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夜

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
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使徒行傳”第十五課:彼此相愛(4:23-31)

(2017-03-10 20:20:21) 下一個

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4:23-31,“23 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裏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24 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主阿,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25 你曾借著聖靈,托你仆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什麽爭鬧,萬民為什麽謀算虛妄的事。26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或作基督)27 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裏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仆耶穌,(仆或作子)。28 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29、30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麵叫你仆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麵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聖仆耶穌的名行出來(仆或作子)。31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感謝神的話語。這段經文可以放在交叉結構中,23-24a與31首尾呼應,分別是禱告之前的教會預備,以及禱告之後的教會更新。中間24b-30是教會禱告的主體部分。你們可以將這段經文視為教會曆史上第一場“禱告會”,不過我希望大家注意這場禱告會的背景,是世界加諸於使徒和教會的那場世紀審判。麵對這樣的局勢,教會怎麽辦?聖靈使用這場禱告將教會和人間任何社會組織區別出來,叫信仰和宗教分別出來,將基督徒和政治人區別出來。當你在世界上遭遇匪夷所思的逼迫和冤屈的時候,你有兩個選擇:第一、暴力革命政治改革或四處向人傾倒苦毒(包括用假禱告來發泄怨恨);第二、禱告上帝,向神傾訴,將一切交托給神,並從神那裏支取繼續做正經事業的力量。各位弟兄姐妹,我們深知,此時此刻,你或你和家人一起,正處在這個十字路口。在這一年裏最寒冷、最黑暗的日子裏,願那條通往自由和天國的道路,加倍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一、主內同在(23-24a

“23 二人既被釋放,就到會友那裏去,把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都告訴他們。24 他們聽見了,就同心合意地,高聲向神說……

1、你去哪裏

被害之後,你要去哪裏,這是一個問題。世人遭遇不幸和逼迫之後,會進一步沉陷在世界之中。但是,使徒釋放之後,“就到會友那裏去”。所謂“會友”,?διος,pertaining to one's self,基本意思是,因共同信仰而互為肢體的人;是由於神的救恩,是這個世界上互相認同從不棄絕的人——是自己人(馬太福音9:1)。有的英文版本將這句話翻譯成 “their own friends”,使徒自己的朋友們。使徒的朋友們和大祭司的親族形成對照,讓我們想起創世記中賽特家族和該隱家族的對比。無論魔鬼和世界怎樣強勢,上帝在這地上為祂的仆人留有自己人(列王記上19:18;使徒行傳18:10)。使徒把所遭遇的一切,即祭司長和長老所說的話,包括審判和威脅,都告訴會眾了。?σος,as great as,盡可能全麵地,無論何人何事,全部告訴教會。使徒與會友分享個人遭遇,這至少有兩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為他們自己,是因為他們需要教會的幫助,並且隻有教會才能提供真正的幫助。使徒遭遇的審判不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是神國的事,是教會每一位弟兄姐妹的事;而使徒需要弟兄姐妹的同在、支持和代禱。上帝就是這樣藉著教會與每一位基督徒同在。第二、為了教會,乃是因為審判和釋放是傳道人經曆的寶貴的功課,是神藉著他們賜給全教會的屬靈財富,所以他們有責任到會友那裏去報告這件事,與主內分享。使徒也藉著這樣的遭遇,即親身經曆神,來教導會眾。讓會眾不僅知道神的話語是信實的,也帶領他們學習麵對審判的屬靈經驗——使徒所遭遇的,每個基督徒都要不同程度地遭遇。會友不能說,這是你們個人的遭遇,與我們無關;也不能高調說,我們來隻想聽你跟我們講基督。事實上,使徒講的就是基督,就是基督十字架的真理,而且事關每個人的得救。因為耶穌說:“人要下手拿住你們,逼迫你們,把你們交給會堂,並且收在監裏,又為我的名拉你們到君王諸侯麵前”(路加福音21:12-13);“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馬太福音10:22)。誰不明白、不學習、不經曆這樣的功課,這樣的十字架道路,就與神的國無份的。

2、告訴上帝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二使徒回到我們中間,我們會有什麽反應呢?首先,可能是放棄信仰——原來信基督這麽危險哪。其次就是因恐懼而棄絕使徒——這是兩個政治敏感人物,我們應該離他們遠點兒。當然,我們不會以政治恐懼的名義棄絕他們,而是說他們真理有問題,或者,個性有問題。稍微老奸巨猾的借口是:“雖然(你講的很好),但是……”;“其實我們離開和你個人沒有任何關係……”;“我隻是想用一點時間在家裏靈修……”。第三,外部逼迫總是激起內部的逼迫,同工起來,以屬靈的名義,一知半解地逼迫傳道人必須改變傳道模式。第四、冷漠與反感——這是你個人的事,不是我們的事。當然,不排除還有趁機解恨和幸災樂禍(活該)與趁機取義的(我早就含淚勸勉過他們了)。第五、義憤填膺,馬上變成政治基督徒——“小常寶控訴了土匪罪狀,字字血,聲聲淚,激起我仇恨滿腔。普天下被壓迫的人民都有一本血淚賬,要報仇,要伸冤,要報仇,要伸冤,血債要用血來償!”事實上,今天教會也有這種狀況,展示了普遍的霾國傳承和深刻的不信。然而起初並不是這樣。初代教會麵對傳道人被逼迫的反應有兩個方麵。

第一、“同心合意”。?μοθυμαδ?ν,with one mind, with one accord, with one passion。這個字特別強調是感情上的同心合意。這份“情”很重要,特別是在傳道人因為傳道而遍體鱗傷,成為世界公敵的時候;至少在感情上,教會應該站在使徒一邊。同心合意的底線是“不可停止聚會”。越過底線的主要表現是置身事外,冷血甚至落井下石。這在感情上的傷害是非常殘酷的。當然,神對教會在逼迫中的同心合意有更高的要求。這個字在使徒行傳中已經出現了三次了(使徒行傳1:14,2:1,2:46);但出現在這裏,彌足珍貴。上帝不僅要求教會在平時同心合意,更要求在逼迫和危難之中同心合意。就這樣,魔鬼的計劃泡湯了 ,因為它本以為,這是拆毀教會的一次良機。初代教會這第一場禱告會,就這樣為後世教會麵對逼迫的反應, 開辟了一個良好的先例。合一不是我們不要惹世界,而是當世界起來殘害傳道人的時候,教會應該同心合意。

第二、向神禱告。“高聲向神說”,一方麵, “高聲”(?ραν φων?ν)這個句子充分表明,掌權者的威脅和恐嚇毫無用處。審判庭的目的就是希望教會閉嘴,但這裏針鋒相對,教會繼續發聲,而且比以往更甚。另一方麵,這種真理的勇氣與政治勇氣無關,隻是向神說,即禱告。πρ?ς τ?ν θε?ν,這一點至關重要——在最艱難的時刻,教會藉著與上帝親切的交談,經曆主的同在。如果此時此刻,教會開始向人伸冤,不僅落入魔鬼的拳頭裏麵,使教會糾纏到政治漩渦中,與世界同歸於盡;而且,也顯出我們根深蒂固的不信——一方麵,我們不相信神的大能;我們所信的神不是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因此還需要我們祈求另外的偶像或靠我們自己伸冤;另一方麵,我們不相信神的大愛,我們以為上帝不愛我們,不在意我們的冤屈。此等不信之人,無論是政治基督徒還是某些“新興宗教”,若不是見證了他們所信的根本就不是聖經啟示的上帝,根本就不是上帝;就證明了他們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此外,這場教會禱告明顯不是方言禱告,而且也不是亂糟糟的那種同聲禱告。因此,今天的教會應該返回這種禱告傳統上去,這就是使徒和先知的根基。

二、教會禱告(24b-30

24b主阿,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25 你曾借著聖靈,托你仆人我們祖宗大衛的口,說,外邦為什麽爭鬧,萬民為什麽謀算虛妄的事。26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或作基督)27 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裏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仆耶穌,(仆或作子)。28 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29、30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麵叫你仆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麵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並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聖仆耶穌的名行出來(仆或作子)。

1、認信上帝

教會禱告的內容主要分成三部分。首先是呼喊主的名,即向神禱告,上帝存在(24b)。其次是分辨處境或事實,世上有苦難(25-28)。最後是求告事項(29-30)。首先就是呼求上帝的名;“主阿,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這是什麽意思呢?第一、上帝是我們的主。δεσπ?της,a master, Lord;這個希臘字母特別強調主與我們的關係。基督徒是有主的人,在患難中尤其如此。主愛我們,一定與我們同在。在這方麵,教會與蛇以及夏娃區別出來。我們承認上帝不僅是造物主,也是我們的救贖主;同時,承認上帝是主宰一切的真理。第二、主啊,你是神。σ? ? Θε?ς,thou art God。我們的主與人間所有的主不同,祂就是上帝。第三、上帝是創造主,在所有領域掌權(馬太福音28:18)。因此,祂大有能力,一定能按祂的大能和公義,在祂自己所定的日子裏,“重新審理這個案件”。第四、由於祂的大愛和大能,為祂自己名的緣故,必能賜給教會信心和力量,勝過眼前的恐嚇,繼續完成福音大使命。事實上,遭遇難處和冤屈,總是試探我們歪曲甚至棄絕神;因此,苦難中的禱告最重要的,是重新認信我們所信的,到底是誰。祂配得我們的禱告,必垂聽我們的禱告。為什麽很多時候我們在難處中感到絕望呢?因為我們常常是無神論者,沒有主,沒有神——有主的人仿佛是孤兒,有神的人繼續作浪子。

2、認清事實

禱告必須按真理禱告,就是按聖經禱告。我們越是熟悉聖經,越能夠按真理禱告,並與別人同心合意禱告。這正是這場禱告的基本特點——眾人引用聖經禱告神這裏引用的是詩篇2:1-2。。這個引經的目的,在於根據神的真理,正確認識審判和逼迫的屬靈本質。而認識這個本質了,教會就會有平常心,才會避免走極端,陷入魔鬼的試探;並且剛強壯膽,喜樂平安。事實上,遭遇患難,你怎麽看這件事,至關重要。魔鬼要藉著這件事敗壞你並跌倒很多人;但神的意思是好的,要藉著這件事堅固門徒,興旺福音。但是我們用什麽來判斷目前所遭遇的這件事呢?不是根據自己的習慣和成見,不是根據任何世俗小學的邏輯和道理,而是根據聖經。這個事實認定可以放在如下交叉結構之中。

第一、外邦為什麽爭鬧,萬民為什麽謀算虛妄的事。首先,我們傳福音要進入外邦人中,外邦人總的來說代表不信的世界,換言之,置身不信的世界,包括假基督徒之中,這是教會的基本處境。在這個處境之中,你遭遇難處和逼迫是必然的。外邦人對教會和福音主要的反應是“爭鬧”。φρυ?σσω,to neigh(像馬一樣嘶鳴), stamp the ground(氣得直跺腳),prance(暴跳如雷), snort(哼著鼻子),to be high-spirited(受害者家屬情緒極其不穩定)……這大約是該隱的經典表情: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這是福音臨到之時,外邦人經典的表情。外邦人首先痛恨的不是教會和傳道人,而是上帝的聲音,上帝的話語。聽福音的人和傳福音的人,都要預備這場衝突或祁克果所說的不快,正如主說的,教會建造在地獄的門口,就是這樣。

大大生氣變了臉色的人不是少數人,而是萬民,即所有的人(λα?ς)。按人的罪性,每個人都是基督和祂福音的仇敵。福音引起衝突之後,萬民不僅僅僅停留在生氣的階段;雖然神警告該隱要製服憤怒,遠離罪;但該隱一定起來犯罪。這場犯罪是精心策劃和準備的。μελετ?ω,to care for, attend to carefully, practise,大約就是眾誌成城,而且彼此操練;to meditate,每個人自己獨處的時候,也殫精竭慮,並且朝思暮想。一方麵,人類的聯合,全世界無神論者聯合起來;罪人都在攻打教會的罪中有份——談起教會的負麵消息,似乎每個人都義不容辭,而且同心合意。另一方麵,這需要耐心細致和有智慧的準備——在拆毀教會和敗壞傳道人方麵,魔鬼和世人都很精明。用康德的話來說,每個人都要充分大膽地利用自己的理智。然而聖靈宣布,這一切都是虛妄。κεν?ς,empty, vain(空虛);devoid of truth(毫無真理)。在交叉結構中,我們進一步看見原因:神會利用這一切,“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

第二、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也聚集,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或作基督)。最後起來代表外邦人和世人發起攻擊的,是人類的領袖。這倒應驗了那句政治格言:有什麽樣的人民,就有什麽樣的政府。世上的君王本來彼此為仇的,臣宰之間的權力內戰更加慘不忍睹。但在對付基督這個問題上,他們就成了朋友。因此,教會、特別是傳道人,必須預備好,在“公共領域”,你一定是孤獨的,在你的周圍,在你的對麵,聯合勢力會不斷聚集,其中包括一些曾經支持和同情你的人,一定不斷向你的仇敵的陣地匯流。他們想幹什麽呢?“要敵擋主,並主的受膏者”。像巴別塔運動一樣,人類起來,與神對抗。人與上帝的戰爭構成文明史的本質。這不是世界大戰,這是宇宙大戰。κατ?,against,阻擋——撒旦的意思就是阻擋者,它是人類聯軍真正的統帥。他們要阻擊上帝,並祂膏立的君王。“主的受膏者”。受膏者這個希伯來字即彌賽亞,希臘文翻譯為基督。祂是萬王之王,是天父設立的君王。

第三、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裏聚集,要攻打你所膏的聖仆耶穌,(仆或作子)。現在轉到對現實的進一步分辨。我們需要按原文的順序解釋27節。首先,συν?χθησαν ,他們被聚集在一起。συν?γω 這裏是被動語態,說明這場聯合犯罪是當事人自己也不能勝過的試探,這事出於魔鬼和人自己的罪。魔鬼甚至會把很不相幹的人聚攏在一切,來拆毀教會。其次,聚集的原因和攻打的對象有兩個,這是由兩個介詞短語構成的:?π? ?ληθε?ας ?π? τ?ν ?γιον πα?δ? σου ?ησο?ν ?ν ?χρισας,要攻打真理和你所膏的聖仆耶穌——耶穌就是真理。一方麵,他們攻打真理,他們痛恨真理;痛恨真理對生活的攪擾和對秩序的顛覆(約翰福音18:37-38)。另一方麵,他們仇恨並攻打耶穌,因為耶穌是主的聖仆。τ?ν ?γιον πα?δ? σου ?ησο?ν,thy holy child Jesus。πα?ς,既可指孩子,也指奴仆。很多人熟悉加爾文的“三職分說”(先知、祭司、君王);但是,真正體現基督特征的職分是聖仆、義仆,受苦的仆人,即釘十字架的上帝;基督是受苦的君王(以賽亞書53:7-11,63:9)。最後,他們是誰?“希律和本丟彼拉多,外邦人和以色列民,果然在這城裏聚集”。希律是陸地英雄,本丟彼拉多是海上強權,不信的人仇恨基督,而以色列人仇恨更甚。追殺和仇恨摩西的,不僅是埃及人,還有希伯來人。無論如何,逼迫傳道人就是攻打上帝和基督,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屬靈事實。

第四、成就你手和你意旨所預定必有的事。但這一切,都在神的計劃之中。大逼迫這一切必須應驗在基督和祂的教會上。這一切都是要成就的,因為是神所定意要成就的。神預定了基督和基督徒進入仇敵中間,身體力行去愛仇敵,並穿越苦難得榮耀。προορ?ζω,to predetermine, decide beforehand。這意味著什麽呢?一方麵,神預定了基督和祂的教會在人間要經曆苦難;另一方麵,你即使逃離這條十字架的道路,但神的旨意仍然要成就——你可以放棄,但神必會興起祂的仆人,跟隨基督的道路。神的話語就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如果沒有神的話語,在急難之中,我們隻能瞎打亂撞,甚至被魔鬼順利奪去了。但我們若住在神的話語裏,我們就能加倍經曆神的同在和榮耀。無論如何,為福音受苦,這是神定意要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這不僅是仇敵的意思,更是上帝的意思。基督和祂的門徒在世界裏不僅被萬人恨惡,也被上帝棄絕在十字架上。

3、求主同在

最後是祈求的事項。教會禱告神,跟神祈求三項內容。第一、交托。“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原文並沒有“我們”。κα? τ? ν?ν κ?ριε ?πιδε ?π? τ?ς ?πειλ?ς α?τ?ν,這句話直譯是這樣:現在,主啊,求你鑒察他們的恐嚇。教會再次呼籲“主”(κ?ριος,主神),為要把所遭遇的逼迫和冤屈交給神(路加福音1:25)。而一旦已經交給神了,你就自由了;就可以忙正經事業去了。聖經反複說,不要自己伸冤,要聽憑主怒;因為伸冤在神,祂必報應。很羞愧我們常常軟弱,交托了主之後,自己又起來爭戰,結果每況愈下。但是,報仇這件事,與禱告者無關。

第二、傳道。交托之後,轉向正經事業,就是繼續傳道,並且是“叫你仆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首先,叫你仆人。會眾要為傳道人代禱。το?ς δο?λοις σου,your servants。一方麵,傳道人是神的仆人,求神眷顧和保守;另一方麵,傳道人也是蒙恩的罪人,需要靠著教會的代禱過得勝的生活。其次、大放膽量。μετ? πα??ησ?ας π?σης λαλε?ν,that with all boldness they may speak。παρρησ?α(膽量)這個字有三個基本含義。I. freedom in speaking, unreservedness in speech,一方麵,言論自由,教會要支持傳道人傳道的自由,包括尊重他的個性與恩賜;另一方麵,教會要支持傳道人向任何禁區傳道的自由。II. free and fearless confidence, ,沒有懼怕。III. the deportment by which one becomes conspicuous or secures publicity,教會要給傳道人一種安全感,如果每個主日傳道人都擔驚受怕又紮跑誰了,講道台就會不斷向外邦風俗淪陷。對講道台真正的攔阻是麵對普世聯軍的膽怯,是恐嚇。沒有任何傳道人在這方麵可以誇口,特別涉及數點民數的試探之時。名牧是靠民數生活並自我榮耀的。大衛遭遇的兩大試探是每個人的最大試探。會眾不是求主讓傳道人閉嘴,免得再給教會惹麻煩,甚至殃及“我這麽清高”、“這麽會做人”的人。相反,會眾必須不斷鼓勵傳道人大放膽量。最後,講你的道。大放膽量的目的是“講你的道”。一方麵,教會為傳道人禱告的主要事項是講道,因為講道是判斷傳道人是否合格的主要標準。傳道人最需要教會代禱的並不是他的個人生活——總的來說,傳道人可以更多地、甚至被迫地活在所傳的話語中。用不著你別有用心或行善過度或自以為義地為傳道人的生活禱告,藉著“生活禱告”控告傳道人不過是撒旦的小把戲,我們就是頂風千裏也能聞出這種霾國人渣的味道出來。聖靈要教會為傳道人代禱的事項,最最重要的,就是為他的放膽講道禱告。這是唯一正經的代禱事項。另一方麵,他所傳的道,不是傳自己的話,也不是傳會眾喜歡的話,而隻能是,不斷接近“你的道”。τ?ν λ?γον σου,thy word。

第三、國度。關於神跡的意義,我們已經多有討論。藉著傳福音,我們祈求神的國降臨。就是更多的人、更多的癱子重生得救。這本身是更大的神跡,就是雖然強敵圍剿,但是,聖靈藉著教會的禱告,藉著傳道人所傳的真理,仍然會“殺出一條血路”,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無論魔鬼怎樣在我們身上宣告他們的得勝,但是,神仍然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我們。這就是基督的教會。另外,這裏兩次提到“你所膏的聖仆耶穌”,“你聖仆耶穌的名”;這非常清楚地說明,禱告是向聖父禱告,奉聖子的名。和合本這裏的翻譯不夠準確,δι? το? ?ν?ματος το? ?γ?ου παιδ?ς σου ?ησο?,by the name of thy holy child Jesus;這應該是禱告的結束語:奉你的兒子耶穌的名。

三、主內同行(31

31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

1、何為禱告

上帝垂聽了他們的禱告。禱告的果效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聚會的地方震動”;另一方麵是“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這裏有兩個動詞需要特別強調一下——這兩個動詞也是再進一步總結和解釋這場禱告會的屬靈特質。

第一、禱告,δ?ομαι,to want,lack,to desire,to long for,to ask,to  beg;基本含義就是祈求,尤其指不配的祈求禱告(馬太福音9:38;路加福音5:12)。不過這個動詞在這裏是被動語態。換言之,這樣的禱告不可能是出於人自己,而隻能出於神。這就是保羅說的,“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隻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馬書 8:26)。首先,我們自己禱告隻能是趨利避害;或者為了求世界上的某項好處;或者,求神拿走這杯,我們不要這十字架。因此,祈求逆境傳道,隻能出於聖靈。其次,我們禱告一定是用我們自己的話語,而聖靈的禱告是用聖經、詩篇或神自己的話向神禱告。最後、這個“禱告”是保羅和路加的專用詞(除了馬太福音9:38之外),也許聖靈就是使用他們,讓一個根本沒有禱告傳統,不知何為禱告的希臘人和外邦人,認識何為禱告。這禱告的真理不僅醫治我們不禱告的無神論風俗,也醫治妄求的教會偏離。人在禱告過程中,如同禱告著的耶穌基督,成為光明之子:“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麵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路加福音 9:29)。這是禱告的力量,因為與誰說話就像誰;和罪人說話就像罪人,和神說話就像神,祂就是光。

第二、震動。σαλε?ω,a motion produced by winds, storms, waves——這是聖靈引起的震動。這個字也出現在使徒行傳16:26,“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這場震動和釋放有關。藉著禱告,恐懼的重擔被解脫了。其次,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解釋震動:“26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27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28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希伯來書12:26-28)。這應該是告訴會眾,基督已經勝過了世界,“不要怕他們”,反要繼續傳道。這個字當然更是被動語態。這首先是一個神跡,顯示上帝在宇宙中掌權,連黑暗的勢力或這地方、這世界的王也被震懾(馬太福音11:7;路加福音21:6)。同時,這也會被禱告者理解為上帝垂聽了他們的禱告。但這個神跡有普遍的意義。這裏明說是他們聚會的地方震動,而他們應該保持平靜安穩。這是教會得勝的見證。

2、聖靈充滿

所有的禱告,都關涉一個“禮物”、一個恩賜,一個實實在在的幫助和祝福。在所有的祝福中,最真實最偉大最有效的祝福,是從神來的;而這個祝福就是聖靈,聖靈的充滿(使徒行傳2:38)。根據這場禱告會的背景,我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麵來認識聖靈的充滿。第一、聖靈的安慰。聖靈首先被稱為安慰者。禱告祈求的真正對象不是財富,而是一種安慰。每個人都需要安慰,在患難和逼迫中的人尤其如此。第二、聖靈的能力。聖靈不是把結果賜給你,就像外邦人所求的。上帝不是藉著施舍讓我們如外子,獲得某種屬世的特權;而是將與生命有關的能力賜給我們。聖靈首先就是代表能力(使徒行傳1:8,4:8)。這是成長的能力,這是恢複上帝形象的能力,這是靈魂蘇醒的能力。第三、真理的聖靈。聖靈所代表的能力主要就是講道的能力(約翰福音3:34,14:17,14:26,15:26,16:13;使徒行傳2:4,);而且是在世界審判的環境中,放膽講道的能力。 我們在講道中恢複神的形象,我們藉著所講的道,帶領更多的人恢複神的形象。講論,λαλ?ω,這裏用的是Imperfect。他們沒有被嚇住,開始持續不斷地。藉著禱告所支取的力量,教會加倍講道,並且更加剛強壯膽,願意為真理不顧性命。不僅如此,現在是所有人都被聖靈充滿,都起來講道,與使徒同行,承擔地極使命。聖靈不僅在危難中保守主內同在,更在危難中保守主內同行。這場逼迫就這樣被勝過了,教會繼續前進,預備同心合意地經曆更多的苦難。

這段經文最後落在“神的道”這個核心真理上了。不是神跡,而是神的道,是教會侍奉的中心。τ?ν λ?γον το? θεο? ,the word of God。教會要殉這個道,這個道就是道成肉身的道。正如起初上帝藉著道創造宇宙萬物,今天,神的道藉著教會,繼續在人間開天辟地。保羅說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耶路撒冷的大逼迫沒有解除教會的武裝,相反,教會進一步仗劍直行。事實上,傳道人可以被殺害羞辱,但神的道節節勝利,這是福音的曆史。整卷使徒行傳,“神的道”、“主的道”一直是教會曆史的基本線索或成長的基石。首先,使徒行傳4:31是黑暗中開端;使徒行傳6:2將傳道人從管理飯食的事工分別出來,然後使徒行傳6:7第一次通告天下:“神的道興旺起來”。其次神的道擴張到撒瑪利亞(使徒行傳 8:14)和外邦人(使徒行傳11:1);然後聖靈第二次宣告,“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使徒行傳12:24)。第三、神的道經海島(使徒行傳 13:12)到了小亞細亞半島(使徒行傳13:5-7,13:44-48),然後聖靈再一次宣布:“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使徒行傳13:49)。第四、神的道再度以安提阿為基地(使徒行傳15:35)進一步進入歐洲,開始是希臘(使徒行傳16:32,17:13,18:11),隨後轉回小亞細亞和敘利亞(使徒行傳18:25-26,19:9-10),然後聖靈宣告:“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使徒行傳19:20)。第五、神的道最後從耶路撒冷定格在羅馬( 使徒行傳28:31),聖靈宣布:保羅“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福音必勝。

應用:恨與愛

2013年我們忍耐,2014年我們相愛。愛是恒久忍耐,相愛就是加倍忍耐。不過我們在2014年更強調相愛的主動和積極方麵。為了深入討論彼此相愛的道理,我們需要重新思想使徒行傳4章的基本結構。因這道的緣故,使徒行傳4:1-22講世人對使徒和教會的恨;使徒行傳4:23-37講在仇敵圍剿的環境中,教會的彼此相愛;其中23-31講教會在真理上的同心合意;32-37講教會在物質上的公用互助。這是基督的教會、傳道人和每一位基督徒都要經曆的恨(μισ?ω)與愛(?γαπ?ω)。聖靈在教會裏麵點燃的相愛之火,使傳道人和教會在這世界存在,為真理爭戰和得勝的必要條件之一,使教會成為冬天裏的春天。沒有安提阿這個基地,根本不可能有使徒保羅,沒有教會愛的支持與同在,根本就沒有傳道人。基督的教會沒有單打獨鬥的遊僧或名牧。魔鬼敗壞福音的工作,就是試圖斬斷使徒和教會的聯係,並使傳道人成為教會棄絕和仇恨的對象。魔鬼不僅激動世人恨使徒,更激動教會的人與世人一起恨使徒;甚至,假弟兄起來,以真理的名義,比世人更恨使徒,“更有效”更有力量地追趕、殘害傳道人。因此,基督裏麵的彼此相愛是教會得勝的保證。

1、超驗根基

彼此相愛的源泉和保障是神就是愛,而神先愛了我們(約翰福音15:9-17;約翰一書4:8,16,19)。總體上說,這世界由兩大文化圈組成,希臘文化與印度文化,希臘文化向西繁殖出西方文化,印度文化向東引領東方文化。兩者統稱印歐文化。關於愛的動力問題,印歐與聖經決然不同。印歐主張愛是理智主義的決定,是人的決誌和行動,而認識之後才能愛,愛是認識的結果。希臘的神隻是愛的對象,自己並不能愛;對柏拉圖來說,愛是我要,是欲求,是動物的生存原則;而不是我給,付出。無神論取消禱告,就是將人類孤立於上帝,封閉了愛的源泉。魔鬼會利用人與上帝的隔斷從中漁利。哲學家和異教徒會趁機起來扮演上帝,但他們隻是愛情騙子。一個從來沒有或很少禱告上帝的人,不會有愛,隻有欲。他們看重的隻是肉身的幸福。但聖經強調,一方麵,上帝是愛和神先愛我們,是我們愛上帝和愛鄰居的前提。另一方麵,愛從起源上與認識無關,而是絕對命令。認識不能導致愛,隻能導致絕望和孤獨。一方麵,主體缺位,罪人喪失了愛的能力;另一方麵,客體反對,世界和人不可愛,罪人被咒詛,世界亦然。同時,每個人又都是苛求被愛的乞丐,如果他是無神論者,不能靠著教會生活從神那裏經曆愛,他的命運會非常悲慘,隻能向人索取愛,隻能不斷受到傷害,無限向隱士和怨婦“盲降”。

印歐這異教的風俗對教會有著深刻的影響。首先就是加爾文主義,用榮耀神學歪曲了上帝就是愛這啟示真理。這實際上是基督教的希臘化,基本路線是奧古斯丁-阿奎那-加爾文。阿奎那說,上帝創造世界是為了自我榮耀,這正是希臘式的自我中心的上帝論,而這個神學被加爾文變本加厲:上帝創造世界不是因為神就是愛,而是因為神想炫耀祂自己。就這樣,亞裏士多德的自足的智者神取代了基督教救贖的上帝。這個胡說的惡魔性,與雙重預定互為表裏。這個思想與基督裏啟示的上帝截然相反:為愛而謙卑和受難的仆人,和祂的十字架。愛與恩典這種神性,在加爾文主義那裏,被選民的假冒偽善和吃人道統取代。無愛的上帝,必然導致教會的暴政,他們即使燒死別人也以上帝的名義進行。榮耀神學演變為十九世紀的革命瘟疫,達爾文和馬克思兩隻小妖或兩隻獸從海上和陸地起來,要用牙齒建立愛的秩序。

其次就是啟蒙哲學宣告的博愛主義,這種博愛主義深刻影響了靈恩運動:一方麵,離開上帝和施恩之具,罪人自己可以博愛,因此失去了愛的源泉。結果,我們常常注意到屬靈高調的人,他們的愛心不會超過三分鍾——一遇到試探,馬上翻臉。離開上帝人隻是毫無長性與忍耐無關的小孩子。啟蒙運動“自律的理性”隻是人自欺欺人的謊言。西方越是試圖掙脫神聖的本源,越是接近自殺。博愛主義從未像今天這樣有氣無力。“正好像一支樂隊正在演奏,指揮突然中斷,而樂師們卻還繼續演奏一段時間才停止……但是,終極大亂必然是要到來的。”奧巴馬隻是一個兆頭。另一方麵,不愛上帝卻愛人,甚至不愛真理卻博愛。這種濫情首先導致罪人彼此愛上對方的罪,甚至引向偶像崇拜和愛的暴政。事實上,在靈恩派那裏,上帝不是愛,愛是上帝。更多的西方人沿著存在主義的路線,在情欲之愛中自甘墮落。對同性戀的縱容,就是以非真理之愛的名義進行的。

2、經驗團契

教會是愛的團契,基督徒首先要在教會中彼此相愛。這是神跟我們要的最基本的見證(約翰福音13:35)。彼此相愛的內容就是,在基本真理上同心合意,在非真理的問題上恒久忍耐(哥林多前書13:4)。不能彼此忍耐,常常彼此發怒的主要有四種人:自我而嫉妒(創世記 4:5);民族主義分子(約拿書4:1);權力主義者(但以理書3:19);絕不解怨的人,從不饒恕、從不反省,越想越恨的人(馬太福音2:16)。對所有因為極小的事兒不同就大大發怒、變了臉色的人,應該記住約拿書4:4,“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針對民族主義者和個人主義者(自我中心、自以為義)說:你至於氣成這樣嗎?你至於氣得跟上帝似的嗎?世界恨我,你比世界更恨我嗎?

約翰一書是關於教會之內怎樣彼此相愛的“要理問答”。第一章,相愛的基礎是認罪悔改——一個從不認罪悔改的人不可能有從神來的愛,他隻是審判別人的公會成員。聖靈靠著認罪赦罪,從根本上奪去了審判別人、恨弟兄的理由和時間。第二章、恨弟兄的人仍然住在黑暗裏,隻是長不大的小孩子,是貪愛世界的並被世界弄瞎了眼睛,是魔鬼的兒子(約翰一書)。第三章,恨弟兄的,就犯有殺人罪,根本沒有得救和永生,是魔鬼的兒子。第四章,愛弟兄出於聖靈,恨弟兄出於邪靈,我們必須做出選擇。第五章、從基督和祂的真理中出生的,就是忍耐住在施恩之具中漸漸更新的人,一定能活出神的愛來;恨弟兄的,難免最後被審判或地獄的火(馬太福音5:22)。

印歐的愛主要是個人主義的,而聖經的愛是群體主義的。中國的愛也強調群體主義,但以血緣和家庭這個生物學原則為基礎。聖經講的群體之愛就是教會之愛,是無血緣關係的弟兄姐妹之愛,是馬利亞和約翰的家人之愛。這是神聖之愛。上帝是愛的超驗根基,而教會是愛的經驗團契。基督教就是愛的團契。對上帝的愛隻能通過同鄰人的愛見證出來,基督徒甚至可以犧牲“理智”去愛教會。印歐思想的愛是個體的行動。“希臘式的對上帝的愛終歸將人引出人際之外,而不是將他帶入與他的兄弟發生日益深入、廣泛的共同關係之中,這種希臘式的對上帝的愛注定隻能終止在一座山上,那位孤獨的隱士正在那座山上放棄了與他人的一切聯係”(馬克斯-舍勒)。這就是中國的個人靈修與自命清高。歐美的敗落源於失去了借助於教會與上帝保持的愛的團契關係;而中國人一直處於文明的幼稚園中,是因為我們用家族之愛彎曲了愛的本質,並製造了一場群體的自私。

3、絕對命令

聖靈對教會說,彼此相愛是基督的命令。一方麵,我們被恨,這是絕對事實。因為恨基督的緣故,世界恨你們(馬太福音10:22,24:9-10;馬可福音6:19,13:13;路加福音1:71,6:22,19:14,21:17;約翰福音3:20,7:7,15:18-25,17:14;使徒行傳5:17,14:2,26:11;約翰一書3:13)。另一方麵,我們相愛,並用相愛勝過被恨。因為基督愛我們的緣故,你們要彼此相愛。這是一條絕對命令(約翰福音13:34;約翰一書3:11,3:23)。教會之內彼此相愛是上帝在新約聖經中賜給教會的“律法”,是律法中的律法,是律法的總綱或總結(馬太福音22:40)。這命令是賜給在外邦世界之中的教會的,無論是羅馬人(羅馬書13:8),還是希臘人(帖撒羅尼迦前書 3:12,4:9;帖撒羅尼迦後書1:3);無論是弟兄(約翰一書 4:7-12),還是姐妹(約翰二書1:5)。

康德的愛隻是推導和算計出來的愛,是為了福利。中國的哲學是: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但基督之愛與經濟人理性是對立的。聖經的道理是,不管別人怎樣對待你,你還是去愛別人,像愛自己一樣(愛人如己)。你怎樣論斷人,就怎樣被論斷,在否定意義上,這個規律完全成立;但是在肯定意義上,這個規定常常失敗:你怎樣愛人,你不一定怎樣被人愛。所以聖經說,愛是命令,你即使不被愛,還是要去愛——這個道理是以神存在為前提的,結算不在他人,而在上帝。很多中國知識分子熟悉這句名言:“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Rev. Martin Niemoller, 1945)。這句名言的目的在於鼓勵政治勇氣和道德擔當;但是,它的邏輯絕對不是聖經的,而是印歐的。因為實際情況常常是,你即使為別人挺身而出,未必“交易成功”。而聖經的道理隻有一個: “即或不然,我也不拜你的神”。耶穌對彼得說,“你喂養我的小羊”,耶穌沒有規定小羊必然愛你,彼得領受的使命隻是去愛。

彼此相愛是,並且必須是來自神聖的命令。這是什麽意思呢?第一、我們都失去了愛的意願和能力,若非上帝藉著施恩之具常常外加力量給我們,沒有人能恒久忍耐;而理性盤算的博愛無根而無力。所以彼此相愛是一個神聖事件。第二、絕對命令絕非出於絕對的神不講理,而是神的道理高過我們的道理,而神一定對忠於並堅決執行這個命令的基督徒負責到底,特別是,將祝福加給他們。所有人都追求喜樂、平安、幸福和偉大人生,但聖經說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彼此相愛是一條平安大道。第三、命令意味著我們按著理想和情感是不願意的,隻是靠著信心隻能順服。因此,彼此相愛從根本上說是一個信仰問題或被動事件。當我們說一個基督徒的信仰有問題的時候,常常就是指他失去了彼此相愛的新順服(約翰一書2:9)。第四、這條新命令也是我們在家庭、教會和社會中一切人際危機中上好的選擇:放棄還是堅持?旁觀還是支援?攻打還是忍耐?分手還是同行?每一個人際關係的十字路口,在所有的試探、兩難和抉擇中,新命令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約翰一書2:8)。因此,彼此相愛是一個勝過魔鬼試探的得勝經驗。

最後,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服從愛的命令是基督徒或基督精兵的天職。而按照常識,抗命、特別是戰場上拒絕執行命令,一定麵臨嚴厲的神聖懲罰。如果神沒有棄絕你,你會經曆更嚴厲的管教,直到你認罪悔改,浪子回頭;如果神棄絕了你,他會任憑你重新作一個外邦人,或者繼續作你的假基督徒,有永罰為你存留。有時候教會“糾纏”你同工,不是我們真的缺你不行,而是我們要順服所信的神,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9)。各位,我們受苦如此之多,難道都是徒然的嗎?果真是徒然的嗎?先知以賽亞曾指著抗命的兒女說預言:“4嗐,犯罪的國民,擔著罪孽的百姓,行惡的種類,敗壞的兒女。他們離棄耶和華,藐視以色列的聖者,與他生疏,往後退步。5你們為什麽屢次悖逆,還要受責打嗎?你們已經滿頭疼痛,全心發昏。6 從腳掌到頭頂,沒有一處完全的。盡是傷口,青腫,與新打的傷痕。都沒有收口,沒有纏裹,也沒有用膏滋潤。7你們的地土已經荒涼。你們的城邑被火焚毀。你們的田地,在你們眼前為外邦人所侵吞,既被外邦人傾覆,就成為荒涼。8 僅存錫安城(城原文作女子),好像葡萄園的草棚,瓜田的茅屋,被圍困的城邑。9若不是萬軍之耶和華給我們稍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以賽亞書1:5-6)。主啊,憐憫我們,阿門!

任不寐,2013年12月15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