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蔣勳先生《美是回來做自己》有感

(2020-11-17 10:36:08) 下一個

我本不是個能說會道的人,更因天性普通平庸,並沒能從少時接受的文學教育中獲得足夠的啟發,學會如何細致入微的觀察生活,體味人性,因而每次落筆,想寫點文字的時候總覺得是一次陌生的體驗。已是中年的年紀,不斷從曲折的人生經曆中找到些許帶有個人體驗的“人生真諦”。同時讀到一些心有靈犀的文字,就有好似找到知己的感覺,同時也想模仿一下大師們的文章,看看自己是否能寫出一些類似風格的文字。

晨間翻看微信,一個公眾號上載了蔣勳先生的一篇小文“美是回來做自己”。短短一千來字的文章,那尤如涓涓細流的文字慢慢沁入我的心田,猶如傾聽一位人生長者娓娓道來對美的認識,對當下生活的感悟,實覺老師是在用文章親身實踐文字的美,文章的美,教育的美。蔣先生的文字風格平實樸素,是長者娓娓道來的人生真諦,也讓我聯想到另一位文學教育家齊邦媛先生。當時在閱讀她的長篇巨著“巨流河”的時候也有相似的感覺,那就是作者人生跌宕起伏,文字卻極其樸素。不知道齊先生背景的人怎知這是曾經台灣文學教育界的先驅的著作,是那麽謙卑,那麽樸實無華,卻蘊含巨大的人性美。想到這些,索性把蔣先生的這篇小文摘錄至此,既是分享給有同好的朋友們,也為自己留下對蔣勳先生的美文和智慧的記憶。

-----------------------------------------

 

蔣勳:美是回來做自己

 

中國人有很多美的實踐,但無可否認,最早讓美成為一門學問的是西方人。“美學”這個詞是後來日本人翻譯的,翻譯產生了很大的問題,仿佛美學就是研究美和醜的學問。然而事實上,美學的拉丁文原意是“感覺學”。

也許我們可以閉起眼睛,感覺一下自己的口腔裏有多少味覺的記憶,自己的鼻腔裏有多少嗅覺的記憶。   

我曾把學生帶到菜市場,台灣的菜市場收攤之後,會打掃得很幹淨。我拿布蒙住學生的眼睛,讓他們猜白天那些攤都是賣什麽的。結果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賣魚、賣蔥、賣薑、賣牛羊肉的攤子。   

那麽,氣味到底是什麽?它是肉體生命已經不在了,還在空氣裏流動著的東西。  

母親過世以後,我常常聞到她的味道,我一直覺得是我的幻覺,因為我跟她太親。做了菜市場的實驗,我才發現,鼻腔的記憶體是這麽靈敏,最愛你的人已經離你而去,她的味道卻揮之不去。   

幾年前,發現鼻腔裏記憶腺體的科學家已經得了諾貝爾獎,他發現人能分辨一萬多種氣味。你能聞出這麽多的氣味嗎?你是否記得春天從北方吹過來的風沙的味道?去香山的時候,你是否聞到過鬆樹的清香和苔蘚的潮濕?收割後的田野、大汗淋漓的愛人,是否在你的鼻腔裏留下記憶?

年輕的時候,我在巴黎讀書,讀到第四年突然很想家。在香榭麗舍華麗的街道上,驀然感到秋天的荒涼。忽然,我的鼻腔捕捉到一種味道,讓我一下子熱淚盈眶。那是台灣夏天七八月間,太陽曬了一整天,曬到土都發燙,忽然來了一陣暴雨,土壤泛起的味道。我才發現鄉愁是氣味。你想家的時候,想的可能是某種奇怪的小吃,它一下子把你底層所有的東西都喚起。   

你的眼睛能看到多少種顏色?科學家說,我們的視網膜能分辨兩千多種顏色。大家會覺得很奇怪,有那麽多嗎?紅、藍、紫……你數幾個就數不下去。   

汝窯是世界第一瓷器品牌,又名“雨過天晴”,最早是五代後周世宗創造的。有人問世宗:你喝茶的茶杯是要藍色的還是綠色的?他看著天說:給我燒一個雨過天晴的顏色。工匠很犯難,因為他要等下雨,等雨停,要看天空很久,觀察到天光在藍跟綠之間變幻,其間又透露出太陽將要出來的淡淡的粉紅色。聰明的宋徽宗把它沿用下來了。康德說過“美的判斷力”,把這樣的色彩固定在瓷器上,需要多麽高超的“美的判斷力”!   

我們在做美的判斷的時候,視覺通道打開了,聽覺通道也打開了。   

聽覺並不隻是聽貝多芬、巴赫。今天是寒露,入夜以後,如果你仔細聽,應該可以聽到樹葉沙沙的聲音,伴隨秋天最早到來的是聲音。我們的古人寫過多少關於“秋聲”的詩,古人有多麽好的敏感度!如果我們隻知道讓孩子背唐詩宋詞,而忘了讓他聆聽秋天的聲音,那沒有太大意義。   

秋聲一來,過不了幾天,滿山的銀杏都會變黃,灑落一地。 

今天我們講競爭力,葉子都掉了還有什麽競爭力?因為接下來的季節是一個艱難的季節,在緯度這麽高的地方,入秋入冬後樹木所需的養分是不夠的,隻能把部分肌體犧牲掉,保存最好的水分和養分,來年春天重新發芽。如果你隻看到了秋天凋零的悲哀,那你恐怕不懂什麽叫“看不見的競爭力”。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每一天都在做美的功課,可是它不講話。   

我最敬佩的老師佛陀,沒有寫過一本書,我們今天看到的很多佛經,不過是他學生的筆記,所以開頭總是說“如是我聞”。有一天佛陀不想講課了,就拿一朵花給大家看。他的意思是:他一生講的經就在那朵花裏,你懂得了那朵花,就懂得了生命本身。

回到生命的原點,才能看到美。美最大的敵人是“忙”,忙其實是心靈死亡,對周遭沒有感覺的意思。我們說“忙裏偷閑”,“閑”按照繁體字的寫法,就是在家門口忽然看到月亮。周遭所有最微小的,看起來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拯救。我不覺得,今天在這個城市裏,我們講任何大道理對人生有什麽拯救,我們能做的是許許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像女媧補天一樣,把我們的荒涼感彌補起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