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2:41-47,“41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 43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44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45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47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感謝神的話語。幾乎每一個人的腦海裏,都有一個“理想的教會模式”。而幾乎每一個基督徒,都主張回到聖經或初代教會的樣式中去。那麽聖經記載的使徒時代的教會到底什麽樣子,這是使徒行傳2:41-47這七節經文具體告訴我們的。聖經上關於初代教會生活最詳細的介紹莫過於這段經文了。不過這段經文引起的歧義也較多,這是特別需要加以分辨的。對於不太了解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修辭結構的讀者,這七節經文顯得很淩亂,最多是將相關事項並列而成。然而,這七節經文有著非常奇妙和精致的結構,我們可以將這個交叉結構圖示如下:
一、開端(41,47)
41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7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這個交叉結構大致上將基督徒的天路曆程勾畫出來:藉著聖道洗禮重生歸入基督;藉著聖道開始教會聚會生活;信仰進入心靈和個人生活,更新了人與被造物的關係;信仰更新了人際關係,使愛成為中心。我們先講最外圍或新生命的開端:洗禮。41節的重點在於,使徒或傳道人藉著講道得人;47節的重點在於,已經領受聖道的會眾,藉著聖禮帶人歸主。歸根結蒂,這個真理是不變的: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聖禮隻是有形的聖道。
第41節經文有一個小品詞μ?ν,連接彼得講道和眾人受洗,這在真理上是非常重要的。和合本將之翻譯成“於是”,英譯本有的將之翻譯成then,有的將之翻譯成therefore。不過這個字的本意是truly, certainly, surely, indeed。一方麵,神的道真的帶著能力,另一方麵,人受洗真的因為聽道。凡是從別的門進來的,都是賊。關於“我想信但怎麽才能信”這個問題,我再贅言:沒有別的道路,隻有聽道一途(τ?ν λ?γον α?το?,his Word)。不要等候神跡,不要借助科學,更不要看人。而這道不是論證三位一體,不是用科學的手段證明創造論,隻是宣講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但是,不是所有聽道的人都信道,這是顯而易見的,隻有紮心並“領受”的人才可能成為信徒。這不是從人來的,乃是神所賜的(以弗所書2:8)。因為罪,沒有人會領受紮心的道,隻會生氣、逃走或報仇。所以約翰福音1:13說得非常清楚,“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欲生的,也不是從人意生的,乃是從神生的”。然而從神生的,就“領受”他的話。很遺憾,和合本沒有將原文全部翻出來,原文的意思是,“快樂地領受”:μ?ν ο?ν ?σμ?νως ?ποδεξ?μενοι,gladly received。一方麵,?ποδεξ?μενοι(receive,接受;Middle Deponent),彼得說給你們(恩典),那麽我們就接受(信心);所以說信是神所賜予的。另一方麵,?σμ?νως(with joy, gladness,滿懷喜樂地)。從紮心到快樂,這個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巨變,出於神。為何快樂呢?第一、我們明白了這赦罪和複活的真理;第二因為這是與神和好和回家的喜樂(使徒行傳21:17)。?σμ?νως 這個字是從?δον?轉變而來,而?δον?與希伯來文伊甸一字是同義詞。這是重返樂園的快樂。亞當及其後裔被驅散到列國,如今萬民歸來,興高采烈。第三、以往所有歸路都是絕路,如今找到了最輕省的回家之路,就是因信稱義。另外請注意,聖經常常用ψυχ?(soul,靈魂)代指人,這與進化論關於人的定義截然不同。三千人,就是三千靈魂,無靈的動物歸魔鬼,有靈的活人歸神。
外邦人不僅靠彼得的講道受洗進入教會,也靠教會的“讚美”生活或教會的聚會崇拜,進入教會。一次講道,隻能一天得人;要天天得人,隻能堅持聚會。而這聚會的本質,就是“讚美神”。不是我們使眾人喜愛,而是我們讚美神這種聚會以及讚美的生命,使眾人喜愛。α?νο?ντες τ?ν θε?ν,Praising God。α?ν?ω這個字的基本含義就是大聲宣告,常常是眾人一起宣告,路加和約翰常用這個字指教會會眾的集體讚美和崇拜(路加福音2:13,20;19:37;24:53;啟示錄19:5)。而使徒行傳2:26講的也正是教會生活。讚美的對象隻能是神,這是選民獲得喜愛最智慧的道路。一個讚美人的教會或聚會,總是分崩離析的開端。此外,這個字也可以指基督徒新生命的基本樣式。按保羅的觀點,舊人就是奴仆,而奴仆的精神品質就是發怨言,如曠野裏的以色列人。但基督徒是有天父的兒女,其基本精神特質就是讚美的生命。讚美的理由是感謝神的救恩,如同一個不能行走的癱子如今起來做大丈夫(使徒行傳3:8);讚美的方式就是從抱怨人和抱怨神,變成愛神和愛人。一個蜚短流長以人事為中心的寡婦、一個苦大仇深的學生會主席,一個像刺蝟一樣敏感的憤青不見了,地平線上出現一個平安喜樂而且有愛的能力的新人。他們得眾民的喜愛。?χοντες χ?ριν πρ?ς,having favour with all the people。這不是刻意討人喜悅,χ?ρις本意是“恩典”。正是由於這兩方麵的緣故——一方麵宣講紮心純正的道,另一方麵聚會讚美神並使我們的生命成為讚美的生命——神將得救的人加給教會。
堅持聖道和聖禮的教會,就是得人或結果子的教會。41節告訴我們,藉著彼得的證道,“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洗禮是信仰的初步。信而不洗的人根本就不是真信;洗禮不僅是重生的洗禮,也是洗禮者信心的見證。不過洗禮隻是信仰的開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們一直說,洗禮是入學儀式,從來不是畢業典禮。但很多教會將這個基本常識顛覆了,成了攔阻人的。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問題:第一、這些受洗的人隻有一個原因,就是聽了彼得的道,絕對不是因為人情或看見教會那個人“做人很怎麽樣”。第二、這裏根本沒有提哪位名人或著名使徒在施洗,因為這根本不重要,真正施洗的隻有一位,就是三位一體的神。正因為如此,“加給”一字προστ?θημι在這裏是被動語態,是神在受洗的人身上工作。同樣的道理,47節揭開教會成長的奧秘:“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是三位一體上帝的工作。在這個交叉結構中,一方麵,我們知道人的洗禮是主的作為;另一方麵,受洗的人就是“得救”的人。洗禮的意義在於“得救”。不過“得救”這個動詞需要仔細研究。σ?ζω在這裏的用法是Tense: Presen;Voice: Passive。一方麵,新人正在得救的過程中(不是已經完成的動作,既不是aroist,更不是pefect),得救是一個正在發生著的事件;另一方麵,這個持續得救的過程,是被動語態,是要靠施恩之具持續更新的過程。所以KJV是這樣翻譯的:such as should be saved。
42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46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
新人進來了,開始教會生活。教會生活的中心就是主日崇拜。這是基督徒天路的第二個階段。最外圍的階段是講出生,第二圍講這個新生嬰孩的成長。這個成長的過程,一方麵,或首先依靠的就是神的話語(“使徒的教訓”),靠著真理開始新生活,這是42節特別強調的;另一方麵,則是團契的生活,與別人一起生活,這是46節特別強調的。我們可以按教會傳統將教會生活分成四個方麵: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不過我也要強調,46節是對其中中間兩項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
使徒教訓是教會生活的基礎,可以將21節與42節視為平行的關係。今天,受洗之後的危機或錯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洗禮之後就不再需要聽道了,甚至馬上就是傳福音了。另一方麵,有很多人真是一洗了之,洗禮之後馬上就結束教會生活,又回到世界裏去。這也是不對的。正確的道路就是“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訓”。第一、使徒繼續教導,也就是說,主日證道和各種查經活動要堅持到底。第二、教訓的主體是使徒,也就是說,教會需要牧者,呼召並按立傳道人,這是聖靈在教會中工作的方式。正因為如此,倪柝聲、李常受一翼的聚會所聚會模式,是沒有聖經根據的。第三、使徒教導的本質是“教訓”。διδαχ?,teaching,instruction。這告訴我們,牧者的教導就是要像教師或拉比教導學生一樣,這沒有什麽可以矯情的;這是需要真理裝備和職分權柄的。另一方麵,提摩太書信中所謂“我不許女人講道”,用的是同一個字;因此我們明白聖經的道理是首尾一貫的。第四、信徒要繼續經曆紮心聽道、喜樂接受這個波瀾起伏的重生和成聖的進程。?σαν δ? προσκαρτερο?ντες,And they continued stedfastly。我們講過恒心這個字(προσκαρτερ?ω,使徒行傳1:14);不過這裏進一步告訴我們,所謂恒心聚會,就是忍耐著並逐漸喜樂地領受使徒的教訓。
不過這個恒心同時指向其他三項教會生活。基督徒也要恒心地彼此交接。κοινων?α這個字的含義很豐富,英譯包括如下含義:fellowship, association, community, communion, joint participation, intercourse。這個字至少包括四個方麵的含義。第一、共同生活。“那人獨居不好”,上帝眼中的人是群居生活的人。每個人都需要別人,需要一個集體,需要一個家(腓立比書2:1;約翰一書1:3)。所有自命清高、避世修行、離群索居之人,若長此以往,就是一種病。以這些孤獨美化自己的人,隻是暴露了他們對集體生活失敗的極度敏感和更強烈的渴望。動物都可以集體生活,而人在一起卻總是豪豬理論或加拉太定律,乃是因為罪人是屬魔鬼的,“畜生不如”。值得一提的是,哥林多後書13:14中“聖靈的感動”,用的就是這個字。人成為有靈的活人,首先是敬拜上帝的人,其次是在聖靈感動之下,可以和別人一起敬拜上帝。第二、共同信仰。共享恩典和恩賜——教會最大的財富或真正的財富就是基督,我們因為共享基督彼此成為肢體。共同生活以共同信仰為根基,一主、一信,一洗、一靈。與神相交是彼此相交的根基和保障(哥林多前書1:9,10:16;哥林多後書6:14;以弗所書3:9;腓立比書1:5,3:10)。第三、彼此相愛。特別是,為那些急需幫助的人提供物質上的幫助和精神上的安慰,如同愛自己的骨肉至親(腓利門書1:6;約翰一書1:6-7)。這特別涉及到教會的奉獻(羅馬書15:26;哥林多後書8:4,9:13;希伯來書13:16)。第四、彼此分工。教會比世界的組織更當講究秩序和效率,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所以這個字也指向分工協作,以確保我們成為基督的精兵(加拉太書2:9)。
第46節對“交接”進行了進一步的充實。“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裏”。第一、彼此交接的是“他們”,這個他們就是門徒,已經受洗歸主的和剛剛受洗歸主的新人。第二、天天。καθ? ?μ?ραν,這個詞組在第47節中重複使用。基督徒不是一時興起屬靈和來教會的人,而是天天堅持作基督徒的人,我們可以想象耶利哥是怎樣倒塌的,那是一天一天在計算中過來的;而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也是一天一天進行的。每一天生活在神麵前,這是新生活的一大特征。第三、同心合意,我們學過?μοθυμαδ?ν這個字(使徒行傳1:14)——彼此交接,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真誠的合一,在理性行動和情感上保持一致。第四、恒心,προσκαρτερ?ω這個字再度出現。第五、在殿裏。?ν τ? ?ερ?,在主的聖殿裏,在教會裏,如果不堅持教會生活,你說你有真理,你說你屬靈,你說你有愛心,你說你願意跟人彼此交接,這都是謊言和自吹自擂。今天,有多少基督徒,就連堅持主日教會生活的基本功課都不及格,就是因為自己頭上長角身上長刺或貪愛世界,還奢談什麽真理、生命與道路呢?還什麽資格論斷控告教會呢?根本不要聽這種人搬弄是非,你先吩咐他們去in the temple,先從幼兒園的啟蒙課程開始,讓他們先看看耶穌為什麽降生在馬槽裏。麵對“真正教會”(正確教導真理和執行聖禮的教會)任何過度清高的人,都是馬槽周邊飛舞著 的蒼蠅。就在蒼蠅姐扮演世外高人的時候,神的兒子已經在他們叫嚷“惡心”的馬槽中了。“那人獨居不好”,願我們不斷遠離輕視教會的東方家族本位主義和西方個人自由主義的試探。
教會生活,特別是主日崇拜的第三個內容,就是“掰餅”。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比較陌生的概念。根據聖經上下文的語境,掰餅是指主的晚餐或聖餐禮,而聖餐禮是所有聖禮的代表(使徒行傳20:7,11)。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16說得更為清楚:“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掰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這應該是一種“提喻”的修辭方法,主的酒杯自然也在其中;因此天主教利用這節經文將主的杯從平信徒那裏奪去,是沒有道理的。。符類福音都提到耶穌在最後晚餐吩咐門徒以後聚會要掰餅來紀念主的死,守候祂再來。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20-34中,關於教會掰餅有特別充分的 教導。首先,保羅將教會掰餅與“家常菜”區別出來(11:20-22);其次,保羅強調聚會掰餅是主所設立的聖禮,並是他自己親自從耶穌那裏領受的——複活的耶穌再一次專門向保羅顯現,教導聖餐禮,足以顯示其對教會生活的重要性(11:22-26)。保羅這裏強調了聖餐禮的兩方麵的真理,一方麵、“表明主的死”,這是重演十字架(“表明”一詞καταγγ?λλω不是“代表”之意,而是“宣告”);另一方麵、“直等到他來”,在教會中,基督徒守望主的再來。 第三、按真理分辨或接受相關真理教導之後,才能執行聖餐禮。這就是我們教會設立堅信禮和施行封閉式聖餐的真理根據(11:27-34)。
第46節對掰餅有進一步的回應。“且在家中掰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這是一段引起很多歧義的經文。我先把原文和英譯(KJV)放在這裏:κλ?ντ?ς τε κατ? ο?κον ?ρτον μετελ?μβανον τροφ?ς ?ν ?γαλλι?σει κα? ?φελ?τητι καρδ?ας;breaking bread from house to house, did eat their meal with gladness and singleness of heart。分歧的原因主要不是語義方麵的,而是理解和應用方麵的。因為字意比較清楚,和合本的翻譯卻不太清楚。路加到底什麽意思呢?我提供三個方麵的解釋供大家參考。第一、在聖殿裏領聖餐,在你每一次來到主的餐桌麵前,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這正是路德教會每個主日聖餐的實際情況。第二、初代教會幾乎300多年的時間裏,甚至在更長的時間裏,教會都是家庭教會。基本上都在個人家裏舉行聚會,而不是以家庭為教會的基本單位。這是兩個概念。有極端的朋友說,我們一家人就是一個教會,爸爸是牧師,太太和兒女是會眾。除了極其特別的情況,這種說法是根本沒有聖經根據的。這個誤解讓“主內弟兄姐妹”和“彼此交接”淪為謊言。事實上教會曆史上從來也沒有過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教會,隻有以家庭為聚會場所的家庭教會。不僅如此,之所以一家為單位派發聖餐,乃是因為一天門徒就增加三千人,而且很多人都是從天下各國來的,他們暫時隻能分配組織到耶路撒冷有房產的各家庭中,然後由使徒或使徒按立的執事到各家派發聖餐。第三、“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不是強調說一見好吃的就眉開眼笑的意思,應該是指按真理領受聖餐。用飯:μετελ?μβανον τροφ?ς,begun to partake of food;這個詞組可以簡單翻譯為“吃”(馬太福音6:25)。歡喜:?γαλλ?ασις,大大歡喜(路加福音1:14,44;希伯來書1:9;猶大書1:24),因為他們明白了聖餐禮的基本真理,知道自己蒙恩而且進入永福。誠實:?φελ?της,without rock。這個字的基本含義應該是無所掛慮和牽絆,前途一片光明——主為我死了,而且複活並將再來,這世界還有什麽可以讓我憂愁的呢?
教會聚會或基督徒個人新生活的第四個方麵,就是禱告——我們成了有天父並和天父交談、蒙天父保守的新人。我想談談福音書中與主耶穌有關的禱告真理的三個基本方麵。首先,耶穌自己是禱告的人。這告訴我們,新人應該就是禱告的存在。並且在禱告中,我們和耶穌一樣,就會改變了形象,或恢複神的形象。其次,耶穌禁止一種流行的禱告表演。“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6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7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8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福音6:5-8)。我告訴大家,這是“他們教會”禱告的基本特色。禱告表演與教會的共同禱告或共禱不同,共同禱告是教會崇拜儀式的一部分,不是冗長的個人表演,而是由牧者或執事帶領會眾,簡短地表達共同的心聲。第三、藉著主禱文,耶穌教導信徒和教會應該怎樣按真理禱告(馬太福音6:9-13),這個教導將我們與菜市場吆喝式的禱告和撒潑耍賴的妄求分別出來。
43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45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
現在轉向基督徒的個人生活。這主要包括三個方麵。首先是他們的心靈經曆,他們要在自己的裏麵真實而深刻地經曆神,從而開始長大。其次,他們要經過很多神跡奇事,在這些經曆中,感受神的真實和帶領。第三、他們要逐漸地重新認識和處理自己和世界、特別是物質財富的關係,並將天國放在首位。一方麵,新人經曆神跡奇事學習敬畏;另一方麵,新人變賣錢財學習去愛人。
“眾人”的“人”用的繼續是ψυχ?,現在聖靈要我們看見人裏麵的變化或靈魂的更新。瑪拉基書3:16預言了這一幕:“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麵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也許很多基督徒都不會說,我信主之後真正的變化是開始有所懼怕。我們會秀很多與耶穌的相愛,上帝的保守,如同猶大百般強吻耶穌。但我們心裏都知道,我們信主之後,有一種更真實、更經常而且更深刻的經曆,是我們雖然身在其中卻不願意拿出來作“見證”的。這種經曆就是懼怕。這與外邦人的懼怕不同。外邦人的懼怕是因為貪婪而患得患失,或者因為犯罪而怕人報複和發現。基督徒的懼怕乃是因為我們開始怕神。一方麵,上帝越來越真實地存在,不僅是愛,而且公義。我們比外邦人更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軟弱和犯罪,而我們比外邦人更深地知道,上帝知道我們的軟弱和犯罪。我們因怕自己再度釘耶穌的十字架,我們因怕神的列怒而失去救恩。不僅如此,我們都真實地經曆著神的管教,而且好像上帝鞭打我們,一次比一次“狠”。有一位主內常對我說,我都被打怕了。我沒有資格譏笑,因為我自己也是如此。希伯來書第12章是所有“被打怕了”的人的避難所。總而言之,新人也意味著從此,開始更清楚地進入了被上帝管教的新生活,這個新生活的目標是長大、成為聖潔;而這個新生活的基本狀態就是懼怕。你開始有底線,你開始在棍棒中長大成人,成為真正的人,上帝喜悅的人。我也知道很多人的懼怕,怕去教會,提心吊膽,於是“提前惱羞成怒”,甚至逃之夭夭。
而今天,我們開始反省過去從未這樣反省的這個懼怕。φ?βος:fear, dread, terror,害怕,恐懼,噩夢。不過這個字在聖經的語境中主要指“敬畏神”(路加福音1:65)。有霾國牛二說:老子不是嚇大的,但我要告訴你們,小子就是嚇大的。敬畏耶和華是靈魂蘇醒的標誌,並擁有“八福”。第一、知道公義並恨惡邪惡(箴言3:7;8:13)。第二、順服神而遠離試探和凶惡,“謹守他的一切律例誡命……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申命記6:2)。第三、遠離偶像誠心實意地事奉神(約書亞記24:14)。第四、“他必救你們脫離一切仇敵的手”(列王記下17:39)。第五、“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詩篇115:13);這福分是從今生到永遠的:“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箴言14:27)。第六、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9:10)。第七、家人之福。一方麵,敬畏神的父母是賜給兒女最好的福氣。箴言14:26,“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另一方麵,敬畏耶和華使女人找到真正的依靠:“豔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惟敬畏耶和華的婦女,必得稱讚”(箴言31:30)。第八,敬畏耶和華,我們就可以脫落他們人類的網羅:箴言23:17,“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隻要終日敬畏耶和華”;箴言24:21,“我兒,你要敬畏耶和華與君王。不要與反覆無常的人結交”。所以,願我們“一生一世必得安穩,有豐盛的救恩,並智慧,和知識。你以敬畏耶和華為至寶”(以賽亞書33:6)。
我們之所以敬畏耶和華,原因之一是,我們不斷經曆祂,並通過很多神跡奇事經曆神。所以敬畏不是憑空而來的,是有確鑿證據的反應。πολλ? τε τ?ρατα κα? σημε?α δι? τ?ν ?ποστ?λων ?γ?νετο,many wonders and signs were done by the apostles。首先,我們要經曆很多神跡奇事,這些神跡教導我們開始過敬畏的生活。你會遇到很多原來沒有遇到的事;或者,即使你以前遇到了類似的事,但你卻從來沒有這樣明白和感慨。聖經講的神跡奇事,很多時候未必都是指違背自然律的“咄咄怪事”;更是指,藉著著一些真實發生的事件,我們不得不驚呼:上帝和祂的話語怎麽這樣地信實!我們連續驚歎上帝的真實和公義,連續地憎惡自己的不堪,連續地感謝上帝的救恩與大愛。我們順服祂的話語,就在平安之中;我們悖逆,隻是鼻青臉腫。就是這些神跡奇事,讓我們的敬畏與日俱增(出埃及記14:31)。真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其次,這樣的事不是一樁,而是很多,並且連續不斷地臨到我們的頭上。γ?νομαι這裏用的是imperfect,不斷臨到。常有基督徒哀歎,我放在禱告中的某些事,我苦苦追求的那些事,又沒有成就;上帝怎麽連連不斷破碎我的理想,拒絕我的禱告呢?答案可能就在這句話上:“掃羅,掃羅,為什麽逼迫我。你用腳踢刺是難的”(使徒行傳26:14b)。當然,神跡奇事也不都是負麵的和管教性的。相反,神的恩典更多。如果我們稍微有一點點愛神和愛人的順服與更新,神就將祝福的神跡奇事加倍地臨到我們,這同樣真實可信。這些祝福未必完全都是屬世意義上的,但我們能夠真實地經曆這些祝福,並看見神的信實。最後,這些事不是偶然的,而是使徒們所行的。γ?νομαι這裏用的是被動語態。所以更準確地說,是聖靈藉著使徒的手所行的。作神的兒女,神就這樣不斷藉著神跡奇事與我們同在,帶領我們長大。
這也是我對馬可福音16:20的一種理解:“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跡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有人以為這神跡奇事就是基督徒擁有的實現利欲的特權,但我深知,恰恰相反。一切神跡奇事隻是為了證實道的真實性。正因為恰恰相反,所以恰恰更是神跡奇事,恰恰更值得感恩。所謂“奇事”,就是τ?ρας,這個字的本意就是使人驚奇的事物,非同一般的事物,並且旨在引起人的注意。在新約聖經中,這個字總是用複數形式,而且總是和“神跡”聯起來使用。而所謂“神跡”,就是σημε?ον,這個字的基本含義就是sign, mark, token;“印記”、“標誌”。首先,這件事一定是真實的,可驗證的。其次,這事出於神。一方麵,這些非同一般的事件就是為了讓人經曆和看見;另一方麵,藉著這些“奇事”,讓人知道有神的存在並且這是神的作為,是神為了管教和救贖人。所以這裏有一個介詞短語是值得我們強調的。δι? τ?ν ?ποστ?λων,through the apostles——這些奇事神跡從根本上說不是使徒行的,而是神藉著他們行的。所以無論根據使徒行傳2:43,還是馬可福音16:20,我們都要知道,聖經從未指明一些特異功能人士,他們在本質上或能力上是超人;而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支配這種異能。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保羅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思用神跡奇事拔掉背上的刺,也不能去醫治提摩太的胃病。願正常的基督徒遠離神醫神棍巫婆教痞和老婦飄渺的虛談。
新人開始知道什麽是最重要的。一方麵,神要重新更新我們和世界或財富的關係,免得我們成為猶大;另一方麵,我們逐漸用愛神的心取代我們愛世界的心。“敬畏神為至寶”的結果一定是變賣產業去買這個至寶。κα? τ? κτ?ματα κα? τ?ς ?π?ρξεις ?π?πρασκον,And sold their possessions and goods。κτ?μα主要指不動產,?παρξις主要是動產。第一、針對錢財。在針對我們的靈魂之後,聖靈轉向我們的產業,我們在世界裏真正的“上帝”,我們安身立命的保障,我們宣稱“唯有它才是真的”的錢財。按原文順序,這句話開頭就是κα? τ? κτ?ματα κα? τ?ς ?π?ρξεις,possessions and goods。對世人來說,錢財是上帝,錢財實在太重要了,如果不拆毀這個偶像,基督徒都是假基督徒。中國的唯物主義者從來不是一種哲學態度,而是一種生活態度;中國的唯物主義者不過就是唯錢主義者。他們什麽都不信,隻信錢。正因為如此,教會對錢財的態度使他們憤怒。一方麵,奉獻首先跌倒了他們,讓他們自相矛盾地勃然大怒;另一方麵,教會關於錢財的教導,讓他們藉著動機分析攻擊傳道人想騙取他們的錢財。當然,一些貪愛錢財的教會領袖確實常常授人以柄。正因為偶像崇拜者對錢敏感,“成熟的木者”總是繞開這個話題。但是讓我們看見聖靈的勇敢:說的就是你的錢包!
第二、那什麽是聖靈關於麵對和處理錢財的態度呢?基本是兩個方麵,一方麵,變賣。陡然變色一手拿槍一手捂緊錢包的朋友問:“你想幹什麽呢?”“你這是什麽意思”。這不能全怪他,因為確實有傳道的人這樣解釋這段經文,好像要這人傾家蕩產,把錢都轉到教會的賬戶上去。我們還是回到聖經上,去看聖靈是怎樣用這個字的。耶穌說,“45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46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馬太福音13:45-46)。請注意,耶穌沒有讓你千金散去複還來,隻是用比喻說,你應該變賣錢財,去“購買”天國。首先,和天國比起來,錢財不是最重要的。聰明的人,應該變賣錢財,為天國服務。這首先涉及瑪門和上帝誰是真上帝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做出選擇的。其次,錢財擁有重要的使用價值,可以變賣,不要揮霍或白送。這涉及錢財的用途問題:你是用錢財服務於肉體,還是用錢財服務於信仰,你不可能有第三種選擇。另一方麵,那麽,你說的用錢財“購買天國”是什麽意思?答案就是,κα? διεμ?ριζον α?τ? π?σιν καθ?τι ?ν τις χρε?αν ε?χεν,and parted them to all men, as every man had need。有人用這節經文作為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背書,實在是信口開河。這涉及教會的奉獻問題。首先,要把變賣兌換出來的錢財在眾人之間進行分配(διαμερ?ζω)。這有當時的特殊曆史背景,因為天下各國來的人留居期間,需要會眾的互相支持。不過這種奉獻精神在教會中是永存的。
其次,這種分配不是濫情的,而是為了滿足每個人真實的、實際的物質和精神需要。這個“需要”(χρε?α)是必要的意思,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意思。這個需要歸根結蒂是為了支持教會,為了支持信徒的教會生活,為了福音的目的。不僅如此,這裏的τις並不是個人,每個人,所有人的意思,而是有些人、某些人的意思。即教會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另外,πιπρ?σκω(變賣)和διαμερ?ζω(分配)這裏用的都是Imperfect,就是開始並連續不斷地變賣,開始不斷地分配。這是什麽意思呢?你可以不斷地賺錢,不然不可能繼續變賣,這本是常識。所以那種極端主義的解經是沒有道理的。這裏的教導絕對不是鼓勵托缽僧式的出家壯舉,也不是鼓勵修道院式的寄生生活。一方麵,我們要一生努力工作,這是神所命的。因為主說,你一天不工作,就不要吃飯。另一方麵,我們賺取的錢財,應該用到正經事業上去,要不斷地用來支持天國的事業。這個奉獻不是一時興起的表演,而是一生的本分。而我們越是明白真理,越能明白這本是基本常識。我們會同意那個具有東北特色的俗話:人生最大的悲劇是,人死了,錢卻還沒有用完。當然這話隻說對了一半。如果人死之前,隻是把錢財用於犯罪和無意義的奢華上,同樣也是悲劇。神藉著教會不僅帶領我們正確麵對世界和財富,也鼓勵我們過一種有意義、有價值、朝向天國的新生活。
44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
這新生活的本質就是愛。我們從人與神的關係出發,經曆了我們和自己(敬畏與神跡)、我們和財富(變賣和奉獻)的新功課之後,最後進入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就是“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π?ντες δ? ο? πιστε?οντες ?σαν ?π? τ? α?τ? κα? ε?χον ?παντα κοιν? ,And all that believed were together, and had all things common。這涉及全新的人際關係。一方麵,神吩咐信徒要在一處(信的人都在一處);另一方麵,神告訴我們怎樣在一處(凡物公用)。如果一定用一節經文給教會下一個定義,就是這句了:“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那這是什麽意思呢?
我們先討論“信的人都在一處”。第一、一個全新的組織或社群誕生了,這個社群不是地位、種族、愛好、人情、權力等等標準建立和組織起來的,他們成為一體僅僅是因為信仰。這是所有“信的人”的聚集。這是一個信仰團體,是以信心為基礎的全新的人類組織。π?ντες ο? πιστε?οντες,all that believed,所有信的人。第二、有信心的人,或者有共同信仰的人,應該聚集在一起,共同生活。這沒有任何“共產共妻”的意思。?σαν ?π? τ? α?τ?,都在一處。這個短語的基本含義是,他們是一體的。一方麵,一神一主一靈,一心一意一致;另一方麵,就是聚集在一起,成為教會。此外沒有別的可以解釋的。
我們都知道,罪人,假神、刺蝟靠自己絕對不可能在一起,或者都無長性的主要原是什麽呢?“都在一處”的反麵就是分崩離析,而最容易導致分裂的,有如下一些原因。第一就是人的自以為義、自認為自己“作人”比別人好,看不慣別人。這也是亞倫米利暗攻擊摩西引起“教會”紛爭的原因。一個人一旦覺得別人作人不好,就一定起來作“嫉惡如仇秀”,中間經過長舌陣,最後是告別秀和三姓家奴呂奉先。與自以為義相關的就是驕傲和清高。我們教導人要認識人性的罪,但這罪也包括自命清高的罪。我們不要陷入人事的網羅,但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任何人離群索居。而是反過來教導人對人隻能以愛相處。如果你清高得連教會和弟兄姐妹都不要了,你隻是一個假基督徒,是一個從開始就不信的人。第二是自我中心,利欲熏心。主在地上的時候,門徒之間起了紛爭主要是因為有人“好為首”,目的是為名為利(馬太福音20:20-28)。耶穌更新了他們的世俗觀念,要教會用“要服事人並且要舍命”來取代外邦人“君王為主”、“大臣操權”的惡俗。第三是人的不負責任,包括膽怯、狡猾、對福音缺乏信心與忠心。保羅和巴拿巴發生爭執,因為馬可的望山興歎和半途而廢。在最危難和和最需要同工的時候,馬可離開了,這是對福音事工致命的一擊。第四就是根深蒂固的奴隸性格——凡事抱怨教會領袖。就是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彼此發怨言,並將矛頭指向“摩西”。這是以色列人曠野生活的悲劇所係。第五就是不能順服權柄並尊重秩序和規範,同時反過來以霾國犯上作亂的習性為榮。當然,我們講“都在一起”,與主流教會刻意強調的“合一”不同。一方麵,信與不信的沒有必要,這是保羅的教導。另一方麵,為真理爭辯,沒有必要做和事老,以至於出賣耶穌,討人的喜悅;這有保羅批評彼得為證。
弟兄們,讓我們讚美神。就在人類曆史的新紀元這一天,就是教會曆史的開端,神行了一件任何人都不能行的奇事神跡,就是讓“人”這種同類相殘的最邪惡的東西,可以“都在一處”。這個神跡之所以可能,隻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信”——信仰是重建人類關係唯一的道路與依靠。換言之,擁有共同的信仰,是罪人可以都在一處唯一的理由和唯一的保障。而這一點,正是“凡物公用”這句話教導我們的。遺憾的是,中文將這句話翻譯的太物質了。ε?χον ?παντα κοιν?(had all common)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公有製”或“共產主義”,而是指:“他們在一切事物上都共同一致”。換言之,罪人若想“都在一處”,隻有依靠“不斷地追求共同一致”。
我們怎樣在一起呢?首先,教會或團契的形成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動詞ε?χον(have)這裏用的是Imperfect;我們多次說過,這個時態表示“從現在開始,接下來反複持續發生的動作”。所以有的英譯本將這個時態翻譯成begin to……。從這個動詞的時態中,我們至少可以學習到三種智慧。第一、不要對教會的團結過於苛求。因為共同生活剛剛開始,我們遠遠沒有達到神的標準。我們剛剛從埃及出來,百廢待興。沒有哪一間教會、哪一個家庭,哪一個文明國家,成功完成了這個“文明轉型”。第二、不要對別人苛求,要給別人學習合一的時間。第三、不要放縱自己的性情,棄絕別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以離開秀來釘別人十字架,都是耶穌的馬槽路徑和十字架精神的仇敵。假基督徒是什麽人呢?一遇到一點、一次、一天的言詞衝突和意見不合和利害紛爭,就彼此棄絕,“離家出走”。恕我直言,屢次更換教會的人,一定是離婚成性的人,或者至少,在家庭成員之間,有著各種極端的矛盾和悲劇。因為他們多年來養成了一種習慣,就是由於太自私和驕傲,絕對不給任何人成長和更新的機會;更沒有能力聽懂和領受紮心的真理。使徒也跺去腳下的塵土離開別人,但絕對不是因為他們自以為做人比別人好,而是因為那些人不聽福音。我們也支持那些為聽道和服侍或同工的緣故更換教會,這是合神的心意的。但我們完全可以靠著聖經的基本真理勸勉那些因為“別人做人不好”而離開教會或更換的人。一方麵,這絕對是幼稚“裝什麽”的謊言:你自己絕對是一個做人不好、甚至更不好的人,沒有任何辯解的餘地。另一方麵,這種毫無長性的浪跡天涯,不僅敗壞別人,最終敗壞自己。所以神指著這些人說,你拆毀神的家,你的家也必被拆毀。
其次、共同的對象是?παντα,all,each,每一件事,所有的事。這個形容詞在這裏並沒有帶出一個“物”來。“物”是很重要的,因為主說,你們的錢在哪裏,心就在那裏。但這個字顯然不僅僅指財務,以至於總有人關於初代教會發生“共產主義”的想象。物質財富當然很重要,但人要都在一處,僅僅“凡物公用”是不夠的,我們更需要的是共同的信仰。最後,在我有的事物中,我們應該“共享”。形容詞κοιν?在整卷新約聖經中共出現在10節經文裏。這個字有兩個基本含義,第一是世俗的,普通的、不潔淨的(馬可福音7:2,使徒行傳10:14,10:28;11:8;羅馬書14:14;希伯來書1:29)。這個字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在罪這個基本處境麵前,都是完全一致的。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不潔的,不義的,需要神憐憫的罪人。你從來不必比任何一個人更幹淨、更會做人、更慷慨大方,更玉樹淩臨;因此更有資格嫉惡如仇,與別人分別為聖。於是這個字從根本上廢棄了任何吃人自義的分裂之根。這個字帶領我們進入約翰福音第八章那個現場,而神的教會,更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資格拿起石頭打別人。自以為比別人更幹淨、更屬靈,更會做人等等,或自以為義,永遠是教會敗壞和紛爭的根源,也是家庭和社會崩潰的和根源。
另一個含義就是共同的(使徒行傳2:44,4:32;提多書1:4,猶大書1:3)。首先,我們不排除教會財產共享這個事實,但共享的內容限於信徒的捐獻,而不是讓任何人都傾家蕩產。其次,這個字更指向信仰和心靈上的共同。這是提多書1:4和猶大書1:3特別告訴我們的。提多書1:4,“ 現在寫信給提多,就是照著我們共信之道作我真兒子的。願恩惠平安,從父神和我們的救主基督耶穌歸與你”;猶大書1:3,“親愛的弟兄阿,我想盡心寫信給你們,論我們同得救恩的時候,就不得不寫信勸你們,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一方麵,所有信的人,信的是同樣的道,同一位神;另一方麵,他們領受了同樣的救恩。如果我們這樣解釋,44節經文就前後一貫了。到底什麽是教會?一方麵,教會不是building,而是信徒的聚集。另一方麵,所謂信,就信仰共同的一位神和祂 的道,並領受同樣的恩典。前者指人與人的關係,後者指每個人與神的關係;而後者是前者的基礎。換言之,我們相愛,乃是因為神先愛了我們。教會怎樣才能共同生活呢?每個人先自己和基督建立關係,更新自己的生命。然後,這重生著的人,與別人共享基督,彼此相愛。一個根本沒有基督並根本不相信基督救恩的人,怎麽可能在感恩讚美中與別人共享基督並共同生活呢?所以我們不斷回到彼得的“主日證道”上來,在那裏,有我們相愛的源泉,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位於聖道的中心,是我們信仰的共同基礎。
新生活開始了,一個全新的人類誕生了。諸位,你能給人下一個定義嗎,到底什麽是人?人類學家、特別是古人類學家關於人的定義從未取得一致。進化論最不靠譜的地方在兩個方麵,一個方麵,他們從未就什麽是人取得一致意見,因此,在此基礎之上關於人類起源及其起源時間總是各說各話;另一方麵,由於化石證據的缺乏,迄今為止,所有關於人類起源的敘述,90%隻能是“哥隻是一個傳說”。於是這些所謂科學家們,在五千萬年和5萬年之間改變主意,幾乎就是一夜之間的事;進化論學者才是世界上最專業的小說家。“科學家”正在把科學變成神話,而神學家正在把神話證實為科學。“科學家們”關於人的定義像狗熊玉米一樣,前赴後繼地經曆了這些新概念:雙足直立行走(他們不能區別任何一隻拔光了毛的雞的區別);使用工具(從石器開始;他們分不清人與禿鷲、啄木地雀、縫葉鶯、射水魚和海獺以及野生烏鴉的區別);穿衣(人家的衣服早就在身上了);語言文字能力(動物有自己的語言,甚至文字——如果文字隻是記號的話);用火的能力(人不如噴火魚和電鰩);采集食物(人不如鬆鼠);共享食物(大部分群居動物都有這種“道德”);集體圍獵(大部分群居動物都有這種能力;共同生活(人不如螞蟻和蜜蜂);改造世界(你不如一隻beaver;人的改造總的來說在破壞);烹飪(其實這是人的缺點;中國人位居這缺點的高峰——最高成本的無聊技術);大腦含量(從600毫升到1400毫升隻有量的區別,而且聰明與幸福的關係一直是創世記3章的演繹,人不過是聰明的泥土:Homo sapiens)……按進化論的邏輯,如果一定要把人說成動物,隻能是高級動物,,,基本上就是最壞的動物的意思。如果按進化論的邏輯,我真的覺得作一隻大雁是最幸福的,人是最不幸的。
然而讓我們感謝神,聖經啟示的人不是動物,不是任何高等動物。上帝是按祂的形象造的人,使人成了有靈的活人;又在基督裏使罪人重新變成有靈的活人,恢複神的形象。這個形象特別表現在這七節經文中:人是有教會生活的存在。而這個人的教會生活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麵。第一、聽話。人是領受聖道的人——人不僅有語言能力,而且有傾聽上帝回應的能力。第二、受洗。隻有可以藉著洗禮重生——作新造的人,是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第三、恒心——隻有人可以或應該將一件事情從頭到尾作完——沒有長性的人還不是人。第四、行道——按上帝話語生活的學習(複製)和實踐能力。第五、交接,因共同信仰而群居,不是因為食物。第六、掰餅。不單靠食物的聖禮生活,以及是形式賦予屬靈意義的恩賜(象征性思考)。第七、祈禱、向上帝說話的祈求的能力。第八、敬畏。對神的意識、恐懼和愛。第九、神跡,對重造、救贖、照管生活之神聖旨意的意識。第十、相愛,這種愛不是基於血親和策略,而是基於信仰。第十一、選擇——揀選最上好的福分,這是一個理性選擇。第十二、信心。因為相信上帝和上帝的救贖、保守、帶領和再來而喜樂輕鬆(歡喜誠實)。第十三、讚美。人是讚美上帝人,讚美神或討神的喜悅,服侍神是人生命的意義。第十四、被愛。人因為愛神而被愛(神常常藉著人來愛讚美祂的人),是生命真正的意義——我們愛神,是因為神先愛了我們;而我們愛神,神會更愛我們。“親愛的弟兄阿,你們卻要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裏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直到永生”(猶大書1:20-21)。阿門。
任不寐,201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