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四十四課:世界的光(11:19-30)

(2017-03-10 20:38:41)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1:19-30:

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隻向猶太人講。 20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21 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22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23他到了那裏,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誌,恒久靠主。24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25 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 26 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27 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28 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借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 29 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30 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托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

感謝神的話語。從這個主日開始,“福音之旅”正式啟程——教會從巴勒斯坦出來,第一站安營在安提阿。並從這裏走向世界。耶穌說祂是世界的光,這滿了強暴的黑暗世界,從此被光明照耀;坐在死蔭幽暗中的人,將看見大光。基督徒也從這裏得名,安提阿因此被稱為基督教的搖籃,更是保羅傳道的主要基地。而今天這段經文描述了安提阿教會誕生的情況,讓我們看神怎樣按著祂的應許,在安提阿“植堂”,並從那裏開始,將救恩臨到天下萬人。你也可以將這段曆史視為“屬靈世界大戰”正式打響了,基督的精兵在安提阿登陸,這是諾曼底之役。使徒行傳11:19-30可以如上形成交叉結構。第一部分內容是聖靈組織人前往安提阿開始拓荒工作(19-21);與之呼應的第三部分告訴我們教會從安提阿出來,支持普世教會(27-30)。而中間部分,我們看見聖靈怎樣呼召和差遣巴拿巴與保羅建立安提阿教會。或者我們也可以將這三部分內容對應教會成長的三個時期:搖籃階段、學生時代和成年階段。安提阿教會的建立和成長,成為後世楷模。這段經文特別提到基督徒誕生了,並從方方麵麵告訴我們,到底什麽是基督徒。願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成為安提阿教會;願我們每一個人,願更多的人,成為真正的基督徒。阿門。

引言:安提阿在哪兒

1、世界都會

首先請大家打開地圖,找到安提阿。安提阿坐落於Orontes River河上,可謂陸路、水路和海陸交通樞紐。安提阿自古是軍事、交通、商貿和文化重地,是羅馬帝國的第三大城市或羅馬帝國的蒙特利爾。安提阿也位於三大洲的交通路口。安提阿是絲綢之路的要津,是香料貿易中轉站,也是波斯帝國以來皇家國道上的重要樞紐。聖靈起初選擇耶路撒冷作福音的起點不是偶然的,如今將基督教的“新都”建在安提阿也不是偶然的——聖靈借著教會,要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傳揚基督。諸位可以按著這個領受重讀箴言8章。當然你也可以將安提阿想象為供養羔羊義袍(新絲綢)、基督香氣(新香料)和君王降臨的所在(萬王之王)。就在兩約之間的靜默期,神繼續工作。不僅在東方形成了統一的秦漢帝國;而且在西方完成了地理和政治的統一,為福音全球化預備了道路。而安提阿的建立,正是“預備道路”、削平山穀的工作(以賽亞書 40:4;路加福音3:5;瑪拉基書3:1;馬太福音11:10)。基本工作是語言的統一和道路的溝通。安提阿有“東方的皇後”,“東方的羅馬”等美譽。有當時世界上最完美的道路照明係統。神的確在這裏建造了基督的新娘,並讓這裏成為世界的光。

聖誕前300年,神使用亞曆山大的一個將軍(塞琉古一世,Σ?λευκος Νικ?τωρ,約前358年-前281)在這裏建城,從此這裏成了“希臘-猶太文化”中心(The center of Hellenistic Judaism)——為閱讀和傳講兩約完成了充分的文化預備和政治環境。當然,世界的王或勝利者(Νικ?τωρ)或西方的秦始皇建立這個城市是為了他自己的兒子(Antiochus,“塞二世”);但上帝將這座城市變成祂獨生子的腳蹬。塞琉古一世在建立帝國的過程中,向東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並爭戰,向西將希臘和馬其頓人遷移到安提阿。他的“福音預工”有聲有色,已經在政治上貫通歐洲和亞洲。當然,塞琉古王朝(條支)利用這條歐亞大動脈主要為了傳送印度春藥(旃陀羅笈多,月鵠王,Candrá-gupta Maurya,前340年-前298);正如今天網絡高速公路在大洋傳播普世價值。然而上帝對世上的道路另有用途。上帝使用條支徹底征服了巴比倫,完成了“希臘化”的工作。當時世界文明的主要板塊就是條支帝國、孔雀王國,安息-貴霜帝國;隨後在遠東和遠西崛起了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而安提阿,像一個位於中心的巨大魚鉤,將這五大帝國聯係在一起。

但攔阻總是和交通共存。如果說印度借著安提阿路線向西方供應春藥,中國則供應絲綢;羅馬從這裏向東方輸送的主要是玻璃器皿。東方兩大強國“內外兼修”地將安提阿變成世界上臭名昭著的道德敗壞之地。這個影響正如老普林尼在《自然史 六,54》中所記:“遙遠的東方絲國在森林中收獲絲製品,經過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羅馬,使得羅馬開始崇尚絲製衣服”。老普林尼也曾估算過羅馬與東方諸國進行貿易的貿易額:“保守估計,印度、塞雷斯和阿拉伯半島每年可以通過貿易從羅馬帝國賺取10000萬塞斯特斯的利潤,這便是我們羅馬帝國的婦女每年用作購買奢侈品的花費”(老普林尼,《自然史 12,84》)。絲綢文化大約相當於“東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最早的“精神汙染”。於是尼祿的導師塞內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約前4年-65)抱怨說:“隻有完全能遮蓋住身體的東西,才可以稱之為衣服……丈夫不能容忍讓其他男人看到自己的妻子穿著輕薄可透的絲製衣服”(Declamations Vol. I)。無論如何,有一點則是共識:安提阿是當時世界的東莞,可以稱為“淫都”;而且以宗教之名大行淫亂。古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Juvenal)將安提阿視如瘟疫:“Orontes River河已流進台伯河,使源自東方的迷信和淫行在羅馬泛濫成災”;“安提阿充滿暴徒賤民、寄生之蟲、江湖術士、謊言癖者、敵對勢力和聲色犬馬……”這也是愛德華-吉本(Gibbon)對安提阿的印象:希臘人的淫蕩和敘利亞人的萎靡在安提阿匯聚一堂。

2、教會搖籃

基督降生在馬槽,而“自古秦淮”竟然成了基督教的搖籃(the cradle of Christianity)。這尤其讓我們思想何為神的大愛和大能,明白救恩。顯而易見, 這裏必然是屬靈爭戰的中心,恰如安提阿位於地震中心。魔鬼抵擋基督一直推行“搖籃戰略”,起初讓基督降生沒有地方,然後屠嬰要將耶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也正是它對付安提阿教會的手段,對付所有初信者和新教會的手段。安提阿教會本來就是敵基督的堡壘,然後各種仇敵在那裏千方百計要消滅繈褓中的基督教。撒旦的搖籃戰略主要包括四大戰術:第一是猶太律法;第二是希臘哲學;第三是印度宗教;第四是中國絲綢(無花果樹葉子)。人類這四大發明足以消滅任何軟弱的教會,或者將基督徒扭曲為邪教徒。

基督教最凶惡的敵人當然是猶太教。塞琉西王朝的君主鼓勵猶太人定居在安提阿,並賜給他們公民權(使徒行傳6:5)。而猶太人乃是律法主義的代表,律法主義是福音的第一仇敵,是魔鬼學的精華——你們便如神知道善惡。魔鬼借著猶太人在使徒,特別是保羅的傳教路線上設置了最主要的障礙,而安提阿首當其衝。律法主義或猶太教對教會的攪擾,最悲劇的事件是保羅和彼得的衝突,這場衝突就發生在安提阿,戰場就是割禮或律法問題(加拉太書2:11-14)。最邪惡的律法主義者是“引經律法主義者”——我引用聖經來審判你。

安提阿是古希臘名稱,偶像林立,對教會來說,“安提阿沒有地方”。塞琉古一世的“上帝”是宙斯之鷹(the bird of Zeus),這是美國人今天的政治圖騰。這裏有阿波羅神廟,希臘人和埃及人對太陽神(Pythian Apollo)的聯合崇拜在這裏登峰造極;而Pythian Apollo的主要工作在於“醫治”。這裏也是赫卡忒(Hecate)女神的道場,這位“月陰女神”(常與阿爾忒彌斯混同)主管死亡、巫術和生殖。阿爾忒彌斯與雅典娜和赫斯提亞並稱為希臘三大處女神。而這裏最流行的“宗教文化”偶像是月桂女神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代表了古希臘人的八卦能力;於是一個男人和和一個女人想好卻怎麽也好不了那點破事兒,以及寧芙(Nymph)崇拜,成了文學和思想的注意中心。世人像安提阿人一樣,不願意去教會,但亢奮不懈地擁擠到“達芙妮樂園”中以及“自由女神”的腳前。“桂冠”和“達佛涅節”領導了西方文化潮流,瑪利亞崇拜也與此相關。安提阿還有一個宏偉的劇院,與宮殿廊柱交相輝映,屬靈表演藝術家各領風騷兩三年。羅馬皇帝鍾愛安提阿,直如“夏都”。主前47年,Julius Caesar東巡安都,題詞“自由之城”,並在Silpius山上建立了the Temple of Jupiter Capitolinus——羅馬的朱庇特相當於希臘的宙斯,希臘羅馬人願意稱這個風流韻事的花花公子為天父,更有一些特別有病的“學者”從“神像人一樣有缺陷”的希臘諸神身上發現了現代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這些偶像文化無疑成為福音的強大挑戰,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後書 第3章中特別提到他怎樣在安提阿遭遇逼迫;而其中所談到的種種“危險”,都可以追溯到安提阿的“希臘羅馬文明”——整個文明的本質就是借著假神崇拜而貪愛世界,進而棄絕基督和真道。

東方人在帕米爾高原之外設置了很多阻擋福音的路障,這些路障最遠設在安提阿和雅典。印度文化差遣過一位著名的宣教士,名叫Zarmanochegas (Zarmarus),這位沙門教(sama?a)的狂熱使者,將安提阿變成了他的道場,最後在主前13年於希臘文明的中心雅典以自焚的行為藝術為東方風俗的極端主義作證。實際上很多中文的舶來語與沙門教有關:喪門、貧道、貧僧等等。佛教脫胎於沙門教,沙門教首先是關於“止息”的教義,教導人出家苦行、禁欲靈修,並以乞食為生。修道院神學可能受此影響。不過極端禁欲主義往往導致極端縱欲主義——酒肉穿腸,佛祖歸心。也許因為如此,廟妓和苦修可以在瑜伽之中融會貫通,無執禪境至於無恥。禁欲和縱欲者的假上帝都是肉身——把肉身看得過於當看的,或者極端否定,或者極端肯定。禁欲主義和肉欲主義的一體兩麵可能就是尼哥拉主義的真相(啟示錄2:6,2:15);而尼哥拉黨魁應該就是安提阿人尼哥拉(使徒行傳 6:5)。換言之,尼哥拉主義(Nicolaism)很有可能是中印文化或東方風俗在教會的反應,以極端禁欲主義和極端縱欲主義的兩手,一直在教會興風作浪。律法主義、世界主義和肉身主義,這是馬槽,空虛混沌,淵麵黑暗。

一、福音(19-21

1、先是猶太人(19)

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隻向猶太人講。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一個教會的真理:基督自己調兵遣將,建造安提阿福音基地。不僅這段經文本身顯示了這個真理;而按人的常情說,沒有人願意選擇安提阿這樣的地方傳福音。然而耶穌走遍巴勒斯坦的城市和村莊,經過任何地方,願萬人得救。這三節經文的基本結構可以根據羅馬書 1:16加以解釋:“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參考羅馬書2:9-10)。福音的傳講和教會的建立遵循這樣一個基本結構:從有一定聖經知識的人開始。當然,這個福音的路線圖也包含這上帝對選民的公義和應許。我們先看第一個方麵,即福音先臨到猶太人。ο?ν(now)表示時間,這是福音進入外邦之地的開端。這裏回溯司提反殉道之後的情況,即使徒行傳第9章。根據這一節經文,我想與大家分享傳道和植堂的幾個基本原則。

第一、動機的被動性。傳道人是什麽人呢?“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Ο? μ?ν ο?ν διασπαρ?ντες ?π? τ?ς θλ?ψεως τ?ς γενομ?νης ?π? Στεφ?ν?,這句話中並沒有“門徒”這個字,隻是說“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人”。不是門徒自己“決誌”這樣將福音傳向天下的;而是神使用了那場逼迫。表示“四散”這個動詞διασπε?ρω,也因此用在被動語態——我們是被神帶領出去傳道。這個被動傳道的道理,貫穿使徒行傳的始終。這個被動的真理也提醒我們,那些靠自己決定起來傳道、向誰傳道、在哪兒傳道的人,基本上是本著肉身,或為了利益,或為了虛名。聖經比我們任何人更了解人和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不可能按神的意思做出決定。所以我們也應當在“決意”作什麽侍奉之前,耐心等候神,等候那種驅動和牽引,經曆那種不情願和勉強以及連續的順服。即使我們這小小的教會,也可以說是在逼迫中建立和成長的。信仰是一種堅持,但這種神聖的堅持乃是被動堅持——神用非常奇妙的方式逼迫我們不得不堅持。θλ?ψις,所謂的逼迫,就是將各種壓力集中在一起,讓你隻有一條逃路。

第二、禾場的就近性。腓尼基、居比路和安提阿這三個地方形成巴勒斯坦的近郊,福音就是這樣由近及遠、步步為營、腳踏實地向前推進的。這三個地方大致也構成一個鐵三角,因此我們能看見耶和華的軍隊怎樣列隊向世界進軍的。聖經說:人都是說謊的。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真理。這種謊言在教會傳道方麵,特別表現為所謂的“大使命”的喧囂上。幾百年來,基督教會熱衷於將傳道人、特別是平信徒投放到地極去,結果本土和腹地不斷淪喪。就連蒙特利爾也有這樣的秀鬥士,花很多錢去非洲歐洲亞洲傳福音,回來不以為恥地跟我們顯示他們在遠方的屬靈表演怎樣配得我們這些屬靈的窮人欣羨不已。而蒙特利爾那麽多不信的華人和越來多不信的西人,教會束手無策,視而不見。福音的就近性或實用性,也表現為耶穌向身邊的兩個強盜傳福音,而保羅教導獄卒。

第三、知識的漸進性。“他們不向別人講道,隻向猶太人講”。這首先當然是神的計劃。不過這也有兩個“實用性的道理”。一方麵,猶太人都是有舊約聖經知識的人,他們既可能劇烈抵擋,也可能易於接受。另一方麵,在當時,隻有猶太人恪守“第七天文明”,他們每周聚會,而且在羅馬帝國這種聚會是合法的。基督徒可以利用猶太會堂傳講基督。λαλο?ντες τ?ν λ?γον,preaching the word,這裏中譯為“講道”。這個以“道”為中心的“新型宗教”,對腓尼基人、居比路人和安提阿人都是全新的事物;但對猶太人來說,至少在形式上,沒有任何障礙。猶太人絕對不會像外邦人一樣提出這種愚蠢的問題:不要誇誇其談,拿出肉身和行動來。猶太人知道,神的話語和神的使者即先知,乃是神與人連接的唯一方式。

2、後是希臘人(20)

20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穌。

第四、傳道的處境化。福音先臨到猶太人,再臨到外邦人。到安提阿的時候,這個原則在保持不變的同時也開始有了某些改變——有一部分基督徒開始直接給外邦人傳福音。一方麵,神在第一輪福音化的基礎上,在外邦之地,如居比路和古利奈,培養了新的傳道人;另一方麵,這些傳道人被呼召出來,先匯聚到安提阿,在那裏建立第一個外邦人為主要會眾的基督教會。巴拿巴本人就是居比路人(使徒行傳4:36);使徒行傳還提到另外一位叫拿孫的門徒,也是居比路人(使徒行傳21:16)。這裏又提到古利奈人。古利奈是北非的一個地方,我們已經知道幫主背十字架的西門就是古利奈人(馬可福音15:21);使徒行傳另外提到“古利奈人路求”,是安提阿教會的基督徒(使徒行傳13:1)。居比路-古利奈-安提阿是亞非歐三大洲的聚集。外邦基督徒,或有外邦人生活經驗的基督徒,更適合向外邦人傳福音。這就是聖靈的福音計劃。

第五、基督中心論。不過我們不能“過度處境化”。外邦人向外邦人傳福音,不是給他們講希臘哲學或中國易經,隻是用外邦人能明白的語言和概念,即用希臘人能明白的希臘語言和文學傳道,但仍然是給他們“傳講主耶穌”。安提阿居民都是希臘人,或希臘化中人。ε?αγγελιζ?μενοι τ?ν κ?ριον ?ησο?ν,preaching the Lord Jesus。這裏傳耶穌的方式略有不同。對猶太人傳耶穌,重點是證明耶穌是基督;但對希臘人,要傳講耶穌各方麵的信息。

3、一切相信的(21)

21 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

第六、歸信的主權性。任何一個外邦人最後聽道信道,不是傳道人的工作,而是神自己的工作。這可以稱為歸信的主權性——上帝、並唯有上帝自己才是人的救主;而傳道人隻是神工作的工具。這包括兩個方麵 的信息。首先,主與他們同在。?ν χε?ρ κυρ?ου μετ? α?τ?ν,神的手和他們同在。這個“手”(χε?ρ),常常比喻為上帝創造的大能、幫助和神跡奇事。一方麵,主一定與傳道的人同在,我們需要堅固這樣的信心。另一方麵,主的同在或主自己對信仰負責,讓傳道人脫去重擔。最終那人是否相信,不是你說服的,而是神自己的工作,即聖靈的感動。遺憾的是,今天,傳道人背負了太多沒有必要而本屬於神的重擔。耶穌說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首先也是在安慰傳道人。其次,“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πολ?ς τε ?ριθμ?ς πιστε?σας ?π?στρεψεν ?π? τ?ν κ?ριον,a great number believed, and turned unto the Lord;很多人相信了並轉向了主。一方麵,不是所有人都相信了,有人不信是正常的。另一方麵,信的人不是用肉眼看見什麽形象的人,而是聽道信道的人。他們是因信道而歸向主,不是因眼見而歸向主。這同時讓傳道人正視自己唯一的重擔就是把道講對了——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而特別需要警醒的是,傳道人不要把精力放在“科學見證”上,而隻能放在講道上。聖靈藉聖道而不是實驗帶領人歸信主。

第七、歸信的目的性。我們需要重點說說動詞?πιστρ?φω,“歸”。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轉向,歸回——信仰就是回家。如今上帝在基督裏,尋找巴別塔事件之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兒女。這個動詞特別生動地解釋了我們信仰的核心信息和獨特性。我們先看看新約聖經是如何使用這個動詞的。首先,馬太福音9:22,“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從那時候,女人就痊愈了”。一個罪人靠自己不能轉向歸回神,除非神轉向我們。上帝在基督裏向我們仰臉,而這裏的女人可以指任何一位安提阿人。其次,馬太福音10: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歸主或福音的目的是重獲失去的平安,即與神和好。這個字基本含義就是悔改,悔改才能與神和好。最後,這個歸回是指歸向主。不僅要悔改,還要歸入基督。信仰就是回家。但誰是家?是轉向主,而不是轉向自己。聖靈帶領人歸向基督,不是帶人歸向自己(更不是其他偶像);是從此信靠基督,不是從此我是基督。這是基督教和邪教的根本區別。傳福音必須始終圍繞基督中心論。而隻有歸向基督,才有真正的平安。

4、屬靈世界大戰

哥林多後書10:4說,“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麵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以弗所書6:12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兩爭戰原文都作摔跤)”。根據這樣的原則,我們來看福音向世界攻擊的方向和路線。“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δι?ρχομαι,to go throughII,to go different places——走遍。請在地圖上找到這三個地方,他們就是毗鄰巴勒斯坦的周邊地區。

Φοιν?κη的意思是棕樹之地。腓尼基可以代指迦南人,她的主神就是巴力(以賽亞書23-18;俄巴底亞書1:20),巴力隻代表力量,不代表公義,隻負責利害,不負責是非(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發展是硬道理)。腓尼基也是廟妓文化的祖國。腓尼基的主要城市就是推羅和西頓;以西結書26-28指著推羅責備撒旦和它的國度。而西頓乃是迦南長子(創世記10:15),西頓的女神就是亞斯他路;耶洗別是西頓王謁巴力的女兒,她是殺害先知的惡婦,曾下令所有國民隻能拜巴力。現在,福音到了耶洗別和她女兒惡婦亞他利雅的故鄉。諸位要回想腓尼基字母的文化意義,它是所有字母文明的母體——在人的逼迫中,聖靈卻劍指撒旦,福音揮師魔鬼掌權的世界,於是腓尼基首當其衝。

Κ?προς如今是歐亞交界處的島國,麵積9,251平方公裏;舊約稱基提(創世記10:4等,????,好戰分子)。居比路代表軍事和商業文明——槍和錢是魔鬼統治世界的兩手。在某種意義上,腓尼基的社會理想在居比路實現了,如同馬克思之於中俄。安提阿我們已經認識了,有槍階級和有錢階級需要一個東莞。?ντι?χεια雖然出於國王的名字,但這個字本身的含義就是“對抗”——根據我們對安提阿的了解,可以將那裏視為情欲(包括宗教淫亂)對抗聖靈的主戰場(加拉太書5:17)。

二、教會(22-26

1、教會問題(22a)

22a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

安提阿這些人已經悔改歸主了,為什麽耶路撒冷教會還要差遣巴拿巴去安提阿呢?因為神要借著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建立正式的教會,並且通過他們牧養教會。對於穆德-戴德生-馬禮遜這個傳統來說,安提阿的事工已經完成了。既然“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那麽,接下來應該向其他未得之地擴張。然而這不是使徒行傳所記錄的教會。事實上安提阿的福音工作剛剛開始。基督徒個人認信歸主並不是目的,福音在世界裏最終目的是使用這些新人建造基督的教會。19-21節隻是完成了教會建立的初期工作,隻是找到了建堂的材料,還需要正式的的教會工程。

首先,耶路撒冷教會擁有“植堂的異象”。他們正確地對安提阿事件作出了反應。? λ?γος ε?ς τ? ?τα,這是22節的主語,這是我的譯法:關於這些人和事的話語。動詞?κο?σθη是被動語態,“被聽到了”。受動者是“耶路撒冷教會”,τ?ς ?κκλησ?ας τ?ς ?ν ?εροσολ?μοις,the church which was in Jerusalem。?κκλησ?α(教會)這裏用單數,指“基督的教會”。顯而易見,這個正式的“教會”尚未在安提阿建立起來,安提阿還沒有?κκλησ?α;所以耶路撒冷的教會要起來將安提阿的信徒變成?κκλησ?α。有人信主的地方,不一定就有教會。我不知道中國是否已經進入?κκλησ?α階段了,也許我們正處於從耶路撒冷到安提的中途。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是聖靈將“安提阿解放”的喜訊送達耶路撒冷教會,並吩咐耶路撒冷教會起來建造安提阿教會。然而我們根據聖經以及我們人生的經驗指導,若非聖靈的感動,一些教會在聽到“安提阿事變”的時候,可能無動於衷;甚至教會本身就會成為新興教會的攔阻。我們這小小的教會實際上一直在蒙特利爾他們教會的慰藉和孤立中出生和長大,這是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見證的。然而我們有自己的“耶路撒冷”。LC-MS教區四年來不顧一切的支持值得我們一直為他們感謝神。耶路撒冷教會差遣了一個特別適合前往安提阿帶領和牧養這個新教會的人,“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你可以把Godkin牧師想象為巴拿巴。巴拿巴出身居比路,在語言和文化上與安提阿會眾是相通的。

2、牧者問題(22b-26a)

22b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23他到了那裏,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誌,恒久靠主。24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25 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26a 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

教會的核心問題是牧養問題。我們現在來進一步認識安提阿教會的兩位“牧者”。特別是巴拿巴,從他身上,我們至少能看見牧者的的七個特質和恩賜。

第一。教會差遣——權柄問題。神借著教會建立教會,即借著教會差遣傳道人。?ξαποστ?λλω這個字表示出於權柄的命令(路加福音1:53,20:10-11;使徒行傳7:12,9:30;加拉太書4:4,4:6)。傳道人的確是有神的權柄的,而這個權柄必須經過教會差遣的印證。

第二,勸慰之子——真理問題。巴拿巴是看神恩典的人,是順服救恩真理的人。?δ?ν τ?ν χ?ριν το? θεο?,had seen the grace of God,“看見神所賜的恩”。這救恩真理是教會成立的根基和目的:有人受洗得救。巴拿巴是看見神的救恩“就歡喜”(χα?ρω)的人,而魔鬼的兒子看見罪人得救就大大生氣。不僅歡喜,而且能用真理教導眾人。παρακαλ?ω用作Imperfect,不斷持續地勸勉和安慰。而且是勸勉所有的人(π?ντας)。巴拿巴因此被稱為“勸慰子”(使徒行傳4:36)。初信者特別需要按真理去安慰和鼓勵。勸勉的目的是“立定心誌恒久靠主”。τ? προθ?σει τ?ς καρδ?ας προσμ?νειν τ? κυρ??,with purpose of heart they would cleave unto the Lord(KJV);在內心樹立一個持久依靠主的目標。προσμ?νω,to remain with,hold fast to;僅僅依靠,與主同行。“主”,從此有主了,隻靠主,不靠自己和別人。牧者首先應該懂得並順服主的救恩真理。

第三、因信稱義——生命問題。巴拿巴首先是一個好人。?ν ?ν?ρ ?γαθ?ς,he began to  a good man。係動詞?ν用作imperfect。一方麵,巴拿巴並非一出生就是道德上的好人,而是因信稱義意義上的好人;神眼裏的好人一定是經過向罪死向基督複活的重生。另一方麵,這個字顯示巴拿巴正在經曆成聖的過程。接下來的句子應該是進一步解釋巴拿巴的“好”:κα? πλ?ρης πνε?ματος ?γ?ου κα? π?στεως,充滿聖靈和信心——而充滿信心也可以視為充滿聖靈的進一步解釋。總之,巴拿巴的好是從聖靈來的,而充滿聖靈的人就是因信稱義的人。

第四、牧者冠冕——見證問題。由於巴拿巴的真理教導和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這些不斷受洗歸主的人,就是牧者的見證(哥林多後書3:2;腓立比書4:1;帖撒羅尼迦前書2:20)。

第五、牧者之間——同工問題。巴拿巴特別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尋找保羅來和他同工;而那時,教會已經很繁榮了,從屬世的意義上說,巴拿巴根本不需要保羅。巴拿巴是知道保羅的使命和恩賜的(使徒行傳9:27)。一位神真正的仆人不僅不會嫉妒更有恩賜的人,而且會將講道台讓位於更有恩賜的人。僅僅好人不足以建立教會。我並非說保羅不是好人,而是說保羅更有講道的恩賜。我們聘牧的策略一定和聖靈針鋒相對。中國道德主義惡習的邏輯是:“雖然你講的好,但是……”;然而聖靈的道理是:都是蒙恩罪人,但牧者首先要講道。你不一定非得自己傳道,不如幫助比你更有傳道恩賜的人傳道。

第六、堅持聚會——責任問題。“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一方麵在時間上堅持到底;另一方麵是與教會同在。συναχθ?ναι ?ν τ? ?κκλησ??,在教會裏聚會並帶領;把人聚集在教會中,把信徒聚集成教會。συν?γω這個合成詞本身就是靠著權柄召集人在一起的意思(馬太福音2:4,13:2,13:47,18:20,22:10,25:32,25:35)。而聚集的場所或結果 τ? ?κκλησ??,教會。安提阿教會就這樣誕生了。值得一提的是,牧者沒有“公休假”。誰都可以離開和棄絕教會,牧者不能。牧者堅持聚會與人數和會眾質量無關——哪怕還有一名會眾,哪怕會眾是你最不喜悅的人,牧者就要堅持牧會。一切虛榮和利益都應該釘在十字架上。當然,你可以為會眾安排更好的牧者然後離開,並應教會的差遣到新的禾場侍奉。另外請注意,這段經文共提到5 個地名:腓尼基,和居比路,安提阿,古利奈,耶路撒冷和大數——基督組織各地的“資源”,如同從各處運來良好的木材,來建造祂的聖殿。神的教會需要來自不同方向、不同背景、不同的人。肢體搭配,一同建成基督的身體。

第七、堅持教訓——勇氣問題。教會聚會的目的是為了“教訓“,διδ?σκω用作動詞不定式,表示目的,to teach。保羅說不許女人教導男人,用的就是這個動詞。無論如何,真理教導是牧者唯一不能更改的正業。“教訓了許多人”——這許多人一定包括各種高人或奇形怪狀的人,但真理麵前人人平等。不僅如此,教導不僅涉及能力,也涉及勇氣——當紮心逃走的現象增多的時候,你仍然要敢於真理教導。

可以這樣對觀魔鬼的使者和牧者。首先,前者不是任何教會差遣來的,而是自己移民或流竄來的,或為了求自己屬世的好處而選擇教會。而且他們不是任何教會授權的,而是自己“站出來”充當教會領袖。其次,這些人進入一個新教會首先就是挑刺,顯示自己:“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滿心嫉妒,控告眾人,立定心誌,拆毀教會”。我們經曆過一些從“大教會”來的人,他們的這類“見證”大同小異。最後,魔鬼之子一定阻擋和敗壞有講道恩賜的人。巴拿巴的胸襟這是今天很多保衛地盤的牧者們沒有的。而明明看見自己恩賜不如人還賴在台上,甚至在危機感中千方百計阻擋和毀謗新牧者,這樣的教會領袖已經是魔鬼的兒子了。

3、名稱問題(26b)

26b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耶穌和使徒時代,相當長的時間內,耶穌的門徒用過不同的名稱:貶義有“拿撒勒教黨”(使徒行傳24:5),“異端的道”(使徒行傳24:14),“到處被毀謗的教門”等等。褒義有“聖徒”、“奉這道的人”等等。但一直到安提阿,才有基督徒這個名稱。Χριστιαν?ς,a follower of Christ。這顯然不是猶太人對耶穌門徒的稱呼,而是基督徒以及外邦人的稱呼。關於“基督徒”這個名稱,值得強調的有三個問題。

第一、先有教會,然後才有基督徒。我們已經看見,教會已經建立了,而在教會之中生活的人,被稱為基督徒。換言之,沒有教會生活的人,根本就不配稱為基督徒。基督徒這個名字在新約聖經中共出現3次。另外兩次是使徒行傳 26:28,“亞基帕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作基督徒阿。(或作你這樣勸我幾乎叫我作基督徒了)”;彼得前書 4:16,“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神”。而“教會”一詞至少出現了107次。

第二、這個新人類唯一合法的名稱就是基督徒,基督的信徒,耶穌的門徒。而任何替代名稱都沒有最高的合法性。我們都是奉基督的名受洗,並是這名的見證。我們借此也看見保羅和巴拿巴的謙卑和順服。安提阿教會沒有命名為保羅宗、巴拿巴主義。因為我們隻有一位主。從這些看見中,我們是否會震撼今天的教會離使徒的根基已經很遠很遠了。讓我們重新思想保羅激烈的聲辯:“10 弟兄們,我借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隻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11因為革來氏家裏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分爭。12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13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哥林多前書10-13)。

第三、因公開存在而被人命名。χρηματ?ζω,被動語態,因執行公務而被人命名。一方麵,安提阿已經沒有猶太教的白色恐怖了(猶太當局禁止奉基督的名聚會);另一方麵,信徒的勇氣持續增長。因此教會已經公開奉基督的名聚會了,故有此新名。這個公開聚會是在人前認主的美好見證,對今天很多政治恐懼之下的“地下基督徒”也是鞭策。你們應該改變。

三、國度(27-30

1、在世上你們有苦難(27-28)

27 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28 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借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

教會建立在真理上,之後開始成聖。成聖的核心見證就是愛,特別是苦難之中的相愛。使徒行傳11:27-30的主題應該是教會的成聖,接著苦難,我們用彼此相愛來見證基督。可以將這四節經文這樣分成兩部分:27-28將教會和世人一起經曆大饑荒的患難;不要相信這種迷信或成功神學:信基督就不再有患難。29-30告訴我們,同樣是患難中的災民,但教會麵對苦難並勝過苦難的方式是基督裏的相愛。這兩部分信息正好切合主耶穌在約翰福音16:33教導的:“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我們先看第一個方麵,“在世上你們有苦難”。

我們看見一些先知從耶路撒冷來到安提阿,安提阿教會無疑在繼續增長;而耶路撒冷教會在繼續支持安提阿教會。當然,神借著這些先知的加入,對安提阿教會,對整個基督教有更深的旨意。首先我們要解釋一下先知這個詞。諸位可能都知道耶穌曾經說過這樣的話:“12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13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14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馬太福音11:12-14)。很多人覺得福音書上的這些話和新約中後來一些經文相互矛盾,因為還有先知。不過這個難題不難回答——耶穌說的先知是指預言天國和彌賽亞的先知;而不包括對未來事件有預言能力的先知。這裏的προφ?της無疑指後者;有時候先知和與教師、使徒並用(使徒行傳13:1;15:32;哥林多前書12:28,14:29-33,39等)。而先知的預言顯示,神知道這場苦難,但沒有阻止這場苦難——這場苦難不僅是對外邦人罪惡的懲戒,對耶路撒冷逼迫基督徒之人的懲罰;並催促猶太人和全人類悔改;這患難也是對教會的試煉。

眾先知中有一個人名叫亞迦布,顯然是一個猶太人的名字。?????在舊約中有兩種用法。第一是locust,蝗蟲或蚱蜢。利未記11:22叫蝗蟲列為可吃之類,可以理解為可以認罪悔改得救的罪人。民數記13:33用之指“渺小的人”;曆代誌下7:13指吞噬食物傳播瘟疫的害蟲;傳道書12:5中“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以賽亞書40:22中,“地上的居民好像蝗蟲”。亞迦布是一個悔改的罪人,亞迦布代表人在神以及“命運”麵前的卑微。第二在以斯拉記2:46,“哈甲的子孫,薩買的子孫,哈難的子孫”——哈甲即亞迦布,這個家族的後裔隨同所羅巴伯從流放中歸回耶路撒冷。在這裏,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是“愛”。或者聖靈有意用這個名字提醒拒絕基督的猶太人和普天下的人,願人人悔改,都知道救恩。亞迦布的預言不是從自己來的,而是從聖靈來的。?σ?μανεν δι? το? πνε?ματος,signified by the Spirit。這場饑荒影響了整個國家。λιμ?ν μ?γαν  ?φ? ?λην τ?ν ο?κουμ?νην,great dearth throughout all the world。耶穌預言過大饑荒(λιμ?ς,馬太福音24:7)。ο?κουμ?νη常指人類居住的地方或全世界或全國(馬太福音24:14;路加福音2:1,4:5,21:26)。參考下文,這場大饑荒當然不是全球性的,而主要是羅馬帝國全國性的。當然,考慮當時世界的一體化進程,也可能波及全地。

這場大饑荒果然發生了,時間是“革老丟年間”。?π? Κλαυδ?ου Κα?σαρος:KJV將之翻譯為in the days of Claudius Caesar,這也是和合本的譯法。不過這個句子可以譯為“降臨在凱撒-革老丟頭上”。Κλα?διος的意思是Lame(殘疾人)。革老丟-凱撒的意思就是需要人服侍的癱子。我倒覺得這個稱號用來形容任何一位掌權者都是合適的。這位羅馬皇帝的全名是提貝裏烏斯•克勞狄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Tiberius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前10年8月1日-54年10月13日),他是羅馬帝國朱裏亞•克勞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41年-54年在位。使徒行傳 18:2告訴我們這位皇帝逼迫過猶太人。或也殃及基督徒。不過根據這段經文,饑荒的重災區應該在耶路撒冷。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這場大饑荒首先是對猶太人的懲戒。而路加提及革老丟,主要應該是為了說明這場大饑荒的曆史真實性和具體時間。

2、但我已經勝了世界(29-30)

29 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30 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托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

當苦難發生的時候,真正的基督徒不可能起來成為控告上帝的憤青,更不可能按災民理性的邏輯起來彼此搶奪。正相反,上帝要這個新人類在大饑荒中成為祂的見證。也許這是古往今來空前的一幕:不是有政府,而是有一些信仰基督的人,起來彼此救援。教會是愛的團契,而且是在苦難中相愛的家。大家可以重新閱讀約翰一書第4章,那裏告訴我們何為愛,為什麽愛,怎樣相愛。而且聖靈將我們的彼此相愛,視為我們勝過世界和苦難的見證。正如箴言 15:17說說的,“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苦難和匱乏中相愛,這是神給教會的命令,是基督徒必須有的見證,是我們領受的所有律法的總結(馬太福音22:40;約翰福音13:34-35;15:12,15:17;約翰一書3:11,3:23;約翰二書1:5)。神借著這場大饑荒,讓祂的兒女成為有愛的能力的新人,使教會走向成熟。沒有這場功課,我們不可能經曆神和祂的真理,更不可能長大。我們教會從今年開始特意安排了一些“集體行動”,也出於這樣的感動。

首先我們看見這新生的教會整體上壯觀而美麗的生命盛況,他們怎樣成了安提阿的光——那裏的人什麽都不信,隻信錢,而且淫亂。每一個人都起來,根據各自的能力提供幫助。一方麵,沒有一個人置身事外。τ?ν μαθητ?ν,所有門徒。另一方麵,沒有勉強,並且量力而行。καθ?ς η?πορε?τ? τις ?καστος α?τ?ν,every man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ε?πορ?ω是動詞,用作imperfect,意思是擁有財物。這一幕特別令人感動——提供動態支援,隨時有,隨時奉獻。其次,這個幫助是通過“捐錢”這種方式提供實際的幫助。不過原文並沒有“錢“這個字,而是διακον?α,這個字通常指食物侍奉(路加福音10:40),也指職分(使徒行傳1:7等)。這裏應該是意譯,relief,救濟。也許這個希臘字也在告訴每一位基督徒,你所擁有的一切,不過是神所賜的份額,應該用來侍奉神。最後,幫助的對象是“住在猶太的弟兄”。大饑荒患難中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的弟兄(?δελφ?ς)。這是一個全新的看見,讓每一位基督徒都不能在災禍中作壁上觀、隔岸觀火;甚至幸災樂禍,趁火打劫。冷血和樂禍之人乃是魔鬼的兒子。不過這裏也有這樣的一個應用的原則,我們不需要唱高調,愛首先是主內相愛。這個奉獻和救濟首先是給基督徒的,而不是給外邦人的。盡管我們不能反對教會救援外邦人。但是,我個人確實反對這樣一種可笑的“愛心”:對外邦人恩愛有加,對主內漠不關心又視若寇仇。還是那個道理——我不相信一個不愛自己身邊的人卻對遠方情有獨鍾的愛情。他們的愛隻是虛榮或隻是恨的另外一種表現而已。

他們確實這樣做了。? κα? ?πο?ησαν,Which also they did。基督徒不要隻說不練。他們怎樣做的呢?籌集救濟財務之後,安提阿教會“把捐項托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ποστε?λαντες πρ?ς το?ς πρεσβυτ?ρους δι? χειρ?ς Βαρναβ? κα? Σα?λου,sent to the elders by the hands of Barnabas and Saul。所謂長老,πρεσβ?τερος,原來是指猶會堂或公會中的領袖,基督教也用來指教會領袖,特別是牧者;有時候與主教(bishop)通用。安提阿教會將奉獻交給耶路撒冷教會的長老,也是對當地教會權柄和秩序的尊重。這些奉獻是通過巴拿巴和保羅的手送交的。這是否可以結論說二人在安提阿教會分管財務呢?最多隻能說他們願意在任何職分上侍奉,但不好說他們就是教會的財務人員。也許正相反,他們就是牧者,會眾是因為信任他們,所以將這“敏感”的使命托付給他們了。巴拿巴和保羅奉差遣去耶路撒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是猶太人。向什麽人作什麽人,這是照顧耶穌撒冷教會中某些人的“軟弱”。這是無微不至的愛。

3、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任何一場苦難,都包含著神的旨意和魔鬼的計謀。約瑟曾經這樣反思他遭遇的慘絕人寰的人生:“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世記50:20)。神要借著大饑荒祝福教會,而魔鬼要借著大饑荒毀滅教會。我們必須往更深的地方思想這場大饑荒,“千萬不要忘記屬靈爭戰”。魔鬼是抵擋者,麵對福音的擴張,特別是安提阿福音基地的建立,我們可以想象魔鬼怎樣的如鯁在喉。安提阿是天國的著陸點,是插向世界的一把利刃。然而魔鬼比田野裏一切受造物都狡猾,它知道怎樣用孫子兵法應戰耶和華的軍隊。這一招孫子兵法就是圍魏救趙和釜底抽薪。魔鬼看見她已經沒有辦法將教會消滅在安提阿,沒有辦法將蒙特利爾華人基督教會消滅在搖籃之中。新興教會的存在和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於是它聰明地轉向了後方——消滅耶路撒冷“母會”。這不僅是要切斷來自耶路撒冷的真理供給線,更是要讓整個教會大擴張成為一場笑談——熊瞎子掰苞米,揀一個扔一個。最後,福音從耶路撒冷到地極的大使命,就這樣徹底失敗了;福音事工最後剩下的隻是最後一站。

古往今來,魔鬼圍魏救趙的戰略幾乎是成功的。歐洲和北美是教會的耶路撒冷,我們看見他們一步一步差遣傳教士前往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但與此同時,這些基地先後陷落了。目前北美教會的蕭條,正是一場大饑荒;而今天的革老丟叫奧巴馬。福音在擴張中失陷基地,後方淪喪,這也是教會的醜聞。因為教會自己中了撒旦的詭計。“傳道學”至少有三大缺陷。第一、隻顧個人悔改,不顧歸向基督;第二、隻顧增加民數,不顧建造教會;第三、隻顧前方拓荒,不顧鞏固後方。這三大危險實際上正是500年來西方教會衰敗的實質。但是讓我們感謝神,全能的上帝早就看見了撒旦的詭計,因此,在福音從耶路撒冷轉向安提阿的關鍵時刻,要用這場大饑荒教導祂的兒女,從起初就學習怎樣打這場全麵的屬靈戰役。

第一、西方教會與新興教會。任何新興教會應該要回頭堅固和支援出發地的教會。這一點對我們這間教會也是重要的。我們看見,這四年在中文堂會興起的同時,英文堂會和北美所有教會一樣,麵臨萎縮的威脅。前不久,一位英文堂的教會領袖流淚擁抱我們,這樣哭訴說:“求你們救救這個85年的老教會吧;不要讓她就這樣結束了”。她的哭喊和眼淚是整個西方教會的共同表情。求神憐憫我們,不要嘲笑和坐觀教會在西方的衰落,因為我們本是一體的;他們是我們的弟兄。不要將東方異教的惡心謬見拿去汙染西方教會,又稱之為複興。不要指著上億中國基督徒驕傲得忘乎所以,更不要自以為韓國教會、港台教會比耶路撒冷更屬靈。一方麵,我們要不斷反省中國教會在整體上被邪教捆綁的事實,以及在真理裝備上的先天不足;東方教會應該繼續學習真正的謙卑。,一些教會中的愛國賊尤其需要反省,不要因為你的政治之神而對西方教會的衰落幸災樂禍。另一方麵,真正的基督徒麵對後方失陷,反要幫助,力所能及。這不僅涉及到東方和西方,也涉及每一個基督徒麵對自己教會的基本態度——棄絕基督新娘的人也當被基督棄絕。

第二、基督新教與傳統教會。基督徒要記得自己是從哪裏出來的,不要以為新的就是好的,越激進的改革越屬靈。惟願教會目送巴拿巴和掃羅返回耶路撒冷的背影,看見神怎樣要看顧傳統教會。基督徒更要捍衛剛剛離開的傳統,這對國度的擴張同樣是重要的——宗教改革不能全麵否定你所要脫離的母體,甚至以激進主義的改革姿態越走越遠。相對來說,路德宗在天主教和新教的中間姿態是最可取的;而從茨溫利加爾文開始,我們看見了揚長而去、自以為榮,不以為恥的新教運動;而到了20世紀,這些遠方的浪子已經將父親的資產揮霍一空,正靠各樣的豬食創建各種“現代神學”。不顧父家遭遇的大饑荒,這不孝之子必將有一天遭遇更大的饑荒;而在那場饑荒中,基督教麵臨全麵的滅頂之災。事情就是這樣發生的——宗教改革,“13過了不多幾日,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在那裏任意放蕩,浪費資財。1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15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 16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饑。也沒有人給他”(路加福音15:13-16)。這是揮師耶路撒冷的時代。感謝神,這是移民時代,使差遣保羅巴拿巴成為可能。麵對耶路撒冷的饑荒,麵對新娘被困,每一位基督徒有不可妥協的責任提供幫助。

應用:什麽是基督徒

各位弟兄姐妹,今天我們第一次在聖經上看見了我們的名字:基督徒。那麽你是否會想到這個問題:我們被稱為基督徒,這是什麽意思?基督徒和外邦人到底有什麽不同?我們應該怎樣避免成為假基督徒?當然,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但是如果僅僅根據使徒行傳11:19-30,我們也可以看見聖經關於基督徒的基本定義。結合這段經文,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麵來認識何為基督徒。

1、麵對世人的罪惡——傳道的人

聖經說這世界是魔鬼作王的世界,世人都臥在那惡者的手下,沒有義人一個都沒有,都是神麵前的罪人——麵對這樣的世界和人類我們的“世界觀”是什麽。換句話說,麵對安提阿的物欲橫流、惡貫滿盈和殘害逼迫,基督徒如何反應。麵對罪隻有兩種姿態,革命者和基督徒。兩者都會深刻地經曆人的罪;基督徒還要經曆這種黑暗:“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為福音受苦。但麵對罪惡基督徒和外邦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外邦人首先認為自己是義人,然後對別人的罪忍無可忍,並靠拳頭或政治的力量改變世界;最後在這樣的過程中革命者不斷成為假基督。革命者總是自以為神,以人為鬼。基督徒麵對罪則應該做出如下反應:首先在神麵前承認我也是人,也是罪人——性情和所有人一樣。神拯救我們,將國度賜給我們,絕對不是因為我們的義;而是因為基督的義。路加福音13:1-5從根基上消滅了魔鬼指著別人的罪惡對教會發動的革命的試探;而“社會福音”就是另外一個福音。神說,別人的罪不能成就你的義;你首先應該革自己的命(加拉太書6::1-5)。真正的基督徒不能成為別人的罪的控告者,而控告者即魔鬼。基督徒可以為救恩的緣故責備和勸勉別人。但是,你必須在神麵前正視你的內心——你到底是出於控告和報仇並吃人自義,還是出於愛心和真理,你自己知道,神也知道。不僅如此,如果你醜聞別人還要謊稱為了主和教會,你就公然違背第二條誡命,“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出埃及記20:7)。基督徒和基督審判世人,那是在基督再來的時候。耶穌拒絕和痛斥約翰和雅各的天火動議,因為,“人子來不是要滅人的性命,是要救人的性命”(路加福音 9:56)。其次,不是用拳頭和抗議,而是用“講道”或福音的方式改變個人的生命。基督徒的第一特點就是傳福音的人,凡是離開這個核心使命的人就是假基督徒。這使基督徒和革命者區別出來。第三、傳福音的中心是“傳講主耶穌”;這使基督教和異教徒區別出來。一個不傳耶穌基督的基督徒或教會,與神無關。

2、麵對別人的蒙福——快樂的人

基督徒的第二個特點,就是喜樂,基督徒是快樂的人。一個沒有屬天快樂的人,一個愁眉苦臉的人,不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的喜樂有兩個特點。第一、我們因基督的救恩喜樂。這不是屬世的喜樂,而是天國裏失而複得的喜樂。世人或離開教會的人也可能很“喜樂”,但罪中之樂不是救恩之樂(詩篇51:12)。第二、因別人也得這種救恩而喜樂。特別是為自己和任何人蒙恩得救而歡喜快樂。所以巴拿巴,“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路加福音15章是教會的歡樂頌:為任何一個罪人歸主蒙恩而歡喜,並和別人一同歡喜,並且是普天同慶。在這段經文中,“歡喜”這個字及同義詞,共出現了10次(KJV:rejoicing、Rejoice、joy、Rejoice、joy、merry、merry、merry、merry、glad)。基督徒與主內快樂的人一起快樂,與嫉妒徒區別出來。事實上,世人的痛苦,從該隱開始,就是因為嫉妒——我們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別人的幸福之上,然後追求將自己的福音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在這方麵,巴拿巴和奉割禮的人截然不同。別人好了,奉割禮的人大大發怒,並起來走該隱的路,控告殺人。該隱不開心,中國不高興,人類很有病。嫉妒徒會把自己的生命和世界統統變成地獄。嫉妒徒是陰間的軍隊,是撒旦的差役,是魔鬼的兒子。嫉妒徒不能容忍別人好,並起來毀滅和奪去別人的福分,主要是按這個邏輯進行的:驕傲-貪婪-嫉妒-撒謊-殺人。舊約說嫉妒如陰間般殘忍(詩篇9:17;箴言27:20;雅歌8:6);新約說教會應該勝過這陰間的門(馬太福音 16:18)——魔鬼主要是使用嫉妒拆毀教會,首先就是拆毀教會的喜樂與榮美(以賽亞書5:14;哈巴穀書2:5)。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0:1-16中講過一個生動的比喻,是給嫉妒徒開出的良藥。主在這個比喻結束的地方說:“15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嫉妒不僅毀掉教會的喜樂最終也會失去自己的福分。需要強調的是,嫉妒徒特別痛恨被確診為嫉妒徒,他們被紮到了不會悔改,而是更加氣極敗壞;他會從外邦人那裏運來一噸無花果樹葉子,加倍作嫉妒徒。這需要神特別的憐憫才能醫治。

3、麵對上帝的臨在——聚會的人

基督徒最顯而易見的特征,就是一群主日聚會的人,一個依靠“第七日文明”成長的人,一個一同聚會麵對上帝的人。保羅和巴拿巴為基督徒樹立了典範:“和教會一同聚集”。神借著教會與我們同在,要被教會建造成基督的新娘、神的家和基督的身體,這使基督徒和異教徒區別出來。這不是任何人規定的,這是神關於守安息日為聖日的基本真理。然而這個常識已經被很多基督徒或假基督徒忘卻了,以至於主日聚會這個本分也變成了人情和善工。這個啟示是一貫的。舊約將聚會稱為“聖會”,事關人的安息、無酵、獻祭、贖罪、住棚等基本真理(出埃及記12:6,12:16;利未記23等)。這個字的希伯來文是?????,assembly, company, congregation, convocation,上帝召集的正式聚會,如同組織起來的身體。這個古希伯來文是這樣會意而成:在確定的時間,人們起來,麵對牧養人的杖。創世記28:3,35:11和48:4依次將這個字翻譯成“多族”、“多國”、“多民”顯然是不夠準確的——神的選民首先是眾人“有機的集合”。不僅如此,這個字也有肢體聯絡器官組合的意思,這就是新約的教會(羅馬書12:5;以弗所書2:21,4:3,4:16;歌羅西書2:2,2:19,3:14)。神對教會的應許和旨意主要包括三個方麵,兩個應許,一個不許。第一、得勝的應許:“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權柄原文作門)”(馬太福音16:18)——無論教會有任何難處和缺陷,但最終基督得勝。真正的基督徒不會被教會的低潮,內憂外患而嚇破膽。第二、同在的應許。馬太福音 18:14-20授予教會解決內部矛盾的權柄,因為主與教會同在。主的同在特別表現為借著聖道和聖禮的同在。福音書中隻有這兩處提到教會,值得一提的是,馬太福音18:20已經被嚴重濫用了——兩三個人聚會是指教會中的兩三個人(語境清楚),而不是離開教會的兩三個人——魔鬼卻一直在利用這一節經文慫恿人“反出教會”。第三、不許停止聚會。而神對基督徒聚會有明確的要求:“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作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希伯來書 10:25)。而阻攔和拆毀聚會生活的主要有三種試探。第一、自義:一方麵不相信“施恩之具”;另一方麵要靠自己靈修成聖。一個認為自己可以不靠教會,即神借著外在的形式帶領我們更新的人,一個以為靠自己內在之光可以重生成聖的人,不是基督徒,而是異教徒。第二、忙碌:魔鬼用太忙阻攔信心軟弱的人在主日崇拜別神。忙人或盲人出於貪婪和不信——這兩方麵都出於災民生存恐懼。這些人注定忙碌一生而最終失去生命。第三、清高——驕傲和自卑的人,靠與人切割秀“便如神”。與教會切割的基督徒可以視為異教徒,“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馬太福音18:17)。

4、麵對教會的苦難——愛的見證

一個基督徒,是麵對別人特別是主內弟兄姐妹的苦難同哭而幫助的人,我們因此就有了神的愛。基督徒必須和一切苦難中的冷血、偽善、挑刺與樂禍相區別。關於偽善,我特別指用屬靈高調在別人苦難中偽飾自己的政治恐懼這種行徑。這是以東人和基督徒的區別。整卷舊約諸位先知幾乎有一個共同的咒詛對象,就是以掃的後裔,即以東人。以東人的“國歌”叫“阿哈,阿哈”(詩篇35:21;35:25,40:15,70:3;以西結書 25:3,26:2,36:2)。關於以東人,請詳細查考如下經文:創世記25:19-34,36:1-43;民數記20:14-21;申命記 23:7-9;撒母耳記上21:7(詩篇52);以賽亞書34:4-15;耶利米書49:7-22;耶利米哀歌4:21-22;以西結書25:12-14,32:28-29,35-36;俄巴底亞書1:1-18;約珥書3:19;阿摩司書1:6-12,2:1-2,9:11-12;瑪拉基書1:2-5。以東人被咒詛並最後亡種滅族,主要是因為他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為一碗紅湯棄絕神:自己因為愛世界和追求功成名就而出賣了長子的名分。第二、但反過來痛恨弟兄得到了長子的名分或神的祝福——他們極其並無緣無故地痛恨教會和基督徒。第三、因此,以東人總是在別人特別是弟兄的苦難上幸災樂禍,以至於趁火打劫。第四、以東人多益是一位可恥的告密者和控告者,以東人不能釋怨,為報仇不擇手段。第五、他們不遺餘力追求向高處行,目的是以勢壓人,以罪為義;讓別人仰視和嫉妒他們,是嫉妒徒對幸福的重新定義,是他們另外一個福音。第六、他們甚至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罪人,謀取名利,並利用聯合優勢攻擊和毀滅基督的仆人和神的子民。第七、他們善於指著教會的患難控告上帝,指著外邦人的義控告基督徒,並以此論證上帝的不存在和上帝對子民的棄絕——目的是否認基督和基督徒的因信稱義。有人說以東人就是中國人,以東人也確實是“山頂洞人”。不過這個說法顯然考據不足。但在上述罪性上,東夷人就是以東人。中國人在任何細節上都充分顯示了自己就是以東人。基督徒不會在災變中質問上帝在哪裏;而是馬上展開行動,提供救助——上帝在保羅和巴拿巴的救援行動中;而不在屈原的天問和馬克思的資本論中。基督徒不能在別人(無論是弟兄還是仇敵)的苦難中見獵心喜、麻木不仁、怨氣衝天或趁機打劫、趁機取義,趁機否認基督出賣長子的名分;基督徒要起來去愛、提供切實的幫助。

這就是基督徒:傳福音的人,快樂的人,聚會的人,在一切患難中提供幫助和愛的人。因此要時時靠著施恩之具與革命者、嫉妒徒、異教徒以及以東人相區別。在某種意義上,這四種人可以並稱為邪教徒。求神憐憫我們,讓我們成為聖經上的基督徒。基督徒絕對不是完美的人,但基督徒因為信仰和領受的使命,願意跟隨完美的基督,並在這場跟隨中,我們成了基督的見證。這場見證從耶路撒冷到安提阿沒有中斷。我們都是安提阿人。如果尤西比烏等人是正確的話,路加本人就是安提阿人,路加醫生正在描述他故鄉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變,正在告訴我們在他自己身上這場重生。神使用他見證了“基督教的誕生”,今天,神也要使用他的見證祝福我們每一個人。這是曆史的一個新的開端,一個新人類正式出現在地平線上;但願今天也是中國教會和我們每一個人新生命的開端。最後讓我們祈禱,求神憐憫,讓我們檢討從安提阿到羅馬到蒙特利爾的福音之路上,教會失去了什麽;而我們怎樣應該披麻蒙灰求主赦免,重新添加力量,成為真正的基督徒。直到基督再來的日子。阿門。

任不寐,2014年8月31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