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晨曦下,橄欖綠閃耀(2)
軍史教育時鬧了個小插曲,二排六班在討論中,就紅軍井岡山會師問題發生爭論,有人說是朱毛會師,有人認為是林彪和毛主席會師,一傳十十傳百,竟引起全連爭論。
我問孫德敏:“你去過井岡山串聯,應該很清楚,究竟誰和誰會師?”
孫輕聲對我說:“當然是朱毛會師,當時林彪隻是個小連長,有他什麽事。”我激他:“那你出來說幾句。”孫笑而不語。可能他心裏情願林毛會師吧。他老爸可是四野的南下幹部,那年月,幹部子女思想觀點容易受父輩支配。
後來有人跑去問唐指導員,唐支支吾吾答得模棱兩可,他是指導員,不敢明確表態。
其實我也拿不準,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說過,謊話重複一百次就成了真理。
軍史教育兩天就搞完了,除了毛主席和林彪,其他老帥將軍一個不曾提起,20基地的情況涉及更少,這可能是保密的需要吧。20基地是朝鮮戰場上的20兵團,曾與15軍並肩作戰,戰功顯赫呀。
接下來是新兵端正入伍動機教育,這是新兵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重要的一課。為誰扛槍,為誰當兵,這是每一個立誌成為優秀軍人的戰士都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
新兵連每次上大課前都要集體早請示,盡管這種儀式各班在早飯前已進行過一遍了,但對主席表忠心,誰敢嫌煩。儀式是這樣:
全體立正,值日排長領呼:“首先,讓我們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我們最最最最敬愛的毛主席萬壽無疆!”
全連揮舞紅寶書齊呼:“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值日排長再呼:“共同敬祝:毛主席的親密戰友,我們最最最最敬愛的林副統帥身體健康!”
全體齊呼:“永遠健康!永遠健康!”
接著,全連莊嚴高唱《東方紅》。
完畢,由唐指導員上政治課,主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軍唯一的宗旨”。
又是這一套,我不知聽了多少遍了,不客氣地說,換我上去也講得出來。聽著唐指導員的江浙口音,我忽然想起了衢縣的吳勤芳姐妹,你們現在哪裏呀?特別是吳勤娣,一定更漂亮了吧。由吳勤娣又想到了王曼莉和盧玲玲,你們又在幹啥?我想給你們寫信,又怕檢查,不願讓領導知道我這麽早就搞對象,那會影響我進步的,過段時間再說吧。
不久,唐指導員改用激動的口氣講起了20基地的英雄王來的英勇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
王來,1943年出生,1960年入伍,1965年10月20日為搶救戰友英勇犧牲。
那天下午6時,一次大型試驗任務前的最後一次合練圓滿完成。按照慣例,4輛加注車拖著槽罐裏剩餘的液氧駛往戈壁深處,排除液氧。
當閥門擰開,液氧迅速汽化,在加注車旁邊迅速升騰起一片白霧。前3台車順利排空,第4台剩餘液氧即將排完,加注手王來招呼戰友們整理裝備準備返回。
不料,意外發生了!
4號車液氧灑進了一簇紅柳,紅柳迅速燃起大火,戰士們趕緊跑過來用沙土將火撲滅。這時,一名新戰士發現一束紅柳枝上還有火星,急忙用腳去踩。可是,由於剛剛排完氧,液氧在工作服上形成了一層氣化分子膜,沾到火星,火苗瞬間順著他的衣服竄了上來。情急之下,王來和戰友們連忙跑上前撲打,又有兩名戰士身上著起火來。
當了5年加注手的王來深知,在氧氣助燃的烈火麵前,人的軀體等於什麽。可時間不容多想,他顧不得自己身上的火苗,拚命把兩名戰友的衣服扒下來。戰友得救了,氣化分子卻使王來成了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
身邊就是戰友和加注車!怎麽辦?當更多戰友要向他衝來的時候,王來大吼一聲:“別過來!”轉身向戈壁灘跑去。10米……20米……
“火炬”離戰友、加注車越來越遠,熊熊烈火中,王來的步伐踉踉蹌蹌卻又堅定無比。
王來走了,隻在戈壁灘的礫石中留下了38個焦黑的腳印,可誰能說,在火箭騰空的熊熊烈焰中,沒有王來那青春火炬的閃光呢?
故事講完,全場一片寂靜,新兵們被王來舍己救人,保衛國家財產的英雄壯舉深深震撼,敬佩不已。
由於20基地高度保密,王來的英雄事跡隻在內部流傳,並不為全國知曉,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後來又聽說那次排氧引起的燃燒是一次事故,是新兵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可王來關鍵時刻勇救戰友,舍棄自己生命保護戰友,保護加注車卻是不爭的事實。他在東風軍人心目中是又一個歐陽海、王傑式的時代英雄,他是東風軍人的驕傲,也是東風基地的一座豐碑!
唐指導員最後說:“王來同誌是在即將複員的前一周犧牲的,他的
英勇事跡表現了一個老兵的優秀本色,關鍵時刻,犧牲自己,搶救戰友,為人民利益站完人生最後一班崗,這就是革命軍人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最高精神境界。我們要向英雄學習,端正自己的入伍動機,牢牢樹立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紮根戈壁灘,為國防事業作貢獻。”
聽了王來的事跡和唐指導員的話,我覺得自己太渺小,和英雄相比完全不在一個層次,慢慢努力吧。當兵入伍隻是剛邁進部隊門坎,想當個合格的軍人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得靜下心來好好規劃一下,既要積極掙表現,又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上午後兩小時各班組織討論,對照英雄找差距,檢查自己的入伍動機,要求人人必須發言,寫決心書。嗨,表決心誰不會呀,寫文章是我強項,這回可得露一手。
楊幹清不愧當一班長,腦瓜好使,他從連部弄了點彩紙,在房間土牆上圈了個框,框邊寫上“學習園地”,要求大家把自己的決心書貼到裏麵,互相學習、監督。這一招挺管用,連從不發言的高國玉都動手寫決心書了。這家夥是縣汽車運輸公司的工人,一副娘娘腔,經常唉聲歎氣的,不知有啥心思。
我草稿都沒打,僅用半個小時便寫了滿滿三頁信紙的決心書,第一個貼到“學習園地”裏。一會兒,楊幹清和孫德敏也貼上了決心書,不過都隻寫了兩頁紙。我快速瀏覽了楊幹清傑作,內容空泛,口號居多,肯定不如我。孫德敏寫的沒看完,他的字寫得不錯。
飯前全連要集合唱歌,這是部隊傳統,雷打不動的。遇到節假日,班排之間還要拉歌。那年月唱得最多的軍旅歌曲有《三八作風歌》、《人民軍隊忠於黨》、《下定決心》、《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
唱完歌,唐指導員表揚了一班的“學習園地”,號召全連向我們學習。一周不到,一班已受兩次表揚,全班很高興,楊幹清更是得意,臉上笑容就沒斷過。看來這小子還有點組織能力,是塊當官的料。
下午是隊列訓練,韓教官講完動作要領,指揮全連走了十來分鍾後,
各排帶開進行分列式隊列練習。不一會兒,練兵場上哨聲、口令聲、步伐聲、交響成一片。
牛排長指揮全排橫向走了幾個來回,怎麽也走不齊,很生氣,一怒之下便仿照韓教官,讓各班分開,進行基本動作訓練。
楊幹清應該參加過軍訓呀,怎麽連個口令都喊不來,嘴裏像含了個蘿卜,模糊不清、綿軟無力,這怎麽行?牛排長便親自代替他指揮我班訓練。
為了動作做到位,牛排長從口袋掏出2根尼龍繩,交由排頭的楊幹清和排尾的李林清拉至每人腰前25公分、腳前75公分處,大家跟隨牛排長的口令做擺臂出腿分解動作,手腳必須靠緊繩子,不差分毫。如此反複數十遍,基本統一了全班的手腳動作一致性。
我第一次見識了這樣的訓練方法,在佩服牛排長的同時,進一步領教了部隊軍事訓練的嚴格和認真。
個人動作練標準規範了,全班合練時訓練效率大大提高,僅用一個多小時,已經走得很整齊了。二、三班見牛排長的訓練方法挺有效,便紛紛模仿,進步也很大。在各班走齊的基礎上,全排再集合起來,一遍遍苦練配合協調,終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8年3月,20基地警衛團新兵進行隊列訓練
最後全連會操時,一排以其昂揚的鬥誌,飽滿的精神和整齊劃一的隊形無可爭議地奪得了第一名,受到賴連長的表揚。
經過一下午訓練,我雙腿已經酸疼,嗓子也有些嘶啞,但心是甜絲絲的,我在用實際行動實踐著學習英雄的決心;用實際行動體現著軍人的刻苦 認真、頑強拚搏;用汗水和青春鑄我軍魂、揚我軍威!
晚霞中,全連高唱《三八作風歌》回到營房。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全麵主持軍委工作,在部隊推行“左”的一套達到頂峰,突出政治、學毛著、創四好連隊、評五好戰士、開展“一幫一,一對紅”便是其中重要內容。
到部隊第二天我就和孫德敏結為“一對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誰叫我們是同學加朋友呢。
晚上7點鍾全連集合聽完廣播後,是自由活動時間,我倆踏上戈壁灘,閑逛“談心”。
“新訓快一星期了,感受如何?”我問孫德敏。
“還好,就是氣候太幹燥了,我流了2次鼻血。”
“吃的太差了,早飯我從沒吃飽過,那窩頭實在難咽。”
“不吃飽哪有勁?我教你個辦法,你每次吃窩頭就當那是給皇帝的貢品,使勁想它的香味。”
“精神勝利法?可我不是阿Q。”
“環境、生活是艱苦點,可是當特種兵很光榮哦,咬咬牙,三年一晃就過去了。”孫德敏語氣像個首長。
沒勁,我不想說這個話題了。哼,比吃苦,我不會比你差。
“你知道高國玉怎麽回事?成天愁眉苦臉的,說話像娘們。”
“他剛結了婚,夫妻分離心裏難受。”孫德敏麵露同情。
“結了婚當啥兵?活該!”
“話不能這麽說,不是有妻子送郎上戰場一說嘛。”
那是戲詞,要是我結了婚,打死不離開老婆,我可不願讓自己女人守活寡。當然,我不會當著孫德敏麵說這話,是朋友也不能口無遮掩。
……
“嗨!趙老板,你們在聊麽事?”蔡立新和肖振華跑過來,他倆在三排七班,看來是“一對紅”。
“一幫一噻。”我連忙招呼,同班同學見麵總顯得親熱。
“喲,老板娘啥時變老板,升級了?失敬失敬。”孫德敏故作驚訝。
“孫德敏我告訴你,你以後再叫我老板娘,我就給你起個難聽的外號,還要讓我倆變成一對黑。”我威脅孫德敏。
“哎喲,你厲害,那我以後也叫你趙老板。”孫假意害怕。
“嗬嗬,趙旭東就會這套,別信他。”肖振華笑道。
“哎,聽高凱透露,連裏今晚要搞緊急集合。”蔡立新略顯緊張,高凱是他們副班長。
“這有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孫德敏不以為然。
天漸漸黑下來,我們趕快往回走。
9點鍾全連集合點名,唐指導員口頭表揚了幾個到炊事班幫廚的新兵,號召大家向他們學習。喲,這些家夥真積極,他們哪來的時間?
自從韓榮德教官給大家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緊急集合》課後,新兵們很是在意,經常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議論、猜測連裏哪天搞緊急集合,會怎樣搞,氣氛一下變得神秘緊張起來。但過去好幾天了並無動靜,大家又鬆懈下來。
緊急集合有個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滿不在乎。
我家住在廣水空軍114醫院,房後的防化連一年要搞5、6次緊急集合演練,我親眼見過3次,小意思。
緊急集合一般是半夜3點左右。防化連宿舍先是一陣急促哨聲,5分鍾後,洪連長帶著全連踏著整齊急促的步伐,在夜色中,雄赳赳氣昂昂地從我家門前經過,跑向醫院外的小山坡,向山頂演習衝鋒。大約1小時才折回來,一個個累得氣喘籲籲、焉不拉嘰。
每次都這樣,洪連長練兵以嚴格著稱,後提為15軍軍務處參謀。
今天是星期六。
晚飯後,班裏戰友們有的寫家信,有的打撲克,還有的做明天去10號玩的準備。9:20班長楊幹清就讀了一條毛主席語錄“要鬥私批修”便結束了晚匯報。大家一楞,這也算晚匯報啊,太簡單了吧?
也好,我倒巴不得天天這樣晚匯報。
熄燈後,我習慣性地把自己一天的活動在腦子裏過電影……
忽然從地鋪右端傳來“嗚嗚”哭聲,甕聲甕氣,像是從被窩裏發出來的。我捅捅孫德敏:“你聽,誰在哭?”德敏小聲答道:“高國玉,又在想老婆。”
“世上還是夫妻感情最深,”睡我左邊的副班長李林清不無羨慕。
高國玉21歲,是孝感縣汽車運輸公司工人,入伍前剛結婚。白天分班隊列訓練休息時,這家夥還跟大家吹噓他老婆如何漂亮賢惠,如何支持他參軍,要他在部隊積極爭取入黨立功雲雲。這不挺好嘛?晚上他卻像個娘們似的哭上了。
嗨!堂堂七尺男兒剛到部隊就想老婆,真沒出息!想就想吧,你哭個球呀,貓尿那麽不值錢?還這麽傷心,幹脆明兒個打報告回家守老婆得了,反正還沒發領章帽徽,不算開除軍籍。
好在這家夥哭聲不大,又用被子蒙著頭,對大夥兒影響不大,也沒人去勸他。不一會兒,抽泣聲、呼嚕聲、挫牙聲、吧唧嘴聲交響成一片。
一會兒我也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瞿瞿瞿……瞿瞿瞿……”一陣連續急促的哨聲將我驚醒。
噢,緊急集合!
霎時,弟兄們像中了槍一樣,猛地從鋪上躍起,爭先恐後地穿衣服,戴帽子,往肩上套水壺挎包,係武裝帶,一時間慌亂成一團。
“你搶個麽事?這是我的帽子。”
“把腳拿開!踩我被子了。”
“不要擠……”
突然,高國玉把電燈拉開了!
這家夥真膽大,還在做夢哩!楊幹清立刻把燈拉滅。
“不許開燈!不許說話!動作要快!”一排長牛木章在窗外厲聲喝道。
我還算鎮靜,三下兩下囫圇穿戴好棉衣棉褲,飛快從包袱皮做的枕頭下麵抽出背包帶打背包。我用的是洪連長教的“一條龍”打背包法。
我把事先係好2尺長圈子的背包帶往疊好的被子上一扣,抱著它一圈、兩圈、三圈用勁纏好,插上雙解放膠鞋,往肩上一背。
再穿大頭鞋。咦!怎麽有點鬆?肯定是孫德敏的。我摸到自己的鞋蹬上就竄到窗台,把毛巾牙具塞進挎包,掀開門簾箭一般衝了出去,站到第一個跑出去的王鴻忠身邊。
屋外月光慘淡,寒風習習,戈壁灘初春還是很冷的。隻聽見打著手電看表的牛排長輕言誇道:“趙旭東第2名,3分25秒,還不錯嘛!”
我心裏暗喜。
緊接著孫德敏、楊幹清也衝了出來。
按條令規定,全連緊急集合完畢不得超過5分鍾,那每個戰士、班、排集合時間就得依次提前,第一次緊急集合時間上我不僅達標了,還有富餘。
我趕緊快速整理著裝,扣好衣扣,係緊鞋帶,一切收拾停當。
高國玉是班裏最後一個跑出屋的。慌裏慌張,帽子都戴反了,口裏還念念有詞:“搞麽事搞?突然襲擊呀!”
除高國玉外,我班基本在5分鍾內完成集結。
我站在第2名的位置上,看著高國玉和其他班戰友的狼狽樣,暗自得意!前2名的速度起碼夠得上排裏表揚了。
怎麽樣?我自小在部隊軍營長大,緊急集合看也看會了,跟我比你們還差點。
牛排長立即整隊:“各班報告!”
“一班到齊!二班到齊!三班到齊!”
接著三個排長又依次向賴連長報告。
報告完畢,賴連長打開電筒看著手表直搖頭,肯定超過全連規定的集結時間了。他鄒了鄒眉,陰沉著臉一聲令下,全連成三列縱隊跑進戈壁灘,朝4號方向跑步前進,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還沒跑到5分鍾,隊伍就出洋相了。
先是聽見茶缸掉在礫石上發出的“叮哩咣噹”聲,後又陸續看到一些人背包跑散,隻得用手夾著背包,邊跑邊捆。
跑著跑著,有人鞋跑掉了,不得已停下來在地上瞎摸,被賴連長撞見,大喝一聲:“快起來,跟上隊伍,保持隊形!”隻好穿著襪子跑,狼狽至極!
還有位老兄被自己鬆掉的背包帶絆了一跤,窩囊死了!
隊伍行進中,時不時聽見老兵們幸災樂禍的竊笑聲。
笑個屁!你們不也是這麽過來的嘛。
賴連長心也狠,就不換“齊步走”的口令,成心要我們好看!隊伍隻得馬不停蹄向前跑,不過腳步早已亂套了。我耐力不行,就怕長跑,但此刻可不能慫包!
我緊跟在孫德敏身後,咬牙跟自己較勁:一定要堅持!頂住!千萬不能掉隊!!關鍵時刻絕不能掉鏈子!!!新兵蛋子頭開不好,以後會成人笑柄。
跑呀跑!拚了……
30分鍾後,全連跑回營房,盡顯疲憊。
掉隊者有5、6人,其中就有我班高國玉。他不但背包散了架,褲子還穿反了,夾著被子瘸著腿走回隊伍時,引起眾人一陣哄笑。
賴連長鐵青著臉講評,末了冒出兩句:“這種緊急集合訓練以後要多搞,各班、排都可以搞。”
完了!今天這才開頭,以後有的受了。
賴連長講完了命令隊伍立即解散回屋睡覺。
還睡啥呀,天邊已露魚肚白。
副連長於相宋倒挺講情麵,叫掉了東西的戰友到連部去,認領各自的茶缸牙具和鞋帽物品。原來在途中,韓排長和炊事班長張金妹,抬著個竹筐,打著手電沿路拾撿新兵們丟棄的“戰利品”。
看來他們早有預料。
1968年3月底,29號新兵一連第一次緊急集合訓練真可謂落花流水、狼狽不堪。
我卻在一排講評會上受到了牛排長表揚,小露了一回臉。