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阿門。今天的證道經文是使徒行傳1:1-5,“1提阿非羅阿,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2 直到他借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 3 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4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5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感謝神的話語。我們今天開始學習使徒行傳的經文,使徒行傳1:1-5。首先,這5節經文也可以視為整卷書的序言,鋪墊了整卷書的基礎,不僅連接了福音書,也預告了教會的誕生和使命。其次、這5節經文與創世記1:1-:5密切呼應,重點在三位一體的上帝將藉著教會重造天地。可以結合約翰福音1:1-5對比閱讀。請注意使徒行傳1-5與創世記1-5以及約翰福音1:1-5共享的概念:“起初”,“神”(三位一體,創世記1:26),“創造”(所行:受害與上升、聚集與施洗;造),“神的靈運行在水麵上”(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神說”(教訓διδ?σκω、吩咐?ντ?λλω、講說λ?γω、囑咐παραγγ?λλω;道);“光”(基督的“顯現”,使徒以及路加)。教會站在曆史的地平線上,這是開天辟地的新時代。值得強調的是,使徒行傳1:1-5進一步將神啟示為三位一體的神:1-2,基督和聖靈;3,基督與聖父;4-5,聖子、聖父、聖靈。最後,請注意使徒行傳1:1-5與使徒行傳28:30-31之間的首尾呼應,使徒在那裏具體為保羅,使徒在人間的工作在於向人傳講“神的國”和“主耶穌基督”,正如基督在起初所吩咐的;而“沒有人禁止”,告訴我們聖靈的能力。我們可以將這5節經文分成三個主題,強調上帝重造天地的三個步驟:1-2,道成肉身,回顧福音書中的耶穌及其十字架的工作;3,死而複活,連接福音書和使徒行傳,聚焦耶穌複活之後四十天的工作,基督得勝,神的國開始建立;4-5,聖靈的洗:耶穌升天,賜下聖靈的洗禮,教會誕生;而教會的工作一直到基督的複臨。願那創造天地的神在基督裏重生了我們,又藉著我們做新天新地的見證,阿門。
1提阿非羅阿,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2 直到他借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The former treatise have I made, O Theophilus, of all that Jesus began both to do and teach, Until the day in which he was taken up, after that he through the Holy Ghost had given commandments unto the apostles whom he had chosen:
一切真理都是從神來的,啟示真理是我們重生的根據。首先,使徒行傳與福音書前後連接,這是前書與後書的關係。在神學上,也是“三年神學院”與“使徒的三年”之間的聯係——隻有經過前書(路加福音)的紮根建造,才有後書的地極使命。使徒行傳的基礎是“前書”。其次,上帝的啟示是書麵啟示。基督教獨特的信仰是,上帝將關於救恩的基本信息,以一本書的方式賜給人類。一方麵,這本書是神的書(提摩太後書 3:16);無所不能的神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啟示自己。另一方麵,這本書很重要(哥林多後書3:6);我們首先要與東方反智主義區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或心性之學,另一方麵要與西方的懷疑主義區別:用領受的相對性否認神啟示的大能。另外,啟示真理與人本真理的區別:人尋找真理,東方向 內求道,西方格物致知,聖經道成肉身。第三、這書是神的真道。“書”字在原文是這樣表達的:μ?ν λ?γος:真道。μ?ν:truly, certainly, surely, indeed;這與蛇的“豈是真說”和“不一定”對立;λ?γος,道,聖經確立了話語中心和唯道論的新觀念。這句經文也具有排他性。
第四、書麵啟示是通過罪人傳給罪人的。這是基督教獨特的觀念。上帝不僅有能力將基本真理濃縮在一本書中,也有能力確保有限的人向有限的人可以傳講無限的真理。即使人有時候可能走偏,但神可以撥亂反正;並藉著人的走偏,給自己的子民更深刻的功課。上帝重新創造的手段,超過人的想象——祂用泥土造人,用石頭造教會。首先,書需要一位作者,聖靈使用人來撰寫聖經。這裏的作者就是路加醫生,我們在概論中已經認識了這個人。Λουκ?ς,在拉丁文中,路加的意思就是“發光”(light-giving)。他是一位尋找光明,或願意用光明照耀別人的人。在基督裏的路加,就是世界的光——神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其次,這書要傳給的對象是提阿非羅。Θε?φιλος,From θε?ς and φ?λος,friend of God。一方麵,人都是“神人”。中國天人合一,人像神一樣;希臘神人一體,神像人一樣。總而言之,人都是“你們便如神”(創世記3:5)。這是講罪人想象的人與神的關係。另一方麵,“提阿非羅大人”(路加福音1:3)。追求“大人”的地位或處於大人狀態之中,這是罪人與罪人之間的關係。大人宗教或普世價值源於蛇的試探與捆綁:食物、榮耀、權勢(創世記3:6,路加福音4:1-13)。傳福音麵對的就是神人和大人,就是讓人回到起初或返回本相。一方麵,神人承認自己不過是人(以賽亞書31:3,以西結書28:9);大人承認自己本是罪人(馬太福音11:19;羅馬書3:10)。所謂重生,就是從提阿非羅大人(路加福音1:3,κρ?τιστος)到提阿非羅的過程。但這個過程, 已經預告了“大人”必有的對使徒的逼迫。
道就是神。首先,向大人和神人傳道的內容,或者說福音的中心,就是傳耶穌。περ? π?ντων ? ?ησο?ς:全部關於耶穌的。我知道一般認為“一切”(π?ντων)是用來修飾後麵的“所行”和“所教訓”的。不過我個人的領受是,這個詞也可以這樣理解:我所作的前書,全部都是關於耶穌的。另一方麵,傳耶穌什麽呢?時間方麵,從起初到升天到末了。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字,就是?ρχομαι,開頭。這個字的名詞形式就是?ρχ?。在某種意義上,四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的開篇都是談到了起初,用的都是同一個字(馬可福音1:1,路加福音1:2;約翰福音1:1;馬太福音從亞伯拉罕開始)。而這個字,就是帶領我們回到創世記1:1。傳福音就是從起初開始。然後是到升天到末了,我們要傳整全的基督(啟示錄21:6)。在內容方麵,傳耶穌所行和所教訓的。耶穌所行的,ποι?ω。我們所信的神,是行動的神(約翰福音5:17);不是偶像,不是石頭,不是一個邏輯假設,不是一種心理學現象(約翰福音5:17)。而根據福音書和使徒行傳,耶穌的行為集中在道成肉身、十字架、死而複活、升天、差遣聖靈建立教會、保守教會、第二次再來、作王到永遠。耶穌所教訓的,基督有清楚的話語臨到我們,祂的話語就是生命,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不是傳道人自己能唯獨基督,這一切都是聖靈的工作。聖靈因此被稱為真理的聖靈。複活的基督藉著聖靈與我們同在,帶領我們進入一切的真理,勝過一切的攔阻。聖靈充滿和差遣的人,就是使徒。耶穌將祂的道交托使徒,使徒靠著聖靈將基督的福音傳遍天下。我們來看看使徒的特點。“他借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這句經文的理解有一些分歧:是藉著聖靈吩咐,還是藉著聖靈揀選。我個人理解的是,聖靈的工作應該同時包括兩個方麵,但重點應該在前者(路加福音6:13,約翰福音6:70)。我們先看看“使徒”這個概念。?π?στολος,其動詞形式在舊約中相當於??????,基本含義就是“奉差遣”,“(神)打發他出去”。首先,使徒是門徒,是認耶穌是主的基督徒。其次,使徒是學徒,是領受基督真道或有真理裝備的人。第三、使徒是使者,是承擔傳道使命的人。最後,使徒是一種職分,是神在教會中所設立的。最後這一點特別值得強調。羅馬書10:15a,“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我認為我比傳道人講的更好”,這種驕傲出於魔鬼。而諸上三個方麵,都是聖靈的工作(使徒行傳2:38,哥林多前書12:3,加拉太書4:6,約翰一書4:2-3;約翰福音14:26,15:26,16:8,13,馬可福音3:29,路加福音12:12,約翰福音3:34;使徒行傳1:8,6:3,13:4,20:28,以弗所書3:5,哥林多前書12:28)。那麽基督藉著聖靈吩咐(?ντ?λλω,to order, command to be done)使徒什麽使命呢?“45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使他們能明白聖經。46又對他們說,照經上所寫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從死裏複活。 47並且人要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傳到萬邦。48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49我要將我父所應許的降在你們身上。你們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們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加福音24:45-49)。這個命令也就是馬太福音28:18-20中的“大使命”。
我們也可以將這兩節經文放在交叉結構中理解——我們憑什麽相信使徒所傳的就是聖靈所傳的?或者,我們怎樣辨別使徒所傳的是對的?回到第一句話,就是“書”。“明白聖經”,“照經上所寫的”,這是我們唯一的依靠。聖經是神所默示的,出於聖靈,聖靈不會自相矛盾。而聖經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
3 他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3 to whom also he shewed himself alive after his passion by many infallible proofs, being seen of them forty days, and speaking of the things pertaining to the kingdom of God:
第3節經文是前書與後書樞紐,也是這5節經文的中心。基督的十字架、受死與複活,是福音書的重點,是耶穌所行、所教導的中心,也是教會的根基和使徒傳講的中心——基督的複活是神的國的開端。按原文順序,我們分三個內容來領受這節經文。首先,是祂的顯現。第2節結尾的地方談到耶穌藉著聖靈揀選了使徒。神呼召我們,就會愛我們、保守我們到底。這份愛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將基督的複活顯現給我們。神愛我們,就一定向我們顯現。ο?ς,to whom.。但神揀選了我們,當我們成為基督徒,我們就獲得了被神愛、被神臨在的福分。這個顯現,也常常是祂藉著話語臨到我們。我們靠著信心,能真實地經曆神的存在與同在。
其次,祂的複活。祂向我們顯現,主要顯明祂的複活。無論你在怎樣的難處中,神顯現並告訴你,祂複活了。παρ?στησεν ?αυτ?ν ζ?ντα,he shewed himself alive。中譯,“將自己活活地顯給使徒看”;更準確地說,祂顯現自己是活著的。παρ?στησεν這個動詞也有這樣的含義:就站在他們麵前。動詞“活著”(ζ?ω)這裏用作動詞分詞,說明顯現的內容。一方麵複活,另一方麵,一直活著,直到永生。ζ?ω這個字至少有如下含義:第一、活著,和喘氣或氣息有關;第二、熱愛生命,過有意義、有價值的真實生活,就是屬神的生活;第三、常與水或洗禮有關,一生認罪悔改;第四、結出生命的果實,歸入天國;第五、在死人中活著,作生命的見證,帶領人出死入生。中國有一部電影,叫“活著”。但?????這個希伯來文的活著超過“好死不如賴活著”;更指“有靈的活人”(創世記2:7),有上帝的形象,就是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以弗所書4:24)。
總而言之,基督裏的活著包括複活和永生兩個方麵。這是對魔鬼、世界和死亡的徹底勝利。自從亞當犯罪“必定死”又“終身勞苦”、“汗流滿麵”之後,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基督裏的得勝和自由;人重新可能成為有靈的活人。“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複活”(哥林多前書15:22)。至少,人類有一部分人因信接受所賜的聖靈,就和高等動物區別出來。這是什麽意思呢?你信基督到底要得到什麽好處呢?上帝要解決我們最大的苦難和悲劇,就是罪和死亡;上帝要賜給我們上好的福分,就是複活和天國;並因這樣的信仰,在世上我們有平安。所以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14:27)。複活對於我們這些在世界裏並且信了耶穌的人,祝福在這個地方:“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裏麵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對基督徒來說,對所有尋找就尋見的人來說,無論你一生遇到什麽樣的難題、苦境和災難,耶穌這句話是對每一件事情的回答:“我複活了”。你現在在哪一種深淵裏麵呢?婚姻家庭嗎?教會社會嗎?你像約伯嗎?約伯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約伯記 19:25)。
第三、他的受難。基督的複活,以及我們在基督裏的複活,都要經曆一場苦難或者受害。μετ? τ? παθε?ν α?τ?ν,after his passion。π?σχω,這個詞在聖經中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含義是切身經曆受苦、受難、受害。這首先是指基督的十字架,也指我們的十字架。沒有苦難和受害就沒有複活,這是為什麽呢?你見過有一個罪人因為榮華富貴而重生複活的嗎?這是為什麽呢?世人一聽見苦難和逼迫就反感,這已經證明,他們不可能靠自己重生複活;這樣的“基督徒”也就從未重生和複活。沒有苦難我們不會認識自己的罪,也不會認識人和世界的真實麵目。而沒有苦難,我們根本不可能仰望神。路德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苦難神學或十字架神學,與榮耀神學或成功神學相區別。因為我們所信仰的上帝,就是十字架上的上帝,也是複活升天的上帝。我個人盼望將十字架神學的苦難方麵的強調,轉向複活方麵——經曆受害不是目的,不是中心,重生複活才是。因為主已經複活了,我們在基督裏就勝過和超越了死亡和苦難。所以聖靈告訴我們不要每天愁眉苦臉和一臉階級鬥爭,而是說,你們要喜樂;不僅要喜樂,還要大喜樂,大大的喜樂,有充足和滿足的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5:16 ,約翰一書1:4,約翰二書1:12,馬太福音 2:10,馬太福音28:8, 路加福音24:52, 腓立比書 4:10,曆代誌下30:21,尼希米記8:17,撒迦利亞 9:9,路加福音 2:10,雅各書1:2);這是聖靈的果子(加拉太書5:22)。聖經談到喜樂的理由主要是:因神喜樂(以賽亞書41:16,撒迦利亞 10:7);因神的救恩喜樂(以賽亞書61:3,哈巴穀書3:18,西番雅書 3:17,撒迦利亞9:9,瑪拉基書 3:12,路加福音1:14,使徒行傳14:17);在教會裏因教會生活、聽道和弟兄相愛而靠主喜樂(曆代誌上16:27,羅馬書15:13,哥林多後書13:11,腓立比書1:25,腓立比書 4:4);因受苦喜樂(詩篇 90:15,哥林多後書12:10,雅各書1:2,彼得前書1:6);因重生、複活、永生和盼望喜樂(約翰福音16:22,約翰福音20:20,);因全家信主喜樂(使徒行傳16:34,腓立比書 4:10)。
複活不是一個神話,不是一個虛構,而是一個曆史事實。基督教的信仰是講證據的信仰,其中,複活鐵證如山,不僅有物證,而且有人證。?ν πολλο?ς τεκμηρ?οις δι? ?μερ?ν τεσσαρ?κοντα ?πταν?μενος α?το?ς,用許多的憑據,在四十天之久,讓他們看見。我們以前曾經討論過這個話題:隻有基督教的信仰可列入呈堂證供。福音書不僅詳細記述了基督的死,更記述了基督的複活和見證人。最重要的證據是,基督複活之後自己親自向人們顯現。這裏首先提到很多(πολ?ς)證據,這已經告訴我們,這不是單一事件,不是偶然的幻象,而是眾多證據指向的一個基本事實。τεκμ?ριον,這個字不僅僅指法律上的證據,也表明這些證據是真實可信的,強有力的。雖然在新約聖經中,這個字隻出現一次;但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都用這個詞來說明在力量和邏輯上的證據,與軟弱無力的論證形成對比。不僅如此,這個字也強調證據是淺顯易懂、簡明扼要的。複活是一個婦孺皆知的簡單事實,而不是什麽高深奧妙的論題。所有人都盼望複活,所有人都思想過複活。上帝在耶穌基督裏,賜給我們一個人人都看得見又能明白的證據。這些證據在路加福音24:31、39、43節表現得更為具體。不過有人統計為8次:馬太福音28:1-9,路加福音24:15,路加福音24:34;路加福音24:36,約翰福音20:19;約翰福音20:26;約翰福音21:4;哥林多前書15:7,路加福音24:50(Bishop Pearce)。
其次,這裏特別強調了耶穌複活向門徒顯現的時間,共40天。一次性或短期的見證是不夠的,40這個數字在聖經中常常代表苦難和完全。舊約共出現過7次的40天(釋經最多的應用是以經解經,切忌二次或N次引申)。第一、創世記7:4,“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創世記 7:17 ,“洪水泛濫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長,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洪水共150天);(水勢漸退眾山顯露出來之後)創世記 8:6-7,“過了四十天,挪亞開了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烏鴉去。那烏鴉飛來飛去,直到地上的水都幹了”。 耶穌40天顯現,宣告是同樣的信心,滅絕罪人的大洪水一去不複返了;在基督的死而複活裏麵,上帝的憤怒已經過去,與人和好。以色列人可以下海走幹地了。第二、創世記50:3,“薰屍的常例是四十天。那四十天滿了,埃及人為他哀哭了七十天”。在基督裏死亡被勝過,眼淚被擦幹。眾人在基督裏都複活。第三、出埃及記24:18,“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出埃及記34:28,“摩西在耶和華那裏四十晝夜,也不吃飯也不喝水。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參考申命記9:9-11,18-25,;10:10)。福音的預工是律法,律法本是使人知罪,讓人知道罪的工價就是死和滅絕,帶領我們認罪悔改,歸入基督。第四、民數記13:25,“過了四十天,他們窺探那地才回來”;民數記14:34,“按你們窺探那地的四十日,一年頂一日,你們要擔當罪孽四十年,就知道我與你們疏遠了”。在基督的複活裏,我們將進入應許之地,進入神的國度;而拒絕基督的,將被天國拒絕。第五、撒母耳記上 17:16,“那非利士人早晚都出來站著,如此四十日”。這非利士人就是“巨人歌利亞”。在基督徒的重生和複活中常常遭遇巨人的攻擊。他說基督豈是真複活了嗎?他控告說你豈是真的重生了嗎?你要用四十天的時間麵對外邦人歌利亞。第六、列王記上19:8,“他就起來吃了喝了,仗著這飲食的力,走了四十晝夜,到了神的山,就是何烈山”你會軟弱,特別是麵對假教會假先知掌權者和婦人耶洗別的時候,可能落荒而逃;但靠著神供應的飲食,你可以反敗為勝。第七、約拿書 3:4,“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拒絕基督複活福音的人,像尼尼微大城一樣,將落入最後的審判。
到了新約,前後有兩個四十天。首先就是馬可福音 1:13,“他在曠野四十天受撒但的試探。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天使來伺候他”。後麵就是使徒行傳記載的這40天。40天再加10天就是五旬節,就是收割的日子了。無論如何,基督用足夠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的複活,為要造就使徒的信心。
第三、這證據是為了讓使徒們看見。首先需要明白動詞?πτ?νομαι的用法(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意思是“神主動讓他們看見”,“神主動被他們看見”。複活不是人自己推理和沉思的結果,也不是科學發現,而是神的啟示。那麽,這裏的他們都是誰呢?這是保羅的見證:“3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 4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複活了。5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6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7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 8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哥林多前書15:3-8)。保羅這裏提到的見證人,可以分為幾類。首先是眾使徒(其中彼得至少可能有三次看見);其次是500多門徒;再次是耶穌自己的兄弟或家人;最後是顯給保羅看。基督的複活 為教會奠定了根基,而且使這些懷疑和軟弱的使徒變成大丈夫和英雄(如彼得),使本來厭棄他的家人成為殉道者(如雅各),使本來逼迫教會的狂士變成基督的奴仆(如保羅)。若沒有複活,就沒有使徒的更新,也沒有他們出去傳道的動力和整個世界為之變色。
基督向我們的顯現,不是“拈花不語”地站在我們麵前,或者成為石頭的雕像樹立在那裏。不是的,複活的基督顯在我們麵前主要的工作是向我們講道,是“神說”——基督藉著聖靈,將祂的話語臨到我們。λ?γ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Participle。此時此刻,基督親自向我們說話;耶穌在祂的教會裏,正在並持續說話。有人說看不見神,乃是因為他住在邪靈或世界裏,不能明白神的話,自然不可能看見神。我們對一些教會的批評,原因之一就是,在那樣的教會裏,根本沒有基督的顯現;或者基督即使顯現了,根本沒有說話的機會。而我們總是強調,上帝在聖道和聖禮中向我們顯現。在聖餐禮中,我們“目睹”基督的死而複活;在聖道中基督親自向我們講論神國的事。τ? περ? τ?ς βασιλε?ας το? θεο?,the things pertaining to the kingdom of God。後麵這一點同樣重要——耶穌講道,重點是神國的事,不是人國的事。這也是使徒傳講的中心,是教會傳道的中心。正如使徒行傳28:31中保羅所見證的:“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不僅如此,一般來說,聖經學者一致同意:神國的事主要指向教會,這個意思是從馬太福音3:2就開始了。
我想重點分享一下這個屬天的智慧:受害之後的基督,講論神國的事。每個人在這世界都經曆過很多傷害, 人都是受害之後的人;受害情結塑造了我們的生命和文明。這世界因此成為傷害之所。我們看見,人受害之後,有很多不同的反應;很多人,傷害捆綁了他(她)的一生,使他進一步向人和世界沉陷,無論是複仇,還是自憐,或者流亡。但耶穌受害之後,為我們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講說神國的事”。這到底意味著什麽?第一、這世界根本沒有公義和真理,向世界求公正是沒有希望的。這世界提供的隻是傷害,“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創世記3:18),卻沒有提供任何安慰。第二、我們自己是罪人,在我們的複仇和怨言中,我們隻能進一步犯罪,並且絲毫不能改變什麽;反而讓罪上加罪。但我們所做的,我們並不快樂。很多人反對聖經上的道理,但他若有足夠的誠實,就該告訴我們,他從來沒有找到更好的道路。第三、很多時候,我們感到自己受傷了,其實乃是因為自己犯罪沒有得逞而已。但人實在是罪人,反過來卻成了複仇者。
“波提乏之妻”(創世記39:1-23)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她讓我們看見人間“受傷”的本質——人受傷常常是因為自己的罪;但卻歸咎於人,遷怒於天。淫亂受挫之後,沒有使波提乏之妻轉向敬畏,反而轉向更深的犯罪。神使用受傷讓我們學習敬畏。這是猶太哲學“愛的智慧”與希臘哲學“智慧之愛”(固執與狡猾)的區別。真理的根基從起初就不是驚奇,而是恐懼。波提乏之妻所苟合的對象不僅僅是約瑟的肉體,還有約瑟的信仰或神學。波提乏之妻受傷,也可以引申到這種人間萬象:罪人與各種偶像行淫之受挫;自我偶像化勉強別人與自己一致而失敗;貪而不得,從而所貪之偶像就成了一生控訴的對象……波提乏之妻苟合失敗,於是報複。怎樣報複呢?人因罪受傷之後,專門要講論人國的事來報複:波提乏之妻要專門說約瑟的事,而且要“說死約瑟”。確有這樣一等惡婦,情欲發動,若得不到滿足,就起來“為主爭辯”;回避事實又高舉屬靈的招牌,為此可以做下任何違背聖經也踐踏人倫的勾當。卡夫卡說女人的信仰就是苟合,並為交合及其失敗,可以幹一切傷天害理的事;我不知道這是否也是“禁止女人講道”的理由之一。但無論如何,波提乏之妻“為真理爭辯”反過來進一步落入咒詛和審判之中,馬太福音12:36說:“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閑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
感謝主,為怨婦和洗衣男指明了救贖和重生的道路。一個人沒完沒了談論(無論恭維還是控告)一個人(國)的某些事,或恨一個人,必然源出一場淫亂;或愛那人而不得,或嫉妒他的被愛,或自己與第三者以及某種偶像淫亂而遷怒這個人。所謂嫉惡如仇或為主爭戰,都是謊言。但一個新人轉向談論神(國)的事,這人出於聖靈。前者如王明道訴倪柝聲(“我很愛他”——其實是貪愛或嫉妒“他”所受到的世人之愛或虛名),大同小異;後者如摩西,被弟兄姐妹控告一言不發(“耶和華是我的詩歌”),情同此理。隻有傳說神國的事,才能離開了人國的蜚短流長的敗壞;靠我們所傳的,作神的兒女。那是怎樣一份喜樂、平安呢?“傳道”使我們有基督的形象。所以聖靈反複告訴我們,舊約中,苦大仇深的約瑟,要從瑪拿西到以法蓮(創世記41:51-52);新約中,傷痕累累的保羅,要忘記背後努力麵前的(腓立比書3:13)。因為,“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要想重新開始,你若追求新的生活,若要重生和複活,就要在基督裏勝過“受害者情結”;而出路隻有一條,從矚目人的事和自己的事,轉向“談論神國的事”。這也是我們在基督裏的死而複活。
不容否認,這世界充滿了傷害;而基督徒將會遭遇更多毫無道理的傷害。然而,一個真正的基督徒,看傷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麵,這一切都是要有的,所以你必須對傷害擁有平常心,而且要喜樂,大大地喜樂。事實上傷害是一種見證,見證你為主受苦,預告你要得天上的賞賜。這是使徒的做法:“40公會的人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 41他們離開公會,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42他們就每日在殿裏,在家裏,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另一方麵,所有的傷害對基督徒都是祝福。第一、如果你在某種罪中,傷害說明上帝沒有任憑你。感謝主,祂藉著巴比倫波斯亞述的管教,祂的子民就能返回正道。至於巴比倫波斯亞述因自己的罪被神最後審判,那是上帝的權能。第二、如果你沒有被控告的罪,你就靠著傷害更加警醒,免得落入試探。第三、神也藉著傷害和控告,讓你進一步把救恩的真理,罪人因信稱義、罪得赦免、複活永生的真理,趁機講給那傷害你的人和傷害者所攪擾起來的人。第四、上帝藉著傷害試煉祂的兒女,不是因為你的罪,也不是因為別人的罪,因為神的美意本來如此。這超過我們理解的,但聖經用約伯作了見證。
4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5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人靠自己不能從波提乏之妻變成約瑟。這也是尼哥底母的問題。“3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4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嗎?5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翰福音3:3-5)。隻有靠神的幫助和同在,更具體地說,靠聖靈的洗禮,我們才可能告別因罪受傷、在罪中去傷害的咒詛。我們在聖道和聖禮中重生。但聖靈的工作從那裏開始呢?神的國從哪裏預備或籌建呢?這就是教會。複活的基督以“聚集”(συναλ?ζω,congregating, or assembling)的方式,與門徒同在。這種“聚集”從根本上說,就是教會生活。上帝與我們同在,但同在的方式,與個人靈修或冥想的異教方法不同;也與泛神論的萬物有靈論不同——耶穌和門徒聚集,是重建我們的開始。συναλ?ζω的用法是:Tense: Present,Voice: Middle or Passive Deponent,Mood: Participle。這個字的基本含義包括主動和被動兩個方麵,1) to gather together, assemble;2) to be assembled, meet with。換言之,在這個聚會中,有一方是主動的,有一方是被動的。盡管這個動詞在新約聖經中隻出現這一次,但相關的聚會是教會生活的本質。上帝主動呼召我們,我們被聖靈感動,來到主的麵前參加祂的團契。而這裏的“他們”是特指的,就是基督的使徒。進入教會的人,基本上都是信基督為主的人,或早或晚。神藉著教會完成祂的救恩計劃,因此,聖經高度重視教會這個中心,一方麵吩咐門徒“不可停止聚會”;另一方麵,讓教會裏的弟兄姐妹彼此相愛,彼此建造;避免因互相離棄而拆毀教會。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聚會是在十字架下門徒四散之後重新開始的。
耶穌在這些聚會中教導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讓他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參考路加福音24:49)。耶路撒冷是基督的殉難地,也是逼迫“拿撒勒教黨”的地方,門徒似乎有足夠的理由逃離耶路撒冷;而波提乏之妻有“受傷”的理由將自己“分別為聖”。我們也要知道,逼迫和低潮的時候,往往是教會分散的時候,往往是魔鬼將禍不單行這個規律成功加給世界之後,又要複製給教會的時候。魔鬼裏的人都是落井下石的人。但上帝定意要從耶路撒冷開始,將福音傳到地極;並組織使徒,從教會成立之初,就抵抗這個魔鬼法則。所以耶穌吩咐門徒不要按自己的理性,不要受環境的影響,而是順服神的計劃,留在耶路撒冷。χωρ?ζω ,Tense: Present,Voice: Passive,Mood: Infinitive。這個動詞還不僅僅是指離開一個地方,也指與主分離,離開自己的信仰,離開教會,以及弟兄姐妹互相分別,分裂,彼此棄絕;有變成孤獨的碎片(put asunder,馬太福音19:6,羅馬書8:35)。但神的心意很清楚:不要離開。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也不要彼此離開。“離開”這個動詞在這裏用的是被動語態,這很重要。我們離開或放棄陣地,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被仇敵嚇跑了,被環境勝過,被人攪擾,被人敗壞。第二就是自己擄掠了,被自己的情緒勝過了。老我上來,糾集很多假道理,編造很多外邦人的風俗,甚至反過來藉著毀謗發怨言,暫時奪去了我們的信心,敗壞自己也敗壞了教會。
舊約中有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路得記開篇那些離開。俄珥巴告訴我們教會中所有“離開”的主要理由。時間是在饑荒的時候,而且是在天災人禍的時候——拿俄米首先死了丈夫,然後死了兩個兒子。拿俄米自己總結這種情勢:“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路得記1:13)。於是隻剩下兩個兒婦,就是俄珥巴和路得。這個聚會或小小的教會麵臨著分崩離析的危局。而這場危局的導火線是,拿俄米“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路得記1:6)。換言之,如果拿俄米繼續留在米甸,若拿俄米不跟隨主的真理,就不會麵臨這場分離。於是路得記1:14說,“兩個兒婦又放聲而哭,俄珥巴與婆婆親嘴而別,隻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15 拿俄米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裏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 16路得說,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哪裏去,我也往哪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哪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17你在哪裏死,我也在哪裏死,也葬在那裏。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我們說過,俄珥巴的意思大約就是“羚羊“或“我是一片雲”。今天教會裏飄蕩這很多這些雲彩,猶大書說他們“是沒有雨的雲彩,被風飄蕩,是秋天沒有果子的樹,死而又死,連根被拔出來。是海裏的狂浪,湧出自己可恥的沫子來。是流蕩的星,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永遠存留”(猶大書1:12b-13);彼得後書2:17說,“這些人是無水的井,是狂風催逼的霧氣,有墨黑的幽暗為他們存留”。流星被狂風驅使,這狂風不僅是外麵男女人或女男人的攪擾與世界裏的風和海,也可能是自己裏麵“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或者驕傲(霾人傳統所謂清高)。
一個真正的基督徒,重生的標誌就是新順服。而所謂新順服,就是作基督的人質,用愛的非對稱性勝過人際關係的對稱性,讓責任先於自由。使徒不再按自己的好惡、等價交換的原則和理性判斷做出取舍,而是要順服神的差遣,隻為完成神的旨意。而與順服相關的功課就是等候(περιμ?νω:Tense: Present;Voice: Active;Mood: Infinitive)。問題是,我們靠什麽等候呢?路得跟隨拿俄米返回猶大去等候那上好的福分,靠的是耶和華對猶太人的應許。這也正是耶穌在這裏教導門徒的。“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παγγελ?α,promise,指向神的美意和祝福。信徒就是聽道之人,靠著領受神的應許,我們獲得等候和更新的信心。我們可以這樣說,舊約的應許集中在基督身上(當然也包括聖靈);而福音書的應許則更多轉向聖靈(參考約翰福音John 14:16-26;15:26;16:7-15;路加福音24:49)。無論如何,教會靠著包含應許的“聖道”建造和團契在一起。教會和基督徒的新生命,不能靠任何人情世故和偶像崇拜來維係和更新,隻有神的應許和神的道是我們生命的根基與保障。總之,我們靠神的話語等候、守望。但有的時候,盡管我們心裏知道神的話語是對的,但還是不服。我們不能勝過自己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沒有別的辦法,隻有繼續講道、禱告,聚會。
除了聖道,基督藉著聖禮與祂的教會同在。這裏重點說的是洗禮。“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翰福音3:5)。福音書和使徒行傳講論的洗禮,主要包括三個方麵。第一,這聚集起來的門徒,需要藉著洗禮重生,認罪悔改,作基督的門徒。第二、這已經認基督是主的新人,需要靠著聖靈的洗禮以及每日的洗禮(Daily Baptism),漸漸更新,獲得真理和生命的能力,作基督的見證。使徒若沒有聖靈的洗禮,也不能承擔大使命。意氣風發往往就是舊病複發,而情緒引領之下,總是半途而廢。所以耶穌說,使徒要等候聖靈的洗禮,才能領受從上麵來的能力,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第三、就是馬太福音28:18-20中所說的洗禮事工:“18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使徒行傳1:5重點強調的洗禮,偏重在第二個含義上。βαπτισθ?σεσθε ?ν πνε?ματι ?γ??,ye shall be baptized with the Holy Ghost,“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這個應許首先預表的就是五旬節這場洗禮。不過整卷使徒行傳,充滿了洗禮的場麵,因此,使徒行傳1:5也可以是這一係列洗禮的基礎。但由於使徒行傳8:9-24和19:1-7的“按手事件”,由於靈恩派和大衛鮑森等人的誇張,使洗禮變得複雜化了。靈恩派教導說除了水的洗禮之外,還要有第二次或N的洗禮,就是單獨的聖靈的洗禮。而大衛鮑森在他錯誤連篇的使徒行傳概論中,不僅明確反對嬰兒洗禮,而且將“按手禮”視為一種洗禮或有效洗禮必須的程序。大衛鮑森不僅沒有提供任何一條反對嬰孩洗禮的理由,更沒有聖經上的理由(他隻是鋪張了對一位“屬靈偉人”的引用);同時,在論證按手禮之必要的時候,完全自相矛盾。他先教導我們說,解釋聖經不能斷章取義,以偏概全;如果所有的洗禮都有按手程序,那麽,按手就是洗禮之必須。
現在讓我們按著這個本來正確的原則,逐一列出使徒行傳的洗禮事件。首先是使徒行傳2:1-5,就是耶穌預言的這場聖靈的洗。這場洗禮有特殊性,就是更新使徒,誕生教會,使使徒有能力去完成地極使命。聖經沒有任何一處證據來支持靈恩派的觀點,就是所有基督徒都要完全經曆這樣規模的靈洗,並能說方言才證明重生。火的洗禮是必須的,但未必就是五旬節這種模式。不僅如此,五旬節的洗禮沒有按手的程序,而且也沒有廢棄使徒們原來的洗禮——這不是單獨一次“合法的洗禮”。其次是2:37-42,彼得教導的洗禮與按手和方言都沒有關係,但強調教訓的重要性。第三,8:9-24,這裏沒有廢棄腓利的洗禮,隻是否定了西門的邪術和教導。這是明顯的。聖靈降臨和洗禮程序有時候可能不是同時發生的,但這絕不意味著那個洗禮本身是無效的。但這裏福音是必須的。第四、8:35-39,太監的洗禮沒有按手程序,水和道是必須的。第四、9:17-19,保羅的洗禮,沒有在洗禮之中提到按手的程序。當然保羅是學了聖經,又看見了複活之主的顯現。第五、10:44-48,哥尼流一家的洗禮,沒有按手的程序,但教導是必須的。第六、使徒行傳16:12-15,呂底亞一家的洗禮。沒有按手禮,但講道是必須的。第七、16:30-31,獄卒一家的洗禮,沒有按手禮,但“主的道”是必須的。第八,19:1-7,有按手,但明確否定的是約翰的洗——保羅當時遇到的情況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也遍及各地。但“奉主耶穌的名受洗”隻有這一次,而這與聖靈的洗禮是一回事。這一次提到了“保羅按手在他們頭上”,但未必就意味著這是所有洗禮必須的程序。
我的結論如下。第一、聖經規定的洗禮隻有一洗。第二、按手禮不是洗禮必須的,但我們不排斥這“多此一舉”。第三、洗禮前後的真理教導都是必須的。第四、洗禮之後一定說方言,不是必須的。第五、根據這裏“一家都受了洗”和其他聖經相關經文,以及初代教會的傳統,嬰孩和孩子洗禮是不能否認的。第六,符合馬太福音28:18-20的洗禮,就是聖經說的洗禮,就是聖靈的工作或聖靈的洗禮;因為聖經明說,若非聖靈感動,人不可能稱耶穌是主。但是聖靈的洗禮和聖靈已經“內住”以及聖靈的能力,在時間上未必是一致的;就像嬰孩和成人在能力上是不同的,但都是“人”。當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使徒行傳2:38);這裏“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在時間上,我們在聖經上找不到統一和明顯的啟示,因此,隻能仰望神的主權。但我們可以將這看為一種應許;然後我們就當像門徒一樣,靠著信心,“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使徒行傳1:4-5)。最後請大家注意這句話:“但不多幾日”,一方麵,神體諒我們急躁不安的心;另一方麵,也試煉我們的信心。感謝主,祂這樣地愛了我們,又要愛我們到底。
最後讓我們對今天的信息在應用的意義上,作一些總結。上帝在基督的道成肉身、死而複活與升天和複臨中重造新天新地與新人。這樣重新創造是藉著聖靈通過使徒和教會開始的。為造就這樣的新人,舊人重生為使徒,至少要經曆三個方麵的功課。第一、經過自外而內、自上而下的聖經真理或書麵啟示的教導與裝備。第二、脫離過去的傷害或受害人情結,開始新的生活。第三、在現在和未來,勝過環境和情緒造成的“動輒離開”的軟弱與惡習,在愛與忍耐中持守教會生活,與主同工,與弟兄姐妹同工。需要明確的一個基本事實是,以上三個方麵的功課,靠我們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在更廣泛的意義上,首先,我們都是提阿非羅大人;無論名教還是玄學,所造成的敏感和驕傲,都會使我們在教導中聽道成仇。我們不可能成為使徒。其次,我們都是某種程度上的波提乏之妻,因某種意亂情迷,與某位偶像充滿了恩怨情仇;這使我們根本聽不進神的話語,更沒有“閑工夫”領受和順服大使命,我們被那個人及其造成的情欲充滿。我們不可能成為使徒。最後,我們都是各種姿態的俄珥巴,不知羞恥的小性子和無長性,使我們一生從來沒有神的愛,沒有能力在任何一件正經事業上堅持到底。我自己也是或更是如此,這三重試探曾經甚至一再捆綁我:不願意順服神的道理;過去的“政治情人”一度難舍難分;遇到惡人的頂撞和各種難處的時候,想跟隨男女人寶玉的腳蹤在離開的行為藝術中飄飄欲妖……那麽,這樣的人怎樣能成為使徒呢?隻有一種可能,就是聖靈自己澆灌下來。愛或“人質事件”(Emmanuel Lévinas)絕對不是一個哲學或倫理學問題,而是信仰問題。我們需要一場從神這個絕對又臨在的他者的洗禮,因為人若非藉著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這洗禮的真理,將是我們下麵幾課的內容。願那澆灌、重生和感動彼得保羅們的靈,也加倍與我們眾人同在。阿門。
任不寐,2013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