擔子和責任呢,而別的孩子就來去自由?你是哥哥,你是姐姐。願雅各的神,也是彼得的主,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4年9月14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