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剿殺共產黨
毛澤東造訪了民盟中央主席張瀾。張瀾就不安地對毛澤東說:“這明明是蔣介石演的假戲啊!國共兩黨要談判嘛,你們可以像過去那樣,派恩來先生,加上若飛先生,來談就可以了。何必動潤之先生的大駕呀……蔣介石在演鴻門宴,他哪裏會顧得上一點信義!張瀾感歎:《重慶談判》看起來,這場戲倒是有看頭。
在重慶,毛澤東不但與各界民主人士把酒言歡,還主動接觸國民黨中各派大佬。毛澤東當時的秘書王炳南記得,起初大家都感到很意外:“像陳立夫、戴季陶這樣的反共專家,我們平時都看作冤家對頭,相顧眥裂,有什麽好見的呢?”
毛澤東則開導大家:“這些人是反共的。但是我到重慶來,還不是為跟反共頭子蔣介石談判嗎?國民黨現在是右派當權,要解決問題,光找左派不行,他們是讚成與我們合作的,但他們不掌權。解決問題還要找右派,不能放棄和右派的接觸。”
王炳南記得,與陳立夫一見麵,毛澤東就提起當年國民黨背信棄義,殘酷屠殺共產黨人的往事。毛澤東說:“我們上山打遊擊,是國民黨剿共逼出來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不服氣,自己鑒定是齊天大聖。可是,你們卻連弼馬溫也不給我們做,我們隻好扛槍上山了。”毛澤東談笑間蘊藏機鋒,搞得陳立夫異常尷尬,連聲表示要對這次國共和談“盡心效力”。
毛澤東在重慶與各界人士的交往,留下了很多佳話,其中影響最大的還要數《沁園春·雪》的發表。到達重慶的第四天,毛澤東就會見了老朋友柳亞子。柳亞子早年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又與毛澤東共事過一段。由於二人都愛好詩詞,所以較一般朋友顯得更加親密。
得知老友到達重慶,柳亞子興衝衝地來到毛澤東居住的桂園探望。柳亞子詩興不減當年,一見麵就贈了毛澤東一首詩。詩中有言:“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稱讚毛澤東這次為了全國人民的福祉,涉險來重慶談判的義舉。
吟罷自己的詩,柳亞子又請毛澤東也賦詩一首。正值激烈的政治角力中,毛澤東哪有雅興寫詩,於是他就把1936年2月在陝北時所作的一首舊作《沁園春·雪》贈給了柳亞子。柳亞子展讀之餘,讚歎毛澤東為“中國有詞以來第一手,雖蘇、辛猶未能抗手,況餘子乎?”
起初,柳亞子想把這首詞拿到中共在重慶的機關報《新華日報》發表,但《新華日報》的同誌說,主席不想讓青年人知道他做舊體詩,所以隻發表了柳亞子的《和毛潤之先生詠雪詞》。可每每有朋友造訪,柳亞子總忍不住拿出這首詞與人一同鑒賞。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不久《沁園春·雪》就在重慶傳開了。
彼時,吳祖光正在重慶擔任《新民晚報》副刊“西方夜譚”的主編。讀到坊間傳抄的《沁園春·雪》時,他擊節稱讚,認為作為一名報紙副刊編輯,遇到這樣的好作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後來,吳祖光先生回憶說,《新民晚報》是一張民營報紙,所受約束較少,於是就自作主張在《新民晚報》副刊上發表了這首《沁園春·雪》。他還在詞後加了一段按語:“毛潤之先生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據氏自稱,則遊戲之作,殊不足為青年法,尤不足為外人道也。”
《沁園春·雪》發表時已是1945年11月份,毛澤東早已回到延安,但這首“詠雪”詞還是轟動了山城。據說,蔣介石讀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句時,大為不安。他對自己的“文膽”陳布雷說:“我看他毛澤東野心勃勃,想當帝王稱王稱霸,想複古,想倒退。你趕快組織人,寫文章批判他。”可他們征集上來幾十首《沁園春》詞作,卻沒有一首能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相提並論的。
1945年9月10日至15日,國共代表連續舉行了四次正式會談。盡管雙方在國民大會及政治會議等問題上都做了一些讓步,但在核心的軍隊和解放區問題上,還是毫無進展。此時,肩負促成國共和談任務的美國大使赫爾利,收到了回國述職的命令。掐指算來,他在中國已經呆了一年有餘,國共雙方的矛盾到底解決了多少?當初他拍著胸脯向美國總統杜魯門保證促成國共合作,到底有沒有譜?回國之前,他迫切地想拿到一份國共雙方的書麵協議。哪怕是紙上和平,也好向杜魯門交差了。
但是國共雙方談了半個月仍各執一詞,赫爾利急了!9月17日,就在準備回國的前一天,赫爾利宴請了國共雙方的最高領導人和談判代表。席間,赫爾利表示,無論如何要盡快發一份公告,不僅說明雙方在一般的和平建國原則問題上所達成的諒解,而且也應該對軍隊問題有一個明確的決定。聽雙方說來說去,赫爾利發現談判還是在軍隊問題上卡了殼。為了盡快拿到和談協議,赫爾利主動向周恩來提出將國共軍隊照比例縮編的想法。對此,中共方麵認為可以接受。
19日,在新一輪談判中,周恩來提出:“關於軍隊數目,赫爾利大使擬議中央與中共軍隊之比例數為五分之一,我方以此比例考慮,願讓步至七分之一,即中央現有262個師,我方應編有43個師,較9月3日所提方案讓步5個師,以後中央裁減縮編,中共亦依此比例裁編。”關於解放區問題,周恩來也提出中共願意從廣東、海南島、浙江、蘇南等8個地區撤退,僅駐防在山東、河北、察哈爾等北方地區。
盡管中共做了很大讓步,赫爾利也為了等和談結果而推遲了回國的行程,但國民黨方麵仍然不為所動。在21日的會談中,國民黨代表僅把允許中共軍隊整編的數目從原來的12個師增加到16個師。在當日的“談話紀錄”中可以看到這樣劍拔弩張的一幕。當國民黨代表一一否定了中共的提議後,王若飛當場拍了桌子,氣憤地說:“那麽,中央將我黨軍隊都消滅好了。”
麵對僵局,周恩來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今日我等之商談,係出於平等之態度,然而國民黨之觀念是自大的,是不以平等待中共的,故國民黨及其政府皆視我黨為被統治者,為投降者……今日我黨已承認蔣先生之領導地位,已承認國民黨為中國之第一大黨。就蔣先生之地位而言,隻有他可以說領導各黨各派,領導全中國,因此蔣先生不隻是國民黨之總裁,而且是全國的領袖,但國民黨卻不能以領導者自居,而以被統治者視我黨。”
赫爾利當晚找到蔣介石,軟磨硬泡,終於迫使蔣把中共軍隊數量讓至20個師。不過,蔣介石強調:中共必須承認此數,不能再加,並且不能再提按國軍數目比例的事。赫爾利的歸國行程不能再拖了。他連夜找到毛澤東,想逼共產黨接受蔣介石的最後通牒。但不論他如何巧舌如簧,氣急敗壞,乃至言辭尖利,毛澤東堅不讓步。第二天,赫爾利隻好帶著他未完成的任務返回美國,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殺心暗起。9月27日,蔣介石索性帶著宋美齡到西昌度假去了。在飛機上,蔣介石看到了當日《新華日報》上刊登的毛澤東回答路透社記者提問的報道。毛澤東說:“中共現有一百二十萬黨員,在它領導下獲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現已遠超過一萬萬。這些人民,按照自願的原則,組織了現在數達一百二十萬人以上的軍隊和二百二十萬人以上的民兵,他們除分布於華北各省與西北的陝甘寧邊區外,還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各省。中共的黨員,則分布於全國各省。”
看到這段話,多日來鬱積在蔣介石心中的憤怒爆發了。想到剿共多年,共軍卻越剿越多,如今共產黨代表已經與他在同一張桌子上談判了,他在當天的日記中忿忿地寫道:“如此罪大惡極之禍首,尤不自後悔,而反要求編組一百二十萬軍隊,割據隴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區,皆為其勢力範圍所有,政府一再勸導退讓,總不能饜其無窮之欲壑,如不加審治,何以對我為抗戰而死軍民在天之靈耶?”
身懷利器,殺心頓起。就在毛澤東到達重慶的第二天,蔣介石就翻出1933年在廬山軍官訓練團炮製的《剿匪手本》,讓何應欽重印下發。到了西昌,他顧不上遊山玩水,一個人悶在屋裏策劃著一個驚天之舉。
在1945年9月29日的蔣介石日記中羅列了中共11條罪狀,並決心要扣押和審判毛澤東的文字。蔣介石想趁重慶談判期間扣押甚至審判毛澤東。”對於“扣毛”的後果,蔣介石非常清楚,他首先想到了美蘇雙方可能的反應。由於當初赫爾利曾以美國的國格擔保毛澤東赴渝談判的人身安全,一旦他扣留了毛澤東,美國必定大為光火,而蘇聯很可能“以此借口,強占我東北,擾亂我新疆”。即便是這樣,他還是覺得值。
看起來,蔣介石馬上就要破釜沉舟,準備豁出去扣毛、審毛了,但在第二天他又猶豫起來。10月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對共問題,鄭重考慮,不敢稍有孟浪。總不使內外有所藉口,或因此再起紛擾,最後惟有天命是從也。”中國剛剛打敗日本,蔣介石覺得自己正處於事業的頂峰,他不相信毛澤東可以成事。他曾經說過,我有400萬軍隊,我想怎樣就怎樣!把毛澤東放回去,來日沙場上見,照樣能穩操勝券。在日記中,蔣介石自負地寫道:“斷定其人決無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礙我統一之事業,任其變動,終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也許是感覺到了重慶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10月初,周恩來向國民黨代表提出,毛澤東主席來重慶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在某些問題上國共雙方短期很難達成一致,我方決定讓毛主席先行返回延安。看談判很難有結果,國民黨方麵也隻得同意。在毛澤東回延安之前,雙方將曆次談判記錄整理成一個書麵文件《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史稱《雙十協定》。
在《協定》中,中共對軍隊數量問題又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從最初要求的48個師,已經降到24個或至少20個師,幾乎達到了蔣介石的心理預期。但也不難看出,《雙十協定》中還有許多未解之題,雙方隻有把各自的訴求都擺在上麵。10月8日,國民黨中央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在軍委大禮堂為毛澤東舉行了盛大的餞行宴會。受邀的國民黨黨政軍和重慶文化界人士有五六百人。
張治中和毛澤東都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張治中甚至還樂觀對大家說:“談判的成功已經有了百分之七十的希望,而且這剩餘的百分之三十的距離,我們相信也會有方法使它逐漸接近,終於得到圓滿的解決。”全場來賓報以熱烈鼓掌。酒會一直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會後張治中還專門找來重慶有名的厲家班演了一出京劇《群英會》。
就在大家正興致勃勃地看戲時,突然進來一個人在周恩來耳邊耳語了幾句,周恩來臉色驟變,起身出了會場。張治中的秘書餘湛邦記得,張治中和他看到這一情景都很納悶。散會後回到政治部才知道,十八集團軍駐渝辦事處秘書李少石被國民黨士兵開槍打死了。正值毛澤東要返回延安的當口,突然出了這麽檔子事,國共雙方都非常緊張。是事故,還是謀殺?當時國共雙方都搞不清楚。當晚張治中急得團團轉,到處打電話詢問情況。蔣介石也親自命令戴笠調查此事。後經調查發現,這起事故是個意外。
《雙十協定》雖然簽訂了,但現實並不那麽樂觀。正如回到延安後毛澤東在《關於重慶談判》的報告中說的那樣:“紙上的東西並不等於現實的東西。”
在《雙十協定》正式公布的第三天,也就是1945年10月13日,蔣介石就發布了剿共密令,告誡各級軍人:對共產黨“若不速與剿除,不僅八年抗戰前功盡失,且必遺害無窮,使中華民族永無複興之望”。
當年10月底,國民黨軍三十軍、四十軍進犯晉冀魯豫解放區。
12月1日,在昆明,國民黨當局出動大批軍警和特務,向反對內戰的師生投擲手榴彈,炸死4人,重傷29人。
次年2月10日,重慶各界萬餘群眾在較場口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國民黨特務當場打傷郭沫若、李公樸、章乃器等60多人。
5月,拿著美國裝備的國民黨軍攻占了四平、長春、吉林……
6月23日,在南京下關車站,馬敘倫等向國民政府和平請願的民主人士,遭到國民黨特務暴徒毆打。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終於撕毀了停戰協定,向各個解放區發起全麵進攻,內戰全麵爆發。
在《雙十協定》簽訂整整一年之後,為了爭取最後的和平機會,民盟秘書長梁漱溟邀周恩來回南京繼續和談。當他乘了一夜的火車到達南京時,看見報紙上國民黨軍隊攻占張家口的消息。無奈的梁漱溟淒然說:“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了”。
但誰也沒有想到,400萬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在“小米加步槍”的人民軍隊麵前竟然毫無還手之力。僅僅不到三年,人民軍隊便解放了全國。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人為之付出無數努力的和平雖然死了,但中華民族卻在這血與火的考驗中,浴火重生,鳳凰涅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