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社會的良方

(2022-03-27 06:52:20) 下一個

馬克思主義是現代社會的良方

 

英國作家特裏•伊格爾頓是後現代社會的批判者,而他用的思想工具就是馬克思主義。

在商品經濟正取代一切價值觀的時代中,馬克思主義正被人們所遺忘。

是啊,這個世界看上去已足夠完美,在發達國家,工人階級似乎已經消失,階級鬥爭日趨和緩,在今天,還用擔心剝削嗎?還需要建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嗎?人類正沉入前所未有的“目的迷茫”中。

這,就是典型的“後現代困境”,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卻不知道如何改善它,每個人都有想法,但多元化已把大家變成散沙,任何思想都無法整合成有效的行動,除了抱怨與適應外,個體無可奈何。

然而,《現代社會》這世界真的美好到不需要改變了嗎?在天堂的另一邊,世界上的窮人正迅速增加,環境破壞日趨嚴重,資源正走向枯竭。然而,這一切在發達國家是看不到的,壓迫、汙染、剝削被全球化輸出到窮國去了,所以,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消失了嗎? 人們開始在象牙塔中思考終極問題,然而,這些思考又往往因沒有現實基礎,而最終失敗。

《現代社會》裏如果說,人類曾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被尊重,獲取高收入,成為“不可替代”的人,那麽,這個的神話已經結束了,沒有人不可以被替代,你不過是全球化生產中最渺小的一環,那麽,你和資本家議價的能力自然被削弱了,當工資越來越低時,你卻以為合情合理。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消失了嗎?

《現代社會》中還有什麽,比這更荒唐?我們是人,我們卻捍衛掠奪人的秩序,把被剝削看成天經地義?

特裏•伊格爾頓的犀利,在於他重新擁抱馬克思主義,他發現,這是唯一可以對抗碎片化社會的武器,但我們要拂去上麵偏見與誤解的塵埃。

馬克思說的工人階級,指的是穿牛仔褲的藍領嗎?馬克思說的革命,真的就是暴力?馬克思主張社會主義,究竟是從發達國家開始,還是從不發達國家開始?馬克思反對市場經濟嗎?馬克思反對民主嗎?馬克思真的仇視資本家嗎?作為唯物主義者,馬克思真的是不關心人類形而上需求?

我們理解的馬克思,往往是政治符號,而不是他的睿智、思考、大愛與傷感,馬克思從來不極端,他充滿悲劇意識,並以憐憫的眼光望向未來。

特裏•伊格爾頓寫出的普及性學術著作,根據對馬克思主義的10個流行誤解,給出了他的解釋,他刻意模仿了馬克思的幽默、犀利的文風,輕鬆閱讀間,為讀者們打開了一道通向智慧的大門。

資本越是任性,人們越是懷念馬克思的論斷,越是希望從馬克思主義中汲取營養。

不信馬克思主義,而是醉心於馬克思批判的商品拜物教、貨幣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一切向錢看”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一朝權在手,錢財滾滾來”不僅催生腐敗,更把社會風氣帶壞。更有甚者“不信馬列信鬼神”,熱衷於算命看相、求神拜佛,“氣功大師”王林曾對劉誌軍說要幫他辦公室弄一塊靠山石,“保你一輩子不倒”。劉誌軍是信了,但最終還是倒了。可見,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動搖,是不少腐敗分子墮落的第一步。有鑒於此,你能說堅持這一信仰沒價值嗎?

看今天的世界在新冠病毒入侵二年多後的人類,  各國人民都人心慌慌物價高漲之下的民怨高漲, 隨著資本主義規律性的經濟危機的到來戰爭也就成熟了。然而隻為資本賺錢的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政客們不顧民生,  將注意力轉移到製造發動戰爭上, 這就是資本主義發展歸途的結果。

美媒曝:拜登正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競選承諾。英國《每日郵報》26日稱,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正在放棄他“改變美國長期以來核戰略”的競選誓言,轉而接受現有政策,即保留美國在“遭到嚴重非核戰略攻擊”的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力。

報道介紹稱,在俄烏衝突之際,拜登受到了北約盟國的壓力,要求美國不要放棄使用核武器威懾常規攻擊的權利。

報道稱,自冷戰以來,美國的政策允許在“極端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比如應對常規部隊的入侵、或化學和生物攻擊。在2020年總統競選期間,拜登曾承諾推動製定這樣一項政策,即美國核武庫的唯一目的將是阻止或報複敵人的核攻擊。

然而,拜登提出的“唯一目的”原則引發了從歐洲到日本等盟國的擔憂,他們擔心美國姿態的改變會助長對手的士氣。

考慮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最新舉動,北約尤其擔心,美國政策的轉變將鼓勵俄羅斯發動新的常規攻擊或使用化學武器,因為他們知道,美國不可能做出核回應。

《每日郵報》指出,拜登新的《核態勢評估報告》中沒有提出“唯一目的”原則,而是提到美國核武庫的“根本作用”將是阻止核攻擊,指出美國隻會在“極端情況”下使用核武器,這與奧巴馬和特朗普政府時期進行的評估中的措辭類似。

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拜登在俄烏衝突爆發後決定放棄他的“唯一目的”誓言。一名曾為拜登的核政策官員提供谘詢的軍備控製專家告訴英國《每日電訊報》:“他不想顯得軟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