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4:5-22:
5 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6又有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約翰,亞力山大,並大祭司的親族都在那裏。7 叫使徒站在當中,就問他們說,你們用什麽能力,奉誰的名,作這事呢?8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9治民的官府,和長老阿,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麽得了痊愈。10 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麵前的這人得痊愈,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裏複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11 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1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13 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 14 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15 於是吩咐他們從公會出去,就彼此商議說,16 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跡,凡住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我們也不能說沒有。17 惟恐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我們必須恐嚇他們,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18 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19 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麵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 20 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
21 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又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這是因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22 原來借著神跡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
感謝神的話語。這是人類曆史上對基督徒和教會的第一場審判;雖然在舊約中類似審判古已有之。基督的門徒,就是必須麵對世人審判並勝利穿越無數審判的人。世上的國度建立的時候,會舉行對“戰犯”的審判;但天國開始的時候,被世人審判——這也是基督徒和教會的第一課。今天的證道經文也可以放在另一種交叉結構中:前8節經文(5-12)與相繼的8節經文(13-20)是平行關係。其中,5-12的主題是“審問與抗辯”,“13-20的主題是“判決與抗法”。21-22是總結,主題是“釋放與醫治”。福音從耶路撒冷起頭,審判也是。願我們在這世界一直被人審判卻不要定罪別人,以便我們能在天國降臨的時候,和主耶穌一起坐在審判台上;那裏有萬千天使,那是新耶路撒冷。阿門。
5 第二天,官府,長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會。6又有大祭司亞那,和該亞法,約翰,亞力山大,並大祭司的親族都在那裏。
審判基督徒的法庭是一個合議庭,審判庭首先由三大主流組成:官府,長老,和文士——他們分別對應著上文所說的政治領袖、宗教領袖和知識分子。官府,?ρχων,a ruler, commander, chief, leader;哥林多前書2:6-8將之翻譯為“這世上有權有位之人”,就是釘死基督的人。他們很可能代表羅馬當局。長老,πρεσβ?τερος,他們是猶太公會的領袖,常施審判之權。文士,γραμματε?ς,他們主要是律法師,是猶太人的教師。15節提到“公會”一詞,按摩西的傳統,公會一般由71人組成(民數記11:16);這些人大約是24位祭司(在使徒時代,祭司常常代表羅馬當局的利益)、24位長老和22位文士或律法師,再加上一位大祭司。一般較小的案件,23人出庭即可。無論如何公會成員要求道德高尚、身體健康、年富力強、高大俊美、富有多才。總而言之,他們必須自以為有資格審判別人。這個法庭的審判長是大祭司。?ρχιερε?ς集政治、宗教和文化權力於一身。聖靈點出了大祭司的名字,不僅告訴我們這場審判是曆史事實,也等於在天國裏將他們同時列在被告席上。亞拿(?ννας,希伯來名字)的意思是謙卑(humble),“你們要謙卑”成為宗教吃人的主要項目;他將基督教偽善凶惡為道德市儈。該亞法(Κα??φας,亞蘭文)的意思是“看上去很美”,相當於“屬靈表演藝術家”。他們也有約翰(?ω?ννης),這是以色列人常用的名字,審判基督徒的人,不乏有真正的“猶太教徒”,所信的本是異教,卻自以為是為神爭戰。最後是亞力山大(?λ?ξανδρος),這是典型的希臘名字——猶太大祭司中,已經有人徹底成了希臘人或外邦人,不信者成了教會領袖。事實上,第四種人(祭司)是前三種人的代表,它是普世價值或小市民精神,是社會共識和教會主流。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世界的三位一體對三位一體上帝仆人的聯合圍剿。政治、宗教和文化道德聯合起來的時候,摩西逃走了,以利亞逃走了,現在輪到了使徒。這場審判發生在耶路撒冷,那是福音的起頭(使徒行傳1:8)——敵基督要在教會誕生的地方消滅教會,一如希律要屠殺嬰孩兒。
他們為什麽這樣痛恨耶穌和祂的教會呢?大祭司這個頭銜用在這裏擁有反諷意義——宗教的獻祭已經墮落到這種地步,就是將別人經火,獻給摩洛。換言之,所有的宗教都是釘別人的十字架,而基督來自己上了十字架。這個世界是尋找人獻祭為人牲的世界,而這正是使徒要進入與之宣講基督的世界。而政治殺戮和宗教吃人以及文人傾軋的真正目的,都記在這句話中了:“親族都在那裏”;政治、宗教和文化都成了家族企業和利益集團。福音是對利益的威脅,因此,成為世界的仇敵。γ?νος,種族、後裔、家族等等。事實上,此時當執的大祭司應該是該亞法(約翰福音11:49,18:13),而亞拿是他的嶽父;亞拿位於該亞法之上,是實際上的掌權者。無論如何,這個公會成了一個家族。還有一種可能,這些臨時緊急召集起來的公會成員,隻能是屬於一個家族的;而非家族的成員,未必願意參加這場罪惡的審判(使徒行傳5:34)。由於利害相關,加上血緣關係,他們團結如一人:συν?γω,to gather together, to gather,聚集在一起。συν?γω這裏是被動語態,告訴我們他們是被人召聚起來的。而且他們是很多人,人多勢眾:?σος,as great as, as far as, whoever;盡可能召聚更多的人。而動詞?ν(Imperfect)顯示,他們還在繼續聚集之中。他們統治了耶路撒冷,這是人家的地盤,這是他們的城市:ε?ς ?ερουσαλ?μ,at Jerusalem。“拿撒勒教黨”被視為入侵者或闖入者、冒犯者。聖經就是這樣深刻得令我們戰栗。他們的起來、聚集和審判與政治無關,與宗教無關,與文化無關,隻為壟斷利益。這是世界所有爭戰和風波背後真正的動機;而瑪門崇拜引起的戰爭和騷動,更為殘酷和偽善。世界的審判隻是為了利益,但他們不說。福音從根本上動搖了世界的利益基礎:(看)人與(看)錢。兩位假神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7 叫使徒站在當中,就問他們說,你們用什麽能力,奉誰的名,作這事呢?
審訊開始了,審訊的主要方式就是“叫使徒站在當中”,στ?σαντες α?το?ς ?ν τ? μ?σ?,they had set them in the midst。公會成員做成圓圈或圍成半圓,讓你成為眾人或眾罪人矚目、論斷和生殺予奪的焦點,這相當於福柯說的“圓形監獄”。被放置中心的人不再被當成人看待,不再受法律保護;而成為獵物和鬥獸,成了人絕對的客體,這個肉體隻是證明權力意誌的工具。但神學比哲學要深刻得多。將被告置於眾人中間,如同鬥獸場中所有觀眾的玩偶,這不僅便於權力的監督,讓被告沒有任何避難之所;更是為了用看人的惡俗,回避福音的中心是矚目基督(約翰福音8:3)。所有宗教和政治的基本問題,就是把誰放在中間的問題(約翰福音8:3)。的的確確,魔鬼拆毀教會、攻擊基督教最普遍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刺激和糾集眾人矚目看使徒,看傳道人,看基督徒。通過顯微鏡下對罪人的百般挑剔,藉著棄絕這個蒙恩的罪人的人品、所傳的道與當事人生活實際之間的張力,棄絕他們的信仰和他們所信仰的神。與此同時,將和審判者一樣的罪人放在中間,就可以極為巧妙地將自己隱退到幕後。審判者的一樣甚至更惡心的“人品”不再被注意了,成功逃離了人的注意力;這個不在場卻在場的審判者,成為根本不用反省自己隻需要向別人扔石頭的劊子手。進攻罪人是罪人最好的防守,也是最邪惡的報複。我們可以看見很多教會監督者或牧者殺手,他們不斷攻擊別人的生命,但從來不用反省自己的生命,原因就是,他們自以為自己已經成功地藉著“放置中間”戰略,離開了聚光燈,沒有人再注意他們了。他們不知道那有七靈七眼的上帝,此時此刻,已經將他們放在了最後審判的“當中”,無可逃避。把別人放在眾目睽睽之下的火上燒烤的人,無一例外被神捉去,投入火湖。
如果說審判的姿勢是“當中”,那麽審判的內容是資格。首先是審判長的動作。πυνθ?νομαι,Tense: Imperfec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Indicative。一方麵,居高臨下地追問(馬太福音2:4)。這個動詞本身也是反諷的——恰恰是這個自以為神的審判者,首先應該被追問:“你們用什麽能力,奉誰的名,作這事呢?”另一方麵,他們不斷地追問。這不僅要對被告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也是為了刻意地回避真理問題。事實上,他們的審訊的內容根本不涉及福音真理,或使徒說了什麽,而直接追問傳道人的資格問題。然而福音從來不是一個資格問題,而是一個順服的問題。換言之,魔鬼在這裏繼續偷換概念,讓傳道人和世人都矚目資格問題,而不是他們所傳的基督複活。而這個轉向,必然消滅基督的教會——因為沒有任何人在“生命”或“權力”上,有資格傳講天國的道理。一方麵,隻有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此外沒有任何人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馬太福音21:23);另一方麵,所有傳道人都不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卻在傳道路、真理和生命——有限的人有資格傳揚無限的真理嗎?神說可以,雖然你們隻是“無用的仆人”,傳道人和道要適當分離。但魔鬼和世人說不,這是精心設計的圈套。審判官們根本不敢麵對使徒們關於耶穌複活的信息;卻故意將問題鎖定在人本身和傳道人的資格問題上。傳道人也是人,若他們有人性的局限,因此他們所傳的道也當被否定。這就是魔鬼的伎倆。這裏有兩個問題。第一、你們用什麽能力作這事呢?“這事”就是指瘸子走路這個神跡,重點涉及“能力”(δ?ναμις)問題。第二、“奉誰的名作這事呢?”對審判官來說,這個“名”必須是“很主流”的名,而不是一個罪犯的名,一個千夫所指的罵名。這些加利利人根本沒有這樣的“名人”可以信靠。但恰恰是這個問題,給了使徒反訴的機會——我們所奉的就是那個被人輕賤和殺害的拿撒勒人耶穌的名。
8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對他們說,9治民的官府,和長老阿,倘若今日,因為在殘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問我們他是怎麽得了痊愈。10 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都當知道,站在你們麵前的這人得痊愈,是因你們所釘十字架,神叫他從死裏複活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11 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 1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若非被聖靈充滿,沒有人能逃過魔鬼“放置中間”和“資格問題”這幾乎戰無不勝的兩大圈套。然而主的靈與彼得同在。這首先也告訴我們,聖靈充滿的聖經意義,就是放膽並有智慧向仇敵傳講基督的真理;聖靈工作的目標,就是越過一切攔阻,將所有人帶向耶穌。彼得這篇著名的答辯可以分成兩部分內容。第一、直接麵對“這事”。一方麵,彼得尊重他們的權柄;另一方麵,直麵神跡這件事,這是帶人歸向基督的入口。但與此同時,必須越過陰間的門。彼得根本不在乎被放在中間的尷尬,根本不陷入關於資格的爭辯。一方麵,我們就站在這裏,並趁機傳講基督;另一方麵,資格問題是一個假問題,是聖經的常識問題,根本不需要爭辯:我們就是沒有資格,但我們還是要傳講基督。使徒根本不為自己的資格問題爭辯。回避資格問題也是節省時間,而小市民的狡詐、陰損和偽善飛灰湮滅。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根本沒有提文士和祭司長的名,很有可能將他們視為“毒蛇的種類”了。第二、直截了當將神跡歸榮耀給基督。一方麵,我們奉的就是拿撒勒耶穌基督的名。這名在猶太人看為羞辱和敏感,但使徒將之視為上帝的聖名。另一方麵,耶穌是誰?“你們眾人,和以色列百姓”,原文是你們所有的人和以色列所有的人,都是釘死基督的罪犯。但耶穌基督已經死而複活,複活證明耶穌是神,也邀請每個罪人悔改進入基督的生命。而且複活的耶穌基督正在建造祂的國度,如同起初挪亞在大洪水前夕呼喊每個人。雖然人類像丟棄一塊石頭一樣棄絕了耶穌,但他卻恰恰成了天國的根基。值得一提的是,彼得這裏提到“石頭”,很有可能和公會所在地有關。公會聚會的地方叫琢石廳(Hall of Hewn Stones),起初位於聖殿山南側,後來轉到聖殿山的東麓;其所有石料是精心砍製的。所以,彼得的話在這裏很可能是一語雙關(另外參考以賽亞書28:16;彼得前書2:6)。耶穌藉著這個神跡要賜給我們什麽呢?就是天國,而耶穌將成為天國的根基。
不僅如此,彼得這裏的講道,得罪了全世界。“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彼得這句話說的很白,任何神智正常的人都可以一目了然。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唯獨基督是神,唯獨基督是人類的救主。?π? τ?ν ο?ραν?ν ……?ν ?νθρ?ποις,under heaven…… among men,天下人間,普天之下,人類中間。基督是對一切宗教和文化偶像的否定。新約至少有五段經文,是對“所有宗教都一樣”或“眾教合流”騙子的否定,也是對多元共存的世俗自由主義患者的否定。路加福音10:22,“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是誰”;約翰福音1:18,“從來沒有人看見神。隻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翰福音10:1,7-10,“1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7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8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羊卻不聽他們。9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10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我並不反對你和異教徒合作謀生,但不能因為肚腹的緣故,連主都賣了,或出賣長子的名分,以至於認為他們的神“也一樣好”。我從未否認任何人養家糊口,但正如保羅說的,“12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 14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麽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麽相通呢? 15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麽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麽相幹呢? 16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麽相同呢?……”(哥林多後書6:12-16)。“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隻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約翰福音17:15),這是主說的。耶路撒冷這場審判,就這樣,轉變成上帝藉著使徒對全人類所有偶像的審判。
13 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 14 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15 於是吩咐他們從公會出去,就彼此商議說,16 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誠然行了一件明顯的神跡,凡住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我們也不能說沒有。17 惟恐這事越發傳揚在民間,我們必須恐嚇他們,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
如果我們置身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就知道彼得這樣講道需要何等的勇氣了——他在最敏感的時候,當著最敏感的審判者,講論一個最敏感的人物——耶穌基督。聯合法庭感到希奇,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就是彼得約翰的膽量。παρρησ?α,這個合成字由π?ς(所有的)和 ??ω(言論)兩個字根組成,大意是:該說的全部說出來,而且是公開宣講(約翰福音7:13)。傳道人需要這種勇敢——就是無論你講出來會承擔什麽樣的後果,你也必須直言,而且言無不盡。時至今日,教會已經不再勇敢;當今的世代,不是上帝死了,而是教會死了。使徒的膽量首先和他們在十字架下麵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審判庭根本不知道這個巨大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在耶穌生前棄絕祂卻在耶穌死後願意為祂死,這是神跡,這個神跡隻能用複活見證者來解釋。其次,這個字最早出現在馬可福音8:32,“耶穌明明地說這話,彼得就拉著他,勸他”。現在是彼得“明明地說這話”。第二是“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νθρωποι ?γρ?μματο? κα? ?δι?ται,unlearned and ignorant men,沒有經過正規學校教育的普通人(約翰福音7:15)。這當然不支持“無知神學”,而是強調一種對比——彼得約翰現在太有學問和智慧了;而這種巨變隻能是從神而來的——他們跟從過耶穌,這是不能否認的(馬太福音21:23;路加福音18:18;約翰福音12:42;18:15)。“希奇”這個字也有恐懼之意。同時,那個被醫治的人更讓他們啞口無言——他站起來了,而且堅定地和使徒站在一起。這一幕很像朋霍費爾所說的:“惡常常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證明了它自身的愚蠢,就自己挫敗了自己的目的”。事實上這位見證人並沒有被抓,是他自己站出來了,這一點令人感動不已。他是世界的牙齒對付不了的。這個被醫治的人不再成為控告使徒的人證,而成了反訴審判庭的人證。一個基督徒生命的改變,在這個世界裏,讓所有控告基督教會的人“無話可駁”;並將成為傳道人最有力量的支持者。
然而,啞口無言不會讓黔驢技窮。無計可施和大大恐懼並沒有讓主流們認罪悔改,他們終止了對使徒的審判,事實上,這場審判流產了。一方麵,他們命令使徒和見證人“從公會出去”。這告訴我們,這場審判是在公會(συν?δριον)舉行的正式審判。另一方麵,他們開會合議對策。συμβ?λλω,to throw together, to bring together。這個字首先有“反複思想”的含義,這是絞盡腦汁的過程(路加福音2:19);他們麵臨這前所未有的難題。基督和祂的教會是最令世界頭痛的問題。“我們當怎樣辦這兩個人呢?”原文的意思是:“麵對這些人,我們該怎麽辦”。Τ? ποι?σομεν το?ς ?νθρ?ποις το?τοις,What shall we do to these men?其次,商議對策(路加福音14:31);罪人聚集在一起,“開會”隻是為了更有效地將犯罪進到底,而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罪惡是一場合謀(隨眾作惡)。希臘哲學家麵對保羅也是如此(使徒行傳17:18),這是詩篇2:1-6的見證,人間的精英要集中一切智力和物力抵擋耶和華的受膏者。然而他們有什麽好的對策嗎?完全沒有,隻能耍流氓。首先,他們隻能承認,基督所帶來的神跡是不可否認的。誰能否認聖誕以來人類因耶穌的緣故所有的一切更新呢?然而他們絕對不會公開承認,隻能私下裏承認。其次,他們思慮的中心根本不是真理問題,而是利益問題或政治問題——他們最擔心的是社會動蕩和激起民變。所以最後,人類合議的結論是“我們必須恐嚇他們”,目的是,“叫他們不再奉這名對人講論”。 世俗權柄對基督徒特別是傳道人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威脅恐嚇。?πειλ?,a threatening, threat;?πειλ? ?πειλησ?μεθα,let us straitly threaten them,讓我們用威脅來威脅他們,讓我們嚴厲地威脅他們。威脅對自然人是有效的;但對有信仰的人是毫無用處的,名利以及死亡的威脅對已經勝過了死亡的耶穌及其見證人毫無價值。事實上,威脅以及恐嚇顯示了審判庭靈魂深處的恐懼,是他們自己對“這名”感到恐慌。這也是一個規律,凡是恐嚇別人的,都因為他自己有大恐慌——真理及其征服人心的力量,讓真理的仇敵失去了所有的自信和防禦能力。而且,唯有一直為名利屈服於恐嚇的人才會願意恐嚇別人,因為他們相信,對自己有效的手段對別人也是有效的。
18 於是叫了他們來,禁止他們,總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
這個世界的公民都服膺這樣的普世價值:從不認罪悔改,隻負責宣判。合議庭在明明知道自己毫無道理而使徒完全無罪的情況下,開始宣布他們對使徒的有罪判決。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從不認罪悔改的人,更願意通過判處別人有罪,而掩蓋和轉移自己的罪。這不是對罪犯的判決,這是罪犯的判決。他們控告和懲罰使徒,不是因為使徒做了什麽錯事,而是因為使徒傷害了他們的利益。他們沒有屬天的道理這樣做,但他們有屬世的權力這樣做。蠻不講理,蠻是不講理的充分條件。什麽叫褻瀆聖靈的罪呢?這種妄稱耶和華的名,明知故犯地踐踏基督和祂的門徒的做法,應該就是其罪之一。宣判乃是隻屬於上帝的特權,但罪人對罪人的宣判總是篡奪了上帝的權柄,所謂,像神一樣論斷善惡。動詞分詞“叫”生動展示了他們自以為神的狂妄形象,他們像上帝一樣對兩個加利利的漁夫頤指氣使,撒旦就這樣變成了光明的天使。καλ?ω(to call)在新約聖經常指耶穌對門徒的呼召(馬太福音4:21),但在這裏,這些大罪人像神一樣呼叫使徒的名字。判決或論斷本身包含著在人麵前自以為神的邏輯,因此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生存方式。律法主義是這種大罪人在教會的常住的代表,他們即使不敢直接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控告說成是替天行道。誰得罪律法主義者,他們就“叫了他們來”,叫的方式有很多種:聚會,讓當事人站在中間;寫文章,糾集無聊之徒開展大批判—— καλ?ω也是大聲呼喊,不僅要當事人聽見,也要旁觀者矚目。判決是為了殺一儆百——看以後誰還敢惹我們。這個動詞分詞是用來修飾主動詞παραγγ?λλω的,這個字的含義就是命令,法庭背後是國家強製力。這個命令最後的權勢是世界之王,“宗教大法官”隻是撒旦的差役或使者。事實上παραγγ?λλω是由παρ? 和 ?γγελος組成的,後者就是使者、天使的意思。魔鬼在福音起步的地方,在耶路撒冷,設置了第一道防線。
世界之王對使徒宣告的判決,其核心內容就是“不”;而且是雙重的不——按希伯來文的修辭習慣,雙重的不就是絕不(創世記2:17)。μ? φθ?γγεσθαι μηδ? διδ?σκειν ?π? τ? ?ν?ματι το? ?ησο?,not to speak at all nor teach in the name of Jesus。一方麵,μ? φθ?γγεσθαι,不許說話。這可能同時包含兩個方麵的信息:此時此刻,不許出聲;也不許再公開講道。法庭不給使徒申辯的機會,也徹底剝奪了他們傳道的自由。動詞φθ?γγεσθαι也有發光的含義,世界之王要在教會的開端,將基督的福音消滅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麵,μηδ? διδ?σκειν ?π? τ? ?ν?ματι το? ?ησο?,不可以奉耶穌的名教導(人)。首先,禁止他們教導別人,原因我們已經討論過了。其次,更重要的是,不允許奉耶穌的名教導,原因我們也討論過了。他們最不能容忍的是耶穌,而最後這一點,將他們是魔鬼的使者或敵基督的身份徹底曝光了。值得一提的是,魔鬼的兩聲斷喝,發生在教會的黎明。我們親身見證過這樣的局勢。無論是建堂,還是教會一項事工的開端,如果你真的是侍奉基督,首先要遇到“不”。其匪夷所思和殘酷醜惡,若不藉著聖經的話語,我們一定百思不得其解。然而現在我們漸漸清晰了,這不過是世界之王精心組織的聯合法庭,要將你消滅在早春季節——因為魔鬼遠遠地看見,基督將藉著你的事工,在幾年之內,就從它的權勢下麵,奪去和解放很多的靈魂。不僅如此,上帝是任憑這些攔阻發生的,祂老人家根本沒有伸手阻止耶路撒冷這場醜行和暴政。我們甚至可以看見那惡者怎樣上串下跳,上天入地,一如當初怎樣控告約伯;它苦心經營絞盡腦汁收羅證據,切切地等候一場教會的失敗,一場剛剛開始的屁滾尿流、氣急敗壞和落花流水。但神的意思是好的,祂在自己的兒女身上,呼喚一場勝利。祂在天上看著,複活的基督起來,矚目祂的門徒——三位一體的上帝沒有置身事外,有聖靈與彼得約翰同在。
19 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麵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 20 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
解讀彼得約翰的勇敢,不要忘記這個前提,“8 那時,彼得被聖靈充滿”。這首先不是偉大人物的英勇不屈,這是上帝在祂兒女身上的工作。“說”這個動詞詞組本身也強調了這個被動的壯舉。?ποκριθ?ντες πρ?ς α?το?ς ε?πον。首先,動詞?ποκρ?νομαι(回答,分詞)用的是被動語態,就是說彼得和約翰不是出於自己,而是被外來驅動起來回答法庭。朋霍費爾有一句話可以記在這裏:“我們在不幸時進行抵抗所需的一切力量,上帝都將賦予我們”。這正是主所應許的,“人把你們拉去交官的時候,不要預先思慮說什麽。到那時候,賜給你們什麽話,你們就說什麽,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乃是聖靈”(馬可福音13:11;路加福音21:14-15)。主動詞ε?πον的意思就是“說話”;法庭嚴厲禁止他們說,但他們偏要說,針鋒相對。其次,這個抗訴是直接針對審判者的,πρ?ς α?το?ς,to them;就是針對法庭的,完全的坦然無懼。他們說什麽呢?事實上,世界法庭的兩個不同時被抵抗和不了。首先,不許說話這個判決被棄絕,彼得約翰根本沒有閉嘴,反而宣告:“聽從(?κο?ω,to hear)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麵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這句教會名言為順服掌權者設置了一個底線,就是當世俗權柄違背和攔阻福音的時候,基督徒要堅決說不,拒絕順從,直至抗法。彼得約翰這句名言,是對所有毫無原則順服掌權者的謊言或謬論的徹底否定。基督門徒在生命和自由上有兩個特征,第一、是非原則。Ε? δ?και?ν ?στιν,Whether it be right——我們不再根據利害做出選擇,而是根據是非或對錯做出選擇。這是新人和舊人本質的區別。舊人的理性選擇是:這樣對我有什麽好處和害處;基督徒的信心選擇是:這事在神看來是對,還是錯。這個是非不是相對主義的是非,不是人定的是非,而是在神麵前的是非。?ν?πιον το? θεο?,in the sight of God。第二、愛的原則。彼得與約翰——彼得和約翰兩個人同時發言,沒有任何一個人膽怯。約翰尤其讓我們感動,他雖然沒有公開講道的榮耀,但卻願意和彼得一起抗拒法庭的命令,一同承擔風險和苦難。神藉著世界的攔阻,不僅要試煉我們愛神的心,也試煉我們彼此相愛的心。此外,“酌量”這個字κρ?νω是法律用語,相當於“告訴”(馬太福音5:40)。使徒不僅拒絕順服掌權者,而且公然反訴,讓他們自己審判自己。
其次,使徒宣布他們要繼續傳講耶穌基督:“20 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事實上,這節經文也有兩個不。ο? δυν?μεθα γ?ρ ?με?ς ? ε?δομεν κα? ?κο?σαμεν μ? λαλε?ν,For we cannot the things which we have seen and heard no speak。第一,我們不能不說。這有兩方麵的含義。從積極的含義上說,使徒要為主作見證,願意為主作見證。從消極含義上說,是不敢不說,是被迫的。這是保羅的見證:“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哥林多前書 9:16)。不過後麵這個道理,不是外邦人所能理解的。第二,使徒所要傳的耶穌基督,是“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看見與聽見連用,強調這是一個基本事實,沒有誰能否定的。看見和聽見是傳道的前提。一方麵,你若沒有在信仰中看見和聽見耶穌,你隻能說謊,或者傳異教。因為你說的與聖經啟示的耶穌毫無關係。另一方麵,你若真的經曆了耶穌,看見祂聽見祂,你就一定會從腹中湧出活水的江河來,這是沒有什麽力量能讓你閉嘴的,也不可能在傳道的時候,幹枯而教條,甚至無話可說。不僅如此,使徒趁機也在向審判者傳福音,所以審判傳道人的人很不幸也很有幸,因為福音趁機臨到你了。你可以禁止他們教導別人,但此時此刻,傳道人正在教導你。此外,路德教會將看見和聽見對應在主日崇拜中,前者就是聖禮,重現基督的十字架;後者就是聖道,讓會眾藉著基督的話語更新、成聖。這場傳道當然不是徒然的,就是在審判庭中,有人後來信了基督(使徒行傳6:7)。這也是上帝允許這場不公正審判落在傳道人身上的原因之一——如果你趁機宣講真理,就連審判你的人,也可能因聽道信道。所以當控告臨到的時候,真正在基督裏的人不要驚慌,反而要將救恩的真理,告訴世人。法老追趕你,是因為神要使用你,去見證紅海那場勝利。
21官長為百姓的緣故,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又恐嚇一番,把他們釋放了。這是因眾人為所行的奇事,都歸榮耀與神。
現在我們需按原文重新組織一下這個句子。ο? δ? προσαπειλησ?μενοι ?π?λυσαν α?το?ς μηδ?ν ε?ρ?σκοντες τ? π?ς κολ?σωνται α?το?ς δι? τ?ν λα?ν ?τι π?ντες ?δ?ξαζον τ?ν θε?ν ?π? τ? γεγον?τι;So when they had further threatened them, they let them go, finding nothing how they might punish them, because of the people: for all men glorified God for that which was done. 首先,他們在進一步恐嚇和威脅使徒之後,釋放了使徒,讓他們走了。世人可以拿住我們,必然控告和審判我們;但是,隻要我們至始至終堅持所信的真理,他們隻能侍奉我們——即使最終殉道,我們在神麵前也獲得了完全的心靈的釋放。相反,若因為壓力而否認基督,你會生活在更愁苦的監禁之中。因此,我願意將這場釋放同時看為屬靈的自由。當然,這個道理不是這個世界法庭所能明白的。其次,“想不出法子刑罰他們”。動詞分詞ε?ρ?σκοντες(finding)用來修飾主動詞“釋放”。這個句子想表達的就是使徒完全無罪,而這個審判是不法的(彼得後書2:9)。第三,他們釋放使徒完全出於被迫;這個被迫絕對不是因為良心或在上帝麵前的敬畏,隻是出於政治權衡。換言之,他們理性選擇的原則是利害,而不是是非。他們怕什麽呢?他們怕百姓不服這個判決而引起社會動蕩,因為百姓是醫治神跡的見證人,並相信這事出於神。這是一個完全失去自衛更新能力的垂死的世界,他們最高的利益是穩定壓倒一切,而對真理和愛徹底失去的敏感和反應能力。正因為如此,即使釋放了使徒,他們仍然擔心使徒繼續傳道,影響社會穩定,他們繼續留在恐懼中;為此,他們必須“恐嚇”使徒,這個威脅的目的是試圖把未來的政治風險降到最低;但更深地顯出了他們的政治恐懼。這是兩個世界的撞擊,他們根本不明白,使徒和教會對他們的政治利益毫無興趣。
這件事最後的掌權者是神。為什麽所有人都歸榮耀給神呢?因為神自己行了那件神跡,“22 原來借著神跡醫好的那人,有四十多歲了”。在這場驚濤駭浪之後,聖靈帶領我們歸向神。這是神的勝利,這是基督對世界的勝利。但上帝榮耀祂自己,並非加爾文主義者所說的那樣,完全是為著我們不能理解的上帝的榮耀。不是的,上帝不僅藉著罪人的醫治和得救榮耀祂自己,也因為自己的榮耀醫治和救贖罪人。因為神就是愛。所以這一幕最後不是聚焦在使徒身上,而是聚焦在那個四十多歲的癱子身上。這個特寫令人感動。一方麵,一個四十多歲的病人重生了,世界有什麽道理仇恨基督和祂的教會呢?另一方麵,聖靈藉著這個四十多歲的人向每一個人發出邀請:你如果尚未重生,你現在在哪裏?如果你已經重生了,當使徒被審判的時候,你在哪裏?最後讓我們好好思想這個40多歲的人。也許你常常很困惑,你講得這麽熱鬧,和我有什麽關係?我不是使徒,也不是傳道人。聖靈真的能測透萬事。一方麵,就因為這40多歲的人,福音臨到你了,因為你就是那人。40歲的人已經經曆了很多滄桑,人過中年,開始失去理想和希望,我們本以為自己餘生已經沒有指望了。我們成了這個癱子,因為我們不再相信起來、重新出發的神跡。加上世界之王恐嚇我們,我們不敢接受基督的神跡。今天,神指著這個人呼喊你,神跡臨到你了。
這場政治的暴風驟雨過去了,因為主在船上,風平浪靜。但是,這不是一件事情的結束,而是一件事情的開始——還有更大的風浪埋伏在這個新生的教會的前麵,隻有加倍依靠神才能節節勝利。但這場風波是神允許發生的,這場風波不是徒然的。正如以色列人要撿起約旦河中的石頭,作為他們前麵道路的教訓和經驗。在這場審判中,至少有四個方麵的人物在場,神要我們藉著他人認識神,認識自己,並選擇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這四種人就是公會、百姓、使徒和癱子。事實上,全人類基本上就劃分為這樣四種人;而使徒行傳4:21-22將這四種人非常清晰地總結給我們。特別是,在所有的審判風波和新聞事件中,都存在這四種基本角色:審判控告和淩辱別人的人,他們是世界的本質,是世界的領袖;觀看這場審判、控告和淩辱的百姓,他們是公審的消費者;被審判被控告被淩辱的人、;以及在審判控告和淩辱事件中的證人。或者說,法官、看客、被告和認證。那麽你是誰?更重要的是,神喜悅我們是誰?神咒詛誰?這的的確確是一場“世紀審判”,神要藉著這場審判,也藉著每個人在世界審判中的種種角色,預備最後的審判。
這個世界是由公會及其原則組成的,這是釘死基督的世界,也是基督要拯救的世界。不僅如此,公會是我們每個人巨大的試探,這個試探如瘟疫一樣敗壞我們的生命和基督的教會,目的是將教會變成公會。事實上,今天的教會已經公會化了,因此我才提出“向督徒傳福音”的計劃。這個變化是從教皇製和加爾文主義開始的。毋庸諱言,審判別人,特別是律法審判或道德審判;或者隻定別人的罪,從不認自己的罪,隻釘別人的十字架,從不自己上十字架,這是罪人的本質,更是中國文明的本質。我們本能而自然地,遭遇任何風波和危機,第一反應就是起來控告,教會弟兄姐妹如此,夫妻關係也如此。罪人像受難的神或忌邪的人一樣苦大仇深、滅此朝食地起來,向更多的罪人控告另外一個罪人。我們的老我就是一位審判官,陀思妥耶夫斯基稱之為宗教大法官。這位審判官的入學儀式和畢業典禮完成於創世記3:5蛇的啟蒙教育:“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這瘟疫是一切敗壞之源,使每一個罪人在吃人的時候可以自以為神;審判官並不追求與神和好,而是追求我就是神。宗教大法官在舊約中有他們的“前身”,其中之一就是亞瑪力人。那時候以色列人開始天路曆程,亞瑪力人像今天一樣,從峽穀中出來阻擋神的選民。
“8 那時,亞瑪力人來在利非訂,和以色列人爭戰。9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明天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10於是約書亞照著摩西對他所說的話行,和亞瑪力人爭戰。摩西,亞倫,與戶珥都上了山頂。11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 12但摩西的手發沉,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麵。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他的手就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13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王和他的百姓。 14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作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15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16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埃及記17:8-17)。
亞瑪力人是什麽人呢????????,dweller in a valley,以掃之孫()。麵對雅各或以色列,以東人“有理由”占領道德製高點(創世記36:12)。他們是埋伏在山穀中的道德騎兵和律法師,他們是用無花果樹的葉子遮蓋自己肉身卻出來毀滅選民的撒旦精兵。他們也埋伏在我們每個人的靈魂裏麵,隨時被自己的私欲和別人的罪刺激起來,殺入天路曆程。上帝對亞瑪力人是毫不留情的(當然,上帝在基督裏忍耐了他們約1000年,創世記15:16),要求選民除惡務盡(撒母耳記上15:3),“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埃及記 17:16)。因為上帝憎惡自以為義審判別人的人,新約連續禁止基督徒論斷別人,這個論斷的原文就是審判。一方麵,上帝悅納自我審判的人,將之視為正經事業和重生之福;另一方麵,上帝壟斷最後的審判權,祂一定審判,並唯有祂在基督裏有權審判。如果任不寐有什麽神學的話,過去三年,隻有三個重點。第一、在福音真理上無限返回聖經;第二,在基督徒生活中主張教會中心;第三、在個人生命中滅絕亞瑪力人。如果這個亞瑪力人活躍在我裏麵,應該滅絕;如果這個亞瑪力人活在妻子身上,應該滅絕;如果這個亞瑪力人活在執事會主席的身上,應該滅絕,如果這個亞瑪力人活在任何以為自己必不可缺的同工身上,應該滅絕……願主在我們身上,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大多數人在這場審判中是看客,是觀眾,這段經文稱為百姓。一方麵,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沒有十字架精神,沒有是非敏感和殉道能力。基督的十字架與他們無關,使徒的被審與他們無關,基督教與他們無關。另一方麵,他們都是理性主義者,無論是希臘的邏輯理性,還是中國的實用理性,他們唯一關心的是那個神跡——看見了才信。這種關注當然不完全是負麵的,神也使用這個神跡讓他們抬頭仰望十字架上的基督。但是,百姓的宗教心誌旨在前半部分,他們隻是要前半部分的基督徒,隻作半吊子的基督徒。就是這種百姓,構成了曆代靈恩運動、形形色色靈恩運動的基礎,又是公審得以進行的市場和消費者。控告訴諸群眾輿論——其實質就是把這些罪人視為上帝或僅僅為了殺一儆百。靈恩運動在反十字架神學這個方向上,與“同情”基督教的人文主義者,或人道主義者基本一致。“人們今天是多麽不知羞恥地援引人道主義來反對基督教”,卻忘記了,真正的人道主義即源於基督教。一知半解是理性主義最大的罪過,一知半解從來造就一種虛假的自負和強大,使他們無法接近上帝,並質疑上帝,偽造另外一個上帝。一知半解者隻是關注基督教信仰或聖經資源對社會變革的影響,他們關注這種“社會神跡”。一方麵虛偽地宣稱“你們有信仰的人是不錯”,“人有信仰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麵,他們隻是在追求聖經的社會神跡方麵才是唯一誠實的。
他們要建立一個基督教國家,然而基督教與民族國家無關。他們要靠基督教改造社會、甚至進行政治改革和政治革命,但基督教與政治無關。他們要依靠基督教功成名就、發財致富,出人頭地,然而基督教與名利無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反對政治利用基督教的人從來不反對經濟利用基督教。但是對不起,道成肉身的上帝根本不在你想象的那些地方,祂在馬槽、在加利利的拿撒勒、在曠野、在罪人的家中、在墓地、在公會、在監獄、在各各他、在十字架上、在天國,在與他一同受難的教會中。上帝不在法老的大軍和希律的宮廷,上帝在以色列人的曠野之路;上帝不在亞哈與耶洗別成功的教會中,而在以利亞流亡的路上。上帝在羅騰樹下在鄉村的客棧,不在以利亞和東方博士自己想象的方位。百姓可以和教會一起經曆神跡,但絕對不會和使徒一起經曆苦難;百姓隻是在使徒審判中的看客,甚至可能撒下同情的淚水。
百姓要繞開基督看見上帝。這是希臘傳統,這是人類理性的普世觀念。換言之,人必須要借助於世界裏的“正麵事實”來論證和推論上帝的存在。所以希臘人是從宇宙秩序的完美這個邏輯起點出發,去尋找第一因或造物主的。對神的追找,使古代希臘人比古代中國人更像“直立行走的智人”。但他們的精神高度也就如此。前蘇格拉底的希臘理性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水、火、風等等;他們認為上帝存在於這些有形的、看得見的完美的基本質素中;後蘇格拉底的理性主義者,認為上帝就是理念,完美的、令人愉悅的、超越塵世和肉體的、寂靜而榮耀的“實體”。東方哲學進一步將外在的理念轉移為內在的“心理”。這兩種理性主義構成世界關於上帝的基本想象,今天成了世人與上帝之間真正的鴻溝。幾乎就是為了針對這種百姓神學,上帝這樣向以利亞顯現:“11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麵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裏經過,在他麵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列王記上19:11-12)。上帝不在百姓喜聞樂見的地方顯現,上帝在祂的聲音裏顯現,上帝就是道成肉身為我們受苦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百姓的教會不是使徒的教會。
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在消弱基督教。其中主要的方式,就是用公會的教會和市民的教會取代使徒的教會。公會的教會就是律法主義者,是審判別人的;而市民的教會追求的是成功神學。是的,這是參孫所環抱的兩根柱子。這兩方麵不斷消解了使徒行傳中使徒連續不斷的受審記錄——這個記錄顯示,作基督的門徒一方麵要預備為基督受苦,受審、被告、受辱;另一方麵,要預備因為這名受辱而歡喜快樂。這從來不是“自然人”、“正常人”想象的基督教。祁克果在這方麵的見證是對的:“通往基督教的道路穿越不快”,反感和生氣是人進入基督信仰不能逾越的中介:“誰在至高無上的基督教的規定中忽略了不快的這個中介性規定,誰就對基督教犯下罪孽,誰就是膽大妄為——這比尊貴的家庭主婦想打扮得像舞女一樣還要可惡”。今天的教會,是不是越來越像混跡世界交際花,直如希律宴會上時髦的希羅底之女?
求神憐憫,我們的教會不是這樣的教會。“不快”至少由兩個原因造成的,第一、真理的緣故。首先是原罪的教義,上帝藉著聖經指控每一個人都是神麵前的罪人。其次是救恩的真理,基督沒有經過罪人的同意就為他們死了,而且要自以為義的人因信稱義,並將得救完全定義為恩典。最後是天國的真理或末世論,讓世人不要愛世界,一方麵不要看人看得過於當看的,另一方麵不要看錢財看得過於當看的。偶像崇拜者會用歸謬的詭計表達自己對福音的不滿。第二、殉道的緣故。我從未教導基督徒一定比外邦人更受苦,因為罪人一生都在苦境中(創世記3:16-17);罪人隻能在兩苦之中選擇:更多地為罪受苦或為肚腹受苦;更多地為義受苦或為基督受苦。然而,為基督受苦不是信仰生活的全部,還有另外一個方麵,就是隨著你生命的成長,更由於聖靈的同在,基督徒在受苦中不斷充滿了屬天的快樂。不快隻是暫時性的中介,隻是教會的崗哨,是至暫至輕的苦楚;而日益增長的喜樂、安慰和榮耀,是永遠的(羅馬書8:18;哥林多後書1:5, 4:17;彼得前書2:19)。願我們走使徒的道路,受苦並快樂著。這是主的道路,祂自願被侮辱地進入世界,榮耀地再來,這個小人物、罪犯、仆人的形象,不是加爾文主義先知、祭司和君王的職分教條所能理解的。
加爾文主義和靈恩運動是對受審的教會或使徒的教會的公然背叛。魔鬼一定藉著使徒的教會對基督徒形成嚴重的試探,就是用憤怒和恐懼,怨恨和後悔動員人性起來,讓被審判的教會成為審判別人的公會;這是加爾文主義;讓會眾不願意、憎惡和回避十字架和審判,一心去看神跡和屬世的祝福,這是靈恩派。這種試探已經基本成功了,因為它成功地消滅了祁克果說的宗教感,並因此消滅了基督教。所謂宗教感,就是新約聖經多次多方啟示的,上帝為人類受苦,而接近上帝唯一的道路是為真理、為基督穿越苦難。這就是信仰,這就是信心,我們因為苦境中的信心,而被稱為基督的門徒,我們的信仰因此稱為信仰。我們和世人的區別絕對不是我們比他們在世界裏更幸運;而是我們麵臨同樣不幸的時候,我們追求我們是為主而不是為罪,並因此而快樂。如果你一開始就追求信主以後會獲得上帝兒女麵向世人的特權,你一定會不斷失望,和真正的講道台不斷發生衝突,轉向“勝利的教會”,甚至最後離開教會,棄絕基督。然而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和祂的使徒,從來沒有以特權者的身份進入世界。被捆綁、被羞辱的教會是唯一真正的教會。這不是“人家勝利的教會”,假教會從不受難,隻是迫害真正的教會。我們願意成為使徒的教會。
上帝不斷用重生的癱子堅固祂的教會,擴張祂的國度。百姓代表小市民的教會,百姓並不是聖經說的窮人。福音是窮人的福音。不過聖經說的窮人主要不是物質上貧窮的人,與“解放神學”中的被壓迫者也毫無關係。窮人就是靈裏謙卑的人;在這場審判中,癱子是窮人的代表。我們從他身上能學到什麽寶貴的功課呢?第一、隻有癱子才能經曆神跡,經曆基督,並藉著神跡分享基督的受難,堅持十字架的天路曆程。馬太福音中的“八福”首尾呼應著說“虛心的人(the poor in spirit)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3,5:10)。後者指向使徒,前者指向癱子。所謂“虛心的人”,就是靈裏貧窮的人,就是在神麵前謙卑自己,承認自己是罪人需要救恩的人。“虛心”這個字是和合本最糟糕的翻譯之一,因為她把真理完全顛倒了,虛心成了高人的謙虛,成了美德和業績。但正相反,高人、強人、富人(一知半解造成了他們的富強幻象),無論怎樣“謙虛謹慎戒驕戒躁”,都不是靈裏貧窮的人。這個“靈”字也告訴我們,你是真的知道自己的罪和不堪,因此不能欺哄聖靈。上帝的靈與這樣的窮人同在,福音因此是窮人的福音(路加福音4:18;6:20)。不過當耶穌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 5:32),不是要“雙重預定”地排除“義人”的得救,而是要所有的人首先承認自己是罪人,承認自己就是這個癱子。審判別人的公會不可能經曆上帝,追求神跡的百姓也不會,自以為強大和自以為無辜的人隻能經曆魔鬼;但癱子在基督裏。
然而,這個重生的癱子,在這場世紀審判中,比任何人都站得更高,更堅定,更有基督的身量。基督徒生活中最大的悲劇就是,那個曾經是癱子的人,變成了亞瑪力人;那個在社會和婚姻以及教會中一直癱瘓得慘不忍睹的人,後來漸漸不認識自己了,也以為別人不認識自己了,成了法利賽人,成為屬靈寡婦,成了起來用石頭打擊別人的人,成了公會的幫凶,成了宗教大法官。但癱子沒有走這條毀滅之路。首先,這是一位感恩的新人。他記得自己是誰:我已經40多歲了,我本來似乎注定要在撒旦的權勢下麵、在他們人類的踐踏和羞辱中了此殘生;但是,為了拯救我,耶穌上了十字架,耶穌的使徒被關進監獄。如果我就是那人,我有什麽資格在教會扮演另外一些癱子的審判官,時不時從穀中殺出來,專注別人的罪錯而毀滅別人呢?我的餘生唯有感恩,唯有不斷地認罪悔改,唯有盡心盡意愛主我的神。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時間拿住和審判別人的罪。一個為別人的罪氣得要命的人,需要從撒旦而來的厚顏無恥,除了嫉妒根本找不到任何合理而真實的理由。控告者真的以為世人都是瞎眼的。這不是我們教會應該有的東方風俗。我曾說過,你若真的嫉惡如仇,最好自殺,也算為主除害了——因為在神麵前,你就是那個惡。
另一方麵,癱子主動站在使徒身邊,癱子與使徒共罹苦難。惟願我一生總是站在被告一邊,為了在天國能站在審判台上。各位弟兄姐妹,當你的弟兄被外邦人無理審判的時候,你在哪裏?你會站出來並堅定地站在他一邊嗎?或者明哲保身,甚或趁機落井下石,站到對麵,吃弟兄以自義呢?我們怎能站在審判官一側嘲笑和論斷使徒和教會呢?你要想趁機順勢尋找和控告使徒的個人缺陷,為亞瑪力人的審判庭提供見證嗎?當世人都攻擊我們的教會是由一些極端的病人和罪人組成的,我們自己還要互相攻擊嗎?世界輕賤我們,我們也彼此藐視嗎?神讓這個重生的癱子,在外邦人審判台前與使徒堅定站在一起。這正是摩西、亞倫和戶珥的見證。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世界對我們這小群、對基督徒的審判必然一如既往並且一定變本加厲;而小市民會繼續觀望。我們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我們隻能像使徒一樣,被他們拿住,站在他們的審判台前;我們隻能默默忍耐這一切。“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馬書5:3-4)。但另一方麵,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我們不要再互相審判,反要在被審中加倍相愛。正如主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5)。2013年是忍耐的一年,願2014年是相愛的一年;讓我們在相愛中得自由釋放,阿門。
任不寐,201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