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還是在上小學4丶5年級的時候,爸爸給我弄了音樂會的票子,我就會一個人搭乘無軌電車到上海音樂廳去聽音樂會。中場休息的時候,在大廳裏見到的都是一些知識型的男男女女,不過男士居多。我那時候完全是去看熱鬧的,根本聽不懂,隻是安靜地坐在那裏,不過著實培養了我的耐心和對音樂的感覺。
以後就有了“上海之春音樂會”,每年在5月間會推出幾台音樂會,我是常常去聽的,不管是交響樂丶合唱丶獨唱或者混合專場。隔了幾十年,再次來聆聽,已經是第34屆了,這次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邀請了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來共襄盛舉,一共推出了39台演出,爲期3周。上海市政府決定,音樂會的開幕式由上海出生的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丶中央音樂學院終生教授丶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先生擔綱。
在70年代初,祖國患難的時候,葉小綱先生與大家,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宮一起好幾年,他的鋼琴演奏是極其出色的,我們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次借葉小綱音樂會的東風,分別4丶50年的朋友,從各地趕來:美國丶加拿大丶日本丶澳洲及上海的朋友20多人,爲聆聽大師的作品聚集在一起。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在臨開幕前十幾分鍾,作曲家葉小綱抽出一點時間出來與大家拍照留念,幾十年不見的老朋友顯得分外親切。
中間穿西裝者爲著名作曲家葉小綱先生利用演出前幾分鐘輿大家合影
音樂廳台中央放著一台放大的舊式“留聲機”,由老中青三代著名的作曲家呂其明丶葉小綱,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黃蒙共同開啓,伴隨著音樂的流淌,第34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拉開帷幕。
葉小綱的“中國故事”交響作品專場包括:“峨嵋”丶“悲欣之歌”丶“星光”丶“喜馬拉雅之光”等多部作品。下半場的“敦煌之一:樂舞”是首次演出。這些音樂都是經過作曲家對中國文化廣泛深入的挖掘,同時去四川丶西藏等各地采風,收集第一手資料創作而成。交響樂裏包含獨唱丶合唱丶中西樂器合璧,有古箏丶打擊樂,是一場震撼人心的音樂盛宴。現在的音樂家都那麽年輕,連聽衆也是年輕人多。據説以往音樂會,到中場休息以後,很多人都離開了,這次卻不一樣,沒有人走,可見作品的魅力,以及人們對欣賞音樂的修養在提高。“峨嵋”的打擊樂是令人矚目的,年輕的女孩居然打出如此節奏,快速丶緩慢丶輕響丶長短,每個人無不爲之精湛表演喝彩!音樂裏有自然風光,也有禪意;“悲欣之歌”裏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沈洋獨唱,是作曲家專門爲他量身打造的。“喜馬拉雅之光”是作曲家對西藏文化的理解和想象,請了一位男童高音獨唱,完全是海豚音,有一種空靈的感覺,這樣的聲音真是難得呀!整場音樂會內容豐富丶變化莫測丶我們每個人都聚精會神,爲葉小綱的作品深深打動,爲他獲得的成就自豪!
前臺放著舊式的“留聲機”
指揮是上海交響樂團駐團指揮非常年輕
打擊樂受到極大的反響
最後作曲家上臺感謝音樂家的演奏和演唱
“上海之春音樂會”由來已久,家喻戶曉的交響樂“紅旗頌”丶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都是從“上海之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
我們爲這次久違的“上海之春音樂會”聚會,舉手喊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