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5:1-11,“1 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2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3 彼得說,亞拿尼亞為什麽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 4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你怎麽心裏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5 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仆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6 有些少年人起來,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7 約過了三小時,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這事。8 彼得對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價銀,就是這些嗎?她說,就是這些。 9 彼得說,你們為什麽同心試探主的靈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10 婦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那些少年人進來,見她已經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邊。11 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感謝神的話語。這段經文在結構上明顯是一個平行結構,先是審判男人,然後是審判女人。而且是兩個平行的交叉結構:犯罪事實(1-2;7-8)-神的審判(3-4;9)-死亡代價(5-7;10-11)。
在過去的課程裏,使徒行傳談到教會的創立,談到外部敵人的逼迫和內部的彼此相愛,今天轉向內部敵人或內部危機。這場危機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使徒行傳5:1-11不僅是使徒行傳中最難解、或最難以接受的經文,也是整卷聖經中的難題之一。聖經中災難性事件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挑戰和攔阻,主要原因是神本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對立。為了上帝,還是為了人類,分別著真假傳道人。或者說,聖經首先是為了上帝,然後才是為了人類;或者說,隻有為了上帝,才能為了人類。麵對這些信息,有一些傳道人負責將聖經這類令人憎恨的信息處理成人能接受的信息;有些傳道人(特別是加爾文主義者)負責將這些天火燒到別人身上,就是把亞拿尼亞和撒非喇處理到別人頭上。但是無論人文化還是雙重預定論,都不是我要做的工作。一方麵,聖經就是聖經,神怎樣說,我就怎樣傳;另一方麵,我們要看見,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活在我們自己裏麵,今天,我們要把他們從我們自己裏麵拉出來,處以極刑,徹底埋葬,然後繼續天路——我們特別需要這樣的真理治死我們心中之賊,死而複活。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今天才是建堂的第一天,願主與我們同在,阿門。
1 有一個人,名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賣了田產。2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他的妻子也知道。其餘的幾分,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地上的教會從來都不是完全聖潔的,而且總有稗子在其中。聖經的誠實不僅在於她完全忠實於上帝的話語,也在於她從不掩蓋事實,特別是以色列選民和教會的事實。常有外邦人控告教會曆史上的罪惡或不光燦的事,並指控基督徒缺乏反省和批評精神;這些人很無知,因為他們不讀聖經,因此不明白,聖經比任何外邦人更能直觀和反省上帝兒女的軟弱與犯罪。舊約聖經幾乎就是以色列人不斷犯罪的曆史記錄;在新約中,福音書幾乎記載了每一位使徒的不堪,而使徒書信,直截了當告訴我們初代教會的種種缺陷。當然,我們並不接受誣告。使徒行傳第5張開篇將我們帶入初代教會或嬰兒時期教會一個驚天醜聞之中。不過需要提醒的是,聖經所記載的,並不等於聖經所鼓勵的。
連詞δ?告訴我們,“名亞拿尼亞,同他的妻子撒非喇”與巴拿巴以及其他信徒是不同的,這形成鮮明的對比。而這個連詞也帶領我們從教會內部相愛,轉向教會內部的危機。教會危及是從一對夫妻開始的。這對夫妻算得上彼此相愛,如同舊約的亞哈與耶洗別。隻是他們同心侍奉瑪門和魔鬼,因此一同毀滅。丈夫名叫亞拿尼亞。新約聖經有三位亞拿尼亞(使徒行傳 9:10,23:2),這是猶太人常用的名字。?ναν?ας,?????????,whom Jehovah has graciously given,God has favoured,神所恩待的,神所喜愛的。舊約翻作哈拿尼雅(曆代誌上 3:19,但以理書1:6等)。撒非喇,Σ?πφιρα,???????,藍寶石(出埃及記 24:10等)。這個字在亞蘭文中就是美麗之意。神確實很愛他們,使他們擁有了財富和美貌。這裏特別強調這是一個男人或丈夫(?ν?ρ),一個女人或妻子(γυν?),本是神按自己的形象造的,按基督的形象重新創造的。家庭構成教會的基本單位。
首先我們要明白,教會裏麵的犯罪常常不是全然不信,而是半吊子信仰。這就是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境況。他們和全教會的人一樣,至少表麵上也表現出奉獻的熱情。但是我們應該詳細考察他的連續動作。值得一提的是,初代教會這場災難與奉獻有關,聖靈不憚以外邦人特別敏感的“假上帝事件”(金錢)來教導教會,這一點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外邦人完全可以指著這件事控告教會的貪財與不寬容,但是,聖經卻沒有回避這件事,這是需要我們反複思想的。亞拿尼亞第一個“宗教行動”是πωλ?ω,專指市場上的交易,等價交換。這是一種純粹的商業行為(馬太福音10:29),當然也無可厚非。他所賣的是田產,κτ?μα,a possession,一處田產。這對夫婦不是變賣了所有的田產,而是變賣了一處田產。根據上下文,這場交易顯然是以奉獻的名義進行的,以宗教或信仰的名義進行的。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沽名釣譽,也可能是為了借此逃避律法的禁止和輿論的譴責。利未記25:23 -24,“23地不可永賣,因為地是我的,你們在我麵前是客旅,是寄居的。24 在你們所得為業的全地,也要準人將地贖回”。律法基本上禁止猶太人進行土地交易,但這對夫妻趁著初代教會的奉獻熱情,企圖暗度陳倉。記住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這樣說他並非不公平,因為亞拿尼亞的第二動作不是奉獻,而是“把價銀私自留下幾分”。私自留下,νοσφ?ζω,這個字有兩個基本含義,一方麵是劃分,這是真正的目的;另一方麵是秘密地為自己留用(提多書2:10)。柏拉圖在他的作品中,以及約瑟夫在猶太古史中也特別適用這個動詞表示那種藏私之舉。這個動詞出現在奉獻的舉動之前,告訴我們這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原文中並沒有“幾分”,隻是說,他們從售價(τιμ?)之中(?π?)私自留用;所以我們並不知道他們到底留下多少。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利用教會的“洗錢行徑”。而教會拒絕被世人、假基督徒捆綁謀取私利、沽名釣譽,這是該事件的本質。然後,他們才將一部分(μ?ρος)價銀放在使徒腳前。根據上下文,顯然他們撒了謊,宣稱自己奉獻了一切所有的,而且使眾所周知。貪婪、欺騙和假冒為善,鐵證如山。
不僅如此,這裏明明說,這是一場夫妻共謀,至少,妻子在其中“順服”了丈夫的犯罪。συνορ?ω,to know with another,撒非喇從頭至尾,完全清楚、看見、理解這件事。這個動詞等於強調撒非喇是同謀。也許撒非喇的名字也傳遞出一些信息,使我們願意相信這位女人是一個“珠寶愛好者”。至少從她的結局看,她是貪財的。在很多的時候,女人的貪婪常常是男人犯罪的動力。撒非喇的同謀與箴言31章“賢德的婦人”形成的對比,諸位可以對比閱讀。“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箴言31:10),這幾乎就是在針對撒非喇;“她尋找羊絨和麻,甘心用手作工”(箴言31:10),勤勞得福,占便宜必將自己陷入愁苦和紛爭之中;“未到黎明她就起來,把食物分給家中的人”(箴言30:15),人家要睡“美容覺”,到黎明才入睡的女人,應該反省了;“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30)。主是信實的,讓我們依靠讚美祂。
3 彼得說,亞拿尼亞為什麽撒但充滿了你的心,叫你欺哄聖靈,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呢? 4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你怎麽心裏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教會被商業精神捆綁,陷入致命的危機。可以說人類所有的組織都是一種商業組織, 但教會之所以是教會,與此不同。因此聖靈催逼彼得起來阻止這場內部的腐爛或根本上的傾覆。彼得沒有討好人,他願意起來針對這對假基督徒。δ?,又一次轉折,牧者必須重申教會的嚴正立場。彼得的講道台完完全全徹徹底底是針對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及所有同類之人的炮台。聖靈借著彼得對亞拿尼亞事件的宣判如下:
第一、這事出於魔鬼。再沒有這樣的指控更為嚴厲和傷人的了。但關鍵是他說的是不是事實。一方麵,彼得不能濫用權柄誣告亞拿尼亞;另一方麵,彼得必須明白自己所說的,有從聖靈而來的充分的證據。彼得當然有。διατ?,by what,why;為什麽。一方麵,這個追問不僅毫不猶豫地宣告了魔鬼在這件事情上操控的事實,基督徒必須時刻警惕魔鬼。所以彼得前書 5:8-9說:“務要謹守,儆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曆這樣的苦難”。亞拿尼亞是魔鬼成功吃掉的範例。另一方麵,彼得也在追討亞拿尼亞沒有抵擋魔鬼的責任。正如雅各書4:7所說的,“故此你們要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基督徒有抵擋魔鬼的責任。亞拿尼亞的情況與猶大相類:“他吃了以後,撒但就入了他的心”(約翰福音13:27)。不僅如此,我們也看見,魔鬼阻攔和消滅教會,不僅從外部組織仇敵逼迫教會,也從內部試探信徒,使他們常常使用“普世價值”敗壞教會。
第二、人犯罪出於自己。是亞拿尼亞自己的貪婪,讓他們故意欺哄聖靈。亞當和夏娃犯罪,總是將全部責任歸給魔鬼和別人(創世紀3);但神要每個人必須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所謂欺哄聖靈,一方麵,以信仰和上帝的名義牟利;另一方麵,他們竟然以為上帝對此不知。ψε?δομαι,to lie, to speak deliberate falsehoods——亞拿尼亞一定是公然撒謊了,盡管這段經文並沒有引用他的謊言。但彼得已經告訴我們這謊言的本質是“把田地的價銀私自留下幾分”,卻謊稱變賣田產(χωρ?ον, the land)的行動是為了上帝,為了奉獻,並謊稱全額奉獻了。不僅如此,ψε?δομαι 這裏用作Infinitive,表示目的——撒旦利用亞拿尼亞真正的目的,就是欺哄聖靈。這是那惡者有意為之的公然挑釁,目的是讓新生的教會成為笑柄。而亞拿尼亞毫不猶豫地成了魔鬼的差役。無論如何,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
第三、教會的基本立場。彼得接下來為教會辯護:聖靈關切此時不是因為關切錢財,也絕非不寬容。一方麵,這件事在於利用教會牟利沽名;另一方麵,這件事在於褻瀆聖靈。彼得了解魔鬼的控告,所以非常徹底地說明,對亞拿尼亞的審判絕對不是因為他不願意奉獻或奉獻不夠,而是因為他對教會的利用和信仰上的詐騙。你有權不奉獻(田地還沒有賣,不是你自己的嗎),你也有權少奉獻(既賣了,價銀不是你作主嗎);但你不能利用教會牟利取義。值得強調的是,彼得非常清楚地告訴世人,以及每一位基督徒,教會奉獻完全出於個人自願,新約聖經從來沒有任何一節經文勉強信徒奉獻。常有人引用瑪拉基書的相關經文教訓門徒十一奉獻,這種教導和這段經文是對立的。我再重申一次,舊約的宗教禮儀律,不適合教會。
第四、這件犯罪的本質。“你怎麽心裏起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首先,亞拿尼亞是故意犯罪。τ?θημι,起這意念,設計謀劃。從根本上說,亞拿尼亞是不信的,因為他以為上帝不能洞察他的心思意念。每一位基督徒必須記得,每個人在上帝麵前不僅是完全赤裸的;而且,上帝看人的內心超過看人的外表。這次事件在人看來好像小題大做,但神是在審判亞拿尼亞的內心。撒母耳記上 16:7,“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參考詩篇51:6;箴言16:2、21:2;瑪拉基書2:2)。其次,彼得將這場欺詐定義為“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問題的本質不是金錢,而是欺騙。ψε?δομαι,to lie, to speak deliberate falsehoods,to deceive one by a lie。一方麵,人可以欺哄的,千百年來,亞拿尼亞不是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嗎?但你不能欺哄神——你的 目的還不僅僅是貪婪,還有要羞辱上帝和祂的教會。所以有釋經者引用路加福音12:10來解釋這場審判:“凡說話幹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褻瀆不僅僅是欺騙,還有玩弄,羞辱之意。
5 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仆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6 有些少年人起來,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
罪的工價就是死(羅馬書6:23)。亞拿尼亞應聲而亡,告訴我們這事出於神。彼得並沒有用刀,是神結束了亞拿尼亞的生命。不過更準確地說,是彼得的“講道”(το?ς λ?γους το?τους,these words)嚇死了亞拿尼亞,我們因此看見上帝話語的能力。?κφ?ρω,斷了氣,?κψ?χω,to expire, to breathe out one's life——已經不再是有靈的活人了,神離開了她,成了死人(創世紀2:7)。同樣是彼得的講道,使“聽見的人都甚懼怕”,這事也出於神。這裏有兩次?κο?ω(聽見),一方麵強調彼得講道的力量,另一方麵告訴我們,聖靈願意此事眾所周知:上帝對祂子民誠實的要求,基督對祂教會誠實的要求,壓倒一切。這一點對說謊成性的霾人有重要的啟蒙意義。當最早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人驚詫他們幾乎從不說謊。這種品質是從亞拿尼亞這類血案之中不斷造就出來的。不僅如此,聖經定義魔鬼就是說謊者,因此,亞拿尼亞之死就是要基督徒向謊言之罪而死,將自己從撒旦和它的差役中分別出來。必須處死我們裏麵的亞拿尼亞,否則,我們永遠隻能是魔鬼的兒子。
重生從懼怕開始。“都甚懼怕”也出現兩次(5:11)。看來這件事傳播得極為迅速,很多人很快就知道了(路加福音1:65)。這也是聖靈的旨意,好阻擋更多的人犯罪。懼怕也是聽道的一種應有的反應。關於這場變故,我們都有同樣的反應,所以迄今為止,這段經文讓我們極為不安,甚至不以為然,更是大為恐懼。φ?βος,這個字有兩個基本含義,首先就是fear, dread, terror;其次,r everence for one's husband,專指妻子對丈夫的敬畏、尊敬,與貞潔有關。我們就是“聽見的人”,借著這件事會產生不潔的婦人站在丈夫麵前那種顫栗。這是被捉奸的恐懼。如果你聽見這件事很舒服,那就是控告聖靈是說謊的了。如果你也一同恐懼,就說明,亞拿尼亞就在我們裏麵,他很不安。你有兩個選擇,同情並為他辯護;用聖靈的寶劍將之一劍封喉。這是認罪悔改的日子。
少年人進來“打掃戰場”。ν?ος,recently born, young, youthful,new;這是一群新生的人,年輕一代人;新鮮的血液,新的水源(馬太福音9:17等)。請注意“少年人”在這裏被重複使用了兩次,他們先是亞拿尼亞的收屍者,然後是撒非喇的收屍者。我個人願意在屬靈的意義上引申一些這個畫麵:年老的、老謀深算的、被金錢以及“普世價值”弄瞎了眼睛的“老基督徒”、教會裏的老油條、教痞、混混、竄堂者,不思悔改、不再更新的“老人”,沒完沒了的發怨言的舊人,死了,被請出去了。正如啟示錄21:27所說:“凡不潔淨的,並那行可憎與虛謊之事的,總不得進那城。隻有名字寫在羔羊生命冊上的才得進去”(參啟示錄22:15)。但神興起一代新人,他們起來了(?ν?στημι,to cause to rise up, raise up;複活的人);並取而代之,繼續建造基督的教會。這一幕像極了曠野中的以色列人,神向這些怨婦的族類發怒,結果一代舊人死去,一代新人出來。或者像路加福音15章浪子回家的故事,大兒子在靈裏基本上已經死了,到小兒子靈魂蘇醒,成為教會裏新造的人(路加福音15:1)和天國裏為大的(路加福音22:26)。不僅如此,在屬靈的意義上,埋屍之地應該就是亞割穀(約書亞記7:26);而埋葬的目的在於潔淨教會(以西結書39:12-16)。死亡和埋葬之間的間隔時間很短。
7 約過了三小時,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這事。8 彼得對她說,你告訴我,你們賣田地的價銀,就是這些嗎?她說,就是這些。
我們不是很清楚為什麽三個小時之後撒非喇才到達現場,也許中間是禱告時間。不過我們可以說,這三個小時是上帝給這婦人額外的恩典。這三個小時是悔改重生,逃離死亡的最後機會。這是我們生命中最為寶貴的三個小時。也許我們有同樣的經驗,就是當災難來臨之後,我們痛定思痛,才想起,災難發生之前,實際上上帝給了我們三個小時;而一切因為罪引起的災禍,本來可以在那三個小時通過悔改、改變甲乙避免。三在猶太文學中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常常是神性的數字,也代表完全,這三個小時完全是神的恩典,因為按撒非喇的罪,她應該和亞拿尼亞一同滅亡;另一方麵,這三個小時完全夠用了,足以讓一個人認罪悔改。這三個小時可能什麽也沒有發生,這是靜靜的時刻,是靜靜的頓河,是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是所謂難得的平靜的時光……但恰恰就是在這個貌似平靜的時光裏,聖靈憂傷地看著我們,災禍也正在一步一步逼近。
創世紀有兩個忍耐一千年的故事,啟示錄也有一個千年忍耐。我們的神是大有忍耐的神,知道千年之後,再增加三個小時。我常常想起自己錯過和浪費的那三個小時,悔恨不已。主啊,憐憫我們。但願我們在每一段貌似安靜的時光中突然驚醒,悔改歸入基督。但願我們常常想起這“三個小時的倒計時”。正如彼得後書3:9所說的,“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聖經也說,女人比男人軟弱,因此,多給了女人三個小時。既然上帝都多忍耐女人三個小時,上帝的兒子,上帝的兒子裏麵的基督徒,都應該學習這樣的功課。“他的妻子進來,還不知道這事”,這句話讓我們至少有兩點看見。第一、死到臨頭,罪人懵然不知。第二、撒非喇不僅不知道丈夫的悲劇,更不知道自己犯了罪。從始至終。也許她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最多是從犯。她甚至想過無數為自己辯解的理由,這些理由也都在我們的心裏。
神憐憫我們。借著彼得的提問,實際上給撒非喇最後一次機會。事實上,當神審判我們,管教我們之前,總是有聲音臨到祂的兒女。這聲音直指我們的罪,警告我們,提示我們。但由於這些聲音太難聽、太紮心,無論出於恐懼還是驕傲,我們完全充耳不聞。甚至惱羞成怒,聽道成仇。不僅如此,撒非喇變本加厲掩蓋自己的罪,結果罪上加罪。“她說,就是這些。”這是故意說謊了。δ? ε?πεν Να? τοσο?του。借助於原文,我們看看撒非喇是怎樣死的;而我們實在可以從中學到慘痛而寶貴的教訓;這也正是聖靈的美意。第一、δ?,但是。神給了我們機會,“但是”,我們沒有珍惜。第二、ε?πεν,神給我們說話的機會,就是認罪悔改的機會,但我們沒有說討神喜悅的話,反而用舌頭加倍犯罪。第三、Να?,yea, verily, truly, assuredly, even so;極為強烈地說謊,發誓咒詛地說謊,比真的還真地說謊,用更多的謊言掩蓋第一個謊言地說謊,表情極度誇張、甚至大大生氣地撒謊……第四、τοσο?τος,so many,就是這些。公然說謊,理直氣壯、平平靜靜地說謊,習慣性地說謊,自以為計地說謊。如果你在生活中被如此欺詐和羞辱,你就可以體會聖靈的心腸。我認識一個行奸淫的女人,當丈夫責問她的時候,這女人先是暴跳如雷咒詛別人誣陷她,“我怎麽可以幹出這種畜生不如的行為?!”然後心平靜氣地說:“我沒有幹,神知道我沒有……”這就是撒非喇的狀態。
9 彼得說,你們為什麽同心試探主的靈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腳,已到門口,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上帝借著使徒將審判臨到了。不過我想,即使在審判的過程中,這女人仍然有悔改的機會;但我相信,當彼得宣判的時候,這女人一定更加惱羞成怒,正在絞盡腦汁籌集智慧和謊言,要進一步褻瀆聖靈。我們來進一步看看彼得對撒非喇的定罪。
第一、她和丈夫犯有同樣的罪,他們在罪上同心合意。συμφων?ω,to agree together。這個動詞在這裏是被動語態,一方麵他們是互相鼓勵、互相說服為錢犯罪;另一方麵,他們都是撒旦進攻教會的工具。我們必須警惕夫妻相愛和彼此順服的濫用。如不在基督裏,不在真理裏,在罪中的彼此順服就意味著同赴黃泉,牽手進入火湖。換言之,妻子順服丈夫是有底線的,不是所有的順服都是神所喜悅的。第二、這夫妻的行徑背後是那試探者,即魔鬼(馬太福音4:1-3)。πειρ?ζω,to tempt。魔鬼起初怎樣試探基督,如今也怎樣試探基督的教會。但是感謝主,祂已經為我們率先勝過了試探。然而這對夫妻沒有住在基督裏,夫唱婦隨地雙雙跌倒了。若明明知道這是屬靈的爭戰,這場大失敗實在可歎。第三、試探的對象是聖靈;換言之,撒非喇也犯有褻瀆聖靈的罪。τ? πνε?μα κυρ?ου,the Spirit of the Lord。起初丈夫在真理和生命上冒稱屬靈看見,然後妻子冒充順服丈夫的屬靈模範,這是兩種假冒偽善。第四、這罪當死,而且撒非喇的死狀直如其夫。?δο? 這個詞顯示當時氣氛的緊張。“他們也要把你抬出去”,這句話也可能是雙關,“你已經與神的國無份了”。夫妻雙雙把家還,那家就是世界,或者異教,就是死亡。夫妻二人先後被抬出教會,或離開教會。這是教會黎明的悲劇故事。
10 婦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腳前,斷了氣。那些少年人進來,見她已經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邊。11 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
婦人之死與她的丈夫有兩點不同。第一、形容婦人之死用了一個副詞,παραχρ?μα,straightway,立刻。這有些末世論的氣氛,不再有時間了,“不再有時日了”(啟示錄10:6)。神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第二、“仆倒在彼得腳前”。這一幕彰顯了使徒和教會的權柄——神會借著教會審判世人。我們現在看見教會的黎明橫陳著第二批屍體。第一批是賣主的猶大,第二批就是利用教會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兩者的敗壞都和金錢有關。金錢是敗壞教會,特別是萌芽狀態的教會最有效的手段。以色列人剛剛開始天路曆程或剛剛進入迦南美地的時候,魔鬼使用了同樣的手段,那時候的亞拿尼亞叫亞幹(約書亞記7章)。其中約書亞記7:1開明宗義:“以色列人在當滅的物上犯了罪。因為猶大支派中,謝拉的曾孫,撒底的孫子,迦米的兒子亞幹取了當滅的物。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亞幹事件造成了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的第一場慘敗。“於是民中約有三千人上那裏去,竟在艾城人麵前逃跑了。艾城的人擊殺了他們三十六人,從城門前追趕他們,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殺敗他們。眾民的心就消化如水”(約書亞記7:4-5)。這正是魔鬼給幼年的教會安排好的大失敗。但是感謝神,悲劇沒有重演,教會贏得了這場勝利。
請注意10-11與5-6在結構上的不同,兩個句子都可以視為交叉結構。在5-6中,眾人恐懼是中心經節;而在10-11中,少年人是中心經節。這應該是有意安排的。恐懼並不是目的,目的是在恐懼之中,造就或重生新的生命。正如這件事必定讓我們紮心、反感,但神的意思卻是好的,為叫我們離開舊人,成為新人。少年人再一次出現,也意味著上帝給新人反複兩次的功課,這是反複在建造他們。而我們實在需要重複教育。謊言習慣不是一次能更正的。我相信這一天對這些少年人是非常重要的,上帝將曆史濃縮給他們,讓他們從中學到生命的真理。其實聖經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聖靈賜給我們這些少年人,讓我們學習怎樣逃避死亡,進入永生。每一個冬天都有很多人逝世,他們多是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我們都是死亡事件的目擊者,“見她已經死了”。我們應該怎樣行?將這屍體埋葬,繼續走前麵的道路,並避免重蹈覆轍。少年人需要經曆這些悲劇,需要學習,沒有人心本善這件事。
聖靈使用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悲劇,來建造普世教會。“教會”這個詞,在使徒行傳中第一次出現。?κκλησ?α,這個希臘字的本來含義是:a gathering of citizens called out from their homes into some public place, an assembly。即使根據這個字的原意,我們也知道,全部以家庭成員為會眾的“教會”並不是真正的教會,真正的教會就是由不同家庭成員組成的公共集會。教會誕生在“懼怕”之中,這是特別值得深思的。那些指著這件事指控使徒和聖經極端的人,應該好好思想最後這句話。一方麵,為什麽“全教會和聽見這事的人,都甚懼怕”?因為每個人都是潛在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你心裏若沒有鬼,你就不會反感,你就不會懼怕。另一方麵,若沒有彼得這樣的使者警告,每個人都會走他們的道路。“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加拉太書 5:9);我們隻有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認識到這件事的極端嚴重性,也就能理解使徒的極端反應了。商業精神如瘟疫,會帶領多數人起來模仿。消滅教會,金錢的試探比政治的逼迫更有效,教會完全可能從一開始就變成一種新的商業活動或企業組織,成為世界一部分。正因為如此,教會的黎明出現了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事件。上帝允許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事件發生,聖靈將這件事記錄在案,也是在教會的入口處放上了一塊絆腳的石頭,可以阻擋假基督徒的長驅直入。恐懼是生命之母。
這場極端事件顯明了教會生活的兩條底線,這兩條底線是不能逾越的,是神不能容忍的。這兩條底線分別用重複的方式加以強調。第一,欺哄。神的教會要堅決拒絕謊言,特別是假冒偽善的謊言。而魔鬼起初就是說謊的 ,並用謊言敗壞的亞當和夏娃;但初代教會,通過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死亡,堵截了撒旦的卷土重來。第二,懼怕。神的子民必須敬畏上帝。這也是我們的教會生活特別強調的:從裏麵說,我們來到神的麵前應該自潔,應該有認罪悔改和感恩之心;從外麵說,教會首先必須是嚴肅會,神是欺哄、輕慢不得的——凡是褻瀆上帝的,必被審判(加拉太書6:7)。
謊言與上帝是不相容的。而教會中最流行的謊言就是亞拿尼亞式的謊言——為名為利誇大自己的敬虔。在新約聖經中,耶穌咒詛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這種假冒偽善,亞拿尼亞生動再現了這種假冒偽善的經本精意。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假冒為善一直是教會的流行疾病,於今為烈。假冒偽善不僅僅是指金錢奉獻上的吹噓和沽名釣譽與牟利騙錢,更廣泛地表現為一個蒙恩的罪人,一個明明白白的肉身,在人麵前,在教會裏成了天使,成了屬靈表演藝術家。我常說的“重生派邪教徒”、“生命神學”、“律法主義者”、“基督教道德主義者”、“記得靈恩派”都是這種試探的主要演員。遺憾的,上帝最憎惡的屬靈高調,如今成了教會趨之若鶩的主流文化。你在任何異常見證會上能都看見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聯袂秀場,而你在任何屬靈高人的禱詞和悼詞中也能看見這種彌天大謊和恬不知恥。所謂屬靈高調,就是你標榜自己、別人無論如何根本達不到、沒有達到的生命高度。我完全重生了,從此我不再是人了;你根本沒有到達那種程度,但你說你得著了;你根本還在肉身中,但你宣告你已經肉身成道了。先知預告了種種獸性,並反複說上帝咒誇大的舌頭。如但以理書7:8,“我正觀看這些角,見其中又長起一個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這角前,連根被它拔出來。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說誇大的話”。 新約聖經也指著這些人說:“這些人是私下議論,常發怨言的,隨從自己的情欲而行,口中說誇大的話,為得便宜諂媚人”(猶大書1:16)。感謝神,在教會啟程的地方粉碎了一場屬靈表演,並在我們裏麵,對假冒偽善和屬靈高調執行死刑,立即執行。
猶太人的威脅是巴比倫,耶路撒冷最大的威脅是巴別塔。教會最大的危險是罪人演上帝,亞當演基督,肉身成天使。從教皇到洪秀全,從加爾文到屬靈寡婦,可見一斑。信仰,特別是對上帝的信仰,最容易使罪人演天使,結果使教會成為妖精、神經病和偽君子的集散地、批發市場;而無知的婦人變得更加無知和瘋狂,下三濫變得更加下流和嗜血。屬靈高調者絕對不是天使,但絕對是妖精——妖精就是肉身之中的人作天使狀。罪人假冒偽善和教會之妖孽是教會最大的威脅,是教會淪為邪教的根本原因。妖精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吃人。“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就是吃人自義,像神一樣知道善惡,論斷人,將教會變成絞肉機和世界上最醜惡的地方。這不奇怪,妖精的生命靠吃人活著。他們的生活樂趣總是:唐僧師徒今天到哪裏了。對人以及人那點兒破事兒的極度關切,根源於它把人看為食物;看人,論斷人,隻是一種廚藝。吃人生番以霾人為甚。他們看人、議論人、論斷人那種興奮和快感,直入任不寐看見一盤鹵煮火燒。第二就是穴居。妖精在山洞裏修煉。它不要施恩之具,蔑視教會生活,結果將基督教變成東方的風俗和異教。使徒行傳中兩位使徒反複說“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是為了幾乎捍衛教會免遭魔鬼試探的見證。所以耶穌用罕見尖銳的方式咒詛法利賽人的假冒偽善,旨在將自己的教會與一切宗教鴉片區別出來。馬太福音23章裏,與登山八福對應,耶穌這裏宣告了八禍,都是針對假冒偽善的(馬太福音23:13、 14、15、16、23、25、27、29)。換言之,上帝厭惡假冒偽善或屬靈高調,而且神的憤怒一定傾倒在這些人身上,特別是如果這些人入侵神的教會。一個宣告自己徹底重生並論斷弟兄姐妹生命、厭惡教會生活的人,基本上就中了法利賽人的酵,染上了假冒偽善的絕症(馬太福音 16:6)。論斷別人的生命是一種非常深刻的欺哄:自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一樣得罪人)、欺人(讓人相信他比別人更義)、欺神(我是為了神,我更愛神)。
如果說認識欺哄,讓基督徒遠離人妖;那麽,認識敬畏,讓我們遠離高等動物,成為正常人,成為有靈魂的人。信仰改變我們的生命,就是讓一個天真無罪、無知無畏的動物或行屍走肉,變成一個敬畏上帝的人。至少在教會生活中,以敬畏耶和華為新生命的開端。在舊約聖經中有一個和亞幹對應的例子,就是烏撒(撒母耳記下6:2-9)。烏撒之死也讓大衛懼怕,“8 大衛因耶和華擊殺(原文作闖殺)烏撒,心裏愁煩,就稱那地方為毗列斯烏撒,直到今日。9 那日,大衛懼怕耶和華,說,耶和華的約櫃怎可運到我這裏來”。大約1000年之後,耶路撒冷成了毗列斯烏撒(事實上毗列斯烏撒就在耶路撒冷附近)。?????? ??????,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烏撒粉身碎骨之地;而烏撒的含義就是力量。烏撒代表靠自己的力量、公然違背上帝律法“侍奉上帝”那種大無畏的精神,結果被神擊殺(出埃及記19:22,民數記4:15,民數記19:20,以賽亞書52:11)。烏撒也有前車之鑒,“ 拿答,亞比戶在耶和華麵前獻凡火的時候就死了”(民數記26:61,參考利未記10:1;民數記3:4)——在某種意義上,這凡火大約相當於罪人對罪人的“義怒”,表演者裏麵不怕神,但神要人在表演者倒閉的悲劇中學習敬畏。“凡火”之“凡”(????),本意是“怪異的、敵對的、娼妓般的;外來的,淫蕩的”。婊子無畏,婊子演天使大無畏。
舊約的亞幹、烏撒、拿答、亞比戶之死,新約的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之死,所啟示出來的真理是一貫的,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上帝的子民與外邦人的區別,在於我們有所敬畏,並隻敬畏上帝。是敬畏將我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並開始學習愛上帝,又愛人如己。敬畏也告訴我們,基督徒新的生命絕對不是自己修煉、修行、冥想的結果,而是在上帝的施恩之具的“恐嚇”中漸漸被動活出來的。不過聖經指著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之死不是要嚇唬我們,而是將一件不能否認、必然發生的事實指給我們看,好叫神的兒女棄惡從善,轉危為安。與此相關的一個外邦人的指控是:全能至善的上帝為什麽為人類設立了地獄?這個指控不認識神也不認識人。一方麵,雖然地獄存在,但上帝並不希望你去那裏;另一方麵,這些人從未認識人是什麽,沒有想過,這樣的人類,若沒有地獄,結果將會如何——如果沒有地獄,人間就是地獄。我們可以厭煩,但我們不能否認。隻是那些能領受上帝旨意的人有福了,他們會從中學到敬畏神的美好功課,反過來祝福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兒女和家庭。啟蒙哲學的口號是,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這個口號隻是無神論更無助的顫栗或歇斯底裏而已;而欺哄,與無神論的大無畏精神一脈相承。蛇說,你們不一定死;“惡人的罪過,在他心裏說,我眼中不怕神”(詩篇36:1,羅馬書3:18)。然而我們信靠一條更簡單、更常識的真理: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收生婆因為敬畏神,神便叫她們成立家室”(出埃及記 1:21)。
總而言之,信仰就是讓人作正常人,或在基督裏的人,神所造的人。亞當以降,人類演義出有兩種假人,霾國為甚: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壯諸葛之多智而近妖。他們是人的顛覆和威脅,是魔鬼和罪人的共同作品。第一就是妖精,是魔鬼和人性在加爾文裏麵聯合製造的,主要技術是欺哄神。但人不能欺哄神,不要欺哄聖靈,你永遠不過就是人。求神憐憫我們這小群,讓我們在這世界永遠不做妖精或人上人,我改革你人,我歸正你人,以及靈恩派和重生派的我驚為天人,美若你先人。第二就是畜生,或者動物,是魔鬼和人性在加達爾文裏麵製造的,主要工藝是不怕神。畜生從來沒有敬畏,以食物為天,因此主張可以為了肉身為所欲為。求神憐憫我們這一小群,做一個有所敬畏的人,或有靈的活人。主流教會以“那小妖搖身一變”為選民標準,主流社會以“你先做好動物”為普世價值。這就是我們所在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的處境。教會負責出產妖精,社會負責繁殖畜生,而偉人就是妖精和畜生的兩位一體。我們自己不能超越和勝過這兩種試探,因此,神設立教會和施恩之具幫助和保護我們。唯獨基督的信息消滅一切假基督或教會妖精;而降生馬槽、死而複活在十字架,使一切自認畜類的罪人,可以因信稱義。上帝就是要在基督裏重新造人,聖靈借著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在我們身上實施了重造的手術。很痛,很窒息,很絕望——但與此同時,我們看見天開了,聖靈仿佛鴿子,前所未有地降臨在我們身上。這是一個新的生命,一個新人,一群少年人。主啊,你既然愛了我們,就必愛我們到底,阿門。
任不寐,2014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