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為

人世間所有事情的成敗完全在於每一個人是否能夠努力去嚐試去想然後腳踏實地的去做!
個人資料
yongbing1993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孫中山當了3個月臨時總統

(2021-03-20 11:04:10) 下一個

孫中山當了3個月臨時總統


台灣島上當局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在禮堂、集會場所懸掛孫中山遺像,  當局官員在就職時對孫中山遺像宣誓。宣誓什麽啊?  忠於孫中山?  忠於民國?  “中華民國”早已滅亡了,  孫中山當了中華民國3個月的臨時總統。忠於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忠於孫中山的提出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  忠於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 還是宣誓要完成孫中山遺囑中“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更是要實現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號召?孫中山先生是中華民族的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一生追求中華民族國家統一和中華民族的振興,尤其是"耕者有其田"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會後,孫中山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孫中山晩年把它作為實現"平均地權"的口號。雖然孫中山先生在生前沒有實現,  但受到全體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的兒女們敬仰。蔡英文宣誓時要為此努力實現嗎? 一九四九年後中華民國己亡。台灣島上的是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  也是民國政府官員逃亡殘餘政權, 是偽政權, 是強占中國領土的不合法政權。是蔣介石殘餘分子逃往台灣,並將台灣作為反中國統一的基地。中國人民將絕對不能容忍美帝國主義對台灣或任何其他中國領土的非法侵犯,同樣地亦絕對不能容忍國民黨反動派把台灣作為最後掙紮破壞中國統一的根據地。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1912年4月孫中山辭職,孫中山當了中華民國3個月的臨時總統。此時的孫中山47歲,領導民主革命已經18年,自從1895年領導發動廣州起義以來,孫中山是屢敗屢戰,不斷地直接或間接參與領導多達十次起義。

而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辛亥革命,嚴格意義上說,是首先由駐湖北武昌的新軍,在受到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下,發動的一場武裝革命,以武昌為點,革命迅速擴散到南方各省,由此引發了更為廣泛的大革命。武昌起義的成功,完全出乎孫中山的預料。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王朝統治。當年12月,孫中山結束流亡17年的生活,經香港,抵達上海。

此前,武昌起義發生後,國內缺乏威望高、強有力的革命家坐鎮,南方各省都各自為政。孫中山抵達上海後,各省督軍代表坐下來進行了投票選舉,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並於次年1月1日正式就任。然而,孫中山當時所麵對的時局,卻是混亂不堪,危機重重,說實話,他的日子不好過。當時,清王朝還在北方苟延殘喘,民國政府在國際上並未獲得承認,強大的北洋新軍虎視南方,各省稅收、軍隊資源有限,又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政,還相互拆台。

對於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包括多數革命黨人在內,都對“民主共和國”應該是什麽樣的,要做什麽沒有一點清晰認識,他們認為辛亥革命隻是一次重複的“改朝換代”而已,目標就是推翻大清王朝,而辛亥革命的口號,恰恰是“反清”,既然已經成功了,接下來就是要“論功行賞”了。有些參與革命的人,因為一己私利沒有得到滿足,竟然重新走到革命陣營的對立麵,比如參與東南革命的應夔丞,參與雲南革命的武士英,後來竟成了刺殺宋教仁的凶手。

而有些人認為,革命的目的是反清,現在目的實現,革命黨就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下去,要求“革命成功,革命黨消”,要求取締領導革命的同盟會。革命黨人內部,也是兄弟鬩牆,相互爭鬥。同盟會成員陳其美,與光複會成員李燮和,在革命勝利後,就爆發了矛盾,陳其美自稱“上海都督”,李燮和幹脆占據吳淞,自稱“吳淞都督”,雙方進行武力對抗。而光複會領袖陶成章則在上海招兵買馬,直接威脅到陳其美的權勢,陳其美一見,怒從膽邊生,指使自己手下暗殺了陶成章。

更為諷刺的是,在武昌起義中的首義者孫武、張振武、劉成禺等人,在臨時政府成立後都沒有得到好處,他們竟開始轉而攻擊孫中山,公開辱罵孫中山,還公然糾集舊官僚與立憲黨人組成“民社”,推黎元洪為首領,與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分裂對抗。

孫中山的煩惱還不止這些。當了總統,他更加意識到“柴米貴”,缺錢令他倍加頭疼。孫中山回國時,身無分文,還是靠陳其美送了1000銀元,暫時緩解些燃眉之急。但是當時百廢待興,南北前線戰事正緊,臨時政府卻沒有收入,各省截留下稅款自用,沒有上繳,被西方列強把持了半個多世紀的海關,根本連一分錢都不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無奈之下,孫中山想到用“加稅”方式,來增加收入,但遭到黃興等人的強烈反對:我們革命是為重建美好的社會,百姓生活本來已經很苦了,不能再增加他們的負擔了。最後,孫中山想出一個辦法:計劃將各省的官辦實業公司抵押給外國銀行,以此換取借款,解決財政困難。這個消息傳出,又引發眾怒,臨時政府還沒有什麽利國利民的作為,就要將國家財產抵押給西方列強,民眾指責臨時政府,同盟會內部也指責孫中山此舉,是“巨大的賣國行為,千古罪人誠為此舉”,一些部長以辭職進行抗議。

孫中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進行了自我批評,不再重提這項決議。無錢寸步難行,個人如此,國家也如此。臨時政府在財政方麵,可以說是完全失敗,導致其他多數政務無法推行,這樣一來,臨時政府的“美好藍圖”便無法實施,政府的威信急劇下降,孫中山本人的威望也受到嚴重損害。痛定思痛之後,孫中山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麵,還是由於自己領導的政府是“臨時”政府,那麽如何能夠去掉“臨時”兩字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實現全中國的統一,而實現全中國的統一,道路隻有兩條:一是以武力北上推翻清王朝;二是以妥協換取北洋袁世凱的支持,逼迫清帝退位。

北伐之路,是行不通的。因為孫中山從革命之初,自己就根本沒有掌握武裝力量,就任臨時大總統後,他也是一個空架子,臨時政府沒有直屬的軍隊。各省都督也都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保存著自己的軍事實力,隻派出老弱病殘的軍事人員,到南京應付北伐之事。而各省的精銳軍隊,陸軍總長黃興調動不了,連孫中山這個大總統也調動不了。

手中無兵,缺乏統一指揮軍隊的威望,孫中山的軍令,連南京城都出不了。這種情形之下,孫中山要實現南北統一,唯有一條路可走:妥協,換取袁世凱的支持。孫中山是大公無私的,這一點毫無疑問。對於“大總統”的職位,他並不貪戀,對於權勢與私利,他也毫不看重,為了國家的前途與命運,他選擇與袁世凱談判,並於1912年3月15日正式去職。

他希望以自己的妥協,來換得國家變得美好起來,然而,“無利不起早”的袁世凱,與孫中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袁世凱是個野心家,內心充斥著私欲,他的上台,又將中國帶向了動蕩的深淵。至此孫中山的美式共和製夢徹底破滅。麵對民眾大量的文盲、奴性、自私,  官僚的貪戀,權勢與私利下,   美式共和製在中國行不通。至此孫中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孫中山先生臨終前十七天, 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預立了三份遺囑,這三份遺囑是《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聯遺書》。前兩份遺囑由孫中山口授,汪精衛筆錄。《致蘇聯遺書》則是由孫中山以英語口授,他的蘇聯顧問鮑羅廷等筆錄。孫中山口授遺囑時,在場的宋子文、孫科、孔祥熙、邵元衝、吳敬恒、戴恩賽、何香凝、鄒魯、戴季陶等人都作為證明人在遺囑上簽了字。孫中山本來也要簽字的,但是,因為聽見宋慶齡在鄰室悲泣,他不忍心讓宋慶齡傷心,這天就沒在遺囑上簽字。直到3月11日淩晨一時,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遺囑上補簽上自己的名字。

遺囑全文: “餘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誌,務須依照餘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孫中山後的蔣介石背判了孫中山。三個月後的中華民國被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替代。北洋時期的中華民國國旗為紅黃藍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國歌為取自尚書大傳虞舜篇的《卿雲歌》,其中名句:“日月光華,旦複旦兮”。宣告孫中山的美式共和製在中國行不通。孫中山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嗎? 孫中山的中華民國還存在嗎? 今天台灣政府大堂內還掛著孫中山遣像,  請問繼承了孫中山的什麽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haiwaiyouzi 回複 悄悄話 評述的真好 !台灣道底繼承了孫的什麽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