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360)
2018 (398)
2019 (358)
2020 (353)
2021 (347)
2022 (360)
2023 (339)
2024 (783)
烏克蘭人民幹得好!把他趕下台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格林:“烏克蘭人民幹得好!把他趕下台!美國必須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資助和運送武器!!!”
烏克蘭全國多地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基輔獨立廣場聚集了大量示威民眾,其中多為年輕人、退伍軍人等。此後,隨著公眾憤怒情緒高漲,抗議範圍蔓延至第聶伯羅、利沃夫等城市。
由於烏克蘭國內腐敗盛行,基輔的支持者——尤其是美國——完全有理由擔心他們提供的約3000億美元援助資金究竟流向了哪裏。
他說:“顯然,這筆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偷走了,這個國家腐敗猖獗。所以,美國納稅人、歐洲納稅人的錢有很大一部分在烏克蘭被偷走了。這一點可以高度肯定。”.
加拿大的納稅人的錢究竟流向了哪裏?
加拿大援助烏克蘭多少錢和武器:
新聞:《加拿大宣布追加對俄製裁 對烏援助總價值已逾97億加元》烏克蘭危機升級兩周年之際,加拿大政府23日宣布追加對俄羅斯的製裁措施。加總理特魯多同時承諾加方將繼續支持烏克蘭。
特魯多表示,自2022年初以來,加拿大對烏克蘭承諾的各領域援助總價值已超過97億加元,其中包括價值24億加元的軍事援助。
加方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包括榴彈炮、“豹2”坦克、數十萬發彈藥、保暖服、防彈衣及燃料等。通過自2015年就已啟動的“統一行動”,加拿大已為烏軍方逾4萬人提供訓練。另外,加方還承諾為烏克蘭的重建和恢複提供數十億加元貸款和數億加元人道主義及發展援助資金。
近日,加拿大國防部長布萊爾宣布,加拿大將向由美方牽頭建立的“烏克蘭國防聯絡小組”的“空軍能力聯盟”再捐款6000萬加元,以支持烏克蘭建立“可持續的”F-16戰鬥機作戰能力。之後,布萊爾又宣布,加方將向烏捐贈總價值逾9500萬加元的800多套多任務無人機係統。
加拿大政府23日還宣布,在與英國和美國協調下,對俄羅斯及支持俄方的10名個人和153個實體進行製裁。自2022年2月以來,加方已累計對俄方及支持俄方的超過2400名個人和實體實施製裁。
加方還宣布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可用於製造武器以及服務於對烏軍事行動的指定商品。禁令適用於包括雷管在內的適用於采礦和建築業使用的爆炸物等。
自俄烏戰爭以來,加拿大已向烏克蘭提供了超過80億加元的援助,其中包括20多億加元的軍事援助。加拿大國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軍事援助已超過10億加元。
具體來說,加拿大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包括:
裝甲車:39輛輕型裝甲車。
榴彈炮和炮彈:
無人機用高清攝像機:
冬季軍服:
其他武器和物資:包括榴彈炮彈藥,以及可能包括反坦克導彈、小型武器和各種口徑的彈藥。
衛星通訊服務:
向波蘭派遣戰鬥工兵:幫助培訓烏克蘭軍人。
除了軍事援助,加拿大還向烏克蘭提供了其他形式的援助,包括:
財政援助:
加拿大聯邦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中撥出5億加元用於援助烏克蘭。
額外援助: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宣布將再向烏克蘭提供5億加元的軍事援助,使總額達到10億加元。
加拿大還對俄羅斯實施了製裁,並將其製裁名單上增加了23人。俄羅斯也對一些加拿大人實施了報複性製裁。
新聞:《烏克蘭爆發大規模抗議,美議員:把澤連斯基趕下台》
來源:天下事
烏克蘭爆發大規模抗議,美議員:把澤連斯基趕下台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日前采取限製反腐機構權力的做法後,基輔等地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據悉,這是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首次發生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有美國議員支持烏克蘭民眾將澤連斯基趕下台。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7月23日在社交媒體X上發布了烏克蘭民眾抗議的視頻,並評論道:“基輔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他是一個獨裁者,同時還拒絕達成和平協議並結束戰爭。”
她還寫道:“烏克蘭人民幹得好!把他趕下台!美國必須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資助和運送武器!!!”
當地時間7月22日晚,烏克蘭全國多地爆發反政府抗議活動。這是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首次發生針對烏總統的公開示威活動,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場抗議活動。
當地時間22日傍晚起,基輔獨立廣場聚集了大量示威民眾,其中多為年輕人、退伍軍人等。此後,隨著公眾憤怒情緒高漲,抗議範圍蔓延至第聶伯羅、利沃夫等城市。
抗議活動的起因是澤連斯基簽署的一項爭議法案,該法案賦予了由烏總統直接任命的烏總檢察長更廣泛的新權力,剝奪了烏克蘭國家反腐敗局(NABU)及其附屬反腐敗專門檢察官辦公室(SAPO)的獨立性。
當天,該法案在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263名議員的支持下通過。該法案是在總統辦公室施壓下被議會快速通過的。投票反對的議員阿列克謝·貢恰連科表示,該法案“意味著烏克蘭反腐敗機構獨立性的終結”,並將其歸咎於“澤連斯基的個人選擇”。
澤連斯基22日晚發表視頻講話稱,他已會見NABU、SAPO、烏國家安全局的負責人和烏總檢察長魯斯蘭·克拉夫琴科。反腐敗體係將繼續運作,隻是“必須清除俄羅斯的影響”。澤連斯基沒有評論當天的集會抗議,僅稱這是“情緒化”的一天。
對於烏克蘭的局勢,克裏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7月23日回應說,烏克蘭針對澤連斯基的抗議是該國的內部事務。但是他也指出,由於烏克蘭國內腐敗盛行,基輔的支持者——尤其是美國——完全有理由擔心他們提供的約3000億美元援助資金究竟流向了哪裏。
他說:“顯然,這筆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偷走了,這個國家腐敗猖獗。所以,美國納稅人、歐洲納稅人的錢有很大一部分在烏克蘭被偷走了。這一點可以高度肯定。”
佩斯科夫指出,腐敗問題是烏克蘭的一個嚴重問題。他還補充說,各個機構的隸屬關係和重組都是烏克蘭的內部事務。
永恒的懷念:毛澤東與《中國婦女》
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主席誕辰130周年。毛澤東與《中國婦女》雜誌淵源甚深,讓我們沿著曆史的脈絡,回溯那段歲月,以此深切緬懷偉人毛澤東。
1939年6月1日《中國婦女》創刊號,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刊名
1939年6月1日,《中國婦女》雜誌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延安窯洞,毛澤東親筆題寫刊名並賦詩祝賀,此後,他的文章、題詞多次出現在《中國婦女》雜誌上,激勵廣大婦女投身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成為《中國婦女》雜誌與生俱來、不可磨滅的紅色基因。
毛澤東對《中國婦女》雜誌和中國婦女解放事業的深情關懷,永遠激勵著我們書寫時代發展嶄新巾幗篇章。
題寫刊名並賦詩祝賀
《中國婦女》成為女界抗日宣傳陣地
《中國婦女》雜誌由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創辦,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本全國性女性刊物,也是抗日根據地影響最大的女性刊物,得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毛澤東主席為《中國婦女》雜誌創刊號賦詩《四言詩·題〈中國婦女〉之出版》
當年,46歲的毛澤東親自揮毫題寫刊名,並為創刊號賦詩《四言詩·題〈中國婦女〉之出版》祝賀。
“婦女解放,突起異軍。兩萬萬眾,奮發為雄。男女並駕,如日方東。以此製敵,何敵不傾?到之之法,艱苦鬥爭。世無難事,有誌竟成。有婦人焉,如旱望雲。此編之作,佇看風行。”這是毛澤東留下的為數不多的抗戰詩詞之一,彌足珍貴,後來被收錄於《毛澤東詩詞集》《毛澤東題詞墨跡》中。
這首詩熱情洋溢,每句都寓意深刻,通篇一氣嗬成,豪情萬丈。他稱讚中國婦女,提出“男女並駕,如日方東”,並將婦女盼望《中國婦女》出版比作“如旱望雲”,足見毛澤東對雜誌和婦女工作的重視與厚望。這也是他對中國婦女的讚揚和鼓勵,他希望中國婦女既投身自我解放運動,也為抗日救國事業貢獻力量。
抗戰時期,每到戰爭爆發紀念日或節日,《中國婦女》雜誌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也登載領袖們縱論時局、動員抗戰的文章。
為紀念抗戰兩周年,《中國婦女》雜誌第一卷第二期首發毛澤東的《當前時局的最大危機》,論述了中華民族當時所麵臨的頭等重要問題:“戰則存,不戰則亡”,這是《中國婦女》雜誌第一次刊發毛澤東的署名代論,文章後來編入《毛澤東選集》,題目改為《反對投降活動》。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十九周年和抗戰三周年,《中國婦女》雜誌第二卷第二期發表了毛澤東的《團結到底》,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到底的決心和中華民族必然奪取抗戰最後勝利的信念。
1940年2月,毛澤東在給中央婦委會的指示信上說,“婦女的偉大作用第一在經濟方麵,沒有她們,生產就不能進行”。那時的《中國婦女》雜誌還有一張特別的插圖,是毛澤東給婦女們的寄語:“開展邊區婦女工作應當從生產著手”,也代表著黨中央對廣大邊區婦女的囑托。
“婦女的力量是偉大的,我們現在打日本,要婦女參加,生產要婦女參加,世界上什麽事情,沒有婦女參加就不成功。”——1940年,毛澤東在延安“三八”國際婦女節紀念大會上又一次讚揚中國婦女。
迫於戰爭形勢等原因,1941年3月,《中國婦女》雜誌停刊。從1941年9 月起,《中國婦女》以《解放日報》副刊“中國婦女”專版出現,每兩周一期。
1942年3月8日,毛澤東應中共中央婦委會的請求,專為《解放日報》副刊“中國婦女”專版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特刊題寫了——“深入群眾,不尚空談”八個大字,希望黨的幹部要深入群眾之中,為團結、發動群眾投身抗戰多做實事。
在毛澤東主席的關懷和領導下,抗戰時期的《中國婦女》就像一麵旗幟,引領推動全國各界婦女追求自身解放、投身抗戰救國的時代洪流,書寫了壯麗“半邊天”發展進步的恢宏史詩。
念茲在茲深切關懷
改善婦女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
1949年春,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黨領導下的全國婦女組織——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成立。7月20日,作為全國婦聯機關刊,《中國婦女》雜誌複刊,為了鮮明地區別於新中國成立前的舊中國,改名為《新中國婦女》(1956年1月,刊名又改回《中國婦女》)。
毛澤東主席為《新中國婦女》雜誌創刊號題詞(1949年7月21日)
這一次,創刊號扉頁上,刊發了毛澤東和朱德的題詞。其中,毛主席題詞號召全國婦女“團結起來,參加生產和政治生活,改善婦女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領袖的題詞,鼓舞了當時全體辦刊人員,也成為《中國婦女》雜誌新的辦刊宗旨。
新中國的成立為中國婦女運動開辟了新紀元。廣大婦女獲得了曆史性的解放,她們走出家門,參加生產,與男性並駕齊驅,在各行各業勇創佳績、建功立業,撐起社會主義建設的“半邊天”。
20世紀50年代,《中國婦女》雜誌“新中國的偉大建設”欄目熱火朝天地報道了《戰鬥在成渝鐵路上的婦女們》等,還刊載了《林幼華——長江上第一個女駕駛員》《第一個農民出身的女研究員張秋香》等一批人物通訊,從
不同側麵宣傳了各條戰線的先進女性典型。
許許多多創造了新中國第一的女性登上雜誌封麵。《中國婦女》雜誌記錄了她們奮鬥的足跡——田桂英,第一位女火車司機;孔慶芬,第一位海船女駕駛員,還有第一批女瓦工、第一位高爐女電焊工……她們意氣風發走向社會大舞台,生動詮釋了“婦女能頂半邊天”。
1952年“三八”國際婦女節,經毛澤東批準,北京西郊機場為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舉行盛大的起飛典禮。當女飛行員們駕駛著6架運輸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毛澤東從中南海的辦公室走出來抬頭觀看,高興地說:“我國第一批女飛行員駕駛的飛機正從我們頭頂上飛過。”
以此為主題,當年的《中國婦女》雜誌四月號刊發了一組重頭報道,包括朱德和鄧穎超在起飛典禮上的講話,何香凝的署名文章《新中國第一批女航空人員的成就證明婦女能掌握近代化的技術》,以及本刊記者撰寫的文章《艱苦的學習,卓越的成就——記新中國第一批女航空人員的成長》《她們以生動的實踐為婦女開辟了新的一頁——記全國民主婦聯邀請女航空人員、女拖拉機手、女電車司機座談會》等,整個專題占了10頁篇幅。
1951年10月,國慶節慶祝活動,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廣場上的群眾揮手示意
毛澤東一直關懷婦女工作和《中國婦女》雜誌。1951年10月《中國婦女》雜誌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的署名文章《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這一時期,憲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選舉法、勞動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繼頒布,保障了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權利。《中國婦女》雜誌廣泛宣傳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規,宣傳婦女解放的思想,支持和鼓勵婦女同男子一道參加社會生產勞動和政治活動。
經典名句永流傳
婦女能頂半邊天
毛澤東主席與全國著名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龍冬花親切交談
20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夜以繼日地親自為《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改稿件、撰寫按語。毛主席的巨大工作熱情極大地鼓舞著他身邊的工作人員。
此間,在中國婦女雜誌社工作的董邊同誌,給主席送去了五份關於婦女參加合作化工作的材料。毛主席仔細翻閱了《中國婦女》雜誌呈送的材料,並欣然提筆寫下按語,闡述發動婦女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意義。
其中,毛澤東為一篇《建德縣千鶴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動婦女投入生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困難》的報告寫下了512字的按語:“中國的婦女是一種偉大的人力資源。必須發掘這種資源,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他還將文章標題改為《發動婦女投入生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困難》,肯定建德縣千鶴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動婦女投入農業生產的做法,這一重要論述後來被選入《毛澤東選集》第五卷。
毛澤東主席曾16次登上《中國婦女》雜誌封麵
1953年,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千鶴婦女打破傳統舊俗,走上田間地頭,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喊出了“劈山攔河溪改田”的口號。兩年後,毛澤東這一批示,把婦女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了全新高度,也使建德千鶴村成為“婦女能頂半邊天”思想的重要發源地,提振了千千萬萬中國婦女的自信,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婦女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
還有,毛澤東為《婦女走上了勞動戰線》一文所作的按語同樣被收錄於《毛澤東選集》,按語寫道:“為了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社會,發動廣大的婦女群眾參加生產活動,具有極大的意義。在生產中,必須實現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隻有在整個社會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才能實現。”
1955年《中國婦女》雜誌第十號在頭版用7頁篇幅刊登了毛澤東的署名文章《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該文“總結了我國多年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的經驗,著重地批判了目前黨內在發展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主要錯誤思想即右傾思想,而就農業合作化的必要和可能、合作化的具體道路和步驟、領導合作化的工作方法等一係列的問題,作了綱領性的指示”。
半年後,1956年《中國婦女》雜誌第二號頭版刊登了毛澤東的署名文章《〈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序言》。次月,《中國婦女》第三號頭版發出了《毛主席關於發動廣大婦女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指示》,並配發編者按:“毛主席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這本書裏,做了有關婦女工作的四段批示。這些批示,分別批在《婦女走上了勞動戰線》《發動婦女投入生產,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困難》《邢台縣民主婦女聯合會關於發展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婦女工作的規劃》《在合作社內實行男女同工同酬》等四篇文章前麵。毛主席這些批示指出了婦女徹底解放的根本道路,是婦女工作的指南;由於毛主席的這些偉大的指示,使婦女們更加積極地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希望一切婦女工作者和全體姐妹們認真學習和堅決貫徹毛主席的指示。”
1958年《中國婦女》雜誌5月號還刊登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供稿的《毛主席和女社員們》,並配發了照片《毛主席在林賽華家裏》。文章節選描繪了1958年3月毛澤東視察四川省郫縣合興鄉紅光農業合作社的情景,體現了毛澤東對婦女解放和婦女地位提高的關懷之情。
毛澤東關於婦女解放的思想,自20世紀50年代對千鶴婦女參加生產勞動的肯定,到60年代對天津、貴州等地婦女工作的表揚,逐漸演變成“婦女能頂半邊天”這一偉大思想,並成為家喻戶曉、響徹中國的口號。
經典名句永流傳
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
1960年3月,正逢“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五十周年,全國婦聯第一次表彰了萬名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中國婦女》雜誌對此作了全麵報道。其中,專題報道《永遠做紅、勤、巧、儉的紅旗手永遠聽黨和毛主席的話》,字字句句都傾訴著先進婦女對毛主席的愛戴心聲。
比如,來自安徽的陳淑貞說,“三八社,好地方,前後對比不一樣,往年光種不保收,如今遍地稻花香,多虧黨的好領導,毛主席恩情比天長。”來自浙江的祝瑞香說,“我今年五十六歲,人老心不老,有信心,有決心,一定要把豬養好,再上北京見毛主席。”
從1960年第17期起,《中國婦女》雜誌開辟了《學習邢燕子,發憤圖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欄。1960年第21期,邢燕子登上《中國婦女》雜誌封麵。當期,還刊登了邢燕子寫的文章《在黨的教導下讓我們並肩前進》,這是一封給“親愛的鵝鴨坡改堿隊青年隊全體女隊員們 / 親愛的趙玉珍同誌”的回信。
1964年12月26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令邢燕子終身難忘的時刻
邢燕子,“上山下鄉”的女知青,被稱為毛澤東時代的好姑娘。作為河北唐山“燕子突擊隊”的隊長,為改變農村窮貌作出了突出貢獻。她曾先後五次受到毛澤東接見,《中國婦女》雜誌曾刊登過毛澤東接見邢燕子的一組照片。
1964年12月26日,毛澤東71歲生日,當時剛好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毛澤東便以家宴宴請幾位勞模,邢燕子和錢學森、王進喜等一起受邀赴宴。
“今天不是生日會,也不是做壽宴,而是要踐行‘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我的孩子沒讓來,他們不夠資格。這裏有工人、農民、解放軍,在一起,不光吃飯,還要談談話嘛!”席間,毛澤東還將自己的一碗飯撥給邢燕子和董加耕,說:“年輕人要多吃啊,要吃飽!”這是不愛公開慶生的毛澤東最後一次公開的“生日宴”。
1965年,毛澤東和劉少奇在十三陵水庫遊泳,其中有位女青年遊得很棒,毛澤東感慨:“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男同誌能做到的事情,女同誌也能做到。”後來,這句話被作為領導人語錄頻繁引用,全國各地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女性典型。《中國婦女》雜誌記錄下她們的故事,把這些閃亮的名字鑲嵌進婦女運動發展的曆史長河之中。
經典名句永流傳
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
1964年第2期,《中國婦女》雜誌在頭版刊登了毛澤東的《詩詞十首》,長達6頁篇幅,包括《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廬山》《七律·為女民兵題照》《七律·答友人》《七絕·為李進同誌題所攝廬山》《七律·和郭沫若同誌》《卜算子·詠梅》《七律·冬雲》《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並附上1頁《毛主席詩詞十首簡注》。
其中,《七律·為女民兵題照》一首廣為流傳——“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
當時,毛澤東十分重視民兵建設。1959年國慶節,民兵方隊接受檢閱後,作為受閱的3000位民兵之一,女機要員李原慧持槍而立,全副武裝地照了相,並將照片視若珍寶地藏在身邊。一天,李原慧去給毛澤東送文件,離開前,毛澤東問她參加民兵訓練了嗎,她答參加了,還從隨身帶的筆記本裏拿出這張照片給毛澤東看。
毛澤東看了很高興,沉思片刻,讓李原慧拿支筆來。沒想到,毛澤東接過鉛筆後,拿起手邊一本看過的地理常識書,翻到空白頁,龍飛鳳舞地寫下了這首詩,並對她說:“你們年輕人要有誌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噢!”1961年春,在菊香書屋,毛澤東在宣紙上再次書寫了這首詩,正式送給了李原慧。
蔣兆和、蕭瓊合作作品:畫毛澤東主席《為女民兵題照》詩意
1964年第3期《中國婦女》雜誌封麵刊登了“畫毛澤東主席《為女民兵題照》詩意”,封底為“毛澤東主席《詠梅》詞意”,封麵和封底均為蔣兆和、蕭瓊合作作品。清新質樸,雅致雋永,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一代宗師蔣兆和的畫搭配其妻的書法,為毛澤東的詩更添意趣,也是一件難得又經典的傳世傑作。
1993年《中國婦女》雜誌第12期刊登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社論《毛澤東與〈中國婦女〉的五次交往》,其中提到,20世紀60年代,“《中國婦女》的美術編輯在為一稿件進行再創作時遇到了難題——他不知主席常穿什麽顏色的服裝,難以著色。為此,當時的總編輯董邊同誌隻得求助於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在毛主席的住所,葉子龍同誌接待了董邊。他從衣服掛鉤上摘下一頂舊帽子告訴她:‘這是主席的帽子,主席的衣服就是這樣的灰色。’為了讓《中國婦女》雜誌的美編為主席像著色更貼切些,葉子龍將這頂帽子暫借董邊。於是《中國婦女》雜誌美術編輯借助於毛主席的這頂帽子,完成了一次藝術的再創作。”
激勵與勉勵,
二題《中國婦女》刊名
《人民日報》曾在頭版頭條刊發了“毛澤東主席給《中國婦女》雜誌題字”的套紅消息和社論
《中國婦女》雜誌沿用至今的刊名手跡,是毛澤東在1966年8月20日題寫的,時隔27年,毛澤東再次為《中國婦女》雜誌題寫刊名,實屬難得。
對此,《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了套紅消息和社論,中央和全國各地黨報都進行了全文轉發。
在1966年《中國婦女》雜誌第9期上,《熱烈歡呼毛主席為〈中國婦女〉題字》一文記敘了毛澤東二題《中國婦女》刊名的情景。
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時任全國婦聯主席蔡暢向毛澤東匯報工作後,請毛澤東為《中國婦女》雜誌題字,“隻過了兩天,在八月二十日,毛主席就揮起他那寫過大量光輝著作,飽蘸著無產階級革命豪情的大筆,在百忙中,為《中國婦女》題字了!”《紅色書寫:毛澤東題寫報刊名軼事》一書中,《毛澤東二題〈中國婦女〉》這一章節也講述了相關軼事。
毛澤東為《中國婦女》雜誌留下的這些金玉珠貝,彰顯了黨對婦女宣傳事業和婦女運動發展的深切關懷,成為《中國婦女》雜誌為中國婦女記錄和珍藏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永遠銘記和弘揚。
道德的起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是指自然運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道》是人對於世界的看法,可以說是一種世界觀的範疇。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實為遵循道的規律來自身發展變化的事物。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麵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道德很多時候跟良心一起談及,良心是指自覺遵從主流道德規範的心理意識,同時也是一種基於個人的道德哲學或價值體係引發情感和理性聯想的一種認知過程。一個重要、必須提到的事情是:沒有一個專門致力於研究道德認知的認知學院,對於道德認知的貢獻來自於將一般認知領域對道德行為科學以及了解道德運作、改進道德行為研究的努力。個人會根據個人身分認同在對內團體或外團體時而使用不同的道德規則。內團體指的是個人及他認為屬於同一群體的人,外團體是指個人認為非屬內團體的群體。這種差別待遇可能會導致對內群體的意外合作以及對外團體的非理性敵意。
道德保證了人類繁衍生息的健康與秩序。公德可以確保家族血緣外人類族群的信任,從而共同協作創造更多生產產品。但是當生產能力和生產關係發生變化,或者某種產品確保了道德原本需要保護的秩序,道德體係就會發生變化。如避孕套的發明,確保了生育的計劃性。致使近100年來人類的婚姻道德觀同時發生變化。在男女平等的時代,女人較以前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平等權利,但也帶來更多的道德爭議,如婚前性行為、墮胎、人工受孕等爭議,人權和道德問題一直是社會議題。在生產能力低下的地區或年代,浪費是一種不可容忍的不道德行為。但是在產品過剩的時期,浪費所產生的道德問題就相對小很多。
經過漫長的演化,一部分穩定的道德條款成為了法律,一部分道德觀進入了宗教的範疇。在有些地區和某些時期,道德、法律和宗教是無法分開的。如:伊斯蘭教法控製的地區和時期,伊斯蘭教義本身就是文字化的道德體係。這種道德體係在農業生產力及其不發達的地區(中東、北非和西亞)有效的保證了族群的健康發展。但是進入現代文明後,這些教義就和現代文明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所以在西方社會中的道德,未必在另一些生產力不發達的文明中適用。反之亦然。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恒不變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群體道德常從共同的信仰概念發展而來,並且經常被編纂成文化或社區內的行為規範。各種行為在規範中被定義成道德或不道德的行為,選擇道德行為的個人通常被認為擁有“道德”,而沉溺於不道德行為的人可能會被貼上道德墮落或道德淪喪的標簽。一個群體的續存可能取決於群體普遍對道德準則的遵守。
“一切不侵犯他人自由的自由都應該受到保護。”是一種自由主義者的道德觀,以及其檢驗一切道德規範的標準。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可能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役性道德。換句話說,隻要是沒有傷害到其他人、沒有侵犯他人自由利益的行為都不應該被認定是不道德的、邪惡與可恥的,且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幹涉或輿論譴責。自由主義者通常可能認為:禁止同性戀、禁止乞討、歧視性工作者等行為都是社會多數暴力對弱勢群體的道德性迫害,由於這些人並沒有侵犯他人的利益、沒有傷害他人,因此任何人都不應該、也沒有權利去幹涉這些行為。
道德淪喪的造成:這裏是指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社會製度下的道德觀的形成之後,於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後複辟資本主義私有化使中國人民在道德觀上的淪喪或是墮落。"道德淪喪或是墮落"完全是由於資本主義的過度私有化的市場經濟造成的,或高度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造成的。如果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當時沒有去搞完全的,初級的,原始的資本主義。沒有把公共事業,如教育,醫療,住房私有化美其名曰產業化,那麽今天的社會也許會更健康些。
道德的淪喪或是墮落跟中國走資派特色政府“讓少數人先富“,“一切向錢看“,“全民經商唯利是圖“等的私有化教育有很大關係,連教育都唯利是圖了,那麽教出來的人當然不能畫虎也是類貓了。醫療沒有產業化,醫院也不會唯利是圖,也就沒有天價的醫療費。改革開放後那麽多的唯利是圖的例子也就不會發生了。這些案例可以說是打開了新中國道德滑坡淪喪或是墮落的防護堤。
市場經濟是原始的經濟,是競爭性的經濟。一定的競爭有助於社會發展。過度的完全自由化的市場經濟,一切向錢看,則產生很多反作用,如道德滑坡,兩級分化,官吏腐敗,社會動亂等。一切向錢看,必然是有錢的,才有人做。不關自己事的,沒人管。照此發展,以後連國事也沒人要關心的。
一個國家如果隻有國家機器(部隊,公檢法等)是姓公,而其它的公共事業教育,醫療,交通,水電等不姓公,那麽這個國家就不是全民的國家,而是帝王,官僚的私有化的資本主義國家。這跟舊社會的中國封建的資本的性質也就沒什麽不同了。
當今的中國,要扭轉道德缺失的局麵,唯有重新檢討公共事業的私有化,市場化。重新回到國有化,才有道德的後盾。
馬克思所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非人的、剝削、奴役、依附、殘酷、見利忘義、腐敗、賣淫、金錢關係、私利、苦難、非自願的”等許多道德問題,自由競爭資本主義使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激增,處於富裕、貧窮兩極的人都缺乏道德自製力,富人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窮人則為生計所困、缺乏遵守道德的內在動力,這兩部分人都成為物質至上主義道德觀的擁躉。典型的例子是毒牛奶事件。這在走資派特色中國和世界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都存在。農場的奶農和黑心的中間商人以及銷售商人為了滿足旺盛的牛奶市場需求,形成了毒牛奶的產、供、銷利益鏈條。他們把奶牛固定四肢圈養催乳,導致許多牛遍體潰爛、渾身是病,但是這些病牛產的奶仍被供應市場。
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滑坡特征是以追求享樂、縱欲、浮華為特征的消費社會轉型,金錢崇拜、商品崇拜成為其主流道德。鼓勵人們處於極度的玩世不恭、貪婪以及盲目追求享樂的階段。這一時期的社會道德問題突出表現為:在社會教育領域,倫理道德教育受到嚴重忽視,人生責任教育被個人健康管理教育所替代;在個人生活領域,滿足生理欲望成為首要道德觀念,酗酒、暴力、無節製消費、婚外性泛濫等現象紛紛出現。在個體家庭領域,由於沒有財力支付高昂的離婚訴訟費用,非正常分居和家庭暴力現象激增。
與經濟快速發展極不協調的是,社會到處充斥著追求聲色物欲的價值觀,以禁欲自律為特征的傳統道德瀕臨瓦解。受絕對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影響,社會的道德狀況呈現急劇滑坡,離婚率增長了,單親家庭子女人數增長了,非婚生育增加了,青少年自殺率陡升,暴力犯罪增長了。嬉皮士、性解放、攻擊政府、散布謠言、吸毒、犯罪等社會醜陋現象激增,對社會的健康發展形成了破壞性的影響。媒體報道以社會暴力、性、明星軼事等低俗內容為主,由於將名人的緋聞豔事曝光於眾,成為賺錢的工具。醜聞業甚至登堂入室,成為新聞業的一個主要分支。這類低俗媒體最大限度地迎合民眾的獵奇心和低級趣味,完全喪失公共道德責任,助長了社會庸俗媚俗的風氣。
今天,在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下,社會正在經曆又一次顯著的道德危機。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停滯不前,民眾的就業、家庭財富、退休養老、社會福利等均受其影響。這種道德危機主要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人與人之間的互不信任,到大眾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從父母對子女不進行美德教育,到夫妻之間離婚、婚外性比例節節升高;從社會精英的不誠信,到行業領袖的犯罪率不斷攀升。實際上,金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場金融騙局醜聞展,曾經占據道德信譽製高點的行業精英們為了自己的貪欲,製造了許多騙局、虛假帳與銷毀審計資料等震驚世界的道德危機事件。
社會上的墮胎、同性戀、貧富懸殊、環境汙染、核擴散、槍支泛濫、“先發製人”的戰爭等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的嚴重道德弊病。正直、誠實、守信、勤奮、節儉、同情心、易於滿足、無私助人等傳統美德卻不願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將之付諸履行。社會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道德信念與道德實踐的背離現象。資本主義私有製和貧富分化加劇,是資本社會道德滑坡的根本原因。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危機的最根本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處於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鏈條上消費環節的民眾,深受消費主義思想的浸染,其超出支付能力的信貸消費產生的大量個人或家庭債務直接釀成了經濟次貸危機、社會道德危機。
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泛濫,道德內生力量缺失是資本社會中民眾道德狀況滑坡的重要原因。自由資本主義奉行個人利益至上的標準,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由此而產生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片麵強調,每個人應該有權利追求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隻存在自願的平等交換關係。這種道德觀使越來越多的民眾認為道德屬於私人事務,不需要政府幹涉。從而,道德日益成為獨屬於個人內心世界的東西,於是,關於什麽行為是道德的、什麽是善行、什麽是惡行這類問題在每個人那裏各有不同的解答。道德完全取決於每個人基於實用主義的內心判斷,並不存在具有約束力的、清晰的、適合於任何情況的道德標準。其突出表現就是一些年輕人隻顧個人自身好惡,絲毫不顧善惡對錯,完全遊離於道德之外。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泛濫也導致了嚴重的社會道德滑坡。利己主義的盛行,使資本主義社會的整個社會關係被簡單化、片麵化為買或賣的交換關係,身處資本關係之中的人容易把他人視為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不惜以欺騙別人、損人利己的方式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把獲取更多的物質享受作為人生的終極目的,幸福被簡單地等同於財富,賺錢似乎成為人生的唯一目的,受這種利益動機的驅使,腐敗、欺詐、誹謗等社會道德問題十分容易滋生。
道德相對主義泛濫是造成民眾道德狀況滑坡的關鍵原因。對於道德相對主義者來說,沒有絕對的道德律令,判斷一切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要求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換言之,是否踐行美德要看是否符合履行人的需要,是否對履行者有利。可見,相當多數的民眾僅僅把道德作為一種為自我目的服務的工具,隻願意享受遵循道德帶來的個人權利,卻不願去承擔道德對自己行為約束的義務。
社會精英人士道德淪喪對大眾道德的負麵示範作用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社會精英頻繁爆出婚外情、性騷擾、私生子、召妓等性醜聞。在商業領域,詐騙、貪腐、虛假帳醜聞屢見不鮮。這些精英頻發的信譽、道德危機對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負麵影響十分嚴重。全國高中生中的作弊、撒謊和偷竊行為的比率相當高,寫論文時利用互聯網剽竊他人成果等等。
新聞和娛樂媒體張揚自由市場主導下的世俗道德,消解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傳統美德。在資本社會中,新聞、娛樂節目、電影、廣告等大眾媒介始終強調物質產品對於人生幸福意義非凡,不停地勸說公眾購買商品。在媒體的連番轟炸和洗腦下,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把賺錢、購物視為人生目的。民眾通過自己的高消費、過度消費促成了資本利潤的實現,卻埋下了重大的經濟、社會安全隱患。
道德是指一套行為規範和準則,用來評價和引導人們的行為,使其符合社會或特定群體所認可的善惡標準。道德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通過約束個人行為,調節社會關係,並與法律一起維護社會秩序。?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通過規範人們的行為,協調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道德標準用來區分行為的善惡、正當與不正當,並對行為進行評價和判斷。道德規範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等多種方式對人們的行為產生約束力。?道德的約束和引導,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促進社會和諧。教育有助於培養人們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的進步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像是誠實、助人、寬容、忠誠、責任、社會公正、平等、家庭與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的穩定、報恩等等和道德相關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