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為奴隸製度的戰爭
《卡·馬克思:美國內戰》摘錄如下:
據說,如果北部讓南部離去,它就會擺脫與奴隸製度的一切關係,使自己從曆史的原罪中解脫出來,並且為新的更高的發展打下基礎。
的確,如果北部和南部是兩個獨立的國家,那末,它們彼此分離不會比英國與漢諾威分離更為困難。可是,“南部”既不是一個在地理方麵與北部截然隔離的地區,也不是一個在精神方麵完整的統一體。它完全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戰鬥口號。
南部需要它的全部領土。它想得到它,而且必須得到它。這些州是美國境內奴隸製度與自由勞動製度並存而互相爭勝的地區,是南部與北部之間、奴役與自由之間的真正戰場。因此,南部同盟所進行的戰爭並不是一個防禦戰爭,而是一個侵略戰爭,一個為了擴展和永保奴隸製度的戰爭。
被山嶽地區隔斷的這兩塊低地及其廣大的水稻區和遼闊的棉田,就是真正的蓄奴地區。突入蓄奴地區中心的楔形山嶽地區風物宜人,氣候溫和,盛產煤、鹽、石灰石、鐵礦、金,總之,全麵發展工業所必需的原料應有盡有,而這一片地區現在大部分已是自由地區。從自然條件來看,這裏的土地隻有由自由的小農來耕作方有成效。奴隸製度在這裏隻是零散地勉強存在,從來沒有紮下深根。這個高原的居民,也就形成了大部分所謂邊界州的自由人口的核心,這些自由居民僅僅為了保全自己就站在北部一方了。
現在,讓我們分別考察一下這片爭執地區的各個部分。
邊界州中極東北的德拉韋州。這個州的奴隸人口很久以來就處在滅亡過程中。僅在1850年至1860年間,奴隸的人數就減少了一半,以致現在德拉韋州總人口112218人當中僅有1798個奴隸。
馬裏蘭州,那裏也發生了上麵所說的高原與平原之間的鬥爭。這個州總人口687034人,奴隸是87188人。
弗吉尼亞州現在是一個巨大的軍營,脫離派的主力軍和聯邦的主力軍在這裏互相對峙著。在弗吉尼亞州的西北高原,奴隸有15000人,而大於此數20倍的自由人大部分是自由農。相反的,弗吉尼亞州的東部平原約有50萬奴隸。
田納西州有居民1109847人,其中275784人是奴隸。
密蘇裏,那裏有居民1173317人,奴隸114965人——後者大都集中在該州西北地區。
新墨西哥不是一個州,而隻是一個領地。在布坎南任總統期間,有25個奴隸被運入該地。
南卡羅來納州。這個州有奴隸402541人,自由人301271人。
其次便是密西西比,南部同盟的獨裁者傑弗遜·戴維斯就出在這個州,那裏有奴隸436696人,自由人354699人。
居第三位的是亞拉巴馬,那裏有奴隸435132人,自由人529164人。
肯塔基。這個州近來的遭遇特別足以表明南部同盟的政策的特色。那裏有居民1135713人,其中奴隸225490人。
在這個中立為南部同盟服務時,在南部同盟忙於鎮壓東田納西的抵抗時,它是承認肯塔基州中立的。一旦達到了這個目的,它就用槍托敲打著肯塔基的大門,高叫:“南部需要它的全部領土,它想得到它,而且必須得到它!”
南部同盟的強盜軍隊從西南和東南同時侵入了這個“中立”州。肯塔基從它的中立夢中醒來。
甚至那些真正的蓄奴州,雖然目前外部的戰爭、內部的軍事獨裁和奴隸製度使它們到處具有一種和諧的外貌,但仍然不是沒有對抗的成分。顯著的例子是得克薩斯。該州有居民601039人,其中奴隸180388人。
喬治亞州是蓄奴州中最大和人口最多的一州。在1057327人的居民總數中,奴隸有462230人,幾乎占總人口的一半。雖然如此,蓄奴黨迄今為止仍然沒有能夠在喬治亞用全民投票的辦法通過蒙哥馬利國會強加於南部的憲法。
實際上,30萬奴隸主的寡頭統治不僅是利用蒙哥馬利的國會來宣告南部與北部分離。他們還利用它來改變各蓄奴州內部的法製,來完全控製在聯邦的民主憲法保護之下還保有一些獨立性的白種居民。早在1856年至1860年間,蓄奴黨的政治首領、法學家、道德家和神學家們所力圖證明的,與其說是黑奴製度合理,不如說是膚色實際上無關緊要,勞動者階級不論在哪裏生來都是做奴隸的。
所以,人們可以看到,南部同盟所進行的戰爭確實完全是一個侵略戰爭,一個擴展和永保奴隸製度的戰爭。各邊界州和領地大多數仍在聯邦手中,這些地方起初通過投票表示站在聯邦一邊,以後又手執武器站在聯邦一邊。而南部同盟則把它們算作“南部”,並力圖把它們從聯邦方麵征服過來。南部同盟在它暫時已經占領的各邊界州中靠戒嚴令控製著比較自由的高原。在真正的蓄奴州中,南部同盟也排斥了先前的民主政治,代之以30萬奴隸主橫行無忌的寡頭統治。
南部同盟如果放棄它的征服計劃,那就是放棄自己的生存能力,就是放棄脫離運動所提出的目的。要知道,脫離運動之所以發生,也隻是因為在聯邦範圍內再也不可能把各邊界州和領地變為蓄奴州。
另一方麵,北部如果和平地把爭執地區拱手讓給南部同盟,那就是把美國全部領土的四分之三以上交給一個奴隸製共和國。
這樣一來,實際上將不是聯邦的解體,而是聯邦的改組,是在奴隸主寡頭的被承認的控製之下,以奴隸製度為基礎的改組。這樣一種改組的計劃,已由南部的主要發言人在蒙哥馬利的國會上公開宣布了,並且體現為新憲法的這樣一項條款,即原聯邦的任何一州都有權自由加入新的同盟。這樣,奴隸製度就將蔓延於全聯邦。在黑奴製度實際上行不通的北部各州,白種的工人階級將逐漸降到赫羅泰[191]的地位。這就完全符合了公開宣布的一個原則:隻有特定的種族才有資格享有自由;如果最繁重的勞動在南部是黑人的天職,那末在北部它就是德國人和愛爾蘭人或他們的子孫的天職。
因此,當前南部與北部之間的鬥爭不是別的,而是兩種社會製度即奴隸製度與自由勞動製度之間的鬥爭。這個鬥爭之所以爆發,是因為這兩種製度再也不能在北美大陸上一起和平相處。它隻能以其中一個製度的勝利而結束。
如果說,這些爭執地區,即兩個製度迄今為止在那裏爭奪支配權的各邊界州是紮到南部肉體中的刺,那末另一方麵也不能不承認,在戰爭的過去一個階段中,它們卻是北部的最薄弱的地點。在這些地區中,一部分奴隸主根據南部陰謀家的命令對北部假意表示忠誠;另一部分發現站在聯邦一邊事實上符合他們的實際利益和傳統觀念。這兩個部分都同樣限製了北部的行動。聯邦政府渴望保持各邊界州的“忠誠的”奴隸主的好感,害怕他們投入脫離派的懷抱,總之,是對這些曖昧的同盟者的利益、偏見和感情抱著無微不至的關切態度,這就使聯邦政府從戰爭一開始便受著一個致命的弱點的打擊,迫使它采取不徹底的措施,迫使它隱瞞戰爭的原則,而放過敵人最怕受攻擊的地方、罪惡的根源——奴隸製度本身。
如果說,不久以前林肯還表示怯懦,不讚成弗裏芒特在密蘇裏發布的關於解放屬於叛亂分子的奴隸的文告[192],那完全是由於麵對著肯塔基州“忠誠的”奴隸主們的高聲抗議而顧慮重重。然而轉折點已經到來了。肯塔基州——最後一個邊界州——已經卷入了南北之間的鬥爭。隨著在各邊界州內部為爭奪這些州而爆發真正的戰爭,這些州誰得誰失的問題就要越出外交與議會討論的範圍了。一部分奴隸主將拋掉忠誠的假麵具;另一部分將滿足於能得到大不列顛給予西印度的種植場主那樣的補償[193]。事變本身正促使宣布一個決定性的口號——解放奴隸。
近來所發表的一些聲明證明,即使是最頑固的北部民主黨人和外交家們也都不由自主地達到了上述結論。布坎南時期的國務卿、一向最狂熱地支持南部的卡斯將軍在一封公開信中宣稱,解放奴隸是拯救聯邦的conditio sine qua non〔必要的條件〕。北部的天主教黨的首領、1836—1860年間最堅決地反對廢奴運動的布朗遜博士於10月間在最近一期他的“評論”[194]上發表文章讚成解放奴隸。
他在文章中說:“如果說,我們在此以前曾經反對解放奴隸,認為這樣做危及聯邦,那末現在,當我們斷定奴隸製度的繼續存在與聯邦的存在或我國作為一個自由共和國的存在不相容的時候,我們就應當更堅決地反對保持奴隸製度。”
最後,華盛頓政府外交官在紐約的機關刊物“世界報”[195],在它最近的一篇虛聲恫嚇廢奴派的文章中說了這麽一段話:
“一旦必須決定奴隸製度和聯邦誰存誰亡,那時奴隸製度就會被判處死刑。如果說,北部沒有奴隸解放就不能勝利,那末:借助於奴隸解放它就將取得勝利。”
卡·馬克思寫於1861年10月底
載於1861年11月7日“新聞報”第306號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聞報”
1871 年3 月 18 日,巴黎工人舉行起義,推翻資產階級反動統治,建立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產階級政權即《巴黎公社》。《巴黎公社》隻存在短短72天。在短短的72天裏,當時的巴黎市民奔走互相稱讚著:巴黎公社的麵包可以免費吃,吃飽了就去幹活,原來髒亂的街道被自願的市民打掃幹淨了。《巴黎公社》裏人人都有麵包免費拿來吃,市民們大家自願去幹活,街道就幹淨了。
什麽是“公社”呢? 公社是人們為了生產和分享《社會》這個"公共產品"而自願、自由組成的聯合體。"公社"是與"國家"和"市場"完全不同的組織方式,"國家"和"市場"是“被動的聯合”。因為有"需","求"才能被動的進行聯合!
什麽是《市場》?市場的主體,是指“有能力的交換者”和“有效需求者”,市場的功能是發財致富,《市場》就是叢林法則, 弱肉強食, 人不為已天殊地滅! 《市場》就是"交換者"和“需求者”的"個體產品"!
《市場》養不起也決不養《社會》的!什麽是社會? 《社會》的原意是“一起吃麵包”,就是"有飯大家吃”。實際上,社會既是“一起吃麵包”---人人有飯吃,《社會》也就是大家吃飯的那個人們共同生活所必須的“公共產品”。
1920 年 12 月 7 日, 李達在中國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機關刊物《共產黨》月刊發表《社會革命底商榷》, 指出中國革命應該像1871 年“法國地方自治團”那樣,“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為好”。
李達以巴黎公社的徹底革命為例, 批判了當時的假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將馬克思主義與其他主義區隔開來,闡述了在中國掀起一場徹底的、大眾參與的革命的必要性。
在 1922 年 7 月出版的《新青年》上,李達發表《評第四國際》,還將巴黎公社與十月革命作了比較,強調“無產階級實行革命,必有一個共產黨從中指導,才有勝利之可言”。
1922 年 12 月 1 日,周恩來在《少年》雜誌發表《十月革命》一文,肯定十月革命與巴黎公社的一脈相承性。
1925 年 3 月 7 日,《中國青年》推出“國際婦女日與巴黎公社特刊”。 這是中共報刊推出的第一個紀念巴黎公社的特刊。其中刊發的《巴黎公社》一文特別指出:“沒有統一強固的黨,政府權力不集中,對待反革命勢力太寬恕,不沒收銀行,不掌管交通機關,都可以做後來無產階級運動的前車之鑒。”
1926 年,巴黎公社起義 55 周年之際,廣州舉行規模浩大的係列紀念活動。3 月 18 日,紀念活動達到高潮——是日,大雨傾盆,而各團體列隊赴會人數達萬餘人,事前各界代表登台演說非常激昂,民眾高呼繼續巴黎公社革命精神,聲浪之熱烈如雷貫耳。
紀念大會的主要報告人是時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書記的張太雷。他認為應該從巴黎公社得到更多的教訓:一方麵,要警惕資產階級的妥協和賣國;另一方麵,要堅持無產階級對於革命的領導。
同一天,毛澤東發表講演,指出紀念巴黎公社應注意四點:一是注意公社出現的客觀條件,二是注意區別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三是注意從人類進化史的高度來看待階級鬥爭,四是務必從公社失敗的原因中吸取教訓。
大革命失敗後, 白色恐怖籠罩中國。1927 年 12 月 11 日淩晨, 廣州起義的槍聲打響,起義軍成立了以蘇兆征為主席的廣州蘇維埃政府。這是我們黨在大城市建立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被稱為“東方巴黎公社”。
由於在當時遭到資產階級的殘酷鎮壓和汙名化《巴黎公社》後造成法國社會割裂,激烈爭論和博弈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持續到第五共和國,直到一百多年後的2016年11月29日,法國國民議會才終於通過決議,正式、徹底為《巴黎公社》平反,恢複了所有《巴黎公社》公社社員的名譽權。
目前在法國,除了右翼、極右翼仍然對《巴黎公社》持保留或汙名化態度外,絕大多數法國人已能正麵、客觀評價《巴黎公社》,每年來紀念《巴黎公社》也成為完全合法的行為。
《巴黎公社》是法國工人階級為自由而戰的一次英勇奮鬥。1871年,在戰亂中《巴黎公社》建立了。這是一個代表無產者利益的政府,這也是法國人民選擇自由的英勇戰鬥。隻是很可惜,這場稱得上裏程碑的運動,很快遭到了各界權貴資產階級的殘酷打壓,隻存在了短短72天,甚至還被法國定性為造反。
巴黎的工人市民,尤其是工人階級或者是中產階級的人們,一直都有一種渴望,他們希望可以組建一個自治的巴黎,一個自治的議會,一個可以所有人都參與其中的政權,一個真正民主的政權。
法軍向普魯士投降,政府徹底失去人民的信任。就在當月,巴黎就爆發了起義,希望直接推翻當權政府。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起義最終被國防政府鎮壓,但是這次的失敗,並沒有讓法國工人階級氣餒,他們反而看到了希望。
巴黎掀起的政治浪潮,燙得國防政府不得不逃離這個是非之地,他們前往凡爾賽,卻讓巴黎成為了一個權力真空的地方。這就像一個小小的著火點一樣,迅速點燃了巴黎市區內的武裝起義,國民自衛軍很快拿下了市政廳等多個重要位置。
隨後國民自衛軍的中央委員會,成為了巴黎唯一的政府,開啟了公社選舉。一共選出了92個成員,有的是技術工人,有的是社會主義者,他們從事政治、熱愛政治。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成為了真正的巴黎自治。成立工人市民自己理想的《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成立之後,他們的理想社會,是一個無政府的、人人自治的社會。於是他們發布了《告法蘭西人民書》,提出了綱領,強調了普通公民要參與到公社當中來,能夠自由的發表意見,維護自己的權利,他們是為自己的自由做主。
《巴黎公社》這無疑是理想社會,這對於當時的人來說,是一條嶄新的、截然不同的道路,這些前輩們正在進行偉大的實施。在巴黎公社中,直接選舉出公社委員,並且要求所有人監督起來,防止官吏脫離人民,拒絕權利的腐蝕性。
有婦女自發性的組織了女權運動,要求實現性別平等、工資平等,婦女必須擁有主動離婚的權利,女孩必須接受教育。女權運動廢除了妓女,這無疑是讓人感動的。
《巴黎公社》遭到資產階級軍的反撲,巴黎公社隻存在了72天。
《巴黎公社》的精神追求是崇高的,這樣的共產主義、無產階級,其實恰恰是普通百姓渴望擁護的。因此巴黎公社就像是一段烏托邦一樣,讓人向往,可是這樣的一個政權,資產階級是容不下他們的,很快從凡爾賽來的軍隊,實行大規模的反撲。
凡爾賽軍和國民自衛軍交手,雙方都拒絕談判。凡爾賽軍的隊伍達到了13萬人,隨後開始進行瘋狂的反撲。巴黎的國民自衛軍與人民開始奮力抵擋,馬克思曾經說道:“巴黎婦女在街壘旁和刑場上都是視死如歸!”
凡爾賽軍攻破城門之後,對公社人員大規模屠殺,大量的社員便被抓捕。張德彝見狀以為這些人不會被殺,但看到他們這幅模樣,心中不免難過,可最後還有一萬多人被殺害。5月27日,凡爾賽軍衝入了公墓,這裏還有不願意退縮的最後一批公社成員。
五月流血周。麵對凡爾賽軍的圍追堵截,這147人全部被一個一個殺死。至此巴黎公社隻存在了72天,就這樣走向了結束。
《紀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義》作者:毛澤東(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
今天是中國民眾紀念巴黎公社的第一次。巴黎公社事件的發生,距今已五十五年了,為什麽到今日我們才知道紀念,才舉行紀念呢?因為中國從前的革命,是少數人包辦的,及到革命潮流漸漸增漲,革命運動才跟著由少數人擴張到多數人,到現在已有多數的農工民眾參加,並且有左派的國民黨員作指導,有工農階級專政的國家蘇維埃俄羅斯作模範,所以中國民眾才知道有今日的紀念,才能有今日的紀念。
現在隻把紀念巴黎公社的幾個重要意義說一說:巴黎公社,是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巴黎工人階級起來的第一次革命的運動。
那年正當前清同治十年,到今日恰是五十五年了。
我們要問,這種運動為什麽不發生於百年以前,而發生於五十五年前的今日呢?
我們知道,凡屬一種運動發生,不是無緣無故的,必有客觀的條件。
查巴黎公社,在中國鴉片戰爭之後三十年,這三十年中,繼續訂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足證明歐洲各國,已有能力向東方猛烈地發展,已由資本主義進為帝國主義,國內已形成偉大的工人階級,所以才有此種壯烈的工人革命運動產生。這是應該注意的第一點。
馬克思說:資本家互爭利益的國際戰爭,是無意義的,隻有國內階級戰爭,才能解放人類。民國三年的歐洲大戰,喪失了許多的生命,耗費了無數的金錢,結果得到了什麽?
民國六年俄羅斯工人起來革命,推翻資本家政府,成功了勞工專政,使世界上另開了一條光明之路,其價值的重大為何如?
俄國的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階級以自己的力量,來求人類真正的平等自由,它們的意義是相同的,不過成功與失敗不同而已。
所以我們可以說:巴黎公社是開的光明的花,俄國革命是結的幸福的果——俄國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繼承者。
現在一般資本家宣傳說:“對外的戰爭是有益的,對內的戰爭是無益的。”
我們卻要進一步說:“資本家互爭利益的國際戰爭,是無意義的,打倒資本主義的國際戰爭,才有意義的。
軍閥們爭權奪利的國內戰爭,是無價值的,被壓迫階級起來推倒壓迫階級的國內戰爭,才有價值。
”一般國家主義派,盛倡其“為祖國而犧牲,乃無上光榮”的說法,這是資產階級欺人之話,我們萬不要受他們的愚弄!此應注意的第二點。
現時國內頗有些人懷疑或反對階級鬥爭的,這是不了解人類進化史的緣故。
馬克思說:“人類的曆史,是一部階級鬥爭史。”
這是事實,不能否認的。人類由原始社會進化為家長社會、封建社會以至於今日之國家,無不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階級鬥爭的演進。
巴黎公社便是工人階級第一次起來打倒統治階級的政治的經濟的革命。我們向來讀中國史,不注意階級鬥爭的事實,其實四千多年的中國史,何嚐不是一部階級鬥爭史呢?
如秦二世時,起來革命的陳勝、吳廣是農民。漢高祖是流氓,也是無產階級推倒貴族階級的革命,不過在農業社會裏,他們革命成功後,又做起皇帝,自己又變成貴族階級了。
太平王洪秀全號召廣西一班失業農民起來革命,大有社會革命的意義,孫總理也很佩服他。大家隻知道打倒他的是清朝政府,而不知真正打倒他的主力軍,卻是地主階級。
打倒太平天國出力最多的是曾國藩,他當時是地主階級的領袖。曾國藩是練團練出身,團練即是地主階級壓迫農民的武力,他們見洪秀全領導一班農民革命,於他們不利,遂出死力來打倒他。
故太平天國之事,不是滿漢的戰爭,實是農民和地主的階級鬥爭。此應注意的第三點。
巴黎公社存在不過七十二天,何以失敗這樣快呢?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沒有一個統一的集中的有紀律的黨作指揮——我們欲革命成功,必須勢力集中行動一致,所以有賴於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黨來發號施令。當時巴黎公社,因為沒有一個統一的政 ,以致內部意見紛歧,勢力分散,而予敵人以可乘之 ,這是失敗的第一個原因。
(二)對敵人太妥協太仁慈——我們對敵人仁慈,便是對同誌殘忍。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十四年[4]國民政府打倒楊、劉[5]肅清反革命派的勝利,全賴對於敵人取絕對嚴厲的手段,不絲毫妥協,因為我們不用嚴厲的手段對付敵人,敵人便要用極殘酷的手段對付我們了。
巴黎公社,對於敵人不取嚴厲處置,還容許敵人占住金融機關,調集軍隊,所以終被敵人覆滅了。各同誌要鑒往知來,懲前毖後,千萬不要忘記“我們不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敵人便給我們以致命的打擊”這句話。我們要革命,便要從此學得革命的方法。這是紀念巴黎公社應注意的第四點。
現時帝國主義者為欲分散革命勢力的聯合, 力宣傳“赤色的恐怖”,說什麽俄國革命殺了整千整萬的人,實則隻有帝國主義者“白色的恐怖”,才是真的恐怖!
試看巴黎公社失敗後,被法國資本家所殘殺者統共不下十萬人,而俄國革命所殺的,最多不過幾千人。“赤色的恐怖”實在不及“白色的恐怖”多了!五卅慘案,沙基屠殺,更是“白色的恐怖”的實證。所以我們要大聲疾呼:“反對白色的恐怖!反對帝國主義者對於無產階級的大殘殺!”
卡·馬克思寫於1861年10月底
載於1861年11月7日“新聞報”第306號
原文是德文
俄文譯自“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