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四十三課:教會醜聞(11:1-18)

(2017-03-10 20:38:05)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1:1-3,15-18:“1 使徒和在猶太的眾弟兄,聽說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2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3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彼得說)15 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 16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17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8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隻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感謝神的話語。使徒行傳11:1-18可以視為第一次耶路撒冷大會(使徒行傳15是第二次),但在教會曆史上,對第二次耶路撒冷大會的重視超過第一次。這是一種新教的傳統,因為第一次大會的主角是彼得。第一次耶路撒冷大會是一次繼往開來的大會,一方麵是對彼得在凱撒利亞傳教的總結;另一方麵代表福音從猶太人向外邦人的正式轉折。使徒行傳11章中大部分內容是彼得複述已經發生的事情(11:5-15),這些經文在釋經上已經完成了,所以我們會在這次釋經中略去這部分內容。不過再次提醒大家,這種“重複”本身具有神學意義。我們這次證道經文以11:1-3和15-18這7節經文為主。使徒行傳1-18總體上仍然是交叉結構:起初教會紛爭,結局是教會合一;中間部分為聖靈借著彼得所宣講的聖道——爭辯是飯食的爭辯,合一是真理上的合一。

今天的證道經文也告訴我們一個傳道人或神的仆人,在教會裏必然有的經典遭遇;以及,社會和教會必然有的經典醜聞——別人也蒙神祝福,我們這裏醋海翻騰,大大發怒,控告牧師,咒詛外邦人。不過我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今天我們要又一次指著使徒行傳得罪全教會了——教會曆史上曆次重要會議都有定義異端的傳統,緊接著國家權力介入,使用政治暴力整肅和殺戮異己。然而,使徒行傳記錄的兩次耶路撒冷大會,都沒有使教會變成宗教裁判所,這一點看見讓我們震撼不已。事實上,這正是耶路撒冷教會會議與形形色色的尼西亞會議以及形形色色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區別。我們今天站在這裏呼籲整個教會,無論是天主教,還是基督教,返回使徒行傳的教會會議傳統中,反省曆代教會中的好戰分子代神審判,冒充聖靈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實際上,被教會和宗派誇耀的曆次重要神學會議,都是一場真正的教會醜聞。彼得保羅隻會自己流淚,但不會逼迫別人流淚。教會和門徒特別是傳道人可以被世人和假弟兄殘害得嚎啕大哭,但我們永遠不要以真理的名義,用政治的手段在這個世界踐踏別人。我們可以也應該被審判,但不審判;我們可以也應該被控告,但不控告;我們可以也應該被殺,但不殺人……任何人不能代替上帝,也不能對任何人進行終極審判;任何人一生不斷更新,不是固定的異端,不能指馬太福音16:23對彼得進行了終審判決、劃成分,貼標簽。強盜臨終悔改,讓王明道們無地自容。我們也要看神怎樣使用外邦人定義的這第一場教會醜聞,使之成為教會的經典祝福,並呼喊後世的教會都順服基督。阿門。

一、為吃飯爭辯(1-3

1 使徒和在猶太的眾弟兄,聽說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2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3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

1、直麵醜聞

彼得歸來,等候他的是一場教會審判。這不是世界對教會的審判,而是教會對傳道人的審判。風塵仆仆的彼得,得勝凱旋的彼得,返回耶路撒冷教會的時候,卻 麵臨一場風暴。控告給罪人洗禮的傳道人,這是教會最大的醜聞。傷心的戲子或基督教道德主義者以及一切市民文化的信徒,都不可能作傳道人,也不可能按真理理解這場教會醜聞。諸位想象一下,無論你給多少人施洗,教會根本不會紀念;隻有神紀念。但是,如果教會,特別是其中的邪教徒認為傳道人出現任何問題,都會“罪無反顧”地把你綁上被告席。但使徒是基督的仆人,使徒不會因為教會控告而逃入山林。真正的傳道人絕不會將自己的榮辱建基在人類和教會的好惡之上。相反,真正的基督徒必須靠主直麵教會醜聞和教會風暴。首先,教會醜聞是常識。教會是由蒙恩的罪人組成的,無論在生命上還是在真理上都有局限,並因此必然常常經曆紛爭和風波。任何誠實的人,都不應該在教會風波上秀清高。不過我們非常清楚,越是在教會風波上秀清高的人,越是教會的攪屎棍。這幾乎是一個常例:歌篾要在別人的醜聞身上立自己的牌坊。教會真正的醜聞不是教會存在風波,也不僅僅是會眾控告牧師;而是控告者反身指著自己挑起的這場風波來控告教會,攔阻別人進入教會。其次、教會風波和教會醜聞是教會的祝福,教會仇敵是教會的保護傘。一方麵,神借助於風波使教會在真理上成長並在真理上實現真正的合一。另一方麵,神借著控告者將各種邪教徒清理出去,並在門口攔阻假基督徒——勝過攔阻和醜聞的,就真是我們的弟兄姐妹了。在這個世界,在這座城市,我們教會擁有最強有力的保護傘,我們擁有額外的250號義工(民數記16:2)。所以隻要這座城市還有神的百姓,神還願意將他們交付我們施洗,我們的“義工”就會繼續以1:250 的幾何級數增長。我們要為教會風波感恩——來教會看我吃我看人吃人卻不看基督的假基督徒,這些道德蒼蠅和小市民會友屬邪靈寡婦,在門口就這樣如獲至寶地被神攔阻而分別出去了。於是我們教會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合一而平安。這才是十字架的道理。這道理在猶太人看為絆腳石,在希臘人看為愚拙;但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2、醋海翻騰

現在讓我們看,聖靈怎樣帶領剛剛出生的教會勝過這場搖籃裏的暴風驟雨和奇恥大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麵來認識教會醜聞。首先是風波產生的原因——有人信主(11:1);其次是挑起風暴的人,奉割禮的人(11:2);最後是挑事的手段或爭辯的事項,吃飯問題(11:3)。而這場風波的本質,就是該隱殺害亞伯——該隱認為他比亞伯更配得救,因嫉妒而殺害了兄弟。這正是奉割禮的人反對哥尼流們受洗並控告彼得的原因。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罪人不能忍耐別人好,所有醜聞和風波,歸根結底:醋海翻騰雲水怒。

使徒行傳11:1告訴我們風暴發生的起因:“使徒和在猶太的眾弟兄,聽說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這裏首先提到眾使徒,ο? ?π?στολοι,the apostles。在這12位使徒中,彼得無疑是一位先行者,是第一個向外邦人傳福音並施洗的使徒。其次提到“在猶太的眾弟兄”,ο? ?δελφο? ο? ?ντες κατ? τ?ν ?ουδα?αν,brethren that were in Judaea。這至少傳遞了兩方麵的信息。一方麵告訴我們,接下來起來與彼得爭辯的人,主要是猶太教影響極深的猶太人。另一方麵,這場爭辯發生在弟兄之間,這很殘酷,也很危險。最後這節經文告訴我們,引起爭辯的原因是:?κουσαν……?τι κα? τ? ?θνη ?δ?ξαντο τ?ν λ?γον το? θεο?,heard that the Gentiles had also received the word of God;聽說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當外邦人進入教會的時候,當罪人悔改,這本是天國裏的大喜事,結果卻引起一場風波。這實在太醜了。讓我們感謝主,聖經是何等的誠實,誠實地記錄了這場教會醜聞,盡管沒有在這裏點名這些醜角。這場醜聞的性質,遠遠比大衛-烏利亞的醜聞的性質更惡劣,因為承擔救人使命的教會,竟然成了攔阻別人得救的絆腳石,又成了審判傳道人的魔鬼軍團。這背後當然是魔鬼的工作——外邦人歸信基督,也“應該”引起風暴。因為這意味著臥在那惡者權下的全世界,開始被解放,脫離世界的王,歸入基督。魔鬼的形象應該是一個巨大的醋壇子。吃醋是革命之母。我不是在釋經的意義上,而是在文化的意義上,突然想到了人類的戰士們怎樣用醋戲弄十字架上的耶穌(路加福音23:36)。

3、挑事之人

誰在控告?“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所有挑起風波的人都是在屬靈上特別驕傲的人。這些挑事者有三個驕傲的“理由”。第一,人家是耶路撒冷人。耶路撒冷是聖地,是猶太教的首都。他們自以為在先天就比別人懂真理。第二、門徒。人家是信主很多年的人。這些老資格的人,這些大兒子,永遠會在小兒子歸來的時候醋性大發。第三、這些首善之區的人,這些老資格的人,這些自以為自己做人比別人好,生命比別人強,真理比別人懂,唯一見證,或者他們自詡的唯一的長處,就是他們是奉割禮的人,就是把肉身那點破事兒(性和食物)看得比天還大的人。就是不知羞恥,不認罪不感恩不禱告的人,實際上就是在生命真理上都乏善可陳的假冒偽善之人。第四、這些人是特別記仇的人,是得罪不起的人,一點點破事兒都會刻骨銘心,永世不忘。這些破事兒當中包括民族仇恨。猶太人因為民族私怨也不能容忍福音或聖靈臨到外邦人。於是這些善人或騸人就成了魔鬼拆毀教會最得力的工具。這些人若不悔改,最終將被主分別出去:“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術。你那裏也不再有占卜的”(彌迦書5:12);“當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撒迦利亞14:21b)。隻是我們願意在主裏等候所有不信的人悔改回頭。但悔改很難。請注意爭辯這個動詞διακρ?νω,在這裏是imperfect,這是沒完沒了的指控,一方麵讓我們看見割禮之徒的殘忍和剛硬,另一方麵讓我們看見彼得的忍耐和“可憐”。而這個動詞本身的含義就是“像神一樣分別善惡”、“棄絕別人”、“論斷”、“審判”、“統治”之意;而這一點,正是主所禁止的(馬太福音7:1-2;路加福音 6:37;約翰福音3:17)。而在LXX中,這個字意味著上帝的刑罰(以西結書20:35-36)。因此,這是一場非常嚴重的“爭辯”和公審。διακρ?νω這個合成詞也進一步告訴我們,爭辯和控告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定對方的罪,置人死地;更在於借著(δια)定你的罪(κρ?νω)遮蓋我的罪並樹立我的義。在這世界,彼得被審判,彼得不審判;因為這世界魔鬼作王。審判席上的人總是和撒旦一體;永在被告席,隻有在那裏與主相遇。

4、獨食主義

怎樣控告?用律法控告,律法的字句叫人死。這裏的律法就是吃飯問題。教會醜聞和市民社會的一切醜聞一樣,最後還是回到吃飯問題上,即用律法來審判肉身。“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和與外邦人一同吃飯(συνεσθ?ω,to eat with)問題涉及猶太律法問題,主耶穌也曾因此被法利賽人和文士所控告(馬太福音9:10-11;路加福音15:2)。但是,我們可以在更寬泛的意義上來理解這場指控——離開“神的道”,扭住“吃飯”問題來控告傳道人和教會,阻擋同席之人得救,這是教會醜聞的一部分,一種普遍現象。這就是一塊蛋糕引發的血案。這不是新事。使徒行傳6章記載了第一場教會風波或教會內訌,就是圍繞“飯食問題”的(使徒行傳6:1-6)。把飯食放在福音之上,深刻而生動地顯示了罪人的基本罪性:他們實際上都是偶像崇拜者,上帝不是上帝,肚腹才是上帝(羅馬書16:18;腓立比書3:19)。不僅如此,肚腹崇拜一定表現為“吃獨食”偏好,將飯桌建築在醋海之上。獨食一定毒舌,滿口咒罵苦毒,怎麽難聽怎麽咒罵自己嫉妒的對象。?κροβυστ?αν ?χοντας,未受割禮之人;這個詞組在猶太文化中表示一種極端的厭惡。“獨食主義者”,恰恰是馬槽文化或食槽文化的中流砥柱。耶穌降生在馬槽,因為那個肮髒的地方的普世價值,就是每一個高等畜生,以霸槽為最高社會理想而彼此踩踏。先下嘴為強;猶太人的屬靈特權主義,是人類食槽文化和獨食主義的代表。人類可以為一碗紅豆湯出賣長子的名分,從此棄絕教會和基督。

二、真理的聖靈(15-17

15 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 16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17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

1、傳道與孤獨

猶太獨食主義者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彼得“宴請”的人正是占領“祖國”的仇敵。你可以自己想象割禮主義者的大大發怒和義薄雲天,並且淫者見淫地誣告彼得和哥尼流“有一腿”。而整個猶太社會的主流和多數,都會因為民怨、積怨站在獨食黨一邊,怎樣對彼得搖頭遺憾:“大家都討厭你,沒有人支持你”;“彼得真可憐”。彼得真實地經曆了主所經曆的,被捆綁到十字架下麵,麵對這些不知道自己可憐的可憐人。傳道人是基督的見證人,我們講過見證是什麽意思,就是為主受審判,在法庭上為自己宣傳的申辯。首先,你必須承受一份孤獨——沒有人幫助你,支持你,無論是眾使徒,還是眾弟兄。你要自己申辯,正如此時此刻的彼得,也如後來的保羅(提摩太後書4:16-17)。這裏麵有非常深刻的人性的原因——你一直誇誇其談,現在人要看你怎樣麵對別人對你的誇誇其談的誇誇其談。其次,你要以孤獨為榮耀——我總是在孤獨中與十字架上的上帝相遇。有時候,我們會被孤獨勝過,孤獨催逼我們向世界投降,換取虛假的溫暖。這是教會在西方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彼得後來在安提阿教會合俗的原因之一(加拉太書2:12-13)。不要藐視彼得的軟弱。你很難理解這種孤獨、悲涼以及殘酷,隻有被最親近的人背叛和控告的人,才能理解這種荒寒。現在彼得不是站在猶太會堂中被審判,不是站在凱撒的麵前被審判,而是站在基督徒、主內弟兄或自己的舊人麵前接受指控。如果最近的人指控和見證你沒有重生,攔阻你來教會,你就知道你正在作基督的門徒。所以第三,必須不斷依靠主借著施恩之具的同在,傳道人才真正能堅持這條十字架的道路。這正是約翰福音21耶穌三次堅固彼得的原因:小羊(?ρν?ον,little lamb)相當於外邦人(約翰福音21:15);大羊(πρ?βατον,sheep,約翰福音21:16)相當於奉割禮的人;耶穌第三次說牧養大羊(πρ?βατον),似乎在強調,讓小羊和假大羊成為真正的主的羊。這一點約翰福音10:16說得特別清楚:“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

2、聖靈與聖道

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在屬靈的爭戰中,唯有靠著聖道才能得勝。一方麵,隻有聖道才是聖靈的寶劍;另一方麵,聖靈借著聖道工作。這一點,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彼得在這裏隻是重申這個重要的真理。隻有一個辦法重建教會的合一,就是“開講”。我們學習過這個詞組(使徒行傳10:34),?ν δ? τ? ?ρξασθα? με λαλε?ν,And as I began to speak。這正是耶穌在曠野勝過試探的方法——繼續宣講神的話,就風平浪靜了。在一切醜聞和風波中,傳道人有可能被試探偏離聖道,轉過來用世界的辦法應付,甚至針鋒相對。這樣一來,你就落入魔鬼的圈套了。而且如果不是借著講道將分裂的人帶回教會,如果靠人情建立合一,都是靠不住的。勉強合一的人會重新製造分裂。所以無論牧者還是會眾,你若勸因吃飯問題離開教會的人回來,隻能用傳道的方式,而不能人情世故。此外,我們在這裏看見了彼得的長篇大論。這是彼得講論中最長的一篇,基督徒比慕道友需要更多的教導。當然彼得也許感到難過,教會給牧者的這種重擔實在是不應該的。因為這些人連信仰的基本常識都不清楚,而這些人當中很多人是跟隨主多年的“老基督徒”。但抱怨沒有意義,彼得既然領受了牧養的使命,就隻能堅持到底。聖靈不僅借著聖道工作,而且要借著重複講道工作。正是借著講道,才能讓人同感一靈。所謂同感一靈,就是我們領受和順服同樣的真理。?σπερ κα? ?φ? ?μ?ς ?ν ?ρχ?,as on us at the beginning,“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如果有人不順服真理的聖靈,那不信的人就由他去吧。因為這種剛硬,乃是抗拒聖靈。這不是彼得把這些人分別出去了,而是聖靈將不信的人分別出去了。彼得同樣不能阻擋聖靈。

3、聖靈與聖子

如果說11:15強調的是聖靈和聖道的關係,那麽,11:16強調的應該是聖靈和聖子的關係——聖道的中心是耶穌基督的教導。當然,這裏耶穌的教導指向聖禮——借著洗禮罪人重生得救。彼得這裏引用的是使徒行1:5,“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彼得這裏強調的重點應該是,上文提到聖靈在外邦人身上的工作,不是出於聖靈自己,或出於人的意思,而是出於主耶穌自己的預言。升天的耶穌要和父神一起,差遣保惠師聖靈來到我們中間(約翰福音14:16;16:7)。而聖靈來的目的有二:其一,真理教導並歸向主的話語或聖道(約翰福音14:26);這正是彼得在這裏所回想的。其二、為基督作見證(約翰福音15:26);而彼得這裏重點強調的是聖靈的洗禮,就是基督自己的洗禮。不過我今天重點要和大家分享聖靈和聖子的關係。特別是這一句, “我就想起主的話”。μν?ομαι這裏用在被動語態,是聖靈帶領彼得想起、返回基督和祂的話語。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信仰告白,“信徒被聖靈想起主和主的道”。從敬虔主義到今天各種靈恩運動,實際上教會主流文化鼓吹聖靈中心,而不是聖子中心,這個顛覆是微妙、深刻、全麵而真實的。這個偏轉的真正的目的不是帶人歸向基督,而是把罪人變成基督;不是聖靈帶領你想起耶穌和祂的話,而是帶領人想起我是誰,我是基督。於是我們看見,聖靈充滿的人的主要見證是說方言,行神跡,有生命等等;而與聖經中聖靈充滿的見證相反——聖經中所有聖靈充滿的見證都是傳講基督。然而,這場靈恩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054年,教會的第一場大分裂;這場分裂的主要焦點是“和字句”(Filioque)。遺憾的是,教會尚未全麵認識柘城紛爭的真正危害:取消基督中心,興起萬千基督。關鍵的問題是:“聖靈是由聖父而出,或是由聖父和聖子而出?”西方教會堅持“和子說”:“聖靈是由聖父和聖子而出”。而“東方正教會”反對這個“和”字,強調聖靈唯從聖父而出。基於同樣的邏輯,加爾文主義和靈恩運動對聖靈工作重新解釋——聖靈可以經外運行,甚至違背聖經。因這樣的緣故,加爾文本人同意按立女牧者,而靈恩運動藉聖靈的名義,將基督教改造成一種“新綜合異教”。而我們堅信:三位一體中的父神,在基督裏啟示自己;三位一體的聖靈,全部工作出於基督,又歸向基督。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之根。這也是為什麽保羅說:我什麽都不知道,隻知道基督並祂釘十字架。聖靈唯一的工作,就是為基督作見證。這一點也恰恰是聖靈和邪靈的區別(哥林多前書12:3;約翰一書4:1-3)。

從東正教開始的這場反和子運動,實際上是最大規模的一場靈恩運動。聖靈是帶領你歸向聖子,還是把你變成聖子。這場靈恩運動的惡果,在東正教是國教的國家裏有特別明顯的表現。由此我們才能深刻認識蘇聯東歐的假基督運動。無論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還是列寧,你看見的聖徒或精神領袖都是不要教會、反教會的假基督。而中國從洪秀全到今天的屬靈表演藝術家,都不同程度地繼承著這種靈恩傳統,並且在文字侍奉上,常常借助於文學抒情而莊周夢蝶——我就是聖靈,我就是基督。基督教因此不僅淪為異教,而且淪為邪教。

4、聖父與聖靈

11:17在一個交叉結構中,讓我們看見神(聖父)的啟示中心也是耶穌基督,並且是祝福臨到信耶穌基督的人。θε?ς(God)這個字前後重複;而中心經節是主耶穌基督:τ?ν κ?ριον ?ησο?ν Χριστ?ν,the Lord Jesus Christ。一方麵我們看見,三位一體上帝的工作中心就是耶穌基督;另一方麵,我們也明白何為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就是讓人信基督得永生:“因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並且在末日我要叫他複活”(約翰福音 6:40)。在這個前提之下,傳道人隻能順服三位一體上帝的工作。彼得的語氣中可能包含兩個方麵的意思。第一,即使我不願意,我也得順服神。這是返回約瑟而對約拿的超越(創世記50:14-21)。第二、即使你們不願意,我也要順服神。彼得的話語中也包含著一種排他的決絕:既然神如此,你們算什麽呢?我也不需要順服你們的情感和意見。這裏我們似乎看見了彼得和保羅個性上的不同。彼得紮人的話是隱忍不發的;但保羅卻非常直截了當(加拉太書1:15-17;加拉太書2:5-6)。我隻是盼望每一位傳道者永遠記得,凡事尊主為大,不要被人類和人情所捆綁。隻要有人願意來到耶穌基督麵前,三位一體的上帝就粉碎任何人的道理、情感和攔阻。不過動詞阻擋(神)是κωλ?ω(to hinder, prevent forbid),這個字也告訴我們,人若願意,恩典是可以抗拒的。然而我寧願被你罵為高調,也不會順服你的神和你的情欲,去攔阻你要攔阻的人來教會。他可以被自己攔阻,但我不會攔阻他。這不是高調,這是底線。神的仆人在這方麵是完全自由的,即免於威脅的自由。

三、靠真理合一(18

18眾人聽見這話,就不言語了。隻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

1、情天恨海

無論怎樣惡浪滔天,神的意思卻是好的,結局是好的。千萬不要低估彼得被批評這場風暴對教會的致命威脅。按世界的邏輯,彼得是耶穌使徒中位置最重要的使徒;當他的證道和事工被懷疑和批評的時候,教會完全有可能陷入風雨飄搖之中。而這一點,正是基督教的敵人如獲至寶、夢寐以求的。教會內部的紛爭是幫助敵人拆毀教會,並且成功實施了仇敵都做不到的敗壞。教會的醜聞和黑暗令人絕望。但是,就在我們認為“邪惡必勝”的時候,但在神的教會,基督一定得勝。情天一定勝過恨海(以賽亞書 55:9)。一方麵神就是神,祂是大能者。另一方麵,神就是愛——新郎絕對不會任憑新娘被世界和魔鬼蹂躪。實際上耶路撒冷這場風暴是一場愛情故事。我們應該重新思想雅歌 8:6,“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新郎按祂的婚約紀念新娘在心上,在能力中;但那惡者因嫉妒起來進行殘忍的拆毀;但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基督的愛情。這閃電的寶劍就是聖靈的武器,就是神的道。若非聖靈的感動,彼得的教導會引起更大的紛爭。但神的家畢竟與外邦人俱樂部和企業家會所不同,同感一靈的人會曆盡劫波兄弟在,有聖靈保守的教會即使穿越風暴仍然穩定向前。這正是我們教會過去4年的奇妙見證——無論誰,或自以為自己是誰起來拆毀,無論什麽樣的風波和詭計搖動講道台,教會繼續存在和發展。這是信心:洪水泛濫,耶和華坐著為王。

2、眾人聽道

是什麽平靜了風波?“眾人聽見這話”。?κο?σαντες δ? τα?τα ?σ?χασαν,When they heard these things;他們傾聽並聽懂了彼得講的一切的話。講道是教會合一的根基。第一、眾人是聽道之人。不聽道卻議論人,這是魔鬼讓教會風波擴大化的錦囊妙計。但聖靈會拆毀這個詭計。我們憑什麽說聖靈繼續保守基督的教會呢?蒙聖靈保守的人,就是繼續堅持聽道的人,並且能明白彼得所傳之道的人。這兩方麵的工作,若非聖靈感動,都是不可能的。一方麵,如果沒有聖靈感動,在所有的風波中,人按著肉體和撒旦的試探,不會聚焦在彼得的講道上,而是聚焦在彼得的肉身上,或其他人的問題上。諸位要知道,如果這樣,分裂不可避免,就會完全按著魔鬼和小市民的邏輯繼續發展,人的話就會像毒瘡一樣愈爛愈大,直到教會真的變成世界上最惡心的是非之地。我們非常熟悉魔鬼的詭計,它在所有紛爭中根本不讓你看傳道人傳的是什麽,耶穌怎樣說,聖經如何。它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或者讓你看彼得這個人(衣著、品質、性情、家庭等等),看人的結果就是割禮主義上來,將那人吃掉,一地雞毛。這個道理也鼓勵我們,在教會任何風波中,你要加倍矚目道,而不是人。你千萬不要忘記魔鬼的勤奮,它會遍地遊行,打電話發郵件挨家閑遊地把你拖入看牧師的鬧劇之中,而且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另一方麵,若非聖靈感動,你根本聽不明白彼得的辯解和講道,而且一定用惡意來歪曲。於是那被激動起來的人,不僅總是按惡意來理解傳道人講道,而且會像魔鬼一樣大大發怒,變了臉色。因為他聽不懂神的話了,撒旦已經進了他的心。他滿腦子全是彼得的肉身,隻能淫者見淫。實際上,彼得這份長篇大論,可挑剔和可歪曲之處甚多。我不用自己動手,你們自己試一試:如果你定意要控告彼得,彼得任何一句話你就可以無限發揮,循環辯論,讓彼得陷入萬劫不複之中。但被聖靈感動的人,可以靠著聖道合一,正如主早就預言的(約翰福音17:13-23)。

3、沉默是信

聽道之後,聖靈讓人順服真理。而順服的第一步見證,就是閉嘴,把自己的道理讓位於神的道理。換言之,聖靈領導的合一是從控告者閉嘴開始的,是從弟兄姐妹沉默開始的。“就不言語了”。?συχ?ζω,to keep quiet(帖撒羅尼迦前書4:11);這個字也指安息(路加福音23:56;尼希米記5:8)。向真理沉默,這是教會最偉大的見證,醜聞到這裏被聖靈更新為美景,這美麗的新娘是這世界沒有的,靜靜的馬利亞也是這世界所不配有的。這世界擁有的隻是爭吵的婦人(箴言21:9,25:24,27:15)。而今天很多教會,惡婦統治。驅逐惡婦和氣管炎,也是教會合一的人事前提。 也許你們想象不到基督徒的沉默這是何等的偉大神跡。一方麵,這是效法基督的沉默,麵對惡意的控告,耶穌一言不答。另一方麵,麵對真理,我們隻能沉默順服。但人間的一切風暴,無論是政治領域,還是家庭領域,還是教會,太缺乏向真理閉嘴的美好見證了——即使明知錯了,還是或更要強辯。認罪可能悔改,惱羞一定成怒。罪人和罪人爭戰永遠沒完沒了。自以為很有修養的人,最多拿羅伯特議事規則遮醜,好像他們真的和市井潑婦有所區別。然而真相不過是,在整個彼得闡述觀點的過程中,這些人根本不會傾聽彼得的道理,隻是在絞盡腦汁在搜索和編輯反訴的證據。這見證他們根本是沒有聖靈的“死人”。這世界充滿了雄辯症患者,沉默是金。魔鬼挑撥說:都是人,你們眾人憑什麽順服彼得?雄辯症患者根本不相信上帝掌權,所以必須統管辯論和宣判。但滿有聖靈的人不同。“就不言語了”。我祈禱天使天軍為耶路撒冷教會的眾人的順服熱烈鼓掌。願我們在任何爭辯中,作首先安靜的人。

4、榮耀歸神

沉默是向人的沉默,但同時,被聖靈感動的人,會在一切風波中,靠著真理的聖靈讚美神,進一步信靠神,進一步密切自己和神的關係。這正是神借著一切風波跟我們每一個人所要的信心和成長。沒有聖靈的人,每一次風波都會打擊他們的信心,讓他抱怨神,抱怨教會和別人,這個人離教會和信仰越走越遠;但有聖靈感動的人,每一場風波都讓他和主更加相愛,更認識神的偉大。所以我們最後來看這場風暴的結局:眾人開口讚美神,“隻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教會合一的偉大祝福包括三個基本方麵。第一、信徒和主關係的進一步深化。“隻歸榮耀與神”。動詞δοξ?ζω用的是imperfect,耶路撒冷會眾不再不斷地挑戰彼得,反而是不斷地將榮耀歸給神。當然,真正的基督徒不需要歸榮耀給傳道人,因為傳道人不過是神“無用的仆人”。若非爭辯的緣故,傳道之旅之後,教會不要搞“慶功會”。第二、老基督徒和新歸主的人的合一。“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這等於耶路撒冷教會的弟兄姐妹願意接納哥尼流等人為自己的主內弟兄了。值得強調的是,神將救恩臨到,不是賜給人什麽世界裏的好處,而是有悔改能力的新生命。τ?ν μετ?νοιαν ε?ς ζω?ν,the repentance unto life。這是新人和畜生或死人(沒有生命的人)唯一而偉大的分野。你怎麽知道這是一個新造的人呢?明顯的見證就是,他是一個認罪悔改的;並因為悔改而進入神聖的自由、喜樂、平安和祝福之中。我們憑什麽“罵”那舊人是畜生呢?不僅因為他自己相信自己就是高等動物,還因為這個人從不悔改自己的罪,隻是畜生一樣咬別人的生命;而若以神 的名義咬人,不僅是畜生,就是妖精或邪教徒了。世人隻有兩類:悔改的新人,不悔改卻咬人的畜生。後者是一切苦難、災禍和黑暗的真正根源,是撒旦統治世界的憲法。事實上猶太人有理由憎惡外邦人——因為所有外邦人,就是從不悔改自己卻在任何事件中都是歸咎和定罪別人的“孽障”。這是真正可憐的人。第三、會眾和牧者的進一步合一。眾人這話也等於修複了和彼得的關係。牧者不應該怕挑戰,應該怕自己在挑戰中失去忍耐;或者,在強大的挑戰麵前百般迎合眾人,以至於為一碗紅豆湯出賣長子的名分,變賣牧者的職分。然而為真理堅持到底的人,一定能迎來真正的友誼和愛情。

應用:沉默的彼得

各位弟兄姐妹,你是否在期待,這場風暴之後,彼得有一個總結發言?事實上,這段經文包含兩場偉大的沉默。第一場就是鬧事者的沉默;而另外一場則是彼得的沉默。在所有的戰爭、革命和風波中,得勝者的沉默是很難的,因為得勝讓人不再需要上帝,而是自己起來演上帝,並且在失敗者或別人的錯誤上演上帝。這是政治史,思想史,也是教會史。然而靜默的彼得讓我們熱流盈眶。彼得或彼得神學或彼得的重要思想或彼得要義或彼得鬱金香無疑在這次大會上大獲全勝。彼得沒有利用這場勝利定別人的異端,也沒有趁機在別人的錯誤甚至屍體上麵建立自己的榮耀,成立自己的宗派,使教會從此分崩離析。使徒之後,這種偉大的見證幾乎不再有了,先是教皇厚顏,後是新教無恥,彼得不再沉默,這是為什麽呢?歸根結底,罪人將自己以及自己宗派的看見和成敗看得太重要了。換言之,教會沒有解決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問題,特別是榮辱問題。彼得有可能感慨不已。一路勞苦遭遇主內審判,一番辯論,眾人榮耀歸主。按常理說,彼得看見的隻是羞辱有加,榮耀無份。然而,傳道人和基督徒到底應該怎樣看我們在這世界上的“榮辱升黜”呢?主耶穌給我們確立了這樣一個總的原則:“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隻當說,我們是無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加福音 17:10)。彼得應該沉默。神的仆人,也包括平信徒,你為主侍奉一生,世界除了毀謗和逼迫以外,什麽都不會給你。世人以為這是不幸,然而這恰恰是基督徒的榮耀和自由。請注意被稱呼為教會柱石雅各、彼得、約翰以及保羅,請注意他們各自在世上的結局。僅以聖經記載為例,雅各被殺,彼得和保羅在使徒行傳的記錄中最後一幕都在監獄,而約翰在拔摩島的勞改營中——這是整卷聖經最後記載神的仆人在世界的方位。沒有一位先知和使徒在世界裏“功成名就”。沉默的彼得傳講著基督教偉大的真理:隻為基督,不為榮辱。

1、人間的榮耀

千萬不要低估基督教敗壞的程度,從教皇製開始,基督教在某些方麵已經整體上淪為異教。這種“異化”主要表現就是世俗化。即是從牧者開始到平信徒,用世界的價值標準普遍追求世界裏的榮耀;而從平信徒到牧者,以世界的榮辱成敗或普世價值評價和論斷牧者與主內弟兄姐妹。而當教會用世界的歡迎度和支持率來衡量一位牧者或信徒的時候,當“主內”用“道德”互釘十字架的時候,魔鬼就成功將教會變成世界的一部分,這乃是西方世俗化的基本經驗。歸根結底,這一切變態出於對蛇言的進一步完善和肯定——魔鬼要人真的相信人,“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記3:5)。然而聖經對人的看法和蛇的看法針鋒相對,聖經將人定義為罪人。一方麵,人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世記6);另一方麵,“沒有義人,連一個都沒有”——這人的人類對你的評價或褒貶毫無意義。但是讓我們感謝神,神在基督裏將世界釘在十字架上,世界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從此讓基督的門徒因放棄世界和傷心而得以自由。

首先,基於對(罪)人的認識,耶穌自己拒絕從世界來的榮耀。約翰福音5:41-44,“41 我不受從人來的榮耀。 42 但我知道你們心裏,沒有神的愛。43 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44 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一方麵,罪人裏麵根本沒有神的愛,所以不可能用神的愛或真正的愛去愛一個人。另一方麵,人靠自己根本不認識真理,你若傳基督的真理,他們一定把你當仇敵。此外,由於人的瞎眼、驕傲和詭詐,人願意和人之間建立愛情,而不要教會和基督的愛情。罪人和罪人互相榮耀,這種可笑的鬧劇在社會和教會裏普遍流行。有時候我看見一些基督徒或什麽福音刊物那樣誇獎一個屬靈偉人或信心英雄的時候,實在不勝悲哀。這是兩種無恥製造的教會醜聞。一方麵,被誇的不配,另一方麵,誇人的不配。一隻女猩猩眼裏的白馬王子隻是一頭長著胸毛的雄性金剛而已。一個罪人像神一樣論斷、審判定罪另外一個罪人同樣可恥,同樣無權,更被咒詛。更可悲的是,今天教會裏互相受榮耀,比社會裏還要猖獗。你知道一些福音大會在幹什麽嗎?實在不能互動,就借著福音刊物“見證如雲”,包括幫助別人見證如雲,隻為自我榮耀。實際上他們所信的,根本不是聖經啟示的這位耶穌。耶穌不受世人的榮耀,“基督徒”成群結隊“呼召”人們強吻耶穌。

其次,神勸勉基督的門徒效法基督,不要追求世界的榮耀。“14 父老阿,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認識那從起初原有的。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裏,你們也勝了那惡者。 15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麵了。 16 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17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一書2:14-17)。聖靈提醒我們不斷返回信仰的常識,關於神,關於人。基督徒不要忘記你是從哪裏出來的,為什麽要離開埃及,免得不斷返回去。然後聖靈讓我們看見,這世界是什麽,而我們追求世界的榮耀實際上追求的是什麽,這一切怎樣的夢幻泡影,而且隻是敗壞我們的生命。最後聖靈要我們獻身真理,因為唯有基督是永遠長存的。

第三,真正的神的仆人將人的褒貶看為極小的事,甚至視為糞土。“1 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秘事的管家。2 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3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4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5所以時候未到,什麽都不要論斷,隻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裏得著稱讚”(哥林多前書4:1-5)。牧者如果不能將人言視為糞土,你不可能真的全身心侍奉;你若討人的喜悅,不可能成為合格的仆人(加拉太書1:10;腓立比書3:8)。如果一個基督徒連這個信仰的啟蒙常識都不能明白或堅持,要求你的牧師把平安建立在罪人的好惡之上,這種教會真是比不信的還要可憐。不是牧師可憐,是你可憐。他們借著人抒情或發情,將聖靈的工作等同於人的褒貶,然後借著人言(人家都說你)泄私憤,釘牧者和弟兄的十字架。神的仆人靠十字架得自由:“因這十字架,就我而論,世界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論,我已經釘在十字架上”(加拉太書6:14b)。牧者和世界靠十字架相忘於江湖。因為主明明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翰福音18:36)。2014年,我掛斷電話,不再聽任何“人言”,特別是“人言人之言”,“從今以後,人都不要攪擾我”(加拉太書6:17a)。幸何如哉!

2、世上的苦難

神不僅奪去了彼得在世上得榮耀的任何可能,反而進一步,預告彼得在世上隻有苦難。聖經不僅要基督徒放棄或被奪去人間的榮耀,而且還要為基督受苦。這是耶穌對彼得命運的預言:“18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19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8-19)。耶穌也這樣預言保羅的命運:“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使徒行傳9:16)。耶穌也這樣告訴所有的門徒:“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馬可福音10:39b);“34你們不要想我來,是叫地上太平。我來並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動刀兵。35因為我來,是叫人與父親生疏,女兒與母親生疏,媳婦與婆婆生疏。36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37愛父母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愛兒女過於愛我的,不配作我的門徒。38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從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門徒。 39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0:34-39);“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b)。在這世界,我們沒有榮耀,隻有苦難,原因何在?

第一、世人恨你們。耶穌告訴門徒一個顛覆性的真相,世界恨你們!這讓追求世界愛情的假教會非常沮喪,逼迫他們隻能去傳另外一個福音。這也讓我們警惕“大教會”可能麵臨的試探——你的“增長”如果是因為“世界愛你們”,你的教會已經不是基督的教會了。那麽為何世界恨我們?因為這世界是敵基督的世界,是釘死基督的世界。罪人恨基督,魔鬼挑撥罪人仇恨基督。因此他們常常“無故恨我”。詩人的經曆我們都在經曆。詩篇35:19,“求你不容那無理與我為仇的,向我誇耀。不容那無故恨我的,向我擠眼”;詩篇69:4,“無故恨我的,比我頭發還多。無理與我為仇,要把我剪除的甚為強盛。我沒有搶奪的,要叫我償還”;約翰福音15:25,“這要應驗他們律法上所寫的話說,他們無故恨我”。當然並非真的無故,世界之所以恨教會,恨傳道人,恨基督徒,乃是因為我們所傳的基督,一方麵粉碎了他們一切假基督偶像,另一方麵呼籲他們認罪悔改。世人因此恨我們,超過恨任何宗教。各種原因正如約翰福音3:20,“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約翰福音 7:7,“世人不能恨你們,卻是恨我。因為我指證他們所作的事是惡的”;約翰福音15:18-19,“18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作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19 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隻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約翰一書3:13,“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仇恨我們一定訴諸行動,針對因信稱義對我們的救贖進行肉身的道德控告;針對我們的唯一神信仰以宗教不寬容為名對我們進行政治控告,最後則是法律控告:立法限製、警察逼迫直至合法殺害。

第二、上帝愛你們。上帝借著苦難愛我們。這一點基督教翻轉世人對苦難的認識。我們講過十字架神學,講過上帝在十字架的苦難中啟示了祂自己,我們在苦難中與上帝契合。不僅如此,神允許和使用苦難,是為了祂兒女的健康成長,使我們在苦難的試煉中漸漸有祂兒子的形象。沒有苦難經曆的人隻是動物。在苦難中淪為憤青和怨婦的人隻是魔鬼的兒子,但在苦難中向神複活和重生的人,才是神的兒女。苦難首先來自原罪,人生就是四場苦難:無故受傷、生兒育女、生活勞苦、走向死亡(創世記3:14-19)。魔鬼利用勞苦愁煩和忙碌奪去我們的生命和信仰,把我們變成弱肉強食和仇恨上帝的畜生。但神使用苦難把我們從動物和撒旦兒女中分別為聖。苦難是我的大學。人人都受苦,但基督徒的苦難大大不同。首先,我們不再為罪受苦,而是為主受苦。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佛教認識到人生之苦,而無意義的受苦尤其苦不堪言,最終隻能走向虛無。基督教也認為人生是苦,但為主受苦徹底將我們的生命更新了,使苦難擁有了完全不同的意義。事實上我們並不怕受苦,而是怕苦難的無意義。基督是我們的意義。一方麵,為主受苦勝過和棄絕為罪受苦(希伯來書11:25;彼得前書 2:20,3:14-18,4:15-19)。另一方麵,為主受苦乃是分享主的形象(腓立比書1:29)。為基督受苦,主要表現為為傳道受苦,因為神乃是借著道創造和救贖世界。提摩太後書 1:8,“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見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為恥。總要按神的能力,與我為福音同受苦難”(參考提摩太後書2:9、4:5;雅各書 5:10)。而基督徒會在苦難中健康成長。提摩太後書2:3,“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苦難使我們悔改更新(彼得前書 4:1)。 不僅如此,苦難讓我們學習愛,並從苦難中支取愛的能力,去幫助苦難和試探中的人。希伯來書2:18,“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最後,苦難不僅造就我們自己的信心,也成為我們信仰的美好而有力的見證。沒有苦難,要信何用(彼得前書5:1 、5:10;哥林多後書8:2;撒迦利亞13:9)。不過苦難的底線或總結是死亡,而基督複活勝過了死亡——這讓一切苦難以及指著苦難對上帝的控告失去了重量。腓立比書3:10-11,“10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複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11 或者我也得以從死裏複活。”。

3、天上的賞賜

神拿走了我們在世界裏的 榮耀,又帶領我們穿越世上的苦難,那麽你說的福音是什麽意思?我們一定要明白,神的仆人,基督的教會,基督的信徒,不可能在世界上登上領獎台之後,轉過身來又被邀請赴羔羊的筵席。你不可能兩邊的榮耀均沾,奧斯陸領獎,天國加冕。這樣的“偉人”就是敵基督。“荊棘冠冕”,這個形象生動而深刻地告訴我們,一方麵,世界賜給我們的隻是荊棘的冠冕;另一方麵,隻有佩戴荊棘冠冕和腳傷累累的人,才可能進入新天新地,與基督一同作王。那麽,親愛的朋友,你就迷惑了。或者你會用詩人海子的話來追問:萬裏無雲是我永恒的悲傷,遠方除了遙遠以外一無所有——你說的黎明曙光是到底是什麽意思?我從“上好的福分”和“天上的賞賜”兩個方麵來分享我的領受。前者是生存論的問題,後者是末世論的問題。

第一、今生信仰。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信仰這個概念本身就是指苦難中信仰——如果沒有苦難,信仰毫無意義。而對苦難的解釋和拯救,不是靠世界的手段,隻能靠神的話語。國家不幸詩人幸,苦難使人產生傾訴和尋求話語安慰的需要,而主要向上帝傾訴並傾聽上帝的話語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這也涉及這樣一個問題:受苦的人靠利益活著,還是靠信仰活著;人靠金錢活著,還是靠話語活著。“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4:4)。福音首先意味著,上帝借著話語安慰苦難中呼求祂的人,並賜給人信心,讓人靠著神的話語,穿越苦海。這“上好的福分”特別記在路加福音10:38-42,“38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裏。39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40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就進前來說,主阿,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41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42但是不可少的隻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實際上,馬大的勞苦愁煩也是馬利亞的,是每一個人的存在真相。我們隻能用更加勞苦愁煩來解決我們的勞苦愁煩,結果愈陷愈深。一直到道成肉身,這個苦難的悲劇才可能被終止。總而言之,苦難將我們逼迫到耶穌的腳前,讓我們借著主的聖道,看見天開了,世界漸漸縮小,天國緩緩降臨。不僅如此,神借著苦難與你同在。保羅這些話對彼得也是安慰:“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哥林多前書15:10)。不是你一個人在受苦,而是主與你同在。苦難中信仰,就是與主同行。

第二、末世榮耀。我們在世上一切的苦難都不是徒然的。“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麵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書 15:58)。這是主的應許:“10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11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12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馬太福音5:10-12)主這番話讓我有這樣的看見:首先,神將我們的苦難視為祝福,並且真的要祝福我們;其次,我們在人間遭遇的苦難主要是人對我們的言語論斷和控告,而這樣的苦難從先知開始直到末世,不會終止;最後,基督徒應該仰望從神來的榮耀,而不是從人來的榮耀,並要苦中喜樂,為這榮耀作見證。實際上,這是使徒一貫的見證。羅馬書 8:17,“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哥林多後書 1:7,“ 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帖撒羅尼迦後書 1:5,“ 這正是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希伯來書2:10,“原來那為萬物所屬,為萬物所本的,要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裏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彼得前書 4:13,“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有人罵我們,人家都罵我們,這有什麽稀奇呢?諸位可能還記得一位傳道人的見證,當突然間罵他的人少了,而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他的時候,他就驚恐地來到神的麵前禱告:主啊,求你鑒察我,看我裏麵有什麽惡念沒有,做錯什麽事沒有?不然怎麽撒旦這麽喜歡我了呢?!Domine, Quo vadis?

所以,親愛的朋友,無論如何,你用不著同情和可憐彼得,更不應該糾住反對他的人多而跟隨他的人少而冷嘲或搖動。因為神的仆人不可能既要世上的榮耀,也要天上的賞賜。你不可能既討神的喜悅又討人的喜悅。這一點正如保羅說的 ,如果是那樣,他根本就不是神的仆人了(加拉太書1:10)。如果神的仆人在世界裏坐在法老的右邊,又要在天上坐在基督的右邊,我們完全可以判斷,這人是撒旦的仆從,根本不是基督的仆人。一個要領受天上榮耀冠冕的人,在世界裏寄居的地方,隻能是希律的古拉格和凱撒的勞改營。不要把約翰變成希羅底和莎樂美。想象我們的主,世界賜給祂的隻有馬槽、曠野、十字架和墳墓;人類賞賜給祂的隻有殺嬰、利用、誤解、毀謗、口水、推搡、石頭、繩索、棍棒、燈籠、火把、譏笑、羞辱、耍弄、背叛、棄絕、鞭撻、槍紮、死亡、掩埋、攔阻和身後繼續的殘害與毀謗。對基督徒來說,世界的審判台才是領獎台,深坑才是高台。很多人眼淚汪汪地誤讀哥林多後書11章,卻看不見保羅怎樣喜樂平安地在細數天上的賞賜。更多人被“世人恨你們”嚇破了膽,驚慌失措;又翻過身來嚇唬牧者。但求主堅固我們。受洗十年,侍奉四年,教會內外,大洋兩岸,辱罵和毀謗空前洶湧,愈演愈烈。我記得我在世界“公共”的時候,他們怎樣喜悅我;我也記得我剛剛牧養的一些人起初怎樣“要剜掉眼珠”來愛我,但一切都在“紅海追殺現象”和“加拉太定律”中灰飛煙滅了。聖經真實得令人窒息。我從來不認為他們比我更義,我們與世人唯一的區別是我們歸服了基督,而且將持續領受的真理堅持到底。但我求主繼續這樣祝福我,也祝福你們,作沉默的彼得,讓上帝作我們的上帝:“5 你卻要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作傳道的工夫,盡你的職分……8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摩太後書 4:5-8)。阿門!

任不寐,2014年8月23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